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药物的代谢

合集下载

第五讲药物代谢

第五讲药物代谢
起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律失常。甲硝唑、红霉素、甲红霉素、竹桃霉素及其他 康唑类药物也有类似作用,严重时可致死亡。
问题:1、“约99%药物经CYP3A催化代谢为羧酸代谢物和无 活性的去烃基物”是通过什么样的研究得出的结论? 2、为什么酮康唑和依他康唑可抑制本品代谢,使药物 在体内蓄积而引起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律失常?
由于溶解差异,吸收快慢、吸收量多少。
(四)手性药物
(五) 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联用时,药物之间产生作用,通过对酶影
响体现,是药物相互作用的一个组成部分。
• 抑制作用(inhibition) 药物代谢被其它药物所抑制,
抑制代谢的药物称为酶抑制剂(inhibtor)。
• 诱导作用(induction) 药物代谢被其它药物所促进,
第五讲药物代谢
第五章 药物代谢
药剂学教研室
1概
主要内容

2
药物代谢酶及其组织分布
3
药物代谢反应的类型
4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5 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
6
药物代谢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案例1 抗变态反应药物特非那丁说明书中药动学及药物相互作用叙述:
【药动学】口服本品胃肠吸收良好,有明显首过效应,约99%药物经CYP3A
原、水解生成极性基团的反应。

• 2.第二相反应
药物或第一相反应生成的代谢产物 结构中极性基团与机体内源性物质 生成结合物(葡萄糖醛酸、硫酸、甘 氨酸、乙酰化、甲基化)。
一、氧化反应

氧化是最为常见的药物代谢反应,可由肝微粒体酶或非微粒
体酶催化。
• (一) 细胞色素P450系统
• 1. 催化原理
• 2. 氧化类型
• 代谢在酶系统参与下,可能出现饱和现象。

案例演示教学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章节中的应用与探索

案例演示教学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章节中的应用与探索

案例演示教学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章节中的应用与探索摘要:在《生物药剂学》第五章药物代谢的教学中,采用理论讲授和案例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在演示结束后回顾与解读案例,并在整个案例演示教学后对教学满意度及教学效果进行调查。

此次教学实践发现案例演示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巩固和深化了核心知识点,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案例演示教学;药物代谢;《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生物藥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因素、生物因素、剂型因素和药物疗效相互关系的科学;药物动力学是应用计算机和数学的方法定量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主要应用于筛选新药、评价制剂质量、设计合理剂型和指导临床用药等方面。

目前国内多所高校进行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尝试,如多元教学法[1]、多学科交叉法[2]、PBL方法、混合式教学法、Seminar教学法、情景剧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一、生物药剂学课程教学现状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生物化学、临床药理学、数学与动力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系统性强、内容抽象、内容丰富且繁杂的特点,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均有一定难度。

目前,国内该课程大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教师占据教学主动地位,学生普遍反映课程难度较大,内容难以理解,加之学时不足和未开设配套实验课程,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不能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较为突出。

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互动的新型教学方式,常用于法学、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具有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应用性强等特点。

任课教师在课前应进行周密的策划和准备,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规律,应用构建主义思想,围绕课程核心或衍生内容设置讨论问题,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和思考特定案例,在讲授相应知识点后,组织学生模拟或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针对案例开展互助交流、讨论演讲,并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完成知识内化,巩固所学知识点,通过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达到深化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

大三《生物药剂学》章节目录

大三《生物药剂学》章节目录

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1.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2.掌握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3.掌握药物体内过程与药物效应之间的作用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1.掌握生物膜的性质2.掌握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机制3.掌握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药物因素和制剂因素1.熟悉胃肠道结构、功能和药物吸收的过程2.熟悉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其应用1.了解运用胃肠道药物吸收特征、设计和开发药物新制剂的基本方法第三章非口服给药途径药物的吸收1.掌握影响注射给药药物吸收的因素2.掌握影响药物经皮渗透的因素3.掌握影响药物口腔黏膜吸收、鼻腔黏膜吸收、肺部吸收的因素及吸收途径1.熟悉药物经皮肤的转运途径2.熟悉阴道吸收、直肠吸收及眼部吸收的因素及吸收途径3.熟悉非口服给药和首过效应的关系1.了解各种注射给药途径2.了解皮肤生理与解剖结构3.了解口腔及其黏膜、鼻腔及其黏膜、呼吸器官、阴道、直肠、眼的生理与解剖结构第四章药物分布1.掌握药物分布过程及其影响因素2.掌握表观分布容积的重要意义1.熟悉淋巴系统的基本结构2.熟悉药物从血液、组织间隙等向淋巴系统的转运过程,以及主要影响因素1.了解脑内转运、胎盘物质交换,红细胞内分布和脂肪组织内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2.了解微粒给药系统在体内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心制剂设计的指导意义第五章药物的代谢1.掌握药物代谢的基本概念,及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2.掌握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1.熟悉药物代谢酶系及其在体内的组织分布特点2.熟悉药物代谢反应的类型3.熟悉药物代谢在合理用药及新药研发中的应用1.了解药物代谢研究的体外方法及体内方法第六章药物排泄1.掌握药物排泄的三种机制,影响排泄的主要因素2.掌握肾清除率的意义及对药物作用的影响3.掌握药物胆汁排泄4.掌握肠肝循环概念及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了解药物排泄的其他途径。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一、药物的吸收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药物的吸收。

