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合集下载

第九篇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第九篇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第九篇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原文1】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

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原文1,如果说阳虚在上焦的话,就会容易“胸痹而痛”。

一个人为什么会麻痹,比如说手痹、脚痹、胸痹都是什么问题,这些都是血气、阴血方面出问题的病,所以张仲景这里说胸痹心痛。

病人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痛,这些都是血气问题,只要把他的血气提上去,把瘀血情况改善了,痛的情况就会改善的。

大概两个月前,深圳有同学刚刚找我调理身体的时候也是,人很瘦,风都能吹跑的样子,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痛,真的很麻烦,我也是用了很笨的方法:一,调脾胃,两,补血气。

经过两个多月,他现在不痛了,基本正常了。

所以说,只要总体来了解一个人的体质,他的病的因果关系就很容易明白。

“短气”就是气不足,可以说是阴气不足,可以说第九篇说的就是阴气不足的情况。

我们看看张仲景对这一类病是怎么治疗的。

【原文2】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原文2,为什么说“短气不足”是“实”,有胸痹的病人,“短气不足以息者”,可以说是有点类似肺痈的那一类的,肺跟心、中焦上一点那里短气。

为什么我会提到肺呢?因为这里提到“短气不足以息”,好像呼吸方面不够供应的那种。

常人短气不足,其实把脉也好、望诊也好,都是很容易看得出来的,其实同学们只要在中医基础和诊断学方面,好好的花几天时间,也会知道这些问题的,特别是中医基础和诊断学,经过同学们的努力变成txt版了,以后同学们查起来会很方便,百家也是,本来是pdf的,我把它变成了txt的,一搜索内容就出来了,这对我们学中医来说、对于我们临床中查资料来说,就成了一个很好的资料库了。

【原文3】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实,关上小紧数,括蒌薤(xie)白白酒汤主之。

【原文4】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括蒌实薤白半夏汤主之。

原文3,我说过的,阴气不足就会这里痛那里痛的,再严重一点就会连胸背都痛了,连到后面去了。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第九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第九
提要:论述胸痹短气里实证的病机。 分析:
上焦阳虚,未感外邪 未发作 如平人
胸痹 心痛 内有阴邪,阻滞胸中 卒发作 诸症作
本虚标实,邪实为主
胸痹心痛读短气病脉并治第九
胸痹心痛病的病机: 胸阳不足,阴邪上乘,二者相互搏结 正虚邪实,阳微阴弦
胸痹心痛读短气病脉并治第九
三、证治 (一)胸痹证治 1、主证(痰浊痹阻) 【原文】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 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楼 薤白白酒主之。(3)
胸痹心痛读短气病脉并治第九
提要:本条从脉象上论述胸痹心痛的病机。 分析:
太过——脉盛——为邪盛(脉盛于正常 的,如浮、大、弦、滑、数等)
不及--脉弱——为正气虚(不足于正 常的,如沉、迟、微、弱、涩等)
胸痹心痛读短气病脉并治第九
阳微--寸脉微——胸阳不足



阴弦--尺脉弦——阴邪反盛


(以脉象论病机)
相同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
不同
症 状
咳嗽吐痰
呕吐、脘闷、食少、胸满
病 机
痰饮蕴肺、肺气失宣
饮停于胃、胃气上逆
治 法
宣肺化饮
和胃降逆
方 茯苓化饮、杏仁宣肺、橘皮理气、枳实除满、生
药 甘草和中
姜温胃
胸痹心痛读短气病脉并治第九
讨论:此两证非胸痹的主证 1、茯苓杏仁甘草汤为胸痹兼肺证,橘
枳姜汤为胸痹兼胃证。 2、 临床上除胸中气塞、短气,可同
一、 概说 (一)、概念
1、胸痹:病名。“痹”者,闭也,是闭 塞不通的意思,不通则痛,故胸痹是以胸 膺部满闷窒塞甚至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2、心痛:本篇所述的心痛,主要是指正 当心窝部位(上腹心窝部胃脘部位)的疼 痛证。

倪海厦匮要略笔记(一二四)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倪海厦匮要略笔记(一二四)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倪海厦匮要略笔记(一二四)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这是金匮第九篇,这一篇,大家都认为读通,处方能够应用得很好,所有的心脏病都可以治好。

