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教案(教师资格证)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初级中学教案模板(共5篇)

教师资格证初级中学教案模板(共5篇)

教师资格证初级中学教案模板(共5篇)第1篇:教师资格证教案Teaching material:必修。

Unit ...题目要写上Teaching aims: Knowledge&skill 1.students will know some useful words and expreions(so they they can talk about....in English) and the skill of skimming and scanning.Method&proce 2.students can get the main idea and find specific details through skimming and scanning Students can practice their skimming and scanning skills and get familiar with the topic of ....through task-based approach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Emotion& value 3.情感方面。

知识与技能一般是重点过程方法是难点key points: 1.how to get students to master the words and expreions of the text.2.how to improve students’reading skill and their ability to summarize.Difficult points: 1.How to get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words and expreions other contexts correctly.2.how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speed and ability to summarize.Teaching proceduresstep 1.Warming-up and leading-in (3-5min)重点(可以是学生之间讨论,老师抽个别或者老师对全体) step 2: Pre-reading (1min)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itle of the paage below.gue what the text is mainly about?(二种情况:1.太简单,直接看出来,不用学生回答。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并理解其含义。

-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 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 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道德情操。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 掌握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

-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写作。

---1. 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做铺垫。

2. 新授:- 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 讲解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并举例说明。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巩固:- 进行课堂练习,如填空、选择题等,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4.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和思考,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板书设计1. 课文标题2. 生字词3. 文章结构4. 写作手法5. 学习心得---1. 反思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3. 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课后作业1. 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本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数学教案10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数学教案10篇

目录第一篇《反比例函数》.................................................................第二篇《勾股定理》...................................................................14第三篇《二次函数》...................................................................18第四篇《二次根式的化简》 ............................................................23第五篇《消元法》.....................................................................28第六篇《乘方》.......................................................................33第七篇《平方差公式》.................................................................38第八篇《角平分线的性质》 ............................................................44第九篇《平行四边形的判定》...........................................................49第十篇《直方图》.....................................................................第一篇《反比例函数》1.题目:一次函数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约10分钟;(2)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图像及特点(3)通过自主探索,能理解函数思想。

初中教案教资模板

初中教案教资模板

初中教案教资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生词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课所学的语法知识,如现在进行时态。

(3)学生能够听懂、说准、写对、读懂日常生活中的英语对话。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主动阅读英语文章的习惯。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本课主题为“日常生活”。

2. 教学重点:本课的生词和短语,以及现在进行时态的运用。

3. 教学难点:现在进行时态的运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英语对话。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如吃饭、睡觉、上学等,自然引入现在进行时态。

2. 呈现: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课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进行认读和学习。

3. 讲解:讲解现在进行时态的构成和用法,并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填空、造句、角色扮演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通过阅读一篇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英语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 总结: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如抄写生词、完成练习题等。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2. 任务型教学:通过完成各种任务,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激励性评价: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初中教资教案完整模板范文

初中教资教案完整模板范文

一、课题:《春》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认识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2)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文章中描绘的春天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品味语言、感悟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3)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掌握记叙文写作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感悟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语言,感悟作者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

2. 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4. 朗读法: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感悟作者情感。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2. 介绍课题《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自主阅读,理解大意1. 学生自读课文,认识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品味语言,感悟情感1. 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通过朗读,感悟作者情感,体会文章的意境。

(四)合作探究,提高能力1.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以下问题:(1)文章中描绘了哪些春天的景色?(2)作者为什么说“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3)如何理解“春天,生命的摇篮”?2.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五)总结全文,提高审美情趣1.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教资笔试初中教案

教资笔试初中教案

教资笔试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生词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到句子中。

(2)学生能够通过上下文和图片,理解和记忆单词的意思。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单词和短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2.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和上下文,猜测和理解单词的意思。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单词和短语,进行简单的听、说、读、写练习。

3. 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2)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生词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到句子中。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上下文和图片,理解和记忆单词的意思。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单词。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 pair work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单词。

四、教学步骤1. 热身(5分钟)(1)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检查学生的英语水平。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最喜欢的单词和短语。

