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说课材料

合集下载

说课稿

说课稿

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普通心理学》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记忆的概述。

所用教材是李传银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一书,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逐一展开。

一、说教材《普通心理学》是师范生开设的一门公共课,作为未来的教师,必须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针对学生主要是从事小学教学的工作,因此本书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也有教学应用环节,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普通心理学》主要是介绍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等。

认知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规律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是建立在感知觉基础上的,比感知觉更复杂的认识过程。

记忆也是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必要前提。

本节课主要介绍记忆的概念、作用及种类。

这节内容既是前面学习内容的延续和深化,更是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在整章及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节对于学生后续学习至关重要。

二、说目标根据心理学的教学大纲及人才培养计划,以及对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记忆和记忆不同分类的概念,及记忆系统模式图。

初步学会运用记忆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记忆表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记忆的概念、作用及种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记忆的兴趣,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记忆现象,并能建立自信,通过积极的方法来调节改善自己的记忆。

教学重点:1.记忆的概念;2.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记忆系统模式图教学难点:记忆系统模式图三、说学情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从而能够独立学习“教是为了不教”。

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他们不知道学什么,如何学。

普通心理学讲义(彭聃龄本)

普通心理学讲义(彭聃龄本)

普通心理学讲义(彭聃龄本)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现代心理学概貌主讲:迟毓凯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引言:科学心理学与民俗心理学●民俗心理学算命?相面?占星术?琢磨人?分析梦?●科学心理学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门学科。

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科学与民俗的区别科学心理学有学科继承性(哲学和生理学)科学心理学有一定的研究范式理论主张(研究对象的模型或抽象图象)公认的比喻(将研究客体比作已知的客体)公认的方法科学心理学讲究科学方法系统或科学性数据实验数据一、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现象【人眼……;人耳……;鼻,口,脑】科学研究【有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其它学科区别开来】●心理现象的分类个体心理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二、个体心理●认知(cognition)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个别属性)、知觉(整体属性)、记忆、想象、思维、言语●情绪和动机伴随信息加工的主观体验【亲人的欢聚和离别】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人的行为选择的不同,为自己,为别人】●能力和人格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男女认识差别;温柔与粗暴】三、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行为(behavior)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由动作和活动构成产生:内外因交互作用。

(刺激)●心理与行为关系刺激→心理→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得到表现四、个体意识与无意识●意识(consciousness)能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动物的区别)具有目的,预先计划方法和手段对客体和自我的认识【幼儿玩弄自己的身体】注意:意识对事物和活动的指向和集中【人类最后一个难解之迷】●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控的心理现象梦、内隐记忆五、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个体心理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社会心理是在团体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是该团体内个体心理特性的典型表现。

《普通心理学》教案(本科)

《普通心理学》教案(本科)

《心理学》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及发展情况教学重点:心理学研究对象和主要流派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提问:1、你知道什么是心理学吗?是不是学了心理学就知道别人心里想什么吗?2、为什么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3、为什么教师需要具备心理学的知识?学生上课时,当看到教师的长相,听到教师的声音,这是感觉和知觉的发生。

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并记住、对教师提问的思考,则是记忆和思维。

当教师动之以情,讲到幽默之处,引发学生会心的笑声,这是情绪情感的外露。

学生能够在饥肠辘辘的时候,仍坚持听课,这是意志的表现。

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是注意的分配。

对于教师的提问,有的学生未经认真思考就急于回答,有的则深思熟虑后才回答,这是不同气质的表现。

有的学生认真、勤奋、用功,有的则粗心、浮躁、马虎,这是性格的表现等等。

以上是心理现象的具体表现。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要学习并研究一门学科,首先必须从了解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入手。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一)、从心理的动态维度上划分,可以把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在整个认识过程中,总是离不开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的参与—注意。

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现象。

情绪、情感过程:认识客观事物表现出来的态度体验。

比如有的事情让我们满意、愉快,有的气愤、厌恶。

意志过程: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二)、从心理的意识性维度上划分,可以把心理现象分为意识和无意识。

1、意识:是指个体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当我们清醒时,绝大多数心理现象属于意识范畴。