美国的心脏病之父,美国一个外科医生手术心脏病开胸一万多例,当他死了以后,让其太太在墓碑上刻几个字:“世界上治疗心脏病,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开刀”。

可是,这句话是他死了以后才说出来的一句真话。

所以,心脏病做开胸手术根本没有用。

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所以,不要开刀。

中医治疗心脏病,效果是非常的好。

【原文】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从脉上面看,“脉当取太过不及”,我们的正常脉象是一息四至到五至,“过”与“不及”的定义是什么?见下图:从脉症上面来看的时候,如果有一个病人来,不管他是什么病,无论是肺癌或者是肝癌,摸他的脉,一息七下,当你帮他治病的过程中,脉跳到八下,九下,那就是治疗的错误,如果是脉到六下,五下,脉象回头,表示你的治法是正确的。

还有一种脉叫结脉,就象一条绳子上面打了很多结一样,当你摸上去的时候,一节一节的,摸到这种脉都是心脏有问题的。

还有一种脉叫代脉,代脉都是不及,代脉的脉象跳跳停停,跳跳停停。

《黄帝内经》下定义,允许心脏跳五十四下停一下,这是正常。

如果说是每五下就停一下,一直都保持着这个动作,《黄帝内经》就告诉你,你的心脏还可以用五年。

那么跳十下停一下,那你的心脏就还可以用十年,它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在临床上,当我们看到心痛胸痹的时候,基本上要有这个概念,本来是跳十下停一下,吃了你的药以后,变成了跳五下停一下,那就是你医生的问题,药用得不对。

如果是吃了你的药,变成二十下停一下,三十下停一下,一直到六十下停一下,这就可以了,就不要用药了,证明病已经好了。

所以,当一个医生,你心里一定要很清楚,病人的病情是在转好还是转坏。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共24页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共24页
目的要求
胸 痹
了解胸痹、心痛、短气的概念

痛 及合篇意义。

气 病
熟悉本篇所述病证的病因病机。

证 治
掌握胸痹心痛的辨证施治。

九 背诵原文第1、3、9条。
概说
胸 病名
痹 心
胸痹、心痛、短气
痛 短
合篇意义
气 病
胸痹和心痛均有疼痛症状,短
脉 证 治
气是胸痹病的常见症状。 发病部位相近。
第 九
痛 短 气
第6条) 讨论:
病 1.为何属胸痹轻证:强调“短气”
脉 证
2.病机:饮阻气滞
治 3.两方比较:
第 九
4.运用:用于慢性咽炎、神经官能症、 心肌炎、胃炎等疾病。
证治
比较
胸 痹
病机:前者水饮偏盛,后者偏于气滞。
心 病位:前者水饮在肺,后者水饮兼气
痛 短
滞在胃。
气 症状:一为侧重短气、呼吸迫促,小
寒湿胸痹的证治
第 九
痰饮气逆的心痛证治
阴寒痼结的心痛证治
证治
(一)胸痹的主证与主方
胸 痹 心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 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
痛 白白酒汤主之。(原文第3条)
短 气 病
讨论: 1.胸痹主证:胸背痛,短气,喘息咳
脉 证 治
唾,“阳微阴弦”之脉象。 2.“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为
痛 讨论:
短 气 病
1.病情较上条更重 痰饮壅塞 胸背疼痛 心痛彻背
脉 喘息咳唾
不得卧
证 治 第
2.运用: 对痰饮较甚的胸痹重证,与苓桂术甘
九 汤合用;痰瘀互结的可合失笑散;肝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综合练习题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综合练习题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综合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阳微阴弦2.心中痞3.胁下逆抢心4.诸逆5.心悬痛二、填空1.夫脉当取,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2.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

3.胸痹缓急者,主之。

4.心中,诸逆,心,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5.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主之。

