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处理和废弃物处理作业指导书(正式)

合集下载

实验室消毒和污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实验室消毒和污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实验室消毒和污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总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实验室消毒和污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SOP)
实验室消毒和污物处理标准操作程序
一、实验室消毒
1.空气消毒:每日紫外线消毒,一般在20:00~21:00进行。

每周用95%无水乙醇擦拭紫外线灯管后测试其灯管强度,并做好记录。

2.工作台面消毒:用消毒灵(含有效氯500mg/L)每天擦洗工作台面,物体表面及地面,并记录。

3.手指消毒:用聚维酮碘,含有效碘%作用3min或75%乙醇溶液擦拭。

4.每月进行手指、台面、空气的培养,并作记录。

二、污物处理
1.实验室内污物应按规定放置,应区分污染物和非污染物。

2.废血、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等,应放置在污染物筒内,每日清理统一焚烧。

3.用过的血袋统一登记,存放七天后与污染物一起焚烧。

4.废弃血样试管的处理:当供受血样保存7天后与污染物一起焚烧。

5.报废(失效)的血液及制品、用过的血袋经登记后与污染物一起焚烧处理,并记录。

微生物室废弃物处理操作规程

微生物室废弃物处理操作规程

微生物室废弃物处理操作规程
【目的】
确保微生物实验室得到有效管理,保证实验室不被污染和污染环境,保证废弃物不污染环境。

【适用人员】
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

【内容】
废弃物处置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消毒技术规范》和本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对废弃物的处理
1、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出来的所有废弃物,包括不再需要的样品、培养物和其它物品,均应视为感染性废弃物,应置于专用的密封防漏容器中,并在高压消毒后再进行处理或废弃。

常用的处理方法
(1)物理处理法
高压蒸汽消毒,121℃,保持30 min;
(2)化学处理法
配制化学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含有效氯2000-5000mg/L)、75%乙醇和2%戊二醛,侵泡消毒保持30 min。

消毒完毕按照实验室一般废弃物处理。

详见本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定。

2、微生物室一般废弃物按照本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定处理即可。

1。

实验室消毒与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范本(2篇)

实验室消毒与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范本(2篇)

实验室消毒与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范本1. 实验室消毒管理制度1.1 实验室消毒的目的及重要性实验室消毒是保障实验室环境卫生和实验操作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消毒,可以有效杀灭各类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微生物,减少实验室内传染病的发生,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实验室消毒的程序和方法1.2.1 消毒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室消毒之前,要仔细检查并清除实验室内的杂物,确保无隐患。

同时,确认所用消毒剂是否符合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设备。

1.2.2 消毒操作步骤1.2.2.1 根据实验室类别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

1.2.2.2 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制备并稀释消毒剂。

1.2.2.3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1.2.2.4 将消毒剂均匀喷洒或涂抹在实验室各个表面,包括操作台面、器具和仪器设备等。

1.2.2.5 等待消毒剂按照要求的时间进行作用,不得过早擦拭或清洗。

1.2.2.6 按照要求进行彻底清洗和擦拭,确保消毒剂残留量达到要求。

1.2.3 消毒后的处理消毒完毕后,要对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器具和工具进行清洗和干燥,以免消毒剂残留影响下次实验。

同时,定期检查消毒效果,如有需要,及时进行重新消毒。

2. 废弃物处理管理制度2.1 废弃物分类与标识2.1.1 将废弃物分为不同类别,如有害废弃物、可回收物、普通废弃物等,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2.1.2 使用标识或标签明确标识每类废弃物的性质和处理方法,以便于员工正确识别和处理。

2.2 废弃物的收集和储存2.2.1 设立专门的收集区域或容器,按照废弃物的类别进行分类收集。

2.2.2 对于有害废弃物,要使用符合要求的密闭容器,并标明有害物质的性质和危险性标识。

2.2.3 废弃物的储存区域要保持干燥、通风,并避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2.3 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2.3.1 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类别,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如垃圾焚烧、物质回收或专业公司处理等。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处理和废弃物处理作业指导书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处理和废弃物处理作业指导书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处理和废弃物处理作业指导书1. 引言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和实验的场所,所涉及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其中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有着很强的传染性,因此,正确的消毒处理和废弃物处理非常重要。

本指导书旨在指导实验室工作人员正确进行消毒处理和废弃物处理的操作。

2. 消毒处理在微生物实验室中,消毒处理是防止微生物污染和传播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消毒处理方法:•物理消毒:使用高温蒸汽、高压灭菌器、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手段进行消毒处理。

在使用高温蒸汽和高压灭菌器时,需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且达到适当的温度和压力。

