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鲁南方言中音变表意现象例析
山东济宁方言语音研究述评

山东济宁方言语音研究述评作者:张子璇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26期摘; ; 要: 1985年以来,济宁方言的语音特征描写一般作为山东方言区研究、普通话推广资料的一部分出现。
近年来出现以济宁方言为对象的专门研究,但不够充分和深入:有些声学实验只取一位被试,说服力较弱;有些语音描写不够准确,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本文梳理了济宁方言研究的情况,认为今后可以以声学实验为手段,对比不同年龄段的发音面貌,以观察地区语言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济宁方言; ; 山东方言; ; 普通话; ; 声学实验一、引言按照钱曾怡(1985)对山东省方言区“二区四片”的划分,济宁方言属于山东方言的西鲁片区。
关于济宁方言的记录,早在西晋任城(今济宁市任城区)典辞令吕忱《字林》及其弟吕静《韵集》中便有体现。
原本已散佚,但据清顾炎武《音论》提要所载,吕忱兄弟所著为“鲁卫音读”,可见济宁方言从西晋起就有明显的地区方言特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多数文献都将济宁方言作为山东方言的一部分描写,在研究山东方言面貌,整理不同地区方言语音特点时将济宁方言作为组成部分之一加以叙述。
因为研究主体范围较大,研究主体较大,这样的研究很容易让人忽视内部方言区间的细小差异,难以对包括济宁方言在内的某个方言有全面认识。
在此基础上,对具体地方进行专门化研究,才能更好地展示地区方言全貌。
济宁方言研究的空白在推广普通话政策(以下简称“推普”)下得到弥补。
1994年国家提出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推普力度进一步加大,相应地出现一批指导各方言区群众学好普通话的教材,许多都将不同方言与普通话作了对比,其中包括济宁方言。
后来,有学者专门针对济宁地区的方言,从整体语音面貌或声母、韵母、语流等角度展开研究。
虽然现有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调查不够全面、描写不够具体、方法不够科学等问题,比如有些声学实验只取一位被试,说服力较弱;有些语音描写存在偏差,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另外,早期研究是否还能反映当代方言面貌?济宁方言在推普之后受到哪些影响?已有成果能否帮助后人了解当代方言情况?方言文化多样性是否面临危机?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山东方言区普通话水平测试各等级语音面貌分析

山东方言区普通话水平测试各等级语音面貌分析山东方言区隶属于官话大区即北方方言区,山东100多个县市方言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官话小区:中原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
中原官话分布在河南、陕西、安徽、江苏北部和我省鲁南、鲁西南的菏泽、济宁、枣庄、临沂(部分)等近30个县市。
冀鲁官话分布在河北省、天津市及我省济南、聊城、德州、滨州、淄博、泰安等40余个县市。
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其中包括我省的青岛、烟台、威海、潍坊等40个县市。
山东方言除了具有北方方言共同的特点之外,在其内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异,其中又以语音的差异最为突出。
我省学者钱曾怡等把山东方言分为两大区和四小区。
两大区:西区、东区;四小区:西齐区、西鲁区、东潍区、东莱区。
各个方言小区的语音、词汇、语法也都存在着大小不等的差异。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中,如何根据受测人保留或残留的方言语音面貌进行评分定级,是一个庞大而又细致的研究课题。
我省自1994年开设普通话水平测试试点,1995年开始测试10年来,按照国家语委制定的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试行),在实践中对各个方言区应试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如何界定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符合实际的成果。