例,我们在进行记忆活动时,能觉知记忆活动的目的、对象、方法和达到的记忆效果。

普通心理学讲义

普通心理学讲义

普通⼼理学讲义⼼理学讲义第⼀章 2 第⼆章7 第三章13 第四章24 第五章35 第六章44 第七章51 第⼋章61 第九章66 第⼗章72 第⼗⼀章78第⼀章⼼理学概述第⼀节⼼理学的研究对象⼀、⼼理学的研究对象⼼理学(psychology)是⼀门研究⼼理现象发⽣、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不是社会科学,也不是⾃然科学,⽽是⼀门独⽴的基础科学。

⼼理学所研究的⼼理现象,指的是⼼理活动的表现形式,⼀般包括⼼理过程和个性⼼理两个⽅⾯。

(⼀)⼼理过程⼼理过程即⼼理活动的过程,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它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认识过程,⼜称认知过程,是⼈的最基本的⼼理过程,它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

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2、情感过程⼈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会对客观事物产⽣⼀定的态度体验,或满意或厌恶、或喜爱或憎恨、或⾼兴或烦恼、或⾃豪或⾃卑,等等。

这些⼼理现象称为情绪和情感,即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某些困难。

这时,⼈们总是想⽅设法战胜困难,达到⾃⼰预定的⽬的。

这种制订计划,采取措施,克服⼀定困难,坚决达到⽬的的⼼理活动过程,就是意志过程。

认识、情感、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这三种⼼理过程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

⼀⽅⾯,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的;另⼀⽅⾯,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可以起到推动作⽤。

(⼆)个性⼼理个性⼼理,即个性,是指在⼀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个⼈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较稳定的各种⼼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理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理特征两⽅⾯构成。

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Individuality tendentiousness)是推动⼈进⾏活动的动⼒系统,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观等。

