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的导入艺术

合集下载

新课导入法40种

新课导入法40种

新课导入法40种1、温故导入法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温习已学过的知识。

如教“分式”,先温习“分数”;教“无理数”,先温习“有理数”等。

2、衔接导入法从教学知识整体结构出发,根据同一类型知识的顺序,承上启下,承前启后导入新课。

如学《老山界》一文后再讲《草地晚餐》,教师可用下列语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老山界》一文中我们领略了红军当年爬雪山的英雄气概,今天我们再来看一下红军过草地的壮举。

”(板书:《草地晚餐》)3、设疑导入法根据课堂要讲授的内容,设计有关的问题向学生提出,以引起学生急欲求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可设计如下导语:“同学们,每到春天我们就会看到姹紫嫣红的桃花、杏花、芍药花,那么,这些花儿为什么呈现出红色呢?”接下去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自然能抓住学生的思维。

4、布障导入法在讲授新知识前有意设立小小的障碍,使学生产生“愤”、“悱”的心理状态。

适度的障碍自然能激发学生探求真谛的欲望。

5、目的导入法讲课前先把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说清楚,以求得大家的配合。

目前进行的目标教学法大都采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

6、作用导入法讲课前先把所要讲的知识的作用介绍给大家,以激起大家的学习欲望。

如讲解比例应用题时,有位教师开头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谁能不爬树就能测出我们教室门前这棵大树的高?(学生沉默)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方法:用比例解应用题。

”7、直接导入法开头直接点出课题。

如有位教师讲《玻璃》一课,一上讲台就出示玻璃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玻璃。

”教师板书课题:玻璃。

接着说:“你知道玻璃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吗?它是怎样制成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玻璃的一些知识。

”8、间接导入法由相关的问题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如一位教师讲写作的素材问题,她先给学生一支没有墨水的钢笔,让他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句子。

那位学生左划或划就是写不出字,着急地说:“老师,钢笔没水怎么写?”“是啊!”那位教师点点头,“钢笔里没水写不出字,我们没有素材也写不出好文章。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入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入艺术

分密切。 俗话 说 。 生 活 是 每 个人 成长 的最 好 的 老 师 . 学 生 印象 最 深 的, 也 最 有 发 言 权 的就 是 生 活 中看 到 的 、 听到的 、 感 受 到 的 事 物 。因 此 , 把 生 活 中与 学 生 密 切 相 关 的 内容 引 入 到 我 们 的课 堂 中来 , 学生会 因为熟悉而觉得有话可 说 , 这 样 就 会 积 极 地 参 与 其 中, 从 而 发 挥 学 生 的主 体 地 位 。 因 此在 语 文 教 学 中 . 教 师 可 以 尝 试 联 系 生 活 实 际 引入 课 文学 习 的方 式 。实 现课 内外 的 结 合 . 大 大 提 高 教 学 效 益 五、 创设情境 。 导 入新 课 在语文教学 中 。 要 想 让 学 生 对 课 文 有 深 入 的理 解 . 必须让 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因此 。 在 导人 新 课 时 。 教 师 应 根 据 教 材 内容 , 创设新 奇 、 生动 、 有趣 的学习情境 。 让 学 生 置 身 于 情 境 之 中, 激起 感 情 共 鸣 。 自觉 参 与教 学 过 程 。 ( 一) 表演导入 , 寓 学 于 演 为 了使 新 课 一 开 始 就 打 动 学 生 的 心 . 有 时 不 妨 恰 当创 设 表 演 的情 境 来 导 人 新课 。 教 师 可 以精 选一 些适 合 表 演 的 课 文 . 适 当地 进 行 课 前 准 备 , 师生合作 、 生 生 合作 。 以全 新 的感 觉 走 进课 堂, 调 动 学 生 的情 感 和兴 趣 , 促 使学 生 深 入 地 学 习 、 求知 。 ( 二) 游戏导人 。 寓教 于乐 把游戏引入课堂 , 寓 教 于乐 , 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 培 养 学 习 的 自主 意 识 ,而 且 可 以高 度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 积极性 。 激发兴趣。 因此 , 在 开课 之初 教 师 若 能 设 计 一 个 精 当 的 游戏情境 。 往往 可 以 出现 人 人 参 与 。 个个争先的热闹场面 . 营 造 好 整 堂 课 的气 氛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注意导人方法的选择 . 一 要 依 据 学 生 的 认 知水平 、 生活阅历 ; 二要考虑教 材的内容 、 特 点 和要 求 : 三 要 考 虑教 师个 人 文 化 素 质 情 况 。 同时 , 因为 学 生 的 年 龄 不 同 . 认 知 结 构等都有差异 。 所以, 要根据不 同年级 、 不同学生 、 选 择 不 同 的 导人 方 法 。一 般 来 说 。 低 年 级 的 学 生 因 为 学 生 的 思 维 有 一 定 的 局 限性 , 所 以 在设 计 导 人 时 最好 以具 体 、 形象为主 , 直 观 性 强 些, 这 样 可 以 在 最 短 的 时 间 激 发 学 生 的求 知 欲 。 例 如 可 以 采 用 唱歌 导 人 、 讲 故 事 导人 、 游 戏 导入 等 。 总之 , 语文教学的“ 导入” 艺 术 是鲜 活 灵 动 、 变化无穷 的 。 正 所谓“ 教学有法 , 但无定法 。 贵在得法” 。教 师 要 结 合 教 材 、 学 生 和 自身 的教 学 实 际 . 探 索出行之有效 的导人方法 . 让 我 们 的 语 文 课 堂 焕 发 出生 命 的活 力

