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法布尔)实用高效
19法布尔《蝉》教案

《蝉》(法布尔)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二)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三)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出示古诗《蝉》的诗文。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可有点难,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
——蝉师: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古诗。
师: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
2、作者简介: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
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款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
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
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
他被国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而《蝉》这篇课文就是改编自《昆虫记》。
法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成就了自己,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
三、总体感知文章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去看一看法布尔眼中的《蝉》究竟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先去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并思考: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学生读文章,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归纳:全文自然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法布尔《蝉》pptx课件(2024)

殖方式等。
蝉的生命历程
按照时间顺序,讲述蝉从卵到 成虫的生命过程,突出其生命
的短暂和不易。
蝉与人类的关系
探讨蝉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 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保
护蝉资源。
2024/1/29
12
《蝉》的语言特色
生动形象的描写
法布尔运用细腻的笔触,对蝉的形态 、声音、动作等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 ,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蝉的世界。
胸部
蝉的胸部发达,前胸背板宽大 ,中胸和后胸愈合。
体型
蝉的体型通常较小,一般长 4~4.8厘米,翅膀展开后宽 10~13厘米。
2024/1/29
头部
蝉的头部较大,复眼发达,单 眼3个。
翅膀
蝉的翅膀发达,透明或半透明 ,前翅比后翅大,后翅呈扇形 。
4
蝉的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
蝉通常栖息在森林、果 园、花园等树木茂盛的
24
《蝉》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体现
2024/1/29
促进文化交流
作为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作品 ,《蝉》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 角色。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 的思想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读者的 关注和喜爱。
展现文化多样性
《蝉》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蝉形象 的描绘和比较,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和丰富性。这有助于读者更加全面地 了解和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 通之处。
2024/1/29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 他从未放弃,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励着人 们勇往直前,克服一切困难。
18
05
《蝉》的艺术手法
2024/1/29
19
生动形象的描写技巧
2024/1/29
蝉法布尔教学设计一等奖

《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蝉的特点及蝉的习性,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品味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3.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梳理蝉的生长过程,了解蝉的生活习性。
(2)品味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蕴含的科学精神,理解作者对蝉的情感。
(2)学习文章将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展示蝉的图片或播放蝉的鸣叫声,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明确:蝉)2.讲述: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昆虫,它的叫声清脆悦耳。
今天,我们将跟随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脚步,一起去探寻蝉的世界。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1.介绍作者法布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
他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著有《昆虫记》这部被誉为“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的巨著。
2.简要介绍《昆虫记》:《昆虫记》又叫《昆虫物语》,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不仅是文学巨著,也是科学百科。
在书中,作者以人性观虫性,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体。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展示生字词:金蜣、涂墁、臃肿、罅隙、纳、轧扁、孵化、鳍、跳蚤、车辙、黏土、扒掘、喧嚣、钹、寻觅。