药物的吸收方式主要有两种:
1.消化道吸收:药物通过口服或直肠给药,经过胃肠道黏膜吸收进
入血液循环。

这是最常见的药物吸收方式。

2.非消化道吸收:药物通过注射(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
射)、皮肤贴剂、气雾剂等方式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开了消化道的吸收过程。

二、药物的代谢
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会通过肝脏和其他器官的代谢酶进行代谢转化,这个过程称为药物的代谢。

药物代谢的主要目的是将药物转化为更容易排泄出体外的形式,以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和毒性。

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包括:
1.氧化代谢:药物在肝脏细胞内通过氧化酶的作用,将药物分子中
的官能团(如羟基、氨基等)氧化为更极性的化合物,使其更容易排泄。

2.还原代谢:药物在肝脏细胞内通过还原酶的作用,将药物分子中
的官能团(如羰基、硝基等)还原为更极性的化合物,使其更容易排泄。

3.水解代谢:药物在肝脏细胞内通过水解酶的作用,将药物分子中
的酯键、酰胺键等水解为更极性的化合物,使其更容易排泄。

4.结合代谢:药物在肝脏细胞内通过转移酶的作用,将药物分子与
体内的内源性物质(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盐、谷胱甘肽等)结合,形成极性更大的复合物,使其更容易排泄。

药物代谢的产物通常比原始药物更极性,更容易通过肾脏或胆道排泄出体外。

药物代谢的速度和方式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结构、给药途径、剂量、个体差异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药物代谢产物可能具有活性,甚至比原始药物更强的活性,这可能导致药物的药效延长或产生不良反应。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附习题及答案)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附习题及答案)

⏹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其中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对于新药、新剂型与新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及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掌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新药研发和药学服务等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学习进度与指导(*为重点章节)第九章多室模型 1 学习课件,理解多室模型特点和识别方法第十章* 多剂量给药 3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稳态血药浓度的计算第十一章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2 学习课件,重点理解特点,机制和识别方法第十二章统计矩分析 1 学习课件,掌握MRT含义及计算第十三章*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3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给药方法设计方法第十四章* 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3 学习课件,重点掌握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一、学习目标掌握生物药剂学的定义,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熟悉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和进展,了解生物药剂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

二、学习内容生物药剂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三、本章重点、难点生物药剂学的概念;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含义。

四、建议学习策略通读教材后观看视频,并复习相关药剂药理知识帮助理解.五、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utics)2、吸收(absorption)3、分布(distribution)4、代谢 (metabolism) 5、排泄 (excretion) 6、转运 (transport) 7、处置 (disposition) 8、消除 (elimination) 二、简答题1.简述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因素。

