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养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职业素养
市场营销应用型本科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探究

家。 私营企业 4 O家 , 股份 制企 业 7 7家 , 外资企 业 4 7家 , 4家人 才市场分 别 3 % , 次是制造业 , 5 , 1 其 占2 % 贸易、 商业 类 占2 % , 它 占 1 %。营销专 8 其 6
是 浙 江省 人 才市 场 和 杭 州 、 波 、 州 3个 城市 的 人 才市 场 。 宁 温
在营销人才需 求榜 上 , 列第一至 第 四位 的是: 名 业务 员、 营 就业渠道 , 为进一 步 探 索本 科应 用 型 营销 人 才创 新 培养 模式 提 供 客观 调查 资料显示 ,
3 现有市场营销人才的主要去 向与 岗位分布 .
( ) 场 营 销 专 业 人 才 流 动 的 主 要去 向 1市 由调 查 得 知 , 场 营 销 专 业 毕 业 生 的 主 要 去 向 是 以服 务 业 为 主 , 市 占
◆
市 场 营 销 应 用 型 本 科 人 才 需 求 与 培 养 模 式 探 究
◆ 杨 佐 飞
( 浙江万里学院 )
【 摘要】文章在分析应 用型 营销人才社会 需求的基础上 , 探讨 了以就 业为 目标 、 心能力培 养为重点的应用型本科营销人 才培养模式 , 核 针
对 目前 高校人 才培养 中存在 的诸 多问题 , 出了创新营销人 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提 【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 应用型本科 人 才需求 培养模 式 核心能力
3 调 查 方 法 .
业主要以培育面向消费者市场的流通服务领域人 才为主导方向 , 这与浙江
加 快 发 展服 务 业 的要 求 相 一 致 。 浙 江 省 确 定 服 务 业 的 重 点 , 商 贸 、 融 、 即 金
信息 、 科技 、 商务 、 旅游 、 化、 文 房地 产和社 区服务等 与经济转 型升级 调查主要通过实地参观 、 考察 、 与企业主管营销业 务的部门经理 、 总 物流 、 副
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我国市场营销 专业是市场 经济产 生与发展 的产物 , 伴随着我国从计 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而建立和发展 、 用 型本 科 院 校 市 场 营 销 人 才 培养 的定 应
位 和特 点
济的形成、 竞争 的加剧 , 市场 营销成 为关系企业 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职能 , 备受企业关注 。虽然我
战 中未必表 现 出特 别 的优 势 , 营销 高手 未必 出 自 而
以 应广大甩人单 适 位实际 学 、 术型 研究型的耩英 要 需 的技术塑的大 众化教 面向 屡、向生 第一 基 匿 产
教 标 教 育目 育
育 取 ,化 践 力 .重 作 和 践 为 向强 实 能 和 线注 操 性 实 性
模式 , 内容 包括人 才培养 目标 、 其 师资建设 、 学过程设计和 学生能 力评价等 。 教
关键词 : 市场 营销 ; 用 型 ; 轨 制 ; B 应 双 C E模 式
中 图分 类号 : 4 G 0—0 2 1
文献 标志码 :
文章编 号 :6 4— 4 9 2 1 ) 1— 0 9一 4 17 9 9 ( 02 0 0 5 o
的培养( 见表 1 。这类人才应具有 以下特点 : ) 一 是在知识方面 , 要求具有 一定 的知识广度 , 形成 多方面的知识 结构 。二是在 能力方 面具有较强 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 能力 , 具有较强的社会适 应性。三是在素质方 面, 要求非专业 素质全 面提 升与交往合作能力 的培养。
优 势 专 研 具 探 、 论 实 韭 究 有 度 理 理 联系 际 论 体系完 整 综 性 ,动 能 强 合 强 手 力 研究能 素 全 质 面 力 强 发展 劲足 后
、
、
、
劣 势
实 能 差 容 出 论 究 广 深 不 { 础 弱难 提 践 力 , 易 现 理 研 的 度 度 如 理 薄 ,以 升 基 理 与 际 脱 研 型 学实 操 能 质 进 步 决 题 论实 相 节 究 大 、践 作 力 素 和 一 解 同 的养 较职 专 的 力 培 上高 高少 能
构建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化设 营销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从政治方向、 策和学 校所在地区 形势. 标由 经济 本指 形式与
计思路
知识结构、 应用能力 、 综合素 质、 就业岗位、 办 政策报告、 调查报告两项学术活动支撑。 人才培养 方案 是高等院校人 才培养过程 学定位和办学特 色七个方面综合描述如下: 本 () 5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 中带有全面指 导性 的文件 , 是实施人才培养工 专业主 要培养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建设需 力. 本指标由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 作的主要依据 。针对应用型人才的突出特征 , 要 , 掌握系 统的管理学、 经济学基本 理论和现 机技术基础三门课程支持。 如何通过制定科 学的培养方案实现 应用型人 代营销专业知识 ,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 () 6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严谨的科学素 才知识、 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实现专业人才知 创新能力和现代经济 与管理综合素质 ,能在 养。 本指标由大学语文、 一门文科公选课、 两门 识结构合理、 能力 全面 , 具有较 强的岗位适应 企、 单位及政府部门从 事营销管理与营销 理工科公选课 , 四门课程支持 。 事业 共 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需要高校在培养方案制 咨询策划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适度培养基 2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专用规格 、