请学生朗读,教师纠正读音。
按每行4个词语进行讲解:金蜣、纳、孵化、寻觅:这些词语与蝉的生长过程或生活习性有关,金蜣和纳是蝉的天敌或食物,孵化是蝉的生长阶段,寻觅体现了蝉的活动。
涂墁、罅隙、车辙、黏土:这些词语描述了蝉的生活环境,涂墁和车辙可能与蝉的栖息地有关,罅隙和黏土是蝉可能出现的地方。
臃肿、轧扁、鳍、跳蚤:臃肿形容蝉的外形,轧扁和跳蚤可能与蝉面临的危险有关,鳍是蝉身体的一部分。
法布尔对蝉实验的科学精神

法布尔对蝉实验的科学精神
(实用版)
目录
1.介绍法布尔及其对蝉的研究
2.阐述法布尔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分析法布尔实验的科学精神
4.结论:总结法布尔实验对科学研究的启示
正文
法布尔,全名让 - 亨利·法布尔,是一位法国昆虫学家和动物行为学家。
他对昆虫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特别是在蝉的研究方面,他展现了严谨的科学精神。
法布尔对蝉的研究始于他对蝉的生活习性的好奇。
他发现蝉在地下生活多年,而在地面只有几周的时间。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法布尔进行了一项实验。
他在树下挖了一个大坑,将蝉的幼虫放入坑中,然后观察它们的生活状态。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法布尔发现蝉的幼虫在地下靠吸食树根的汁液为生,而在地面上的蝉则靠吸食树叶的汁液为生。
这个实验揭示了蝉生活习性的秘密,也让我们对昆虫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法布尔展现了严谨的科学精神。
首先,他提出问题:蝉在地下如何生活?然后,他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他保持了科学的态度,严谨地记录观察结果,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这种科学精神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法布尔实验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严谨的科学态度:法布尔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严格按照实验设计进行观察和记录。
2.求实的科学精神:法布尔在实验过程中,以事实为依据,根据实验
结果得出结论,不偏离事实。
3.探索的精神:法布尔对蝉的生活习性产生好奇,进而进行实验,展现了科学家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总之,法布尔对蝉实验的科学精神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
法布尔《蝉》原文

法布尔《蝉》原文引言法布尔的《蝉》是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于20世纪50年代初刊登在文学杂志上。
这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深刻的哲学思考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读者呈现法布尔《蝉》的原文,并解读其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正文你听到了吗?那是蝉的声音。
它们在树上鸣叫,不知疲倦地鸣叫。
我坐在旁边的长椅上,听着那一阵一阵的声音,那是一种不断覆盖的声音,一次次重复,仿佛永不停歇。
我想,蝉是如此努力地鸣叫,是为了表达什么呢?它们是否在唤醒我们对生命的思考?蝉的鸣叫,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背景声音。
我们习以为常地忽视它们的存在,但它们却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着某种信息。
蝉的鸣叫可以被视为生活的旋律,它们的声音穿透了大自然的寂静,使我们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动。
每当我停下来静听蝉声时,我感觉自己仿佛与自然连接在一起,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体验。
在《蝉》这篇小说中,法布尔通过描绘主人公听蝉的经历,探讨了生命、时间和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
主人公静坐在长椅上,倾听着蝉的鸣叫,他对生命这一奥秘的深入思考着。
蝉的声音通过时间的流逝感提醒着他自己的存在。
蝉是一种象征性的生物,它的寿命很短暂。
它们从地下爬出来,化蛹成为羽翼丰满的昆虫,在树上鸣叫一段时间,然后就死去了。
蝉的生命周期如此之短暂,但它们通过鸣叫,使自己的存在变得有意义。
这让人们不由自主地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自己在时间中的位置。
蝉声如水,不断流淌着。
它们的声音记录了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声音感知到自己的存在。
对于主人公来说,这种感知是他对生命的思考的基础。
正因为蝉的存在,主人公开始反思自己,感知自己的存在,明白自己在时间中的短暂。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忽视自己存在的事实。
我们追逐着各种目标,经历着各种繁忙的事务,很少停下来思考自己的存在和生命的意义。
这正是法布尔想通过《蝉》这篇小说传达给读者的重要信息。
结论通过法布尔的《蝉》这篇小说,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蝉的鸣叫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也可以从中汲取一些关于生命和时间的哲学启示。
法布尔《蝉》教案

法布尔《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蝉》的基本内容,把握蝉的生活习性和生命周期。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了解蝉的生活习性。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方法,深入了解蝉的生命周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蝉》的基本内容。
(2)蝉的生活习性和生命周期。
(3)生字词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蝉的生命周期及生态习性的理解。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运用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方法,深入了解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蝉》的朗读录音。
(2)蝉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蝉》。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蝉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环境。
(2)播放课文《蝉》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蝉》,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生命周期,并在笔记本上做好记录。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方法,深入了解蝉的生命周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蝉》。
