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病因极其推断

合集下载

流行病学--病因及病因推断

流行病学--病因及病因推断

同时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社会环境
病 因
物理环境 环境环境 宿主
遗传 内核
化学环境
生物环境
(三)病因网学说
其基本观点为:疾病的发生受着多种致病因
素、多种保护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彼此 互相作用。
当致病因素强于保护因素时,发生疾病;
当致病因素弱于保护因素时,不发生疾病。
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周身无力。
三、 环境
4)地理因素
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因素与地
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关系密切。
如缺碘性疾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硒中
毒、地方性砷中毒
又如鼠疫、森脑、流行性出血热
三、 环境
5)自然灾害 地震、海啸、台风、水灾、火山爆发、 雪灾、雹灾、火灾、旱灾、虫灾等等
三、 环境
2、 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ment)
致病因子、宿主、环境
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致病因子( agent )、宿主( host )、环境
(environment)通常称为疾病发生的基本条 件,即疾病发生的三要素。
三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通常情况下处于
平衡状态,一旦平衡失调,就会引起疾病。
病因
病因三角模 型
环境
宿主
一、 致病因子
能够引起疾病的因素统称为致病因子
二、宿主
6、气质、性格、精神状态

有人报告: A型人(指那些好与人争执、有 竞争性、有抱负、对时间有急迫感):冠
心病患病率高。 B 型人(与 A 型相反):冠
心病患病率低。
二、宿主
7、行为因素 许多不良行为与疾病密切相关,如: 1)不良嗜好——吸毒、吸烟、酗酒等; 2)不良饮食习惯——高盐、过热、过硬、过快、不规律、 偏食、暴饮暴食等; 3)不良生活习惯——熬夜、就坐、缺乏锻炼等; 4)不良性行为——卖淫、嫖娼、同性恋、婚外恋等; 5)不良医疗、卫生习惯——滥用药物、有病不及时求医、 有病乱投医等; 6)不良心理因素——绝望、恐惧、焦虑、孤独、压抑、消 极等 7)不遵守交通规则 8)不遵纪守法

流行病学病因推断--逻辑推断的四项法则(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病因推断--逻辑推断的四项法则(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病因推断--逻辑推断的四项法则(流行病学)
(一)求异法
又称"同中求异法",即从相似的事物中寻找不同的特点。

例如,在上面甲肝暴发调查的例子中,发现许多年龄、性别、职业、饮用水水源都相同的人中,肝炎病人与非肝炎对象的差异是生食毛蚶,则表明生食毛蚶可能是甲肝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

(二)求同法
又称"异中求同法",即从不同的个体或资料中寻找共同的特点。

例如,在上面甲肝的例子中,用求同法发现许多年龄、性别、职业、饮用水水源都不完全相同的病人的共同特点都是生食毛蚶;同理,用求同法也可发现许多非肝炎对象的共同特点都是没有生食毛蚶。

结果也表明生食毛蚶可能是甲肝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

(三)共变法
共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因果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因此,如果暴露因素的剂量(水平)发生改变,则它引起的效应(发病率)也应随之改变,在实际应用还应考虑疾病的潜伏期的影响。

因而,如果实际研究中观察到暴露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则表明两者间可能存在因果联系。

例如,在上述甲肝的例子中,发现甲肝的发病率与生食毛蚶的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四)排除法
又称为"剩余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危险因素较少而且已知的疾病,即除了已知的危险因素外很少有特例。

例如,在上述甲肝暴发的例子中,已知甲型肝炎的传染途径是经饮水和饮食传播为主的肠道传染病,所以在排除了饮水污染和其他共同的饮食因素外,只有生食毛蚶没有被排除,因此它成为病因的可能性就自然而然地成立了。

