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引入新课的艺术

合集下载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之导入语的艺术性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之导入语的艺术性设计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之导入语的艺术性设计李兰(昭通师专教务处,云南昭通657000)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导入语;艺术性设计摘要: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语文课由于课程内容所特有的丰富的人文性和审美属性,决定了它在导语设计方面的独特性,如何从创设情境、巧设悬念、承上启下、融入真情、激奋励志等五个方面结合教学实例,展示了富有语文课特色的几种导语设计,以期能对从教者提供参照、有所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755(2010)01-0139-02收稿日期:2009-12-21作者简介:李兰(1966—),女,云南大关人,昭通师专教务处讲师,主要从事汉语语音、普通话口语、现代汉语教学及其研究。

一、引言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行业的工作用语。

教学语言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有序有效地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审美体验的语言活动。

在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学语言具有极其重要和难以估量的作用。

无论现代化教学手段多么先进,教学语言都是教学的最主要手段。

因此,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水平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脑力劳动的效率。

”语文教学过程是由一定的教学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包括导入、讲授、提问、释疑、小结等。

要顺利有序地完成各个环节的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学语言的运用至关重要。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较强的实践性,以及较高的审美价值,因此要求教学语言更具艺术性。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主要有: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应变语和结束语等,这些环节的教学语言必须具备相应的艺术性,才能更好地传播知识、启发心智、美化心灵。

导入新课的艺术

导入新课的艺术

导入新课的艺术
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新课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和意义不可忽视,有位著名的教师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新课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新课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与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

可以说,导入新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

教师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为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1 导入新课的原则
1.1 导入新课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当针对教学实际,充分考虑其内容要与教学内容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决不能使其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否则导入新课反而会成为教学内容的累赘。

请你谈谈导入新课的主要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浅谈一堂新课的导入艺术

浅谈一堂新课的导入艺术

浅谈一堂新课的导入艺术一个吸引学生的好开头是非常重要的。

成功的导入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数学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有事半功倍之效。

因为它既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触发点。

课堂教学的展开,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分散,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激发,最终教学目标的落实程度,都与新课的引入有关。

新课导入努力寻求教学的最佳入口处,扣住学生的心弦,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促使学生以最佳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因此,研究新课的引入,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的导入,谈几点体会,作为引玉之砖,供同行参考。

一、情境式新课导入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语言、已有的生活经验、媒体演示等,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加强情感体验,激活学习欲望和数学思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取知识。

通过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思考,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更加容易理解,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这一课时,在新课导入部分我先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的建筑都讲究对称美,以及欣赏2005年春晚上的舞蹈《千手观音》录像通过这一情景的导入,使学生体会到对称美。

当学生情绪热烈、兴趣深厚时再转入正题,这样就可以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学习意境。

在新课引入时创设了生活情境,将平均数问题置于其中,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波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课堂教学中浓厚的生活气息,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空。

二、故事式新课引入故事式新课引人是指教师在引入新课时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的故事来引入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的导言艺术

小学语文课的导言艺术

小学语文课的导言艺术小学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认识、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基础。

语文课的导言艺术,是让学生在进入课堂时能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增加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做好铺垫。

本文将从导言的设计、引入的方式以及教师的角色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关于导言艺术的理念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上、思维上和文化上得到全面的提升。

一、导言的设计导言是整个语文课堂活动的序幕,是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状态的“门户”,因此导言的设计至关重要。

导言应该是轻松、愉快、生动的,让学生由松入紧,由松散的心情进入严肃的学习。

导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融入课堂氛围。

导言还要有一定的情感渗透,让学生在导言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习的动力。

导言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策划:一是通过故事、笑话、小品等形式来引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二是通过立意明确、情感真挚的语文文章来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导言中就能预感到课堂内容的魅力;三是通过音乐、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的展示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引入的方式导言的引入方式包括声音、图像、肢体动作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引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不同的感官和思维反应,具有不同的效果。

一种是通过声音,可以通过朗读文章、朗诵诗歌、播放音乐等方式来引入,使学生在听觉上得到愉悦和享受;另一种是通过图像,可以通过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方式来引入,使学生在视觉上得到冲击和震撼;还有一种是通过肢体动作,可以通过舞蹈、手语等形式来引入,使学生在体验上得到愉悦和启迪。