6.胸痹轻证以,为主要症状。

其偏于水饮者,用宣肺利气化饮;偏于气滞者,用行气降逆散结。

7.胸痹典型证,以为主方。

一、单项选择题1.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治宜()A.栝蒌薤白半夏汤B.枳实薤白桂枝汤C.栝蒌薤白白酒汤D.桔枳姜汤 E.桂枝生姜枳实汤2.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治宜()A.栝蒌薤白半夏汤B.薏苡附子散C.乌头赤石脂丸D.桂枝生姜枳实汤E.枳实薤白桂枝汤3.下列方剂中,乌头与附子同用的方剂是()A.大乌头煎B.乌头汤C.乌头赤石脂丸D.乌头桂枝汤E.乌梅丸4.胸痹的典型症状是()A.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B.胸中刺痛 C.咳喘,不能平卧D.心痛彻痛,背痛彻心E.胸闷气短5.主治“胸痹心中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偏实者宜用()A.栝蒌薤白白酒汤B.栝蒌薤白半夏汤C.枳实薤白桂枝汤D.桂枝生姜枳实汤E.桔枳姜汤6.胸痹基本治法是()A.活血通络B.活血化瘀C.宣痹通阳D.温助心阳E.活血理气7.主治“胸痹心中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偏虚者宜用()A.炙甘草汤B.生脉散C.人参汤D.栝蒌薤白白酒汤E.桂枝生姜枳实汤8.主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的方剂是()A.栝蒌薤白白酒汤B.栝蒌薤白半夏汤C.枳实薤白桂枝汤D.乌头赤石脂丸E.桂枝生姜枳实汤9.胸痹心痛篇中以心痛彻背为主症者,除乌头赤石脂丸证外还有()A.人参汤证B.薏苡附子散证 C.栝蒌薤白白酒汤证D.栝蒌薤白桂枝汤证E.栝蒌薤白半夏汤证10.胸痹急证治宜()A.乌头赤石脂丸B.薏苡附子散C.栝蒌薤白白酒汤D.栝蒌薤白半夏汤E.枳实薤白桂枝汤11.“胸痹,胸中气塞,短气”偏于气滞者,宜选()A.桂枝生姜枳实汤B.桔枳姜汤C.茯苓杏仁甘草汤D.栝蒌薤白半夏汤E.枳实薤白桂枝汤12.桂枝生姜枳实汤的症状是()A.心痛彻痛,背痛彻心B.胸中气塞,短气C.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D.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E.心中痞,诸逆,心悬痛13.下列治疗胸痹诸方中,哪首方剂以扶正固本为主()A.枳实薤白桂枝汤B.栝蒌薤白半夏汤C.栝蒌薤白白酒汤D.薏苡附子散E.人参汤14.胸痹心痛的病机为()A.上焦阳虚B.经脉闭阻C.痰涎壅盛D.中焦阳虚E.阳微阴弦15.栝蒌薤白白酒汤的功效为()A.豁痰开窍,行气止痛B.温阳益气,活血通痹C.宣肺化饮,理气散结D.宣痹通阳,降逆除满E.宣痹通阳,豁痰利气16.胸痹轻证见症为()A.胸痹缓急B.心痛彻背,背痛彻心C.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D.胸中气塞,短气E.胸背痛,喘息咳唾,短气17.以下各方,哪一方无附子()A.桂枝芍药知母汤B.八味肾气丸C.乌头赤石脂丸D.栝蒌瞿麦丸E.乌头汤18.以下各方,需要酒煎者为()A.栝蒌桂枝汤B.半夏干姜散C.生姜半夏汤D.