2. 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蝉的短文。
3. 观察身边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读写结合,让说明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蝉》(法布尔)教学设计

DOI:10.19551/ki.issn1672-9129.2021.03.197读写结合,让说明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蝉“(法布尔)教学设计赵颖星(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北重二中㊀014000)摘要:阅读教学中的说明文,学生总觉得枯燥无味㊂本文以法布尔的‘蝉“为例,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文本解读,引导学生体会并掌握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体会法布尔的生命意识与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㊂关键词:读写;说明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9129(2021)03-0200-02㊀㊀教学目标:1.通过品析语言,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㊂(重点)2.通过法布尔对蝉的细致观察,体会法布尔的生命意识与科学精神㊂(难点)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㊁小组合作探究法㊁读写结合预习作业:1.自由默读文章,了解蝉一生的成长过程㊂2.查字典,纠正字音字形教学过程导入:激趣导入,观看蝉蜕皮的视频,观察蝉蜕皮的先后顺序㊂1内容回顾1.1通过预习,你了解了关于蝉的哪些知识?ʌ明确ɔ蝉的地穴建造过程㊁蝉产卵遇到的危险㊁蜕皮成长的过程1.2梳理内容:根据图示填写完成蝉一生成长的思维导图ʌ明确ɔ1.3观察记录:法布尔是怎样做到对蝉的一生有这么清晰的认识?资料补充1:法布尔出生于法国的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㊂他有一间实验室 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 荒石园 ㊂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 荒石园 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研究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㊂资料补充2: 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㊂ 法布尔ʌ明确ɔ细心观察㊁刻苦钻研㊁严谨探究的科学精神;对生物的关注㊁热爱㊁专注的生命意识㊂ʌ设计意图ɔ检测学生预习文章的成果,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法布尔的生命意识和科学精神㊂2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师:鲁迅曾称‘昆虫记“是 讲昆虫故事 讲昆虫生活 的楷模,周作人称‘昆虫记“ 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㊂他们说的有没有道理呢?2.1初步感知师:比较下面两段描写蝉的文字,体会语言特点有何不同?ʌ对比ɔA 蝉的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㊂蝉由卵至若虫,经数次蜕皮,不经过蛹而变为成虫㊂ B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㊂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 锄头 ,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㊂几分钟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㊂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以后就不再出现了㊂ʌ明确ɔA句的语言特点简洁㊁准确㊁平实;B句的语言特点生动形象㊁准确具体㊂2.2深入品析2.2.1范例演示,开拓思路师:自由朗读本文节选部分,从语言的简洁平实㊁生动形象两方面进行赏析㊂这个刚得到自由的蝉,短期内还不十分强壮㊂在它的柔弱的身体还没有精力和漂亮的颜色以前,必须好好地沐浴阳光和空气㊂只用前爪挂在已脱下的壳上,摇摆在微风中,依然很脆弱,依然是绿色的㊂直到变成棕色,才同平常的蝉一样强壮了㊂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占据了树枝,大概要到十二点半才扔下它的皮飞去㊂空壳挂在树枝上,有时可达一两个月之久㊂ʌ赏析角度ɔ(师生共同完成)1)形容词㊁动词妙用:强壮㊁柔弱㊁沐浴㊁挂,语言生动形象2)副词:大概㊁有时,语言客观准确3)拟人手法,将蝉人格化,充满了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等等㊂2.2.2小组合作,自由赏析,深入体会师:请自选角度赏析句子㊁词语,再次熟悉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特点㊂1)准确严谨㊁客观真实2)生动有趣(修辞手法㊁妙用词语㊁细致描写㊁记叙㊁抒情 )(教师随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引导)2.3回顾总结文艺性说明文:在说明文中兼用文学的笔法,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多运用拟人㊁比喻㊁对比等文学笔法,除说明外还运用描写㊁抒情㊁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既准确严谨,又生动有趣,饱含情感,容易激发读者共鸣㊂ʌ设计意图ɔ通过三次阅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掌握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特点㊂3练笔检测 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特点3.1观看猪齿鱼捕食的视频,细心观察㊂3.2运用本文所学方法进行片段写作猪齿鱼常用头部推动或翻滚海底岩块,来寻找岩块下方的甲壳类㊁贝类,然后用嘴咬住贝壳类,在石头上砸开获取食物㊂师:这是关于猪齿鱼捕食的说明文字,你可否借鉴本文的语言风格,用文艺性说明的语言介绍猪齿鱼的捕食过程㊂ʌ设计意图ɔ读写结合,通过小练笔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再次熟悉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小视频短小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㊂4作业4.1课后阅读‘昆虫记“,再次体会㊁学习文艺性说明语言的特点㊂4.2思考题1)有人说蝉对树木㊁农作物有害,应该彻底消灭,你如何看待?