它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个⼈对事物的态度。

2、个性⼼理特征个性⼼理特征(Individuality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是表现在⼈⾝上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理特征,主要包括能⼒、⽓质和性格,其中性格是个性⼼理特征的核⼼。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案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案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案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1 心理学的定义解释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强调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性1.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介绍心理学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人物概述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和主要贡献1.3 心理学的分支和应用领域介绍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子领域探讨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价值第二章:认知心理学2.1 认知心理学的概念解释认知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2.2 认知过程探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过程分析认知过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2.3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强调实验研究和认知测试的重要性第三章:发展心理学3.1 发展心理学的概念解释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发展心理学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的理解3.2 心理发展的因素探讨遗传、环境、文化和个体差异等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分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和阶段3.3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强调长期跟踪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的重要性第四章:情绪心理学4.1 情绪心理学的概念解释情绪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4.2 情绪的类型和作用探讨基本情绪类型和复合情绪的形成和影响分析情绪在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中的作用4.3 情绪调节和情绪智力介绍情绪调节的策略和机制探讨情绪智力对个体社交和情感管理的重要性第五章:社会心理学5.1 社会心理学的概念解释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社会心理学对个体行为和群体互动的重要性的理解5.2 社会影响和群体行为探讨从众、服从、认同和社会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分析群体行为和群体心理的现象和机制5.3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强调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的重要性第六章:心理测量学6.1 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解释心理测量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心理测量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6.2 心理测量学的方法和技术探讨心理测量学的主要方法和技巧,如问卷调查、智力测试、性格测验等分析心理测量学中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标准化问题6.3 心理测量学的应用和限制介绍心理测量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就业、心理咨询等探讨心理测量学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第七章:心理病理学7.1 心理病理学的概念解释心理障碍的定义和分类强调心理病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7.2 常见心理障碍及其症状探讨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常见心理障碍的病因、症状和影响分析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7.3 心理卫生和心理疾病预防介绍心理卫生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心理疾病预防的措施和策略,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第八章:咨询心理学8.1 咨询心理学的概念解释咨询心理学的定义和目标强调咨询心理学在解决心理问题和促进心理健康中的作用8.2 咨询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探讨咨询心理学的主要方法和技巧,如个体咨询、家庭咨询、团体咨询等分析咨询心理学中的建立信任、沟通技巧、心理评估等重要环节8.3 咨询心理学的应用和发展介绍咨询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医疗、企业等探讨咨询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第九章:工业与组织心理学9.1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概念解释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在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9.2 员工心理与行为探讨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领导力等心理与行为问题分析员工心理与行为对组织绩效和发展的影响9.3 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应用和实践介绍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在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探讨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第十章:心理学的伦理与法律问题10.1 心理学伦理的概念解释心理学伦理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心理学伦理在心理咨询、研究、教学等领域的作用10.2 心理学伦理的原则和规范探讨保密性、客观性、尊重、公正等心理学伦理原则和规范分析心理学伦理决策的困难和解决方法10.3 心理学与法律的关系介绍心理学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如法庭咨询、犯罪心理分析等探讨心理学在法律诉讼中的证据价值和限制第十一章:健康心理学11.1 健康心理学的概念解释健康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健康心理学在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中的重要性11.2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探讨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如生活方式、应对策略等分析心理疾病对个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11.3 健康心理学的应用和实践介绍健康心理学在心理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健康心理学的实践案例和干预策略第十二章:教育心理学12.1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解释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和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12.2 学习理论及其应用探讨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学习辅导等方面的应用12.3 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与研究介绍教育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案例和研究成果探讨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趋势和未来发展第十三章:临床心理学13.1 临床心理学的概念解释临床心理学的定义和目标强调临床心理学在心理健康评估、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13.2 临床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探讨临床心理学的主要方法和技巧,如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咨询等分析临床心理学中的心理诊断、治疗计划和效果评估等重要环节13.3 临床心理学的应用和发展介绍临床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精神病院、康复中心等探讨临床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第十四章:跨文化心理学14.1 跨文化心理学的概念解释跨文化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跨文化心理学在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多样性和普遍性中的重要性14.2 文化差异与心理现象探讨文化对认知、情感、行为等心理现象的影响和差异分析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14.3 跨文化心理学的应用和实践介绍跨文化心理学在跨文化交流、国际商务、心理咨询等领域的应用探讨跨文化心理学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第十五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5.1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解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心理学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基础性作用15.2 心理学研究设计的类型和步骤探讨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观察研究等心理学研究设计类型和步骤分析心理学研究中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重要环节15.3 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和责任强调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原则和规范,如保护参与者权益、确保研究真实性等探讨心理学研究者在社会和伦理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普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教案,涵盖了心理学概述、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病理学、咨询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心理学伦理与法律问题、健康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等十五个章节。

2024年《普通心理学》教案x2024新版

2024年《普通心理学》教案x2024新版
心理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REPORTING
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领域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 学,涉及认知、情感、动机、行为等 多个方面。
研究领域
包括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发展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 。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及主要流派
历史发展
从哲学思辨到科学实证,经历了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阶段。
精神分裂症
表现为幻觉、妄想等症状,思维 与情感反应与现实脱节。治疗以 抗精神病药物为主,辅以心理治 疗和社会康复措施。
心理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心理治疗的原则
建立治疗关系、个性化治疗、患者参与、保 密原则。
心理治疗的方法
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人本取向疗法、精神动 力学疗法等。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不良思 维和行为模式来缓解症状;人本取向疗法强 调患者的自我成长和潜能发挥;精神动力学 疗法则关注患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动机冲突 。
意识的概念与特征
阐述意识的概念及特征,包括自觉性、能动性、 社会性等。
无意识的心理现象
详细解释无意识的心理现象,如潜意识、下意识 等,并介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等相关内容 。
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探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帮助 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心理活动的本质。
2023
PART 04
情感、动机与意志
主要流派
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生物学取向等。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伦理问题
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等,强调实证和量化分析。
伦理问题
涉及研究对象的权益保护、知情同意、隐私保密等,需遵守学术规范和法律法规。
2023

《普通心理学课件》课件

《普通心理学课件》课件

《普通心理学课件》课件一、引言《普通心理学课件》是一份以普通心理学为主要内容的课件,旨在为广大心理学爱好者、学者和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料。

本课件涵盖了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通过对心理现象的深入剖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提高心理学素养。

二、课件内容1.普通心理学概述本部分简要介绍了普通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发展历程。