2. 引入(10分钟)(1)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图片中的单词。

(2)学生通过上下文和图片,猜测单词的意思。

3. 新课呈现(15分钟)(1)教师展示本课的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学习和记忆。

(2)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巩固所学的单词和短语。

4. 练习(10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用所学的单词和短语造句。

(2)学生进行听力练习,听懂并复述所听到的句子。

5. 课堂活动(10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游戏,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的单词和短语。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的单词和短语进行表演。

6. 总结(5分钟)(1)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用所学的单词和短语写一篇小作文。

2023初中教资教案

2023初中教资教案

2023初中教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学会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的规律。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内容1. 一次函数的概念及解析式。

2. 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一次函数的概念及解析式。

(2)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2)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优惠券的使用,引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表示实例中的优惠券使用问题?2. 探究新知(1)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发现优惠券使用问题可以用一条直线表示,从而引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如y=kx+b(k≠0,k、b为常数)。

(3)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如随着x的增大,y的值如何变化等。

3. 应用拓展(1)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某商品打折后的价格与原价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

(2)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分析问题、列出一次函数解析式,并求解问题。

4. 巩固练习(1)教师给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一次函数的理解。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总结解题方法。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一次函数的概念、解析式及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收获和感悟。

6. 布置作业(1)巩固一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2)运用一次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初中教资全程教案

初中教资全程教案

初中教资全程教案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扇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 难点: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假设学校举行运动会,要求计算操场上的跑道面积,引发学生思考。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扇形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扇形的面积。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教师总结并讲解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 课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教师挑选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并给予评价。

4. 拓展与应用(1)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扇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

5. 小结教师提问,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习题。

2. 画出一个扇形,并计算其面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究新知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在拓展与应用环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扇形面积的计算有了深入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公式的运用条件,避免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出现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并同类项》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能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来化简整式。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

培养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和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难点:学会合并同类项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请一位同学报一个关于x的一位或两位整数,老师和另一位同学比赛,看谁先求出正确的答案.(二)积极思考,探求新知1.观察图片中给出的一些单项式,看一看,把它们分分类;说一说,你这样分的理由。

2.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所含的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相等注: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3.归纳:多项式中,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4.问题探究一:同类项可以加减运算吗?有甲、乙两块长方形木块,他们的长、宽、高如图所示,求两块木块的体积和。

5.归纳:(1)定义: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2)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三)应用新知1.下列各组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什么?作业:课件上的第一、二题四、板书设计《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代入消元的基础上掌握加减消元法去解方程组的思想,并能正确运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自学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难点】正确的运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解方程组,大家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生:代入消元法师:非常正确,下面同学们看看黑板上这道题如何做?师:我看同学们都做出来了,你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啊?哦,是前面的代入消元法,其实这道题他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一下子就可以计算出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下一种新的解方程组的方法-加减法消元解方程组(二)生成新知出示例题师:刚才我们解题的时候用的代入消元,那同学们你们观察观察这组方程他们的的y的系数有什么特点,你能不能想出什么好的解题方法呢?请大家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前后4人为一小组,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大家相互讨论交流下。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练习、解答,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指导;完成的同学,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后小组内展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

比一比谁的想法简洁,形成小组意见。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上式中y的系数相同,当用②-①时,可以发现变量y刚好可以消除师:大家都总结的非常到位,像这样在解方程组时,当x或者y的系数相同或者相反时,我们可以用两式相减或者相加的方式来消除其中一项,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

师:那这个规律是不是适合于所有的题呢?下面我们就来拿到题来练练师:请大家先自己在草稿本上演算一下,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下,看看这道题应该如何解呢?我看大家结果已经出来了,谁来分享一下你的答案呢?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带入消元,一种是用加减消元,加减消元的时候要把x或者y的系数变成一样的,所以①需要乘以3,②需要乘以2,这样①②的y的系数就刚还是相反数,①+②就可以消去y。

