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合与简易逻辑

1:集合与简易逻辑
1:集合与简易逻辑

2012高考真题分类汇编:集合与简易逻辑

1.【2012浙江理1】设集合A={x|1<x <4},集合B ={x|2x -2x-3≤0}, 则A ∩(C R B )=

A .(1,4)

B .(3,4) C.(1,3) D .(1,2)∪(3,4) 【答案】B

2.【2012新课标理1】已知集合{1,2,3,4,5}A =,{(,),,}B x y x A y A x y A =∈∈-∈;,则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

()A 3 ()B 6 ()C 8 ()D 10

【答案】D

3.【2012陕西理1】集合{|lg 0}M x x =>,2{|4}N x x =≤,则M N = ( ) A. (1,2) B. [1,2) C. (1,2] D. [1,2] 【答案】C.

4.【2012山东理2】已知全集{}0,1,2,3,4U =,集合{}{}1,2,3,2,4A B ==,则U C A B 为 (A ){}1,2,4 (B ){}2,3,4 (C ){}0,2,4 (D ){}0,2,3,4 【答案】C

5.【2012辽宁理1】已知全集U={0,1,2,3,4,5,6,7,8,9},集合A={0,1,3,5,8},集合B={2,4,5,6,8},则)()(B C A C U U 为

(A){5,8} (B){7,9} (C){0,1,3} (D){2,4,6} 【答案】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交集、补集运算,属于容易题。采用解析二能够更快地得到答案。 6.【2012辽宁理4】已知命题p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则?p 是 (A)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 (B)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 (C)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 (D) ?x 1,x 2∈R ,(f (x 2)-f (x 1))(x 2-x 1)<0 【答案】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属于容易题。

7.【2012江西理1】若集合A={-1,1},B={0,2},则集合{z ︱z=x+y,x ∈A,y ∈B }中的元素的个数为

A .5 B.4 C.3 D.2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集合的概念和表示。

8.【2012江西理5】下列命题中,假命题为 A .存在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不.

是正方形 B .1212,,z z C z z ∈+为实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12,z z 为共轭复数 C .若,x y ∈R ,且2,x y +>则,x y 至少有一个大于1

D .对于任意01,n n n n

n N C C C ∈+++ 都是偶数 【答案】B

9.【2012湖南理1】设集合M={-1,0,1},N={x|x 2

≤x},则M ∩N= A.{0} B.{0,1} C.{-1,1} D.{-1,0,0}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基本运算,较简单,易得分.先求出{}0,1N =,再利用交集定义得出M ∩N.

10.【2012湖南理2】命题“若α=

4

π

,则tan α=1”的逆否命题是 A.若α≠4π,则tan α≠1 B. 若α=4

π

,则tan α≠1

C. 若tan α≠1,则α≠4π

D. 若tan α≠1,则α=4

π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了“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11.【2012湖北理2】命题“0x ?∈R Q e,30x ∈Q ”的否定是

A .0x ??R Q e,30x ∈Q

B .0x ?∈R Q e,30x ?Q

C .x ??R Q e,3x ∈Q

D .x ?∈R Q e,3x ?Q

【答案】D

12.【2012广东理2】设集合U={1,2,3,4,5,6}, M={1,2,4 },则CuM= A .U B . {1,3,5} C .{3,5,6} D . {2,4,6} 【答案】C

13.【2012高考真题福建理3】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 0,0

0≤∈?x e

R x B. 22,x R x x >∈?

C.a+b=0的充要条件是

a

b

=-1 D.a>1,b>1是ab>1的充分条件 【答案】D.

14.【2012北京理1】已知集合A={x ∈R|3x+2>0} B={x ∈R|(x+1)(x-3)>0} 则A ∩B= A (-∞,-1)B (-1,-23) C (-2

3

,3)D (3,+∞) 【答案】D

15.【2012安徽理6】设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m ,直线a 在平面α内,直线b 在平面β内,且b m ⊥,则“αβ⊥”是“a b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即不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借助线面位置关系考查条件的判断

16.【2012全国卷理2】已知集合A ={1.3.

