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现状与比较

国内外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现状与比较
国内外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现状与比较

国内外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现状与比较

摘要: 文章在介绍国外大型工程公司项目管理的形式、内容、手段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主要差距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并针对国内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体制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较具体的建议。即:建构项目管理学科的培训内容;促进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建立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重视工程项目的风险;抓紧培养人才,培育一批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等。

关键词: 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训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1957年美国杜邦公司把这种方法首次应用于设备维修,使维修停工时间由12小时锐减为7小时;1958年美国人在北极星导弹设计中,应用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使设计阶段的完工期缩短了两年,此后工程项目管理的理念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科学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建设部与国家计委、经贸委意欲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行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办法》,以制定工程总承包与项目管理(服务)的实施细则,规范其基本做法,进一步促进其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从而指导我国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接轨。

项目经理(PM)在我国已成为新世纪的黄金职业,项目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已开始试点。为实现21世纪我国的新发展,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就必须分析和研究当前国内外项目管理科学体系发展的现状,了解和掌握国际通行的模式、程序和标准,取长补短,与时俱进。这对于我国企业尤其是石化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概况

1.1 目前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形式

国外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有项目管理承包(Project Management

1

安全管理国内现状

安全管理国内现状 1、国内信息安全管理现状 1.1在国家宏观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1)法律法规问题。健全的信息安法律法规体系是确保国家信息安全的基础,是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我国已建立了法律、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三个层面的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对组织与个人的信息安全行为提出了安全要求。但是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存在缺陷,一是现有的法律法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如法律法规之间有内容重复交叉,同一行为有多个行政处罚主体,有的规章与行政法规相互抵触,处罚幅度不??一致;二是法律法规建设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这主要涉及网络规划与建设、网络管理与经营、网络安全、数据的法律保护、电子资金划转的法律认证、计算机犯罪、刑事立法、计算机证据的法律效力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缺乏。 (2)管理问题。管理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人员意识。组织建设是指有关信息安全管理机构的建设。信息安全的管理包括安全规划、风险管理、应急计划、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系统的评估、安全认证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只靠一个机构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在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之问,要有明确的分工,以避免“政出多门”和“政策拉车”现象的发生。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即进行制度建设,以保证信息安全。如对人的管理,需要解决多人负责、责仔到人的问题,任期有限的问题,职责分离的问题,最小权限的问题

等。有了组织机构和相应的制度,还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群防群治,即强化人员的安全意识,这需要信息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训,以及对信息安伞问题的高度重视。 (3)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目前构成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硬件、软件等产品几乎完全是建立在外国的核心信息技术之上的。关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如“十五”期问,国家863计划和科技攻关的重要项目就有“信息安全与电子政务”和“金融信息化”两个有关信息安全的研究项目;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明确要求:电信产品软件商不能在软件上预留“后门”,外国供货商不能远程登录中国电信商的操作系统,高级管系统要用国内可靠机构开发的软件产品。 1.2我国在微观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 (1)缺乏信息安全意识与明确的信息安全方针。大多数组织的最高管理层对信息资产所面临威胁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或者仅局限于IT方面的安全,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信息安拿方针来指导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这表现为缺乏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法律法规和防范安全风险的教育与培训,现有的安全规章组织未必能严格实施等。 (2)重视安全技术,轻视安全管理。目前组织普遍采用现代通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构建信息系统,以提高组织效碍暑与竞争能力,但相应的管理措施不到位,如系统的运行、维护和开发等岗位不清,职责

