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quattro四驱系统

合集下载

四驱技术

四驱技术

• 大众4MOTION 大众4Motion则是以前轮驱动为主。正是因 为横置发动机的设计,使得大众无法给旗 下的车型装配中央差速器(因为结构上不 允许),所以4MOTION只能从前驱动桥引 出一根传动轴把动力分担给后轮。不过, 我们知道,刚性地把前后桥动力连接起来 是不能的,因为会产生转向制动,但在这 种情况下又不能布置中央差速器,所以大 众的解决方案就是在后转动轴的末端(接 近后差速器处)安装了一个电控液压多片 离合器。
汽车四驱技术
四驱技术的起源
• 奔驰不仅是汽车发展的鼻祖,也是四驱车的第一 个缔造者。在19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奔驰公司 接到了一个制造能够满足恶劣路况需求的汽车订 单,由于此前早有开发军用越野车和装甲车经验, 设计师保罗· 戴姆勒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世界上第一 辆四轮驱动的汽车——Dernburg Wagen。采用了 六座旅行车的车身设计,并装备了全时四轮驱动 以及四轮转向系统提高操控性和通过能力,这就 是四轮驱动技术的最初雏形。
• 奥迪A4 3.2 FSI QuattroFra bibliotek大众CC
分时四驱
• 分时四驱(PART-TIME 4WD)——这是一种驾驶者可以 在两驱和四驱之间手动选择的四轮驱动系统,由驾驶员根 据路面情况,通过接通或断开分动器来变化两轮驱动或四 轮驱动模式,这也是越野车或四驱SUV最常见的驱动模式。 • 分时四驱靠操作分动器实现两驱与四驱的切换。它的优点 是结构简单,稳定性高,坚固耐用,但缺点是必须车主手 动操作,有些操作复杂,不止是一个步骤,同时还需要停 车操作,这样不仅操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遇到恶劣路况 不能迅速反应,往往错过了脱困的最佳时机;二是因为分 时四驱没有中央差速器,所以不能在硬地面(铺装路面) 上使用四驱系统,特别是在弯道上不能顺利转弯。

奥迪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技术

奥迪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技术
・ 38 ・
其后“ ut o 系统再一次进化 , Q at ” r 在前后差速器 引入了 E L电子差速锁 , D 而中央差速器仍继续沿用 托森差速器 。随着 汽车电子系统不断进步 , 发展 至 今 ,Q a r” “ u t o 系统只在中央差速器上保 留了托森部 t 件, 而将前 、 后两边的车轮交 由 E P电子稳定程序 S 监控, 从而代替了各种结构笨重的差速锁机构。我 们现在所驾驶的各式新款奥迪带“ ut o 功能 的 Q a r” t 轿车, 便是这种最新的托森差速器加 E P s 结构的四 驱 系统 了 。
图 1 “ u t o 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Q at ” r
维普资讯
设计 ・ 计算 ・ 研究 ・





与 研

20 0 6年
第6 期
这种设计非常紧凑 , 可靠性高 , 成本 比分体式 的 要低 , 传动效率却 比分体式的要高。由于奥迪使用 前置发动机, 发动机放在前轴之前 , 所以空间非常有 限, 如果装上 V 发动机 , 8 那么空间更加紧张。有 了 这样紧凑的传动系统设计 , 确实 给发动机舱腾 出了 不少空间, 让散热 、 空调等系统有足够的布置空间, 整个发动机舱的匹配更加合理。 2 2 性 能特点 . 由 此可见, uto 的四驱系统使用 了三个差速 “ ar Q t” 器, 分别是传统的前差速器、 后差速器和一个托森中央 差速器。前后差速器负责调节左右车轮的转速差, 托 森中央差速器负责调节前后驱动桥的动力分配。 这样的设计对整车 的行驶性能会有 什么样 的影响 呢?它与普通前置前驱的奥迪车型在性能上的区别 在于 : 普通的奥迪车采用 了发动机前置、 前轮驱动设 计, 因此 , 整车的重心靠前 , 这样 , 在极 限转弯时 , 轮 胎能提供的横向加速度有限, 由于车头太重 , 车辆就 会偏离原有的运动轨迹 , 向转向圆弧的外切线运动。 这就是我们常说 的转向不足。此时 , 前轮 已经快要 达到附着极限了 , 如果再加油转弯 , 就很容易完全丧 失附着力而冲出弯道 。如果装上 了“ a r” Qut o 全时 t 四轮 驱动 系统 , 况就会 发 生变 化 。通 常 , 辆 的 四 情 车 个车轮分别获得 2 的驱动力 , 5, 9 6 这样 , 与普通前置 前驱的奥迪车相 比, 平均分 配到驱动轮上 的扭矩就 减小了一倍 , 那么打滑空转的机会也减小 了一倍 , 加 速出弯时前轮失去 附着力 的机会也减小 了一倍 , 所 以转弯极限得到提高 , 在下雨或冰雪天气 , 这种性能 更能得 以体现。如果转弯速度更快 , 前轮就会利用 托森中央差速器起作用而不会失去横向附着力 。如 前文所说 , 托森 中央差速器是根 据轮胎 的附着力大 小分配扭矩的, 当前轮超 过了所能承受的负荷, 开始

