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读后感

合集下载

应用文 观《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有感(2篇)-精品

应用文 观《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有感(2篇)-精品

观《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有感(2篇)今天上午八点,我看了于丹博士导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我的感受很深。

如果看过得人一定十分奇怪,这是一个教家长教育孩子的讲座,你一个小孩儿,能有什么感受呢?因为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这个讲座一共分为四讲,我总结起来就是四点:树立目标;不听话,爱发脾气的正确引导;学会感恩:抵抗挫折。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三讲和第四讲。

第三讲讲了家长怎样教导孩子学会感恩,于丹老师讲了孔子的弟子问孔子孝是什么?孔子只说了两个字,色难。

意思是千难万难都要给父母一个好脸色看,可现在我们呢?正好相反,成了父母千难万难到要个我们一个好脸色看。

可将开的社会上,你已经有了习惯,爱发脾气,可昔日的父母已经变成了同事、上司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他们可不会将就你,可见控制情绪的重要性。

第四讲讲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意义,于丹老师她女儿喜爱的花篮破了,她女儿号啕大哭起来。

于丹老师把破篮子用彩纸补起来,竟比原来更好看。

他女儿破涕为笑,并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哭是最无能的表现。

也是我明白的道理。

遇到挫折不要紧,可灰心丧气是很可怕的。

就算遇到天大的挫折也不算是末日,而是像蝉一样,是蜕变的开端。

蜕变尽管十分疼痛,但却可以换来自由飞翔,挫折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以后要克服于丹老师指出的现代儿童的主要病症,做一个健康向上积极奋进的自己。

中小学人格教育观后感今天早上8:20,河南法制频道播出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人格教育》节目,我们学校给每位家长都发了一张节目预知单,并发了短信告知。

于是,爸爸和我准时坐在电视前进行收看。

于丹老师认为,“中小学人格教育”,其实就是教育孩子如何追寻一种生命的快乐和尊严。

于丹老师的讲述有理论阐述、有故事启迪、有古语名句,旁征博引、令人深省。

通过收看这栏节目,我知道了“一碗米的价值因人而异,一个孩子的空间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师和父母能够帮助他发现最大的价值空间,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来认知自己的生命”;知道了“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拥有很多快乐,比他掌握很多知识更重要。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1一直喜欢着于丹的书与讲座,这周学校要求观看于丹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讲座,自然很是乐意。

长长的讲座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一个小寓言。

用同样一锅沸腾的水,用同样的时间去煮一个鸡蛋,一个萝卜,一把茶叶。

当鸡蛋再取出来的时候,蛋清蛋黄都变硬了;当萝卜取出来时,变成了一滩软绵绵的萝卜泥;而茶叶却舒展开了,变得饱满充实,它使一锅无味的水变成了香气扑鼻的茶水。

这正是三种人融入社会后的态度。

沸腾的水是社会,鸡蛋。

萝卜。

茶叶是三种融入社会后的态度。

第一种人在社会中熬得心如铁石,忿世嫉俗;第二种人在社会中心软了,人很善良,但是失去了自己的原则;而第三种人完全融入了社会,他在社会中展现了自己,用自身的能力改变了环境。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小常识,当延伸了意义后,令我深思。

社会,沸水。

态度,茶叶。

人的一生离不开社会,只有和社会融为一体才能展现自己的才华创造美好的人生。

融入社会,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却又有谁能完全做到?这是一种展现自己的同时,影响周边环境的高难度境界。

难!但是这值得去奋斗,达到了这种境界,是一种别样的成长,不同寻常的成功。

我想,要成为茶叶,恐怕最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认识。

社会需要我们去真正的认识理解,社会是供我们展示自己的平台,是供我们锻炼自我的地方。

不能像第一二种人,没有自己的认识,轻易被社会而改变。

当正确的面对了社会,此时的社会就是一个助我们攀上巅峰的阶梯。

如今的我仍是学子,未涉足真正的社会。

但实际上班级正是一个小的社会。

如何做好茶叶?我想,作为班长,要想成为好的茶叶,就是和同学、老师处理好关系,在学习上展现自己,和同学将我们班变为真正的集体,将我们这个小集体,又融入更大的集体——学校。

观《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有感5篇

观《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有感5篇

观《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有感5篇观《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有感5篇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观《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有感1今天,我观看了于丹老师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短片后,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懂得感恩,要有抵抗挫折的能力等。

