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评课稿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教案范文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教案范文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教案范文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教案范文第【1】篇〗绿色出行教材第105、第106页。

1. 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百分数应用题和时间等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出行中的有关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案。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学生保护环境。

重点: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出行中的问题。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

课件。

师:同学们,“低碳减排”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一起来阅读两小段文字,看看你能明白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06页“你知道吗”)学生独立阅读。

师: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生1:知道了什么是绿色出行,以及绿色出行的目的。

生2:知道了“同比”“环比”的具体含义。

师:了解这些专业性的知识后,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与之相关的问题吧!【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既拓宽了知识视野,又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准备】师:下面请大家看一组统计数据,细心阅读,认真思考。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上面两段话)学生进行阅读并思考。

师: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富裕,民用轿车迅速增多,这就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从2011年小汽车出行比例的首次下降,可以看出人们的“绿色出行”意识在不断增强。

我们今后也要在自己的行动中表现出来。

从小明爸爸、妈妈的交通方式来看,自己开车还不如坐地铁更省时,且环保。

……师:这只是通过阅读同学们知道的信息和想法,如果用我们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你的发现会更多!想不想试一试看下面的问题,试着自己解答。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题)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结果:160×15000=2400000(克)=2400(千克)=2.4(吨)4322万=43220000 43220000×2.4=103728000(吨)答:一辆汽车一年排放二氧化碳2400千克,合2.4吨;全国2011年末之前购买的私人轿车在2012年排放103728000吨二氧化碳。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课时 绿色出行【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课时 绿色出行【教案与反思】

5.综合与实践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1课时绿色出行教学内容教科书P105~106。

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经历计算和研究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时间、速度、路程的关系以及总量和份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猜想验证、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评价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辨别、综合、概括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独立思考,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渗透绿色出行对环保的意义。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增强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感知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雾霾天气的图片。

师:课前大家调查了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调查结果?【学情预设】预设1:大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是主要因素。

由于空气不流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气中。

教学笔记预设2: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预设3: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排放物,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预设4: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师:同学们,雾霾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汽车尾气的排放。

请大家观看这一段文字。

2.课件出示材料1。

师:阅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一方面汽车等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北京市民的“绿色出行”意识不断增强。

(追问:你从哪分析出北京市民的“绿色出行”意识增强了呢?引导学生发现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上升和小汽车出行比例下降,由此分析出北京市民的“绿色出行”意识增强了。

)师:看来人们都意识到了雾霾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已经在逐步改变出行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关于“绿色出行”方面的问题。

(板书课题:绿色出行) 师:关于“绿色出行”,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资料。

(出示课件)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学生可能不理解“汽车保有量”的意思。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教学设计及反思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教学设计及反思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教学设计及反思《绿色出行》教学设计执教:XXXXXX【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与实践》之《绿色出行》,教材P105-106.【教学思路】一、教材分析教材通过“绿色出行”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了解资料信息、从数学的角度审视我们的生活方式等活动,认识到“绿色出行”的好处,并提出可行的建议,真正的体现了数学的应用。

教材呈现了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变化等数据资料,使学生认识到不断增长的机动车数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应该尽量采用绿色出行的方式。

综合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数的运算、统计等知识解决求汽车尾气排放量的问题,进一步体会“绿色出行”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汽车给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危害。

教学难点:经历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的统计过程,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最基本的统计知识及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和计算方法,学生在这之前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调查经验,对于掌握的数据会做简单的处理,但对是否时可用信息的帅选还有一定的难度,关于“同比”及“保有量”之类的名词还需加强理解。

三、教学目标1、巩固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及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到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低碳出行保护环境的好处,理解“绿色出行”的必要性,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过程】活动准备:1、让学生通过网络、杂志、报刊等渠道调查我国汽车保有量和行驶里程。

2、分小组调查全校各年级同学上放学的交通方式。

3、调查碳排放与环保的关系。

4、调查计算出绿色出行所占的百分比。

一、感知导入1、出示视频《穹顶天下》片段节选师:今天上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

看到这段视频,你想说什么?[设想意图:通过寓目视频,相识到空气被污染了,雾霾比较严峻,与汽车的增加及尾气的排放有很大的关系,感受绿色出行的紧张性,为新授打好铺垫。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教案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教案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教案范文(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内容】绿色出行。

【教学目的】通过计算,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结果联系交通现状,体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进一步应用代数及统计等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复习讲授】教师:同学们今天都是怎么来到学校的呀?是坐汽车的多呢还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的多呢?翻开课本105页,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绿色出行。

