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药物代谢

合集下载

药剂学:第5章 药物代谢

药剂学:第5章 药物代谢

合并用药 or 重复给药
爱喝酒的人,乙醇可诱导药酶使 同时服用的甲磺丁脲代谢加速
药酶诱导
酶抑制和诱导作用
一些药物重复应用或与其他药物合并应用 后,可促进酶的合成、抑制酶的降解或两种以上 药物与代谢酶竞争结合,导致药物代谢发生变化。
酶抑制(Inhibition)
通常药物代谢被减慢的现象,称为酶抑制作用, 能使代谢减慢的物质叫做酶抑制剂
* 问题二:消化道、肝中均存在脱羧酶, 口服左旋多巴首过效应强烈,生物利用度低, 临床常以大剂量给药来弥补,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等副作用明显
如何解决?
对策二:
药物代谢的饱和现象和制剂设计
小肠回肠末端:脱羧酶活性最高 十二指肠:左旋多巴的主要吸收部位,
脱羧酶活性低且有饱和现象
左旋多巴肠溶性泡腾片
优点
降低给药剂量,副作用大大减轻
思考题
何谓药物的一相代谢与二相代谢 ?两者有何关系? 解释药酶诱导和药酶抑制现象。
药物代谢和制剂设计
多巴胺
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药物 临床应用的限制因素
– 难通过血-脑脊液屏障
如何通过制剂设计克服?
对策一:前体药物类制剂的设计
前体药物
将活性药物衍生化成药物惰 性物质,该惰性物质在体内经化 学反应或酶反应可回复到原来的 母体药物,再发挥治疗作用。
多巴胺→左旋多巴
前体药物左旋多巴被转运到脑 内后,被脑内脱羧酶脱去羧基转变 成多巴胺而发挥作用
Chapter 5 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drug metabolism)
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分布的同时, 在体内各种酶以及体液环境作用下,
可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药物 化学结构上的转变,这个过程称为
药物代谢,也称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2024年执业药师药物代谢考点整理

2024年执业药师药物代谢考点整理

2024年执业药师药物代谢考点整理关键信息项:1、药物代谢的定义和概念2、主要参与药物代谢的器官和酶系统3、药物代谢的反应类型4、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5、药物代谢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关系6、药物代谢产物的性质和作用7、药物代谢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的意义11 药物代谢的定义和概念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变化,也称为生物转化。

这一过程通常将药物转化为更易排泄的形式,以实现药物从体内的消除。

药物代谢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

111 药物代谢的目的药物代谢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药物的活性,促进其排泄,从而维持体内药物浓度的平衡,并减少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112 药物代谢的部位药物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但其他器官如胃肠道、肾脏、肺等也可能参与部分药物的代谢。

12 主要参与药物代谢的器官和酶系统肝脏是药物代谢的最主要器官,其中包含多种酶系统,如细胞色素P450 酶系(CYP450)、还原酶、水解酶等。

121 细胞色素 P450 酶系CYP450 酶系是最重要的药物代谢酶家族,包含多种亚型,如CYP1A2、CYP2C9、CYP2D6、CYP3A4 等。

不同亚型对不同药物的代谢具有特异性。

122 其他酶系统除了 CYP450 酶系,还有一些其他的酶也参与药物代谢,如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硫酸转移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它们主要参与药物的结合反应。

13 药物代谢的反应类型药物代谢的反应类型主要包括第一相反应和第二相反应。

131 第一相反应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这些反应通常引入或暴露药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如羟基、羧基、氨基等,使其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

132 第二相反应第二相反应主要是结合反应,药物或其第一相代谢产物与内源性物质(如葡萄糖醛酸、硫酸、谷胱甘肽、氨基酸等)结合,形成水溶性更高、更易排泄的结合物。

14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药物代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病理因素、药物相互作用等。

药物代谢(20130324)

药物代谢(20130324)