奥迪夸戳是什么意思

奥迪夸戳是什么意思

是代表着奥迪品牌的全时四驱系统,quattro的谐音,这套四驱系统可以将发动机所产生的动力分配给四个车轮,让车辆有着很好的行驶稳定性。

再通过托森机械式中央差速锁来保证车辆的轮胎抓地性,让车辆行驶更加的流畅。

关于全时四驱:
全时4驱是指机动车辆的4个车轮一直保持有驱动力的4驱系统,全时4驱系统里面有三个差速器,除了在车辆的前后轴位置各有一个差速器之外,在车辆的前后驱动轴之间还有一个中央差速器,对比于其他驱动的车型,四驱车型相对会更加稳定一些。

quattro和4motion有什么区别

quattro和4motion有什么区别

文章要点:Quattro、4Motion分别是奥迪与大众四驱品牌商标,不代表核心技术两品牌的四驱核心差速系统与发动机布置形式有关中央差速器:Torsen(托森)为纯机械式,Haldex(瀚德)为机电一体式提到四驱,我想大家并不陌生。

从上世纪70年代北京212吉普车上的“4*4”,到现在花样繁多贴在汽车尾部的Quattro、4 Motion、4 MATIC、Xdrive等等标识,似乎四驱已经成了“好车”的代名词之一。

同时四轮驱动轿车也越来越常见,可以说四驱汽车凭借其良好的操控性和通过性能成为汽车发展的一种趋势。

那么形形色色的四驱技术究竟差别在哪儿?在实际使用中各自的表现又如何?从本期开始,小编就跟您聊聊咱们身边的四驱。

第一篇:Quattro Vs 4MotionQuattro、4Motion是奥迪和大众公司四驱技术的注册商标,值得注意的是仅凭Quattro或4Motion并不能完全绝对地表示四驱系统的核心技术。

因为同为大众旗下的奥迪与大众品牌技术共享,因而两种不同品牌的四驱系统在某些车型上的核心技术可能是一样的:如大众辉腾和奥迪A8这两款纵置发动机轿车,其四驱系统均以Torsen(托森)中央差速器为核心。

了解这些之后,我们再来看看Quattro和4Motion 究竟有何异同。

四驱车型尾部标识及奥迪A8与大众辉腾Quattro1980年,第一辆奥迪Quattro在日内瓦车展的亮相标志着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技术的诞生。

在30年的历史中,奥迪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经历了6次革新,成为反应迅速、稳定可靠的四驱技术代表。

其核心为纯机械结构的Torsen(托森)中央差速器。

4Motion1986年大众公司率先在GOLF车型上配备的“syncro”四驱系统就是今天4Motion 的前身,当时以硅油粘性耦合器作为限滑传动装置。

1998年公司引进瑞典Haldex 耦合器,从此采用Haldex限滑技术的四驱系统被命名为4Motion。

某汽车A6L30TFSI

某汽车A6L30TFSI

商务优选测试奥迪A6L3.0TFSIquattro奥迪——四个圈。

这是让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名字与标志。

这是改革开放之初引进的第一批车型。

当时只有到达一定级不的干部才有资格乘坐奥迪,它曾经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时至今日的奥迪A6L,尽管它仍然保持着官车的身份,同时要到达相应的级不才能配备。

但在国内差不多仅属于中高端车型,尽管还没普及到“飞进平常百姓家〞,却差不多并不是那么让人瞧尘莫及了。

关于奥迪A6L的外瞧,我相信能瞧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没有一个会不熟悉,不管你会可不能开车,不管你是否有车,就凭现在满大街的“四个圈〞。