尤其是于丹老师讲的几个小故事,让我很受启发。

有一个小男孩,因为他的亲人很爱他,所以他就娇纵,很爱对人发脾气。

为使他能改掉爱发脾气的坏毛病,他父亲让他每发一次脾气就往篱笆墙上钉个钉子,随着每天钉钉子的数量有30多个到5个,3个,直到没有,小男孩慢慢的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改掉了爱发脾气的毛病。

但他父亲却让他把所有钉子拔掉,并指着篱笆墙上密密麻麻的钉孔对他说:“孩子,你改掉了爱发脾气的毛病,是好样的,但你看看这针孔就像你每对人发一次脾气在别人心中留下的伤痕,永远留了下来。

” 听到这里,我想到,我们何尝不是总爱乱发脾气,甚至有时候受了委屈,把气撒在家长身上,这样做很可能伤害了他们。

记得有一个小男孩他想吃冰糕。

因为天气并不热,家长怕他吃了肚子疼,所以不给他买,他就哭闹甚至说父母不好,连一根冰糕都不舍得买……这个让部分我想起于丹老师说的话:“有许多孩子以自己为中心,别人给他东西他觉得是应该的,不给他就不应该他们不觉得给他东西是情分,不给他东西是本分。

”小孩的行为就验证了这句话,我们应该做后者。

虽然爸爸妈妈的心胸很宽广,可以无限包容自己的孩子,可是伤害毕竟造成了啊。

我决定以后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绝不随便乱发脾气。

还有一个故事,让我感到惊讶:一个学生因为三次剪发不合格被赶出校门三次,竟然自杀了。

老师说现在17岁一下儿童存在很多像她这样因为承受不了打击而选择自杀。

这让我很奇怪,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呢?头发不合格还可以再剪,考试不好可以再考……但生命只有一次他们为什么这么轻易的就结束了生命,生命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而且还属于父母,属于亲人,当我们做轻言放弃生命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了他们,想到他们的痛,他们的爱,所以我们一定要勇敢的面对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希望家长不要害怕我们经受挫折,在成长的路上,有坑我们会绕过,有山我们会翻过,它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但失败,挫折,害怕对我们的成长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不是吗?看完这堂讲座,真的让我受益匪浅!观《中小学生人格教育》有感2在我们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内,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了怎样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连这些都不会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是一个不具备健全人格的人。

2023最新-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优秀7篇

2023最新-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优秀7篇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优秀7篇于丹说过所有时间中,最重要的就是当下;所有权利中,最重要的就是成长。

教育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下面是壶知道的为您带来的7篇《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和施行,体现了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从立法层面开始把家庭教育放在了未成年人教育、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指导。

徐老师的讲座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深入浅出,作为家长受益良多,现代社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需协同促进,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性格决定命运,积性成习,积习成性,在家庭教育上,家长的陪伴很重要,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的榜样,对孩子加强教育,引导一个正确的方向,才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

作为家长,必须学好法、用好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除了要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还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家校共育,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在学校教育方面必须有家庭配合教师的努力才不会大打折扣。

因此,学校和家庭是一对不可分离的'教育者,只有父母相信老师,与老师互相配合才能让孩子成才。

君子以厚德载物,先立德再立志。

家庭教育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家长,不断学习和进步。

家庭文化的培育、家庭关系的构建、家庭教育的开展对我们每一位家长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树立正确的观念、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掌握科学的方法积极配合学校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和义务,尊重未成年人的个人意愿和权利,认可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共同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篇二看完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之后,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要心存感恩、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一切爱我们的人,而不能忘恩负义!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不计回报的。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2篇)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2篇)

曾今很多次和妈妈顶嘴,曾经很多次耍小聪慧,因为一点小事一
Hale Waihona Puke 是中国最基本的伦理。而我们如今则注重书本教育,不注重家庭教育和
溜烟跑到另一个房间,把门使使得锁上,无论妈妈怎么敲也敲不开。
社会教育。俗话说吃自己的饭,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 曾经很多次发小脾气,把书扔到一边,呆呆的'坐在那里,用力地冲妈
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所以总有一些人没有取得好的成就。所以
妈喊:“不干了,不干了……”曾经很多次……我每次发脾气都会让
我们要自力更生,多去社会实践,不要倚老卖老,不然会很难适应社会