()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争科
有力支撑, 实现人才培养的系统化转变。
关键词: 用型 ; 应 市场营销;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6 文献标识码 : 64 h
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全面覆盖。 本文以市场营销 学发展观的思想素质,具备正确的世界观、 人 本指标 以大学公共必修课中的 专业为例, 具体阐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系统 生观和价值观 。
论培养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职业素养

计划书和培训 方案 ,针对企 业实际为 学
生 选择 课 程 设 计题 目 ;最 后 就 企 业 营 销
问题 完成毕业论 文 ,优 秀学生可与企业
签 订 协议 . 实现 就 业 。
该体 系在执行 的过程 中,我们 从浙 江义鸟 商学院的“ 淘宝实验 班” 的做 法 中 得到 了启 示 , 在《 服务 营销 学》 、 《 市场调
一
二、 “ 3 + 1 ” 人才培养模式 下的职业素 养培养方式 1 . 突破传统 的教 学模 式 , 变更教 育教 学理念 。 “ 3 + 1 ” 人 才培 养模 式要 求教育教 学工作必须打破 常规 ,将 学生真正推 向 社会 , 与市场需求接轨 。这之 中的核心环 节是职业分析 。此项工作的进行 必须要 与企业具体 工作 肾密结合 ,不能照搬照 抄 或是凭 空想象。通过企业 的工作分析 和 专 业教 师 探 讨 的 职 业 分 析 , 了解 企 业 线工作 的实际具体要 求,收 集第一手 的资料 。特别要 注意相 应的 岗位 对从 业 人 员 的 具 体 要 求 。 这 样 ,就 可 以 知 已知 彼 ,在专业教 学的课 程体 系和教 学计划 的制定 中, 可 以有 的放 矢地将 职业技 能、
论 文 。 该 模 式 以 全 程 发 展 技 能 实践 为 核
心, 建立校企合作 , 探 索提 升学生 实践 能 力的最佳途 径 , 衔接 学 习与 实践 、 实践 与 就 业 的 关 系 。为 社 会 提 供 高 质 量 的 应 用
型人 才 。
该 模 式 在 执 行 过 程 中取 得 了 实 效 , 形成 了学校 市 场营销 专 业发 展 的特 色。 最 近 两届 毕 业 生 中的 试 点就 业 率 高 达 1 0 0 %。学生们从 业于大型的 家电制造 企 业 以及食品 加工企业 ,还 有一部分 学生 从 事服务 营销 相关的 工作 。这一方 面得 益 于学校 办学方针 的指 导。从 特 色专业 建设的 角度 而言 ,更是 市场营销专业在 日常教 学中贯彻素养培养的成 果。 “ 3 + 1 ” 人才培养模 式下的职业素 养培养体 系 以 市 场 需 求 为 导 向 , 以 实 践 技 能 为
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

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程体 系。对公共基础课 和专业基础课强调平 台课程的建设 , 以夯 实基础 、 有利发展 为导 向构建基础课程体 系 , 要求 相近专业加强 平 台课程 的整合 , 研究并准确定位 每门课程 在人 才培养体 系中的 地位 和作用 , 突出整合 , 于大学科 、 基 大专业 构建共 同的专业基础 平 台, 实现整体优化。对专业 课程 则强调模块化 、 灵活化 , 柔性地
能 , 照“ 度参与 、 按 深 互利互惠 ” 原则与工商 企业 建立紧密 的合作
关系, 完成校外实习基地的现有挖潜 、 行业拓展和地 区拓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 , 成一支 专业 理论功底 扎实 、 建 教学 水平高 、 研能力 科 强、 能熟 练运用现代教 学手段 、 实践经验丰 富且 实践 应用能力突 出的师资队伍 。 第三, 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 势 , 加大客座教授特别是生产 、 经 营及管理第一线兼职教师在人才培养 中的作用 。 第 四, 以人为本 , 在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 中, 积极探索本 科教育进行创业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第五 , 成多样 化并 能充分反 映现代科技进步 的教学手段和 形
及 广东经济社会 发展对人 才要求 的教学 内容与课程体系 , 构建 了 “ 共基础课 程+ 公 专业 基础课程 + 专业课 程+ 公共选 修课程 ” 的课
的教育 特性 。这种类 型的本科 强调 职业 或专业教 育 , 但又高于高 等职业 教育。具 有高职之 能力 , 又在开发创新能力上 和分析问题
堕
N o. 4
!
A p i r l
T ME D C T O I E U A I N
怎样理解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针对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具备行业实用技术和职业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科知识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快速且有效地适应现代化生产与管理工作的需求,提高行业竞争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课程设置必须紧密贴合实际工作需求,实践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环节。