桂枝生姜枳实汤E.栝蒌薤白半夏汤19.栝蒌薤白半夏汤的功效为()A.豁痰通阳,宣痹止痛B.通阳散结,和胃止呕C.宽胸理气,软坚散结D.宣肺化饮,降逆止呕E.理气化痰,通阳活血20.桂枝生姜枳实汤的功效为()A.温阳散寒,消痞降逆B.辛温解表,降逆止呕C.通阳破气,解表化饮D.调和营卫,和中散寒E.外散风寒,内消水饮21.栝蒌薤白半夏汤证的病机为()A.胸阳痹阻,痰浊壅盛B.胸阳痹阻,饮阻气滞C.胸阳痹阻,寒湿内困D.胸阳痹阻,气结上逆E.胸阳痹阻,水气凌心22.人参汤的药物组成为()A.人参、吴茱萸、生姜、大枣B.人参、饴糖、蜀椒、干姜C.人参、半夏、白蜜D.人参、半夏、干姜、生姜E.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四、多项选择题1.茯苓杏仁甘草汤证包括()A.胸中气塞B.短气C.咳嗽D.吐涎沫E.心下痞满2.下列方剂中用酒的有()A.栝蒌薤白白酒汤B.枳实薤白桂枝汤C.栝蒌薤白半夏汤D.乌头赤石脂丸E.桔枳姜汤3.下列方证中具有“心痛彻背”症状者为()A.栝蒌薤白白酒汤证B.栝蒌薤白半夏汤证C.薏苡附子散证D.茯苓杏仁甘草汤证E.乌头赤石脂丸证4.胸痹病的主脉为()A.尺中小紧B.关上小紧数C.寸口关上微D.寸口关上小紧E.寸口脉沉而迟5.治疗阴寒痼结的心痛方剂中需有()A.炮附子B.细辛C.干姜D.乌头E.桂枝6.具有治疗“心中痞”主症的方剂是()A.桔枳姜汤B.茯苓杏仁甘草汤C.人参汤D.枳实薤白桂枝汤E.桂枝生姜枳实汤7.主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方剂的组成有()A.乌头、蜜B.附子、赤石脂C.栝蒌、薤白D.甘草、细辛E.干姜、蜀椒8.下列方剂中用炮附子的有()A.附子粳米汤B.乌头赤石脂丸C.桂枝附子汤D.薏苡附子散 E.四逆汤9.枳实薤白桂枝汤的煎煮法为()A.先煮枳实、薤白B.先煮枳实、厚朴C.后内诸药D.去滓、内诸药E.诸药同煎10.乌头赤石脂丸在制剂与服法上有哪些要求()A.蜜为丸B.先食服一丸,日三服C.小量增加D.以知为度E.酒饮下11.“阳微阴弦”的含义是()A.浮取微、沉取弦B.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C.脉的太过与不及D.寸脉微、尺脉弦E.上焦阳虚、阴寒内盛12.下列哪些方剂具有栝蒌、薤白()A.栝蒌薤白白酒汤B.枳实薤白桂枝汤C.栝蒌牡蛎散D.栝蒌桂枝汤E.栝蒌瞿麦丸五、简答题1.胸痹心痛病的病因病机是什么?2.胸痹病的基本治法是什么?3.为什么“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既能用茯苓杏仁甘草汤治疗,又能用桔枳姜汤治疗?4.乌头赤石脂丸的适应症是什么?其功效及方药组成如何?5.对胸痹急证如何辨证施治?6.仲景治疗胸痹,为什么有用酒煎、有用水煎?六、论述题1.仲景用具有栝蒌、薤白的方剂有哪些?其异同点是什么?2.如何区别桂枝生姜枳实汤与枳实薤白桂枝汤证治?3.栝蒌薤白半夏汤与乌头赤石脂丸均治“心痛彻背”,试述其区别?4.试述桂枝生姜枳实汤与桔枳姜汤的异同点?5.同为胸痹病,为什么可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也可用人参汤治疗?§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阳微阴弦:关前为阳,关后为阴。