第5章药物的代谢

第5章药物的代谢
• 是产生耐受性的主要原因
酶诱导作用
– 苯巴比妥能促进其本身或巴比妥类中的环己烯 巴比妥的代谢。由于苯巴比妥增加了体内代谢 酶的活性,使以后服用的药物由于加速了生成 无效代谢物的速度,而不能获得预期的疗效。 – P148 表5-43
酶抑制作用
• 某些药物能抑制肝微粒体中酶的作用,使 其它药物代谢速率减慢,导致药理活性及 毒副作用增加,这些具有酶抑制作用的药 物称酶的抑制剂。
第六节 药物代谢研究方法
• 体外法
– 肝灌流法 – 肝切片法 – 肝微粒体法 – 肝细胞培养法
• 在体法
– 药物探针、体内指标法
侧链烷基的氧化
• 降血糖药甲苯磺丁脲
CH3 CH2OH CHO COOH
O
O
O
SO2NHCONHC4H9
SO2NHCONHC4H9
SO2NHCONHC4H9
SO2NHCONHC4H9
SCH3 N N NH N N O N NH SH N + HCHO
N-氧化
• 氯环嗪氧化为氯环嗪的N-氧化物
Cl Cl
CH
N
N
CH3
O CH N N
o CH3
S-氧化
• 氯环嗪氧化为氯环嗪的N-氧化物
o S O N CH2CH2CH2N CH3 Cl CH3 CH2CH2CH2N CH3 N Cl CH3 S
饮食
• 饮食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主要来自糖、蛋白 质、脂肪、维生素和金属元素等
– 食物中缺少蛋白质时一般能使药效延长或毒性 增加。 – 许多维生素能影响药物代谢,但不像蛋白质那 样明显。仅在严重缺乏时才表现出来 。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 • • • 给药途径的影响 给药剂量和剂型的影响 酶的诱导作用和抑制作用 生理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第五章 杀虫剂的代谢

第五章 杀虫剂的代谢
33
O
O
CH CCl2 +H O 2
OH
+
HOCH=CCL2
(二) 羧酸酯的水解
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属于B酯酶,又称 脂族酯酶,能催化各种脂族酯和芳族酯的水解,但 不能水解胆碱酯。 目前研究表明羧酸酯酶在一些有机磷和拟除虫 菊酯的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酶的活性一般 在正常的昆虫品系中是比较低的而在某些抗性品系 中比较高。
10
460
480
500.0
3)多样性
• 控制P450的基因是基因超家族,目前 P450基因超家族包括70个家族,120个亚 家族(Nelson,1998),且数量增长很快。
11
4) 可诱导性
• 现已证明,许多化合物,如药物、杀虫剂、以
及植物他感化和物都能诱导P450的生物合成。目前 研究比较清楚的是苯巴比妥和3-甲基胆蒽对P450的 诱导合成。
羧酸酯酶通过附加一分子水而将底物裂解成酸
和醇两部分。例如:将马拉硫磷水解,形成α ,β 单酸以及醇。
34
(二) 羧酸酯的水解
O H3CO P H3CO S CHOOC2H5 CH2OOC2H5 O
H2O
H3CO P H3CO S CHOOH CH2OOC2H5
马拉硫磷
O
马拉硫磷α -单酸
+
H3CO P H3CO S CHOOC2H5 CH2OOH
23
7.外来化合物对MFO的诱导作用
• 能够使处理物的生物活性增加的物质称为诱导
剂。这种现象叫诱导现象。
• 诱导的多样性
• 诱导的表现
• 诱导的机制
24
8.影响MFO活性的一些因子

药物代谢动力学非线性(第五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非线性(第五章)

