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

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
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

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

设施布置是指在已经选定的厂址范围内,对厂房、车间、设备、办公楼、仓库、公用设施等物质实体进行合理的位置安排,确保系统中工作流(顾客或材料)的畅通,以便以最经济的方式满足生产服务能力和质量的要求,有效地为企业的生产运作服务。

一、设施布置的主要决策内容

1、确定生产运作单位类型、数量以及运作单位需要的空间、形状、位置等。

不同的企业,生产运作类型、规模、产品服务特点、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专业化水平和协作水平不同,生产运作单位的构成各不相同,占用的空间、形状、位置也有很大的差别。影响企业生产运作单位构成的要素主要包括:产品的结构与工艺特点;企业的专业化与协作化水平;企业的生产规模。

2、明确设施布置需要满足的要求和原则,进而确定设施布置的类型

(1)满足要求:厂房的布置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以避免互相交叉和迂回运输,缩短生产周期,节省生产费用。

(2)便于操作:生产联系和协作联系密切的单位应相互靠近布置。

(3)便于运输:充分利用现有运输条件。

(4)确保安全:按照生产性质、防火和环保要求,合理划分厂区。

(5)充分利用:在考虑防火和卫生条件下,总平面布置应力求占地面积最小。

(6)扩建余地:工厂布置应考虑有扩建的余地。

3、确定设施布置采用的方法和步骤

设施布置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决策问题,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既要保证满足生产和服务要求,又要考虑经济因素。既要考虑当前情况,又要保此一定的灵活性,以便适应将来在生产设计、产品数量上的变化和生产技术上的改进。在设施布置中还会常常遇到资金和物质上的限制,物质上的限制包括场地问题、大小形状及其位置与公路、铁路和公用设施之间的关系等。此外,各地法律所规定的建筑限制和安全措施也是必须考虑的限制因素。因此,进行设施布置工作应有严谨精细的态度,严密的程序步骤和科学的方法。

4、如何对设施布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由于设施布置是一个较为长期的投资,所耗资金和人物力很大,因此必须对所提出的各种设施布置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评估,以能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从而选出最优化的布置方案。

二、设施布置类型

1、按工艺原则布置:

工艺原则布置是一种将相似设备或功能放在一起的方式,比如将所有的车床放在一处,将冲压床放在另外一处。

例如,玩具厂按工艺原则布置设施,可以设置收发车间、塑模和冲压车间、金属成形车间、缝纫车间和喷漆车间。工艺原则布置在服务业中很常见,医院、学院、银行、汽车修理厂、航空公司、图书馆等都属于这一类。

2、按产品原则布置:

产品原则是指为了使大量产品或顾客顺利且迅速通过系统而按照某种产品的加工路线或加工顺序来布置设施。这种布置在生产企业中常常被称为生产线或装配线,如汽车装配线,电视机生产线。在服务行业中,也常常有“线”的用法,如自助餐馆线等。

产品原则布置适用于生产系统涉及一种或少数几种类似的加工对象,且产品或零件的生产量很大的情况。

3、按定位原则布置:

定位布置是指将由于加工对象(产品、零部件)体积和重量庞大,不方便移动,产品位置固定不变,而人员、设备、工具向其移动而不是产品移动到设备处的一种设施布置方式。造船厂、建筑工地和电影外景制片厂都是这种布置方式。

4、按单元制造布置

具有相似工艺特征的零件不一定具有相似的设计特征。那么在制造过程中,就可以对设备进行分组布置,每一组设备(一个单元)完成一族工艺相似的零件所需的工艺。这种布置方式称为单元制造布置。

三、作业相关图法

作业相关图法也叫关联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是根据企业各单位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来配置设施总平面结构。

1、作业相关图法的步骤是:

(1)划分设施关联的等级与原因;

(2)用图或表来表示设施之间的关联关系;

(3)按照关系紧密程度高的相邻布置的原则进行初步布置;