小学语文的导入艺术

小学语文的导入艺术

《 生命 生 命 》 的 作 者 杏 林 子 也 与 他 们 有 着 相 似 的命 简 洁 明快 的特 点 ,能 引起 学 生 的有 意 注 意 ,帮助 学生 把 运 ,她 从 小病 魔 缠 身 , 肉体 和 精 神 受 到极 大 的折磨 ,但 握 学 习方 向 。例 如 在 教 学 三 年 级 的 《 幅 名 扬 中 外 的 一 她 没 有 因此 放 弃 ,反 而更 强烈 地 呼 唤 生命 ,她 写 的文 章
/ 学研究 / 教 Fra bibliotek1.9 9 ji s. 6 149 . 09 1 .2 0 3 6 / . n 1 7 — 8 X 2 0 . 6 0 9 s
小 学 语 文 的导 入 艺 术
于敏 语 文课 堂 教 学是 一 门艺 术 , 而课 堂 导语 更 是艺 术 中 的 艺术 , 常言 道 : “ 良好 的开端 等 于 成功 的 一半 ”。每 一节 课 开场 白的好 坏 关 系 到是 否 能充 分 利 用课 堂 每一 分 钟 , 直接 影 响课 堂 的教 学效 率 。课 堂 导入 要 围绕 教 学 目的 ,紧扣
长 是肤 浅 的藻 饰 。 ”这 个 见 解 是 非 常深 刻 的 。课 堂 教 学 生 的遭 遇 可 以 说是 十 分 的 悲惨 ,可 是 他 凭着 惊 人 的精 神 的 导课 要 精 心 设 计 ,力 争 用 最 少 的话 语 、最 短 的 时 间 , 和 意 志 ,紧 紧扼 住 了命运 的 喉咙 ,而 且创 造 了辉 煌灿 烂 迅速 而 巧妙 地 缩 短师 生 间 的 距 离 以及 学 生 与 教 材 间 的距 的 艺 术 。在 我 们 所 了 解 的人 中 也 有 许 多 类 似 这 样 的 人 离 ,将 学 生 的注 意力 集 中到 听课 上来 。开 门见 山直接 导 物 ,如 张海 迪 等 ( 生 回答 ) ,今 天 我们 要 学 习 的课 文 学