中国仓储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仓储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仓储业的现状 (1)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 仓储业形成了以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 体制 各部门、地方出于自己的利益与方便 , 各建属于自己的仓库 , 形成什么“工业仓库”、“农业仓库”、“铁路仓库”、“交通仓库”、“商业仓库”、“物资仓库”、“外贸仓库”、“军工仓库”等 , 长期形成的这种部门分割、地区分割、自备仓库自己用 , 相互封闭、重复建设的局面至今尚未完全改变 , 仓储业社会化程度低。由于这种分散的各自为政的管理 体制 , 造成资金分散 , 管理落后、设备陈旧 , 仓库利用率低。据了解全国 仓库面积利用率平均不到 40%,有的仓库长期闲置 , 但有的不够用还在继 续投资建新库 , 由于盲目乱建、乱设仓库 , 使得市场竞争过度 , 仓储价格无序。一些城市近年来出现大量的农民仓库、部队仓库 , 不景 气的工厂将闲置厂房做仓库低价出 , 吸引客户 , 使这些市的仓储价格偏 低 , 背离了价值规律 , 后果是仓库管理水平低、储存条件差、服务质量低, 致使储存物资损坏变质、失窃等, 使国家和企业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2)现有仓库的功能单一 , 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现有仓库大都是平房库, 其功能就是单纯为储存产品, 加上现在仓储市 场不规范, 竞争不平等, 绝大多数国有仓库经济效益不好, 不少长期亏 损 , 不仅缺乏发展后劲 , 甚至连生存都成问题。 (3)大部分仓库设备陈旧落后

不少仍处在人工作业为主的原始状态, 人抬肩扛 , 工作效率低。不少仓库处在“货物进不来出不去” , 商品在库滞留时间过长, 或保管不善而破损、霉变 , 损失严重 , 加大了物流成本。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和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以及不断扩大开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要求物流应有一个高速发展, 尤其仓储业更要有一个快速发展,以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 二、我国仓储发展的方向 充分利用已有的仓储资源的仓储社会化, 提高仓储效率和仓储业分工 发展的专业化功能 , 加速满足社会生产发展和促进物流效率提高的仓 储标准化 , 提高仓储自身效率 , 实现仓储管理的现代化。 (1)仓储业社会化、功能化 我国仓储业目前的效率低、利用率不高、作业条件差、缺乏自身发展能力 ,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 , 任何社会资源只有在市场中自由交换才能充 分体现其价值 , 也只有在自由交换体制的激励之下 , 才回更好地发挥其创造性。仓储业需要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整齐分开、管理科学”为原则惊醒现代化改造 , 建立科学西那金的企业治理结构 , 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竞争的主体, 才能彻底改变我国仓储业的不良状况 , 真正成为市场资源 , 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又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我国仓 储业的技术水平和功能重复的现状, 只有通过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才 能得以改变。社会对仓储的需要也同对其他啊社会资源的需要一样,向着专业化、特殊化、功能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仓储业内部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1.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从内容上看,它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即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管理。从性质上看,项目管理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微观基础、其性质属投资管理范畴。工程项目建设是利用投资完成具有一定生产能力或使用功能的建筑产品的过程,是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具体化,是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一种具体形式。它通过项目的建成投产使垫付出去的资金回收并获得增值。 2.工程管理现状 2.1理论与实践新进展作为传统的实行项目管理的工程建设领域,近几年来在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上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建立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实行项目管理资格认证制度; 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创新:Partnering模式、动态联盟模式、伙伴关系模式。 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项目风险管理技术、项目集成化和结构化管理技术、项目管理可视化技术、项目过程测评技术、项目回顾和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思想与方法、大型项目管理和多项目管理方法。 2.2现阶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十多年来我国的项目管理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目前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近两年来出现的多起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事故无一例外的都是与项目管理有关,都是由于

项目管理不善,管理不规范所造成的。这表明在项目管理这个领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程项目管理的观念淡薄,法制不健全 2)在项目的获取上还缺乏营销的概念 3)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范围有待扩展 4)竞争中过分重视价格的作用 5)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6)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应用还不够 7)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8)管理中的一些具体问题:①组织关系复杂,协调工作大、②投入资金的管理问题、③各自资任不明,分工不确切、④重进度,轻质量、⑤计划工作不落实、⑥材料供应、设备落实问、⑦合同问题。 3.发展趋势 3.1项目管理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日益深刻地融入全球市场,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 资和经营的项目也在增加,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或BOT方式运作,项目管理的国际化正 形成趋势和潮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行业壁垒下降,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