㊃002㊃DOI:10.19551/ki.issn1672-9129.2021.03.198基于大数据的虚拟化实验教学模型设计与研究王兰英(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㊀264000)摘要: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特别是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㊂基于大数据的虚拟化实验教学模型实现实验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有效解决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㊁创造性㊁扩展了学习渠道,提升了教学质量㊂关键词:大数据;实验教学;虚拟仿真;教育领域中图分类号:G642.423;TP393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9129(2021)03-0201-01㊀㊀引言: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的发展人才,是否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㊂传统教育中,由于受时间㊁空间㊁设备条件等方面的制约,实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导致出现了 高分低能 , 眼高手低 的应试教育 高分生 ㊂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将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能力比较薄弱㊂因此,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㊁虚拟仿真技术,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是一个急需研究的问题㊂1㊀目前实验教学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学手段单一,内容比较抽象,借助ppt等演示文稿进行教学,老师与学生的交互少㊁教学形式死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㊁参与性较低㊂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只能是被动学习,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1]㊂(2)不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精确掌握,更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辅导㊂学生能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但无法接触到实验仪器,更无法预知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就无法提高实验的效率和水平[2]㊂实验过程演示困难,实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对实验的每个过程进行详细演示,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㊂(3)教学资源较为单一,过于依赖书本教材进行授课,教学偏向于理论化㊂虽然有大量学习资源可以让学生针对自身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如何利用大数据及时筛选资源是重中之重[3]㊂2㊀基于大数据的虚拟化实验教学模型设计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虚拟化实验教学模型,其主要功能:2.1交互式学习模块㊂交互式学习主要应用于贯通教学全流程,在教学整个过程中进行交互式设计,实现对学习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服务㊂对学习流程进行细化,确保流程之间的衔接性,助力教师教学活动的精准化设计与实施,从支持单个环节的教学优化走向支持教学业务流程的改进,大大提升教学的精准性和学习效益[4]㊂(1)自主学习阶段设计㊂自主学习阶段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㊁要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㊁学习资源,设定学习步骤,采用 打卡 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节奏㊂不仅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而且还设有监督提醒功能,更为有效地让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实现对学习过程的全面掌握[5]㊂(2)师生交互活动设计㊂针对自学阶段,学生可以向老师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掌握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遇到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提高课堂授课效率㊂同时,系统会记录每个同学在自学阶段的学习结果,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错误知识点,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与学生进行知识分享[6]㊂(3)协作学习活动设计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就任务分工㊁学习内容等方面进行交互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任务的了解,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㊁提升了学习兴趣㊂2.2虚拟化实验平台模块㊂虚拟仿真实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解决了实验仪器昂贵㊁精密实验易损坏等问题,虚拟仿真实验具有可操作性㊁可重复性,可实现远程预习演练,提高实验教学效果㊂虚拟仿真实验充分发挥网络开放性㊁灵活性等方面的优势,极大激发了学生能动作用,充分发挥了资源共享作用,解决了实操课考核困难等问题[7]㊂虚拟化实验平台采用VR仿真实验模式,实验原理采用3D动画进行演示,将知识点以更为形象㊁生动的方式进行展示,将逼真的三维模型㊁有趣的情景教学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㊁学习潜能㊂2.3个性化学习资源配置㊂大数据时代,学生拥有大量学习资源,但是不适用的资源等于无效资源㊂资源如需逐个挑选,势必会造成人力㊁物力的消耗,如何利用大数据及时筛选资源,为学习提供有效的资源是重中之重㊂这就需要对数据的收集,采用智能算法,挖掘出大数据背后的关联关系,实现资源的全智能化推送[8]㊂3㊀未来展望近年来,政府教育部对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未来人工智能更多创新技术必定被应用到教育领域㊂将人工智能㊁虚拟仿真等技术有机结合,更好服务于实验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㊂参考文献:[1]王斯莹.大数据时代开放教育交互式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9):37-39 [2]韩璐. 互联网+ 背景下虚拟仿真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12): 101-103.[3]林巍.大数据环境下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11):14-15 [4]姜强,赵蔚,李松,王朋娇.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研究 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学习的新常态[J].