师:这组同学归纳的真全面,大家都要像他们一样发现总结的学习知识。

还有没同学有其他意见的?好,第二组你来说生:也可以把x消掉,把①乘以5,②乘以3,这样x前面的系数就相等了,用①-②就可以消除x。

师:非常的不错,这组同学也总结的很正确。

(三)深化新知提问:加减消元的时候到底消去哪个变量呢?学生讨论汇报:看x或者y的系数,那个的系数比较简单易化成相同系数,就消去那个。

(四)应用新知(五)小结作业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作业: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等量关系,列出两组,用今天的新的方法解出来,下节课给大家分享。

四、板书设计《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同类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及运用分配律,了解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学会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类比、思考、探索、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式加减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进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经历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难点】灵活的列出算式和去括号。

三、教学过程通过例题的分析总结:合并同类项1.同类项的系数相加;2.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五)小结作业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式加减的合并同类项,什么是同类项?如何合并同类项?作业:课本习题,预习下节课学习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类讨论将电话计费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解决方程问题、利用方程问题的结论解释各个分类区间的花费变化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体会分类思想和方程思想,增强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电话计费问题的方程模型。

难点:建立电话计费问题的方程模型。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对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对问题的初步认识问题1:下面表格给出的是两种移动电话的计费方式:你了解表格中这些数字的含义吗?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对回答的方式适当给予提示,如“月使用费的比较”“超时费的比较”等,然后教师列举出一两个具体的主叫时间,让学生通过计算回答相应的费用。

问题2:你觉得哪种计费方式更省钱呢?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适当加以引导:若学生回答计费方式以一或计费方式二省钱,可发动其他学生通过举例等方式加以质疑;若学生的回答中出现分类讨论的趋势,则教师加以肯定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分类的关键点、分类后各区间的变化趋势作进一步的探究。

《角的平分线性质的证明》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会利用全等三角形定理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提高推理证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合作交流的意识、动手操作的能力与探索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应用【难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探究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如图,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距离相等,离公路与铁路交叉处500米,这个集贸市场应建在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1:20000)?结合生活实例,引发学生思考。

2、新课教授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三角形,记作∠AOB,如图,将∠AOB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试着证明你的结论。

生猜想: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将学生前后四人进行分组,给5分钟时间进行讨论,讨论猜想的验证方法。

生1:用尺子进行测量,观察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生2:可以采用理论验证的方法。

①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已知:一个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结论:这个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②M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进行板书。

通过以上两位同学的回答,可以总结出学生的猜想是正确的,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并解释第一个验证方法因为人工测量存在一定的误差。

继而再向学生进行提问:你能写出这个定理的逆命题吗?它是真命题吗?学生根据以前所学习的逆命题知识经验,可以得到逆命题为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再次将学生分组,仿照之前的论证方法证明逆定理。

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3、巩固提高导入时的问题:这个集贸市场应该建在公路与铁路形成的角的平分线上,并且要求离角的顶点500米处.在纸上画图时,我们经常在厘米为单位,而题中距离又是以米为单位?这就涉及一个单位换算问题了.1m=100cm,所以比例尺为1:20000,其实就是图中1cm表示实际距离200m的意思.作图如下:第一步:尺规作图法作出∠AOB的平分线OP.第二步:在射线OP上截取OC=2.5cm,确定C点,C点就是集贸市场所建地了.4、小结作业小结:同桌互相交流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请同学集体背诵一遍角平分线的定理和逆定理。

作业:题:课后1、4 ;.选做题5四、板书设计数学《等边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能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有关数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和归纳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进行证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边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学习,感悟数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从中感受图形的魅力之处。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探索等边三角形性质及判定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精神。

(2)教学手段:课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旧识回顾,导入新课与学生一起回顾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

师: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生: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

设计意图:复习知识为本节课新知类比学习做准备,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2、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创设问题: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定义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你能得出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并进行证明。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运用类比的思想得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归纳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由系统的认识。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定义既是性质又是判定。

3.创设问题情境:猜想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就是等边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就是等边三角形?以小组为单位先猜想,再进行讨论探究,在已有知识结论的基础上验证自己的猜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