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木桶效应”反思幼儿园班级管理
巧用“木桶理论”进行班级管理

巧用“木桶理论”进行班级管理巧妙地使用“木桶理论”进行课堂管理班级老师如何将“短板”变成“长板”并最大化“木桶”的“储水容量”?储存在木桶中的水量不依赖于最长的木材,取决于最短的木材。
这是管理中的“桶理论”。
这个理论对于班级老师做好班级管理非常有启发性。
课程总是由数十名学生组成。
就像木桶由几块木头组成一样,构成桶的木板又长又短,构成课堂的学生也有“长”和“短”。
因此,要建立一个优秀的班级,实现整体优化的目标,作为班级管理的领导者,有必要区分学生组中的“长板”和“短板”,然后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改变'短板'。
进入'长板',使这个桶的'桶'达到了最大值。
首先,要善于理解“长度和长度”。
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应仔细观察每个学生,仔细调查,并仔细研究。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天生的素质和他们自己的努力都不同,他们的心理状态,学习成绩和个人爱好也不同。
如果一些想法取得进展,积极,有些想要过多,不要提前考虑;有些关心集体,爱劳动;别人对集体漠不关心,做事可怕;有些人学习很努力,成绩好,有些人懒得学习,徒劳无功;有些人很开朗,有很多兴趣,有些人保持沉默,很少活跃,等等,知道学生的“长”和“短”,以达到“有针对性”,“正确的药”。
第二,擅长“短期和中期”。
在几十人的班上,会有少数不成功者。
班主任应该全面正确地看待他们。
他们不能只看到'短'而不是'长',从而形成'光环效应'(即部分)。
有必要善于发现它们的“亮点”。
如果有些人没有尽职尽责地遵守纪律,他们就可以勇敢地帮助别人。
一些文化成就并不理想,但它们有一定的风格,有的是沉默。
然而,他们可以独立思考,并且经常对某些问题有独到见解:有些人落后于人,但他们也有争夺上游和荣誉的愿望。
这要求班主任充分理解并善于从'短'中观察'长',然后实现'长'避免'短'。
由“木桶效应”浅谈班级学生管理工作

来不断扩大木桶的厚度与底半径, 木板则代表班级学生 , 学生的个人能力、 思想品德将影响木桶的盛水量, 桶 箍则代表了班级学生骨干的凝聚力、 向心力和包容力。这样, 班级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关 键 词 : 桶 效 应 ; 水 量 ; 级 管 理 木 盛 班
中 图分 类 号 : 4 5 G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9 2 6 ( 09) 5 0 2 — 3 10 — 4 3 2 0 0 — 14 0
o n Cl s m i i t a i n i h e o c e fe t a sAd n s r to n t e Vi w fBu k tEf c s
p n il , eq ai o nieca sw u db n a c do v o s . i r cp e t u l h  ̄ f t ls o l ee h n e b iu l e r y
Ke r s y wo d :Bu k t f cs tec p ct eb c e ; ls d nsr t n c e e t ;h a a i o t u k t ca sa miit i E yf h ao
20 0 9年 9月
第l 8卷 第 5 期
安徽 农 业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unl f A h i 鲥 cl rl nvri ( ca sineeio ) ora o n u A ut a U iesy o i ec dt n u t s lc i
S p. 00 e , 9 2
a d tebal W e c n c mp r e ec n tue t e pe tv l otet r ec nsiu n si ls dmi sr t n: n i. a o a et s o si n sr s cieyt h h e o t e t nc a sa h h t t nitai o h o ns lr,t t de sa d t esud n a r s Ast ebar lh d,hec u eo e oi tec u eo hesu nt n t e tc d e . h re ea t o ns lrne dst mpr v i r h o ehso h rpes n l aiyS st n r a et c ne so eb k t n t er d u ft a r l a .Ast eb a d, e r o a lt Oa oi c e s hik s t uc e d h a i so b re d qu f h a he he h o r
由“木桶效应”说反思幼儿园班级管理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一群3-6岁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聪明可爱。而“木桶效应”说带有工具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讲.把“木桶效应”说用于幼儿教育之中.似乎是把孩子作为容器.视孩子为工具.是对幼儿主体性的忽视。在传统的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有些教师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育和班级制度的强制执行。而现在的班级管理.提倡的是民主管理.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人人都是班级小主人。同时.孩子的知识、能力也不是水.水放于桶中会有溢出效应;而知识、能力是无形的.并不具有溢出效应.一种知识、能力的短缺也不必然导的木桶想盛更多的水.它的制作与维修须由木匠去完成。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使一个班级有好的面貌.使孩子能得到主动的发展.