中国电化教育, 2016(2):25-32.[5]周峰利.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9):156-158.[6]岳峰丽,蔡玲,张昕,陈克.关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一些思考[J].实验教学,2012(22):149-150. [7]罗万丽,王蕊. 互联网+ 时代智慧课堂设计的原则及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8,(26):5-8.[8]魏斌,曾青松.基于雾计算与虚拟化技术的在线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福建电脑,2018,(11):32-35.㊀㊀2)现在,蝉成了很多人饭桌上的美味佳肴,人们大量捕捉蝉,你如何看待?ʌ教学反思ɔ本课教学较为成功,整节课主要围绕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去探究,逐层领会,最后通过小练笔的检测,反馈出学生已基本掌握㊂特别是在自由鉴赏部分,学生积极踊跃,能够各抒己见,师生碰撞出知识的火花㊂欠缺之处是最后的小练笔时间紧张,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没有完成练笔,没有很好的进行当堂反馈,原因主要是第一部分检测预习部分教学有些拖沓,今后需要掌握教学的节奏㊂参考文献:[1]王志国.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之我见[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1(5):73-73.[2]徐莎.以方法促运用 让读写结合在说明文教学中有效展开[J].当代家庭教育,2020,000(006):P.38-38.㊃102㊃。
蝉(法布尔)精品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普散文集, 它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展现出 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蝉》就 是其中的一篇,课文选了文章中的两 部分。作者通过对蝉认真观察15年之 后才写出本文的。可见他的治学态度 是非常严谨的。 法布尔有一句名言:“学习这件事 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 自己有没有觉悟。”这话是他成功的 秘诀,也会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在蝉由幼虫到成虫的过程中需要脱皮,文中是怎样描写 幼虫脱皮的?按什么顺序描写?朗读8-11段。 明确:8段:找到树枝或草叶准备脱皮;9段:进行脱皮; 10段:完成脱皮;11段:离开空壳。按照事物发展变 化的顺序。 重点分找析10段:找出写蝉从壳中脱出的动词,思考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腾跃”、“翻转”、“倒悬”、“伸直”、 “张开”、“翻”、“钩住”。通过这些动词把蝉从壳 中艰难脱出的过程具体写了出来,既生动又准确。
板书设计
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
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又如以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描写所观察 到的情形,写蝉“身体在空中向后翻腾”,“翻转身体,将 折皱的翼竭力向外伸直、张开,用腰部的力量尽力将身体翻 上来,恢复头朝上的争唱姿势,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再
森林的黎明为一片雾霭点燃了一盏灯,渐渐地许多动 物苏醒过来,它们要去觅食。可是他们很快被这貌似从天 而降、实则地下涌出的生物惊呆,不管那么许多,猴子, 蛇,熊,各种鸟甚至松鼠,他们同时开始大聚餐,他们随 手就可以抓到一只蝉或者还没来得及蜕变的蝉,大快朵颐。 享受着他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都没见过的美味,而且他 们的后代也未必能遇得到的极品。所有的动物都吃得动也 不想动,就连蝉从眼前掠过,它们都懒得看一眼。 森林里回荡着蝉的合鸣,一浪迭一浪,在枝叶间灿然 悦动,一声高一声,在光影中兀自流转。那不知疲倦的高 歌是对光明的欣赏,抑或是对生命的吟唱?然而穴居了十 七年的蝉只有两周的生命在阳光下绽放。在这期间它们要 完成找寻伴侣,交配,孕育,产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ō(臃 )肿 ì( 媲)美
初读课文,完成基础知识。
、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庞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庞然:高大的 样子。 灭顶之灾:比喻毁灭性的灾难。灭顶:指水漫 过头顶。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衷:内心。 转瞬即逝;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法布尔从(
)和
(
)两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初读课文,完成基础知识。
、给红色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巷 ( )道
曝 ( )晒
蜕 ( )变
粘( ) 液
喧ā( ) 无动于ō( )
ō( )肿 ì( )美
初读课文,完成基础知识。
、给红色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巷 ( à)道 曝 ( ù )晒
蜕 ( ì)变
粘( á) 液
喧ā( 嚣 ) 无动于ō( 衷 )
()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 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 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妙;
()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 ()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 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
、结尾一段有何作用,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运用抒情、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用富 有诗意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抒发对 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 衷赞叹和同情。
课前热身
小作文:
我们的校园
提示:先抓住华粤中英文学校学校的教学楼、 宿舍楼、食堂的共同点,先概述,后分说。 字数为字。
蝉
法布 尔
蝉:
是昆虫纲同翅目半翅亚目的其中一科。蝉具有透明 且有脉纹的翅膀和分得很开的小眼睛。雄的腹部有发 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的不发声,但 在腹部有听器。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 虫吃植物的汁。又称“知了”。
、结尾一段有何作用,运用了什么表达 方式?