O
Me
丙磺舒
Cl
H N
N
NH Cl
可乐定
苯环羟基化
苯并芘的氧化
苯并芘
O
HO OH
O
N
NH
N N NH 糖核 HO
HO OH
15
16
2. 烯烃和炔烃的氧化
O
HO
OH
O NH2
卡马西平
非端基碳进攻 R
端基碳进攻
O NH2
O NH2
O R
N Porphyrin
H2O
R COOH
R
CO
H
O
Protein-NH2 R
CYP2D6 CYP2E1
多态性的氧化酶,与21%用于临床的 重要药物代谢有关
含卤代烃的药物,低相对分子质量化 合物乙酰氨基苯的氧化
奎尼丁、氟卡胺、利多卡因、普萘 洛尔等药物的氧化代谢
挥发性全身麻醉药,乙腈、乙醇、 丙酮
CYP3A4 是体内最重要的代谢酶,与临床1/3以 红霉素、硝苯地平、环脆菌素、三
XH 生物大分子
R
OH OH R
OH SG R
OH 12 X
2
O
NH
C2H5
O NH
O
苯巴比妥
H
O
N
Cl
N
HO O
NH
C2H5
O NH
O
H
O
N
Cl
N
地西泮
OH 13
SH
N
N
N
N H
巯基嘌呤
Bu
O
N ON
保泰松
SH
N HO N
N OH
N H
Bu

《药物代谢概述》PPT课件

《药物代谢概述》PPT课件

收过程中,药物在消化
道和肝脏中发生的生
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
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
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
少的现象这种现象称
为首过效应。
医学PPT
26
2.避免首过效应的方法
静脉给药 直肠下部给药 鼻腔给药 肺部给药 皮肤给药
医学PPT
27
肝提取率
(1)药物在肝中减少 的比例可用肝提取率描 述:
门静脉 出肝静脉 ER=CA-CV/CA ER=0.2?
医学PPT
16
1. 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
供体: UDPGA
2NAD+
2NADH + 2H+
UDPG脱氢酶
尿苷二磷酸(UDP)葡萄糖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
医学PPT
17
UDPGA OH
苯酚
UDP COOH
H H
O O
OH H
HO
H
H OH
苯-β-葡糖醛酸苷
医学PPT
18
2.硫酸结合反应
• 硫酸供体 – 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 PAPS)
H 3CNC CC H 3
H C H 3NC CC H 3
H 2NC CC H 3
H 3C C N
CN
CN
O N C H 3
O N C H 3 O N C H 3
R
安基比林
R
R
安替比林
NH2 CH2CHCH3
O CH2CCH3
苯丙胺
苯丙酮
医学PPT
10
(4)氧脱烃:
OCH3
OH
+ HCHO
NO2
NO2
SO2NH2

第五章药物代谢

第五章药物代谢
第五章 药物代谢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药物代谢酶和代谢部位 药物代谢反应类型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药物代谢和制剂设计
第一节 概述
药物代谢的概念 药物代谢的临床意义
1.药物代谢(drug metabolism)概念
也叫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指药物被 吸收以后,在体内各种酶和体液环境的作用下 发生的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化学结构发生改变 的过程。
指原型药物或一相反应产物的功能基 团(如-COOH、 -C-OH、 -NO2、) 和体内内 源性物质发生结合反应的过程。
产物常没活性,极性较大,易于排出。 又叫解毒反应。
(1)葡萄糖醛酸(GA)结合
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界的一种代谢反应。主要在肝 中进行。
活性供体:尿核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UDPGA) GA结合部位有-OH、-NH2、-COOH、-SH等
主要是-C=O、 -C-OH、 -NO2、 -N=N -还原。
1. -C=O
2. -C-OH
3. -NO2 4. -N=N-
-C-OH -C-H
-NH2 -NH2
氯霉素
P119
1.第一相反应——水解反应
主要是酯、酰胺、酰肼的水解,一般 酯的水解比酰胺容易。
阿司匹林 P119/120
2.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紫外特征 细胞色素P450 非细胞色素P450
1.细胞色素P450(λ max=450nm)
细胞色素P450 (CYP)分为三大类
– 线粒体CYP,肾上腺皮质中表达,催化甾体 激素的合成、转化、代谢
– 微粒体CYP ,即肝药酶,在肝实质细胞中表 达,催化药物及外源性异物的代谢。