1.组织学生阅读绿色出行相关材料,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对材料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

2.讲授第1题。

教师:根据题中要求的数据,我们需要用到材料中的哪些已知量?组织学生立思考,举手回答。

学生:①xxxx年末汽车数量;②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路程;③xxxx 年末私人轿车数量。

教师:很好,那么请同学们用上述数据求出第1题的结果。

汽车:49620000×0.16kg=7939200千克=7939.2吨7932.2×15000=119088000吨私人轿车:43220000×0.16kg=6915200千克=6915.2吨,6915.2×15000=103728000吨3.讲授第2题。

教师:刚才我们求出了全国的排放量,下面我们帮小明算一下,他们家的排放量。

学生立思考,交流检查,教师评讲。

板书: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20÷60×45=15千米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15×2×245=7350千米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4.反思。

教师:根据前面的.信息,你能发现什么?学生:①妈妈的单位和爸爸的单位一样远;②妈妈坐地铁比爸爸开车快;③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环保。

5.组织学生设计调查表,调查本班学生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

6.讲解第106页阅读材料“你知道吗?”。

组织学生就“绿色出行”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教学设计及反思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教学设计及反思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教学设计及反思1、学生分小组调查全校各年级同学上下学的交通方式,收集数据并整理成表格。

2、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让学生发现使用绿色出行的同学比例较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使用绿色出行的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调查和数据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绿色出行的现状及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搜集和处理能力。

]三、知识讲解1、老师介绍机动车保有量的变化等数据资料,让学生认识到不断增长的机动车数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应该尽量采用绿色出行的方式。

2、老师讲解如何计算汽车尾气排放量,引导学生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数的运算、统计等知识解决求汽车尾气排放量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数据中认识到绿色出行的必要性,同时加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四、归纳总结1、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绿色出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提出可行的建议。

2、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制作海报,在学校宣传绿色出行的理念。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和制作海报,让学生深入理解绿色出行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宣传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调查和数据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了绿色出行的现状及问题,同时加强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通过制作海报宣传绿色出行,培养了学生的宣传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数据,避免数据误差。

同时,也要注重环保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养成环保意识。

出示资料:2016年民用轿车保有量为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为万辆。

同比增长分别为14.4%和15.5%。

老师:你们对这些数据有什么疑问吗?比如保有量和同比是什么意思?1.汽车保有量指的是一个地区拥有的车辆数量,通常是指在当地注册的车辆。

2.同比和环比是比较统计数据的方法。

同比通常是比较今年某个月份与去年同一月份的数据,而环比则是比较本期数据与上一期数据的差异。

老师展示了2002年至2014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增长趋势的条形统计图,2009年至201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及增速的条形和折线统计图,以及2002年至2013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和私人汽车保有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优秀教案第【1】篇〗1、尝试绘画人物,能够画出人物脸部的主要器官。

2、在用直线和弧线作画的基础上,尝试画出波浪、圆圈等线条来装饰妈妈的头发,逐步提高幼儿控制手部动作的能力。

3、启发幼儿按照自已的想像,选择不同线条和颜色给妈妈理发,表达对妈妈的感情。

活动准备:1、妈妈的照片若干,发型图4张2、白纸、黑笔、蜡笔人手一份活动过程:一、谈话活动1、教师:我们都有自己的妈妈,谁来介绍一下你妈妈长得什么样你们有没有仔细看过妈妈的头发呢妈妈有漂亮的头发吗那你妈妈的头发是怎样的(头发是直直的、长长的。

头发是卷起来的。

头发前面是直的,旁边是卷的……)2、教师:你们妈妈的头发有没有染过颜色(有红头发,有黄头发,还有的头发有点儿黑有点儿黄……)3、教师:妈妈是在那里把头发理的这么漂亮的是谁给妈妈理的发呢(在理发店,在美发厅,是理发师给妈妈理的。

)二、欣赏妈妈的照片,感受不同发型的特点。

1、教师:你们看,今天老师把谁的妈妈请到了电视机里这位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的2、幼儿欣赏长、短、直、卷的发型谁的妈妈头发上染了颜色呢三、幼儿自己动手为妈妈设计发型1、教师:现在你想为妈妈设计一个美丽的发型吗设计发型前我们要先给妈妈画张像,妈妈的脸是什么形状的脸上有什么2、教师:示范画脸你想为妈妈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发型呢幼儿自由讨论后个别介绍。

