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入
谈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谈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摘要】本论文选取磁器口这一城市片段作为实例,对建筑与城市产生之间的关系、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建筑与城市文化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又相互衬托组成部分与反映一、从城市产生来看:在定义上,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
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city),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其中有居民区、街道、医院、学校、写字楼、商业卖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
而建筑则是指人们用土、石、木、钢、玻璃、芦苇、塑料、冰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构筑物。
人类从早期的居无定所,随遇而栖到以群体形式进行捕猎,继而因为便于贮藏的原因定居下来,后来为了抵御野兽的侵扰,便在驻地周围扎上篱笆。
这便是早期具有目的,带有功能的人工构筑物。
篱笆围合形成了早期的村落。
在村落内出现了用猎物进行交换的地方,这便是“市井”的来历。
与此同时,在另外一些地方,生活着同样地村落,村落之间常常为了猎物发生械斗。
于是,各村落为了防备其他村落的侵袭,便在篱笆的基础上筑起城墙。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城,以墙为界。
可以看出早期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其实是依赖于建筑的产生与发展的。
城市是不能脱离建筑而界定的。
就城市功能而言,可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区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浏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
而建筑仅仅只是其中的组成成分之一。
通过建筑营造的空间,满足了这些社会生活(居住、生产、交流)需要。
因此城市功能的实现也是离不开建筑空间的。
二、从空间属性来看:建筑单体成群构成了街区,街区有序组织构成了城市。
故仅从范围大小来说,城市与建筑是整体与单体的关系。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通过实体围合的建筑在创造内部空间的同时也创造了外部空间,故城市空间实际上是由建筑外表面围合而成。
建筑与城市景观的融合

建筑与城市景观的融合城市发展中,建筑和城市景观的融合对于塑造城市的形象和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建筑的设计与城市景观的规划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独特而美丽的城市环境。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城市景观的融合,以及它所带来的诸多好处。
一、建筑与城市景观的融合初衷建筑与城市景观的融合始于人们对于城市美化的需求。
城市作为人们居住和工作的重要空间,需要一种宜人的环境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建筑与城市景观的融合旨在创造一个和谐、宜居、绿色的城市,使人们在城市中生活得更加舒适和愉悦。
其次,建筑与城市景观的融合也是为了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景观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和配置城市的资源。
而建筑作为城市的基本元素,其设计应当与城市景观相协调,既能满足人们居住的需求,又不破坏城市的生态平衡。
二、建筑与城市景观的相互影响建筑和城市景观互相影响,相辅相成。
建筑物的设计应当与城市景观的整体规划相衔接,形成一种统一的美学风格。
同时,城市景观也可以通过营造合适的背景,使建筑物更加美丽和引人注目。
首先,建筑物的设计可以影响城市景观的整体风格。
不同风格的建筑将带给城市不同的氛围和特色。
例如,欧洲古典风格的建筑物能够给城市增添一份浓厚的文化氛围,而现代主义建筑则能够体现城市的时尚和创新形象。
建筑物的外立面设计、外墙材料的选择以及建筑的整体造型都会对城市的美感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城市景观的规划也可以影响建筑物的设计。
城市公园、广场和街道的规划可以提供建筑物的布局和建筑平面设计的参考。
例如,在一座都市公园中,建筑物的高度和外立面的造型可以参考自然风光或是公园中的绿植,以保持整个景观的一致性和和谐感。
最后,建筑和城市景观的融合还可以通过景观绿化和城市公共设施的设置来提升城市空间的品质。
在城市中合理布局景观绿化,如花坛、花草树木、公园绿地等,可以给居民提供一个美丽、舒适的生活环境。
公共设施如长椅、休闲区、健身器材等的设置,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增加城市的活力。
浅析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

浅析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摘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建筑设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建筑形式和空间布局的构思,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建筑设计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创造舒适、安全、宜居的城市环境。