让学生在实践中动手操作,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学以致用,掌握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
同时,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发市场产品
的能力。
在实践中,应用型人才培养也需要注意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以企业为导向,与企业需求相适应,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需与企业相结合,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探索

2 0年 9 月 01
吉 林 工 商 学 院 学 报
J OU RN AL I N S NESSA ND 0F JLI BU I TECHN OL0GY COLLEGE
V0126 No. . . 5 S p. 01 e 2 0
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探索
根据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 , 实践能力培养应该成为营销专业的特色, 但长期以来还 存 在着 ‘ 强两 弱” “ 两 和 两个不 均衡” 的问题 。 “ 两强两弱”即在 单一 能力训 练上强 , 在综 合模拟 训练上 弱 ; 在市场 推广能力 训练 上强 , 在策划 能力训 练 上弱 。出现 这个 问题 的主要原 因 : 一是 长时 间的高 职高专 人才培 养惯性 和高 职高专人 才培养 以 岗位 为 中心 、 以技 能培养为重 点的 目标造 成 的 , 是受到传 统本科教 育模 式 的影 响 , 二 在教学 中还或 多或少存在着理 论第一 、 教 师与企业 脱离 的实际情 况 ,多年一成 不变 的课程构 成 与教学模 式让一 些院校 的人 才培养在 社会变化 的需 求中只能 “ 孤芳 自赏” 。因此 , 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在从专科向本科的过渡过程中, 必须要处理好 “ 两强” “ 与 两弱” 的关 系 : 强不必 弱化 , 弱必须做 强 , 两 两 在延 续过 去 良好 的基础 的 同时 , 提升学 生综合 能力 、 策划水 平 。 “ 两个不均衡 ’ 即校外校内实训能力的不均衡 、 课程间实训水平开展的不均衡 。目 前市场营销专业虽然 有稳 固的实践 基地 , 外实训 有声有 色 , 在校 内企业 营销环境 模拟 实训 以及 营销 沙盘 的综合训练 方面 实训 校 但 条件仍然存在很大的欠缺。同时, 由于课程性质、 课程主讲教师的差异造成的课程间实训水平开展的差异十 分 明显 。例 如 , 营销 学 、 销策划 、 市场 营 市场调 查与策 划课 程 的项 目教学 法 已经 十分成 熟 , 生得到 的训练非 学 常全面 , 但一些 课程还 没有真正形成 课 内实 训的模式 和方法 , 种不均衡对 于特色专业 人才 的培养影 响很 大 。 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培养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职业素养
摘要: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问题是贯穿于该专业本科教育的关键问题。
文章在阐述学校办学理念及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构建了“3+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从四方面提出了该模式下的职业素养培养方式,以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企业需求和高校人才供给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219-02
黑龙江科技大学是以工科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三大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了“两强一好”即: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工程实践能力强,大学生德育与管理相结合效果好的人才培养特色。
在培养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以大工程背景下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为依托,以全程职业营销技能训练为重点,通过强化市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以及gmat营销资质认证培训等,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营销岗位适应能力,在本科层次率先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来说,“3+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四年制的本科院校,前三年在校内完成理论教学和模拟实训等内容,最后一年进入企业完成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综合实践训练,并针对顶岗实习中现的企业营销问题完成案例分析报
告,撰写毕业论文。
