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中的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荆轲刺秦王译文秦国的将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于是就去向荆轲询问办法,说:“秦兵早晚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即使是你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千斤的黄金,一万户的封邑。

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

太子说:“樊将军因为无路可走投奔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对他说:“秦对你樊於期,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如今听说悬赏将军的头,用千斤的黄金,一万户的封邑。

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常常想起来,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

”荆轲说:“如今有一句话,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可以替你樊将军报仇雪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到底怎么做?”荆轲说:“希望借你樊将军的头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好地接见我。

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将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这是让我日夜的痛心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杀。

太子听说以后,连忙驱车赶到,伏在尸体上大哭,哭得非常伤心。

但已经,是无可奈何的事了,于是收拾好樊於期的头,用盒子装好。

于是太子事先寻求天下最锋利的匕首,得到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买到,叫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

用人来试(那把用毒药水淬过的匕首),血沾湿衣裳,人没有不立马死亡的。

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燕国有个勇士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杀人,人们不敢和他正视。

荆轲刺秦王逐段解析并一词多义

荆轲刺秦王逐段解析并一词多义
品德高尚之人,古今异义 另外
乃遂私见樊於期,曰: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对待 被动句 刻毒,古今异义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 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吾每
表疑问,怎么办

10
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表轻微转折

解释,说明 1.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2.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 劝说,说服 推导提示: 地可尽王也 “说”的本义是“说明,解 学说,主张,观点 3.著书立说/然是说,余尤疑之 说”,经过“解说”,就能 4.秦王必说见臣/秦伯说,与郑人 通“悦”,喜悦,高 “说服”别人;还可形成自 兴 盟 己的“学说,主张”。说服 5.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焉/ 别人,当然很高兴,故又有 杂说,一种文体 爱莲说 “喜悦”之义,后写作“悦” 6.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字。 相约的誓言
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 句里
13

推导提示: “见”的本义就是“看 • 我见相如,必辱之 看见、看到 见”。看见的东西多了, •曹刿请见 就会有“见识、见解”; 拜见、谒见 至于“召见、谒见”等都 •各抒己见 与“看见”有关。被看见 见识、见解 即“出现”在别人眼睛里, 被 •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后作“现”),由此被 动意义虚化出介词“被”。
高考必备120个实词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
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
度 非 复 负 盖 故 固 顾国 过 何恨胡患戎或疾及即既
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
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去劝却贻如若善少涉胜
1
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 私素汤涕徒亡王望微悉 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荆轲刺秦王重点字词特殊句式

荆轲刺秦王重点字词特殊句式

(3)易水送别是非常成功的场面描写。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 仁人志士赴汤蹈火,义无反顾,下面是对其成功原因的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其成功在于写景。若无萧萧秋风,刺骨易水,读来就会淡 然无味。
B 其成功在于荆轲行为本身就是壮烈的,加上景物烘托,给 了这壮士行为以活动的空间和气氛,从而有了立体感。
C 其成功在于借景言情,秋风寒水与一去不复返的冷意悲情 相为表里,催人泪下。
D 其成功之处在于作者通过环境、歌声、神态、行为描写的 场面,烘托了一幅悲壮的画面,能招来人们普遍的激烈情怀, 唤起人们身受感同的共鸣。
课堂练习:翻译下面这段文字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 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 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 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 已不顾。
阅读下文,完成有关问题:
课堂练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
之声,士皆垂涕而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
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写送别场面着重写了荆轲唱歌,这样写的目的是( C )
荆轲刺秦王
重点字词、特殊句式
通假字
①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②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返回) ③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 ④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⑤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⑥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⑦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⑧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

《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发图,图穷而匕首见5.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走6.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二、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无信:古义,没有信物;今义,不讲信用】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4.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5.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7.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8.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以不顾9.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10.愿大王稍微假借之11.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12.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13.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14.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三、一词多义还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还:动词,回来】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顾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诚诚能得樊将军首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兵方急时,不及召下兵秦兵旦暮渡易水诸郎中执兵奉荆柯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轲即取图奉之四、词类活用1.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2.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前为谢曰3.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封,燕王拜送于庭4.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5.顷之未发,太子迟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7.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8.使使以闻大王9.乃朝服,设九宾10.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11.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五、特殊句式A.介词结构后置句1.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购之金千金:购之(以)金千金,以金千金购之。

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句】2.嘉为先言于秦王曰3.燕王拜送于庭4.使毕使于前B.省略句1.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2.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3.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4.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5.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6.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7.嘉为先言于秦王曰8.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9.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10.使毕使于前11.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1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13.顷之未发C.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应。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快乐。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附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假设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附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假设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荆轲刺秦王重点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型,古今异义

荆轲刺秦王重点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型,古今异义

荆轲刺秦王1.(打败)(占领 夺取)3.(拜见)4. (接近)(表假设如果)6.(名作状,早晚)7.(走投无路,陷入困境)8. 愿足下更虑之 (心意改变)9. (刻毒)10. 父母宗族, (戮,杀戮没,没收)(前者,不过,只是 后者,回头)1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13.(好好地)14.(把:握,抓住 揕:刺)15. (欺侮,侵犯)16. (名作状,用匣子)(匣子)17. (浸湿,沾湿)18. (忤:逆,违反忤视:迎着目光看) 19.(俱:一起 远:adj.作n. 远方) 20.(“决”通“诀” 诀别 辞决:辞别,告别) 21.(赠送) 22. (方名作动,走上前)(方名作动,走上前)(名作动,走上前) (走上前)(动词并,列)(使:前者:动词,派遣;后者,名词,使者唯:希望) 25.(n.作v.穿上朝服 通“傧”,傧相,迎宾赞礼的人) 26. ( 通“捧”捧着)(按照; ……顺序)(打开 全部通“现”) 29.(身子向上起 举起) 30. (掷击 )31.(受 伤)32.(生:形作状,活生生地 劫:强迫)33.(名作动,出行前祭路神)34. (名作动,哭)35. (意动,以……为怪,认为奇怪)36.(使动,使……断了)37.(使动,使……闻,禀告)(身边侍臣)39.40.没有来)42 43.法)过了一阵) 45.二、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2. 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决”通“诀” )4.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6.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8.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9.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10.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12.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13.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14.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三、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归纳

