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8大重点病种word版本

合集下载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共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一、重点病种种类依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重点病种包括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

二、重点病种的急诊评估、处置与分流规范(一)多发伤多发伤定义:两处或以上器官系统受伤,其中之一可能危及生命。

应抓紧伤后“黄金1小时”的抢救机会。

1、严重多发伤,到急诊科10分钟内,完成:(1)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双通道补液、留置尿管等(2)初次评估与复苏A:通畅气道、保护颈椎B:评估呼吸,处理危及生命的心胸外伤C:评估循环,控制体表出血,床旁手段评估内出血,必要时输血D:评估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E:充分暴露检伤,防止低体温(3)基本明确主要可能损伤部位,并致电邀请相关科室急会诊2、严重多发伤,到急诊科60分钟内,完成:(1)二次评估:包括从头到脚的全身检查、病史采集、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并在患者稳定前提下完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2)相关临床科室完成紧急会诊,书写会诊记录。

评估决定性手术的指征与风险,完成医患沟通与相关知情同意。

(3)患者分流:直接送手术室、入院或急诊留观(二)急性冠脉综合症1、怀疑缺血性胸痛,在抵达急诊科10分钟内,完成:(1)心电监护,吸氧。

完成气道、呼吸和循环的评估。

(2)简单询问病史、完成体格检查(3)心电图检查(常规12导联,必要时加V7-V9、V3R-V5R)(4)采血,查血清心肌标志物、血常规,生化,凝血常规。

建议POCT。

(5)若考虑急性冠脉综合症,无禁忌则立即予阿斯匹林300mg嚼服、氯吡格雷300mg口服。

视病情给予硝酸酯类和吗啡对症止痛等处理(6)电话通知心脏内科急会诊,评估心肌再灌注治疗指征和方式(7)他常规治疗:抗凝、调脂、ACEI、β阻滞剂等2、怀疑急性冠脉综合症,在抵达急诊科30分钟内,完成:(1)心脏内科会诊,决定溶栓治疗或PCI(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签署心肌再灌注治疗的书面知情同意。

急诊科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培训资料

急诊科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培训资料

解放军第二五三医院急诊医学科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三医院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为促进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密切科间写作,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依据“2013版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图。

重点病中包括: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休克、急性中毒八种。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图五、急性颅脑损伤急诊服务流程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为做好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及有关规定,现对医师资格考试考生报名资格规定如下:第一条符合《执业医师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4号)和《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卫生部令第52号)有关规定。

第二条试用机构是指符合《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所规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第三条试用期考核证明(一)报名时应提交与报考类别相一致的试用期满1年并考核合格的证明。

应届毕业生报名时应提交试用机构的试用证明,并于当年医学综合笔试前提交试用期满1年并考核合格的证明。

试用期满1年是指在与报考类别相一致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累计(含多个机构)试用时间满1年。

(二)现役军人必须持所在军队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出具的试用期考核合格证明,方可报考。

(三)试用期考核合格证明当年有效。

第四条报名有效身份证件(一)中国大陆公民报考医师资格人员的有效身份证件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临时身份证、军官证、警官证、文职干部证、士兵证、军队学员证;台港澳地区居民报考医师资格人员的有效身份证件为台港澳往来大陆通行证。

(二)外籍人员的有效身份证件为护照。

第五条报考类别(一)执业助理医师达到报考执业医师规定的,可以报考执业医师资格,报考类别应当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类别一致。

(二)报考相应类别的医师资格,应当具备与其相一致的医学学历。

急诊绿色通道及重点病种服务流程

急诊绿色通道及重点病种服务流程

急诊绿色通道与重点病种服务流程为系统的规范急性危重病人的接诊、分诊、检查、诊断、抢救全程医疗服务行为,使急性危重病人得到及时、规范、高效、周到的医疗服务。

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风险,特制定急诊绿色通道与重点病种服务流程。

一、管理范畴需要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病人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内(﹤6小时)危及病人生命。

这些疾病包括:(一)、急性创伤引起的体表开裂出血、开放性骨折、内脏破裂出血、颅脑出血、高压性气胸、眼外伤、气道异物、急性中毒、电击伤等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