语文课的导入艺术

语文课的导入艺术

有激情 , 或萎靡不振 , 或有气无力 , 或困倦慵懒 , 那么 , 学生 自然 也就 没有 学 习 的劲 头 。有 的老 师上 课 时表 情 木然 , 冷 若冰霜 , 严肃古板 , 不苟言笑 , 还有的教师脾气暴躁 , 一上 课 就 声严 色厉 , 对学 生 大加 训斥 , 那么, 就会 堵 塞 学 生情 感 的 门扉 , 在 老师 的 “ 高压” 之下 , 课 堂 只能是 一潭 死 水 。 尽 管 教 师讲 得 天花 乱 坠 , 学 生只 能是 听得 昏 昏欲 睡 。 所 以, 老 师
【 教法研究 】
语 文课 的导入艺 术
王 彦
商城 4 6 5 3 1 3 ) ( 河南 省商 城县 上石 桥高 中 , 河南
摘要: 语 文课 的导入 要 充 满激 情 、 要 注 意方 法 、 要创 设 情 景 、 要 有 针 对性 、 要 注重 实 效 , 能激 发 学 生的 学 习兴趣 , 调动 学 生 的 学 习积 极 性 , 提 高课 堂教 学效 果 。 关 键词 : 语 文课 ; 导入: 艺术 中图分 类号 : G 6 3 3 . 3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0 3 — 0 0 9 7 — 0 2
学生明 白, 本次课是上新课 , 还是复习旧课 , 是订正作业 ,
还 是考 试 分析 。 这样 , 学生 就很 快 明 白教 师 的意 图 , 知道 本
学 生全 神 贯注 、 兴致 勃勃 地 投入 到学 习 中去 。 二、 要 注意 方法 在 导 入新 课 时 , 教师 要 善于 根 据教 学 目标 和 学 生 的实
定 要 用 充满 激 情 的话 语 去 促 成 并 催 发师 生 之 间情 感 的 交流 , 引起学生学习的要求 , 提高学生学习的 自觉性 , 促使

中职语文教学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分析

中职语文教学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分析

中职语文教学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分析中职语文课堂的导入实际上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导入环节的设计,教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续的课堂内容做好铺垫。

本文将从艺术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中职语文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与实践。

一、导入形式的多样性1.情景导入情景导入,即通过模仿真实场景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语文课堂,可以采用相关的文化场景,如模拟电视新闻报道、模拟电影场景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意义。

2.图像导入图像导入,即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如在阅读《红楼梦》之前,可以先展现相关的古代家具、衣服、礼仪等,让学生尝试从中发现与小说有关的历史文化信息。

3.故事导入故事导入,即通过讲解一段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对于语文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可以通过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名人故事等方式,将故事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听完故事后产生疑问,从而引导学生去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故事内涵。

4.问题导入问题导入,即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来。

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问题进行提问,如“为什么狗比猫忠诚?”等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解释。

这种形式的导入,也往往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课堂气氛。

二、导入艺术的实践在进行中职语文课堂导入的设计和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结合课程内容导入的设计需要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注重主题与内容的协调,避免导入与实际教学内容的脱节。

2.考虑学生兴趣导入环节的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从而达到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3.突出语言艺术导入环节的设计需要突出语言艺术的特点,趣味性、生动性、韵味性可以为设计带来灵感。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简述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简述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期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积极性。

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些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

1. 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一种思维导向型教学法,通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问题导入法可以通过提问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提问:“你们知道中国古诗词是怎么产生的吗?”让学生思考古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诗词的不同表现形式。

图片导入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导入方法,在语文课堂中也可以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展示一幅具有特色的图片,让学生感性地了解某个情境和主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在课堂中获得更高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效果。

例如,在讲述《荷塘月色》时,可以先放映一张描绘荷塘夜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诗词中的情境和氛围,调动他们的个性化思维和联想能力。