因为山东方言在词汇、语法两方面与普通话的差异比较小,受测人又都是知识分子,在词汇、语法两方面出现失误的机率很小,所以我们将专门就语音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
我们以为,孙修章先生在《研制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的基本思路》一文里提示的“等的特征和分界”,对于测试中的等级确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我们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中就经常以此精神来提醒测试人员。
一、一级孙修章先生指出:“一级是高级……高级也允许有失误,但失误应属于普通话的范畴。
如异读词、连读音变等,原则上不能有方言性质的失误。
误差极少的是甲等,稍多的是乙等。
”按照这个原则,一级甲等所能够允许的失误就非常有限了。
就总体而言,应试人应该显示的语音规范程度,从声母、韵母两个方面来说,各个组成音素不能偏离普通话音位系统的要求,也就是说,不应该出现与普通话音位不同的区别特征。
山东境内中原官话语音研究

山东境内中原官话语音研究山东境内中原官话地处中原官话区的最东端,与官话两大次方言区冀鲁官话、胶辽官话毗邻。
不仅方言语音颇具特色,区域内部也存在不小的差异。
本文以实地调查的46个点的方言资料为基础,并参照中原官话和山东其他方言的情况,辅以语音实验的方法,对山东境内中原官话的语音特点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共时描写和历时研究。
本文共分5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原官话在山东省内的分布和分区。
第二节总结了山东境内中原官话音韵研究的历史,并指出当前研究中的3点局限。
第三节则重点介绍了山东境内中原官话音韵研究的意义与方法,以及文中所用材料的来源。
关于材料来源,文中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来自于笔者2014年至2017年的所做的多次田野调查。
第二章,声母研究。
第一节首先介绍了山东境内中原官话的声母概况,分析了本区声母的共性和差异,并从差异入手讨论声母的读音。
第二节首先描述和分析了尖团音的读音情况,指出46点方言中只有8点尚存尖团之别,其余38点尖团音已合并。
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本区精组音值的齿间化现象,认为精组齿间化的进程可能与知三章读为舌叶音相关。
第三节介绍了今普通话读合口呼韵母前精组声母的演变情况,有14个方言点的精组合口呼读成t(?)y-t(?)y-cy-,13个方言点的精组合口三等咸山摄字(含少数宕摄开口三等入声字)读tsu-tshu-su-,并讨论了形成这种读音的机制。
第四节讨论了中古知庄章组声母的读音,其中有7点知二庄与知三章的读音二分,依据读音差异又可分为3种子类型,并结合近代韵书中分混情况和山东其他地区的方言读音,分析知庄章的历史层次。
第五节的讨论重点在知系合口字的唇齿化问题上,依据实际读音将知系合口字分为3类,并结合整个中原官话的读音,从发音机制、文献材料和移民因素3个方面出发,得出东片区知系合口字读唇齿音的现象是自发演变的结论。
第六节介绍了古日母字的读音情况,这一节的讨论重点主要集中于止摄日母字的读音,有21点止摄开口三等日母字读为(?),6点读为自成音节的(?),并利用语音实验的方法,确定了二者的语音特征和实际音值。
山东方言儿变韵的衰变

吴永 焕
山 东 方 言 儿 变 韵 的衰 变
2 1 变韵型 .
山东邹平 、 桓台、 章丘、 、 淄博 平邑、 滕州、 山等地方言 , 微 目前方言口语中依然 常用变韵形式来表小 称, 很少用舌面元音卷舌式的儿化形式, 我们称此类方言为变韵型方言。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写的《 山东省志 ・ 方言志》19 :1在描写山东平邑话 的变韵时 , (938) 列出 1 个基本韵母与相应变韵形式 3
表 4 定 陶话 ii、 、 、ii Y四韵 母 的儿 化 韵 读 音 6
定陶话的 U 韵母也有变韵 ui e和元音卷舌式儿化 u 两种形式, r 不过两种读音适用于不同的词语 , 如:
变韵 寻主改嫁
s6  ̄ e i tu i
元音 卷舌 式儿 化 小 猪 小雏 儿