在引入的方式上,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计不同的引入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课文内容富有情感时,可以选择通过声音来引入,使学生在声音的伴随下陶醉其中;课文内容富有形象时,可以选择通过图像来引入,使学生在图像的呈现下形象深刻;课文内容富有活动时,可以选择通过肢体动作来引入,使学生在肢体的互动中领略其中的乐趣。

浅谈语文课堂中新课的导入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中新课的导入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中新课的导入艺术-中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课堂中新课的导入艺术杜成会《语文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精彩而成功的导入技巧,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最佳的学习和思维状态是很有必要的。

一、开门见山式这是最常见的传统导入法,教师通过准确精炼的语言描述,教具演示或者人物表演直接进入教学内容的简洁明快的切题技巧。

1.用激情语言引入如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笔者先播放一支钢琴曲,随着舒缓、悠扬又略带忧伤的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人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

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是有欢乐与忧愁,当突如其来的挫折与打击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你的神经时,该怎么办?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给你指点迷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通过三言两语,以诗歌背景力量作为教学导入,再配以相应的音乐,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兴趣盎然,探究气氛浓烈。

2.借助多媒体图片引入多媒体引入,妙在直观,易于引起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如《苏州园林》,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用多媒体播放苏州园林图片),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被称为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仰仗苏州园林。

苏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园林,大小园林数量之多、造诣之精,世所罕见,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称,可以说苏州园林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介绍走进苏州园林。

”这种导入,简捷自然,直切主题,毫无桥揉造作,瞬息就将学生带进了美妙的教学情境中,既符合教学导入的导控性,又符合教学导入的审美性。

二、以旧带新式教师通过联系回顾相关旧知,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为前提,从已知的领域转入未知的领域,这种方法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的同时还能巩固旧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小学语文新课导入艺术浅谈

小学语文新课导入艺术浅谈

小学语文新课导入艺术浅谈新课的导入对于一堂新授课起着重要的作用。

好的导入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

它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

下面就粗浅地谈谈如何来导入新课:一、直观形象导入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运用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片等直观、形象的教学辅助用具来进行。

这样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练习3》字词句的教学时,由于出现的是一段歌词,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导语: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听一首歌(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听完以后,让学生谈谈听后的感想,想想这段歌词描写的是谁。

接着,可以通过图片来展示边防战士的英姿,从而感受边防战士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以及不怕一切艰难险阻驻守祖国边疆的坚定决心。

使学生受到感染。

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来读歌词,学生就读出了字里行间所饱含的深情,受到了教育。

如果不采取这种直观、形象的导入,那就会与学生的思想、心理产生较大的距离。

由于学生没有这一方面的感观体验,那歌词中所表达的边防战士爱家乡,更热爱祖国的情感就只能由你灌输,很容易搞成枯燥乏味的空洞的说教,学生听得恹恹欲睡,更不用提课堂效果了。

而借助了现代化手段可以使课文的背景介绍变得生动形象。

教师应尽力为学生的学习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打破思维混沌的状态。

听歌曲、看图片、放映幻灯能收起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强化优美的学习气氛。

二、故事激趣导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习作练习要求学生编个童话故事给小朋友听,使他们知道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为了给学生一个示范,我在课前先根据班中学生存在的一种坏习惯(不爱护书籍)编写了一个童话故事。

在上课一开始以导入的形式讲给学生听,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给他们之后的习作练习以很好的启示。

(下附童话一篇)我的童话——小狗汪汪改正了乱涂乱画的坏习惯,在学期结束时,还被评为了“爱护书籍的小标兵”呢!三、前后联系导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有个顺利过渡的过程,从而学好知识。

新课导入的语言艺术

新课导入的语言艺术

新课导入的语言艺术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关键,更是语言艺术的体现。

在新课导入中,老师需要灵活运用语言艺术、符号艺术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一、利用情境引入情境引入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新课导入方法,它通过设置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进入到主题或内容中去。