(4)根据面积和其他的因素调整布置结果。

2、设施的关系密切程度一般分为六种,如表1所示。

表1 关系密切程度分类表

代号密切程度

A 绝对重要

E 特别重要

I 重要

O 一般

U 不重要

X 不予考虑

3、设施单位之间的关系密切的原因,不同的企业有不同表现形式,企业设施密切的原因举例见表2。

表2 关系密切原因

代号关系密切原因

1 使用共同的原始记录

2 共用人员

3 共用场地

4 人员接触频繁

4、设施布置案例

一家工厂欲布置其生产设施,该工厂共有九个生产部门,分别为锅炉房、食堂、办公室、材料库、车间、工具间、机修间、成品库和车库。该工厂的生产设施的作业相关图如图1所示。

第一步,列出关系密切程度分类表(只考虑A 和X )

5 文件交换频繁

6 工作流程连续

7 做类似的工作

8 共用设备 9

其它

A

1-2 、1-6、 1-7、2-5、2-6、4-5 、5-6、5-7 X

1-4、1-9、2-3、2-8、2-9 、7-8 A

I

O

X

O

A

A

E

X

I

E

O

A

O

O O X

A

I

O

I

O

I

A

A

I

U

E

O

I

O

X

X

A

E

X

1锅炉房

2食堂

3办公室

5车间

6工具库

7机修间

8成品库

9车库

4材料库

图1 作业相关图

表3 关系程度分类表

第二步,根据列表编制主联系簇,如图所示。原则是,从关系“A ”出现最多的部门开始,如本例的部门5出现4次,首先确定部门5,然后将与部门5的关系密切程度为A 的联系在一起。

5

第三步,考虑其他“A ”关系部门,如能加在主联系簇上就尽量加上去,否则画出分离的子联系簇。本例中,所有的部门都能加到主联系簇上去。

5

第四步,画出“X ”关系联系图。如图4所示。

2

第五步,根据联系簇图和可供使用的区域安置所有部门,最终布置图见图5。

4

2 7 6 2 1

6 4

7 8 9 3 4 7 1 图2 联系簇

图3 联系簇

图4 X 关系联系簇

生活区

5、生产车间

3、办公室 8、成品库 9、车库

其他附属设施

4、材料库

配电

7、机修间

6、工具库

2、食堂

1、锅炉房

图5 生产设施布置图

生活区

生产单位的配置与生产系统的布局概述

第四章生产系统的布局 小组成员:盛佳工商11 01081006 邱晓坚 尹振龙工商12 01081096参与成员:刘静静工商11 01081005 郑芳芳工商11 01081009 生产系统的布置包括企业厂址选择,平面布置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单位布置,以及车间内部设备的安装排列等内容。这些治理活动差不多上生产系统组织职能的前期工作,工作质量的好坏对整个企业的经营效果有长远阻碍,需要企业认真考虑。该项工作总的要求是运用科学方法,使建成的生产系统能够满足企业经营战略的需要。

第一节厂址选择 厂址选择不仅仅是新建企业所面临的决策,关于老企业在考虑企业进展时,企业改建,扩建,搬迁以及扩张兼并,选择合作伙伴时都会遇到那个问题。选址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步,具有专门大风险。厂址的优劣,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直接的阻碍。 一、阻碍厂址选择的因素 阻碍因素专门多,大概能够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自然条件方面的,另一类属于社会环境方面的。 (一)自然资源条件 1.土地资源。土地的地理位置、面积、地价等; 2.气候条件。尤其是对气候有专门要求的企业; 3.水资源。兼考虑数量与质量问题; 4.物产资源。是否接近原料产地等。 (二)社会环境条件 1.劳动力资源。 2.基础设施条件。 3.工业综合化基础。

4.市场空间。 5.公众态度。 6.地点政府的政策法规。 7.生活条件。 二、选址的原则 全面评价各因素的阻碍作用,需要作科学的定量分析。但在选址问题上,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前提。在做定性分析时,有以下几项原则: 1.费用原则。 2.集聚人才原则。 3.接近用户原则。 4.长远进展原则。 三、厂址选择的方法 基于厂址选择的重要性和高风险性,选择场址时必须提供较多的备选方案,因此它是一个多方案多因素的决策问题。厂址选择方法一般有优缺点比较法、分级加权评分法、因次分析法、重心法、线性规划—运输法、德尔菲分析模型和层次分析法。解决这类问题差不多上计算出一个综合性的数值,从中挑最好的。 (一)分级加权评分法

