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观察及预后评估
分析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经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法及疗效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发病后要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帮助患者控制病情,缓解症状[1]。
以往临床上主要采取雾化吸入治疗,让药液可以直接到达患者的气道和肺部,但是单一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2],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采取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具体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25~70岁,对照组患者23~71岁。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所有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者都符合2013年中华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慢阻肺防治指南诊断标准[3],即PaCO2>50mmHg,PaCO2<60mmHg。
排除有沟通障碍的,排除有肿瘤的。
本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经过患者家属同意。
治疗方法:首先给予两组抗炎、解痉、祛痰治疗,对照组以雾化吸入治疗,给予患者复方异丙托溴铵2.5mL、布地奈德2mg雾化吸入治疗,2次/d;观察组以无创呼吸机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经口鼻面罩进行通气,S/T模式,氧浓度30%~40%,呼吸12~18次/min,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药液。
把雾化器连接在呼气阀和呼吸机管路之间,让空气压缩泵产生雾滴,正压通气把药液雾滴和氧气仪器输到患者的气道,达到治疗的目的。
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指标: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价值,并对比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及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
统计学方法:数据用SPSS18.0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
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评价

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效果评价1. 引言1.1 研究背景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由吸入有害物质引起,其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在慢阻肺的发展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Ⅱ型呼吸衰竭,即通气功能受损导致动脉血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潴留增加,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气促、发绀等症状。
目前,无创呼吸机已被广泛运用于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
无创呼吸机通过提供持续的气道正压,改善通气功能,促进气体交换,减轻呼吸肌疲劳,从而缓解呼吸困难,提高患者的氧合水平。
对于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评价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并结合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和并发症观察,全面评估该治疗方法的优劣势,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2000字】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减少并发症方面的作用。
通过分析患者在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评价无创呼吸机在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并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疾病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进一步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在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作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气道阻塞和气体交换障碍。
在COPD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本研究旨在评价无创呼吸机在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对患者的治疗情况、症状缓解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评价,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和准确的参考,同时也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气流受限,呼吸困难和持续进行性气道炎症。
据统计,全球有数百万人患有COPD,其中许多患者可能会发展出呼吸衰竭,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呼吸衰竭是COPD患者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呼吸急促、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无创呼吸机已经成为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的常用方法之一。
无创呼吸机通过面罩或鼻咽罩提供持续正压通气支持,减少患者的呼吸肌疲劳,改善通气功能,缓解呼吸困难,提高氧合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在COPD伴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应用情况、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风险,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通过深入研究,希望可以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并进一步完善COPD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其生活质量和预后。
1.2 研究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呼吸衰竭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无创呼吸机已被广泛应用于COPD伴呼吸衰竭的治疗中,但其临床效果尚未完全明确。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COPD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评估无创呼吸机治疗对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不同患者群体在无创呼吸机治疗下的治疗效果差异;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医疗费用方面的效果;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风险。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无创呼吸机治疗在COPD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指导和决策依据。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评估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的关键步骤。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回顾性分析的研究设计,通过收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重症慢阻肺II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比较

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重症慢阻肺II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比较【摘要】目的:研究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重症慢阻肺II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比较。
方法:83例重症慢阻肺II型呼吸衰竭患者自愿加入,随机分成对照组(n=41,有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n=42,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较之对照组,观察组的动脉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O2)明显较高,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较低(P<0.05)。
结论:为重症慢阻肺II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效果明显。
【关键词】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序贯;重症慢阻肺;II型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COPD中常见的合并症,重症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一般会出现嗜睡、昏迷等多类情况,呼吸衰竭是常见的一类病症,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等,严重情况下会出现换气困难、冷漠等情况[1]。
治疗重症患者的主要手段是机械通气,借助呼吸机帮助患者维持呼吸道通畅,帮助患者改善气道与身体内部因为缺氧所造成的体内积存,尽量减轻呼吸衰竭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对于治疗也是最为简单直接的方法,但有创呼吸与无创呼吸机在治疗方法上存在一定的不同,容易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影响。