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展望(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展 望(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展望(新版)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人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的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在企业的生产,运行的过程中越来越占有比较重大的比重,与此同时,一些企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他们在管理的过程中有很多不成熟或者不合理的地方存在。本文将对我国的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进行探析,并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应完善的地方进行展望。 【关键字】企业安全管理经营 企业的安全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的一个比较重要领域。企业安全管理包括目标管理、战略管理、法治理论、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决策、安全文化、人机环境安全管理以及安全管理模式等内容。广义的来讲就是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以降低由于事故造成的安全成本,下面我们来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进行一下

探析。 一我国企业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各种渠道我们可以得知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安全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空有管理思想,却没有有效的管理制度及其安全技术措施。2,空有管理制度,但是因为注重经济效益而只做表面文章,并没有认真的去制定具体的技术措施。3,在一些老企业内部存在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对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本质的理解不那么具体不那么透彻,所以就照搬照抄他人管理模式,致使原有的制度与“新制度”碰撞,实际所产生的效果很是不理想。4,安全基础投入与经济增长比例不协调,生产现场的管理处于静态之“事”。5,没有科学系统的管理标准、事故应急预案,安全预警机制,一旦出现问题显得束手无策,安全工作难以落实。6,基层安全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够,致使工作不够具体,考核不够标准处罚不够力度,这样就导致了企业安全管理难以提高到战略高度,仍然停留在日常行政事务中,所以企业所需要的安全管理的策略一直无法体现。7,缺乏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技术培训工作机制,“以人为本”

小微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小微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根据国家工商总局2014年《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数据,全国共有小微企业1169.87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76.57%。因此,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渠道,企业家创业成长的主平台,万众创新的主力军。但是,小微企业面临一系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小、散、乱、差”,即企业规模小,行业分布散,竞争秩序乱,管理水平差。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雨花实际,我们作了些思考和探索。 一、区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区共有生产经营单位9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生产经营企业140家,其余的小微企业约7000多家,主要从事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废旧回收等行业,大部分企业存在安全生产条件差,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主体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在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方面,有的企业负责人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企业负责人重效益轻安全,重产量轻安全,在安全投入方面能省就省,侥幸心理严重。有的企业没有配备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即使配备了,或身兼数职,或是无职无权,或是能力不足。有的企业违规用工,不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从业人员安全技能、风险意识不足,蛮干、瞎干、糊干,三违现象严重。 (二)企业本质安全基础差。有的小微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或使用淘汰落后陈旧设备,或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生产工艺,严重

危害从业人员生产健康安全。有的租用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厂房,安全防护距离不足。有的私自改建、扩建、搭建,破坏了厂房原有的安全设施和布局。有的私自改装、改造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增大了安全事故风险。有的为了逃避办理安全许可成本,违规使用无证人员从事特种作业,提高了事故发生可能性。 (三)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弱。以西善桥街道为例,全街道生产型企业32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其余均为小微企业和小作坊。目前,街道安监办共有工作人员5名,每个社区1名兼职安全员,存在点多、面广、任务重的问题。同时,街道安监办工作人员不仅从事安全管理工作,还承担环保、特种设备等管理职责,实际从事安全管理时间有限。此外,有的街道安全员属于半路出家,之前没有从事过具体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监管经验和能力不足,不知道“怎么管、管什么”。 (四)安全生产政策落实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法规政策层面。国家法律、规章、标准要求高,针对规模以上企业的内容多,涉及小微企业比较少,小微企业“够不着、做不到”。二是在日常监管层面。各级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把工作精力投入在监管大型企业,管理重大危险源,整治重大隐患,防范重大事故,认为小微企业不会发生大事故,不会存在大隐患,不会存在危险装置,致使部分小微企业游离于监管之外。 二、国内外小微企业安全管理的经验做法 西方国家对小微企业的安全管理,主要是从培训、咨询和安全投入等方面进行支持。例如,美国联邦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局建立安全与健康项目,为全美各州小微企业提供免费咨询服务。联邦安全与健康项目由非营利性组织承担,对联邦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局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现状与发展

