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3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1.发展学生的比较、辨析能力。

分数除法是分数计算的最后一部分内容,随着所学新知识的增多,学生往往会受旧知识的干扰,因此有必要将相近相似、易混易错的内容组织在一起,进行对比练习,以便进一步区别异同,在比较中鉴别,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对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同样要注意安排对比练习,使学生对它们的内在联系加深认识。

明确它们在解题思路上的共同点都是要认清以谁为标准,把谁看作单位“1”;不同点则是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分数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合理、灵活的思维方式。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抄写数据、认真审题、认真书写、认真演算、及时检查验算的习惯,减少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此外,学生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往往有一种思维定式,即看到“简便运算”这一要求时,才会运用简便方法,如果没有这一要求,学生则可能不会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不能仅仅让学生掌握计算技能,更应通过教学计算的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掌握基本简算技能的基础上,强化简算意识,创设简算与不简算的对比情况,将简便运算融入四则混合运算的研究中,先提供得到正确答案的多种方法,再优化出简便方法,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进行简算的意识,形成科学、合理、灵活的思维方式。

11 倒数的认识……………………………………………………………………………….1课时2 分数除法………………………………………………………………………………….3课时3 解决问题………………………………………………………………………………….2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倒数的认识教材第28、第29页的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地球上的水”,包括三个课时:水的循环、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污水治理。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水的基本知识,掌握水循环的原理,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性,以及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水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水的循环、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污水治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他们需要通过学习,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性,学会珍惜和保护水资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循环的原理,掌握水资源的基本知识,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性,学会珍惜和保护水资源。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原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污水处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原理,污水处理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水循环的原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污水处理的方法。

2.观察法:观察水的循环实验,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3.实验法:进行水的循环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

4.讨论法:分组讨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污水处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水的循环实验器材,污水处理模型。

2.学具:实验记录本,彩色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水的循环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水是如何循环的。

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水循环的原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污水处理的方法。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水的循环实验,观察水循环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污水处理的方法,并提出建议。

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上册教案4篇

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上册教案4篇

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上册教案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上册教案4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上册教案4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教案6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教案6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教案6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教案篇1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关爱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么关爱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

被人关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关爱他人是一种高尚美好的品德。

记得那一次,回到家的那时候很晚了,楼梯里变的很黑,窗外的月光折射进来,折射在窄窄的楼梯上,当我回到家走到楼梯口的时候,发现我邻居的老奶奶,正从楼上下来。

到最后一格楼梯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我连忙跑过去扶起了老奶奶说:“奶奶,你没事吧?”奶奶却指了指要的位置。

我焦急的说:“奶奶,你是不是扭到腰了啊。

奶奶脸上两眼闭紧,露出很难受的样子,我看了看周围,发现有一个小木凳。

我跑过去拿了过来,让奶奶先坐着。

我立刻跑上楼放了书包,跑去对面敲门,我想:快点啊,快点开门啊,老奶奶还在下面呢……快点快门啊。

可门始终门没有打开。

我等不急了,我跑下楼,背着老奶奶跑向妈妈上次带我去的那个诊所,虽然奶奶有点重,但我可以忍,因为有一条生命正在我手上,决定终生残疾与快乐。

汗水已经流到我眼睛里去了,但我不能去擦,因为一擦,奶奶便会摔下来。

到了诊所,我把奶奶放下,写了一张纸条,上面奶奶的住址……就在我离开的那一刻,我的.心里又累又甜。

我认为如果想要得到幸福,那就应该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

得到他人的关心是一种幸福,关心他人更是一种幸福。

让我们一起去关心他人,并因此得到幸福。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教案篇2看到《关爱老人》这篇习作的题目,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了。

说到老人,就会想起偏瘫的外公,去世的外婆。

虽然那时我还很小,但是他们对我的疼爱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听妈妈说,那是六年前的事情,当时我的外公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去办事。

在路上,外公突然从车上摔下来,倒在路上。

那时,马路上没有闲人,只有一个小卖部的老板在。

那老板马上跑过来,一边扶起外公靠墙坐着,一边打120急救车。

然后在我外公的身上找到电话,联络到我们家人,及时送到医院。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__让生活更美好》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__让生活更美好》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__让生活更美好》教案一【教学目标】1.根据习作提示,从8个所给话题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习作。

2.能围绕话题,精选典型事件,表达自己的切实感受。

3.要抓住重点,突出所写事件是怎样影响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生活变得更美好的。

【教学重难点】1.能围绕话题,精选典型事件,写出生活的美好。

2.突出所写事件是怎样影响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的因素有许多,譬如集邮、阅读、创意等。

你认为有哪些因素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影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二、交流反馈1.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内容。

2.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

3.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教师指导:写之前,可以想一想: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因此如何精心选材,写好一件事,突出主题,便是我们本次习作训练的重点。

三、习作指导1.指名交流:你准备采用什么写作手法?运用哪种叙述顺序?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明确:因为是写人记事的,可以写人物的动作、心理等,可以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写,也可以先交代事情的结果,按照倒叙,设置悬念的方式来写。

2.教师指名让学生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着情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

(习作指导自然化)教师点拨:如谈谈自己习作的叙事线索,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贯穿全文,衔接过渡,怎样开头,结尾等,从而让其他同学得到启示、借鉴。

四、自主成文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五、习作欣赏1.自主到讲台前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学生自由交流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六、习作修改1.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2021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教案5篇2021