(二)、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

(三)、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

二、急诊抢救、急诊住院、急诊手术绿色通道(一)院外急救接到上述危重症患者按“120制度”进行必要的处理,并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启动急救绿色通道。

(二)院内抢救1、病人到达急诊科,分诊护士将病人送入抢救室,并在5分钟内完成病人合适体位的摆放、吸氧、开通监护仪进行监护并完成第一次生命体征监测(T、P、R、Bp)、建立静脉通道(休克病人建立双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常规、生化、凝血和交叉配血标本)备用,建立病人抢救病历。

2、首诊医生询问病史、查体、迅速判断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下达抢救医嘱、下达会诊医嘱、下达检查医嘱、下达手术医嘱。

所有医嘱可下达口头医嘱,由护士记录并复述,医生确认后执行。

抢救后6小时内由抢救医生完成急诊抢救病历和补记口头医嘱。

(三)急诊住院绿色通道专科医生在到达急诊科进行会诊时,急诊医生负责和专科医生就病人的情况进行口头沟通,专科医生应对病人进行快捷有效的查体,并向急诊科医生说明专科处理意见,确定转专科诊治病人,由急诊科医生、护士负责将病人转送到相应专科,专科医生负责安排、协调科室床位,并做好接受病人的抢救准备工作。

8个重点病种通知

8个重点病种通知

急性创伤急诊服务流程急性创伤患者心跳呼吸骤停者危及生命情况心电监护仪立即心肺复苏吸氧组 织 相 关 科 室 会 诊立即进入响应抢救流程入抢救室,5分钟内完病情评估液体复苏迅速明确诊断30分钟内二次病情评估有手术指征无手术指征能耐受手术者 60分钟内完成术前准备清创缝合 止血 固定 降颅压 抗感染 穿刺引流 保护脏器功保持呼吸道通畅窒息、休克、脑疝、呼吸衰竭等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 诊断性穿刺生命支持治疗暂不能耐 受者实施手术积极创造手术条件如休克、稳定生命体征保持治疗 严密观察 再评估抽吸血颅脑损伤患者头皮挫裂伤帽状腱膜下血肿熊猫眼、脑脊液鼻漏、耳漏头痛、恶心、呕吐瞳孔大小不等、昏迷心跳、呼吸停止检查合并伤清创缝合抽吸血肿、加压包扎颅底骨折1、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或速尿20mg静推2、给氧3、密切观察并记录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肌力变化立即CPR 请相关科室会诊抢救可能发生脑疝1、绝对卧床休息2、保持耳、鼻清洁通畅,忌堵、挖耳鼻道3、预防感染治疗4、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CT检查,明确损伤类型,进一步处理1、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2、速尿20mg静推、白蛋白50ml静滴3、高流量面罩给氧、辅助通气、必要时气管插管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GCS 评分并记录无血肿进一步观察病情,防止迟发性血肿发病情有变化及时记录并报告主管医生有血肿,保守治疗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肌力变化,GCS评分记录,防止脑疝发生2、脱水、止血、护脑、预防感染治疗3、搬动病人避免压颈4、保持大小便通畅有血肿,有手术指征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原发性丘脑损伤等重度颅脑损伤1、加强基础护理、五官护理、皮肤护理,防止坠积性肺炎和褥疮发生2、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气管切开护理3、保持会阴清洁,导尿者做好会阴护理,防止尿路感染4、营养支持,鼻饲护理5、功能锻炼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2、脱水剂使用3、钙离子拮抗剂4、激素治疗5、预防感染6、神经营养治疗7、巴比妥类药物治疗8、保持水电解质平衡9、高压氧病情变化,GCS评分下降,复查血肿增大等急诊手术前各项准备工作送手术室取得知情同意患者和家属不同意者急诊初筛卒中病人 记录发病和就诊时间、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诊断和处理原则 45分钟内完成头颅CT 、血常规、急诊生化和凝血功能检查;进行NIHSS 评估 溶栓排除标准: 发病时间>3小时 年龄>80岁或<18岁 症状迅速改善 其他 符合溶栓标准: 发病时间<3小时 18岁<年龄<80岁 无出血倾向者 筛选有病程记录 联系抢救室主班进行溶栓治疗1. 签字;2. 就地治疗,联系住院 房颤引起的脑梗死抗凝治疗(无禁忌者肝素、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