谁敢讲自己不熟悉奥迪?不明白A6?现在的A6L凭借其大气的外瞧成为更多商务人士的优选。

在外瞧设计上,新奥迪A6L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变。

尤其前脸的改变,前雾灯由老款的圆形改成了方形,而且设计上也更加新奇。

自习惯随动转向大灯的下沿配以两组LED日间行车灯。

要是讲A4L的LED灯富有动感,那A6L的LED灯就更加沉稳、大气。

车身让人一目了然的瞧到,A6L被宽广老总及领导喜爱和选择是尽对有道理的,确实特别大、特别宽敞。

不得不成认,奥迪确实特别明白得中国人的心理。

树杈式的轮毂如同绞轮一般,并配以固特异轮胎。

车身顶部的天窗是带有内置太阳能蓄电池的着色玻璃,由太阳能驱动通风机,即使是在热天停车的时候,车内也同样能够维持凉快。

如前大灯一般,尾部也加了LED 灯组,而且是围绕式的,与老款不同,灯组延伸至后备箱处。

而后备箱的设计也与老款大不相同,更规那么,更顺眼。

奥迪A6L的外瞧关于人们来讲,实在是难有新奇感,依旧因为大伙儿瞧的太多了,估量不管讲的如何天花乱坠也无法提起宽广网友的喜好。

这也使我们介绍外瞧时,除了讲一些小小的细节改变外,着实不情愿再用过多的形容词往讲它。

依旧来介绍一下内饰吧,尽管内饰的风格也与奥迪家族其他车型如出一辙,但内饰毕竟不像外瞧那样随处可见的被宽广民众所普及。

整体的内饰风格连续奥迪家族的经典等个,不管在颜色的搭配依旧在格局排布上,不仅与老款车型相近,与其他几款车型也相差无几。

奥迪自锁式中央差速器结构比较与原理

奥迪自锁式中央差速器结构比较与原理

奥迪自锁式中央差速器结构比较与原理奥迪车身上的“quattro”标识代表着奥迪的四驱系统,“quattro”四驱系统为奥迪取得了无数的荣耀。

四驱系统的构成应该有3 个差速器,即前后桥的2个轮间差速器和将动力分配给前后桥的1 个中央差速器。

这3 个差速器保证了车辆在转弯、颠簸路况以及车轮打滑等情况下的行驶安全。

奥迪的四驱系统是所有车型中最为著名也是最有特色的,根据中央差速器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所应用不同动力系统的布置,到目前为止可以分为3 大类:自锁式中央差速器、液压多片离合器式中央差速器和粘性耦合器式中央差速器。

目前为止奥迪共发布了4 种类型的自锁式中央差速器。

每种类型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并不是新一代产品的诞生就弃用原来的技术,每一代技术都有很长的产品寿命和很好的延续性。

A 型:托森差速器托森差速器(Torsen)是Gleason 公司的注册商品,来自英文单词扭矩(Torque)和感应(Sensing),从托森的概念来说意味着“扭矩差异的感应”。