},B ={1,m} ,A B =A, 则m=

A 0

B 0或3

C 1

D 1或3

【答案】B

17【2012四川理13】设全集{,,,}U a b c d =,集合{,}A a b =,{,,}B b c d =,则

B C A C U U ___________。

【答案】{},,a c 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法则,难度较小. 18.【2012上海理2】若集合}012|{>+=x x A ,}2|1||{<-=x x B ,则=B A 。 【答案】)3,2

1

(-

19.【2012天津理11】已知集合},32|{<+∈=x R x A 集合},0)2)((|{<--∈=x m x R x B 且),,1(n B A -= 则m =__________,n = __________. 【答案】1,1-

20.【2012江苏1】(5分)已知集合{124}A =,

,,{246}B =,,,则A B = ▲ . 【答案】{}1,2,4,6。 【考点】集合的概念和运算。

21.【2012江苏26】(10分)设集合{12}n P n =,,,

…,*N n ∈.记()f n 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

①n A P ?;②若x A ∈,则2x A ?;③若A C x n p ∈,则A C x n

p ?2。

(1)求(4)f ;

(2)求()f n 的解析式(用n 表示).

【答案】解:(1)当=4n 时,符合条件的集合A 为:{}{}{}{}21,42,31,3,4,,,,

∴ (4)f =4。

( 2 )任取偶数n x P ∈,将x 除以2 ,若商仍为偶数.再除以2 ,··· 经

过k 次以后.商必为奇数.此时记商为m 。于是=2k x m ,其中m 为奇数*k N ∈。

由条件知.若m A ∈则x A k ∈?为偶数;若m A ?,则x A k ∈?为奇

数。于是x 是否属于A ,由m 是否属于A 确定。设n Q 是n P 中所有奇数的集合.因此()f n 等于n Q 的子集个数。当n 为偶数〔 或奇数)时,n P 中奇数的个数是

2n (12

n +)。 ∴()()2

122()=2n

n n f n n +?????

为偶数为奇数

。 【考点】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计数原理。

【解析】(1)找出=4n 时,符合条件的集合个数即可。(2)由题设,根据计数原理进行求解。 22.【2012陕西理18】(本小题满分12分)

(1)如图,证明命题“a 是平面π内的一条直线,b 是π外的一条直线(b 不垂直于π),c 是直线b 在π上的投影,若a b ⊥,则a c ⊥”为真。

(2)写出上述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不需要证明)

【答案】

高中数学复习讲义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高中数学复习讲义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1课时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考点导读】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 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文氏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4. 集合问题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有关,其中字母系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要复杂一些,综合性较强,往往渗透数形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 【基础练习】 1.集合用列举法表 2.设集合,,则 3.已知集合,,则集合_ 4.设全集,集合,,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 【范例解析】 例.已知为实数集,集合.若,或,求集合B . 【反馈演练】 1.设集合,,,则=_________. 2.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 +Q =,则P +Q 中元素的个数是______个. 3.设集合,. (1)若,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02,02,,}x y x y x y Z ≤≤≤<∈{21,}A x x k k Z ==-∈{2,}B x x k k Z ==∈A B ?={0,1,2}M ={2,}N x x a a M ==∈M N ?={1,3,5,7,9}I ={1,5,9}A a =-{5,7}I C A =R 2{320}A x x x =-+≤R B C A R ?={01R B C A x x ?=<<23}x <<{ }2,1=A {}3,2,1=B {}4,3,2=C ()C B A U ?},5,2,0{},,|{=∈∈+P Q b P a b a 若}6,2,1{=Q 2{60}P x x x =--<{23}Q x a x a =≤≤+P Q P ?=

高中数学专题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 本周教学内容: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结构: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集合A{2,3,7},且A中至多有一个奇数,则这样的集合共有 A. 2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解:集合A可有三类:第一类是空集;第二类是A中不含奇数;第三类是A中只含一小结:应充分理解“至多”两字,然后进行分类计数。 例2. 设全集I=R,集合A={x|(x-1)(x-3)≤0},B={x|(x-1)(x-a)<0}且 解:解不等式(x-1)(x-3)≤0,得1≤x≤3,故A={x|1≤x≤3},当a<1时, 是[1,3] 小结:这类问题一般可采用画数轴进行分析解决。 例3. 解:

小结:此题将解方程与集合运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解题能力的要求略高一些,当然 例4. 解不等式|x+2|+|x|>4 解法一: 综上可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3或x>1} 解法二:不等式|x+2|+|x|>4表示数轴上与A(-2),O(0)的距离之和大于4的点,如图所示。 小结:①我们常用脱去绝对值的方法来解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即零点分区间法,其实质是转化为分段求解,如解法一。 ②解法二是充分考虑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从形的方面来考虑的,解决任何一个数学问题都要养成从数、形两个方面去思考的习惯,数形结合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方法。 例5. 若关于x的不等式x2-ax-6a<0的解集为一开区间,且此区间的长度不超过5,试求a的取值范围。 解: 小结: 解a的范围。但韦达定理不能保证有实根,故应注意Δ>0这一条件。 例6. 解: 依题意有:

小结:关于方程根的讨论一般用函数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会使问题简洁。 例7. 等差数列{a+bn|n=1,2,…}中包含一个无穷的等比数列,求a,b(b≠0)所需满足的充分必要条件 解:设有自然数n1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1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集合的定义小测 姓名 : 座号: 1、下列对象中不能组成集合的是( B ) A.所有小于10的自然数; B.某班个子高的同学 C.方程012=-x 的所有解 D.不等式02>-x 的所有解。 2、指出下列各集合中,( C )集合是空集。 A.方程60x +=的解集; B.方程012=-x 的解集 C.大于-4且小于-2的所有偶数组成的集合 D.方程226>0x x -+的解集 3、指出下列各集合中,(B )是空集,( A)是有限集,(C D )是无限集. A.{|10}x x += B.2{|10}x x += C.{(,)|}x y x y = D.{|50}x x -≤< 4、用符号“∈”或“?”填空 1)3- ? N 5.0 ? N 3 ∈ N 2)5.1 ? Z 5- ∈Z 3 ∈ Z 3)2.0- ∈ Q π ?Q 21.7∈ Q 4) 5.1∈ R 2.1- ∈ R π ∈ R 5、用列举法表示下列各集合; 1)大于-4且小于12的所有偶数组成的集合{2,0,2,4,6,8,10}- ;

2)方程2560x x -+=的解集 {2,3} ; 6、描述法表示下列各集合 1)小于5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5,}x x x Z <∈ ; 2)不等式210x +≤的解集 1{|}2 x x ≤- ; 3)所有的奇数组成的集合 {|21,}x x k k Z =+∈ ; 4)在直角坐标系中,由x 轴上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 {(,)|0}x y y = ; 5)在直角坐标系中,由第一象限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0,0}x y x y >> 。 7、用列举法表示下列各集合; 1)方程2340x x --=的解集;2)方程430x +=的解集; {1,4}- 3{}4- 3)由数1,4,9,16,25组成的集合;4)所有的正奇数组成的集合 {1,4,9,16,25} {|21,}x x k k N =+∈ 7、描述法表示下列各集合 1)大于3的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 {|3}x x > ; 2)小于2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0,}x x x N <∈ ; 3)大于5的所有偶数组成的集合 {|2,,2}x x k k N k =∈> ; 4)不等式450x -<的解集 5{|}4x x < ; 5)由第四象限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0,0}x y x y >< ; 8、用列举法表示下列各集合; 1)小于5的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 {1,2,3,4}

集合与简易逻辑测试题

[课题]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集合A={x|x≤},a=3,则( ) A.a A B.a A C.{a}∈A D.{a} A 2.集合M={x|x=3k-2,k∈Z},Q={y|y=3l+1,l∈Z},S={z|z=6m+1,m∈Z}之间的关系是( ) A.S Q M B.S=Q M C.S Q=M D.S Q=M 3.若A={1,3,x},B={x2,1},且A∪B=A,则这样x的不同取值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符合条件{a}P{a,b,c}的集合P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5.若A={x|x2-4x+3<0},B={x|x2-6x+8<0},C={x|2x2-9x+a<0},(A∩B)C,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10 B.a≥9 C.a≤9 D.9≤a≤10 6.若a>0,使不等式|x-4|+|3-x|<a在R上的解非空,则a的值必为( ) A.0<a<1 B.0<a≤1 C.a>1 D.a≥1 7.集合A={x|x2-5x+4≤0},B={x|x2-5x+6≥0},则A∩B= ( ) A.{x|1≤x≤2,或3≤x≤4} B.{x|1≤x≤2,且3≤x≤4} C.{1,2,3,4} D.{x|1≤x≤4或2≤x≤3} 8.如果方程x2+(m-3)x+m的两根都是正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0<m≤3 B.m≥9或m≤1 C.0<m≤1 D.m>9 9.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P或Q”,“P且Q”,“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中,“P或Q”为真命题,“P且Q”为假命题,“非P”为真命题的是( )

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点归纳(1)

{}9B =,;B A =B B = )()(); U U B A B =? )()()U U B A B =? ()()card A B card A =+ ()()card B card A B - ()U A =e()U A =e13设全集,2,3,4A = {3,4,5} B = {4,7,8}, 求:(C U A )∩ B), (C U A)(A ∪B), C U B). 有两相)(,2121x x x x <有两相等a b x x 221- ==无实根 有意义的

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 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 题.)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 否命题一定为真.(原命题?逆 否命题.) 4.反证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方法。 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代数命题。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答案见下一页