在紫外线照射时,应保持适宜的照射距离和照射时间。

•化学消毒:使用化学物质如酒精、漂白水、消毒液等进行消毒处理。

在使用化学物质进行消毒时,应注意正确稀释比例,避免对实验设备和人员造成伤害。

同时,需要妥善保管化学物质,避免泄漏和误用。

•生物消毒:使用有活性的生物制剂如蛋白酶、酶等进行消毒处理。

在使用生物制剂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并注意防止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使用。

3. 废弃物处理在微生物实验室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和污染的器具等。

以下是废弃物处理的基本步骤:•固体废弃物处理:实验室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应分类储存和处理。

可将可回收物、无害废物和有害废物分别收集储存。

可回收物应送至指定的回收处进行处理。

无害废物应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后,放入封闭的垃圾袋中,并送到指定的垃圾处理点处进行处理。

•液体废弃物处理:液体废弃物应收集到特定的容器中,并严禁将液体直接倾倒入下水道或排放到环境中。

收集的液体废弃物应送到指定的处理点进行处理。

在执行液体废弃物处理时,必须穿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

•污染的器具处理:使用过的器具如实验室玻璃容器、试管等,需要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处理。

首先,使用洗涤剂清洗器具,然后进行物理或化学消毒处理。

消毒后的器具应进行干燥,并妥善保存。

4. 安全操作提示在进行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处理和废弃物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操作提示:•要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室外套、手套、护目镜等。

实验室消毒与实验废物处理管理制度

实验室消毒与实验废物处理管理制度

实验室消毒与实验废物处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消除微生物感染风险,提高实验室工作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实验室工作的特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检验科内各实验室的消毒与实验废物处理工作。

第三条实验室消毒与实验废物处理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环保的原则。

第二章实验室消毒第四条实验室应合理布局,每个工作区域应设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手消毒用品,操作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手的清洁和消毒。

第五条实验室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品表面及地面进行清洁处理,湿式清扫,遇到有污染时立即消毒、清洗。

第六条无菌间和超净工作台必须保持清洁,每天至少用75%酒精进行清洁消毒1次。

无菌间应当配备空气消毒设备。

第七条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无害化处理,并有记录。

第八条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每天开始工作前和结束工作后,台面和地面应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若发生标本外溢、溅洒表面,应立即用消毒液消毒,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min-60min,再擦,每天进行空气消毒一次,每周大扫除一次。

抹布、拖把专室专用。

第九条无菌物品及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第十条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入污池、消毒或灭菌)。

第十一条实验室每次检测完毕后应进行紫外线消毒车消毒。

第三章实验废物处理第十二条实验室产生的各种垃圾按照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第十三条实验室应设立专门的废物收集容器,对不同类型的废物进行分类收集。

第十四条实验室废物处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培训。

第十五条实验室废物处理应遵循安全、环保、资源化的原则,采取无害化处理方式,如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焚烧等。

第十六条实验室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不得对环境造成污染。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流程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流程

微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流程精心整理微生物组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制度1为了加强实验室废弃物和染菌器材处理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所称实验室废弃物包括各类废弃的健康相关产品、生物样品、中毒样品、终止保存的菌(毒)种、一次性注射器及其他实验废弃物等。

本制度也适用于可重复使用的染菌器材的处理。

3实验室废弃物采取分类收集处置的原则,由产生废弃物的科室和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共同管理。

4各类废弃物的处理4.1各类食品、饮用水、卫生用品等检测后其结果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虽不符合但其不会引起环境污染,按体系文件规定的保存期满后,液体类经稀释后由下水道排放,固体类经毁形后按生活垃圾倾倒在中心集中的垃圾存放地,统一清运处理。

4.2实验室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等医疗废物,按下列方法处理:4.2.1所有污染材料应放置在防渗漏的中高压灭菌。

4.2.2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应分类搜集,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应吻合《医疗废物公用包装物、标准和警示标识划定》,且无破坏、渗漏和其他缺点。

4.2.3细菌性食物中毒样品和病毒阳性标本经121℃压力蒸汽灭菌30min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4.2.4染菌玻璃试管、玻璃吸管、滴管、镊子等:经121℃压力蒸汽灭菌20min后,对试管进行清洗、晾干。

4.2.5染菌的一次性平皿、移液头等:经煮沸30min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4.2.6病毒类病源性培养物经121℃压力蒸汽灭菌30min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4.2.7细菌类病源性培养物经121℃压力蒸汽灭菌20min后,按感染性废物搜集处理。