第五节 非线性药动学的研究进展
• 一、最近发现的一些非线性消除的药物 • 近年来又有一些非线性药物代谢的新的研究报 • 静注0.2 mg/kg, 0.4 mg/kg and 0.8 mg/kg 三种 剂量的半衰期分别为0.61, 0.72 and 1.07 h,其 AUC增大的比例超过剂量增加的比例,MRT也随 剂量增加而延长,类似的情况也在抗微生物药 voriconazole,抗老年痴呆症药rivastigmine, (fluvastatin), 抗癌药表皮生长因子抗体C225、 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NB-506等,和HIV-1逆转 录酶药Efavirnz等。
图5-3 线性与非线性动力学的AUC与剂量X0间的关系
• 四、t1/2和AUC与C0间的关系 • 对于单室系统,按单纯饱和过程消除的药物静注后, 血药浓度的经时过程可通过米氏方程的积分形式来 表征:
第二节 米氏参数的估算方法
• 一、对米数方程两端取倒数,
(5-14)
• 以dC/dt的倒数作图可得一条直线,从截距– 1/Vm,斜率–Km/Vm可求得Vm和Km。
• 多次给药后,体内药量不断增加,达稳态时,进入 和消除到达平衡,血为稳态水平Css。于是dc/dt=0, 则
上式经变换后可得到不同形式的方程稳态浓度 给药速率函数
当给药速率R很小, CSS速率呈线性,便随着R增加逐步呈非线 性药物R接近Rmax,达到酶饱和时,CSS急骤上升。
• 2、利用R和R/Css的关系式:
• 第五章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 • 临床上某些药物存在非线性的吸收或分布(如抗坏 血酸,甲氧萘丙酸等);还有一些药物以非线性的 方式从体内消除,过去发现有水杨酸、苯妥英钠和 乙醇等。这主要是由于酶促转化时药物代谢酶具有 可饱和性,其次肾小管主动转运时所需的载体也具 有可饱和性,所以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消除速率常 数呈现为剂量或浓度依赖性(dose dependent), 此时药物的消除呈现非一级过程,一些药动学参数 如药物半衰期、清除率等不再为常数,AUC、 Cmax等也不再与剂量成正比变化。上述这些情况 在药动学上被称之为非线性动力学(nonlinear pharmacokinetic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的功能:
• (1)代谢功能
• (2)胆汁生成和排泄功能 • (3)解毒作用 • (4)血液凝固功能 • (5)免疫功能 • (6)其他功能
28
Drug Metabolism Site
肝细胞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 (1)粗面内质网 :蛋白质合成
• (2)滑面内质网:肝微粒体(microsome)
存在部位
参与的代谢反应
混合功能氧化酶 肝内质网(微粒体 大多数药物的氧化、还原反 系 酶) 应
醇脱氢酶
肝、肠细胞浆
醇氧化反应
各种内源性胺类如儿茶酚胺 肝、肾、肠和神经 单胺氧化酶 5-羟色胺及外源性胺如酪胺 细胞中线粒体 等氧化脱胺生成醛 肝、血浆及其他组 酯酶和酰胺酶 酯、硫酯和酰胺的水解 织 葡萄糖醛酸转移 肝内质网(微粒体 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 酶 酶)
特点:特异性不强,催化反应需O2和NADPH,
酶的活性可被诱导或抑制
• RH + NADPH + H+ + O2 ROH + NADP+ +
H2O
17
Drug Metabolism enzyme
• 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 • (Mixed-function oxidases, MFOs ): CYP450、 NADPH-CYP450 reductase、黄素蛋白、 NADPH, O2。
19
20
CYP450 的命名:
•根据其氨基酸序列,以及底物专一性和可诱 导性,各种同工酶可被分为不同的家族 •40% 以上相同序列为一族,CYP1,2,3; •55% 以上相同序列为一亚族,A, B, C, D, E 如CYP2D。 •每个亚族单个形式的CYP酶, CYP2D6.
21
对于外源性物质代谢有重要意义:
• 酰肼的水解
41
三、水解
类型
酯水解 酰胺水解 酰肼水解
反应式
R-COOR’ R-COOH + R’OH R-CONH2 RCOOH + NH3 RCONHNH2 RCOOH +NH2NH2
例子
普鲁卡因 水杨酰胺 异烟肼
腈水解
R-CN RCOOH + NH3
42
普鲁卡因胺
43
II 相反应(phase II ):
O
氯丙嗪
CH3
CH3
S
S
N N
CI CH3
N N H
CI CH3
CH3
12
NHCOCH3
NHCOCH3
OC2H5
非那西丁
OH
扑热息痛
13
O N H
O NH2 N H N O N O H2 N H N O N H COOH COOH
N
N
N H
CH3
CH3 O
H3 C
N H
H N O
CH3
• 异烟肼体内主要代谢途径
38
二、还原
类型 偶氮还原 硝基还原 反应式 R-N=N-R’ R-NH2 + R’-NH2 R-NO2 R-NO R-NH-OH RNH2
羰基还原
双键还原
R-CHO R-CH2-OH
R-CH=CH-R’ R-CH2-CH2-R’
二硫化物还原 R-S-S-R’ R-SH +R’-SH
8
N2H H2N N N SO2NH2
NH2 H2N + NH2
NH2
百浪多息
SO2NH2
9
代谢的临床意义
• 代谢使药物失活,如普鲁卡因→水解成无效物 • 代谢使药物活性,如氯丙嗪→去甲氯丙嗪 • 代谢使药物活性,如非拉西丁→对乙酰氨基酚 • 代谢使药理作用激活,如前体药物→活性成分
• 代谢产生毒性代谢物,如异烟肼→乙酰肼
15
Ⅱ Drug Metabolism Enzyme and Site 一、 Drug Metabolism enzyme
微粒体酶系 肝脏
药物代谢酶
非微粒体酶系 肝脏、血液 其它组织
16