数学基础知识与典型例题(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答案 例1选A; 例2填{(2,1)} 注: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 例3解:∵{}9A B =,∴9A ∈.⑴若219a -=,则5a =,此时{}{}4,9,25,9,0,4A B =-=-, {}9,4A B =-,与已知矛盾,舍去.⑵若29a =,则3a =±①当3 a =时,{}{}4,5,9,2,2,9A B =-=--.B 中有两个元素均为2-,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应舍去.②当3a =-时,{}{}4,7,9,9,8,4A B =--=-,符合题意.综上所述,3a =-. [点评]本题考查集合元素基本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切入点是分类讨论思想,由于集 合中元素用字母表示,检验必不可少。 例4C 例5C 例6①?,②ü,③ü,④ 例7填2 例8C 例9? 例10解:∵M={y|y =x 2+1,x ∈R}={y |y ≥1},N={y|y =x +1,x ∈R}={y|y ∈R}∴ M∩N=M={y|y ≥1} 注:在集合运算之前,首先要识别集合,即认清集合中元素的特征。M 、N 均为数集,不能误认为是点集,从而解方程组。其次要化简集合。实际上,从函数角度看,本题中的M ,N 分别是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值域。一般地,集合{y |y =f (x ),x ∈A}应看成是函数y =f (x )的值域,通过求函数值域化简集合。此集合与集合{(x ,y )|y=x 2+1,x ∈R}是有本质差异的,后者是点集,表示抛物线y =x 2+1上的所有点,属于图形范畴。集合中元素特征与代表元素的字母无关,例如{y|y ≥1}={x |x ≥1}。 例11填?注: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φ. 例12埴?,R 例13解:∵C U A = {1,2,6,7,8} ,C U B = {1,2,3,5,6}, ∴(C U A)∩(C U B) = {1,2,6} ,(C U A)∪(C U B) = {1,2,3,5,6,7,8}, A ∪ B = {3,4,5,7,8},A∩B = {4},∴ C U (A ∪B) = {1,2,6} ,C U (A∩B) = {1,2,3,5,6,7,8} 例145,6a b ==-; 例15原不等式的解集是{}37|<<-x x 例16 53|332 2x R x x ??∈-<-+-->+?? ≥或,即3344123x x x x ? 2或x <31,∴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 x >2或x <31}.方法2:(整体换元转化法)分析:把右边看成常数c ,就同)0(>>+c c b ax 一样∵|4x -3|>2x +1?4x -3>2x +1或4x -3<-(2x +1) ? x >2 或x < 31,∴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 x >2或x <3 1}. 例18分析:关键是去掉绝对值. 方法1:零点分段讨论法(利用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①当1-x ,∴}32 1 |{<2 1}. 方法2:数形结合:从形的方面考虑,不等式|x -3|-|x +1|<1表示数轴上到3和-1两点的距离之差小于1的点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 2 1 }. 例19答:{x |x ≤0或1??????????-<>-<>≤≤--≠????? ? ? ???>+-<+-≤-+≠+13 21 0121 0)1(2230)1(24020 12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或或. 1 3 212<<-<<-?k k 或∴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k|-2?=+-R 的解集为函数在上恒大于 22,2, |2||2|2. 2,2,1|2|121.,,2 11 0.,, 1.(0,][1,). 22 x c x c x x c y x x c c c x c x x c R c c P c P c c -?+-=∴=+-??>?> <≥?+∞R ≥函数在上的最小值为不等式的解集为如果正确且Q 不正确则≤如果不正确且Q 正确则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例26答:552x x x >?><或. 例27答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解:∵“若 x + y =3,则x = 1或y = 2”是假命题,其逆命题也不成立. ∴逆否命题: “若12x y ≠≠或,则3x y +≠”是假命题, 否命题也不成立. 故3≠+y x 是12x y ≠≠或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例28选B 例29选A

高一数学上册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精品教案

课 题:1.1集合-集合的概念(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个集合(简称集)。 (2)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 ,2,1,0=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N *或N + {} ,3,2,1*=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 ,,, 210±±=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 {}整数与分数 =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 数轴上的点所对应的数 =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 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 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 3、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 (1)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2)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2013高考数学基础检测:01专题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2013高考数学基础检测:01专题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专题一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选择题 1.若A={x ∈Z|2≤22-x <8}, B={x ∈R||log 2x|>1}, 则A ∩(C R B)的元素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2.命题“若x 2<1,则-11或x<-1,则x 2>1 D .若x ≥1或x ≤-1,则x 2≥1 3.若集合M={0, 1, 2}, N={(x, y)|x-2y+1≥0且x-2y-1≤0, x 、y∈M},则N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9 B .6 C .4 D .2 4.对于集合M 、N ,定义M-N={x|x∈M,且x ?N},M ○+N=(M-N)∪(N -M).设A={y|y=x 2-3x, x∈R}, B={y|y=-2x , x∈R},则A ○+B=( ) A .],094(- B . )0,4 9[- C .),0()49,(+∞--∞ D .),0[)4 9,(+∞--∞ 5.命题“对任意的x∈R ,x 3-x 2+1≤0”的否定是( )