基于此,以下对浅析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建设;重要性引言城市规划建设离不开优秀的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以其独特的创造力和功能性,为城市增添了艺术魅力和实用性。
一座城市的建筑设计风格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和评价。
通过精心设计的建筑群体,可以营造出独特的城市风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内涵。
1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塑造城市形象:建筑设计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特色和历史文化。
优秀的建筑设计能够为城市带来独特的魅力,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例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如上海的东方明珠、北京的鸟巢等,都是城市形象的代表,为城市带来了极大的品牌效应。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具有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可以合理分配城市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使城市的功能布局更加合理、高效。
建筑设计还可以考虑城市交通、绿化、防灾等方面的需求,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改善生态环境: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还有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通过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可以减少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
建筑设计还可以考虑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为城市带来更好的生态环境。
例如,一些建筑通过采用自然采光、通风等设计手段,减少了能源的消耗,提高了建筑的舒适度。
推动经济发展: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还有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优秀的建筑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城市。
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区别2.1设计目标不同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在设计目标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浅析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以长春市宏汇凯悦酒店为例

浅析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以长春市宏汇凯悦酒店为例摘要:高层建筑在城市发展迅速的条件下逐渐成为城市的标志物,近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更是如雨后春笋占据着城市的各个角落。
而高层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就成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就以长春市宏汇凯悦酒店为例,分析高层建筑与其所处城市环境的关系应如何协调。
关键词:高层建筑环境城市人类活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发展迅速,高层建筑鳞次栉比,高密度、高体量的特点使其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高大、丰富多彩的挺拔体型,高层建筑不仅成为吸引人们视线的中心,也成为城市的象征和景观,因此它在城市总体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周围环境对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层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筑与城市的一体化建设更是当务之急。
本文以吉林省长春市宏汇凯悦酒店及其周边环境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高层建筑在城市空间中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
1.基本概况1.1 地理位置宏汇凯悦酒店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与解放大路交汇的西北角,项目占地面积5800㎡,总建筑面积97243.90㎡,建筑地上高度169.99m,共43层,其中地上38层、地下5层。
建筑位于长春CBD 中心,周边不仅有政府机关、金融机构集聚,而且其所在位置还是城市中公园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以酒店为中心,北边是牡丹园;东边是东方大剧院和吉林省博物馆;南面紧邻(不到20米)吉林监管局18层大楼,马路对面是交通银行24层大楼;十字路口的东南角是三层楼高的浦发银行,酒店西侧为旧建筑群。
1.2道路概况作为贯通城市南北的主干线,人民大街一直都是企业办公的首选区域,无论是最早形成的西安大路CBD商务区,还是近来人民大街沿线涌现的办公楼宇,都是围绕城市主干线建造而成。