第1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妈妈生一次气,往妈妈身上钉过的钉子能数清吗?而每次妈妈总是悄悄 的承受着。在这里,我真诚地向妈妈说声对不起。回想以前,妈妈总是 耐烦的教育我、开导我,而我却老是不领情、不感恩,反而和妈妈唱反 调,认为他总是欺负我。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2 篇)
进展,会被社会淘汰。以后,我要多努力,自力更生,多学习,为自 己创造一个新天地,为社会多作奉献。
“学会感恩”也让我受益匪浅,所以以后我要树立新的生活观,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1
要敬重老师,孝敬长辈,多作助人为乐的事。
今日,我收看了于丹老师的学问讲座,她讲的每一句话都深入我的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2
心灵,敲击我的灵魂,让我终身难忘。
今日早上,我奉老师的指令准时七点打开电视,用心致志地观看
在节目讲座里,于丹老师侃侃而谈,用论语心得来阐述了四个道理: 了于丹老师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于丹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深

于丹人格教育读后感

于丹人格教育读后感

于丹人格教育读后感于丹人格教育读后感(一)今天早上8:20,河南法制频道播出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人格教育》节目,我们学校给每位家长都发了一张节目预知单,并发了短信告知。

”是呀,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里扫个地家长都要找老师论论理,试想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是什么样的!作为一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但要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孩子礼仪教育和挫折教育,以及生存教育,让每个孩子能健健康康地为自己的将来而学习!记得在星期四那一天,老师发了一张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上面有播出时间,那个频道的,在星期五下午老师让我们回家在星期天看《中小学生人格教育》,并写观后感晚上,么么在上搜了一下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看了起来,下面我来给你介绍吧!《论语》有一句话说的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为我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不能投入进去,写作业的时候,不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写作业中,当然觉得很累。

一种好的表达,有的时候,跟沟通的内容同样重要。

为什么很多人在长大以后容易跟别人起冲突呢?就是因为在家里跟父母说习惯了。

比如,我在学校下课跟同学玩的时候,老是脾气暴躁,说话有时不好听,所以很多同学在玩游戏的时候不加我的原因。

最后精彩内容请看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

于丹人格教育读后感(二)李乐山说,要家长看一个片子,写一篇观后感,是于丹的“中小学人格教育”,上搜到了,片子长度约2个小时,仔细的看了一篇,收获很大,感受如下:人格教育与建立“正人生” 于丹以“精神补钙”为切入,分别从“寻找生命的快乐与尊严、唤醒内心的强大与力量、勇敢承担爱与责任、成就别样人生”四个环节,讲述中小学人格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于丹认为,学生要注意培养“工艺能力、挫折能力、职业能力”三大能力,目的就是构建一个人的“创造力、可能性和和谐人际关系”,从而成就一个能“发现世界”的自己。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最新)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最新)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2篇)今天,我收看了于丹老师的知识讲座,她讲的每一句话都深入我的心灵,敲击我的灵魂,让我终身难忘。

在节目讲座里,于丹老师侃侃而谈,用论语心得来阐述了四个道理:1、父母怎样让孩子寻找生命的快乐与尊严,让孩子拟定目标;2、孩子调皮,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3、家长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4、讲孩子应怎样面对挫折。

其中对我的影响深刻的一句话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友。

”这是中国最基本的伦理。

而我们现在则注重书本教育,不注重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俗话说吃自己的饭,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所以总有一些人没有取得好的成就。

所以我们要自力更生,多去社会实践,不要倚老卖老,不然会很难适应社会发展,会被社会淘汰。

以后,我要多努力,自力更生,多学习,为自己创造一个新天地,为社会多作贡献。

“学会感恩”也让我受益匪浅,所以以后我要树立新的生活观,要尊敬老师,孝敬长辈,多作助人为乐的事。

今天早上,我奉老师的命令准时七点打开电视,专心致志地观看了于丹老师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于丹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其中“孩子没发一次脾气,就会在人的心里钉一颗钉子,让多少人不痛快。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灵,让我整整一个中午吃不下饭菜,不禁思绪万千。

曾今无数次和妈妈顶嘴,曾经无数次耍小聪明,因为一点小事一溜烟跑到另一个房间,把门使使得锁上,无论妈妈怎么敲也敲不开。

曾经无数次发小脾气,把书扔到一边,呆呆的'坐在那里,使劲地冲妈妈喊:“不干了,不干了……”曾经无数次……我每次发脾气都会让妈妈生一次气,往妈妈身上钉过的钉子能数清吗?而每次妈妈总是默默的承受着。