so ‘r 。 i 喀u
ti £ 。 y £
院 y 。 a
表 1 博 山 话 的 “ ” 与 儿 变 韵 的读 首 儿 晋
博 山话“ 音为“ ’发音时“” 儿” I, I的时值较长 , 只是在除阻时带出轻微 的央元音“” a。钱 曾怡 (932 ) 19 :3 在描述博山话的儿变韵时指出:博山的变韵有表示小 、 的意味 , “ 轻微 其作用相 当于北京的儿化 , 但是在 发音上跟‘ 音的关系不明显 , 儿’ 所涉及的韵母也不及北京普遍。 ”
的如下对应 :
基本 韵母
a a l a 1 0
●
变 韵形 式
£ 1 £ U£ V£
Ua Ua
Va Va
e i
Y
ii u i y i e e e
1
1 U
表 2 平 邑 话 的 变 韵 形 式
鲁西南鄄城方言举例解析与方言特点

鲁西南鄄城方言解析与方言特点鄄城话与普通话很接近,差别主要体现在声调上,但从音系上看,更接近古汉语,属北方方言中原区。
全县语音基本一致,唯南部与菏泽语音较接近。
语音多儿化词,如明儿,过年儿;人名和单音节经常的(音ne,轻声)化,如斌的,文的,妗的,茅的。
有些字保留了中古的读音或只部分改变了声母(韵尾不变)或只改变了韵尾(声母不便),如药(中古汉语中音yue,鄄城方言中音yue,普通话中音yao),角落(中古汉语中音galao,鄄城方言中音gelao,普通话中音jiaoluo)。
称谓:父亲称“爹”;母亲称“娘”;祖父称“爷爷”;祖母称“奶奶”;伯父、岳父称“大爷”;伯母、岳母称“大娘”;外祖父称“姥爷”;外祖母称“姥娘”;舅母称“妗的(音ne)”;兄称“哥哥”;弟弟称“兄尼”等。
时间:早晨叫清起来;上午中午叫晌午;下午叫恒恒;夜晚叫黑家;昨天叫夜个或燕门儿;前天叫前门儿或前印儿;明天叫明儿;后天叫过明儿;去年叫年逝(音时);明年叫过年儿;春节叫年下;往年叫没(音每)几年;现在叫这会儿或这眼前(qian读平声)等。
这里称这合或这里(音lei平声);那里称那合或那里(音lei平声);前边称前头;后边称后头;正房叫堂屋;厕所称茅的(古称:菊连),角落读做(ge平声lao入声)等。
这些语言都体现了典型中原区语言特点。
在语言交流时,受外界影响,书写一般用“子”代替“的”。
如:腰子=腰的鄄城方言含义举例解析月明地-------月亮、月光下凉凉儿-------阴凉年士-----去年年下--春节、春节那几天眼现-------现在夜没-------昨天前夜、前以-------前天大前夜-------大前天擦黑-------傍晚五更头上-------佛晓头以耳-------前一天今以儿-------今天第以儿-------第二天冬溜-------冰漫散地-------田野拦地-------追肥寨壕-------护村河城墙海子-----护城河牙狗-------公狗羯子-------骟过的公羊夜猫子-------猫头鹰、熬夜的人鹁鸽-------鸽子罗罗猪-----蜘蛛初喘----蚯蚓蜗螺牛子-----蜗牛匪牛-------天牛虫艺儿--------对鸟虫的广义称呼地出力子------蜥蜴各蚤--------跳蚤腻虫子-----蚜虫一绷----一段时间、一段路程啥会儿-------什么时间一里一里哩-------逐渐地黑家-------夜里地阳沟----地界沟汗褂子--------单上衣夹袄-------双层上衣早先--------从前长虫-----蛇小小虫--------麻雀老找-------老麻雀马嘎子--------喜鹊天拦地-------太阳月姥娘-------月亮面面乎子----蝙蝠参参木--------啄木鸟草鞋底-------百足虫光光听、听听-----蜻蜓砍刀-------螳螂爬查-------幼蝉草鱼-------鲫鱼秫秸-------高粱杆地蛋-------土豆夫-----书父---树斧 --------叔叔过过、月月、志志------称重量卷------骂板-------扔拉把-------抚养、翻腾东西咧--------这个词含义极其广泛,开始一样行动、打架江着-------拉手、拉着搁抹-------安装、磨合不攘rang-------有能力、意志强麻暂-------快要、即使得dei意哩-或单门来------故意许乎-------有印象捞捞-------猪抓-------表示问或设问。
山东方言焦点语音实现的共性和差异_省略_特征_以济南_聊城_淄博方言为例_段文君

收稿日期 : 2 0 1 3 0 4 2 7 - -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 ; 1 0 C YY 0 3 6 国家 “ 九七三 ”重点基础研究计划 ( ) ; 2 0 1 3 C B 3 2 9 3 0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 :段文君 ( ,女 ( 汉) ,山 , : _ E-m a i l s u mm e r u a n 2 0 0 3@1 2 6. c o m y