它有2 个重要的任务:转速的调整和动力的传递。

托森差速器根据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基本原理设计。

差速器的结构如图2 所示,由蜗杆带动蜗轮,能顺利的传递动力,但是驱动力由蜗轮反向带动蜗杆时,会由于轮齿的锁紧系数产生自锁。

锁紧系数的大小依赖于蜗轮的螺旋角度和蜗轮传动的摩擦力大小。

越陡的螺旋角度,锁紧系数越小,甚至失效。

托森差速器的锁紧系统大约为1:3。

这也意味着在行驶过程中,具有较大地面附着力车轴的力矩是另一侧较小地面附着力车轴的3 倍。

当车辆的前后轴转速一致时,从变速器输出的动力经过空心轴传递到差速器壳体上,壳体将动力经过蜗轮轴传递给蜗杆和蜗轮,并且通过蜗轮将动力传递给前轴和后轴。

由于A型托森差速器将连接前后轴的蜗轮设计成大小和齿数一致,所以此时变速器输出的扭矩由差速器均匀的分配给了前轴和后轴,即每1 端都获得了50%的驱动力。

此时在蜗杆轴上的2 个行星轮之间没有相对的转动(没有自转,只有公转)。

(完整word版)奥迪quattro系统详解

(完整word版)奥迪quattro系统详解

全时四驱的大师——奥迪quattro系统详解无论是说到奥迪品牌,还是四驱系统,尤其是全时四驱,都不能少了一重要的名字——quattro。

今天,quattro系统早已经成为奥迪的标志之一。

而历经七代进化的quattro也依旧在焕发它的光彩。

quattro一词在意大利语中就是“四”的意思,而对于奥迪来说quattro还有其他含义。

1980年奥迪公司研发了quattro四轮驱动系统,并把它装备在一辆基于奥迪80底盘的双门轿车上,这辆轿车的名字也叫Quattro。

另外奥迪旗下还有一家名叫quattro的子公司,专门实验和研发高性能车型。

因此,quattro既代表着奥迪四驱技术,又代表一种车型,还是一家公司的名字。

奥迪四驱技术历史回顾奥迪使用的四驱系统目前均叫quattro系统。

配备这项技术的车型很好分辨,您在它车身上找到“quattro”标志就是了,有些车型还会有壁虎标志。

但发展到现在壁虎已经不再是quattro 的专利,而被国人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壁虎”的谐音“庇护”或“避祸”。

『壁虎象征了quattro强大的抓地力』"quattro"四驱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7年,那时候的大众为德国军方制造一款名为Iltis 的四驱越野车,而这款车型凭借四驱系统,在各种路面的表现都非常理想,这也使得时任奥迪技术经理的皮耶希萌生了将四驱系统引入轿车的想法。

第一代quattro(1980年):空心传动轴第一代quattro系统采用了开放式中央差速器(手动锁止)+前轴开放式差速器+后轴开放式差速器(手动锁止)的结构。

在变速箱后端安装差速器,依旧由传统的传动轴将动力传递至后轴差速器;而在变速箱内部安装了一根空心传动轴使动力可以传送到前轴差速器。

这样一来就省去体积大、重量大的分动箱,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空间问题。

驾驶者可以根据不同路况需求,通过中控台的锁止开关控制差速器的工作状态。

奥迪变速器系统设计师弗兰茨•滕格勒的解决方案:采用空心轴将动力传输至中央差速器,通过万向轴将动力传至后轮,而空心轴再负责将动力引向前轮。

全新奥迪A4L技术亮点解读(上)

全新奥迪A4L技术亮点解读(上)
就发动机机械部分而言,两个功率等级 的发动机改动基本一致,均采用了一系列减 小摩擦的措施,二者区别在于换气和燃烧方
图1 第三代MLBevo 2.0 L-TFSI 4缸发动机
式。其中功率等级1的发动机,采用的是改进 过的米勒循环燃烧方式。该发动机在2015年 5月的维也纳发动机学术交流会上,被誉为本 级别发动机中效率最高的汽油发动机。
全 新奥 迪 A 4 L可 配 备自适 应 巡 航 系 统 (包括堵车辅助系统)、预测式高效辅助系 统、主动式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奥迪换道辅 助系统、泊车辅助系统、后方交通辅助系统、 预防保护系统等舒适及安全配置。同时配备 第二代MMI信息娱乐平台,MMI操纵面板的 中心部件是全触摸式触屏。可选装抬头显示 系统,该系统可以把相应的信息转换成易于 快速理解的符号和数字并投射到风挡玻璃 上。标配单区自动空调,可选装3区舒适自动 空调。
②活塞冷却喷嘴 由于功率等级1的发动机的曲轴箱通风 装置有所变化(窜气要绕过平衡轴),因此缸 体的制造也有变化。这就影响到了活塞冷却 喷嘴的安装位置,不再位于曲轴箱处。 在前代的发动机上,有一个定位棱边用 于安装活塞冷却喷嘴,现在这款新发动机上 则取消了这个定位棱边,因此在安装活塞冷 却喷嘴时,要注意精确对准,否则就无法保证 活塞冷却功能的可靠性(图6)。
②通过缩小压缩容积,使压缩比从9.6:1 提高到11.7:1。
③气门挤气带有变化。 ④燃烧室顶下沉9 mm。 ⑤活塞形状有变化。 ⑥FSI喷油器位置更靠近燃烧室。 ⑦进气道形状做了重新构造,进气道变 得更直了,这样可以改善充气运动。 ⑧火花塞和高压喷油器以及活塞形状 都针对燃烧室形状做了重新匹配。 ⑨排气门的气门杆油封采用双密封 唇口。 (4)链条机构 链条的基本结构直接取自前代发动机, 但是有所改进。由于摩擦降低,所以链条结 构所需的驱动功率也降低了。功率等级1的发 动机改进较多,下面进行具体介绍。 ①链条导向装置(图8) 张紧导轨用于在2个凸轮轴正时齿轮间 引导链条,但是它几乎不接触链条。新发动 机的链条导向装置加长了,且用螺栓拧在气 缸盖罩上,以作为防跳板使用。导轨的两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uattro
奥迪quattro
提到全时四驱,相信很多人脑海里都会闪现一个词,那就是奥迪的quattro!奥迪是最早将四轮驱动装置运用在拉力赛中并取得巨大成功的车厂。

