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分体系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1

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1
由集合公式:X =
B B B B B
B
(2)
此式与前式相减得:
n dX 0 除以 n= n → x dX 0
等TP,
B
B
B
B
B
B
B
——吉布斯-杜亥姆方程
B
例:
二组分系统, nAdX A nB dX B =0

xAdX A xB dX B =0
5.偏摩尔量间函数关系
H B = U B p VB
G=G(T,P,nA,nB,……nk)
G G ) P ,n dT + ( )T , n dP dG= ( T P

B A

k
G ( )T , P,nC dnB nB
G G 组成不变:有 ( ) P,n S, ( )T ,n V T p
dG=-SdT+VdP+

B
G 定义式:μ B= ( )T , P ,nC nB
X 引起系统容量性质 dX 的改变值 ( )T , p ,nC nB
注意:
1)必须在等 TP 下的偏微商
其它条件下不是偏摩尔量
X XB =( )T , p ,nC nB
GB
X ( )T ,V ,nC ≠ X B nB
G ( )T ,V ,nC nB
=
G ( )T , p ,nC nB
k
Z Z dp dZ= ( ) p ,nA ,nB ,n C nk dT + ( ) p T Z Z )T , p ,nA ,nC nK dnB +( ) p ,nB ,n C nk dnA + ( nB nA Z + ……+ ( )T , p ,nA ,nB , nk 1 dnk nk

大学物理化学 第三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习指导及习题解答

大学物理化学 第三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习指导及习题解答
证明: RT d ln f =Vmdp
RT Vm p A Bp
积分区间为 0 到 p,
RT
p
d ln
f=
(p RT
A Bp)dp
0
0p
RT p d ln( f )= (p A Bp)dp Ap 1 Bp2
0
p0
2
因为
lim ln( f ) 0 p0 p
则有
RT ln( f )=Ap 1 Bp2
为两相中物质的量浓度,K 为分配系数。
萃取量
W萃取
=W
1
KV1 KV2 V2
n
二、 疑难解析
1. 证明在很稀的稀溶液中,物质的量分数 xB 、质量摩尔浓度 mB 、物质的量浓度 cB 、质量分数 wB
之间的关系: xB
mBM A
MA
cB
MA MB
wB 。
证明:
xB
nA
nB nB
nB nA
)pdT
-S
l A,m
dT
RT xA
dxA
-S(mg A)dT
-
RT xA
dxA =
S(mg A)-S
l A,m
dT
Δvap Hm (A) T
dT
-
xA 1
dxA = xA
Tb Tb*
Δvap Hm (A) R
dT T2
若温度变化不大, ΔvapHm 可视为常数
- ln
xA =
Δvap Hm (A) R
真实溶液中溶剂的化学势 μA μ*A(T, p) RT ln γx xA =μ*A(T, p) RT ln aA,x
真实溶液中溶质 B μB μB* (T, p) RT ln γx xB =μ*A(T, p) RT ln aB,x

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1

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1

3.物质的量浓度cB(molarity, Substance amount concentration )
cB
def
nB V
溶质B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V的比值称为溶质 B的物质的量浓度,或称为溶质B的浓度,单位是 。 mol m3,但常用单位是 mol dm3
4.质量分数wB(mass fraction)
偏摩尔焓
T ,p ,n C
偏摩尔熵
T ,p ,n C
偏摩尔亥姆霍兹函数
T ,p ,n C
偏摩尔吉布斯函数
T ,p ,n C
设X代表多组分系统中任一广度性质 X = f ( T, p, n1, n2,…)
X X X X dX dn1 dn2 dT p dp n n T p,ni T ,ni 1 T , p , n j 1 2 T , p , n j 2
B
另一方面,由于恒温、恒压下 X =
å
B
n BX B ,则
B
dX =
邋n BdX B +
B
X B dn B
因此:在等T,p条件下:
å
n B dX B = 0 或
B
å
x B dX B = 0
B
此即吉布斯 − 杜亥姆方程。该方程指出,系统中各组分的 偏摩尔量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相互依存的。 (1) 对二元溶液
G B = H B - T S B = U B - T S B + T S B = A B + pV B
G (抖 B
p ) = VB T
G (抖 B
T )p = - S B
A nB AB