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归纳

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概括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概括由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假如对你有帮助,请持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可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采集最好最适用的文章!一词多义【还】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荆轲刺秦王》2、秦王还柱而走 (动词,通“环”,绕)──《荆轲刺秦王》3、居十白,扁鹊望桓挨还走(动词,通“旋”,掉转身)──《扁鹊见蔡桓公》4、计日以还(动词,送还)──《黄生借书说》5、一尊还酹江月(副词,仍是,hái)──《念奴娇。

赤壁怀古》6、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副词,通“旋”,早脱,立刻,xuán)──《周亚夫军细柳营》【振】1、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害怕)──《荆轲刺秦王》2、振长策而御宇内(动词,摆动)──《过秦论》3、大命将泛,莫之振救(通“赈”,赈济 )4、迁我如振振落叶(动词,振动)5、振奋作声(动词,抖擞)6、执敲扑而鞭挞天下,威振四海(动词,通“震”,震动)──《过秦论》【奉】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双手捧着)──《荆轲刺秦王》2、轲既取图奉之 (献上)──《荆轲刺秦王》【兵】1、不得持尺兵(武器,名词)──《荆轲刺秦王》2、不及召下兵(士兵、武士,名词)──《荆轲刺秦王》3、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名词)──《荆轲刺秦王》4、今彗星长竟天,天下兵当大起(名词,战争、战斗)5、犹厌言兵(名词,战争)──《扬州慢》【穷】1、图穷而匕首见(穷尽,动词)──《荆轲刺秦王》2、樊将军以贫寒来归丹(困厄,穷途末路,动词)──《荆轲刺秦王》【陈】1、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陈设,动词)──《荆轲刺秦王》2、害怕不敢自陈(陈说,动词)──《荆轲刺秦王》【私】1、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辈之意 (私事)──《荆轲刺秦王》2、乃遂私见樊矜期(擅自,)──《荆轲刺秦王》【顾】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管(动词,回头看)──《荆轲刺秦王》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表转折,可是,不过)──《荆轲刺秦王》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看望、拜见)──《出师表》4、顾恋慈母(动词,想念)5、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却)──《为学》【亲】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密,靠近)──《荆轲刺秦王》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父亲母亲)──《廉颇蔺相如传记》3、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屈(副词,亲身)4、爱臣太亲,必危其身(形容词,亲密,亲密 ) 【深】1、秦之遇将军,堪称深矣(形容词,刻毒)──《荆轲刺秦王》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游褒禅山记》3、夜深忽梦少年纪(形容词,(时间)久)4、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词,深度。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荆轲刺秦王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荆轲刺秦王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献秦王 比诸侯之列
( 省略介词 “于”)
( 省略介词“于”)
而秦法……
(根据文意省略“按” )
皆陈殿下
( 省略介词“于”)
三、一词多义
兵:
①军队(进兵北略地 秦兵旦暮渡易水 不敢兴兵以 拒大王) ②士兵(不及召下兵) ③兵器、武器(不得持尺兵 诸郎中执兵)
私:①私利(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②私自、私下、偷偷地(乃遂私见樊於期)
②举起(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见:①谒见(秦王必说见臣) ②被(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凸现(图穷而匕首见)
①情意、心意(而伤长者之意)
意:②意料(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③意思(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①让(使工以药淬之 使毕使于前)
使:②命令,派遣(使使以闻大王)
③使者(使使以闻大王 见燕使者咸阳宫) ④使命(使毕使于前)
目前(是)拿着一把匕首进入凶险难测旳强暴旳 秦国,我之所以停留,是因为等待我旳外地客人 和(他)一同去。
⑥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 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乐意全国上下做秦国旳臣民,(燕王)排 在诸侯旳行列,供给、贡献、赋税和郡县一 样,只要能奉守祖先旳宗庙。给(jǐ),供 给,供给。职:贡赋,赋税。
樊於期乃前曰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其人居远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使使以闻大王 动词使动使用方法,使……听 太子迟之 形容到词意动使用方法,以……为 发尽上指冠 迟名词作状语,向上
群臣怪之 形容词意动使用方法,以……为怪

箕踞以骂曰
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秦兵旦暮渡易水 名词作状语,立即
(四)特殊句式 ——判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轲刺秦王》
1、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ɡ) ,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2、古今异义
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

今义:遇到,碰以。

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

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今义:表
可能、能够、许可。

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

今义:特指黄金。

3、一词多义
见:见陵之耻:被(表被动)
图穷而匕首见通"现",看到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召见
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
顾:顾计不知所出:不过,只是
顾笑武阳:回头
将军宜枉驾顾之:回来
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表被动)
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为变徵之声:发出
4、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②省略句
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
欲与( 之) 俱( 往)
③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5、词类活用
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同上。

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使使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乃欲以生劫之形容词作状语,活着。

6、文言固定结构: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将奈何(表疑问,怎么……。

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

“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


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