该模式以全程发展技能实践为核心,建立校企合作,探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衔接学习与实践、实践与就业的关系,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该模式在执行过程中取得了实效,形成了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特色。
最近两届毕业生中的试点就业率高达100%。
学生们从业于大型的家电制造企业以及食品加工企业,还有一部分学生从事服务营销相关的工作。
这一方面得益于学校办学方针的指导。
从特色专业建设的角度而言,更是市场营销专业在日常教学中贯彻执行
“3+1”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素养培养的成果。
一、“3+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技能为基础,以校企联合为手段,协作就业为目标,全方位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各种实践基地,探索顶岗实习、社会需求人才培养、双证制等多种指向就业的教学手段,形成毕业即就业的培养模式。
通过认识实习基地,企业现场人员的讲解,使学生获得专业的感性认识;聘请企业经理以客座教授的身份讲授专业实战课程;第四学期通过课程置换,深入实践基地完成企业营销策划书,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职业认证考试,获得中国市场营销经理助理职业资格认证(gmat);最后一年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校要与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共同组成校企合作管理机构,规范相关的制度,并由企业相关专业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成立指导小组,制定出联合指导计划书和培训方案,针对企业实际为学生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最后就企业营销问题
完成毕业论文,优秀学生可与企业签订协议,实现就业。
二、“3+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素养培养方式
1.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更教育教学理念。
“3+1”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打破常规,将学生真正推向社会,与市场需求接轨。
这之中的核心环节是职业分析,此项工作的进行必须要与企业具体工作紧密结合,不能照搬照抄或是凭空想象。
通过企业的工作分析和专业教师探讨的职业分析,了解企业一线工作的实际具体要求,收集第一手的资料。
特别要注意相应的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具体要求。
这样,就可以知己知彼,在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可以有的放矢地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的具体要求嵌入其中,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挑战。
为此,营销专业学生、教师都要切实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提高“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质量。
通过专业讲座,课堂教学渗透,获得学生理解、支持和配合;通过专业调研、座谈会、经验交流等形式,使教师认识到位,提高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2.课程建设要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
在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过程中,要体现职业素养培养的系统性、连续性和阶段性。
在构建专业课程的体系架构以后,要开发和建设每一门专业课程标准,制定每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
这当中要求每门课程的建设都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具体方案,从每门课程的每个教学环
节入手制定具有连续性、阶段性、系统性的职业素养培养计划。
对需要反复训练而形成的职业行为习惯,要在每门课程的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得到体现。
对专业岗位必备的基本职业素养要求,要在不同课程标准建设时统一标准,各门课程按照一致的要求规范学生,达到反复强化形成内化意识的效果。
该体系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从浙江义乌商学院的“淘宝实验班”的做法中得到了启示,在《服务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网络营销学》等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与实际指导学生的创业相结合,学生们自主创业,合作开设了实体店面和淘宝小店,在同学中反映强烈。
真正学以致用,积极性很高。
3.专业实验条件与实训基地建设要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