金匮要略9胸痹心痛短气脉证治第九

金匮要略9胸痹心痛短气脉证治第九

3、阳微阴弦是胸痹心痛的病机: 周禹载谓“正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由于上焦阳虚,

水气、痰饮等阴邪便上乘胸阳之位,闭塞胸阳,阳气不通, 胸痹、心痛乃成。所以条文“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 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反复阐述胸痹心痛的病机, 说明仅有上焦阳虚,或仅有(中焦)阴寒内盛,均不能单 独致病,必须先有胸阳不足,再加上阴寒之邪上乘阳位, 方能形成胸痹、心痛。 4、阴寒出自何处? 许多注家认为出自下焦,我们认为来自中、下焦,因为: ①脉象只论及寸(上焦)、关(中焦),未论及尺(下 焦); ②心痛彻背,心中痞,胁下逆抢心诸证,均属中、上焦; ③所用大都为中、上焦药物; ④冠心病常用心胃同治法。(如邓铁涛则常用此法,以温 胆汤加党参、丹参为治冠心的基本方。)
①对心绞痛属痰浊阻塞者,疗效肯定,兼瘀血者


可配合失笑散或冠心Ⅰ号(丹参、赤芍、川芎、 红花、降香) ②上海二医三附院用瓜蒌薤白做成片剂,治冠心 25例,有效88%;单味瓜蒌片治30例,有效 77%。说明a/单味瓜蒌不如加薤白疗效高;b/主 要是瓜蒌起作用(瓜蒌能使心气内洞),临床多 用瓜蒌皮。 ③天津南开医院治冠心经验:邪实 寒痰瘀血型:南心1号:瓜蒌、薤白、半夏、桃 仁、红花、丹参、五灵脂、桂枝、三七、琥珀 热痰瘀血型:南心2号:瓜蒌皮、桃仁、红花、 五灵脂、苦参、半夏
胸痹心痛短气脉证治第九
【要求】 1、了解胸痹、心痛和短气三者合篇的 意义及其概念。 2、熟悉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 3、掌握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
【概述】 篇名虽有胸痹,心痛,短气三个名称,但实际上
主要是讨论胸痹,故胸痹是为重点。 心痛是一病名,但本篇常论述胸痹时兼论心痛, 故心痛有时又作为胸痹的症状出现,如“胸痹不 得卧,心痛彻背者……” 短气是一症状,但常作为主证出现,也不可忽视。 由于胸痹和心痛病位相近,且可相互影响,有时 同时出现,短气又常为胸痹的伴发证,故合篇讨 论。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1.胸痹心痛病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即“上焦阳虚,阴寒内盛,阴乘阳位,痹阻胸阳”,为本虚标实之证。它主要包括正虚与邪实两个方面。由于上焦阳虚则阴邪逆而上乘,闭塞心中清旷之躯,阳气不通导致胸痹心痛。阳虚与阴邪上乘在胸痹心痛发病上,两者缺一不可。即如原文所言“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8.栝蒌薤白半夏汤与乌头赤石脂丸均治“心痛彻背”,试述其区别?栝蒌薤白半夏汤与乌头赤石脂丸证均有“心痛彻背”症状,病机均为“阳微阴弦”。但前者病属胸痹,为胸阳不振、痰浊壅盛所致,病位偏上,位在胸背,虽有心痛彻背,但疼痛较轻,中有休止,并有喘息咳唾、短气、不得卧之症。故用栝蒌薤白半夏汤宣痹通阳、降逆逐饮。而后者病为心痛,乃由阴寒痼结、寒气攻冲所致,病位偏中,位在心背,病无休止,心窝部与背部牵引作痛,痛势剧烈,并伴肢冷汗出等症。故用乌头赤石脂丸峻逐阴邪、扶阳止痛。
有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称谓“栝蒌薤白三方”。栝蒌薤白白酒汤由栝蒌、薤白、白酒三味药物组成,其效为宣痹通阳、豁痰利气。其主治证为胸痹典型证,症见“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其病机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虚、阴寒内盛,阴乘阳位,痹阻胸阳。栝蒌薤白半夏汤是在栝蒌薤白白酒汤基础上加半夏、加大白酒用量而成。其效为宣痹通阳、降逆逐饮。其主治证为胸痹较重证,症见在胸痹典型证基础上又见“不得卧、心痛彻背”,病情进一步加重,其病机为痰浊壅盛。枳实薤白桂枝汤是在栝蒌薤白白酒汤基础上去白酒加桂枝、枳实、厚朴而成,其功效为宣痹通阳、泄满降逆。其主治证为胸痹病气滞之实证,症见胸痹心中痞,胸满,胁下逆抢心及腹胀、苔厚腻等,病机为阴寒内盛、气滞不通。

9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9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这个胸痹啊,痹就是疼,胸疼,痹痛嘛,我们关节风寒湿痹,都说的是疼。