通过了解普通心理学的学科背景,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心理现象与心理实质本部分详细阐述了心理现象的概念、分类及其与心理实质的关系。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心理实质是心理活动的内在规律。

通过对心理现象和心理实质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

3.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本部分讨论了心理发展的概念、阶段和影响因素,以及个体差异的表现和成因。

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特征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个体差异则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了解心理发展和个体差异,有助于因材施教、促进个体心理健康。

4.认知过程本部分介绍了认知过程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

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

通过对认知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5.情绪情感与动机本部分阐述了情绪情感和动机的概念、分类、功能和调控方法。

情绪情感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机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力量。

了解情绪情感和动机,有助于提高个体的情绪智力,促进心理健康。

6.人格心理本部分讨论了人格心理的概念、理论、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

人格心理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总体表现,包括性格、气质、能力等。

了解人格心理,有助于提高个体的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7.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本部分阐述了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影响因素和心理辅导的方法。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能够适应社会生活。

心理辅导是通过心理学方法,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普通心理学教案范文

普通心理学教案范文

普通心理学教案范文教案标题:普通心理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理解人类的基本心理过程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3.了解一些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治疗和预防方法;4.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教学重点:1.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人类的基本心理过程;3.心理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教学难点:1.心理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2.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教学准备:1.教材:普通心理学教材;2.多媒体设备;3.心理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介绍课程内容和目标;2.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心理学的了解和疑惑。

二、讲解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0分钟)1.介绍普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讲解普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情绪等。

三、介绍人类的基本心理过程(30分钟)1.讲解感知的过程和重要性;2.介绍注意力的特点和作用;3.解释记忆的类型和影响因素;4.引导学生思考思维的过程和方法;5.讲解情绪的种类和表达方式。

四、了解常见的心理疾病(20分钟)1.介绍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的定义和症状;2.讨论心理疾病的原因和影响;3.介绍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等;4.讲解心理疾病的预防方法,如心理调适、积极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五、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30分钟)1.介绍心理素质的概念和重要性;2.开展心理测量活动,如情绪测量和压力测量等;3.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识别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并提供有效的应对方法;4.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健康养成的活动,如冥想、运动和社交等。

六、总结与反馈(10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2.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建议;3.预告下一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倡导开放式对话和交流,加深对普通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2.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实验或案例分析,并撰写心理学报告,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普通心理学
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普通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灵长类动物的心理发展达到了( C )P10
A.感觉阶段 B.知觉阶段 C.思维萌芽阶段
D.思维阶段
2.威尔尼克中枢受到损伤会造成( B )P43
A.表达性失语症 B.接受性失语症 C.失读症
D.失写症
3.即使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也会发生感觉强度忽强忽弱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叫( A )P80
A.注意的起伏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分散
D.分心
4.一种颜色和另一种颜色以一定比例混合产生非彩色,这是颜色混合的( A )P99
A.补色律 B.中间色律 C.代替律
D.相减色律
5.部分色盲包括( D )P100
A.蓝绿色盲 B.红蓝色盲 C.红黄色盲
D.红绿色盲
6.闪光融合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 A )P118
A.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 B.空间分辨能力的指标C.运动分辨能力的指标 D.对比度分辨能力的指标
7.神经系统可分为( B )P31
A.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 B.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C.大脑和外周神经系统 D.脊髓和大脑
8.容量最大的记忆系统是( D )P179
A.感觉记忆 B.图像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9.有益于提高思维积极性的动机强度是( C )P229
A.强的 B.弱的 C.适中的
D.两头的
10.沙赫特认为,情绪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P269
A.外界环境刺激 B.机体生理变化 C.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D.认知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1.物体在空间没有位移而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叫( BC )P152
A.运动知觉 B.似动现象 C.动景现象
D.现象
12.内部感觉包括( ABC )P92
A.运动觉 B.平衡觉C.内脏感觉
D.机体觉
13.空间知觉包括( ABCD )P137
A.大小知觉 B.形状知觉 C.深度知觉
D.方位知觉
14.干扰是遗忘的原因,其种类有( AB )P196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接近干扰
D.相似干扰
15.粘液质的神经过程的特性是( ABD )P323
A.强 B.平衡 C.灵活
D.不灵活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6.大脑皮层的枕叶后端是(视觉)中枢;颞叶的颞上回和颞横回是(听觉)中枢。