药物代谢课件课件

药物代谢课件课件
还原反应
水解反应
第21页,幻灯片共36页
一、氧化反应(Oxidation)
在药物的环系结构或脂链结构的碳上形成羟基或羧基,在氮、氧、硫
原子上脱烃基或形成氮氧化物、硫氧化物。
第22页,幻灯片共36页
1.芳香环的氧化
OH
H
N
O
对位羟基化
C
H2
β受体阻断剂
OH
HO
H
N
O
CH3
C
H2
CH3
第23页,幻灯片共36页
例3
N
S
H
N
H
N
N
HN
CN
西咪替丁
N
HN
S
O
H
N
H
N
N
CN
第33页,幻灯片共36页
4.杂原子(S,N)的氧化
第34页,幻灯片共36页
5.脱氧化
如苯丙胺被氧化(脱氨基)成苯丙酮。
[O]
O
NH2
苯丙胺
苯丙酮
第35页,幻灯片共36页
+
NH3Βιβλιοθήκη 第36页,幻灯片共36页未被完全抑制。反应的结果:使分子中引入或转化成某些极性较大的官能
团,如羟基、羧基、氨基和巯基等。
Ⅱ相(phaseⅡ)反应
是指药物或由第一阶段反应生成的初级代谢物与体内物质的结合反应。结
合反应,使所有的药物完全失活,增加水溶性,变得易于排泄。
第20页,幻灯片共36页
官能团化反应(Ⅰ相代谢反应)
氧化反应
担。
第10页,幻灯片共36页
肝中重要的药物代谢酶
细胞色素P450酶
NADPH辅酶
环氧化物水合酶

《药物的代谢》课件

《药物的代谢》课件
详细描述
二相代谢酶系是一类能够催化药物进行结合反应的酶,如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氨基酸转运酶等。这些酶能够将药 物与葡萄糖醛酸、氨基酸等物质结合,使药物转化为更易排泄的物质,从而降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活性。
03
药物代谢的过程
药物的吸收
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是药物起效的第一步。
药物代谢的重要性
药物代谢有助于将药物转化为水 溶性物质,使其易于排出体外, 从而降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毒
性。
通过药物代谢,可以改变药物的 性质和作用强度,使其更适合治
疗需要。
药物代谢对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 性至关重要,不当的药物代谢可 能导致药物失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药物代谢的分类
01
02
03
一级代谢
一相代谢酶系
总结词
一相代谢酶系主要参与药物的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详细描述
一相代谢酶系是一类能够催化药物进行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的酶,如细胞色素 P450酶系、醇脱氢酶等。这些酶在药物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将药物转化 为水溶性较高的代谢物,便于排泄。
二相代谢酶系
总结词
二相代谢酶系主要参与药物的结合反应,将药物转化为更易排泄的物质。
高纤维饮食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05
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
体内研究方法
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通过给动物或人体注射药物,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药物浓度,计算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参数。
体内代谢产物研究
通过分析动物或人体内的代谢产物,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 代谢产物的性质。
体内组织分布研究
通过测定药物在动物或人体不同组织中的浓度,了解药物在体内的 分布情况。

药理学中的药物代谢和排泄知识点

药理学中的药物代谢和排泄知识点

药理学中的药物代谢和排泄知识点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代谢和排泄等相关过程的学科。

药物代谢和排泄是药物在体内被分解和清除的过程,对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药理学中的药物代谢和排泄的基本知识点。

一、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酶系统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代谢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一种是在肝脏中进行的肝脏代谢,另一种是在肾脏中进行的肾脏代谢。

1. 肝脏代谢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大部分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代谢反应,最终转化为可溶性的代谢产物,方便被排出体外。

肝脏中药物代谢的主要方式有三种: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水解反应。

氧化反应是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其中包括酶介导的氧化反应和非酶介导的氧化反应。