1] 焦点通常被认作是反映新信息的 手 段 [ ;宽 焦
) 和窄焦点( ) 是其较为 点( b r o a d f o c u s n a r r o w f o c u s 常见的分类 。 以往 国 内 外 众 多 声 学 实 验 分 析 表 明 : 焦点 的 实 现 与 音 高 、 时 长、 音 强 有 密 切 联 系 ;其 中 , 代表音高的基频 F 0是 与 焦 点 最 直 接 相 关 的 声 学 参
自然科学版 ) I S S N 1 0 0 0 0 0 5 4 清华大学学报 ( 2 0 1 3年 第5 3卷 第6期 - / ,2 1 1 2 2 2 3 N J T s i n h u a U n i v( S c i &T e c h) 0 1 3,V o l . 5 3, N o . 6 C N - g
8 3 6
清 华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 2 0 1 3, 5 3 6
点的跨语言研究提 供 重 要 的 证 据 , 具有重要的理论 聊城 、 淄博 3 个方言为对 和实际意义 。 本文以济南 、 象探讨了山东方言内部焦点语音实现的共性和差异 研究过程着 重 于 焦 点 对 各 方 言 语 句 音 高 的 性特征 , 影响 , 而对各方言的 连 读 变 调 以 及 其 与 焦 点 实 现 间 的交互作用暂不作讨论 。
山东方言区普通话各等级缺陷和错误

山东方言区普通话各等级缺陷和错误1.一级甲等的语音面貌分析一级甲等是当代中国国家标准语言、通用语言的最高等级。
语音标准,语调自然,语气贴切,语速适中,温文尔雅,每分钟240个音节左右。
能够正确表达朗读文章及说话内容的情感,用气、停连、节奏、节拍群、人物说话语气、轻重音处理得当,给人以美的享受。
没有一丁点儿的方言地域痕迹。
总扣分不超过3分,一级甲等分值为97—100分。
一级甲等是省级以上电台、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应该达到的标准,由省语委办审核后报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中心复审,以复审成绩为准。
一级甲等语音不仅不能有系统性错误,也不能有系统性缺陷。
如2007年送审的某市电台的一位老播音员,仅有少量齿间音,被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复审定为96·5分,未能进入一级甲等。
2.一级乙等的语音面貌分析一级乙等,也是国家标准语言、通用语言普通话的代表。
它是县、地市级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应达到的等级标准;是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普通话语音老师应达到的等级标准;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应达到的最低标准;也是学校播音主持、话剧表演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标准。
一级乙等是标准的普通话,要做到语音声韵调标准,语调自然,语气贴切,从容不迫,语速适中,每分钟240个音节左右。
能够正确表达朗读400字文章及说话内容的情感。
不使用方言语气词,像山东的“安样”(哎哟)、交谈时爱用的“吭”;等等。
没有方音,听不出应试人的方言区。
一级乙等没有方音错误,但允许有个别的读音失误和少许的语音缺陷。
如个别齿间音、个别前鼻韵尾n归音欠佳;个别ing、eng开口稍大,如英、耕;个别后ɑ偏近央A,如张;个别前a偏近央A,如安;个别上声调值324。
个别人有个别轻声词错误。
如“絮叨”的“叨”读原调。
但测试总扣分不能多于8分。
一般说来,如有以上1种少许缺陷,得96分左右。
有1-2种个别缺陷,得95分左右。
有1—2类少许缺陷,也就92分左右了。
一级乙等的审核权在各省语委办。
山东临沂方言对英语语音语调学习的负迁移

山东临沂方言对英语语音语调学习的负迁移一、引言语言结构千差万别,语言的实现形式也各不相同,因而作为语言物质外壳的语音也具有各自的特性。
行为主义的语音理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所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以前的语音习惯对第二语言语音的干扰,[1]学习者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母语发音习惯的影响,会不自觉地把母语的发音习惯搬到外语学习中,形成迁移。