P38
17.负后象是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象;彩色的负后象的颜色是刺激物颜色的(补色)。

P117
18.有色觉缺陷的男人是(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自己的。

P100 19.艾宾浩斯在进行记忆实验的时候,制作了大量的(无意义音节)字表作为记忆实验的材料,并用(节省法)来检查识记的效果。

P193 20.意志行动可分为(采取确定)的阶段和(执行决定)的阶段。

P294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凡是以直接作用于各种感官的具体刺激物为信号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以语言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为人所独有。

P53
22.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对比。

P118
23.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具有把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某种关系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对其产生完整的知觉的能力,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

P128
24.语义记忆:是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

P162
25.能力和智力:能力指顺利而有效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心理现象;智力通常叫做智慧,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P304、307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26.(本题4分)心理现象产生的标志是什么?P9
答:心理学家认为,动物演化只有到了能对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做出反应,才可以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产生。

27.(本题6分)简要说明需要的种类。

P56
答:1.从需要产生的根源看,可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自然需要又称生理需要,这类需要以生理需要为基础,与生存和种族延续互动密切相关;社会需要指以一切非生理为基础所形成的需要,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逐渐习得的,因此又叫获得性需要。

2.根据需要所指向的对象的性质,又可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是指个体对物质文化对象的欲求;精神需要又可称为心理需要,它所指向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它表现为对精神文化的欲求,对掌握社会意识产品的欲求。

28.(本题6分)注意分配需要满足哪些条件?P83
答:首先同时并进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或几种活动是相当熟练的,甚至已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不再需要更多的注意。

这样人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比较生疏的活动,把一小部分注意分配到熟练的活动上,稍加注意即可。

倘若所进行的不同活动在同一加工器内进行信息加工,就不能一心二用了其次同时进行的几项活动之间是否存在着内在联系,也影响着注意的分配。

29.(本题8分)简要说明深度知觉产生有哪些线索。

P144
答:深度知觉:是物体的空间距离及物体的三维特性在头脑中的反映。

它包括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

单眼线索:①对象的重迭②线条透视③空气透视④明暗与阴影⑤运动视差⑥物体的结构级差⑦眼睛的调节。

双眼线索:①双眼视轴的辐合②双眼视觉差。

双眼视觉差是产生立体知觉的主要机制。

正常人的双眼构造相同,并处在脸部的同一平面上,两眼之间的目间距大约65毫米。

当注视一立体对象时,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这样立体物在两眼网膜上的视像有了差异,这种差异叫作双眼视差。

30.(本题6分)什么是素质?简要说明素质和环境在能力发展上所起的作用。

P313
答:素质,又称天赋,是个体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及脑神经系统。

素质主要是遗传得来的,但素质并不完全是遗传的结果。

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它不能先天地决定人的能力的发展,素质差别不大的人,其能力差别则是由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造成的。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31.(本题8分)简要说明罗杰·斯佩里(R.W.Sperry)是怎样用割裂脑实验来证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不对称的。

P45
答: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R.W.Sperry)于20世纪60年代初对两名右利手裂脑人进行手术前后的测验比较发现,术前他们都能用左右手写字绘画,术后都不能用左手写字,但保留了用右手写字的能力。

在绘画方面,右手反而不如左手画得好,由此可以证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不对称的。

32.(本题12分)试述记忆的三个系统。

P169
答:认知心理学按信息的输入、加工、存储、提取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存储时间长短不同,把记忆费为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种记忆系统。

(1) 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时的记忆。

瞬时记忆的特点:①具有鲜明的形象性;②信息保持的时间极短;③记忆容量较大;④信息的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

(2) 短时记忆:又称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的特点:①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②记忆容
量有限,一般为7±2;③短时记忆易受干扰;④短时记忆的信息可被意识到;
⑤短时记忆的信息经复述可能转入长时记忆中。

(3) 长时记忆是指学习的材料,经过复习或精细复述后,在头脑中长久保持下来的记忆。

长时记忆的特点:①记忆容量无限;②信息保持的时间很长;
③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不被意识的。

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有两类: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