多组分系统

多组分系统

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4.1 引 言1.基本概念1)多组分系统: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所组成的系统。

(多组分系统可以是单相的也可以是多相的。

)2)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相互均匀混合而构成的系统。

(可以是气相、液相或固相) 3)溶 液(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在分子级别呈均匀混合而成的系统。

(2)溶液组分命名:溶质,溶剂。

(3)分类:(1)固态溶液、液态溶液。

(2)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4)应注意问题:形成溶液后,一般溶质、溶剂受力 情况与纯组分受力情况不同,所以对它们研究方法是不同的。

2.溶液中物质受力情况溶剂-溶剂 f 11 ,溶质-溶质 f 22 ,溶剂-溶质 f 12。

1) 纯态: 溶质 f 22 溶剂 f 11 2) 稀溶液: 溶质 f 22 溶剂 f 11 3) 中等浓度: 溶质 f 22,f 12 溶剂 f 12, f 11 4) 高浓度: 溶质 f 22 溶剂 f 12 3.受力变化同热效应关系1) 放热2) 吸热3) 不吸热不放热§4.2 多组分系统的组成表示法1.组成表示法1)B 的质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所含B 的质量。

1211,22f f f >121122,f f f <121122f f f ==()B B m Vρ=单位 与T 有关2)B 的质量分数:单位质量混合物中所含B 的质量。

单位为1,与T 无关3)B 的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所含B 的物质的量。

单位 或 同T 有关。

4)B 的摩尔分数( 或):组分B 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中总物质的量的比值。

单位为1,与T 无关液体用 ,气体用5)溶质B 的质量摩尔浓度:每千克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单位 与T 无关。

6)溶质B 的摩尔比:单位物质的量的溶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单位为1,与T 无关。

2.常用的浓度表示法之间的关系 1) 与 的关系:若取1000 g 溶剂对稀溶液 2) 与 关系:-3kg m ⋅B B W w W =B Bn c V =-3mol m ⋅-3mol dm ⋅B x B y B B n x n=B x By ()BB A n m m =⋅-1mol kg BB A n r n =B x B m B BB A B n n x n n n ==+∑AB B A B BB A10001000m x m m M M m M ==++∑∑A B 1000M m <<∑B AB 1000m M x =B x BC A B B BW W c M ρρ=-=-∑∑AB B B B A AB B B B B BB A A c c c M x W c M c M c M c c M M ρρ===--+++∑∑∑∑∑()B AB A B Bc M x c M M ρ=+-∑若溶液很稀则3) 同 的关系: 取 取若溶液很稀则 若 取 对水§4.3 偏摩尔量1.偏摩尔量的定义 1. 问题的引出对简单均相系统 ,要描述其状态,只需要两个状态性质(T 、p )就可以了。

高分子第5章-多组分体系

高分子第5章-多组分体系

二、共混高聚物的性能及应用
性能: 1、光学性能:透光率下降。如ABS树脂为乳白色 2、热性能:塑料增强橡胶,则耐热性提高
两组分分子间形成氢键,则耐热性提高
两组分分子间微相分离增加,则Tg下降
3、力学性能:两组分分子间形成氢键或相互作用很强,
则强度、模量提高。 如ABS树脂 微相分离增大,则弹性增加
5.9 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
高分子多组分体系:
两种以上高聚物的共混物和两种以上组分的 共聚物
5.9.1 高聚物共混
5.9.1.1 混合类型 1、高聚物/增塑剂:提高弹性和耐寒性
2、高聚物/补强剂:橡胶/碳黑增强,增硬, 提高耐磨性
3、高聚物/高聚物共混:高分子合金
5.9.1.2 共混高聚物类型