人民大街和解放大路都是城市主干道,均有12个车道,两边为4米宽人行道。
调研时间是工作日的中午,街道机动车流量一般,行人较多。
此外,地铁1、2号线均途经长春宏汇国际广场,并且在大厦旁设有中转站。
建筑与城市肌理的空间连接

建筑与城市肌理的空间连接城市是由无数建筑组成的,而建筑则是城市的基本单元。
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如同人与社会的联系一样紧密。
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空间的存在,更是城市肌理的组成部分,通过空间连接的方式,形成了一个个有机的整体。
本文将探讨建筑与城市肌理之间的空间连接,以及这种连接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首先,建筑与城市肌理的空间连接是通过建筑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城市为建筑提供了发展的平台,而建筑则为城市提供了面向公众的空间。
建筑的布局、风格和功能都会对城市的氛围产生影响。
例如,一座高耸的摩天大楼会给城市增添现代化的气息;一个宏伟的教堂会赋予城市以宗教的庄严感;一座独特设计的公园会成为城市的绿洲。
这些建筑的存在,为城市带来了美感和活力,让人们在城市空间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体验。
其次,建筑与城市肌理之间的空间连接还体现在建筑的布局和城市的规划上。
建筑的布局直接影响着城市肌理的形成和发展。
在城市中,建筑的形状、高度、朝向等都需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保持城市的整体性和美感。
同时,建筑的布局也需要考虑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避免对周围居民的视线产生阻碍,保护城市的历史遗迹等。
而城市规划则是对建筑与城市肌理空间连接的更高层次的整合。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到建筑布局的协调性、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保护以及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使建筑与城市肌理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和有序。
另外,建筑与城市肌理的空间连接还体现在建筑与城市之间的交通系统上。
城市的道路、桥梁、地铁、公交系统等交通设施是建筑与城市之间的纽带。
交通设施的合理规划和布局可以使建筑与城市的连接更加顺畅和高效。
例如,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应该与主要商业区、办公区、居民区等建筑相连,便于居民出行和商业活动的发展。
而公交系统的覆盖范围应该涵盖城市的各个角落,确保居民可以方便地到达建筑所在地。
通过交通设施的连接,建筑与城市肌理可以形成一个整体,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便利和动力。
浅析建筑与城市_读有方《建筑师在做什么 第一辑》后感

vol.1 浅析建筑与城市《建筑师在做什么》有⽅编最近阅读了⼀些探讨城市与建筑关系的书籍和⽂章,⾃觉对其⼆者的理解得以更深⼀层。
以前总喜欢把建筑类⽐为⼀座微型城市,或是把城市看作是⼀座巨型建筑,这都是站在建筑设计师的⻆度来看待的。
但事实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与建筑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建筑室内空间的使⽤与室外的空间形成了⼀种新的互补关系,从⼀定层⾯上来说,城市已经与建筑相互融合了。
基于这种实情,当代建筑师需要的不再是设计技法上的钻研,⽽是城市层⾯更为深刻的思考,是⼀种不可或缺的⼤局观。
在我看来,今天很多城市都是割裂的。
资本的介⼊,审美的趋同,舆论的压⼒……太多⽅⾯的因素导致我们过于注重每栋建筑的奇特,在关注个体的独⽴性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时,常常忘掉城市的完整性。
要知道我们是⽣活在城市的背景之下,城市的整体性⽐建筑个体的优秀更重要,意义也更⼤。
上海的陆家嘴,北京的三⾥屯,⾼楼林⽴,成⽚的玻璃幕墙与⼤型⼴告液晶屏,⽆⼀不在宣誓着⾃⼰的“摩登”与“城市化”。
扪⼼⽽问,我们当真看不到这其中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吗?⽼⼯业区的衰落,旧城历史街区的活⼒缺失,城市景观“千城⼀⾯”,区域⽂化的没落,每⼀样都像是悬在⼼上的⼀把⼑,需要身为建筑师的我们去深思熟虑。
过去的⼆⼗年,我们⼀味的扩⼤建设,将城市发展到了现在的格局。
相对的,效率⾄上的发展所带来的便是⽂化思想上的缺失,⼀栋栋拔⾼的居⺠住宅就像是⼀个个冰冷的机器,⽅⽅正正,⾖腐块⼤⼩的窗户密密麻麻地排列在每⼀个⽴⾯上,拱卫着城市中央的CBD。
中央区越繁华,就越体现出城市发展的虚快。
城市发展的同质化⼀定程度上也与科技的⼤⼒发展有关。
身处新媒体时代,信息资讯⽐以前任何⼀个时代都要传播地快,这也就意味着学习与借鉴变得更加容易,从⽽导致了城市发展的趋同。
城市⽣活是⼀种不同于乡村⽣活的特殊⽣活⽅式,他强调了城市⽂化的异质性和多样性。
⽆论是从历史⽂化,⾃然⽣态,经济发展,社会交往等各个⽅⾯来看,城市建筑都应当多元化发展。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生态融合

浅析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生态融合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得现如今城市人口数量急剧上升,这就使得对城市住宅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规划提出新的要求。