八种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八种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八种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急诊科是医院重要的门诊科室之一,负责接收和处理各类急诊病患。

当患者出现急性疾病或急性加重时,他们首先会选择到急诊科就诊。

急诊科的工作人员包括急诊医生、护士、实习医生和辅助人员等,他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并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急诊科的服务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八种重点病种:1.心脑血管急症:如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

患者来急诊科时,医生会首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评估,并尽快进行心电图和血液检测等相应的检查,以确定患者是否有急性心脑血管病的迹象。

根据评估的结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给予抗栓治疗、血管扩张药物和缺血区域的保护等。

2.呼吸系统急症:如哮喘、急性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

患者来急诊科时,医生会首先根据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和肺部听诊等进行初步评估,并尽快进行血气分析和胸部X光等相关检查。

根据评估的结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给予氧疗、支气管舒张剂和抗生素等。

3.消化系统急症:如胃溃疡穿孔、肠梗阻等。

患者来急诊科时,医生会首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评估,并尽快进行腹部CT扫描和血液检测等相关检查。

根据评估的结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给予抗酸药物、止血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4.泌尿系统急症:如尿路感染、肾绞痛等。

患者来急诊科时,医生会首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评估,并尽快进行尿液检测和B超检查等相关检查。

根据评估的结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给予抗生素、镇痛药和尿路通畅治疗等。

5.神经系统急症:如癫痫持续状态、脑出血等。

患者来急诊科时,医生会首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评估,并尽快进行头部CT扫描和脑电图等相关检查。

根据评估的结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给予抗癫痫药物、降颅压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6.外伤急症:如骨折、创伤性脑损伤等。

患者来急诊科时,医生会首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评估,并尽快进行相关部位的X光检查和CT扫描等相关检查。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二级医院8种病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二级医院8种病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 种病8二级医院(范.急性创伤伤员急诊服务流程15分钟内完成以上伤情判断决定是否启动“绿色通道”观察并记录伤情、陪同各项辅助检查初步处理申请各种辅助检查分钟内完成辅助检查结果分析,再次评估伤30 情并进一步诊断、处理;并请相应科室会诊23急性中毒抢救流程应程序抢救根据病情检诊、分诊、登记、分类、分级“绿色通道”15分钟内完成以上病情判断决定是否启动4转院、住院等完成相应的记录或履行相应的手续分钟)最终总结评价(患者在绿色通道的时间应少于605急诊分娩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急救中心接到急救电话分钟内出车急救中心10 产科医护人员做好抢救准备工作患者乘急救车到院测患者入室,护士立即上监护,并执行医生口量记录生命体征,接诊医生认真负责、迅速准必要时头医嘱,建立静脉通道,确、一路畅通吸氧值班医生立即询问病史,初步体格检查6同时通知超声科、检验科医生行相关辅助检查医生做出诊断由产科参加抢救的最高职称人员指挥,根据病情确定抢救方案,进行抢救必要时行手术治疗产房分娩7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到院可疑缺血性胸痛患者急诊科据病情检诊、分诊、登记分类、分级●清除呼吸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大管气道阻塞径管吸痰分钟5●气管插管内紧急评估呼吸异常呼之无反应,无脉搏心肺复苏无上述情况或经处理解除及生命的情况后危稳定后快速评估(<10分钟)绝对卧床休息,高流量吸氧,阿司匹林、硝完成12酸甘油、吗啡应用,建大静脉通道,监护心导联的心电图,简捷而有目的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电、血压、脉搏、呼吸815分钟内完成以上程序,重做心电图并请心内科会诊波正常或段S段抬高或新出 S段压低S波倒LBBB(或可能新)化无意义30分钟内根据病情及会诊情况采取进一步治疗监护,吸氧,沟通,完善相关检查及检验项目,给予药物治疗,分钟)等再6090(PCI评估是否适合行急诊分钟)或静脉溶栓(灌注治疗收住心内科重症监护室9急性脑卒中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呼吸心评估和反应:EMS 到院可疑卒中患者昏迷者先休克、跳停止、按相应程序抢救、处置据病情检诊、分诊、登记分类、分级CT是否显示脑内出血或SAH否是可能急性缺血卒中:神经外科会诊: 30神内会诊30分钟内完成分钟内完成会诊并决定处10并决定处理理措施措施60分钟内神外住对急性出血的最初处理:院●停用任何抗凝剂●逆转任何出血性紊乱●监测、降颅压及支持治疗●侧脑室穿刺脉颈动彩超否病人是否符合溶栓条件60 对急性缺血的最初处理:分●监测:降颅压及支持治疗是钟●考虑抗凝治疗内●考虑抗血小板治疗神回顾对病人及家庭的危险性/益处:●颈动脉狭窄:<50%抗血小内如果可接受一开始溶栓治疗或内膜剥板治疗,>50%PTA住●进入监护室脱院●神经系统监测:如果恶化,即刻行CT检查●监测生命体征●溶栓24小时内不进行抗凝剂抗血小板治疗CT小时后复查24●11急性颅脑创伤急诊服务流程再次评估伤情分钟内完成辅助检查结果分析,30 并进一步诊断、处理;请神经外科会诊12转院、留观等完成相应的记录或履行相应的手续分钟)最终总结评价(伤员在绿色通道的时间应少于6013高危妊娠孕产妇急诊服务流程到院高危孕产妇产科主任到场指挥抢救,相关科室主任到场会诊及指导救治工作,必要时医务科负责协调14小时内完成以上所有程序1转院产科住院手术室相关科室死亡《围/和死亡报告卡》写《死亡医学证明》、或产儿死亡登记》《死亡病例报告卡》高危新生儿抢救流程15入科,通知医师立即抢救建立静脉通道辅助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心功能用药血常规监测心电、呼吸指标完善辅助检查血气分析生化胸片进一步维持呼吸、循环稳定16心肺彩超.记录抢救过程签知情同意书、病危通知书说明:我院高危新生儿范围: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重需要进行呼吸管理的新生度窒息复苏后需进一步观察各项生命体征、者。