《流行病学》病因极其推断 ppt课件

《流行病学》病因极其推断 ppt课件



境理
(wheel model)
3.病因网 (web of causation)
1970年MacMahon提出了病因网的概念。他 把从因到果的过程以网络结构表示,显示出多 种因素的复杂性和广泛性。病因网由一连串的 病因链组成,多个病因链存在相互联系,其中 每一个环节都是它前面若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果,又是其后若干因素的原因。最后的结局就 是疾病。流行病学探讨病因的目的就是从病因 网中找出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而且在预防上 有意义的关键因素(可以是直接或间接病因), 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控制和预防疾病。
(Temporality, type of study design)
2.关联的强度(strength of association)
一般而言,关联的强度越大,该关联为因果关联的可 能性就越大。一个强关联如果为混杂因素所致,该混杂 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将更强,因此这种混杂是容易被识别 出来的。另一方面,弱的关联更可能是未识别的偏倚所 致。当然,也存在少数特殊的例子,如吸烟与心血管疾 病为弱关联,但确实是因果关联;而唐氏综合征与产次 有强关联但实际为母亲年龄混杂所致。总之,有时间先 后的统计关联说明暴露可能为危险因素,而关联强度越 大,则为偏倚所致的可能性就越小。
病因及其推断
cause and causal inference
意义
病因的研究不仅同疾病的诊断有关,还直接关系到 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因此,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 预防医学均非常重视病因的研究。流行病学研究中 的病因(cause of disease)和病因推断(causal inference),实际上是分析流行病学的指导框架和 评价准则,对于形成正确的因果思维和准确的理解 研究结果,也是至关重要的。

病因及病因推断

病因及病因推断

疾病因素模型
该模型在病因分类上操作性强,具 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没有动 因确定的困难。它将因素分为两 个层次: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 的近因。外围的远因包括社会经 济、生物学、环境、心理行为和 卫生保健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生物学因素 环境因素 心理、行为因素 卫生保健因素
医学生物学因素 (机制)
寻找病因的条目指南
• 宿主病因:先天 后天
• 环境病因:生物 理、化 社会
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 充分病因:必然会导致疾病发生的 最低限度的条件和事件。
• 必要病因:是指有相应疾病发生, 以前必定有该病因的存在。
因果连接方式
• 单因单果 • 单因多果 • 多因多果 • 多因多果 • 直接病因和间接病因
二、Mill准则
• 分析流行病学研究的比较推理,主 要应用的是Mill准则(Mill’s cannon) 和统计归纳推理。试图将因果推理 的原则加以系统化的第一人是穆勒 (Mill),他提出科学实验四法, 后人将同异并用法单列,即科学实 验五法:求同法、差异法、同异并 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 需要注意:如果病因假设清单没有 包括真实的病因,Mill准则就并不 能提供任何帮助。另外,Mill准则 是用于能控制干扰条件的实验类型, 以及假定原因为确定性的必要或充 分条件。对于观察性研究或非确定 性条件,Mill准则需要控制混杂或 作概率性推广。
• 例如,高血清胆固醇是冠心病的危 险因素,高血清胆固醇可产生沉积 于眼睑的黄色瘤,从而导致黄色瘤 与冠心病的继发关联。另外,E与C 也可以由于相关(因果方向不明) 而产生继发关联。
2.直接因果关联的歪曲
• 如果怀疑的病因(暴露)E与疾病D 既存在直接关联,又存在间接关联 或与其他危险(保护)因素F存在相 关,暴露E与疾病D的直接因果关联 程度或方向将可能受到混杂干扰, 即得到歪曲的关联估计值。E与D的 总关联等于E-D直接关联 同 E-F-D 间接关联之和。如果直接关联与间 接关联混在一起,而将其作为直接 关联的估计,就会出现混杂偏差。

流行病病因及其发现和推断

流行病病因及其发现和推断

演讲人
01.
流行病病因
02.
03.
目录
发现和推断流行病病因的方法
流行病病因的发现和推断过程
1
病原体
病毒: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细菌:如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
02
寄生虫:如疟原虫、血吸虫等
真菌:如真菌感染、皮肤癣等
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05
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
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气方式等因素
02
社会环境:人口流动、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等因素
03
生物环境:病原体、宿主、传播媒介等因素
04
生活习惯
不良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偏食、饮食不规律等
01
缺乏卫生习惯:如不注意个人卫生、不勤洗手等
03
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
02
缺乏健康意识:如忽视身体不适、不重视体检等
观察和记录:观察疾病的症状、体征和流行情况,记录患者的病史和接触史
假设病因:根据观察和记录,提出可能的病因假设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室检测、动物实验等方法,验证病因假设的正确性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调查疾病的分布、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进一步验证病因假设
综合分析:结合实验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综合分析,确定病因
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
病原体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特性
02
疫苗研发:针对病原体研发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03
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分析流行病学数据,确定病因和传播途径
01
公共卫生措施:加强卫生宣传,提高公众卫生意识,实施隔离措施,减少疾病传播
04
04
2
流行病学调查
描述性研究:收集和分析流行病学数据,了解疾病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流行病 第八章病因与病因推断临床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流行病 第八章病因与病因推断临床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流行病第八章病因与病因推断临床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引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因此,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必须了解其病因。

在流行病学中,病因推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流行病学中病因和病因推断的相关概念,以及该领域的一些常见方法和技术。