现代服务业学院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论文 题目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现状与发展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133班 姓名徐洋洋 指导教师倪蔚颖(讲师) 完成时间:2014年112月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现状与发展 物流管理133班徐洋洋 摘要:仓库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必要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现代物流企业的仓库管理水平。随着现代仓储物流企业的转变,我国的传统仓储企业,也开始注重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然而,据统计,由于信息系统规划缺乏大多数企业,仓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没有发挥提高存储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率的作用。因此,本文根据物流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传统仓储企业的特点,通过与常用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目前比较,进行物流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关键词: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现代物流;库存 物流作为一种服务功能和各行各业的跨行业,跨行业经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仓库管理是社会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的仓储业是以储存、保管为宗旨,可称之为静态储存。而现代的仓储业则向流转中心发展,可集保管储存、流通加工、分类、拣选、商品输送等为一体,则称之为动态储存。而且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计算机和网络管理的发展,计算机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计算机可以使复杂的数据处理简单,大大提高仓库管理的效率。 一、国内仓储管理系统现状 近年来,物流业在中国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物流业的总体形势仍然比较混乱。虽然大部分企业都竖起了物流企业的旗帜,但功能和现代物流缺乏竞争力,物流管理落后,使其在不同的市场需求前处于被动地位。物流市场不断经历着重新洗牌和适者生存。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和流通规模的扩大发展,随着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加速物流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仓储业社会化、功能化 中国仓储业效率低,利用率不高,工作条件差,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任何社会资源只有市场才能充分体现自由交换的价值,只有在

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项目管理论坛? 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袁经勇 (东华工程公司,合肥 230024) 摘 要 通过对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之综述,为有兴趣于项目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项目管理 教育与培训作者为东华工程公司副院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今天,世界经济已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把知识转化为效益的经济时代。而项目管理正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所以,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最新分支,无论在研究还是在应用方面都正在迅速发展。为使有兴趣于项目管理者了解当前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特综合编写此文,以供大家参考。1 何为项目与项目管理 所谓项目是指为创造唯一的产品或服务而进行的临时性活动。这里的“临时”是指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始点和终点,而“唯一”是指其产品或服务在一些识别方法上与其他项目的产品或服务都有不同。 而项目和管理则是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要求。项目是由过程构成的,项目管理属于典型的过程管理,可以通过过程,如启始过程、策划过程、执行过程、控制过程和结束过程来完成项目管理。 2 项目管理发展历史与阶段划分 项目管理的历史最早起源于美国,二战期间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和20世纪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最早采用了项目管理方法并取得了成功,由此而风靡全球。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美国白宫的行政办公室、世界银行、I BM 、ABB 、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核心部门都采用项目管理。 我国项目管理的实践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通过13套大化肥的引进,我们对西方公司的项目管理,特别是设计管理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80年代通过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如1984年的鲁布革水电站项目,开始实行项目管理,到90年代初开始倡导创建国 际型工程公司,直到后来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建设监理制和招标制等对项目管理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与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比如: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在我国教委1997年新修订的学科目录中还没有列入。等等。 随着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对项目管理本身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根据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和研究成果,项目管理专家们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之前称为传统的项目管理阶段,80年代以后称之为现代项目管理阶段。3 项目管理主要研究机构 目前,国际上研究项目管理的机构主要有两大体系:一个是以欧洲为首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另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美国项目管理学会”。他们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的现代化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 ociation ,缩写为IPMA )于1965年在瑞士注册,属非 盈利性组织。1967年由其主持在维也纳召开第一届国际会议,项目管理从那时起即作为一门学科而不断发展。其主要成员是各国的项目管理协会,目前,有28个国家组织为其正式成员,代表着世界2万多名会 员,正式成员组织中的个人成员可自动地成为该协会的个人会员。IPMA 负责协调国际间具有共性的项目管理的需求,并提供范围广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研究与发展、培训和教育、标准和认证以及举办各种研讨会。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缩 写为PMI ),成立于1969年,是国际项目管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非盈利性专业协会。负责建立项目管理标准、提供学术交流、教育程序和专业认证等服务。它的成员主要以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为主,现有会员已超过7万。 ?8?化工建设工程 2001年第23卷第3期