重点病种紧急会诊和优先入院急诊抢救制度

重点病种紧急会诊和优先入院急诊抢救制度

重点病种紧急会诊和优先入院急诊抢救制度
一、重点病种包括: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病种。

二、以抢救生命为原则,一律实行优先抢救、检查和住院,后补办相关手续的原则,先救治,后交费。

三、实行首诊负责制,实施抢救科室及相关辅助科室的医护人员必须全力抢救,无条件为患者提供方便,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患者。

四、在抢救过程中,抢救科室呼叫院内会诊,原则上相关科室医生在10分钟内,紧急情况5分钟内到达。

五、实行上报制度,在进行危重病人急救的同时,必须向科主任、医务处/总值班报告患者病情及抢救情况,由医务处/总值班协调相关科室协助抢救,并在必要时组织抢救会诊。

六、急诊科、重症医学科(ICU)、药房、血库、检验科和功能影像检查等科室必须为救治的重点病种病人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七、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必须熟悉本科室重点病种急诊抢救流程和职责。

急诊科医师收住病人,相关科室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拒收。

八、对突发公共事件,有3名以上伤病员的重大抢救时,应在紧急救治的同时,立即报告医务处/总值班,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

九、对重点病种病人的急救要及时登记,定期总结、分析、质量评价、反馈,持续改进措施,上报医务处。

急诊8大重点病种

急诊8大重点病种

急诊科分诊制度一、目得:在正确得时间、正确得地点对正确得病人实施正确得医疗帮助。

二、原则:(一)分诊必须由临床经验丰富、熟悉业务知识,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得护士承担,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脱岗。

(二)分诊护士应主动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得病人,进行生命体征检查与病情得评估,简要地询问病情重点,进行必要得体检与检验,以便合理分诊,做到不漏诊。