病因的定义病因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对于不同的疾病,其病因可能有所不同。

病因可以分为两类:内源性病因和外源性病因。

内源性病因通常指的是由于遗传、免疫系统异常、内分泌系统异常、代谢问题等导致的疾病。

外源性病因则通常指的是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如放射线)等导致的疾病。

病因推断的定义病因推断是一种科学方法,用于确定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因推断通常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

同时,病因推断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如空气质量、水质、气候等,以帮助确定疾病的原因。

病因推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如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室试验等。

常用的病因推断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病因学研究方法。

在这种类型研究中,采集患者和健康人的数据,并针对患者和健康人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确定一些潜在的疾病病因,如环境因素、饮食因素等。

此外,病例对照研究还可用于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帮助控制疾病的发生。

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另一种常用的疾病病因学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研究的是一个人群的特定人员,例如血亲关系、职业等。

通过这些人员的追踪,可以研究这些人的生活习惯、环境以及其他潜在的疾病病因,以确定疾病发生的潜在原因。

实验室试验实验室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疾病病因学研究方法,可通过实验来证明一个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研究细菌和病毒可引起哪些疾病,研究多种因子与肿瘤之间的关系等。

病因推断的挑战尽管病因推断方法和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许多挑战。

其中一个主要挑战是确定潜在的混杂因素。

流行病学--病因及病因推断 ppt课件

流行病学--病因及病因推断  ppt课件

第三节 统计学联系和因果联系

统计学联系
关联+相关
关联(association):是流行病学上的术语,指两个二 分变量之间有无关系
相关(correlation):是统计学术语,指两个连续性变
量之间的关系
统计学关联的表示
Exposure
Yes No Total Disease Yes A C A+C No B D B+D
organism invaded by an infectious agent
Agent
Communicable Disease Model
Host
Agent
Environment - all
other factors that inhibit or promote disease transional Medicine
Hippocrates(5th century BC)
Agent
Agent
Human being
Biological Model
Environment Host
Gorden Triad
Monocausality (15-19th century)

单因多果 果1 因 果2 果3 肺癌
吸烟
慢支
冠心病

多因单果 因1 因2 因3 果 高血压 高血脂 冠心病
肥胖
缺乏运动

多因多果 高脂膳食、缺乏体力活动、吸烟、饮酒
高血压、冠心病、大肠癌

因因协同引起一果 吸烟+接触石棉 肺癌

因因相加引起一果 未免疫机体遭受深部创伤+被土壤中破伤风杆菌污染
+破伤风繁殖
病因概念的发展和病因模型

流行病学(钟崇洲)3-病因及病因推断PPT课件

流行病学(钟崇洲)3-病因及病因推断PPT课件

实验法
通过实验控制暴露和疾病的结果,以 确定因果关系。
统计方法
利用统计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 分析,以识别和验证因果关系。
证据的综合评价
综合不同来源和质量的证据,进行综 合评价,以确定因果关系的可靠性和 可信度。
04 流行病学中的偏倚与控制
偏倚的定义与分类
偏倚的定义
选择偏倚
指在流行病学研究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 导致研究结果偏离真实情况的现象。
严格的实施过程
正确的数据分析方法
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 行科学处理和解释,避免数据分析阶 段产生的偏倚。
规范操作、严格执行研究方案,确保 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偏倚对流行病学研究的影响
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偏倚会导致研究结果偏离真实情况,降低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影响结果的推广和应用
如果研究结果存在偏倚,则不能将其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或应用领 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流行病学(钟崇洲)3-病因及病因推 断ppt课件
目录
• 流行病学概述 • 病因与病因推断 • 流行病学中的因果关系推断 • 流行病学中的偏倚与控制 • 流行病学中的案例分析
01 流行病学概述
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特点
流行病学定义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 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原因,以及制定 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 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案例二: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结词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与不良的生活方式、肥胖和家族遗 传等因素有关。
详细描述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其中2型糖尿病占绝大多数。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肥胖 和家族遗传等因素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和定期筛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和思索使我们容易认识到,任何一种结果的 原因必然是由一组因素所组成。这一组因素即可 称为“充分病因”。充分病因也可以这样定义: 必然会导致疾病发生的最低限度的条件和事件。 最低限度是指任一条件或事件都是必不可少的。 全部充分病因的组成成分的生物学效应很大程度 上是不知道的。

例如,吸烟是肺癌的一个病因,但是并不是每 一个吸烟的人均会患肺癌,某些人连续吸烟数 十年而没有一点患肺癌的可能性是完全可能的。 说明单纯吸烟并非充分病因。而有些人,因为 目前已知或未知的因素已经成为“高度危险 者”,仅仅增加了吸烟就可以构成充分病因而 发生肺癌。
三、因果连接方式