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

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 设施布置是指在已经选定的厂址范围内,对厂房、车间、设备、办公楼、仓库、公用设施等物质实体进行合理的位置安排,确保系统中工作流(顾客或材料)的畅通,以便以最经济的方式满足生产服务能力和质量的要求,有效地为企业的生产运作服务。 一、设施布置的主要决策内容 1、确定生产运作单位类型、数量以及运作单位需要的空间、形状、位置等。 不同的企业,生产运作类型、规模、产品服务特点、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专业化水平和协作水平不同,生产运作单位的构成各不相同,占用的空间、形状、位置也有很大的差别。影响企业生产运作单位构成的要素主要包括:产品的结构与工艺特点;企业的专业化与协作化水平;企业的生产规模。 2、明确设施布置需要满足的要求和原则,进而确定设施布置的类型 (1)满足要求:厂房的布置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以避免互相交叉和迂回运输,缩短生产周期,节省生产费用。 (2)便于操作:生产联系和协作联系密切的单位应相互靠近布置。 (3)便于运输:充分利用现有运输条件。 (4)确保安全:按照生产性质、防火和环保要求,合理划分厂区。 (5)充分利用:在考虑防火和卫生条件下,总平面布置应力求占地面积最小。 (6)扩建余地:工厂布置应考虑有扩建的余地。 3、确定设施布置采用的方法和步骤 设施布置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决策问题,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既要保证满足生产和服务要求,又要考虑经济因素。既要考虑当前情况,又要保此一定的灵活性,以便适应将来在生产设计、产品数量上的变化和生产技术上的改进。在设施布置中还会常常遇到资金和物质上的限制,物质上的限制包括场地问题、大小形状及其位置与公路、铁路和公用设施之间的关系等。此外,各地法律所规定的建筑限制和安全措施也是必须考虑的限制因素。因此,进行设施布置工作应有严谨精细的态度,严密的程序步骤和科学的方法。

生产单元布局

工艺专业化布局和产品专业化布局 生产设备的布置通常有两种形式,工艺专业化和产品专业化。 1. 工艺专业化布置形式 机群式布置,这个概念与厂区布置的工艺专业化是相同的,只是工艺的概念更小一些,指把同种类型的设备和人员集中布置在一个地方。这种布置方式常常用于用同样的设备来制造和装配各种不同的部件。比较是用于品种多产量小的生产类型。 其特点是:同类设备集中,加工技术单一,生产系统柔性大;加工对象多,工艺路线差别大,物料搬运有交叉,难以使工件搬动自动化;在各工序之间成批搬运,加工周期长;周转环节多,不易管理。 车间 门 工艺专业化布置车间 2. 产品专业化布置形式 流水线布置,按产品的加工过程顺序配置设施,布置成一条专门的加工生产线。这种形式适合于品种少产量达的生产类型。 其特点是:生产效率高;生产流程连续性好,可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搬运费用;计划管理简单,生产易控制;但加工线应变能力差,缺乏柔性。 输入