混合过程为吸热过程,HM > 0
因此, GM > 0 大多数高分子共混物达不到分子水平和链段水平的互容
二、溶解曲线
溶解曲线亦称为两相共存线(binodal curve)或相平衡线。 某些共混高聚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能互容或部分互容, 如同高分子溶液一样具有溶解曲线。 临界共溶温度:高分子共混物 达到分子水平或链段水平相容 的临界温度。 高临界共溶温度(UCST): 在高温互容,在低温分相
2、化学共混:接枝共聚及嵌段共聚;互穿聚合 物网络(IPN)
5.9.1.4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 一、定义: 两种以上高分子各自形成网络,互相穿透缠 结在一起,形成强迫共混相容,称为互穿聚 合物网络。 (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 IPN)
二、类型:
全互穿(Full-IPN) 两种以上高分子各自形成 网络,互相穿透。
半互穿(Semi-IPN)

04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

04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
– 数值上等于每 100g 溶液中所含溶质的 克数(无量纲)。
在溶液中,表示溶质浓度的方法有:
(4)溶质B的当量浓度
组分 B的当量浓度:NB(N),每升溶液含B
的当量数(在分析化学中常用)。
• 物理化学中最常用的溶液浓度表示法为: – 摩尔分数(xB); – 质量摩尔浓度(mB); – 质量分数 ( WB) ;重量百分数( WB )。
§4.1 引言
多组分系统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或称为组分)所形 成的系统称为多组分系统。 多组分系统可以是均相的,也可以是多相的。
混合物(mixture) 多组分均匀系统中,各组分均可选用相同的方 法处理,有相同的标准态,遵守相同的经验定律, 这种系统称为混合物。
混合物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之分。
溶体
若固体的晶型在温度变化范围内不变,则 溶解度-温度变化曲线是光滑连续的;
若在某温度点发生晶型转变,则在该温度 处其溶解度会突变,溶解度-温度曲线不连 续。
注意:
• 溶液中的所谓溶质和溶剂也是相对的。习 惯上: – 气体或固体溶于液体中时,后者称为溶 剂,前者称为溶质; – 如果是液体溶于液体时,量多者为溶剂, 量少者为溶质。
• 要确定该体系的强度性质(如密度),也 须规定各组分的浓度。
• 由此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 —— 偏摩尔量
§4.3 偏摩尔量
多组分系统与单组分系统的差别
单组分系统的广度性质具有加和性
若1 mol单组分B物质的体积为
V* m,B
则2 mol单组分B物质的体积为
2
V* m,B
而1 mol单组分B物质和1 mol单组分C物质混合,
系统中任一容量性质Z(代表V,U,H,S, A,G等)除了与温度、压力有关外,还与各

物理化学第四版 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2014.2

物理化学第四版 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2014.2

)
p,n
(
B
)
,V
(
G P
)T
,n(
B
)
k
dG SdT VdP BdnB
证毕
B 1
14
又 dA d(G PV ) dG pdV Vdp
将上式dG 代入,整理得:
k
dA sdT PdV BdnB ……..(3) B 1
同理可得出另二个热力学基本方程。
因 A=A(T,V,n1,n2…….nk)
B
B
B
........
n B
相平衡条件
有N 个组分,就有N 个这样的式子
19
例:在、 两相中均含有A和B两种物质,达到相平衡时,下列
各式正确的是(
)。
A、
A
B
B、
B
B
C、
A
B
D、
B
A
例:组分B从相扩散入相中,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总是从浓度低的相扩散入浓度高的相 B、平衡时两相浓度相等 C、总是从化学势高的相移向低化学势低的相
dA
(
A T
)V
,n
(
B
)
dT
( A V
)T ,n(B)
dV
k B 1
(
A n(B)
)T
,V
,n
(
c,c
B)
dnB
将式(4)和式(3)比较
B
A ( nB
)T ,V ,n(c,cB)
同样可得出
B
U ( nB
)S ,V ,n(c,cB)
H ( nB
)S ,P.n(c,cB)
…..(4)
15
例 2: 下列偏导数中那些是偏摩尔量?那些是化学势?