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脚步。因此.现在的班级管理呼唤充实型、钻研型、反思型的教师。首先.管理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终身学习系统的构建、完善。管理者既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终身学习的主体之一。因为.没有教师的学习提高.教育工作不能正确地运作.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想让孩子有一瓶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勤于向书本学习、勤于向孩子学习、勤于向专家和家长们学习……其次.管理者要善于观察.向经验学习。幼儿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书.每天呈现给我们一幅幅活泼的画。每个教师对这本书要认真地“看”.仔细地“读”.深入地研究分析。在实践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观察.及时记录.遇到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分析应对.以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最后.管理者要善于总结.从反思中提升。在认识、观念调整之后.管理行为过程中的反思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工作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我是不是按新纲要的理念做的?”“我做得怎么样?”“班级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反思是教师提升自己的关键.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自己.丰富自己.教师就会逐渐地充实和能干起来。
《幼儿园班级管理》读后感(精选6篇)

《幼儿园班级管理》读后感(精选6篇)《幼儿园班级管理》读后感(精选6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班级管理》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班级管理》读后感1学习幼儿班级管理方法,这本书是唐淑、虞永平主编的《幼儿园班级管理》,它里面主要分为三大块:幼儿园小班管理、幼儿园中班管理和幼儿园大班管理,我主要简单谈谈大班的管理方法,从理论出发,结合我对于大班的管理,理论上讲肯定有其自己独特的风格,例如大班幼儿的身体发展特点与心理发展特点,都决定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老师要通过平时与幼儿的交流以及观察,做好对每一位幼儿的不同阶段的不同发展变化情况记录,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
例如对于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我们就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竞争性活动、建立班级集体规则等。
他们有了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他们会用礼貌的语言向人请教、见面招呼、告别,他们学着耐心的听完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学会说服别人,他们慢慢学会了与人商量,会在同伴之间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共同决定大家要做的事情,他们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等。
这本书对于大班阶段培养,规定了明确的目标。
对社会、数学、科学、音乐、灭鼠、健康、语言这几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我们在制定教育计划的时候,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1)计划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2)计划的制定必须基于对幼儿的了解,要求既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
3)计划要层层落实。
4)计划不仅面向全体幼儿,又要针对个体差异。
5)重视游戏、体育等薄弱环节的计划制定。
我觉的这本书中谈到的理论知识,对我帮助很大,具体操作中碰到问题,首先反映这是幼儿的正常心理行为发展,不会因为他的攻击行为而惩罚他,应进行正确的语言行为指导,多和幼儿交流,行为的形成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作为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幼儿,书中介绍了几点,比较笼统的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2、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3、教给必要的社会行为技能希望我们的老师和我一起多读书,多体会,美好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
管理因“启示”而精彩——“木桶理论”对幼儿园管理的启示

管理因“启示”而精彩——“木桶理论”对幼儿园管理的启示发布时间:2021-02-01T02:18:05.924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总第360期作者:叶玲玲[导读] 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浙江省宁海县岔路镇中心幼儿园315606摘要: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要想提高水桶的整体容量,就要依次补上最短的木板。