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何 桢,万 平,李长贵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 摘 要: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当前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提高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水平的策略。对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制造业;质量管理;I SO9000;连续质量改进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339(2001)04-0347-03 O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TATUS AND ITS STRATEGIES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E Zhen,WAN Ping,LI Chang-g ui (Schoo l o f M anagem ent,T ianjin U niv ersit y,T ianjin300072,China) Abstract:Based on a lo t of surv eys the paper analyzes t he curr ent sta tus o f quality manag em ent o f China's manufact ur ing industry and pro bes the main pr o blems and their causes.It pr esents the strat egies fo r impr ov ing the quality management,which ar e of pr actical significa nce. Key words:manufactur ing industry;quality manag ement;ISO9000;co nt inuo us quality impr ov ement 20世纪90年代,全球质量管理的一个热点就是ISO9000认证。我国绝大部分制造业已按照ISO 9000的要求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了认证。从ISO90001994年版的推出,至今已有6年时间。2000年年底,ISO90002000年版即将推出,企业又面临着将质量管理体系过渡转换到ISO90002000年版本的任务。目前从学术界到企业界,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是,我国制造业从20世纪80年代轰轰烈烈地学习日本的T QC,到90年代趋之若骛地进行ISO9000认证,目前质量管理水平现状如何?从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的实物产品抽查结果来看,实物产品质量仍不尽如人意。在我国加入WT O的条件下,制造业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全球竞争和质量挑战。从国际范围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知名跨国公司都制定了基于6R的质量策略。因此,很有必要研究我国制造业当前质量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在国家863计划自动化领域CIM S主题的资助下,对国内42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的企业分布于天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国有企业12家,中外合资企业14家,外商独资企业12家,私营企业4家。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性,被调查人员一般是企业从事质量管理或生产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调查结果如下: 1.在被调查的42家企业中,40家已获得ISO 9000认证(其中20家获ISO9001认证,其余20家获ISO9002认证),两家企业正在准备认证中,获得 2001年12月Dec.2001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 U RN A L OF T I AN JIN U N IV ERSIT Y(SOCIA L SCIEN CES) 第3卷第4期 V ol.3 No.4  X收稿日期:2000-09-29;修回日期:2001-03-01. 基金项目:国家863/CIM S主题资助项目(863-511-944-009);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13605511). 作者简介:何 桢(1967-),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

工贸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与分析

工贸企业的安全管理现状与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企业的安全管理滞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事故发生率较多,近年来发生多起重特大事故,实在令人痛心。如粉尘爆炸、危化品爆炸事故、火灾事故、触电事故、机械伤害事故等等,使安全管理的这根玄越绷越紧,不得不思考安全管理的有效方式和监管措施,完善我区企业安全管理,使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做好安全管理的基础。 我区企业主要存在有电子品产业、铝镁金属加工压延、木器生产、纺织品、金属加工、塑料加工制品等企业,这些企业的安全管理的模式各不相同,优劣不齐,对于安全管理以及投入是有限的,领导重视度欠缺,安全管理随着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和政策的变化而变化。目前我区部分企业安全管理主要存在以下现象: 1、企业领导安全管理认识不到位。高层管理者不重视安全管理这项工作,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我公司安全管理、生产安全不会出问题,;不懂不培训、不给资源,领导如何说安全工作就如何做,没有原则性,不懂法不依法。只有企业领导站在法律的高度上看安全管理: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和组织领导,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位,真正把安全生产作为大事来抓,一