酶介导的氧化反应主要由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参与,这个酶系统是肝脏中最主要的药物代谢酶系统。

非酶介导的氧化反应则是由肝脏细胞内的其他酶系统参与。

还原反应是药物代谢的次要途径,主要由还原酶介导,将药物的氧化物还原为较低活性的代谢产物。

水解反应是药物代谢的另一种途径,主要是通过酶的作用将药物分解成小分子的代谢产物。

2. 肾脏代谢肾脏代谢是指药物在肾脏中发生代谢反应。

肾脏代谢一般发生在药物被肾小管吸收后,但在经过肾小管的转运和分泌后,药物分子可能会被酶系统代谢。

二、药物排泄药物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体内被清除的过程。

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肝胆排泄和其他途径排泄。

1. 肾脏排泄肾脏是主要的药物排泄器官,药物在体内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肾小管分泌等过程,最终从尿液中排出。

药物从肾小球滤过后,一部分通过肾小管重吸收返回循环系统,另一部分则经过肾小管分泌被排出。

2. 肝胆排泄药物和代谢产物在肝脏中被分泌到胆汁中,经过胆汁排泄至肠道,部分药物和代谢产物在肠道中被肠道菌群分解,最终被排出体外。

3. 其他途径排泄除了肾脏排泄和肝胆排泄外,有些药物和代谢产物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排泄,如呼吸道、乳汁、汗液和唾液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氧化类型
• ⑴ 侧链烷基氧化反应; • ⑶ 氮原子的氧化反应; ⑵ 醛(酮)基氧化反应; ⑷ 硫原子的氧化反应;
• ⑸ 链接在杂原子上烷基的氧化反应
• (二) 黄素单加氧酶系统 • 1. 催化原理 • 2. 氧化类型
• ⑴ 氮原子上的氧化反应;
• ⑵ 硫原子上的氧化反应; • (三) 单胺氧化酶系统 • 单胺类物质被氧化
• 老年人心、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等衰退,肝肾 血流量下降,尤其肝中药物代谢酶数量和活性均 有不同程度降低,对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 可使血药浓度过高或作用持续时间持久,出现不 良反应甚至毒性。
• 针对老年人药动学特点制订相应给药方案,以确
保老年人用药安全有效。