本研究将纳入的对象分组分别采用有创与无创两类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3例重症慢阻肺II型呼吸衰竭患者自愿加入,纳入时间:2019年1月-2020年2月;分组形式:随机抽签;组别:对照组(n=41,男女比例21:20)、观察组(n=42,男女比例22:19);前者年龄57~78岁,平均(65.2±2.4)岁;后者年龄56~79岁,平均(65.1±2.3)岁;两组患者常规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对比。
所选患者均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由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认证。
1.2方法两组患者一经入院,均为其实施水电解质纠正,维持患者的酸碱平衡,给予患者祛痰治疗。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护理探讨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护理探讨【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RF)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护理方式。
方法:本次受试者为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的60例COPD伴Ⅱ型RF病例,试验以2022.01~2023.06为期限,经双盲法分为干预组和基础组,规格为30例/组。
基础组配合基础性护理,干预组配合综合性护理。
干预后比较临床指标。
结果:与基础组病例相比,干预组病例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水平均更优(P<0.05)。
结论:COPD伴Ⅱ型RF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时配合综合性护理,既能改善心率和呼吸状况,还可调节血气水平,且利于病情恢复,可推广借鉴。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护理在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目前已发展为常见病症,该病症发生后若不及时诊治,此刻导致一系列合并症,如呼吸衰竭(RF)和肺心病,其中以伴发Ⅱ型RF最为常见[1]。
对于COPD伴Ⅱ型RF Hehe患者,临床常用无创呼吸机加以治疗,其安全性高,操作方便,可减轻机体痛苦,稳定控制病情,缓解呼吸不畅[2]。
但因患者对此种疗法缺乏足够认知,加之自身病情严重,所以治疗时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3]。
因此本文则探究了COPD伴Ⅱ型RF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护理方式,现阐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次受试者为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的60例COPD伴Ⅱ型RF病例,试验以2022.01~2023.06为期限,经双盲法分为干预组和基础组,规格为30例/组。
基础组信息:年龄53~85岁,均值为(71.7±4.2)岁;女性:12例,男性:18例。
干预组信息:年龄53~85岁,均值为(71.5±3.6)岁;女性:13例,男性:17例。
检验后两组各项获得P>0.05结果。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价值评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6-0133-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疾病,严重危害 患者健康。 在突然加重并伴有呼吸衰竭的时期,很容易导致患 者死亡率升高。临床上,它主要采用呼吸兴奋剂和低流量吸氧来 治疗,但效果不理想。多数患者气体交换功能低下,出现通气障 碍,需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有效改善通气的方法。 近年来, 无创通气技术已成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重要 手段,对纠正呼吸衰竭,避免疾病恶化,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可 靠的效果 [1-3]。本研究纳入 2017 年 6 月 10 日 -2018 年 5 月 13 日 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 8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取内科方案治疗,无创呼吸机组 则采取内科方案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6 月 10 日 -2018 年 5 月 13 日笔者所在医院收 治的 8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纳入标准:符 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标准,可配合本次研究。排 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而影响疗效判断、有呼吸机治疗禁 忌者。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内容符合医学伦理学要 求。根据随机数字表法为两组,无创呼吸机组 40 例,对照组 40 例。 对 照 组 患 者 年 龄 62~82 岁, 平 均 (75.20±5.01) 岁; 男 26 例,女 14 例;患者体重 41~82 kg,平均 (63.27±2.32)kg;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 4~28 年,平均 (14.21±0.45) 年;出现呼
意义 (P<0.05)。无创呼吸机组口干、咽痛、排痰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内科方案基础上使用无创呼
无创呼吸机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DOI:10.19368/ki.2096-1782.2023.06.019无创呼吸机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张文硕,吴常柱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山东菏泽274000[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并发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RF)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与沙丁胺醇联合治疗的效果,以及对于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9月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并发RF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4例)与研究组(45例)。
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沙丁胺醇治疗。
比较两组呼吸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1周后,研究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0.60±3.28)mmHg低于对照组(46.50±4.03)mmHg,动脉血氧分压(PaO2)指标(96.66±4.87)mmHg、PaO2/吸入氧浓度(FiO2)指标(367.72±9.55)mmHg高于对照组(89.80±5.95)、(355.22±8.8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83、5.958,6.401,P<0.05)。
治疗1周后,研究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OPD并发RF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呼吸功能,抑制炎性因子。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沙丁胺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炎性因子[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3(b)-0019-05Effec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Combined with Salbutamol 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Its Effect on Inflammatory FactorsZHANG Wenshuo, WU Changzhu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Heze Mudan People's Hospital, Heze, Shandong Province, 274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combined with salbu⁃tamol in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RF), and the effect on inflammatory factors. Methods A total of 89 patients with COPD complicated with RF treated in Peony People's Hospital of Heze City from October 2021 to Sept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namely control group (44 cases) and study group (45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on-invasive ventilator, 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albutamol on this basis. Respiratory function indexes,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1 week of treatment, the blood part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 (PaCO2) of the study group (40.60±3.28) mmHg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46.50±4.03) mmHg. Arterial partial oxygen pressure (PaO2) index (96.66±4.87) mmHg, PaO2/ inhaled oxygen concentration (367.72±9.55) mmHg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89.80±5.95) mmHg and (355.22±8.85) mmHg,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7.583, 5.958, 6.401, P<0.05). After 1 week of treatment, the indexes of C-reactive pro⁃[作者简介] 张文硕(1987-),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呼吸内科临床诊治。