文学导入法是一种通过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引导学生思考、感性体验和理性认知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一些名篇、诗歌、古谚、经典寓言和童话故事等文学作品,来帮助学生认识和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和内涵。

例如,在学习童话故事时,可以通过讲述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种种道理和现象的思考和反思,从而培养他们的个性化思维和创新能力。

游戏导入法是一种结合对话、表演、竞赛和游戏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情感体验和思维活动的教学方法。

通过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放松心情的同时锻炼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数字字谜时,可以设立一个数字游戏环节,让学生根据数字谜面及提示词判断谜底词汇,既锻炼了学生的语感和逻辑思考能力,又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语文教学导入方法

语文教学导入方法

语文教学导入方法导入是一节语文课的开端,也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一个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基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语文教学导入方法。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通过构建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讲解古文《饮中八仙歌》时,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幅描绘仙境的画作,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穿越时空,进入其中,感受仙境的美丽和神奇。

通过情境导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解《红楼梦》时,可以提问:“贾宝玉为什么会说‘绛雪’是‘织造出来的’?”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小说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三、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例如,在讲解《西游记》时,可以通过讲述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小说中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探究欲望。

通过故事导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小说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四、图片导入法图片导入法是通过展示一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和思考,再引导他们与课文进行联系和对比。

例如,在讲解诗歌《静夜思》时,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张月亮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颜色和位置等特点,再引导他们与课文中的描述进行对比和联系。

通过图片导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境,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五、实物导入法实物导入法是通过展示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物,引发学生对实物的观察和思考,再引导他们与课文进行联系和对比。

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一朵盛开的荷花,让学生观察荷花的颜色、形状和香气等特点,再引导他们与课文中的描写进行对比和联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下面将如何导入新课谈一些浅见。

一、开门见山式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是最简单、最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它是教师直接点出课题,点明学习目的的方法。

它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现行语文教材字字珠玑,篇篇佳妙,不仅文质兼美,且文题高妙,题目是文章的旗帜和眼睛,一个好的文题对作品有着统帅灵魂之功,有着画龙点睛之妙。

我们透过一些文章的题目就可以窥见全文的奥秘所在,领悟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和精巧的构思意图。

开门见山就是直接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说明新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程序。

二、情感熏陶式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感受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感是教学中的灵魂。

在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中,它是传送带、催化剂。

一个好的开讲宛如一幅具有立体感的画面,能一下子打动人、感染人,很好地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从而唤起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行智力活动。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中受到感染,教师就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在阅读课的导入中时常是通过营造出一种气氛,或再现一个场面,从而把课文描绘的意境再现出来,把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和追求美的情趣激发出来,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顺利进入到课文学习中去。

三、意境导入式意境,是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高度统一而形成的境界,这种境界是写作阅读都要达到的极致。

在教学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时,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 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从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名师在教学优美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和抒情散文时,常常用一段富有诗情画意的导语,将学生带入课文的那种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良性的情感准备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新课的导入艺术
【摘要】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一种需要精心、巧妙去构思的艺术,在语文新课导入时,适当运用激趣、欣赏、激疑、故意犯错等方法,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导入艺术;激趣;欣赏;激疑;故意犯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导入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新课的导入呢?
一、激趣导入法
在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知识自身的力量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们感受到认知的愉悦。

鉴于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对新异的事物有着较强的探求欲望的特点,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本人在教学《蔚蓝的王国》时,采用了如下的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到过大海吗?你们想过生活在大海边的快乐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根据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改编的动画片,去感受一下大海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好不好?(组织学生观看动画片,并让一女生配以“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

然而它是很深很深的,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的画外音。

观后,教师:同学们,看了《海的女儿》这个动画片,你对大海有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争先恐后):美丽广阔,浩瀚无边,一片蔚蓝……
教师(微微点头):好!那么,你们想进一步走进这个美丽的世界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肯定回答),教师接着道:那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屠格涅夫的散文诗《蔚蓝的王国》,它可以给我们每人一张走进大海这个美丽世界的入场券。