(三)根据病情得轻重缓急快速分流病人,指导就诊,遇有危重病人应直接送抢救室救治,并迅速通知有关医生与护士,而后补办手续。

(四)做好传染病得分诊,对传染病人与可以传染病人,应安排隔离就诊,避免交叉感染,传染病人应填写相应得传染病疫情报告单。

(六)遇严重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及其她突发事件或大批病人来院时,应立即通知总值班,以便组织抢救,遇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病人除向总值班汇报外,还应向公安部门报告。

(七)做好就诊就诊得登记工作,尤其就是病人就诊得时间、首诊医生姓名、所属科室、接诊时间等,要求记录及时、准确、完整、三、急诊分诊程序接诊:急诊分诊就是接待病人得第一个窗口,分诊护士应主动热情地接待病人,分诊护士接诊时应做到谨慎、仔细、认真,并对每一位就诊得病人负责,防止因病人得就诊方式不同而干扰自己得思维与判断,急诊病人到达后,分诊护士应迅速地对其进行评估、分析、判断,急危重病人先安排如抢救室进行抢救,其她病人可根据所属科室安排进入相应诊室就诊,所有急诊病人信息均应进行登记,内容包括就诊日期、时间、病人姓名、性别、年龄、通讯地址、初步诊断及去向、护理评估:(一)初级分诊:就是通过简单而迅速地评估来识别与筛选出那些明显需要紧急干预得病人,进行分诊决定时应考虑以下信息得分析。

1、当前得问题:导致病人来就诊得问题或情况。

2、详细得信息:非常重要,有助于对问题得发生机制及情况得严重程度给予准确判断。

3、一般与客观得生命体征评估: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体型、衣着、气味、颜色、姿势、言语、行为、面部表情、呼吸、伤口情况、环境等生命体征,如气道、呼吸、循环、意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科分诊制度一、目的: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医疗帮助。

二、原则:(一)分诊必须由临床经验丰富、熟悉业务知识,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的护士承担,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脱岗。

(二)分诊护士应主动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病人,进行生命体征检查和病情的评估,简要地询问病情重点,进行必要的体检和检验,以便合理分诊,做到不漏诊。

(三)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快速分流病人,指导就诊,遇有危重病人应直接送抢救室救治,并迅速通知有关医生和护士,而后补办手续。

(四)做好传染病的分诊,对传染病人和可以传染病人,应安排隔离就诊,避免交叉感染,传染病人应填写相应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单。

(六)遇严重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及其他突发事件或大批病人来院时,应立即通知总值班,以便组织抢救,遇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病人除向总值班汇报外,还应向公安部门报告。

(七)做好就诊就诊的登记工作,尤其是病人就诊的时间、首诊医生姓名、所属科室、接诊时间等,要求记录及时、准确、完整。

三、急诊分诊程序接诊:急诊分诊是接待病人的第一个窗口,分诊护士应主动热情地接待病人,分诊护士接诊时应做到谨慎、仔细、认真,并对每一位就诊的病人负责,防止因病人的就诊方式不同而干扰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急诊病人到达后,分诊护士应迅速地对其进行评估、分析、判断,急危重病人先安排如抢救室进行抢救,其他病人可根据所属科室安排进入相应诊室就诊,所有急诊病人信息均应进行登记,内容包括就诊日期、时间、病人姓名、性别、年龄、通讯地址、初步诊断及去向。

护理评估:(一)初级分诊:是通过简单而迅速地评估来识别和筛选出那些明显需要紧急干预的病人,进行分诊决定时应考虑以下信息的分析。

1、当前的问题:导致病人来就诊的问题或情况。

2、详细的信息:非常重要,有助于对问题的发生机制及情况的严重程度给予准确判断。

3、一般和客观的生命体征评估: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体型、衣着、气味、颜色、姿势、言语、行为、面部表情、呼吸、伤口情况、环境等生命体征,如气道、呼吸、循环、意识等。

(二)二级分诊:1、通过初步分诊已经收集到的信息及当前问题。

2、额外的病史摘要:与当前问题有关的其他信息,既往史和过敏史。

3、客观的定量评估: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神志、呼吸、循环和体温。

(三)三级分诊:是指病人在等候就诊时检查病人的情况,当由证据显示病人的病情改变时重新进行分诊,在等候就诊时,病人的情况可能发生突变而无法预测的改变,如病情可能恶化或发生并发症,因此当有信息提示情况可能有变时,应进行三级分诊。