老年和青年人静脉滴注120 mg庆大霉素后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前药)
• 羧酸酯酶(CES)与胆碱酯酶(CHE)为重要的酯键水解酶系
四、转移酶及其组织分布
• 结合反应:原药、Ⅰ相反应的代谢物中的极性基团与体内内源 性物质结合生成结合物的过程。
• 主要针对羟基、氨基、硝基、羧基等结构
• (一)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 为各种外源性或内源性物质灭活的重要途径,对药物的代谢消 除有重要作用。 • (二)甲基化转移酶
长期口服给药后,消除半衰期为12~17h。与香豆素类抗 凝药合用可以降低抗凝作用,与红霉素合用,本品的血药
浓度升高。
• 问题 1、为什么卡马西平长期给药半衰期缩短? • • 2、为什么与香豆素类抗凝药合用抗凝作用减弱? 3、为什么与红霉素合用本品血药浓度升高?
一、生理因素
与酶有关,因酶系统差异所导致 • (一) 种属 • (1)代谢速度 • (2)代谢途径
反 应 式 R-COOR′→R-COOH+R′OH R-CONH2→RCOOH+NH3
例 子 普鲁卡因,哌替啶 水杨酰胺,普鲁卡因胺
酰肼水解
腈水解
RCONHNH2→RCOOH+NH2NH2
R-CN→RCOOH+NH3
异烟肼,苯酰肼
四、结合反应
• (一) 甲基化结合反应
• (二) 硫酸化结合反应
• (三) 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
原、水解生成极性基团的反应。
• • 2.第二相反应
药物或第一相反应生成的代谢产物
结构中极性基团与机体内源性物质
生成结合物(葡萄糖醛酸、硫酸、
甘氨酸、乙酰化、甲基化)。
一、氧化反应
• 氧化是最为常见的药物代谢反应,可由肝微粒体酶或非微 粒体酶催化。 • (一) 细胞色素P450系统 • 1. 催化原理
非微粒体酶系
• 除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外的其他缩合以及某些氧
化、还原、水解(酰胺键除外)反应。
• 通常结构类酶系代谢。
药物代谢的部位
• 1.主要部位:肝 脏
• 2.其他部位:胃肠道、血浆、肺、皮肤、肾、 • 鼻粘膜、脑等。
• 为何说胃肠道是药物进行肝脏外代谢主要部位?
• (3)代谢与药效
• (二)个体差异与种族差异
• 异烟肼,琥珀酰胆碱
(三)年龄
• 儿童和老年人药物代谢能力明显低于成年人 • 儿童处于机体生长发育期,肝脏尚未发育完全, 肝药酶含量和活性较低,药物在体内代谢消除受
影响,可能出现毒副作用。
• 新生儿肝脏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服用氯霉素
可导致灰婴综合症。
二、还原反应 • (一) CYP参与的还原反应
• 1. 脱卤还原反应
• 2. 硝基还原反应
• (二) 醛酮还原酶参与的还原反应
• 多种内源性物质为其还原底物
三、水解反应
• (一) 酯类药物 • (二) 酰胺类药物 • (三) 芳烃类药物 • (四) 烯烃类药物 • (五) 肽类药物
类型 酯水解 酰胺水解
• 首过效可使疗效上升(可能)、中毒(可能)
• 普萘洛尔:代谢物有效,口服疗效高于静注。
(二) 给药剂量
• 机体对药物代谢能力取决于体内各种药酶活力和数量。 注意:剂量过大时出现中毒反应。 • 代谢在酶系统参与下,可能出现饱和现象。 • 硫酸结合和甘氨酸结合代谢反应常在很小剂量可饱和。 • 水杨酰胺:葡萄糖醛酸、硫酸结合。
• 在外源性化合物生物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 (二)黄素单加氧酶---FMO • 微粒体酶 • 肝内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酶 • 催化含亲核杂原子的化合物与药物的氧化
一、氧化酶及其组织分布 • (三)单胺氧化酶---MAO
• 机体内参与胺类物质代谢的主要酶类 • 代谢底物主要为单胺类物质 • MAO-A:主以儿茶酚胺类和含羟基的胺类物质为底物; • MAO-B:主以不含羟基的胺类物质为底物。
肠道上皮细胞存在大量药酶 肠内微生物也能产生酶代谢药物 结 合
分解、还原
• 为何有些药物经胆汁排泄后出现血药浓度的
双峰现象?
某些药物经过胆汁排泄后,在小肠内重新吸收进入肝脏, 形成肝肠循环,引起药-时曲线的双峰现象。
第三节 药物代谢反应的类型
药物代谢反应类型 • 1.第一相反应 通常脂溶性药物经过氧化、还
⑵ 为何与咪唑类药物合用生物利用度提高?
• 肝脏是药物主要代谢器官,大多数药物进入体内
后主要在肝脏进行生物转化。
• 参与药物代谢反应的酶:
• 微粒体酶系列(主存在于肝脏)