{x|x>0}=ф,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0.(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平面内的一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充分条件有多个,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类似地,写出空间中的一个四棱柱为平行六面体的两个充要条件: 充要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要条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两个充要条件) 11.下列结论中是真命题的有__________(填上序号即可) ①f(x)=ax 2+bx+c 在[0, +∞)上单调递增的一 个充分条件是-2a b <0; ②已知甲:x+y ≠3;乙:x ≠1或y ≠2.则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③数列{a n }, n ∈N * 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P n (n, n S n )共线. 三、解答题 12.设全集U=R ,集合A={x|y=log 2 1 (x+3)(2-x)}, B={x|e x-1 ≥1}. (1)求A ∪B ; (2)求(C U A)∩B .

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点

集合、简易逻辑 知识梳理: 1、 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构成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a ∈或A a ? 集合的常用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常用一些数集及其代号: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2、子集:如果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那么集合A 称为集合B 的子集,记为A ?B 3、真子集:如果A ?B ,并且B A ≠,那么集合A 成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为A ?B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如:}{}{b a a ,?。 注: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结论:设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个数为n 2个,真子集个数为12-n 个 4、补集:设A ?S ,由S 中不属于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 的子集A 的补集,记为A C s ,读作“A 在S 中的补集”,即A C s =}{A x S x x ?∈且,|。 5、全集:如果集合S 包含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这时S 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全集记作U 。 6、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即:B A ?=}{B x A x x ∈∈且,|。 7、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即:B A ?=}{B x A x x ∈∈或,|。 记住两个常见的结论:B A A B A ??=?;A B A B A ??=?;

专题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专题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考点回顾 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法,子集,全集与补集,子集与并集的定义; 2、集合与其它知识的联系,如一元二次不等式、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 3、逻辑联结词的含义,四种命题之间的转化,了解反证法; 4、含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命题的转化,并会判断真假,能写出一个命题的否定; 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能判断两个命题的充要关系; 6、学会用定义解题,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及等价变换等思想方法。 二、经典例题剖析 考点1、集合的概念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中元素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分类: ①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 ②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如数集{y|y=x2},表示非负实数集,点集{(x,y)|y=x2} 表示开口向上,以y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 (3)集合的表示法: ①列举法:用来表示有限集或具有显著规律的无限集,如N+={0,1,2,3,…};②描 述法。 2、两类关系: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 (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表示,当A?B时,称A是B的子集;当A≠?B时,称A是B的真子集。 3、解答集合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集合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对于用描述法给出的集合{x|x∈P},要紧紧抓住竖线前面的代表元素x以及它所具有的性质P;要重视发挥图示法的作用,通过数形结合直观地解决问题 4、注意空集?的特殊性,在解题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空集的可能性,如A?B,则有A=?或A≠?两种可能,此时应分类讨论 例1、下面四个命题正确的是 (A)10以内的质数集合是{1,3,5,7} (B)方程x2-4x+4=0的解集是{2,2} (C)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D)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 m}.若B?A,则实数m=.例2、已知集合A={-1,3,2m-1},集合B={3,2

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点归纳(1)

{}9B =,;B A = )()();U U B A B =? ()()A B card A =+ ()U A =e()U A =e13设全集,2,3,4A = {3,4,5} B = {4,7,8}, 求:(C U A )∩ B), (C U A)(A ∪B), C U B). 有意义的q 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时为真即当当为真;③“非