板书课题、文体、作者。

有声有色、情文并茂的新课导入,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真正让学生“学中乐,乐中学”。

二、欣赏导入法
欣赏导入法,就是在新课导入时,先根据教学内容有机地引导学生欣赏与新课内容相关的诗歌、音乐、名言名句等,从而给学生创设一种积极而又愉悦的问题情境。

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本人进行了如下导入:
师:我们知道,人类的生生不息离不开伟大的母爱,同学们,当你吮吸着母爱的乳汁,沐浴着母爱的光辉,你们可曾想过,如果没有父亲,没有父亲给我们的爱,我们人类将会怎样?有人说父爱无言,是的,我们的父亲常常不会表达爱,他们只会用无声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心中对子女那深沉的爱意,而那无声的语言也许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眼神,也许只是一个轻描淡写的动作。

而这些又都是在我们年少之时难以体味到的,只有经历过人生沧桑后,才能对那一份单纯的父爱充满无限的感激。

老师如今已年过不惑,所以对父爱
也就有了一份较深刻的体会,下面老师把自己写的题为《父亲的背》的小诗奉献给你们。

(投影出示《父亲的背》,让学生齐声朗读)
父亲的背
童稚时
父亲的背是一块乐园
总是好奇地爬上去
游乐无忧的童年
少年时
父亲的背是一泊港湾
总是安然地躲进去
避过风雨严寒
长大后
父亲的背是一根扁担
总是挑着世态的沧桑
还有妻儿的悲欢
而现在
父亲的背是一座峰峦
总是将人生的艰辛
浓缩成做人的尊严
同学们,读了这首小诗你对父爱有了怎样新的认识?学生畅谈过后教师小结:是的,我们的父亲是伟大的,因为在他们身上有着跟母爱一样博大而又厚重的父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去和作家一起感知、领略那份深沉的爱吧。

这样,通过品读诗歌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了情感迁移。

三、激疑导入法
产生疑问是获得真知、不断精进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激疑情境的创设。

如在教学《斜塔上的实验》时,贴船下篙,提问学生:由这篇文章的题目,你想到了哪些问题?比比看,谁想到的问题多。

学生们稍加思索,便争着回答,诸如“斜塔在什么地方?做实验的人是谁?做的是什么实验?为什么在斜塔上做实验?实验的结果如何?”等等对理解和把握课文颇为有益的问题,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故意犯错导入法
适当的故意犯错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重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注意力。

本人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曾做过这样的尝试:师生互相问好后,面带微笑地对学生说:太阳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是很熟悉的,可以说,只要是天气晴好的日子,我们就能够看到太阳,可是,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太阳何时离我们远、何时离我们近的问题呢?见学生摇头示意后,教师接着说,哦,看来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是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两个跟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为了这个问题而引发了一场难决高下的争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选自《列子》的《两小儿辩日》。

我边说边在黑板上故意板书“两小儿辨日”,立即有学生在下面高声喊道:老师,您写错字了。

我故作讶然道:什么?写错字了?哪个字写错了?学生几乎
异口同声地告诉我:老师您把“辩”字写错了,中间应该从“言”字。

哦,不错,老师真的写错了,是因为老师犯糊涂了,那么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辩”和“辨”有什么区别呢?学生答道:您误写的“辨”主要与甄别有关,而文中的“辩”字主要与言语有关,是用语言和人争辩。

我用赞赏的目光示意该同学坐下: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两小儿是如何争辩的呢?这样,巧妙运用故意犯一些让学生易于发现的“错误”的教学方法,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便于学生开展轻松愉快的探究性学习。

当然,新课的导入之法还有很多,比如故事导入法、引述导入法、由旧入新导入法等等,究竟采用何种方法,当因人、因文而异,切不可死搬硬套。

另外,还要用之有度,宁缺毋滥,正所谓过犹不及。

(责任编辑:龙贤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