在这里,我真诚地向妈妈说声对不起。

回想以前,妈妈总是耐心的教育我、开导我,而我却老是不领情、不感恩,反而和妈妈唱反调,认为他总是欺负我。

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我深深地感受到那时的我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愚蠢。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前几天看了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节目,心里头那是翻腾起好多想法,跟锅里煮饺子似的,一个接一个。

节目里提到的那些个事儿,就跟发生在咱自个儿身边似的。

特别是说到现在的孩子,好多都在成长过程中,人格这块儿的发展好像有点跑偏,不是这儿缺一块,就是那儿少一角的。

我就想到了我家隔壁那小孩,叫明明,长得虎头虎脑,挺机灵一孩子。

明明这孩子吧,学习成绩倒是不错,回回考试都能拿个高分回家。

可就是这性格,让人有点头疼。

有一回,小区里组织孩子们一块儿做游戏,就是那种接力比赛,几个孩子一组,看哪个组跑得快。

明明被分在了一组,比赛一开始,他们这组就有点落后。

等轮到明明跑的时候,他一个劲儿地往前冲,结果不小心摔了一跤。

这一摔不要紧,他“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一边哭还一边骂同组的小伙伴,说都是他们跑得太慢,才害得他着急摔倒。

小伙伴们都懵了,本来摔倒了大家还都挺关心他的,这一骂,大家都不知道该咋办了。

后来还是大人过去哄了半天才好。

我在旁边看着,心里就琢磨,这孩子咋就这么输不起呢?稍微遇到点挫折,就把责任全推到别人身上。

再想想,这其实就是人格教育没跟上啊。

明明在家里,那可是被宠得跟啥似的。

要啥有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围着他一个人转。

稍微有点不如意,他就又哭又闹的,大人最后也只能顺着他。

久而久之,他就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啥都得顺着他来。

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那时候家里可没这么惯着。

有一次,我跟我哥因为一个玩具争了起来,最后还动了手。

我爸看见了,二话不说,一人给了一巴掌,然后让我们站在墙角好好反省。

当时觉得特委屈,心里恨死我爸了。

可后来长大了,才明白我爸的苦心。

他就是要让我们知道,不能这么自私,只想着自己,要学会分享,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回到这个节目,它里面还讲了,人格的培养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得从小抓起。

就像盖房子,根基打不好,这房子迟早得塌。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家庭、学校、社会,那都是塑造他们人格的重要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读后感
有感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
今天,我认真的听取了北师大教授于丹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讲座。

视屏上于丹老师以其博学、睿智和思辨震慑了我的心。

她结合《论语》和中国古代先贤的教育主张,博古论今,指出目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听后受益匪浅。

我一直任教的都是小学,我就谈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教育孩子的核心是要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

良好的人格包括健康的生理、心理、感恩、责任、忠诚、自制、尊重等完美地统一,平衡、协调达到和谐的内心状态。

一个完善的人拥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具备善通人心的能力;坚强的意志;高度的挫折忍受力;一定的学识。

这就是于丹老师在人格教育中为我们强调的一点:在我们中小学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课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比学习更重要的还有许多我们需要学会做的事,而排在第一位的,便是怎样做人。

所以说,平时我除了要求学生做好必修课学习、道德、礼仪方面的学习之外,还要求他们学会生活自理能力,比如拖拖地,擦擦桌子,洗洗碗,洗洗衣服等等。

有一句话叫做“百善孝为先”,教育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实在不应该让父母为我们操劳过度。

其次,要求学生清醒认知自己,帮助他们尽早认知自己的内心,早一天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知道“一个人长大的标志不是长高了,而是懂事了”的道理。

由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多问,易疲劳,兴趣较广,因此,我尽量不向孩子们提出太高、太多的要求,而且注意了让他们劳逸结合,适当控制作业量。

同时,要广泛开展适合他们的活动,明确活动的任务、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做。

在这个过程中,我做到及时引导,教给他们一定的认知方法,逐步提高他们认识世界的自觉性、目的性。

告诉孩子们,老师希望看到你们成长为一个有正确思想的人,一个努力追求心智成熟、人格完善,受人尊重的人。

在这一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一、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三、根据个性差异,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四、树立高尚的人格形象,感染学生。

听完《人格教育》之后我感悟今后,我们老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心理学,掌握学生认知和人格发展规律,根据规律采取响应的正确措施,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环,带头遵守学校纪律,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并在工作中、生活中以及与学生交往中表现出自己丰富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情趣,以自己敬业、自律的良好形象感染学生,使每个学生拥有一种健康的人格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