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二型呼衰临床效果评定及观察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二型呼衰临床效果评定及观察吴传湘;周康仕【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ssess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PD II clinical effect of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respiratory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type II in May 2015 were trea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rease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therapy. Results The total efifcienc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spiratory rate, PaO 2, PaCO 2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clinical results II respiratory failure is obvious.%目的:观察并评定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二型呼衰临床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观察及预后评估
发表时间:2018-11-23T10:59:35.54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0期作者:黄孝金[导读] 探讨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疗效。
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100例2017年1月-2018年5月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按照治疗分组,对照组采取呼吸内科用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呼吸内科用药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指标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酸碱度、氧分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死亡率。
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指标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酸碱度、氧分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接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酸碱度、氧分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二氧化碳分压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呼吸内科用药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好,可更好改善酸碱度、氧分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二氧化碳分压。
【关键词】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病属于一种炎症性肺部疾病。
这种疾病不仅可以阻碍患者的呼吸功能,引起严重的呼吸衰竭,还严重影响体内各种系统的正常运作,对患者带来健康危害和生命安全危害。
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患有严重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吸功能得到改善,并改善生活质量[1]。
本研究分析了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00例2017年1月-2018年5月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按照治疗分组,观察组50例,男女是27、23例。
年龄52岁-85岁,平均(68.25±2.67)岁。
慢阻肺病程1年-24年,平均(15.50±0.42)年。
合并了糖尿病的患者有14例,有冠心病疾病的患者10例。
对照组50例,男女是28、22例。
年龄51岁-85岁,平均(68.21±2.62)岁。
慢阻肺病程1年-24年,平均(15.52±0.65)年。
合并了糖尿病的患者有13例,有冠心病疾病的患者10例。
两组一般资料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呼吸内科用药治疗,给予口服支气管扩张剂美普清,每次50 μg服用,每天一次。
将50 万 U 青霉素加入1毫升生理盐水静注,服用祛痰胶囊6 粒每次,每天两次。
观察组则采取呼吸内科用药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
指导患者采用半卧位接受治疗,将头部抬高,清除口鼻分泌物,根据情况,选择合适鼻罩或者面罩,打开呼吸机,调节呼吸机相关参数,从低到高,设置氧流量为3~5 L/min,吸氧的频率是12~18 次/min,呼气压为4 cmH2O,吸气压8~12 cmH2O,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参数的调节[2]。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指标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酸碱度、氧分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死亡率。
显效:症状消失,临床检查结果正常;好转:临床检查结果正常改善50%以上;无效:临床检查结果正常改善低于50%。
疗效=显效、好转百分率之和[3]。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版本软件进行x2、t计算,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
如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数(%)]
2.2治疗前后酸碱度、氧分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比较治疗前两组酸碱度、氧分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接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酸碱度、氧分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二氧化碳分压优于对照组,P<0.05。
如表2.
表2 治疗前后酸碱度、氧分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二氧化碳分压比较(`x±s)
.
2.3两组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指标的时间比较
观察组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指标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指标的时间比较(x±s,d)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也为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有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更容易患有自发性气胸和其他危险疾病,对健康产生危害,且影响正常生活[4-5]。
目前,临床上,患有严重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联合呼吸机治疗。
用于治疗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药物可以维持其呼吸功能和控制感染,但无法有效减轻呼吸肌疲劳,辅以无创呼吸机使用,可更好弥补单纯药物缺陷而短时间改善通气,纠正其低氧血症并改善其通气功能[6-8]。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呼吸内科用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呼吸内科用药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
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指标的时间、酸碱度、氧分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二氧化碳分压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用药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好,可更好改善酸碱度、氧分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二氧化碳分压。
参考文献:
[1]朴一翠,高勇.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中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4):19-20.
[2]雷均,胡小琴,胡艳琼,郑毅,刘江川.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J].系统医学,2018,3(12):72-74.
[3]郭婷婷,赵晨光,窦中娜.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4):137-138.
[4]尹刚.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中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J].名医,2018(03):17.
[5]郭红丽,孙霞.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中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02):30-31.
[6]朱绕齐.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重症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7,36(36):72-73+76.
[7]黄文.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探讨[A].国际数字医学会.2017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论文集[C].国际数字医学会:,2017:1.
[8]龚雪萍,高海军.慢阻肺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