迁移是个心理学术语,早期仅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现在一般认为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Terence Odlin认为迁移是来自于母语和以前习得(也许是不完全地)的其他任何语言之间相似和差异的那种影响。
[3]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2]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指由于语言的相似性,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这时母语规则能减轻外语学习的负担,促进学习。
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则指由于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有差异,母语的迁移便会干扰外语学习,形成消极影响。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者分属不同的语系,因此在语音语调系统和发音规律上都存在着差异,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也就必然存在。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方言众多,又各自不同,自成体系,学生习得的方言影响根深蒂固,因此研究方言对英语语音语调学习的负迁移就十分必要,本文以RP(Received Pronunciation)为英语标准,讨论山东临沂方言对英语语音语调学习的影响。
二、临沂方言的语音特点钱曾怡、高文达等学者把山东方言分为两大区四小区,即东区的东莱区、东潍区和西区的西齐区、西鲁区。
[4]临沂方言跨越了西鲁区和东潍区两个方言区,其语音特征十分丰富。
舌尖后音翘舌不到位,舌尖前音发成齿间音,舌面音发音靠前等现象是临沂方言中普遍存在的。
而r声母音节发成零声母音节,则是东潍区所特有的。
如日ri发成yi;人ren发成yin;肉rou发成you。
而sh声母与合口呼相拼时跟f声母相混,只出现在西鲁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urnal of R adi o &TV Un i versit y (Ph i losophy &So ci a l Sc i ences) No .3,2009(Su m N o .150)[收稿日期]2009-05-20[作者简介]宁廷德(1962~),男,泰山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副教授。
山东鲁南方言中音变表意现象例析Analysi s on the Ideographic Pheno m enon of Phonetic Change in South Shandong D i a lect宁廷德N ING T i n g-de(泰山学院,山东泰安271000)(Ta ishan College ,T ai 'an Shangdong Ch i na 271000)[摘 要]山东鲁南方言中音变表意有自己的特点。
对 这个 、 那个 、 去 、 么 四个词音变表意做具体分析,可知鲁南方言音变表意并没有脱离古汉语的破读之法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轻声和儿化之方式。
[关键词]山东鲁南方言;音变表意;破读;轻声儿化[中图分类号]H 17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597(2009)03-0110-04Abstract :In s outh Shandong d i alect phoneti c change i deograph con tai ns i ts o w n characteri sti cs .I n t h is articl e t aking "Z H e Ge""Na Ge""Qu ""M e"as exa m p l es and ana l yzi ng concret ely ,a concl u si on ism ad e t hat phoneti c change ideograph i n s ou t h Shandong