那么究竟什么是quattro?
quattro一词在意大利语中就是“四”的意思,而对于奥迪来说quattro还有其他含义。

1980年奥迪公司研发了quattro四轮驱动系统,并把它装备在一辆基于奥迪80底盘的双门轿车上,这辆轿车的名字也叫Quattro。

另外奥迪旗下还有一家名叫quattro的子公司,专门实验和研发高性能车型。

因此,quattro既代表着奥迪四驱技术,又代表一种车型,还是一家公司的名字。

『托森差速器结构图』
提到了quattro,很多人又会紧接着联想到另外一个词那就是Torsen差速器,在这里我们翻译成托森差速器。

托森差速器是一个扭矩感应式限滑差速器,在quattro系统中,它作为中央差速器安装在变速箱的输出端,动力从变速箱出来后会先经过托森差速器,之后再分配到前后桥。

多数带有quattro标志的奥迪车都装备了托森差速器,对于这些车来说,托森差速器是实现全时四轮驱动的核心部件。

关于托森差速器的作用原理,我再次引用百度百科里的解释:
Torsen这个名字的由来取Torque-sensing Traction——感觉扭矩牵引,Torsen 的核心是蜗轮、蜗杆齿轮啮合系统,从Torsen差速器的结构视图中可以看到双蜗轮、蜗杆结构,正是它们的相互啮合互锁以及扭矩单向地从蜗轮传送到蜗杆齿轮的构造实现了差速器锁止功能,这一特性限制了滑动。

在在弯道正常行驶时,前、后差速器的作用是传统差速器,蜗杆齿轮不影响半轴输出速度的不同,如车向左转时,右侧车轮比差速器快,而左侧速度低,左右速度不同的蜗轮能够严密地匹配同步啮合齿轮。

此时蜗轮蜗杆并没有锁止,因为扭矩是从蜗轮到蜗杆齿轮。

而当一侧车轮打滑时,蜗轮蜗杆组件发挥作用,通过托森差速器或液压式多盘离合器,极为迅速地自动调整动力分配。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发现,托森差速器是一套纯机械式的装置,其中没有任何电子设备介入,驾驶员也不能手动设定。

这就意味着该装置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灵敏度,因此这套系统可以被装在拉力赛车等高性能车上,在复杂路况下提供无与伦比的抓地力。

在奥迪产品序列里,装备quattro系统的车往往就意味着高性能!
不过由于在国内的普及度不高,人们对这套系统缺乏了解,而许多零零散散的介绍又不是很详细,渐渐的使人们对quattro产生了很多误解,误解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是一套纯机械的四驱系统;该系统可以保证即使三个车轮全部失去抓地也会将100%的动力传递到没有失去抓地的车轮上;Torsen 差速器是quattro系统的核心,而像奥迪TT和A3这种发动机横置的、没有装备托森差速器的车虽然名字里有quattro但实际上不是真正的quattro!
要解答前两个问题,我们还是要从quattro的结构说起。

目前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奥迪quattro四驱系统所使用的中央差速器是一个托森差速器,然而我们总是在感叹托森差速器带给车辆的高性能,却忽略了这是一个系统,仅靠这一个差速器是不可能实现完美操控的。

之前已经说过,要实现全时四轮驱动必须有三个差速器,作为中央差速器的托森差速器可以分配通往前后轴的扭矩,可是扭矩到了前后轴之后还要通过差速器分配到左右车轮。

『奥迪A4L 3.2 quattro』
其实多数装备奥迪quattro系统的车(除了高性能RS和R8等)在前后轴只上只配备了普通的开放式差速器,与普通家用两驱车差速器的构造没什么区别,根本不具备限滑功能。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假如车辆一侧的两个车轮全部因为陷入泥地而失去抓地,即使有托森差速器分配前后扭矩,两个普通开放式差速器仍然会将动力传递到打滑的车轮。