多组分体系热力学

多组分体系热力学
*
各亨利常数之间的关系
5.各亨利常数之间的关系
在极稀溶液中,xB ≈ mB MA ≈ cB MA /ρ
3 偏摩尔量的测定与计算
数学分析法(计算法): NaBr水溶液的体积与溶液浓度的关系为 V = 1.0029 + 23.189 b + 2.197 b3/2 - 0.178 b2
图解法: 溶液中NaBr的偏摩尔体积为 VB =23.189 +3/2×2.197 b1/2- 2×0.178b 做出X~ nB变化曲线,在某点处曲线切线的斜率即为组分B在该组成下的偏摩尔量。
§4.0 前言
*
§4-0 前言
1 多组分系统分类
2 溶液组成的表示法
*
1 多组分系统分类
多组分系 统
单相系统
多相系统
混合物
溶 液
按聚集态分
按规律性分
按聚集态分
按规律性分
气态混合物
液态混合物
固态混合物
理想混合物
真实混合物
液态溶液
固态溶液
理想稀溶液
真实溶液
*
2 溶液组成的表示法
注意: 这四个偏导数中只有 是偏摩尔量,
*
3 多组分多相系统的热力学公式
01
对多组分多相系统来说,因组分B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引起的某一广延量的变化等于各个相中该广延量的变化的加和。
02
对其中的α、β、γ…相,都可应用热力学关系式:
*
3 多组分多相系统的热力学公式
式中:
同理:
此四式适用于多组分多相的组成变化的系统或开放系统
在温度、压力及其它各组分物质的量均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组分B的微小变化所引起的系统广延量X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组分体系一.选择题1.当某溶质溶于某溶剂形成一定的溶液时,若采用不同的浓标,则下列描述溶质的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浓度数据相同B.活度数据相同C.活度因子相同D.化学势相同2.恒温时在A和B的二元液系中,若增加A组分使其分压p A上升,则B组分在气相中的分压p B将()A.上升B.不变C.下降D.不确定3.沸点升高,说明在溶剂中加入非挥发性溶质后,该溶剂的化学势与加入前比较将()A.升高B.不变C.降低D.无法确定4.在α,β相中均含有A和B两种物质,达到相平衡时,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B.C.D.5.在298.15K时0.01m o l.d m-3葡萄糖水溶液的渗透压π1,0.01m o l.d m-3硫酸钾水溶液的渗透压π2,下列各项正确的是()A.B.C.D.不能确定6.组分B从a相扩散入β相中,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总是从浓度高的相扩散入浓度低的相B.总是从浓度低的相扩散到浓度高的相C.平衡时两相浓度相等D.总是从高化学势移向底化学势7.在363,15K,101.325k P a时水和水蒸气构成两相平衡,两相化学势的关系为()A.B.C.D.不能确定8.在298.15K,A和B两种气体在某种溶剂中的亨利系数分别为k A 和k B并有k A>k B当A和B具有相同的分压力时,二者的浓度关系是()A.B.C.D.不能确定9.对非理想液体中的溶质,当选假想的,符合亨利定律的,的状态为标准态时,下列结果正确的是()时,时,时,时,,10.A和B形成理想溶液,已知373K时纯A的蒸气压为133.3k P a,纯B的蒸气压为166.66k P a,与此二元溶液成平衡的气相中的摩尔分数为2/3时,溶液中A的摩尔分数为()A.1B.2/3C.1/2D.1/411.在298.15K,101325P a时某溶液中溶剂A的蒸气压为p A,化学势为u A,凝固点为T A,上述三者与纯溶剂的相比,有()12.下列活度与标准态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活度等于1的状态必为标准态B.活度等于1的状态与标准态的化学势相等C.标准态的活度并不一定等于1D.活度与标准态的选择无关13.下列关于亨利系数讨论中,不正确的是()A.其值因溶液组成表示方法不同而异B.其值与温度有关C.其值与溶剂的性质均有关D.其值与溶质的活度有关14.对A,B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系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B在全部组成范围内均服从拉乌尔定律B.该系统的沸点-组成图,液相线为直线C.任一组分的化学势表示为D.对任一组分均有15.在讨论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的规律时,溶质必须是()A.挥发性溶质B.气体物质C.非挥发性溶质D.电解质16.