d i alect i sn t 'd is engaged fro m t h e r u le of "decryp t by read i ng"(破读)i n an cien tC hinese and neu tral t one and retrofl ex fi nals i n moder n Ch i neseM andari n .K ey words :South Shandong d i alect ;Phonetic change i deograph ;Decryp t by reading ;Neu tral t one and retrofl ex fi nals音变表意是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古代汉语中谓之破读,即采用改变词的读音的办法来表示词义和词性的转变,也就是音随意转。
如 大王 的 王 做名词时读ua 35,音变为ua 51时,就成了动词 成王 、 当王 。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轻声和儿化,有时也是为了区别表意的需要。
如 过 读kuo 51时,是动词,意义具体而实在,读轻声!kuo 时,是语助词,意义空灵而虚脱。
尖 ,读t ian 55时,是形容词,指物件的 末端极细小 ,读t ian 55(儿化后)时,是名词,指 物体锐利的末端或细小的部分 。
在山东鲁南方言中,这种通过改变词的读音来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也存在,包括用改变声母的方式、改变韵母的方式或改变声调的方式来表达不同的意义。
本文只讨论山东鲁南方言中用声调变化来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一、这个、那个在山东鲁南方言中, 这个 、 那个 分别有两读:一是读原调为ts 312k 5,na 312k 5;二是读变调为ts 42k 2,na k42 2。
[1]P256-271其中, 这 、 那 是主要的音变单位,其实际发音调值由312变为42,与古汉语中破读法主要由平、上声变为去声是一致的。
读原调时,是其常态用法, 这个 为近指指示代词, 那个 为远指指示代词,指代的对象都是单数。
即指 这一个 、 那一个 。
读变调时,是其音变表意的特殊用法, 这个 仍为近指指示代词, 那个 仍为远指指示代词,但指代的对象却变成了复数,即指 这一些 、 那一些 。
如:(1)西瓜是小刘送来的,这个是给我的,那个是给你的。
在这个句子中, 这个 、 那个 若读原调(即上述所列第一种读音),则表示:小刘给 你 和 我 送来了两个西瓜,靠近 我 的一个是送给 我 的,离 我 远的一个是送给 你 的。
若读变调(即上述所列第二种读音),则表示:小刘给 你 和 我 送来了一些西瓜,这些西瓜分成了两伙,一伙靠近 我 ,一伙离 我 稍远,靠近 我 的这些是送给 我 的,离 我 稍远的那些是送给 你 的。
∀110∀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总第150期)这个不是与 那个对举使用,而是单独使用,但仍读变调时,也不是指 这一个,而是指 这一些或 这一种,包含的也是多数。
如:(2)雷管、炸药、浓硫酸、酒精等都是危险品,坐火车是不允许带这个的。
(3)这里卖的鱼都是那个受了污染的水库里养的,咱们自己吃,别买这个。
(4)这个我已经看过了,你都拿走吧。
/这个我都看了,你拿走吧。
例(2)中的 这个是代指前面提到的 雷管、炸药、浓硫酸、酒精等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而不是指代 这一个某某东西的, 不允许带这个就是 不允许带这些东西。
例(3)中的 这个是代指前面提到的 这里卖的鱼的, 这里卖的鱼当然不会也不可能是一条,因此,也是指的复数, 这个可以换成 这一种或 这种, 别买这个就是 别买这(一)种。
并且,两个句子中都有表示总括的副词 都,也能提示我们这种句子中的 这个不是指代的单数,而是指代的复数。
例(4)中的两种表达形式表示同样的意思,因为句中都有 都字, 这个指代的也只能是复数。
用山东方言写成的明清通俗白话小说中,这种现象也存在。
下面的例句中, 这个(加着重号 !的)就都应该读变调,指的也不是 这一个,而是 这一些或 这一种,也就是指代的是复数:(5)一个毛食去了一大会,取了两大纸包来到。
陈公说: 你打开包,见个数儿。
谁想那铜杭杭子原待不的久,过了三伏的霉天,久放在那皮箱里蒸着,取将开来,尽情焌黑的都发了翡翠斑点。