病情评估:分诊护士应根据收集的病人资料,顾及其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就诊秩序,使病人得到有效的救治,在分诊时一般根据将病人分为3类。

(一)病人由于遭遇重大事件而处于危急生命的情况,或生命体征不稳定而需要立即复苏。

(二)病人处于潜危及生命的状态,生命体征处于临界状态,但有快速恶化的潜在危险,需要立即处理并持续和严密监护。

(三)病人处于有潜在恶化的严重情况,生命体征相对稳定,需要尽早治疗。

(四)病人处于急性但相对稳定的状态,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此类病人可等待一段时间而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五)病人损害较小,情况稳定,可等待就诊而表情不会恶化,为来急诊室就诊的普通病人。

急危重症患者先抢救后付费制度一、对于急诊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坚持先抢救、后付费的原则。

二、急危重症患者实行“三先三后”,即“先抢救后挂号,先就诊后付费,先治疗后检查”。

三、在患者的初步抢救完成后,由患者家属补交费用、药品和办理相关手续,以便进一步治疗。

四、对于无家属陪伴或无法确定身份人员的费用,先由科主任、护士长或院相关部门临时担保。

五、对于经济条件差或不能及时交付医疗费用的患者,完成初步抢救后向医务科或院总值班汇报,根据医院相关制度协商解决,期间保证患者的基本治疗。

注:执行先抢救后付费制度的患者范围:1、休克、昏迷、循环呼吸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生命垂危、复合伤等患者的急诊处理;2、无家属陪同且需急诊处理的患者;3、无法确定身份(如弱智且无陪人等)且需急诊处理的患者;4、不能及时交付医疗费用且需急诊处理的患者。

急危重症患者协调优先住院制度为了更好、更快、更便捷地为急诊抢救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服务,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对急需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的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安排住院,以挽救生命。

特制定本制度及实施方案及考核。

1、各科室病房每天至少为急诊科抢救病人预留1-2张床,保持抢救设备运作状态,抢救物品备齐,随时准备收治急危重症患者。

2、急诊抢救患者的收治由急诊科统一组织,各相关科室协助,不得推诿。

特殊情况时由急诊科通知医务科协调(夜间通知院总值班)。

3、对抢救患者急诊科必须第一时间通知相关科室做好会诊及收治病人的准备。

4、对特殊抢救患者,急诊科医生有权在住院通知单上签字以执行“先住院(先治疗)后付费”原则,并及时向科主任再向医务科汇报。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程制定本规程的目的:系统的规范急性危重病人的接诊、分诊、检查、诊断、抢救全程医疗服务行为,使急性危重病人得到及时、规范、高效、周到的医疗服务。

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风险。

一、管理范畴需要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病人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内(﹤6小时)危及病人生命。

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一)急性创伤引起的体表开裂出血、开放性骨折、内脏破裂出血、颅脑出血、高压性气胸、眼外伤、气道异物、急性中毒、电击伤等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

(二)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

(三)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

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一)院外急救按“急诊院前抢救制度”进行必要的处理,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

(二)院内抢救1、病人到达急诊科,分诊护士将病人送入抢救室,并及时完成病人合适体位的摆放、吸氧、开通监护仪进行监护并完成生命体征监测(T、P、R、Bp)、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常规、生化、凝血和交叉配血标本)备用,建立病人抢救病历。

2、首诊医生询问病史、查体、迅速判断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下达抢救医嘱、下达会诊医嘱、下达手术医嘱。

所有医嘱可下达口头医嘱,由护士记录并复述,医生确认后执行。

抢救后6小时内由抢救医生完成急诊抢救病历和补记口头医嘱。

3、专科医生在到达急诊科进行会诊时,急诊医生负责和专科医生就病人的情况进行口头沟通,专科医生应对病人进行快捷有效的查体,并向急诊科医生说明专科处理意见,确定转专科诊治病人,由急诊科医生负责将病人转送到专科。