2021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教案5篇2021

2021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教案5篇20212021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P1-2I. 1. B, have 2. B, watching 3. C, in 4. A, She'sII. 1-5BABCC 6-10ABBACIII. Kerry's, years, England, teaches, numberIV. 1-5 CBABCP3-4I. 1-5ABADDII. 略III. 1. (1)from (2)about (3)at (4)to (5)at (6)in (7)by (8)with (9)with/about/to/of (10)from2. (1)playing (2)obey (3)ask (4)open (5)goes (6)have (7)do (8)paint (9)drawing (10)flyingIV. does…do…plays; does…works…office; playing the pianoP5-6I. 略II. 略III. I get up at six-thirty. My father gets up at six. My mother and my sister get up at seven.IV. 1-6ABCAACV. 1-5 TTFTFP7-8I. 略II. Women's Day-- March 8thChildren's Day-- June 1stTree Planting Day-- March 12thTeachers' Day-- September 10thLabour Day --May 1stNew Year's Day-- January 1stFather's Day-- the third Sunday in JuneNational Day--October 1stThanksgiving Day-- the fourth Thursday of NovemberMother's Day-- the second Sunday in MayChristmas Day-- December 25thIII. 1. from…to 2. in 3. playing 4. collecting 5. like 6. waters 7. has 8. is 9. at 10. WhatIV. 2-3-4-1-5V. 1-5 T F FTTVI. 略P9-10I. 1-5CBACB 6-8CBAII. 略III. planting lowers—种花 drawing—画画 collecting stamps—集邮playing volleyball—打排球 singing—唱歌 playing basketball—打篮球IV. comes, goes, says, friendly, all, 1. F 2. F 3. T 4. FV. 1-5 ABCBC2021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教案2The first dayI.1-5 ACACDII.1-5 BAACD/B 6-10 CCACA 11-15 DCBBCThe second dayI.1-5 DCAADII.1.children hospital2.goes to by plane3.do some shopping4.enjoy themselves5.other things the birthday songte forIII.1. sell, buy2. is sitting, is running3. to close4. sells5. Does, have6. read7. driver, driving8. to go9. is drinking10. is havingThe third dayI.1-4 CDEB 5-8 AGHFII.1. carry 2. watches 3. shopping 4. driving 5. is 6. to come 7. teaching 8. reading 9. to clean 10. to writeIII.1-5 FTTFFThe fourth dayI. 1.C twice2. C swimming3. A Don’t4. B take5. B wrongII.1. We don’t call it a small lion.2. They are playing with their mother.3.What do you do in your science corner?4. What’s wrong wi th you?5. My school is famous for its sports.6. Can you show me those trousers?III.1-5 AABCA 6-10 ACBCA2021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教案3一.教材分析本学期的主要内容为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共有4个教学单元、2个复习单元。

苏教版数学六上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上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上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上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分数除法的概念、计算法则及应用。

分数除法是分数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涉及到分数的乘法和倒数的认识。

本单元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法,对分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数除法方面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倒数的概念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难点:分数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除法的计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数除法的掌握。

3.教学道具:准备分数卡片、计算器等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分配物品问题,引入分数除法的概念。

提问学生:“如果要分配的物品数量是分数,我们应该如何计算每个人分到的物品数量?”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分数除法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讲解分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如“a/b ÷ c/d = a/b × d/c”。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第三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

《竹节人》主要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

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谊。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读者既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习作《让生活更美好》要求能正确选择材料来写作文,通过文字表达情感。

《语文园地》学习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阅读;积累并练习写人入迷的情景,学会逐项说明理由;理解积累古诗《春日》。

2.单元重点:(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

《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即(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1)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2)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1)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

(2)为家人介绍景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预设教案 ( 王友香)
链接补充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口语交际习作3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第三段(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鱼。
2、续写一个片段
“我”推开了木板房的门,真相终于大白。“我”站在那一堆枯黄的马草前,脑海中也许会浮现出一幕幕往事;耳畔也许还会回响着守摊的残疾青年说过的每一句话;也许… … “我”在这一刻都会想些什么呢?
请发挥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吧。
四、作业:搜集这样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4)“对不起,我这样做可能伤害了你。”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其实,没事的,你继续看书吧。”(这句话道出了摊主“撒谎”的原因,是不想伤害我,是希望我能继续看书,多么感人的谎话1读时要表现摊主十分诚恳的语气。)
4、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有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2、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事例。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
1、直接导入。
2、质疑:本文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说?
二、精读指导。
自学课文:(1)本篇课文写了几个人?主要是谁?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3)画出你回答指导朗读。
(1)他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为什么急了?)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回顾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交流感悟,研读课文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9自然段,找出老妇人言语的句子,并想想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
A:一开始,我的父亲和妹妹都认为我是个音乐“白痴”,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躲到了后面的小树林里练琴,这时,老人对我说了什么?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
1.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好好地读读课文)。
2.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相机板书:老妇人
(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桑娜沉思……
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2)她忐忑不安地想:……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板书: 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4、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教学时间:12-15课时
9穷人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那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里的描写,描写人物品质的写法。
7.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
8.读背并积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2.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
(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读了人物对话的句子,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动。自己都过得不容易,还要领养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
二、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2.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
3.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
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
4.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解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交流:()的老妇人
(2)“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三、引导学生回忆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
1.我们怎学习写人的文章?
2.学生默读,画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写.)
四、作业:1、读一读句子2、抄写生字词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_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_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_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作业: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
残疾青年热心善良
我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11、唯一的听众
教学目标:
1.学会六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读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三、小结全文、续写课文
1.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2.学生续写。
3、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
四、推荐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4)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这个熬字说明什么?(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4.小结: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