”怎样把木桶理论应用在幼儿园管理中呢?首先,对于园长本身要注重修炼,丰富管理经验,做到板长水满。
其次,对于教师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团队,有效提升,搭建成长平台,让每一位教师组合成个一个密不可分的大木桶,从而使幼儿园管理工作蒸蒸日上、走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木桶理论管理经验以人为本和谐团队有效提升对于管理,是“木桶理论”给了我启示:“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要想提高水桶的整体容量,就要下功夫依次补上最短的木板。
”怎样将“木桶理论”应用到幼儿园管理中,以人本化的管理让幼儿园得到和谐发展呢?一、注重修炼,丰富管理经验,做到板长水满如果说园长是一个木桶,那么我的思想品质、专业素养、管理经验就是一块块长短不齐的木桶板。
在县实验幼儿园我当过班主任,还当过分园负责人,在越溪幼儿园我当过师训主任,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管理能力,但也有不少短板,比如我在园务管理、后勤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都缺乏相关的理论和经验。
为了发挥长板优势,弥补短板的不足,我通过多种渠道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实践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学习科学的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充实和提高。
就拿后勤管理来说,作为普通老师的我从来不知道桌子多少一张、床在哪里购买、如何领取购买金……是县实验幼儿园的丁园长向我提供了多种信息,伸出了援助之手;是教育管理中心的叶老师带着我在炎炎烈日下讨教,奔波…… “晒”黑了皮肤,“晒”出了经验,也“晒”出了成果:短短的暑假设计了充满雅致的幼儿园色彩、富有特色的楼层装修,购置了全新的桌椅床、区角橱、电视、电脑、电子琴、消毒柜……通过各方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我的短板慢慢变长,管理经验也不断积累,让我作为管理者这桶水越来越满。
由“木桶理论”谈幼儿园的管理

所谓“木桶理论”,它的含义是,一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构成木桶的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因此,要想让一只木桶能够装更多的水,就要认清哪块木板最短,并设法改变这一块短木板的现状。
将“木桶理论”应用到幼儿园管理中,以下三方面都可以给我们以一定的启发。
1.对幼儿的管理方面我们所教育的孩子合格与否,并不取决于他最优秀的因素。
而要受他最欠缺的方面的制约。
如今的幼儿大都活泼、聪明,然而他们身上又具有独生子女的种种缺点,比如娇气、任性、孤僻等等。
因此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平衡的儿童,就必须针对独生子女的缺点来进行教育。
我们必须着重培养幼儿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自主与互助的能力;沟通人际关系、适应变化的能力等。
如果忽视了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那么,我们幼儿园造出的“水桶”就可能是“次一些”,甚至是“废品”和藏有蛀虫的“危险品”。
2.对教师的管理方面如果把幼儿园比作一只“木桶”,教师便是一块块“木桶板”。
要想使这只“木桶”多装一些水,那么, 这些“木桶板”都应该是“长”一些的。
园长知人善任,善于发挥教师的长处是应该的,然而教师更应该是一个多面手,要能独挡一面。
园长不能一味只用教师之长而避其短,而应该既用其长又补其短。
所谓“补其短”,就是要发现教师的短处,给以引导,并提供适当的锻炼机会,使其短不再短。
另一方面,同事之间也应既看人之长、学人之长,又要能真诚地指人之短,以己之长补人之短,互相学习,互相补充。
只有使人人变成优质的“木桶板”,幼儿园这只“桶”才能做到“板长水满”。
3.对园务管理方面一只木桶要装更多的水,不仅构成木桶的板子要长,而且还要防止木板上出现漏洞,板与板之间出现缝隙。
其实幼儿园的园务管理也是这样。
幼儿园一般由行政、业务、后勤等部门构成。
要想使幼儿园这只“桶”多装一些水,那么各部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各自的工作,使“木板”上不出现漏洞;各部门之间又必须互相配合,协调关系,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板”与“板”之间不出现缝隙。
“木桶理论”和班级管理

“木桶理论”与班级管理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原底中心小学张玉芳“木桶理论”,原本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比喻性的概念。
初一看,一只木桶与一个班级没有半点相牵连之处,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
事实上,“木桶理论”作为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家族中的一名成员,在现代的企业管理、市场管理、物业管理等各种管理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自身价值。
班级管理虽无企业管理、市场管理、物业管理等管理那样在市场大潮中大起大落,但优秀的班级管理,同样也是一门艺术——管理艺术。
“木桶理论”——管理艺术殿堂中的一个美妙的音符,同样也会在班级管理艺术这首乐章中引起共鸣。