(一) 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 • 存在于肝细胞或其他细胞(如小肠粘膜、肾、 肾上腺皮质细胞等)的内质网的亲脂性膜上。 • 最重要的酶系: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
S-氧化物还原 R-SO-R’ R-S-R’
39
40
三、 水解反应(Hydrolysis)
• 酯类水解:可发生在血浆和肝微粒体中,由胆碱 酯酶、拟胆碱酯酶和其它酯酶催化,分解为羧酸 和醇。
• 酰胺类水解:较酯慢,可被血浆中酯酶水解,也
受肝微粒体中的酰胺酶催化。如普鲁卡因酰胺经
肝微粒体酶水解酰胺键而被代谢。
利多卡因
脂肪链羟基化
H N O N H
O C2H5 CH (CH2) 2 CH3 O CH3 O
H N N H
O C2H5 CH CH2 CH CH3 O CH3 OH
戊巴比妥
环氧化
苯并芘
O
34
N-去烷基化
Cl
CH3 O N N Cl
H N N
O
+ HCHO
安定
H N H3C O O
O-去烷基
CH3 HO
嘌呤氧化
CH3 N O
O
O
H N O N H
茶碱
N N CH3
R-CH2NH2→R-CHO + NH3
36
单胺氧化(单胺氧化酶和二胺氧化酶作用下氧 化脱胺,并进一步氧化成羧酸)
37
还原反应( Reduction)
•羰基化合物可通过醇脱氢酶和胞浆中的醛酮 脱氢酶还原为醇。(由非微粒体酶催化) •偶氮化合物由微粒体催化还原为两个伯胺。 (由微粒体酶催化) •硝基化合物由微粒体催化还原为相应的伯胺。 (由微粒体酶催化)
18
Drug Metabolism enzyme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 分子量 45 000-55 000 Da 1958年Omura T证明微粒体中的一种色素,是催 化药物代谢的活性成分,由一系列同工酶组成。 Isoenzyme --生物体内催化相 同反应而分子结构 不同的酶
26
二、 Drug Metabolism Site
• 代谢最重要器官为肝脏,其次是胃肠道。有些
代谢反应也可在血浆、肺、皮肤、肾、鼻粘膜、 脑和其它组织进行。 • 常见的药物代谢酶系: 混合功能氧化酶系、葡萄糖醛酸转移酶、醇 脱氢酶、单胺氧化酶、羧酸酯酶和酰胺酶、各 种功能基的转移酶
27
Drug Metabolism Site
I. Introduction
II. Drug Metabolism Enzyme & Site
III. First Pass Effect & Hepatic Extraction
IV. Metabolism Reaction
V. Effects on Drug Metabolism
VI. Drug Metabolism & Preparation Design
14
•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两种酶:一种是 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
• 乙醇脱氢酶能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而乙醛脱氢 酶则能把乙醛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人体内若是 具备这两种酶,就能较快地分解酒精,中枢神经 就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 • 在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大部分人数 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 多。这种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 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继续留在体内。
糖原合成与分解 脂肪代谢 激素代谢 药物代谢
胆汁合成
29
第三节 药物代谢反应的类型
药物代谢反应通常分为两大类: 第一相反应 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脂溶性药物
代谢
生成极性基团
第二相反应 即结合反应 极性基团+体内内源性物质 结合物
30
氧化、还原、水解引入 或脱去基团(-OH、CH3、-NH2、-SH)
VII.Study Technique(了解)
4
I. Introduction
1. 概念:
Drug metabolism Biotransformation
5
Drug metabolism
• 药物被机体吸收后,在体内各种酶以及体液
环境作用下,可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药
物化学结构上的转变,这就是药物的代谢。
10
NH2
NH2
+
H2O
+ HOCH2CH2N(C2H5)2 + HCl
COOHCH2CH2N(C2H5)2HCl
N2H H2N N N
COOH
盐酸普鲁卡因
SO2NH2
百浪多息
H2N
NH2 + NH2
NH2
SO2NH2 11
O S S S
N N CH3 HO
CI CH3
N N
CI CH3
N N
CI CH3
第五章 药物代谢
drug metabolism
1
组织器官
Free
Bound
吸收 结合型药
游离型药
排泄
生物转化
2
本章要求
• 掌握药物代谢的意义、主要途径及过程。
• 熟悉主要药物代谢酶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性 质和代谢类型。 • 掌握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 了解运用药物代谢性质进行药物设计的方 法。
3
Chapter 5 Drug Metabolism
Ar-H Ar-OH R-CH-NH2 R-C=O R’ R’ R-CH2-OH RCHO RCO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