手抓生产、一手抓安全,把安全发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消除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二是责任和措施同时落实,坚决消除安全生产措施只是停留在会议上、要说、写、做一致,真正得到贯彻执行,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三是落实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采用现代安全管理科学技术和方法,监管到位,消除安全管理存在一些死角和盲区;四是保障安全生产经费投入的机制健全,随时用随时支取,从而使安全生产条件得到保障。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全民安全意识,依照自我管理、自我防护为保障前提的自律行为,安全管理不愁做不好。 2、安全管理费用只支无回报,增加成本,减少个人绩效。企业认为安全管理是耗用公司成本,只投入不回报,随意对安全生产的经费提取不当回事,能省就省,应付政府监管部门检查就可以了。安全设施改造,不当回事,修修补补,可以稼动就行,是否有防护功能或者工作效率,不是企业主管实际追求的绩效。遇到政府监管部门要求改造的,就迟迟不动,抑或说不知道怎么做、没有供应商、或者投资费用大,采取缓兵之计、或者了解同行是否有投入或改造行动的,根据状况再采取措施,不是积极改善安全作业环境而是在观望。安全生产经费是必须要依法依规提取的,规定了安全生产经费的使用范围。为了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加强安全生产费用管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维护企业、职工以及社会公共利益,

最新整理国内外建筑安全管理状况分析.docx

最新整理国内外建筑安全管理状况分析 摘要 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该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针对建筑行业特点及安全管理现状,如何控制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准确无误地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控制好各种危险因素,是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前提。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改善作业环境、科学的管理是我们实现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就是要对上述四个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认真贯彻和落实各项安全法律法规,为施工人员创造安全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行业特点、安全现状、危险因素、控制、管理 Abstract The features of construction determines it as a high-risk industry. Safety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site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in terms of its features and current safety management situation. Finding the exact risk fastors and bring them under control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of accidents. The control of risky human behavior and unsafe status of material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working envrionment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are the four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in ensuring safety in production. The safety management can be fulfilled by practically controlling the above four factors and enforcing related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so as to create a safe enviro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workers. Keywords: industry features safety status quo risky factors control management 建筑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在我国职业伤害事故中,建筑业事故伤害发生率仅次于矿山业位居第二,因此,建筑企业的生产安全问题也成为经济建设进程中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虽然近几年来,伴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改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但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事故发生率仍然较高。随着我国建筑业不断发展,建筑专业要求不断提高,新型工程技术不断涌现,再加上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工程技术和管理的更高要求。因此,在建筑安全管理方面,我们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同时要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发展的新途径,推动我国建筑项目安全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安全管理状况分析 对于建筑安全这一领域,目前在国际上发展的比较好的国家主要是一些欧美的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除此之外还有日本、中国的香港等。 国际上对安全管理历来都非常重视,欧美发达国家都从立法上制定了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对违规者处以重罚。

我国仓储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仓储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0904050304 孟庆维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在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改进现在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组织管理结构,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份额。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仓储管理在物流业和整个经济活动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高效率的仓储活动,可使商品仓储在最有效的时间段发挥作用,创造商品仓储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 关键词:仓储管理;时间价值;空间价值

目录 前言 (1) 1 仓储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2) 1.1 仓储管理系统在物流中的重要意义 (2) 1.2 仓储管理的作用 (2) 1.2.1 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 (2) 1.2.2 在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2) 2 我国仓储管理现状分析 (4) 2.1 我国仓储管理的现状 (4) 2.2 我国仓储管理的分析 (4) 2.2.1 具有明显部门仓储业的特征 (4) 2.2.2 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 (4) 3 我国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 (6) 3.1 仓储管理的法制不够健全 (6) 3.2 我国仓储管理经验缺乏 (6) 3.3 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 (6) 4 我国仓储管理的发展导向 (7) 4.1 基于仓储平台的增值服务迅速发展 (7) 4.2 第三方仓储需求增大 (7) 4.3 仓储管理现代化步伐加大 (7) 4.4 物流园区的发展更加合理规范 (7) 总结 (8)

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仓储业及其管理有了长足发展,在物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我们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改进,建立健全企业仓储管理系统,规范企业物流发展中的无序现象,使政府的宏观调控与企业的自主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仓储及其管理在物流业和整个经济活动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仓储管理对确保物流业和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促进整个经济活动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要认清仓储业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趋势,以便把我国的仓储管理推向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公司项目管理现状与改进建议