数学基础知识与典型例题(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 辑)答案 例1选A; 例2填{(2,1)} 注: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 例3解:∵{}9A B =,∴9A ∈.⑴若219a -=, 则5a =,此时{}{}4,9,25,9,0,4A B =-=-, {}9,4A B =-,与已知矛盾,舍去.⑵若29a =,则3 a =±①当3a =时,{}{}4,5,9,2,2,9A B =-=--.B 中有两个元素均为2-,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应舍去.②当3a =-时,{}{}4,7,9,9,8,4A B =--=-,符合题意.综上所述,3a =-. [点评]本题考查集合元素基本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切入点是分类讨论思想,由于集合中元素用字母表示,检验必不可少。 例 例y |y ≥1},≥,N 分别是二集合{y |y =f (x ),|y=x 2+1,x ∈R} y =x 2+1 x |x ≥1}。 φ. 8} ,C U B = {1, A)∪(C U B) = ,∴ C U (A ∪B) }3< 3x ?+,即123x x ??>2或x < 3 1 }.方法2:(整体换元转化法)分析:把右边看成常数c ,就同)0(>>+c c b ax 一样∵|4x -3|>2x +1?4x -3>2x +1或4x -3<-(2x +1) ? x >2 或x <3 1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 x >2或x <3 1}. 例18分析:关键是去掉绝对值. 方法1:零点分段讨论法(利用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①当1 -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小结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小结 Summary of the first chapter set and simple l ogic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小结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的:⒈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掌握带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⒉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了解反证法,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问题;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教学重点: 1.有关集合的基本概念; 2.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教学难点: 1.有关集合的各个概念的含义以及这些概念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对一些代数命题真假的判断. 授课类型:复习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这一章主要讲述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两部分内容.集合

部分主要包括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的表示及集合同集合之间的关系.简易逻辑知识部分主要介绍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充要条件等有关知识.教学过程:一、知识结构: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知识点与学习目标】:【高考评析】集合知识作为整个数学知识的基础,在高考中重点考察的是集合的化简,以及利用集合与简易逻辑的知识来指导我们思维,寻求解决其他问题的方法.【学法指导】本章的基本概念较多,要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数学思想】 1、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 2、求补集的思想; 3、分类思想; 4、数形结合思想.【解题规律】 1、如何解决与集合的运算有关的问题: 1)对所给的集合进行尽可能的化简; 2)有意识应用维恩图来寻找各集合之间的关系; 3)有意识运用数轴或其它方法来直观显示各集合的元素. 2.如何解决与简易逻辑有关的问题: 1)力求寻找构成此复合命题的简单命题; 2)利用子集与推出关系的联系将问题转化为集合问题二、基本知识点:集合: 1、集合中的元素属性:

集合与简易逻辑专题训练

集合与简易逻辑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1?{0,1,2} B 、{1}∈{0,1,2} C 、{0,1,2}?{0,1,3} D 、φ {0} 2、已知A={1,2,a 2-3a -1},B={1,3},=B A {3,1}则a 等于 A 、-4或1 B 、-1或4 C 、-1 D 、4 3、设集合},3{a M =,},03|{2 Z x x x x N ∈<-=,}1{=N M ,则N M 为 A 、 {1,3,a} B 、 {1,2,3,a} C 、 {1,2,3} D 、 {1,3} 4、集合P=},2|),{(R x y x y x ∈=-,Q=},2|),{(R x y x y x ∈=+,则P Q A 、(2,0) B 、{(2,0 )} C 、{0,2} D 、{}|2y y ≤ 5、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命题p 是真命题时,命题“P 且q ”一定是真命题。 B 、命题“P 且q ”是真命题时,命题P 一定是真命题 C 、命题“P 且q ”是假命题时,命题P 一定是假命题 D 、命题P 是假命题时,命题“P 且q ”不一定是假命题 6、“0232=+-x x ”是“x=1”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一个命题与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四个命题中 A 、真命题的个数一定是奇数 B 、真命题的个数一定是偶数 C 、真命题的个数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D 、上述判断都不正确 8、设集合},2|{Z n n x x A ∈==,},2 1 |{Z n n x x B ∈+==,则下列能较准确表示A 、B 关系的图是 9、命题“对顶角相等”的否命题是 A 、对顶角不相等 B 、不是对顶角的角相等