如何在城市有限的空间内,设计建造出能够满足居民居住和办公的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要求设计单位必须对于城市的建筑设计进行改进和创新,使得高层建筑设计步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高层建筑;城市空间;创新设计;生态融合1、规划设计方案研究1.1拉开高层建筑的距离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解决城市密集人口的住用问题的同时,也给城市的空间带来了压抑感和交通道路的拥挤,并且伴随而来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例如:高层大面积的玻璃墙面带来的光污染,以及高压风带等危害。
因而在进行高层建筑规划时应该限制其密集度,避免扎堆集中建设。
1.2限制超高楼宇的数量对于超高的建筑而言其实并不具有太多的使用价值,在经济上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超高建筑仅具有象征性和某种特色的代表性,只能起到提高城市知名度的作用,并没有太多的收益和使用价值,在城市规划时需要进行数量上的限制。
1.3避免高层建筑给道路交通带来压力目前的高层建筑基本都是布局在城市的商业中心位置,这些地方的道路本身就是超负荷,再加上高层建筑的入住更是给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注意控制道路两旁高层建筑的高度及层数,尽可能的扩展道路,增强道路的通行力。
2、高层建筑设计的重点事项研究2.1高层建筑舒适度的改进及创新在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舒适度,包括了很多方面,例如房型的设计、日照通风的设计和采光的设计等。
近几年伴随着房地产事业的发展,城市建筑设计水平也有了整体性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房屋的入住率,设计单位需要不断的提升设计水平。
进一步提升住宅设计水平和质量是我国城镇住宅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
在进行住宅设计时应遵循经济适用和安全美观的原则,把合理设计内部格局和提高空间利用率作为目的,最大化的体现住宅的应用功能。
关于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融合的探讨

体的被迫后退 , 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 缓解 入 口处各种矛盾 冲 突 ; 有 可 能 在 建 筑 的 形 体 设 计 、 间组 织 等 方 面 形成 新 颖 的 并 空
可能。高层建筑是否与所处的城 市空 间融洽, 其评价标准相 当一 部分取决于公众的感受 , 简单 的说就是人 处在所创造空间中的感 受; 所以一位建筑设计者在进行高层建筑 设计 时要充分考虑所创 造出来 的空间 ( 无论是 内部还是外部) 给予使用者的感受 。 这些是 理论上要求一位建筑 设计师要考虑 的因素也是作为一名建筑师 应该承担的责任 , 而且还可 以据此评价一位建筑师的设计 能力和 水平及其职业道德 。事实上在进行一项高层建筑 设计 时, 开发商 受利 益的驱使往往 不会考虑建筑与环境 的关系, 时, 此 规划部 门 所 出台的各种条文政策及规范将扮演着重要角色 , 它强制性 的要 求必须顾及城市环境, 营造舒适的城 市空间。 以看出, 可 高层建筑 设计 与城 市空间的协调 以及城市 空间的营造 是通过两方面的共
1 巧 妙 的运用 一些 处理 手法 - 3
高层建筑 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 的余地 不大,但是底层部分 却可 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 富空间形 式。一般可 以采用底 层 架 空 和 入 口缩进 的手 法 。底 层 架 空 的 处 理 手 法 是 现 代 建 筑 的 特征之一, 它可 以在高密度的环境 中争取到宝贵 的用地 , 把城市 的道路 、 广场和建筑 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 , 形成通透 的、 公共 的开 放空 间, 给市 民以小憩之地 ; 同时还可 以改善人流 、 视觉拥挤 的 状况, 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 以增加城 市空问的层次 。高层
1 高层 建筑 主体 设计 . 2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 ,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 定的代表 性和象 征性 , 以反映一个 城市经济水平和发 展程 度, 可 选择合理 的造 型 就显 的尤 为重要 。高层建筑 由于其结构形式 的限制 以及 使用 功 能的要求 , 在造 型上 往往追 随于建筑 的结构形式, 而不 能有太 多 的变化 , 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 高层 建筑 的主体部分是它 的塔楼 ,塔楼 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 的造 型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 ,现今 国外和 国内的许多高层建筑 都有着 独特 的外形和 明显 的识别性 , 对一个城 市具 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 可 以说是高层建筑存在 的一个原因。 中空大厅起 自然通风作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入凌林(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学,11202060113)摘要:本文从单体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入来讨论建筑创作与城市设计之间的关系。
并结合部分实地到过的案例和亲身设计的学生方案等例子来说明单体建筑的设计和城市空间的关系和作用。
其体现在城市的职能属性、城市形象、文化传承、城市设计等方面。