公司项目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 一、公司项目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公司项目管理是以项目责任部门为主体进行管理,在项目启动、计划等方面具有明确的工作流程,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 目的控制和最后的收尾工作、质量保证等方面无相应的制度流程支撑,经归纳,主要有以 下几类问题: (一)项目管理形式方面 公司虽由 *** 牵头做了部分项目基础性管理工作,如督促各部门在项目伊始完成立项审批,但整个项目管理方面不清楚责任的边界在哪里,往往是项目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都经手了,不清楚谁是总体负责,事情大家都在做,有责任大家都想躲,项目最终 大家才意识到项目管理组织上欠缺,双方没有共同的认识基础,难以协同工作。 (二)项目计划性方面 公司各项目启动时虽按流程提交了立项审批资料,但项目启动工作不扎实,仅为了立项而立项,立项审批前甚至并未主动和用户沟通,明确具体要做哪些事情(项目组、用户、客户、供应 商??),可能会漏了某些任务或白做了无用功;或因受用户牵制不详细知道项目都有哪 些具体任务而无法准确估算项目工期, 无法安排进度并进行预算估算,即使能估算出来了也不可能准确。(三)项目控制方面

1.风险控制方面。项目执行过程中有时没搞清楚目标和要求 就动手,或做到一半才发现有偏差,理解不一致;项目经理没有 具体的考核指标;项目没有明确的质量和考核标准;进行控制时 也没有参照标准。 2.实施把控方面 (1)部分项目以“车到山前必有路”的糊涂帐方式在推进,由于没有事前的安排所以配合和协作不良,“意外”特别多,没有控制的依据,对于项目状况无从判断; (2)重业务、重技术,轻管理;只片面地关注某些火烧眉毛的方面(如进度) 而忽略了项目的整体性。 (三)数据分析方面 公司暂未实行项目成本核算制度,数据分析仅停留在各类报表的汇总上,采购及销 售并未完全形成一条线管理。 二、改进建议 (一)建立公司的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可由 **部组织各业务部门对该部门的业 务范围进行梳理,建立符合公司业务 范围的项目管理体系及流程(见附件:公司项目管理框架图),制定与本项目相符的质量控制计划和措施,明确责任,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对各自的质量行为和作业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加强项目目标管理。要求业务部门在项目立项时明 确定义项目的总体工作目标和工作范围,项目的管理要求(目标),如时间、成本、质量等。

我国公共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相应的对策措施教学内容

我国公共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相应 的对策措施 姓名:黄淑婷 所属院系:工程学院 专业:安全工程 班级:055101 学号:20101002178