高中数学竞赛标准讲义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基础知识 定义1 一般地,一组确定的、互异的、无序的对象的全体构成集合,简称集,用大写字母来表示;集合中的各个对象称为元素,用小写字母来表示,元素x 在集合A 中,称x 属于A ,记 为A x ∈,否则称x 不属于A ,记作A x ?。例如,通常用N ,Z ,Q ,B ,Q +分别表示自然数集、 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正有理数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用?来表示。集合分有限集和无限集两种。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并用逗号隔开表示集合的方法,如{1,2,3};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属性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例如{有理数},}0{>x x 分别表示有理数集和正实数集。 定义2 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A 叫做B 的子集,记为B A ?,例如Z N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如果A 是B 的子集,B 也是A 的子集,则称A 与B 相等。如果A 是B 的子集,而且B 中存在元素不属于A ,则A 叫B 的真子集。 定义3 交集,}.{B x A x x B A ∈∈=且I 定义4 并集,}.{B x A x x B A ∈∈=或Y 定义5 补集,若},{,1A x I x x A C I A ?∈=?且则称为A 在I 中的补集。 定义6 差集,},{\B x A x x B A ?∈=且。 定义7 集合},,{b a R x b x a x <∈<<记作开区间),(b a ,集合 },,{b a R x b x a x <∈≤≤记作闭区间],[b a ,R 记作).,(+∞-∞ 定理1 集合的性质:对任意集合A ,B ,C ,有: (1));()()(C A B A C B A I Y I Y I = (2))()()(C A B A C B A Y I Y I Y =; (3));(111B A C B C A C I Y = (4)).(111B A C B C A C Y I = 【证明】这里仅证(1)、(3),其余由读者自己完成。 (1)若)(C B A x Y I ∈,则A x ∈,且B x ∈或C x ∈,所以)(B A x I ∈或)(C A x I ∈,即)()(C A B A x I Y I ∈;反之,)()(C A B A x I Y I ∈,则)(B A x I ∈或)(C A x I ∈,即A x ∈且B x ∈或C x ∈,即A x ∈且)(C B x Y ∈,即).(C B A x Y I ∈ (3)若B C A C x 11Y ∈,则A C x 1∈或B C x 1∈,所以A x ?或B x ?,所以)(B A x I ?,又I x ∈,所以)(1B A C x I ∈,即)(111B A C B C A C I Y ?,反之也有 .)(111B C A C B A C Y I ? 定理2 加法原理:做一件事有n 类办法,第一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第二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一共有n m m m N +++=Λ21种不同的方法。 定理3 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分n 个步骤,第一步有1m 种不同的方法,第二步有2m 种不同的方法,…,第n 步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一共有n m m m N ???=Λ21种不同的方法。 二、方法与例题 1.利用集合中元素的属性,检验元素是否属于集合。 例1 设},,{2 2Z y x y x a a M ∈-==,求证: (1))(,12Z k M k ∈∈-;

高考总复习——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一节集合 [备考方向要明了] 考什么怎么考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 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1.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的考查主要涉及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以及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考查利用所学的知识对集合的性质进行初步探究的基本逻辑能力.如(理)2012年全国T1,江西T1等.(文)2012年天津T9等.2.对于两个集合之间关系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1)判断给定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子集关系的判断.如(文)2012年全国T1,福建T1,湖北T1等.(理)2011北京T1. (2)以不等式的求解为背景,利用两个集合之间的子集关系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3.集合的基本运算在高考命题中主要与简单不等式的求解、函数的定义域或值域的求法相结合考查集合的交、并、补运算,以补集与交集的基本运算为主,考查借助数轴或Venn图进行集合运算的数形结合思想和基本运算能力.如(理)2012北京T1、陕西T1、山东T1等.(文)2012陕西T1、上海T2等.

[归纳·知识整合]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若a属于A,记作a∈A;若b不属于A,记作b?A.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及其符号表示 数集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符号N N*或N+Z Q R [探究] 1.集合A={x|x2=0},B={x|y=x2},C={y|y=x2},D={(x,y)|y=x2}相同吗?它们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提示:这4个集合互不相同,A是以方程x2=0的解为元素的集合,即A={0};B是函数y=x2的定义域,即B=R;C是函数y=x2的值域,即C={y|y≥0};D是抛物线y=x2上的点组成的集合. 2.0与集合{0}是什么关系??与集合{?}呢? 提示:0∈{0},?∈{?}或??{?}.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表示 关系 文字语言符号语言 相等集合A与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都相同A?B且B?A?A =B 子集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B中的元素A?B或B?A 真子集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B中的元素,且B中至少有一个 元素不是A中的元素 A B或 B A 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A?B(B≠