3、教师示范画头发教师:现在妈妈有了喜欢的发型,谁能够让妈妈变得更漂亮。

4、教师示范图色5、幼儿动手设计发型。

四、讲评你最喜欢哪一位妈妈为什么大家都为妈妈设计了漂亮的发型,我们一起和妈妈和张影留念一下吧。

幼儿做一个可爱的动作,喀嚓!〖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优秀教案第【2】篇〗活动目标:1、了解鞋子的种类和用途,知道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季节及脚的大小穿不同的鞋。

2、运用统计、测量、比较等方法理解大小、高低、软硬等概念。

3、学习穿鞋的正确方法,懂得爱护鞋子。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优秀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优秀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优秀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了解鞋子的种类和用途,知道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季节及脚的大小穿不同的鞋。

2、运用统计、测量、比较等方法理解大小、高低、软硬等概念。

3、学习穿鞋的正确方法,懂得爱护鞋子。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1、收集各种各样的鞋子,有关季节、场景等的和鞋子的各若干。

2、老师、幼儿围坐成一个圆。

活动过程:1、欣赏歌曲《大鞋和小鞋》,引出活动内容:不一样的鞋。

鞋子真有趣,有大的,有小的。

伸出自己的鞋:“这是我的鞋”。

今天你穿了什么鞋(幼儿一起观察、交流)你还看到了哪些不一样的鞋2、出示各种各样的鞋,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鞋子的相同点及不同之处。

今天,我们星星班有个鞋子展览会,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鞋子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儿(有的是拉链的、有的是系带的、有的是高跟的、有的.硬的、有的软的、有的是布的有的是皮的……)3、幼儿分组活动,自由探索,并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活动结果。

这么多漂亮的鞋子,钱老师知道你们一定很想去摸摸、穿穿对吗没问题。

只是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摸过、穿过后要记录下你穿的不同的鞋,哪只大、哪只小哪只鞋的鞋面软(硬)哪只鞋的跟高(低)……小结:大脚穿大鞋,小脚穿小鞋。

冬天穿棉鞋,夏天穿凉鞋。

运动穿球鞋,下雨穿雨鞋。

妈妈、阿姨爱美穿高跟鞋。

4、配对游戏:(分两组进行)(1)第一组小朋友要帮助我把鞋子左右两个好朋友找出来。

(2)第二组小朋友请你们告诉钱老师照片上的这些鞋子可以适合在哪个场景穿并把照片贴到相应的上。

5、活动评价:请小朋友自己说说找到了什么一双鞋。

或把什么鞋子送到哪个场景。

分享活动的乐趣。

活动延伸:讨论怎样爱护鞋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优秀教案第【2】篇〗【教学内容】绿色出行。

【教学目的】通过计算,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结果联系交通现状,体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绿色出行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绿色出行。

【教学目的】通过计算,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结果联系交通现状,体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进一步应用代数及统计等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复习讲授】教师:同学们今天都是怎么来到学校的呀?是坐汽车的多呢还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的多呢?翻开课本105页,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绿色出行。

1.组织学生阅读绿色出行相关材料,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对材料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

2.讲授第1题。

教师:根据题中要求的数据,我们需要用到材料中的哪些已知量?组织学生立思考,举手回答。

学生:①xxxx年末汽车数量;②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路程;③xxxx年末私人轿车数量。

教师:很好,那么请同学们用上述数据求出第1题的结果。

汽车:49620000×0.16kg=7939200千克=7939.2吨7932.2×15000=119088000吨私人轿车:43220000×0.16kg=6915200千克=6915.2吨,6915.2×15000=103728000吨3.讲授第2题。

教师:刚才我们求出了全国的排放量,下面我们帮小明算一下,他们家的排放量。

学生立思考,交流检查,教师评讲。

板书: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20÷60×45=15千米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15×2×245=7350千米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4.反思。

教师:根据前面的.信息,你能发现什么?学生:①妈妈的单位和爸爸的单位一样远;②妈妈坐地铁比爸爸开车快;③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环保。

5.组织学生设计调查表,调查本班学生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

6.讲解第106页阅读材料“你知道吗?”。

组织学生就“绿色出行”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绿色出行》一课
今天,听了周玉琴老师主讲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综合与实践《绿色出行》这一课,收获很大,现将我的感受和认识和大家交流。

周老师”基于教材通过“绿色出行”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资料信息,从数学的角度审视我们的生活方式等活动,认识到绿色出行的好处,并提出可行的建议,真正体现了数学的应用这些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拟定了基本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活动,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获得绿色出行的环保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搜集、整理和归纳信息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计算,认识到绿色出行的好处,渗透环保教育。