如果没有电子系统的辅助,岂不是奥迪四驱轿车就得抛锚?
『奥迪A8四驱系统结构图』
奥迪当然不会允许如此尴尬的事情发生!为此,工程师们在quattro系统内集成了EDL,EDL的全称是Electronic Differential Lock,翻译成中文应该叫电子差速锁。

这一装置会监测四个车轮的转速,当某个车轮因失去抓地而空转时,EDL便会通过ABS给空转的车轮单独施加制动力,使得扭矩通过开放式差速器传递到另一侧不打滑的车轮。

由于前后轴的两个差速器都是普通差速器,因而想把动力100%传递到某个不打滑的车轮几乎是不可能的。

首先托森差速器本身能达到的扭矩分配比例就有限,目前市面上的多数奥迪四驱车的托森差速器的扭矩分配比例只能达到2:1,也就是说顶多有三分之二的扭矩能被分配到一端。

不过在中央差速器和电子差速锁的相互配合下使得奥迪车即使仅有一个车轮有抓地力时也能够行进,只是此时动力相对较弱罢了。

要实现全时四驱,需要Torsen差速器和EDL、ABS、ESP等电子系统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所以说Torsen差速器是纯机械的,但奥迪quattro四驱系统不是纯机械的。

『奥迪TT』
这是在很多车迷中流传的一种说法:像奥迪TT和A3这种发动机横置的、没有装备托森差速器的车虽然名字里有quattro但实际上不是真正的quattro。

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很正常,quattro和Torsen这两个词通常是捆绑在一起出现的,而在奥迪TT和A3上这两个词没有一起出现,难免会让很多人产生怀疑。

『1980年日内瓦车展亮相的Quattro』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要往回翻,刚才已经提到了奥迪quattro既代表着奥迪四驱技术,又代表一种车型,还是一家公司的名字。

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是先研发出的quattro四轮驱动技术,之后是在1980年在日内瓦车展正式亮相的Quattro,再往后的1983年,名为quattro的奥迪高性能部门成立。

而Torsen差速器直到1987年才被运用到奥迪的quattro四驱系统中。

也就是说在1987年之前的奥迪quattro系统是不包括托森差速器的。

另一方面,为庆祝quattro技术诞生25周年,奥迪公司于2005年举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说明奥迪官方承认的quattro技术诞生时间是1980年而不是1987年。

如果说只有装备托森差速器的奥迪四驱系统才能叫quattro的话,早期的奥迪quattro系统和Quattro汽车以及奥迪宣称的“25周年”岂不是成了大笑话?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quattro是奥迪四轮驱动系统的总称,所有奥迪生产的装备四轮驱动系统的车都可以加上“quattro”后缀。

这就好像大众辉腾的四驱系统实际上完全移植了奥迪quattro,但在大众品牌下依然要叫“4motion”。

如果从机械原理角度讲,奥迪TT和A3上的四驱系统确实没有装备托森差速器,而是采用大众4motion的结构。

因此说奥迪TT和A3不是quattro这种说法不正确,但从结构原理上讲也有一定道理。

Dual Pump System REAL TIME 4WD
CRV使用的是一套叫做Dual Pump System REAL TIME 4WD的四驱系统,它的本质是一套纯机械式的适时四驱系统。

在早期的时候,其核心是双泵式结构的液力多片离合器(不同于一般的粘性耦合器)。

来自前桥的传动轴与通向后桥的传动轴通过内外式多片离合器连接,离合器前后各设计有一个与传动轴同轴的机
械式液力泵,液力泵中的油液与多片离合器壳体内联通,当前后轮转速相等时,前后机械液力泵压力保持一致。

多片离合器便处于断开状态,而当前后轮转速不同时,前后两个机械泵之间便产生压差,当压差超过3%后,压差便能够将离合器片压紧,将动力传递至后轮。

『从第三代CRV开始,其适时四驱系统已经加入了单向凸轮机构』这样的适时四驱系统比起单纯的粘性联轴节而言,在响应速度上有一些优势,并且不需要电子系统的介入,但是相比越来越普及的电控多片离合器结构劣势也很明显,不能主动干预,且响应速度慢。

所以,自2007年起的第三代CRV上这套适时四驱系统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单向凸轮机构。

当前后泵因转速差产生压差时,油液压力压紧导向离合器,产生的阻力使凸轮槽内的六个小球沿着斜槽转动,推开凸轮盘,进而压紧主离合器,接通前后轴。

这一结构的加入使得响应速度进一步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