经心整理4.2.8一次性手套、工作衣帽等防护用品经消毒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处理和废弃物处理作业指导书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处理和废弃物处理作业指导书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处理和废弃物处理作业指导书一、目的为确保实验室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安全,规范实验室消毒灭菌工作,防止实验室污染物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本指导书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室消毒处理和废弃物处理两个方面。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从事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实验器材和废弃物品处理的控制。

三、实验室消毒处理1. 室内空气的消毒(1)使用洁净室/阳性菌前后用紫外线灯照射对室内空气消毒,照射时间30分钟,并填写《洁净室/阳性菌使用记录表》。

(2)定期对实验室空气进行细菌总数监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2. 实验室表面消毒(1)地面消毒:实验室地面可用0.2%~0.5%的消毒剂喷洒,喷洒消毒剂的用量不得少于100ml/m²。

(2)物体表面消毒:实验室台面、桌椅、橱柜、门把手等物品的表面可用消毒剂喷洒、擦拭,并填写《洁净室/阳性菌消毒记录表》。

3. 实验器材的消毒处理(1)检测人员将检测过程使用的器材和实验废液作好标识,及时处理。

(2)使用过的玻璃器皿应立即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3)洁净室/阳性菌室穿着的被污染衣物检测人员予以121℃、30分钟高温高压处理后方可洗涤。

四、实验室废弃物处理1. 生物活性实验材料的处理实验废弃的生物活性实验材料,特别是细胞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必须及时灭菌和消毒处理。

2. 固体培养基等处理固体培养基等要采用高压灭菌处理,未经有效处理的固体废弃物不能作为日常垃圾处理。

3. 液体废弃物处理液体废弃物如细菌等需用15%次氯酸钠消毒30分钟,稀释后排放,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建议使用废液回收工作站统一处理。

4. 动物尸体或被解剖的动物器官处理动物尸体或被解剖的动物器官需及时进行妥善处理,禁止随意丢弃。

须按要求消毒,并用专用塑料袋密封后冷冻储存,统一送有关部门集中焚烧处理。

5. 实验器材与耗材处理吸头、吸管、离心管、注射器、手套及包装等塑料制品应使用特制的耐高压超薄塑料容器收集。

(完整版)微生物室废弃物处理操作规程

(完整版)微生物室废弃物处理操作规程

微生物室废弃物处理操作规程
【目的】
确保微生物实验室得到有效管理,保证实验室不被污染和污染环境,保证废弃物不污染环境。

【适用人员】
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

【内容】
废弃物处置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消毒技术规范》和本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对废弃物的处理
1、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出来的所有废弃物,包括不再需要的样品、培养物和其它物品,均应视为感染性废弃物,应置于专用的密封防漏容器中,并在高压消毒后再进行处理或废弃。

常用的处理方法
(1)物理处理法
高压蒸汽消毒,121℃,保持30 min;
(2)化学处理法
配制化学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含有效氯2000-5000mg/L)、75%乙醇和2%戊二醛,侵泡消毒保持30 min。

消毒完毕按照实验室一般废弃物处理。

详见本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定。

2、微生物室一般废弃物按照本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定处理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处理和废弃物处理作业指导书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973-40 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处理和废弃物处
理作业指导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目的
规范实验室的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实验器材和废弃物品的安全处理,避免实验室污染物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事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实验器材和废弃物品处理的控制。

3.消毒程序及方法
3.1室内空气的消毒
使用洁净室/阳性菌前后用紫外线灯照射对室内空气消毒,照射时间≥30钟,并填写《洁净室/阳性菌使用记录表》。

3.2 表面的消毒
3.2.1地面消毒
实验室地面可用0.2%~0.5%的消毒剂喷洒,喷洒消毒剂的用量不得100ml/m2。

3.2.2物体表面消毒
实验室台面、桌椅、橱柜、门把手等物品的表面可用消毒剂喷洒、擦拭,并填写《洁净室/阳性菌消毒记录表》。

3.3 实验器材的消毒处理
3.3.1检测人员将检测过程使用的器材和实验废液作好标识,及时处理。

3.3.2实验器材:使用过的玻璃器皿应立即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3.3.3洁净室/阳性菌室穿着的被污染衣物检测人员予以121℃ 30分钟高温高压处理后方可洗涤。

3.4 报废菌株、超过保管期限的阳性样品的处理
报废的菌株由生物安全员采用121℃30分钟高温高压处理后,填写《菌种、毒种(株)阳性标本销毁记录表》
3.5废弃物灭菌同培养基灭菌所用高压灭菌器应分开单独使用,灭完废弃物后空转一次方能进行培养基灭菌。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