输出 产品专业化布置 除上述两种布置形式外还有混合布置,固定布置,存储布置,销售布置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生产车间内部的布置也应该遵循工艺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原则,具体有以下要求: 1.尽可能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2.工件加工中的运送路线要短; 3.车间内要留出足够的通到面积,通道要直; 4.充分保证生产用面积,提高利用率; 5.设备布置要保证安全。 传统生产线的弊端 直线型生产线的生产方式下,人员在一个周期内的来回时间及行走距离较多,如图2 所示。某个单元生产周期不能够得到合理限制造成整个系统的周期过长,产品成本增加,如局部环节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个生产线的连续性,形成在制品堆积的严重现象。 面向产品族的“制造单元” 制造单元是以柔性设备为核心的若干台设备的组合,将这些设备按照每一个产品“族”相类同的工艺顺序排列,在制造单元内完成制造这些产品/零件族的全部过程。制造单元不是针对每一个零件的,这样就不是精益制造了。制造单元起码有以下几个特征和功能: a)面向一个“产品/零件族”。“族”是一组形状和制造过程相同或相似的 零件。因而精益的制造单元是柔性的,大大地减少了由于换型造成 的生产停滞。 b)制造单元内的设备顺序是按工艺流程排列的,考虑到零件进出单元 方向的一致性,经常排列成U形,所以又称其为U形单元,从而 保证了物流>物流的流程距离最短,而消除了多种形式的浪费。 工件在制造单元中按流程顺序自然流转,从而简化了管理,节省了 信息的传递和信息流距离。 c)制造单元内的工人是多能的,单元团队的成员之间是相互支持和相 互替代的,使更加发挥工人和团队的积极性, 所以建立制造单元是实行精益生产的关键步骤之一。

服务设施布置

零售服务业店内布置 零售服务业布置得目的就是要使店铺得每平方米得净收益达到最大。 在实际应用中,这个目标经常被转化为这样的标准如“最小搬运费用”或“产品摆放最多”,同时应该考虑到还有其他许多的人性化的因素。一般而言,服务场所有三个组成部分:环境条件;空间布置及其功能性;徽牌、标志和装饰品。 1. 环境条件是指背景特征,如噪音、音乐、照明、温度等,这些都会影响雇员的具体表现和士气,同时也影响了顾客对服务的满意程度、顾客的逗留时间以及顾客的消费。虽然其中的许多特征主要是受建筑设计(照明布置、吸音板和排风扇的布置等)的影响,但建筑内的布置也对其有影响。比如,食品柜台附近的地方常可以闻到食物的气味,剧院外走廊里的灯光必须是暗淡的,靠近舞台处会比较嘈杂,而入口处的位置往往通风良好。 2. 在空间布置及其功能性中有两个方面非常重要:设计出顾客的行走路径以及将商品分组。行走路径的设计目的就是要给顾客提供一条路径使他们能够尽可能多得看到商品,并沿着这个路径按需要程度安排各项服务。 通道也非常重要,除了要确定通道的数目之外,还要决定通道的宽度。通道的宽度也会影响服务流的方向。某一家商店是这样设计的,一旦你走进商店的通道,就不可能把购物小车掉转方向。 布置一些可以吸引顾客注意力的标记也可以使顾客沿着经营者所设想的路线走动。当顾客沿着主要通道行进时,为了扩大他们的视野,沿主通道分布的分支通道可以按照一定的角度布置。 此外,将顾客们认为相关的物品放在一起,而不是按照商品的物理特性或货架大小与服务条件来摆放商品,是目前很流行的做法。多用在百货商店的精品服务柜台、专卖店、超市的美食柜台。 对于流通规划和商品分组,市场研究提供了以下几条值得注意的指南: ▲人们在购物中倾向于以一种环型的方式购物。将利润高的物品沿墙壁摆放可以提高他们的购买可能性; ▲超市中,摆放在通道尽头的减价商品总是要比存放在通道里面的相同物品卖得快;▲信用卡付帐区和其他非卖区需要顾客排队等候服务,这些区域应当布置在上层或“死角”等不影响销售的地方; ▲在百货商店中,离入口最近和临近前窗展台处的位置最有销售潜力。 3. 徽牌、标志和装饰品是服务场所中有重要社会意义的标识物,这些物品于周围环境常常体现了建筑物的风格。比如,麦当劳的标志能够使人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找到它。 仓库布置 通过仓库布置可以缩短存取货物的时间、降低仓储管理成本。仓库布置就是寻找一种布置方案,使得总搬运量最小。 仓库布置可分为两种不同情况: l 各种物品所需货区面积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把搬运次数最多的物品货区布置在靠近出入口之处,即可得到最小的总负荷数;