然后又从轴线设计方面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出来,单体建筑设计与城市轴线之间二者关系紧密但却不能滥用,在城市规划中与建筑设计中如果滥用轴线都是不理智的行为。
但对城市设计造成的负面影响会远远大于单体建筑设计。
建筑在城市空间的融入,不简单的表现为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和,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互动,更多的是表现在建筑本身的文化和审美,建筑在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更深层次上的表现。
尊重城市的肌理,融入城市空间。
关键词:建筑创作;城市空间;城市轴线;城市肌理;城市设计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al creation and urban design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single building and urban space.. And the part of the case and the design of the students' scheme, and some examples are also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relationship and function of the design of the monomer building and the city space.. It is reflected in the function of the city, the image of the city, the heritage of culture, the city design and so on..Then from the axis of the desig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were detailed analysis, summed up, single building design and urban axis between the two closely related but not abuse, in the urban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if abuse axis is not rational behavior. However, the negative impact of urban design will be far greater than the monomer architectural design.Buildings in the urban space into, not simple integration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space and external space interaction, more is in building their own culture and aesthetics, building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culture more deep of performance.Respect the texture of the city and integrate into the urban space.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Urban space Urban axis Urban tissue Urban design0.引言建筑是城市空间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优秀的建筑是既能创造一个人性化使用的场所,又能与城市空间完美的融入的,而并不是排斥城市空间成为一栋单独的“明星建筑”。
无论是在学生方案中,还是在实际工程中,建筑单体的设计固然重要,更需要注重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入。
1.城市设计学中的建筑创作其实作为建筑学的学生,对城市设计的概念很多还是空洞的,很多同学会仅仅往城市整体规划,细一点的会往最普通的住宅小区规划上接近,这显然是片面的。
城市设计指的是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很高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城市,一名真正的建筑师应该是一名城市设计师。
举个例子来说,广州塔,这座高600米,2011年正式获评“羊城新八景”之首“塔耀新城”,无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建筑作品,它已经成为了广州的标志。
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海心沙岛及珠江新城隔江相望,它的形态很好的跟城市融合在一起,和谐而又不失其特殊性,以至于你觉得再在周围添加一笔都觉得是对整个城市天际线的破坏。
一旦一个建筑作品与城市的关系达到这种程度无疑是建筑创作的成功,也是建筑创作和城市设计共赢的结果。
2.建筑创作是城市设计空间上的一种延续2.1.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都注重实体和空间以及两者的关系,因此,建筑创作和城市设计两者的工作内容有着重合。
两者的工作对象和活动范围在城市建设活动中呈现出整体连续性的关系。
打个比方来说,建筑的外立面对于单体建筑来说是建筑的外表皮,而对于城市空间来说却是城市空间的内壁。
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互相交融,建筑单体的“外”却是城市空间的”内”,内外仅仅是相对的,城市的空间环境是一个连续性的。
然而,一个良好的城市空间形态不仅仅取决于城市设计的结果,而是与建筑设计相合作的结果,是城市中的单体建筑与城市空间相融合的结果,这也是这篇文章想要去说明的。