(一)“木桶理论”的内涵“木桶理论”,没有复杂的公式推导,没有深奥的内容,但又颇有几多的哲学色彩。
一只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木桶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因此,要想使一只木桶盛更多的水,就必须知道哪块木板最短,并且想法加长这块木板,这便是“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是如此之简单明了,因为它本身只不过是生活常识。
但是,“木桶理论”的意义远不止如此,我们仔细推敲,“木桶理论”本身就远远不只是一只木桶的问题,它给予人们的是更多的启发。
一个企业要想知道自己的产品的性能,就不能只测量自己产品的长处,而必须重视自己的缺点,从而加以改进,提高产品的性能,这样的企业方会有较强的竞争力,方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阔步前进。
反之,只看到自己的“长木板”,便以此为标准,熟不知,这样的木桶又怎会盛更多的水呢?这样的企业又怎能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有所发展?同样,班级管理亦与企业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处,在班级管理中巧妙运用“木桶理论”也是必要的。
(二)“木桶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根据“木桶理论”,每个优秀的管理人员必须善于从自己负责管理的领域中及时发现“短木板”,敢于揭短,并且要及时揭短。
班级作为一个小小的管理单元,班主任便是这个管理单元的主要管理人员。
因此,班主任要善于运用“木桶理论”,就必须善于发现“短木板”,及时补短。
木桶定律的反思

木桶定律的反思"木桶定律'来源于一个简单的道理,一桶水的盛水量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板。
由此可以推断出,只有将桶壁上最短的木板加长,木桶的容量才干增加。
"木桶定律'常给我们的启发是,决定一个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的凹凸,不是能力最强的人,而是能力最弱的人。
我们分公司从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员工安全思想素养和业务技能素养为突破口,努力全面提升全员安全生产水平。
依据"木桶定律',我们最薄弱的环节应该是新进的大同学,特别是非电专业大同学。
因为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对各类事故,如跳闸事故、设备异常事故、人为造成事故、特别是大面积停电事故等,几乎没有经历过,所接受的安全教育不够深入,对各种规章制度的理解就浮于表面,在特定的时候还有可能会动摇其对规程规定的坚定信念。
比如到了工作中碰到某些行为,发现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却不能正确分辩这就是违章行为,不知道这些行为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并且从行为上盲目地效仿,这是最危险的不安全因素。
由于人员的更新换代,一个学电专业的大同学,在上岗两年以后基本上就要担任正值甚至是值长的岗位。
虽然他们有很强的接受能力,但是因其对安全生产概念还不能产生一个系统的熟悉,加上运行经验不够丰富,正常状况下的小违章行为,或许既省时省力,又不会出事故。
但在条件发生变化时,同样的做法、却能发生不一样的后果,他们如果不能正确去熟悉这层意义,必将为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留下庞大的隐患。
比如正常状况下,你发了遥合刀闸命令后,刀闸基本上能够正确合好,你没有去现场检查,事故也没有发生。
但由于长期的运行及负荷增加,造成刀闸刀口因过热而变形,今天你在合闸后,或许刀闸偏偏没有合好,事故在你手上就发生了。
安全生产最忌讳的就是违章,更忌讳的是不知什么是违章。
所以重点加大对新进大同学的培训,特别是对其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培训至关重要,让其铭记各种规程规定,深入学习各类事故案例,正确熟悉工作中哪些行为是违章行为,牢固树立违章就是犯罪的意识、违章就是拿生命开玩笑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木桶效应”反思幼儿园班级管理
班级是幼儿园的核心单位,是幼儿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
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日活动的组织,教育目标的实施,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都是依托这里进行的。
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映射着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关系着幼儿的生长发育,体现着教师教育
价值的实现。
教育理念的实施,幼教工作的展望,都要依据这块肥沃的土壤。
因此,班级工作管理的好坏,对于幼儿园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木桶效应”原是一经济学术语,其内涵为:对于一个边口不齐的木桶来说,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那块最短的木板。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木桶效应”说经常被领导借以引用,用来强调对学校工作中薄弱环节的关注,强调孩子的
全面发展。
然而我对该理论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有自己的看法。