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要求规范

1 总则 1.0.1为提高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的科学性,合理配置和布局城市各项公共设施用地,集约和节约用地,创建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大、中城市的城市分区规划编制中的公共设施规划。 1.0.3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应与城市用地分类相对应,分为: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1.0.4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指标应依据规划城市规模确定。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划分标准 1.0.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应符合表1.0.5的规定。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6各项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应根据城市的性质和人口规模、用地和环境条件、设施的功能要求等进行综合协调与统一安排,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发挥设施效益。 1.0.7有专项发展要求的特色城市,其相应的公共设施规划用地标准若突破本规范的规定,需经论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但不得突破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用地综合(总)指标。 1.0.8城市公共设施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城市公共设施用地city public facilities land use 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共七类用地的统称。 2.0.2行政办公用地admini strative office land use 指党政行政机关、党派和团休等市属机构,以及非市属的行 政管理机构和其它办公设施用地。 2.0.3商业金融用地commercial and financial land use 指城市居住区级以上(不含居住区级)的商业和服务业、金融和保 险业等设施的用地。 2.0.4文化娱乐用地cultural entertainment land use 指城市各类文化和娱乐设施用地,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和出版类、图书和展览类、文化艺术和游乐类等设施的用地。 2.0.5体育用地sports land use 指市级和区级体育场馆及训练场地等设施用地。 2.0.6医疗卫生用地medical and sanitary land use 指医疗、保健、防疫、康复、急救、疗养等设施用地。 2.0.7教育科研设计用地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and use 指有固定校址和用地范围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科研 和勘察设计院所、信息和成人高等培训学校等设施用地。 2.0.8社会福利用地social welfare land use 指为孤儿、残疾人、老龄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所设置的学习、 康复、服务、救助等设施的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中的“邻里中心”就很好的表现出混合集中的布局模式。在园 区中按住宅区的分布规划设置有17座邻里中心,目前已建成4个,见图23。每 个邻里中心承担为方圆1公里内约8000户居民服务的功能,其辐射半径约为500 米。每一座邻里中心都是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于一体的服务中心。 如新建成的湖东邻里中心由主体为3万平房米的湖东大厦、2500平方木的活动中 心等组成,为2万人组团的住宅区服务。湖东大厦中布置有银行、邮局、社区文 化娱乐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阅览室、游乐场、书画廊等,充分满足了居民 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如图2.4。 但不是所有的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都适合用混合集中的布局模式,因为某些 设施功能和要求的特性,不适宜和其他设施综合设置。如表2.9,可以看出各个公 益性公共服务设施之间的兼容性。教育设施的兼容性就比较低,除了可以和文化 娱乐设施结合布置外,其他的设施均不适宜。文化娱乐设施的要求并不高,基本 可以和各类设施混合设置,但是由于医疗卫生设施本身的功能和特性,文化娱乐 设施与其混合布置的话,会显的用途不大,且从精神上考虑不合情理。 2.“适度分散”模式 “适度分散”指多种公益性或同类型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考虑其服务半径的 因素,将其进行适度分散布置,从而以最好的服务半径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如图 2.5;这种模式适合城市新区中片区规模较大,用地性质较杂、人流量大、步行环 境好的片区内。 此模式的雏形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的卫星城建设,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哈罗 新城。如图2.6哈罗新城的平面示意图,由4个半径均等的居住区构成的居住片 区,全城的市中心位于此片区的东北位置,每个片区通过交通道路又形成了各自 的小中心,每个居住区都由自己的邻里单位组成,每一个邻里单位中都设置有小 学。哈罗新城将中学和休息场所等设施分散的布置于整个片区的各个点上,并且 是各居住区之间的宽敞空地和绿地上,这些设施不仅仅服务于邻里单位内部,而 且面向整个城市,扩大了服务规模和范围。 教育设施是比较多的运用适度分散的模式进行布局,因为教育设施自身的教 育属性,需要均等化的分配资源,合理的服务半径,满足各个居住区教育事业的 3.“混合布局”模式 “混合布局”即汲取了“混合集中”与“适度分散”二者的优点,摈弃了二 者的缺点,将个别的公益性公共设施进行“混合集中”的布置,如法律咨询、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