全国卷高考试题分类汇编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专题一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集合 1.(2019全国Ⅰ理)已知集合,则= A . B . C . D . 2.(2019全国Ⅱ理)设集合A ={x |x 2-5x +6>0},B ={ x |x -1<0},则A ∩B = A .(-∞,1) B .(-2,1) C .(-3,-1) D .(3,+∞) 3.(2019全国Ⅲ理)已知集合,则 A . B . C . D . 4.(2018全国卷Ⅰ)已知集合2{20}=-->A x x x ,则A =R e A .{12}-<U x x x x D .{|1}{|2}-U ≤≥x x x x 5.(2018全国卷Ⅲ)已知集合{|10}A x x =-≥,{0,1,2}B =,则A B =I A .{0} B .{1} C .{1,2} D .{0,1,2} 6.(2017新课标Ⅰ)已知集合{|1}A x x =<,{|31}x B x =<,则 A .{|0}A B x x =U D .A B =?I 7.(2017新课标Ⅱ)设集合{1,2,4}A =,2 {|40}B x x x m =-+=,若A B =I {1}, 则B = A .{1,3}- B .{1,0} C .{1,3} D .{1,5} 8.(2017新课标Ⅲ)已知集合22{(,)|1}A x y x y =+=,{(,)|}B x y y x ==,则A B I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3 B .2 C .1 D .0 9.(2016年全国I)设集合2{|430}A x x x =-+<,{|230}B x x =->,则=A B I }2 42{60{}M x x N x x x =-<<=--<,M N I }{43x x -<<}42{x x -<<-}{22x x -<<}{23x x <<2{1,0,1,2}{1}A B x x =-=≤,A B =I {}1,0,1-{}0,1{}1,1-{}0,1,2

必修一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点经典总结

集合、简易逻辑 集合知识梳理: 1、 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构成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a ∈或A a ? 集合的常用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常用一些数集及其代号: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2、子集:如果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那么集合A 称为集合B 的子集,记为A ?B 3、真子集:如果A ?B ,并且B A ≠,那么集合A 成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为 A ? B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如:}{}{b a a ,?。 注: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结论:设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个数为n 2个,真子集个数为12-n 个 4、补集:设A ?S ,由S 中不属于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 的子集A 的补集,记为A C s ,读作“A 在S 中的补集”,即A C s =}{A x S x x ?∈且,|。 5、全集:如果集合S 包含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这时S 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全集记作U 。 6、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即:B A ?=}{B x A x x ∈∈且,|。 7、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即:B A ?=}{B x A x x ∈∈或,|。 记住两个常见的结论:B A A B A ??=?;A B A B A ??=?; 命题知识梳理: 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全称命题 特称命题) 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 全称命题p :)(,x p M x ∈?;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练习题.docx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若关于 x 的不等式 ax 2 bx c 0 (a 0) 的解集是空集 , 则( ) ( A ) a 0且 b 2 4ac (B) a 0且 b 2 4ac ( C ) a 0且 b 2 4ac 0 (D) a 0且 b 2 4ac 2.如果命题“ p 或 q ”与命题“非 p ”都是真命题,那么( ) ( A )命题 p 不一定是假命题 ( B )不一定是真命题 ( C )命题 q 一定是真命题 ( D )命题 p 与命题 q 真值相同 3.设全集 U=R ,集合 2 2 U M={ x ︱ x -2x - 3>0}, N={ x ︱ 3+2x - x >0}。则 M ( C N )等于 ( ) ( A ) M ( B ) N ( C ) C U M (D ) C U N 4.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 A ) x ≥ 3 是 x>5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 B ) x ≠± 1 是 x ≠1 的充要条件 ( C )若﹁ p ﹁ q ,则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 D )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充分条件是它是平行四边形 5.若 A ∩ B={ a , b }, A ∪ B={ a , b , c , d },则符合条件的不同的集合 A 、 B 有 ( ) ( A ) 16 对 ( B )8 对 ( C ) 4 对 ( D )3 对 6.已知集合 M { x | x 1} , P { x | x t} ,若 M P ,则实数 t 应该满足的 φ 条件是 ( ) ( A ) t 1 ( B ) t 1 ( C ) t 1 (D ) t 1 7.方程 mx 2 2x 1 0 至少有一个负根,则 ( ) ( A ) 0 m 1 或 m 0 ( B ) 0 m 1 ( C ) m 1 ( D ) m 1 8.当 a 0 时,关于 x 的不等式 x 2 4ax 5a 2 0 的解集是 ( ) ( A ) { x | x 5a 或 x a } ( B ) { x | x 5a 或 x a } ( C ) { x | a x 5a } ( D ){ x | 5a x a } 9. 抛 物 线 y ax 2 bx c 与 X 轴 的 两 个 交 点 为 2, 0 , 2, 0 则 不 等 式 ax 2 bx c 0 的解集为( ) (A) x 2 x 2 (B) x x 2或 x 2 ( C ) x x 2 (D) 不确定 , 与 a 值相关 . 10.“ x 2+2x-8=0 ”是“ x-2= 2 x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1.已知集合 A={y|y=-x 2 ∈R}, B={y|y=-x+3,x ∈ R}, 则 A ∩ B=( ) +3,x (A){(0,3),(1,2)} (B){0,1} (C){3,2} (D){y|y ≤ 3} 12.已知集合 A={x| x 1 0 },B={x|x ≤ a} ,若 A ∩ B=B,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x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