这个胸疼啊,拿现在的病名,包括很多了。

你像这种胸膜炎啊,肋骨神经疼啊都属于这一类。

有时候心脏疼古人也分不开,所以心疼,单独有个心疼,这指的心脏,但胸痹里头也有心脏的关系。

另外短气,就是气不足以息。

那么这一章主要研究三种证,一个胸痹,一个心痛,一个短气。

可这三种病常常是纠缠到一起的。

底下就是书上的一个论说了。

我们看一看。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这是一段,底下这个又是另一段。

太过和不及,两种脉全是病脉,人有病了这个脉就不平了。

不平就要有一种形象,这种形象不是较正常为太过,就是较正常为不及,这个脉啊就这么两大类。

你看平时说这个大脉就是太过,小就是细啊,就是不及,全是对待的。

虚,就有实,这是对待的,紧就与缓,弦与弱,全是一个太过,一个不及,也不太过也不及就谓之平脉,就是正常人的这种脉,叫平脉。

这个太过啊,说的就是比平常人的脉为太过。

不及呢,就是比较常人的脉为不及。

所以说太过和不及都是病脉,那么我们诊太过与不及,就说已候病,诊察病就在太过与不及上而来下手的,来体会。

阳微阴弦,这个阴阳啊指的寸尺说的。

那么阴阳在张仲景论脉啊有两种的说法,一个说的部位,寸关尺,上边为阳,下边为阴。

有的时候说脉的内外,外为阳,内为阴。

你看我们说这个太阳中风,说脉浮于外,但是按着弱,所以阳浮而阴弱,这个脉呢浮于外,但是弱于内,它这个是指浮沉说的。

那么这一段脉的阴阳呢,它指的部位说的。

阳微者寸微,阴弦者尺弦,就是关以下弦。

微是不及的脉,弦是太过。

这个微不及,常主的是阳虚。

咱们在《伤寒论》中也有很多喽,"脉微者,无阳也",咱们在《伤寒论》有很多,亡阳的脉,脉也微,那就是虚。

什么虚的,这指的津液说的,不是指阳热里那个阳说的。

阴弦,这个弦是个太过的脉,这个太过常常指的是寒邪,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证治
【原文】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 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楼薤白白酒汤主之。 (3)
提 示:论述胸痹的典型证候、治法、主方。
讨 论:
胸背痛-----胸阳痹阻,气机不畅
症状 喘息咳唾----痰浊上乘,肺失肃降 短 气-----痰阻气滞 胸痹之病 寸口沉迟----上焦阳虚 脉象 关上小紧----中焦寒饮内盛
栝楼、薤白
桂枝、厚朴、枳实 人参汤: 参、草、姜、术─温中益气、 助阳祛寒 (偏治中焦阳虚) 实者----发病较急,心胸满闷,腹胀,舌苔厚腻等 兼症 虚者----倦怠少气,四肢厥冷,大便溏泄,舌质 淡, 脉弱等
通阳散结,泄满降逆 (偏治寒饮结聚)
【原文】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 姜汤亦主之。(6) 讨论:
乌、附、干姜、蜀椒──大辛大热,温阳散寒
赤石脂、蜜──甘温养心,调中缓急
鉴 别:
栝蒌薤白半夏汤证 心痛彻背 乌头赤石脂丸证 痰饮壅盛,胸阳痹阻 病机 治则 痛剧持久,伴肢冷、舌淡、脉沉紧 通阳散结,豁痰降逆 兼喘急、咳唾、不得卧
阴寒痼结,寒气攻冲
温阳逐寒
胸痹、心痛病证归纳
成因:上焦阳虚,阴寒上乘,胸阳痹阻, 气机痞塞(本虚标实)
病机、症状与治疗: 偏水饮盛者─茯苓杏仁甘草汤 致 治疗 (宣肺利水) 胸中气机痹阻 短 气 偏于气滞甚者─橘枳姜汤 (理气化饮) 咳逆痰多,小便不利等 兼症 胸脘痞满,呕逆等 痰饮上乘 胸中气塞
【原文】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7)
讨 论: 病机:寒湿相搏,胸阳痹阻 主症:胸痹主症,痛甚痛急,伴舌淡苔白滑, 脉 沉迟或伴四肢拘急疼痛等症。 治法:温阳散寒,除湿宣痹 薏苡仁─化湿宣痹 薏苡附子散 附子(炮)─ 温阳散寒