、作者不按蝉的生长过程先写蝉的卵,而是首先写蝉的地穴, 从蝉的幼虫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文中可以发现,作者并没有按昆虫一般的生长过 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而是从中 间的一环“幼虫”入手,介绍蝉循环往复的生活史。 这样安排顺序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 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 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离壳的过程。又如以准确而 形象的语言描写所观察到的情形,写蝉“身体在空中 向后腾空”,“翻转身体,……将折皱的翼竭力向外 伸直、张开,……再把尾部从鞘中脱出”,其中的动 词准确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蝉脱壳的整个过程。
幼虫掘土时,将黏液喷涂在泥土上,使之变成泥浆, 墙壁更加柔软了;
用肥重的身体把泥浆挤进干土的缝隙里,建成不易 崩塌的墙壁。
、在蝉由幼虫到成虫的过程中需要脱皮, 文中是怎样描写幼虫脱皮的?按什么顺序 描写?朗读段。
明确:段:找到树枝或草叶准备脱皮;段:进行脱皮; 段:完成脱皮;段:离开空壳。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 顺序。
蝉卵孵化
幼虫挂树枝
立刻
几分 钟后
四年后
寻觅藏身处
幼虫钻地下
幼虫爬出地面
约半
小时
蜕皮
寻找蜕皮地点
约个多 小时
成虫离枝飞去
爬上树枝等处
不到个星 期内
成虫交配、产卵后死亡
入土隐藏
幼虫出穴
孵化幼虫
脱皮成长 成虫产卵
合作探究
、作者不按蝉的生长过程先写蝉的卵, 而是首先写蝉的地穴,从蝉的幼虫写 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蝉的卵
、这一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蝉产卵的特点,蝉的敌害;蝉卵的孵化
及幼虫的活动。 蝉为什么要产大量的卵? 明确:因为蝉只会产卵而不知道保护这些卵,
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时才可能有幸存者。
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活动情况及其所经历 的时间
成虫产卵 幼虫落地上
半小时至 两天
艺术特色的体味与归纳
修辞手法 :拟人,比喻,夸张,借代, 排比等。
说明顺序倒叙 幼虫→成虫→产卵→幼虫。 语言准确明晰。 语言准确、平实。 运用数据,展现蝉的蝉的地穴是什么样子的?按什么顺序描写?
()在建隧道时,泥土都搬到哪里去了?
()文中是怎样描写幼虫脱皮的?按什么顺序
描写?朗读段。
、细读第二部分思考:
()这一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列出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历程表。
蝉的地穴考察
.蝉的地穴是什么样子的?按什么顺序描写? ()约两厘米半口径的圆孔,四周一点杂物也 没有,位置:阳光曝晒的小路上 ()隧道深达四十厘米左右,圆柱形,略有 弯 曲,近于垂直,底端完全封闭 ()由外到内
重点分析段:找出写蝉从壳中脱出的动词,思考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腾跃”、“翻转”、“倒悬”、“伸直”、 “张开”、“翻”、“钩住”。通过这些动词把蝉从 壳中艰难脱出的过程具体写了出来,既生动又准确。
这部分主要按由幼虫——成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来写的。
明确:这部分标题虽为“蝉的地穴”,但内容不 仅仅写地穴,还写到幼虫脱皮的过程。以此看, 作者以“蝉的地穴”为题,表示要从蝉的地穴开 始考察。下一节“蝉的卵”也同样道理。
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写蝉 产卵,写出了一位“可怜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 辛,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由写卵发育成蝉, 表现了蝉所经历的四年漫长历程的艰苦。这就使文章 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 慨叹,从而对作者的“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 的转瞬即逝”的议论和抒情产生共鸣。
作者简介
法布尔,国昆虫学家,动物行 为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 “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 尔”。他的传世杰作《》是一部 十大卷的巨著。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 人们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光怪 陆离的昆虫世界。这与作者长期 接触大自然和喜爱文学,酷爱诗 歌分不开。少年时期的法布尔家 境贫苦,为了帮助贴补家用,便 担当起给人放鸭的劳动。正是在 与大自然的长期接触中,少年法 布尔爱上了昆虫研究这一行。
《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 “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作者用生动活 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 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 程。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本文体裁: 科学小品文,又名知
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 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 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 科学性,又有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