非微粒体酶系列(肝脏、血液和其它组织)
一、氧化酶及其组织分布
• (一)细胞色素P450酶---CYP • 混合功能氧化酶和单加氧酶
(五)病理状态对代谢的影响
• 肝脏是药物主要代谢器官,当肝功能严重不足
时,对经肝脏代谢转化药物代谢产生显著影响。 • 某些疾病,如心脏病,可使肝血流量减少,使 得肝血流限制性清除的药物,如普萘洛尔、利 多卡因等代谢速率减慢。
二、剂型因素
(一)给药途径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 主要与代谢酶在体内的分布以及局部器官和组织 的血流量有关。 • 首过效应是导致药物体内代谢差异的主要原因。
二、还原酶及其组织分布
• 还原酶系较多,主要针对结构中含有羰基、羟基、硝 基、偶氮基等药物
• 机制:FADH2、CYP酶
• 主要酶:乙醇脱氢酶ADH、醛-酮还原酶AKRs、羰
基还原酶CBRs、醌还原酶、CYP还原酶等。
三、水解酶及其组织分布
• 主要针对酯键、酰胺、酰肼等结构 • (一)环氧水解酶 • 具有不同的底物特异性及生物化学特征 • (二)酯键水解酶 • 可以水解多肽类、酰胺、卤化物、羧酸酯、硫酸酯、磷酸酯等。
第一节 概 述 一、定义 metabolism
药物被机体吸收后,在体内各种酶以及体液
环境作用下,导致药物化学结构发生转变,称
之为代谢/生物转化。
第一节 概 述
• 药物进入机体后主要以两种方式消除:
• 1. 药物不经代谢以原型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
• 2. 部分药物体内经代谢后,再以原型和代谢物形式
特有。
雌雄大鼠灌服25 mg/kg盐酸雷诺嗪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P<0.05)
• 利多卡因在女性体内半衰期比男性长;
• 阿司匹林和利福平在女性体内血药浓度高于男性
• 普萘洛尔、利眠宁和地西泮在女性体内清除率低,
因为女性在月经周期、怀孕和哺乳期能改变药物
吸收、分布和清除,药动学行为表现出性别差异 。
• (四) 乙酰化结合反应 • (五) 谷胱甘肽结合反应 五、多类型反应
六、首过效应与肝提取率
• 1. 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
• 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发生生物转化作用,部分
药物被代谢,进入体循环的原形药物量减少的
现象,称之为“首过效应”或“首过代谢”。
• 2. 肝提取率(extration ratio, ER) • 自消化道吸收的药物经肝药酶转化或与组织成 分结合,或随胆汁排出,导致进入体循环的药 物明显减少,这减少的比例称为肝提取率。
• 有些药物体内经代谢后形成毒性代谢物。
• 如:对乙酰氨基酚、磺胺噻唑、

乙醇、非那西丁等。
第二节
药物代谢酶及其组织分布
案例2 某药属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的Ⅱ类药,在体内主 由CYP3A4催化代谢,胃肠道给药首过效应大。 与咪唑类抗真菌药合用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问题:⑴ CYP3A4 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该 药是由CYP3A4 催化代谢?
【药物相互作用】酮康唑和依他康唑可抑制本品代谢,使药物在体内
蓄积而引起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律失常。甲硝唑、红霉素、甲红霉素、 竹桃霉素及其他康唑类药物也有类似作用,严重时可致死亡。
问题:1、“约99%药物经CYP3A催化代谢为羧酸代谢物和
无 活性的去烃基物”是通过什么样的研究得出的结论? 2、为什么酮康唑和依他康唑可抑制本品代谢,使药 物

普鲁卡因胺≈乙酰普鲁卡因胺;
• ⑶ 代谢物活性大于母药

非那西丁< 对乙酰氨基酚
• 4. 代谢使药理作用激活
• 某些药物本身无药理活性,体内经代谢后产 生有活性的代谢产物,称前体药物(prodrug) 。 • 前体药物是药物结构转化规律的成功应用, 可提高药物作用选择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5. 代谢产生毒性代谢物
CYP3A催化代谢为羧酸代谢物和无活性的去烃基物。羧酸代谢物具 抗组胺活性,口服0.5h在血浆中出现,2.5h达峰值平均263ng/ml, 有效浓度可持续0.5h以上。吸收后主要分布在肺和肝脏、肾、肾上 腺、唾液腺和脾脏浓度较高,脑、血及胃肠道浓度较低。代谢物主 经胆汁随粪便排泄(60%),尚有40%随尿液排出。肝功能不全者 代谢受阻。老年人的清除率可降低25%。
• 肝清除率(CLh):指单位时间内有多少体积 血浆中所含药物被肝脏清除掉。 • 单位:ml/min或L/h。 • 影响因素:肝血流量、肝内在清除率、蛋白结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