病机:上焦阳虚,痰饮上乘,痹阻胸阳 治法:通阳散结,豁痰下气 方药:栝楼薤白白酒汤 全栝楼─ 涤痰散结以开痹 薤 白─ 通阳下气 白 酒─ 温通血脉,以行药势。
【原文】
胸痹不得卧,心病彻背者,栝楼薤 白半夏汤主之。(4)
提 示:论述痰饮壅盛的胸痹证治。
讨论:
症状与病机:
喘息咳唾 不得卧----痰涎壅盛,气逆较甚 痰饮壅盛
病因病机: 【原文】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 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 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1)
讨论:
阳微---不及---上焦阳虚 脉 阴弦---太过----阴寒内盛 上焦阳虚,阴寒上乘,胸阳痹阻 (本) (标) 胸痹
心疼
【原文】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2)
病案2

患者主症 陈某,男,61岁。胸骨后刀割样疼痛频发四 天,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收入 病房。刻下胸痛引臂彻背,胸闷气促,得 饮则作恶心欲吐,大便三日未解.
诊察

苔白腻,脉小滑。
证候分析

患者表现为胸痛引臂彻背、胸闷气促,当 属胸痹。该患虽无“不得卧”,但有胸痛 彻背并呈胸骨如刀割样疼痛频发,已较胸 痹典型证之“胸背痛”为重,且有饮则恶 心欲吐、大便不行、苔白腻、脉小滑等症 状,当辨为胸痹痰饮壅盛气滞血瘀之较重 证。
诊察

舌质淡苔薄白,脉滑小数。
治疗方药

证属心阳不振,痰饮内结之胸痹,治用茯 苓杏仁甘草汤合二陈汤,宣肺化饮:茯苓 30克,陈皮10克,制半夏10克,杏仁10克, 甘草5克,红枣五枚,生姜3片。五剂,水 煎服,每日一剂。
药后疗效

药后下肢浮肿消净,胸闷痞塞大减,小便 量增。上方加全瓜蒌15克,桂枝8克,再进7 剂。咳偶作,咯吐白痰少许。上方10倍量制 水丸,每日2次,每次6克。服丸剂期间正 常工作。(李文瑞.金匮要略汤证论 治.中国科技出版社.1993.)
主症: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

(栝蒌薤白白酒汤) 重证: 主症加不得卧,心痛彻背 ──栝蒌薤白半夏汤 主症加心中痞气、胸满、胁下逆抢心 实证:枳实薤白桂枝汤

虚证:人参汤 偏水饮盛─茯苓杏仁甘草汤 轻证:胸中气塞、短气 偏气滞甚─橘枳姜汤 急证:胸痹主证,疼甚疼急──薏苡附子散
鉴 别:
桂枝生姜枳实汤证 以心悬痛为主---偏心脉痹阻
心中痞
枳实薤白桂枝汤证 以胸痹为主----部位广,寒饮甚
通阳散寒化饮 ──用桂枝、生姜之属
治疗 通痹散结开胸 ──用薤白、栝蒌之类
【原文】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9)
讨 论:
病 机:阴寒痼结,寒气攻冲。 主 症: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可伴四肢厥冷、 汗 出、脉沉紧等。 治 疗:温阳逐寒止痛------乌头赤石脂丸
【原文】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8) 提 示:论述寒饮气逆心痛的证治。 讨 论: 桂枝---通阳化饮降逆 桂枝生姜枳实汤 生姜---温化寒饮 枳实---消痞散结 功 用:温阳化饮,下气降逆。
病机与症状:
阻滞气机---心中痞
寒饮上逆心胸 痹心脉----心悬痛 可伴短气、呕逆、胸满等症。
胸痹 胸背痛短气 心痛彻背---阳气痹阻,波及心脉 阳气痹阻
(心胸)
治疗:通阳散结,逐饮降逆 栝楼薤白半夏汤
加半夏----增豁痰降逆之功
即:栝楼薤白白酒汤 增白酒 ----以助通阳行痹之功
“不得卧”症之鉴别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痰浊壅盛,胸阳痹阻 --栝楼薤白半夏汤(消痰逐饮) 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痰浊壅肺 --皂荚丸(涤痰开壅) 肺痈,喘不得卧--邪实气闭 --葶苈大枣泻肺汤(泻肺逐邪) 支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外寒内饮 --小青龙汤(散寒化饮)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目的要求: 1、了解胸痹心痛短气三者的概念及 合篇意义。 2、熟悉本篇所述病证的病因病机。 3、掌握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 4、掌握条文:1 3 4 5 6 8 9
概述:
胸痹:以胸膺部痞闷疼痛为主症,由上焦 阳虚,阴邪上乘,胸阳痹阻引起。 心痛:以心前区及胃脘部疼痛为主症,由 上焦阳虚,阴邪逆于心胞络所致。 短气:属胸痹心痛中的伴发症。 合篇意义:病机均为阳虚寒盛,其病位在 胸中,在病变过程中又常相互影响。
病案3