因果连接方式包括单因单果、单因多果、多因 单果、多因多果、以及直接/间接病因,下面 分别加以阐述。

1.单因单果 单因单果 X Y 单一病因引起单一疾病,这是传统的病因 观,也是因果特异性概念的根源。即使针对有 “必要病因”的传染病,它的病因也不是单一 的,除了病原体,还存在宿主易感性或环境条 件等病因。单一病因概念是人们早期认识疾病 局限性的产物。而且,单一结果的概念也是不 正确的。
一种疾病三种充分病因的概念图解
E
A
D C B
G
A
H F B
J
A
I F G
充分病因Ⅰ
充分病因Ⅱ
充分病因Ⅲ
第四节 病因研究方法
描述 性研究
临床资料 病理资料等
(查明分布)
横断面研究 纵向研究 生态学研究
求同法 求异法 共变法 类推法 排除法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形成假设
分析 性研究
(检验假设)
实验 性研究
一、病因的定义

Lilienfeld(1980)从流行病学角度这样给出 了病因的定义: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 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 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因此,现 代流行病学中的病因观是符合概率论因果观的。 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risk factor),它的含义就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 险升高的因素。(有预防意义的) (determinants针对人群)


(2)求异法(method of difference)
设研究的事件特征为A, B, C, D, E ..., 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b,c,d,e ...;研究事件 均无特征A(特定疾病)即为非病例,而这些 对象也没有研究因素(暴露)a,因此因素a是 疾病A的影响因素。 如在非肝癌病例(对照,非A)中发现均无 或相当部分无乙肝病毒感染标记(a不出现), 表明乙肝病毒是肝癌的影响因素。当然,观察 亦可从非乙肝病毒感染到未发生肝癌:如发现 非乙肝病毒感染者基本上不发生肝癌,表明乙 肝病毒是肝癌的影响因素。 尼姑宫颈癌少。

如在肝癌病例(A)中发现均有或相当部分有乙 肝病毒感染标记(a),表明乙肝病毒是肝癌的 影响因素。各病例可能还有其他特征(如B, C, D, E ...),但肝癌(A)特征是共同的;各病 例可能还有其他暴露(如b,c,d,e ...),但乙 肝病毒感染(a)是共同的。 观察亦可从乙肝病毒感染到肝癌:如发现乙肝 病毒持续感染者相当部分发生肝癌,表明乙肝 病毒是肝癌的影响因素。
宿主
病因
环境
The triangle of 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三角模式简便易懂,着重说明了三要 素的平衡紊乱而引起疾病的过程。但它把病因 孤立起来加以论述比较呆板,不够全面。早期 以传染病为研究对象时尚可,后来多病因论的 发展使更多的流行病学家倾向于病因是整个环 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主张强调宿主与环境多 因素的相互作用。

例如,病原体的暴露可能造成感染也可能不导 致感染,而感染也不一定导致疾病,机体可短 期清除或长期携带病原体。从疾病结果并非必 定出现来看,就还存在非疾病的结果,即至少 有两种结果:发病或不发病;即使出现疾病结 果,也不一定是唯一的疾病结果,即可能出现 多种临床或病理实体的疾病结果。

在某些感染性疾病也有这种情况,如长期暴露 于乙肝患者不一定感染乙肝病毒,感染了乙肝 病毒也不一定发生乙型肝炎,发生了乙型肝炎 也还可能有多种临床或病理类型。总之,单因 单果是不存在的,是错误的观念。
3. 环境(environment) (1) 自然环境: 日光、气候、海拔、地理因素、 生物学因素。 (2) 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 婚姻、职业及社会地位、

(3)风俗习惯:尤其地方性疾病,如Kuru病 是新几内亚东部地区Fore人居住的村落里,以 小脑变性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美国医 学家Gajdusek DC经过二十年(1957-1976)不 懈的努力证实与食人俗葬仪有关。人死后,其 家人及亲属将死人尸斩并食之,葬仪参与者普 遍受到死者体液和脑浆的污染,其中的病毒使 人发病。 (4)城市化与居住环境:

流行病学的病因研究方法不仅对于预防医学的病因 研究,而且对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病因研究, 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早期流行病学着重于研究传染病的流行问题, 对病因的注意力主要放在空气、水和居住条件 等环境卫生上,如Snow发现伦敦宽街霍乱流行 与饮水污染有关。在细菌学兴起以后,对病因 的注意力转到特定的病原体上,如Koch发现了 结核病和霍乱的病原体。20世纪50年代以后, 现代流行病学研究逐渐扩展到非传染病,“病 因”也就不仅仅限于传染病的病原体。
(干预实验)
病因推断
(1)求同法(method of agreement) 设研究的事件特征(疾病)为A, B, C, D, E ...,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 b, c, d, e ...; 有共同特征A(特定疾病)的病例均有 相同的研究因素(暴露)a,因此因素a是疾病 A的影响因素。 集体食物中毒为一典型例子。有时特殊情况的 个例可以提供线索。

(4)类推法(method of analogy)
当研究的疾病与已知的疾病有相同的分布 时,则两种疾病可能有共同的致病因素。例如 非洲的Burkitt淋巴瘤的地区分布与黄热病基 本一致,因而Burkitt淋巴瘤的发生可能与埃 及伊蚊传播的疾病有关。
(5)排除法 (method of exclusion) 对某复合结局事件(A,B,C),已知它的有 关(暴露)因素在特定的范围内(a,b,c), 通过先前的归纳又知道b说明B,c说明C,那么 剩余的a必定说明A。



4.多因多果 多个病因引起多种疾病。例如,高脂膳食、缺乏 体力活动、吸烟和饮酒引起脑血栓、心肌梗死、大肠 癌和乳腺癌。多种疾病的多个病因,可以是完全共同 的,也可以是部分共同的。多因多果实际上是将单因 多果与多因单果结合在一起,全面地反映了疾病因果 关系的本来面目。 X1 Y1 多因多果 X2 Y2 X3 Y3
生 物


(wheel model)


3.病因网 (web of causation)
1970年MacMahon提出了病因网的概念。他把从 因到果的过程以网络结构表示,显示出多种因 素的复杂性和广泛性。病因网由一连串的病因 链组成,多个病因链存在相互联系,其中每一 个环节都是它前面若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又是其后若干因素的原因。最后的结局就是疾 病。流行病学探讨病因的目的就是从病因网中 找出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而且在预防上有意 义的关键因素(可以是直接或间接病因),采 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控制和预防疾病。

第三节必须病因和充分病因

理解传统的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概念, 是帮助我们澄清一些模糊观念,加深对 概率论因果观的认识,而不是要求在以 后的病因研究中,真地要去寻找充分病 因或必要病因。

人类早期建立的因果概念是假定观察到的原因和 结果之间是一一对应的。这意味着每一种原因对 于导致对应的结果来说都是必需的和充分的。但 是,实际上任何疾病都是多病因的。
如Kuru病,查布察尔病。
第五节 如何进行病因推断
一、病因与疾病关联的形式
偶然关联
虚假关联 关联 有统计学关联
(有显著的OR或 RR值)
选择偏倚 测量偏倚 混杂偏倚
间接关联
病因推断
有病因关联
二、因果推断的标准
1.关联的时间顺序(time sequence of association)
如果怀疑病因X引起疾病Y(X→Y),则X必须发生于Y之 前,这就是前因后果的时间顺序。在确定前因后果的时间 顺序上,实验和队列研究最佳。病例对照研究中的病因 (暴露)信息来自于过去的记录或询问,它与疾病的时间 关系不够准确。如果所怀疑的病因X与疾病Y在同一时点测 量,X与Y的时间顺序就难以确定,如某些横断面研究。对 于慢性病,还需注意可疑病因X与疾病Y的时间间隔。例如, 石棉暴露到发生肺癌至少要15-20年,如石棉暴露3年后就 发生了肺癌,则显然不能归因于石棉。 (Temporality, type of study design)
二、病因模型

病因模型就是用简洁的概念关系图来表 达因果关系的概念模型。由于对因果关 系有不同的理解或不同的侧重,所以有 多种多样的病因模型。目前具有代表性 的因果模型有以下三类。

1.流行病学三角(epidemiologic triangle)
从因素间平衡和整体性观点看,疾病是三 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特点是将启动性 必要病因从环境因素或宿主中分离出来成为动 因(agent),这是传染病病原体的遗留物,但对 非传染病则很难确定什么是启动性必要病因。 动因又称为致病因素。
(3)共变法(method of concomitant variation)
当某个现象随着某另一个现象的变化也有变动 时,这个现象就是另一个现象的原因或结果,或 通过某因果事实与之有联系。
例如,检查一个慢性病患病率高低不同的地区 的水或土壤中某元素的含量,发现随着患病率高 低不同,该元素含量也高低不同。此结果可有助 于形成“该元素可能是病因之一”的假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