陈公一见,甚是惊诧,道: 这就是童伙计交下的么?毛食道: 可不就是他交下的怎么?陈公公骂道: 这狗屄拍的,了不的,拿这精铜杭杭子来哄我呀!你再看看别的也是这个么?那毛食又同了一个把那皮箱抬到陈公面前,逐件取上来看,那有二样!都是些 尧舜与人,绝无银气。
(#醒世姻缘传∃第七十回)(6)至于什么段铺、布铺、绸铺、当铺,不要说没这许多本钱,即使有了本钱,赚来的利息还不够与官府赔垫,这个生意又是秀才们做不得的。
除了这个,只得去拾大粪:整担家挑将回来,晒干,轧成了末,七八分一石卖与人家去上地;细丝白银、黄边钱,弄在腰里。
(同上,第三十三回)(7)二人抬到屋里,他娘合媳妇子方才知是银钱,说: 他掘了多少?这分这们些给你?杨春说: 就只这个,都给咱来了。
拿了一个小荸箩倒在里面,也只好有二三十来掉的钱,二百两多银子罢了。
(同上,第三十四回)尤其是例(5)和例(7),例(5)的 这个后面有 些与之相映衬,例(7)的 这个前面有 这们些与之呼应。
很显然, 这个不是指 这一个,而是指代的复数。
这个、 那个在现代山东鲁南方言中读变调,来表示指代的对象是复数,是一种常见现象,特别是在泰安、宁阳等地,更是十分普遍。
二、去在山东方言的 V+去和 VP+去结构中, 去 常有两种读音,一种是读原调,即读作t %i312,这是常态用法,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另一种是读轻声,即读作!t %,i可以充当句末语气助词,与普通话中通过轻声来区别表意是一致的,先看下面的 VP+去结构的例句:(8)他杖(用)车接她去了。
在这句话中。
轻读时(声调为轻声),整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他现在已经用车去接她了。
至于现在他接着了她,还是没接着她,是不涉及的。
接和 去两个动作的顺序是先 去后 接,即 去接她。
而重读时(声调调值为312,有时变为31),整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他现在用车接着她已经离开这里了。
接和 去两个动作的顺序是先 接后 去,即 接着她去。
去字重读、轻读,关乎整个句子的意义表达,差别十分明显。
再看 V+去结构的例句:(9)那本书他拿去了。
在这句话中, 去的读音变化也影响了 拿的读音变化。
去轻读时(声调为轻声), 拿读高平调(55调值),即 拿去读作na55t %i4,[1]P256-271整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他去拿那本书了。
拿和 去两个动作的顺序是先 去后 拿。
去重读时(声调调值为41), 拿读na42, 拿去读作na42 t %i312( 去的实际调值因受 拿的影响也稍有变化,变为31),整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他拿着那本书离去了。
拿和 去两个动作的顺序是先 拿后 去。
通过语音音变分别表达不同意义的情况,在书∀111∀宁廷德 山东鲁南方言中音变表意现象例析 语言文字学研究面语中是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加以判断的,如:(10)这就是那本挺有意思的书,想看你就拿去吧。
(11)那本挺有意思的书在小王那里,想看你就拿去吧。
很显然,例(10)中的 去重读,例(11)中的 去读轻声。
因为,在例(10)表达的语境中,书就在交谈者双方身边,一方告诉另一方:你想看这本书的话可以拿着走。
是先拿后走(去)。
而在例(11)表达的语境中,书不在交谈者双方身边,而是在另一处(小王那儿),一方告诉另一方:你要想看那本书的话可以去小王那儿拿。
是先去后拿。
去通过改变语音音值来表达不同的意义,这种语言现象在明清小说#金瓶梅∃中就有,请看下面的例子(句中用着重号 !标出的 去重读,用下划线 _标出的 去读轻声)(12)那迎春、玉箫、兰香都穿上衣裳,打扮的齐齐整整出来,又不敢去。
这春梅又只顾坐着不动身。
书童见贲四嫂又使了长儿来邀,说道: 我拼着爹骂两句也罢,等我上去替姐每禀禀去。
一直走到西门庆身边,附耳说道: 贲四嫂家,大节间要请姐每坐坐。
姐教我来禀问爹去不去。
西门庆听了,吩咐: 教你姐每收拾去,早些来,家里没人。
这书童连忙走下来,说道: 还亏我到上头,一言就准了。
教你姐快收拾去,早些来。
那春梅才慢慢往房里匀施脂粉去了。
(第四十六回)(13)西门庆刚坐下,就令棋童儿: 拿马接你应二爹去。
只怕他没马,如何这咱还没来?玳安道: 有姐夫骑的驴子还在这里。
西门庆道: 也罢,快骑接去。
棋童应诺去了。
(第三十九回)在有的语境中, 去读重音,还是读轻声,确实难于判别,如:(14)须臾,放了一架烟火,两边人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