比如,在教学《小王子》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带着学生躺在操场上看天,引导学生讨论星星的故事。

这样,学生就自然地进入了小王子的世界中来,也就更愿意去深入学习这本经典著作。

二、利用故事引入利用故事引入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讲一个与之相关的故事,来引出教学内容。

比如,在教学《自然》这个话题的时候,老师可以讲一个儿时的故事,比如去森林里采蘑菇、摘蓝莓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的美好和价值,从而引入到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来。

三、利用多媒体引入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中的一部分,老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的方式,来引入新的教学内容。

比如,在教学历史时,老师可以先播放一些与该历史相关的影片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历史的时空中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

四、利用劳动、游戏等元素引入利用劳动、游戏等元素来引入新课同样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比如,在教学语文时,可以引入一些小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快乐地进入学习状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新课导入是语言艺术的体现,老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创造出富有情景感染力、故事感染力、符号感染力、游戏感染力等的导入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学心,促进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从而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讲究新课导入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究新课导入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究新课导入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课堂导入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步。

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而在新课导入中,艺术元素的运用,更是可以让学生眼前一亮,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学习的互动性。

首先,艺术元素在新课导入中的应用可以使课堂充满趣味性。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非常强烈的,如果老师能够运用一些有趣的艺术元素,如图片、视频或实物等来进行导入,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比如讲解地理知识时可以运用地图、风景照片或影像资料,介绍传统文化时可以通过展示民俗风情、剪纸、面塑等手工制作品,这些艺术元素不仅可以实现新课导入的效果,还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其次,艺术元素在新课导入中的运用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互动性。

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但是通过艺术元素的引入,可以打破这种被动局面,增加学生的互动性。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图片或实物,并通过观察、提问、讨论等方式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课堂的氛围和学习过程的乐趣。

在学习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过程中,艺术元素也可以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和素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才艺。

最后,艺术元素在新课导入中的使用也可以更好地建立起师生关系。

当教师通过使用影像、音乐、手工制作等艺术元素来展示课堂内容时,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内容更为感性、更加易懂,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因为通过艺术元素的运用,教师可以更为生动、更为具体地表述任何一个概念,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加深和教师之间的信任感和情感交流。

总之,新课导入中的艺术元素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让课堂更有趣味性和互动性,更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更好地利用不同类型的艺术元素,并且持续不断地发掘和创新,让艺术元素在课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收获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言引入新课的艺术导言,就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利开启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敲门砖”。

好的导言,就像是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水面,在学生的思维上激荡起层层涟漪,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积极主动状态。

好的导言,是扬起的风帆,会使我们的教学任务朝着目标的彼岸顺利前进。

导言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自我设置信息导入新课著名外语教学法专家王才仁指出: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是人们的信息对话活动。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的前后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设置一些信息沟,给学生提供可理解的信息输入,使学生对所学习的材料感兴趣,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以此引发学生自然交际的内驱力。

如在讲Lesson 58 Favorite Food这节课时,可以试着这样导入:I don't want to cook tonight,because I am too tired.I hear that there is a KFC shop in our city. The food there is very delicious.There are many kinds of take-away food in it.For example,hamburgers,potato chips,fried chicken and so on。

So I think I'll go there and get some take-away food.然后指着take-away food,让学生猜测,引入问题“Are there any Chinese take-away food?"从而导人新课。

2 介绍名人轶事导入新课现在很多商品都不惜重金聘请名人做广告或作形象代言人,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名人具有“光环效应”。

名人的一言一行具有很大影响力。

学生对名人十分崇拜和感兴趣,名人带给他们的启迪往往是深刻的,带给他们的震动是巨大的。

初中教材中有些课文与科学家、文学家、政界名人、商业巨子、历史名人等有关。

如果我们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取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对学生有启发、有教育意义、鲜为人知的名人轶事作为导言讲给学生听,不但会使学生兴趣横生,得到有益的启发,而且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例如,在讲授Bill Gates这一课时,教师可讲述一个比尔·盖茨的轶事引入课文。