在剖析了教材的基础上,清晰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汽车的行驶路程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亲密关系
难点:怎样实现绿色出行
三,教学教法方面
1,.着重理清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她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设计课前实践单,借用多媒体,创设生动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开展让学生调查、统计、设计等活
动,再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仔细琢磨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学会利用网络收集信息,近年来,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新闻媒体,已深刻地感触到环境危机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灾难,这些都为学习新知作好了一定的铺垫。

当然在教学中也要充分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给予他们方法指导,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3,为了开出教学目标落实之花,结出重难点突破之果,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她以创设情境引课题、合作探究学新知、拓展延伸现实践、活动小结悟环保、实践操作显身手这5个环节来组装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如:第1环节的设计:创设情境引课题,在上课开始,她做了一个小采访反馈课前实践单:同学们,你们的家长一般选择哪种方式出行呢?这时他们会争先恐后地想要表达展示,有的是用表格形式、也有的是以图示的形式整理出来,对于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表扬(这精致的调查表偷偷告诉了老师你的用心、喜欢你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从不手软的态度......)。

采访2:说说开车出行有什么好处?(舒适舒服、自由、有面子)过渡:那么让我们开着小轿车,一起去我们的首都——北京逛一逛吧。

当她感受到这粗暴的场景已经带给了同学们不小的震撼,这似乎与想象中的美丽都市有所落差,及时引导学生谈谈现在的感想:通过这些图片所带来视觉冲击,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汽车的不断增加排放出越来越多的尾气,环境被严重污染,人们健康受到威胁,地球不堪重负。

接着她又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单,大胆交流
汽车尾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时我适时提供一则相关资料,意图是让学生切身感受尾气所带来的严重危害。

过渡:近年来,不健康的出行方式导致环境质量越来越差,为了还天空一片湛蓝,越来越多人提倡“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那到底什么叫绿色出行呢?结合同学们课前搜集的资料,引导指出:“绿色出行”即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又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

生活中节能减排的方法有多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或者步行、骑自行车等。

就这样自然而然进入到第2环节:合作探究学新知。

4,为了使层次更为分明,降低学生认知新知的坡度,这里,她分两个步骤进行教学:步骤一:首先是修桥铺路,消化例题中的抽象名词课件出示例题第一部分后,先请一学生当播音员,其余学生认真倾听,找出理解有困难的字词。

例题第一部分:据统计,2011年末全国民用轿车保有量4962万辆,同比增长25.5%。

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2010年的40%上升到2011年的小气车出行比例为33%,为近年来首次下降,北京市民的“绿色出行”意识不断增强。

因为这里专业名词多,信息量大,她及时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后面的小资料,先自学自悟,再引导吃透抽象名词(同比、民用轿车、私人轿车、保有量)。

例:同比(与去年同期相比,如11年末与10年末相比)P18这里也要强调两点:一是让生了解不断增长的机动车数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是通过分析数据,知道北京市民的“绿色出行”意识不断增强。

有了步骤一打前锋,扫清了障碍,接着果断迈入第二步骤:分析、解剖问题在这里要解决三大疑难杂症:P19疑难杂症一:
一辆车一年和全国2011年末前购买的私人汽车一年,分别会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堂。

在解决问题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计算很顺利,但于学困生而言,难度较大,她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不成功时,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由于第三个问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隐藏在第一段文字内容中,有的学生发现了,有的却没有发现,所以在这里由老师或学生提出问题,明确已知条件在第一段文字中,即2011年末的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是4322万辆。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基本都是直接利用数据计算,没有考虑到这些数据是平均数,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做,所以在这里提出来,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将第2、3小题合并处理,且教材中并没有这个表格。

之所以这样设计,也是基于这道题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

让学生填写表格后再观察,结果是一目了然的,这也便于解决教材中的第3小题,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表格的重要作用,渗透另一种学习方法。

5,拓展题的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调查、收集、整理、合作等能力。

总结时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本节课的主题展开,注意渗透环境保护法,并倡导:“绿色出行,爱我家园!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和反思走出课周老师的这节课注重学生信息解读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很好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分析和处理信息,充分挖掘数据中蕴涵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们真切感受“绿色出行”的重要性。

一点浅薄的建议:我认为本节课的课件图片若改为视频,将会给学生更深的视觉冲击,对空气、环境的现状有更深的感触,对本节课
的探究欲望会更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