“3+1”人才培养模式下,要开展各种实训项目,必须加强营销实验室建设,选用营销主干课程实训软件,开设市场营销学、网络营销、人员推销、销售管理、市场调查和预测、广告策划与管理、商务谈判、营销策划等课程实训,要保证实验员和教师的指导水平;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除了硬件建设以外要特别重视实训基地的软环境建设,从制定实训活动的规章制度、设置与管理实训课程、营造实训室职业文化环境、实训课程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等多方面全方位的考虑和体现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影响。
实习基地建设是“3+1”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关键,动员各种力量建成5~8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和一些分散性的实习单位,制定学
生深入企业实习的各种制度,包括安全教育制度、保密制度、带队与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践管理制度、学习成绩考核与评定制度与登记备案制度等,规范学生的行为,使顶岗实习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校企联合培养。
在可行的条件下,要借鉴企业制度的要求,将企业岗位工作制度移植到学校,使校内外实训活动的制度要求相衔接,统一标准,减少学生校内外实训的距离感,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实习环境,进而适应职业岗位工作要求。
在此,还要特别指出,专业的实训课程设置和专业课程内的实训环节要在要求上、制度规范上尽可能地做到统一化、标准化。
即每门课程的实训部分以及每一门实训课程在对学生职业的要求上都
具有一致的部分,这些部分就是需要学生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的要求。
通过多门课程的反复强化,最终达到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养成职业习惯、树立职业意识、具备职业道德的目的。
4.专业师资队伍培养及建设要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
虽然各高校都大力推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但真正意义的“双师”是很少的,通常只是某某老师取得了职业资格证而已。
那种既是企业里掌握营销实践真谛的实践专家,又是高校里具有理论水平的高师实在太少。
从企业里请兼职教师也困难重重,原因是:第一,目前还没有建立兼职教师队伍的政策,因而缺少必要的环境支持;第二,企业里的实践专家们通常营销理论水平有限;第三,兼职教师的时间有限,经常影响教学的正常组织和教学计划的实施。
解决师资问题的途径有以下三种:第一,是教师的引进和聘用。
这就要求有关单位做好工作分析的工作,确认该专业需要配备什么样的教师,对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水平如何界定。
在肯定包容教师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选择积极进步,饱含“正能量”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第二,是对教师的教育培训。
教师也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接受外部培训,一方面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不断提高个人思想素质。
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以及到高校“盯课”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和专业技能,使教师能够真正将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建设中体现的职业素养要求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
第三,是对教师的激励和考核。
可以减少工作量的限制,鼓励教师通过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成长为“大师”。
对于效果突出的,给予奖励。
反之,对于不按照有关要求履行职能的,采取必要的措施惩治或者督促其改进,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提供基本的人文保障。
总之,该专业在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上充分发挥了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的联动效应,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这有利于学生全面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企业需求和高校人才供给的无缝对接。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管理类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宋彧,王轲柱.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
2.赵国刚.三大教育理念与工程人才培养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
3.刘篪.从营销专业建设入手培养学生营销职业素养.[j].市场营销导刊,2009(6)
4.马颖,张好东.论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化教育.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7)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