我国公共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相应的对策措施 055101 黄淑婷 20101002178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公共安全管理作为政府公共管理内容的一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诸多挑战,如城市化以及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风险,民族分离主义势力的抬头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公共安全管理的若干建议,如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加速培养综合性的公共安全管理人才、加大对公共安全管理的科学研究等。 [关键词]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安全体系 公共安全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需求,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多发的国家之一。如何建立起防范风险的公共安全管理机制成为风险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成为垦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胡锦涛主席在会上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公共安全及公共安全管理机制 在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事件之后,我国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学术界对公共安全管理日益重视与关注。公共安全通常与各种重大事件、事故和灾害相对应,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生态因素、环境因素,也有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信息因素、技术因素、文化因素和政治因素。其影响对象往往为“不特定的多数人”,是与其生命、健康、重大私产、生产活动等相联系的公共利益。因此,广义上的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以及社会生产、工作生活安全。它包括整个国家和每个公民一切生活方面的安全(从国防安全、环境安全到社会福利保障等),自然也包括免受犯罪侵害的安全”(郭济,2004) 公共安全管理不仅包括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应对处置,更强调政府为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日常性的管理行为。因此,公共安全管理机制是指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各种制度化、程序化的方法与措施,其实质内涵是一组以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为依据的包括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反馈评估、社会动员等环节在内的工作流程。公共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有利于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推动公共安全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系统化、高效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杨战英、薄贵利,2008)。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各种传统和非传统风险因素对公共安全的影响日益显现,频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不断考验着我国公共安全管理机制的有效性。 二、我国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在公共安全管理领域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有特色的管理体制,但这种体制是以分领域、分部门的分散管理为特点的,政府尚未建立统一的专业职能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实行专业化管理,而是沿用“条块”方式将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交由相应的职能部门承担。1.公共安全管理主体缺失。 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权威、统一”的应急中心,不同部门管理不同的灾害,涉及灾害管理的部门多达十几个,这些“应急中心”无论在管理主体上、执行主体上还是服务内容上,彼此独立,互不隶属,自成一体。部分职能部门之间于是相互推脱、互不配合,在需多个职能部门协作的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中,往往因为配合不默契或相互推脱而失效。 2.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由于中国政府综合风险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企业在项目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企业在项目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项目管理作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得到企业普遍关注和应用,已经成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提升执行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面对项目的运营及可持续发展,企业如何通过建立高效规范的项目管理体系,如何建立一支项目管理人才阶梯队伍,实现项目价值最大化,既是企业领导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项目管理业内人士的共同选择和使命。然而我国绝大部分企业都普遍面临着以下制约项目管理快速发展的三个主要问题: 一、无面向业务特色的项目管理方法论? 二、现有的项目管理方法论和企业现状不匹配、和其他体系不兼容? 三、项目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 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了企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造成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浪费。 第一个问题,反映出企业管理存在较大的漏洞,对关键核心流程的缺失: 1、企业为了增强自身能力和达到竞标门槛,认证了多项资质,比如: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体系、计算机集成资质等,但往往忽视了实际工作中要用到的项目管理方法论的建设,多数人对项目管理工作不了解,导致项目无流程可循、每个项目方法不一致,松散式管理,完全靠项目经理个人能力,企业缺失项目真实数据,丧失对项目的控制,领导不能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不能够对项目进行指导和有效决策,项目出现到处救火的现象,领导成了解决问题的消防队员,越陷越深,痛苦无比。 2、招投标中也因为只重视技术规格说明,缺乏对项目管理保障的阐述错失机会;或者拿别人的项目管理方法进行阐述,即使中标了,实际工作不一致,降低客户对企业的信任,甚至怀疑企业项目交付能力,导致客户关系紧张,项目岌岌可危。 3、重视技术,提拔技术专长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依赖其个人技术能力,项目命悬个人,企业实际不可控,长期导致企业缺乏项目的核心

产品质量管理的意义及现状

产品质量管理的意义及现状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和实质是质量。一个企业而言,要提高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讲,首先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没有质量就没有经济效益,产品质量既是数量的基础,又是经济效益的基础。要把质量搞上去,就必须把有限的资源合理的组织起来汇集到提高和改进质量的目标上去。 公司质量管理有“硬的一面”和“软的一面”。硬的一面指的是质量控制使用的测量和统计手段;软的一面指的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以使质量概念成为现实。要做到这些就的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内部广泛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真正把质量管理这一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融入企业每个员工的思想。让每个员工认识到在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广泛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小组是保障企业生产出优质产品的有效方法。 有色金属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水口山有色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集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冶炼、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百年大型国有企业,随着其市场的不断拓展,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已经建立,并已经开创了很多国际知名产品,其中包括“水口山牌”铅锭、“水口山牌”银锭、“水口山牌”锌锭、“飞轮牌”氧化锌等,但水口山有色集团的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包括产品质量意识相对薄弱、原料采购难度加大、在产品生产中缺少成本和利益分析等等。 本文通过分析水口山有色集团的产品质量管理现状及其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的策略。这是作者自工作以来,对水口山有色集团在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分析与见解,希望能对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和长远发展有参考意义。 1.2 产品质量管理相关概述 1.2.1 产品质量管理的概念 产品质量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应用科学的方法,对产品质量进行直接的或间接的测定或事先加以控制,保证为用户提供所要求的产品质量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产品质量管理是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三个发展阶段。 其中,质量检验阶段,是把质量检验从直接生产工序中独立出来,专门设立质量检验人员和机构,对产品按预定的标准进行测定或检验,从而剔除废品,保证出厂产品合格率。这一方法只能局限于单纯的事后检验;统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