4、经急诊科外科医生评估,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施行抢救手术的病人,如肝、脾破裂、宫外孕破裂大出血等,在快速做好术前准备的同时,急诊科医生通知专科医生直接到手术室,并电话通知手术室做好急救手术准备。

急诊科医生将病人送到手术室,在专科医生到达手术室之前由急诊科医生、麻醉师共同抢救病人,专科医生到达后,与急诊科医生交接病人,由专科医生完成治疗和手术。

术前必须有书面的手术通知单,写明术前诊断、手术名称及病人基本信息。

5、多发性损伤或多脏器病变的病人,由急诊科主任或在场的最高行政主管或在场的最高医疗技术职称人员主持会诊,会诊召集相关专业科室人员参加,根据会诊意见,有可能威胁到病人生命最主要的疾病所属专业科室接收病人,并负责组织抢救。

会诊记录由急诊科完成。

6、所有急性危重病人的诊断、检查、治疗、转运必须在医生的监护下进行。

三、门诊抢救绿色通道(一)门诊发现需要抢救病人,由接诊医生和门诊护士责任现场抢救,组织专科医生进行会诊,如诊断明确,可由专科医生接诊,决定进一步治疗,如不能快速明确诊断,由接诊医生送急诊科。

(二)接诊医生在没有其他医生接收时,要对病人负责,在交接病人时要完成门诊抢救病历,与接收医生进行交接。

四、急诊绿色通道的要求(一)进入急性危重抢救绿色通道的病人必须符合本规范所规定的疾病情况。

(二)在确定病人进入绿色通道后,凡不属于本专业授权范围的抢救要尽快请相应专业医生紧急会诊。

接到会诊通知,在医院医疗岗位的医生10分钟内到达现场,如有医疗工作暂不能离开者,要指派本专业有相应资质的医生前往。

在院外的二线医生30分钟内要到达现场。

(三)进入绿色通道的病人医学检查结果报告时限1、病人到达放射科后,平片、CT 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

2、超声医生在接到病人后,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

3、检验科接受到标本后,30分钟内出具常规检查结果报告(血常规、尿常规等),60分钟内出具生化、凝血结果报告,配血申请30分钟内完成(如无库存血,则60分钟内完成)。

4、药房在接到处方后优先配药发药。

(一)手术室在接到手术通知后,10分钟内准备好手术室及相关物品,并立即通知手术相关人员到场,在手术室门口接病人,病人到达后,接入手术区,麻醉医生进行麻醉评估和选择麻醉方案。

(二)所有处方、检查申请单、治疗单、手术通知单、入院通知单等医学文件在右上角盖“绿色通道”印章,先进行医学处理再进行收费。

(三)病人的病情、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案等根据医院规定完成知情同意,如病人没有家属和委托人,可由两名主治医生以上职称的医生签署知情同意书,报医务科长或总值班批准、签名。

五、报告和会诊确定病人进入绿色通道后,接诊医生及时报告专业负责人,同时报告医院(正常工作日报告医务科,夜间报告医院总值班),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组织和协调抢救工作,总值班在抢救病人指挥有困难时可请示主管院长、医务科长。

急诊科抢救室工作规范一、抢救室专为抢救患者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

二、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并完整记录(包括医师记录及护理记录)。

三、凡进入抢救室的抢救患者,必须建立生命体征监护(由抢救室护士负责)。

四、抢救仪器定期检查并有检查记录。

五、抢救室是危重患者急救的场所,设备要齐全,制度要严格,做到随时能投入抢救工作。

抢救需要有关科室支持时,必须积极、及时地给予保证;患者需要转入病房时,要及时收容,严禁推诿。

六、一切急救用品实行固定制度: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定期消毒及维修;各类仪器材料保证性能完好,避免抢救时遇到故障;抢救物品一律不外借,如外借抢救物品应经科主任及医务科同意,方可外借。

值班护士要班班交接,并做记录。

七、参加抢救室工作人员必须着工作服,非参加抢救人员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入抢救室。

八、抢救工作中遇到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困难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迅速予以解决。

九、一切抢救工作要做好记录,要求准确、清晰、扼要、完整,而且必须准确记录执行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