“Boy sand girls,have you ever heard the story? There is a famous man in America.He is one of the richest men in the world.In his office he has a big desk.It has five drawers.Each drawer has a name.They are named INTEREST,TREASURE,HONOR,HAPPINESS and SUCCESS.The man locked all the drawers.But everyday he only has one key with him、DO you know which key he has every day? 这段名人轶事会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他们纷纷猜测究竟这个人拿的是哪把钥匙。

有的学生说:“I think he has the key to success,because success will make us happyand bring us treasure and honor.”有的说:“Maybe he has the key to happiness,because happiness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还有学生这样认为:“I think he has the key to treasure.Be cause success is treasure;happiness is treasure;honor is treasure,too.If he has the key to treasure,he will have everything.”学生们各执已见,争执不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这时老师再告诉他们答案:“The only key the man has everyday is INTEREST.Because he thinks INTERES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world.It is the key to SUCCESS,HONOR,TREASURE and HAPPINESS.”听了答案后,学生们受到了很大的启迪。

然后老师再接着引导:“Do you know who he is? He is Bill Gates.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lesson about him.”这样,一段名人轶事仿佛是一叶轻舟,除了让我们领略了两岸无限风光外,还帮助我们驶入了一片知识的海洋。

3 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导入新课《新课程标准》把“文化”作为英语课程内容之一,并在目的描述中特别强调:“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全的人生观。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重视文化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出真正合格的跨文化交际人才,以利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国际交流。

教材中有些课文涉及到英美国家的生活习俗、礼仪和文化背景,如外国的节日、宗教习俗、餐桌礼仪、小费、问候语、禁忌语、体态语、手势语等。

如果教师能有目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把这些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作为“导火索”与所学语言材料有机结合起来,会使学生耳目一新,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语言材料,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animal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用中西方对狗的不同看法导人新课。

教师可以选择“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这一话题为突破口,把话题转到狗上来。

接着告诉学生中国人蔑视狗,因而有“走狗”“狗东西”“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等之说。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欣赏狗的勇敢和忠诚,对狗的赞誉也屡见习语和谚语,并把人比作狗。

例如:“a 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Every dog has his own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等。

接着,教师再把话题由“狗”转到“保护动物”上。

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寻找答案:“Dogs are our friends,so are tigers.Now some tigers are kept in cages in some zoos.Is it right to keep animals in cages? Will the animals be happy there?”这样的导人,新奇又有趣,一开始就以强烈的魅力吸引着学生,为下面的课文学习做好了铺垫。

4 名言警句导入新课名言警句对学生有很大的启迪、警示作用。

很多学生都喜欢积累一些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来激励自己,鼓舞斗志。

让学生积累一些英语名言警句,会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英美文化。

运用名言警句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颤和共鸣,唤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热情,简捷明了引入新课。

Youngest Swimmer To Cross Channel是一篇阅读课文。

文中介绍了一个想横渡琼州海峡的中国男孩在第一次横渡失败后,没有恢心失望,他克服了种种困难,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功横渡了琼州海峡,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way.”这句名言是对他不甘屈服、执著追求精神的高度概括。

用它作为导语,会给学生很大的启迪,引起学生无限的思考。

“Have you ever heard a 12- year-old boy called Li Lida? In 2000 he tried to Cross the Qiongzhou Channel,but he failed after swimming for 12 hours.Anyway he didn't lose his heart.In 2001 On his 13th birthday,his dream came true.He became the youngest person ever to cross the Qiongzhou Channel.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him? Now let's open your books and try to make it clear how he showed his courage and strength."当然,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方法外,导言导人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导言的设计也没有固定模式。

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围绕教学目的,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把切入点放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上,精心构思,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5,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儿童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就好像是为了“贮备”,而不能进入“周转”。

心理学实践表明:识记的材料如果能被直接作为或成为活动的对象,识记的效果会更好。

教师的教学艺术就在于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活化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地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寓情于景,寓教于乐。

情景,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达到知情意行交融的效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对知识的掌握,提高能力。

目前,我国学生学习英语是在一种非常缺乏语言环境的条件下进行的,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脱节,造成了“哑巴英语”现象的出现。

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条件,利用课本教材,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适宜的语言环境和特定的教学情景,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交际舞台,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去感悟语言、体验语言、学习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