在房地产膨胀的这些年,一个建筑师通常不会有一个城市设计师那样对城市的空间形态有高度的自觉性,这不能仅仅去责怪建筑师,我们现在建筑师处在的地位非常尴尬、甲方的盈利原则,有时会让建筑仅仅是满足规划单位给的最低规划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城市外部环境自行其是。
比如不恰当的建筑容积率、日照间距或者减少了部分配备设施。
此外,重要性高一点的建筑,比如公共建筑或者一个建筑群,对城市空间环境产生的影响是更重要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只有当其与城市空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有效的传播文化和美学价值,这种影响才可以说不是消极的。
因此,建筑创作和城市设计在城市建设活动中是一种整体设计的关系,它们共同对城市良好的空间环境共同作出贡献。
所以,建筑师作城市设计应是从认识城市形态和城市环境着手。
由于城市构成因素的多元性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城市形态和环境因素往往复杂多变,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模糊性和兼容性的特点,因此研究方法的选择尤为关键。
分析城市中特定地段的特点,建立在对城市总体认识的基础上。
下面用一个自己做的课程方案进行讨论:2.2.绩溪县上庄镇大学生活动中心方案设计图为三年级下学期绩溪县上庄镇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的方案图。
图2.1为测绘古村落上庄村的主要肌理,红色区域为拟改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图2.2为方案总平面图。
在这次方案设计中引入了单体建筑创作与城市的空间设计融合的概念,即建筑创作是在城市空间中的一种延伸。
通过前期一周的古建测绘以及资料的搜索,我们完善了上庄村的总平面图以及古村落的村落肌理。
基地大致呈南偏东25度的斜度,北部为保留改建的古建筑,南部为扩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
在方案的设计中,运用了古徽州中的天井、院落、粉墙等经典元素,也运用了新旧对比的手法,将新徽派的设计手法融入到扩建的活动中心当中。
但整体的建筑布局、内部空间的划分、建筑内部与建筑外部的空间互动,与整个上庄村的建筑布局、空间感受是一样的。
整个活动中心对于建筑本身来说有新徽派和传统徽派的对话,但在整个上庄村中,建筑与整体村落空间是融合的,与整个上庄村古村落的空间是保持连续性的。
表现在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建筑内部与外部空间的互动。
比如:建筑内部的庭院与外部的空间互动,扩建活动中心与改建古建筑的“隔空对话”等。
更表现在建筑本身的文化与审美,建筑保持了上庄古村落的村落肌理,皖南徽派建筑的精华,是对古村落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古村落的城市空间的完美 融合。
3.建筑与城市空间轴线的融入3.1.什么是城市轴线城市轴线通常是指在城市中起空间结构驾驭作用的线性结构要素。
城市轴线也是历代城市发展及其规划、建筑师的最高水平体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的城市文化标志,一个城市的轴线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与历史的传承和变迁,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生活品位,优秀的知名的城市无不有其独特的城市轴线,在城市轴线那些巍峨壮美的建筑上,可以发现城市发展的脉络,也能探究城市的前世今生。
城市是由建筑物集群组成的,城市风格是由城市中的建筑物风格决定的,它们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人文和谐之美。
但是在这份美丽的外表下,我认为重要的并非城市地理位置的优越,并非建筑物单体的华丽,而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手法方式,让这些零碎的建筑从城市形态空间功能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才是最重要的。
3.2建筑创作与城市轴线的关系图2-1 大学生活动中心方案地形图 课程方案图2-2 大学生活动中心方案总平面图 课程方案 图2-2 大学生活动中心方案总平面图 课程方案城市的轴线既可以根据城市本身的建设和发展需求而规划设计,也可以结合城市所在的特定地形地貌来确定建设。
建筑要想与城市空间更好地融入,在轴线设计上更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建筑在轴线的设计上要与城市轴线相互联系,适度运用城市轴线的空间设计方法, 在一定的规模层次上整合或建立城市的空间结构, 体现一个时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意图。
城市轴线的规划设计和成长性往往与城市主要公共建筑的布局、特别是相对集中的建设安排有关,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 城市轴线及其相关的建筑, 集中反映了当时城市文明发展和建筑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3.3天下锦城案例分析由于本次课题作业为居住区规划,所以在本学期(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的第十一周对合肥几个小区进行了调研,发现轴线的设计一样适用于小区的方案设计。
天下锦城位于合肥市包河区祁门路中段,占据了合肥房地产继马鞍山路版块、黄潜望版块后的又一炙手可热的版块。
整个项目分四期建设,其中包含了我们所讨论的轴线设计。
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四期的小区规划上,是以祁门路为轴线对整个项目进行规划的。
整个项目沿祁门路布置,可能由于市政绿化以及道路等级的要求,祁门路上并未做主要出入口,出入口大多布置在南屏路,黟县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