一、对幼儿园班级管理对象的反思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一群3-6岁的孩子,他们虽纯真无邪、幼稚可爱,但也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有喜好的鲜活主体。
而“木桶效应”说带有工具色彩,把“木桶效应”用于幼儿园班级管理之中,似乎是把孩子作为容器,视孩子为工具,是对幼儿主动性的一种忽视。
在传统的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有些教师认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游戏规则我说了算,班级制度硬性执行。
而现在的班级管理,《刚要》里明确说明幼儿与教师的关系是主体
与主导的地位,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支持者。
提倡的是民主管理,尊重、张扬每一个孩子的个性,注重、赏识每一个孩子的主动发展。
人人都是班级小主人,事事都有参与权。
同时,孩子的知识、能力也不象水,水放于桶中有溢出的可能;而知识、能力是没有工具可以存放,无形的,不会溢出。
一种知识、一种能力的短缺不一定就会遏制其它方面的增长。
二、对“木桶效应”关注焦点的反思
“木桶效应”说的关注问题在于补缺、造短,而不在于“拔高”。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若用“木桶效应”说来说明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来说明提高班级集体成绩,无可厚非。
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发现决定人成就大小的不应是他最薄弱的部分,而应是他最擅长的部分。
当然,孩子假如是全面发展的,那最好。
倘若不是,我们也该明白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某一方面的欠缺并不一定成为其他方面追求成功的障碍。
孩子智能的发展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强弱差异,人的能力发展与人的生长环境、遗传基因、所受教育等因素有关,总是存在一些不平衡,我们应该承认并尊重这种不平衡。
在传统的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把关注点放在对孩子的“补短”上,毫无疑问,关注薄弱环节对孩子是有所帮助与提高的,但这种关注往往伴随着对其优势智能的压抑与投入的減少。
这样一来,可能孩子会是平衡发展,各方面都无所长,实际上是一种“抑长补短”,不利于孩子个性化发展。
现在的班级管理中,教师意识到,孩子的全面发展只能是一种应然状态,而不是实然状态,我们可以把他作为
一种追求,一种理想。
教师应该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各个方面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假如有一个孩子,他的各方面能力一般,尤其是计算极差,但是他的绘画能力却很强,按照传统的做法是花费大量精力去练习计算,经过努力,计算能力也许会有所提高,但也有可能是他从此对计算失去了兴趣,越来越讨厌计算,甚至是对学习失去了欲望。
然而,假如我们发挥优势,培养他的
绘画才能,帮助他找到成功的基点,并以此为契机找到学习的信心与欲望,让他以强带弱,向强项出击,也许他
将来会有更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找准了位置,找到了兴趣,就找到了信心,找到了自己的作为。
三、对幼儿园班级管理者的反思
一只好的木桶想盛更多的水,它的制作与维修很重要,这个程序须有工匠去完成。
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
”要想使一个班级有好的面貌,使孩子能得到主动的发展,作为管理者,必须能把握住孩子发展的脚步、聆听出孩子“拔节”的声音。
因此,现在的班级管理呼唤钻研型、反思型、知识型的教师。
首先,管理者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师既是孩子学习的点灯人,又是孩子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也是终身学习的主体之一。
因为,没有教师的学习提高,教育工作就不能正确地运作,教育质量也难以提高。
想让孩子进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一缸水。
教师要勤于向书本学习、勤于向孩子学习、勤于向专家、同行和家长们学习;其次,还要善于观察,向经验学习。
每个孩子就像是
一本本生动的书,天天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幅多姿多彩鲜活的画。
每个教师对这本书要认真地“看”,仔细地“读”,深入研究分析。
在实践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观察,及时记录,碰到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分析应对,以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
最后,管理者还要善于总结,从反思中提高。
管理行为过程中的反思与分析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工作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我是不是按新纲要的理念做的?”“我做得怎么样?”“班级哪些方面需要提高?”“我的这句话说的合适、恰当吗?”“幼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等等。
分析与反思是教师提升自己的关键,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过程中,一点点地积累自己,丰富自己,教师就会逐渐地充实和能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