溶剂服从拉乌尔定律同时溶质服从亨利定律的二元溶液()A.理想稀溶液B.理想溶液C.实际溶液D.共轭溶液17.由水(1)和甲醇(2)组成的二元溶液,下列各式不是甲醇在此溶液中化学势的是()A. B. C. D.18.下列关于稀溶液依数性的讨论中,不正确的是()A.在依数性中最灵敏的性质是渗透压B.在依数性公式的推导中,都应用了拉乌尔定律C.依数性都可以用来测知溶剂的不纯性D.在依数性公式的热力学推倒中没有任何近似假定,是十分严格的19.对于二元溶液,其组分的平衡分压与组成的关系为杜亥姆-马居尔公式:,其适用的条件为()A.温度和总压恒定B.温度恒定,气相为理想气体C.恒温D.温度和总压恒定,并且气相为理想气体20.在298.15K时,纯丙酮的蒸气压为43k P a,在氯仿的摩尔分数为0.30的丙酮-氯仿二元溶液上丙酮的蒸气压为26.77k P a,则此溶液()A.为理想溶液B.对丙酮为正偏差C.对丙酮为负偏差D.以上都不对>>查看所有选择题答案<<D C C B B D A C A C D B D B C A D D D C C二. 填空题1.偏摩尔量是指多组分系统中的任一量X(如,,,等)在温度和压力及除了组分B以外其他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均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某一组分B的物质的量的极微小变化而引起系统量X随组分B的物质的量的变化率>>查看答案<<广延、G、H、U、广延2.理想液态混合物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液态混合物中的任意组分在全部的组成范围内都遵守定律的混合物,可以认为此溶液中分子的是相同的>>查看答案<<拉乌尔、作用力3.物质标准态的规定如下,固态:固体纯物质在的状态;液态:纯液体在的状态;气态:在任一温度T,标准压力pθ下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下物质所具有的化学势为各自的标准化学势>>查看答案<<在任一温度T,标准压力pθ(100k P a)下;在任一温度T,标准压力pθ(100k P a)下;理想气体4. A,B两液体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已知在温度T时纯A和B饱和蒸气压分别为和,若该混合物在温度T及压力100k P a时开始沸腾,则此时的液相和气相组成为>>查看答案<<0.75;0.95.在某温度下,纯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是纯液体B的13倍,A和B 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若平衡时的气相中A和B的摩尔分数相等,则液相中A和B的摩尔分数比是>>查看答案<<1:136. 0.5mo l N a O H固体在288.2K时溶于4.559mo l水中形成溶液的蒸气压为1363.9k P a,而此时纯水的蒸气压为1704.9P a则溶液中水的活度为,溶液中溶剂的化学势和纯水的化学势相差>>查看答案<<0.8、-534.7J.m o l-17.含有某非挥发性溶质的水的稀溶液,在271K时凝固,水的K f为1.86k.k g.mo l-1,K b为0.52k.k g.mo l-1,该溶液在正常沸点为,298.15K时的渗透压为>>查看答案<<273.75、 2.86×106p a8.某温度时,丙酮-氯仿溶液的蒸气压为29.40k P a,其中丙酮的摩尔分数为0.287,平衡蒸气中丙酮的摩尔分数为0.819,已知纯氯仿在此温度下的蒸气压为29.5k P a,则氯仿在该溶液中的活度为,活度因子为>>查看答案<<0.812、0.2529.在298.15K时,0.1m o l.d m-3氨的氯仿溶液上,氨的蒸气压为3.37k P a,而0.05m o l.d m-3氨的水溶液上,氨的蒸气压为0.67k P a,则氨在氯仿和水溶液之间的分配系数K为>>查看答案<<0.410.298.15K时,水(A)和丙酮(B)组成溶液,实验测得,已知,将该溶液视为液态混合物,则丙酮(B)的活度系数为,将该溶液视为稀溶液,则丙酮(B)的活度系数为>>查看答案<<3.412、0.56511.下列各种状态H2O的化学势,①298.15K,100k P a,0.05m o l.d m-3乙醇的水溶液,u1;②298.15K,100k P a,0.01m o l.d m-3乙醇的水溶液u2,;③298.15K,100k P a纯水,u3;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查看答案<<u3>u2>u112.在298K,101.325k P a下,将0.5mo l甲苯混合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该过程的△H=,△U=,△S=。