吕某,女,62岁,1983年12月15日就诊。间 发左胸疼2年,近日天气寒冷,自觉胸闷不 适,今晨突发心绞痛不休,急用硝酸甘油 片含舌下无效,求余诊治。心痛彻背,有 时昏厥,汗出肢冷。
诊察

唇舌青紫,脉细欲绝。心电图检查示:急 性下壁心肌梗死。
证候分析

患者年迈体弱且久病伤正,阳气虚 而阴气从之,故遇寒而突发心绞痛。 寒邪内侵,阳气不运,气机阻痹, 血行瘀滞,故心痛彻背;寒凝血瘀, 故唇舌青紫;昏厥、汗出肢冷、脉 细欲绝为阳虚欲脱之候。


轻证: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
重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
思考题
1、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2、试述胸痹的主症、治则、主方及其加减变化 其代表方剂和治则是什么? 3、试述桂枝生姜枳实汤和乌头赤石脂丸的 主症、病机、 治则。
病案 1
患者主症

赵某,男,56岁。西医确诊冠心病已3年, 但症状轻,偶有心悸,胸闷痞塞,仍坚持 办公室工作。两个月来又患支气管炎,咳 嗽时作,咯吐白沫痰,胸中痞塞较前加重, 纳略减,大便尚调,下肢轻微浮肿,小便 量减.
【原文】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 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 人参汤亦主之。(5) 提 示:论述胸痹虚实不同的证治。
讨 论:
症状与病机:
胸痹主症
上焦阳虚,阴寒上乘 胸 满 中上二焦阳虚 心中痞──上焦阳虚,饮阻气逆 寒饮结聚心胸 胁下逆抢心─中焦阳虚,寒饮上逆
治疗:
枳实薤白桂枝汤:
讨论:
平人─外貌如常 短气 无寒热─无外感 痰瘀 寒湿 阴寒之邪痹阻胸阳,痞塞气机
其义有三: ①短气一症常为胸痹、心痛的伴发症状。如 《灵•杂病》云:“心痛,但短气不足以息,剌手 太阴”。 ②若平时如常人而常突然出现短气者,有导 致胸痹、心痛发作之可能,故应防微杜渐,及早治 疗。 ③提示胸痹、心痛,在其发作时病机多以标 实为主,故在治疗上应重在祛邪以治标,但在病缓 时,则应重在扶正以治本。
治疗方药
病属寒凝痹阻,阳虚欲脱之心痛重证; 治宜回阳救逆固脱;方用乌头赤石脂 丸加味。 乌头10g,乌附片30g,干姜10g,川椒 8g,赤石脂15g,桂枝15g,红参15g。5 剂,水煎服。

药后疗效

二诊:一昼夜急服2剂,心痛大减,汗 止肢温,昏厥随之而除。共服5剂,心痛 消失,惟有胸闷不适、舌淡红苔白、脉 象沉细。心电图复查提示:窦性心动过 缓,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说明危证已去, 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加丹参20g,栝蒌 10g,黄芪20g,红花4g,宣痹通阳,宽 胸散结,益气活血。 (李济民.经方治疗 急证二则.国医论坛1989,(2):14)
治疗方药


病属胸痹重证之痰浊闭阻,气滞血瘀证; 治宜通阳散结,豁痰化瘀;方用栝蒌薤白 半夏汤加味。 栝蒌实9g,薤白头6g,桃仁9g,红花6g, 丹参15g,广郁金9g,制香附9g,制半夏9g, 茯苓12g,橘红6g,全当归9g,生山楂12g。 15剂,水煎服。
药后疗效

服15剂后,症状消失,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 心肌梗塞恢复期,后以生脉散益气养阴调 治。(严世芸,等.张伯臾医案.上海:上海科 技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