>>查看答案<<0、0、 5.76J/K13.0℃时两杯由A和B形成的理想液体混合物,甲杯的组成为1m o l A+9m o l B,乙杯的组成为20mo l A+80m o l B。

今将两个杯子放在同一密闭容器中,经足够的时间,则甲杯中A的量会,B的量会。

>>查看答案<<增加、减少14.298K时,纯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为,化学势为,并已知在101.325k P a下的凝固点为,当在A不形成固态溶液的可挥发性溶质而形成稀溶液时,溶剂A的上述三物理量分别P A ,u A和T f,则。

>>查看答案<<>、>、>15.在25℃,向甲苯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6的苯与甲苯的1m o l理想液体混合物中加入微量的纯苯,则对每摩尔苯来说,其△G=,△H=,△S= .>>查看答案<<对苯而言,16.在一定的温度下,对于组成一定的某溶液,若组成B选择不同的标准态,则五个量中会改变,_不会改变17.由A和B组成的二元溶液,以质量摩尔浓度b B表示组成时,溶质B的标准态可用图4-1中的点表示,当以纯B为标准态时,>>查看答案<<1、>18.某物质的两种晶型α和β,其化学势与温度的关系如图4-2所示,当由α相平衡转化到β相时,该相变过程系统的△S=0,△H=0>>查看答案<<19.恒压下将摩尔质量为50g.m o l-1的某二聚物3g溶于250g水中,测得凝固点为-0.744℃,已知此二聚物在水中离解为单体,此二聚物在水中有_℅解离为单体,已知水的>>查看答案<<20.在35℃时,丙酮(A)和氯仿(B)系统的实验数据如下:,当时,;当时,若以纯态为标准态,那么当时,;若以亨利定律为基本确定标准态,当时,那么时的0.611、0.960、2.20三. 判断题1.溶液的化学势等于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之和>>查看答案<<错,对溶液整体没有化学势的概念2.系统达到平衡时,偏摩尔量为一个确定的值>>查看答案<<错,不同相中的偏摩量一般不相同3.对于纯组分,化学势等于其吉布斯函数>>查看答案<<错,纯组成物质的化学势应等于摩尔吉布斯函数4.将溶液的蒸气压一定小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查看答案<<错,当溶质不挥发时才一定成立5.将少量挥发性液体加入溶剂中形成稀溶液,则溶液的沸点一定高于相同压力下纯溶剂的沸点,溶液的凝固点也一定低于相同压力下纯溶剂的凝固点>>查看答案<<错,因加入挥发性溶质,沸点不一定生高;凝固点是否降低要看溶质是否析出6.纯物质的熔点一定随压力生高而增加,蒸气压一定随温度的额增加而增加,沸点一定随压力的生高而生高>>查看答案<<第一个结论错,如水的熔点随压力增大而降低,后两个结论都正确7.理想稀溶液中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只有非常小的作用力,以至可以忽略不计>>查看答案<<错,两种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和同种分子之间的作用力都较大,不可忽略8.当温度一定时,纯溶剂的饱和蒸气压越大,溶剂的液相组成也越大>>查看答案<<错.液相组成与纯溶剂的蒸气压无关9.在非理想溶液中,浓度大的组分的活度也大,活度因子也越大>>查看答案<<错,一般而言,浓度大活度大,但活度因子不一定大10.在相平衡系统中,当物质B在其中一相达到饱和时,则其在所有相中都达到饱和>>查看答案<<对,因平衡时,同一物质在各相中的化学势相等四. 问答题1.在恒温,恒压下,理想溶液混合过程的物理量的变化是大于,等于,小于?>>查看答案<<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形成理想溶液混合物时,任一组分的偏摩尔体积都等于该纯组分的摩尔体积,故,形成理想溶液混合物时,分子间作用力不变,没有热效应,故;而混乱程度发生了变化,故2.设水的化学势为,冰的化学势为,在101.325k P a及-5℃条件下,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查看答案<<答:在101.325k P a及-5℃条件下,水凝固为冰的过程是可以自动进行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