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环境质量季报

合集下载

六盘水环境调查报告

六盘水环境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六盘水环境调查报告篇一:贵州省情(六盘水市矿产资源)调查报告关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矿产资源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和对象:通过对贵州省六盘水市矿产资源分布及开采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为六盘水市矿产开采和未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规划,以期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调查地点:六盘水市各矿场调查时间:20XX年5月4日—5月30日调查人员:所属课程:贵州省情教程一、地理及矿产资源慨况六盘水是国内著名的煤田,是贵州、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炼焦煤资源基地。

全市煤炭(:六盘水环境调查报告)分布广泛,煤类较为齐全,产出煤层多,厚度大,地勘工作程度较高,煤质良好,盘县与钟山区、水城是贵州低硫优质炼焦煤的集中产区。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目前我市共有国有大中型煤矿16对,地方小煤矿467对,新增煤矿地方小煤矿44对,铁矿矿山1对,锰矿矿山4对,铅锌矿矿山12对,金矿矿山12对,其他类矿山600余对。

三、开发与勘查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六盘水市矿产开发利用与勘查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有:1、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一矿多开,大矿小开普遍。

突出反映在全市优势矿产煤炭的开采上。

2、开采规模小、产量低:全市矿山众多,但以小型矿山占主导地位。

全市矿石总产量低,绝大多数矿山、尤其是小矿,难以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3、采富弃贫,采好丢差现象较为严重。

全市矿产开采普遍存在采富弃贫,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差的状况。

尤以煤炭显著,浪费资源状况较为严重。

4、采矿及其加工对生态环境破坏影响较为明显。

由于矿山不合理的采矿,诱发塌陷、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日越严重,引发的工农纠纷也时常发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破坏和浪费了矿产资源。

四、工作思路。

2023年六盘水报告

2023年六盘水报告

2023年六盘水报告1.介绍本报告对2023年六盘水市的各项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综合评估。

以下将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综合进行描述和分析,全面展示六盘水市在2023年的发展和成就。

2.经济发展2.1 GDP增长根据数据统计,2023年六盘水市的GDP总量为XXX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X%。

六盘水市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得益于城市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科技创新的持续推动。

2.2 产业结构调整在2023年,六盘水市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特别是在先进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和发展。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六盘水市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2.3 城市建设六盘水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市内公共交通系统得到完善,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加强。

这些城市建设的改善不仅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也为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社会进步3.1 教育发展在2023年,六盘水市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各级学校改善了教育条件,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教育普及率显著提高,教育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和充分的配置,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机会。

3.2 医疗卫生六盘水市在医疗卫生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医疗机构的建设和设备更新得到了加强,医生和护士的培养和引进取得了成果。

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提升,市民享受到了更好的医疗服务。

3.3 社会保障六盘水市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覆盖面的扩大。

2023年,六盘水市进一步提升了养老金、医疗保险等社会福利待遇,确保了广大市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同时,加强了就业培训和再就业工作,提升了就业稳定性和质量。

4.环境保护4.1 生态环保六盘水市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加强了水源地、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升了生态环境的质量,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环境。

六盘水市2016年度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六盘水市2016年度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2019年2月m i t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4期图1六盘水市生态状况指数4.2生态环境分指数状况分析4.2.1 生物丰度指数现状分析生物丰度指数用于评价区域内生物的丰贫程度,利 用生物栖息地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综合表示,通过土地利4结果与分析4.1生态环境质置现状分析由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土地胁迫指数、环境限制指数约束指标等因子,通过权重指标计算方法,计算得出全市各类生态 环境状况指数(EI )。

由图1可知,六盘水市市域E I 为63.2,生态环境状况为良。

县域E I 介于52. 2〜65. 0; 其中水城县(65.0)最高,钟山区(52.2)最低。

钟山区E I 介于35<EI <55,生态环境状况分级为“一般”;盘州市、水城县和六枝特区E I 介于55<EI <75,生态环境状况等级均为“良”。

生态环境质量“一般”占全市国土 面积的3.8%,“良”全市国土面积的96. 2%。

4个县 (市、区、特区)生态环境质量排序为:水城县>六枝特区 >盘州市 >钟山区。

生态环境以人类为中心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总和[1]。

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关系到人类的生 存和发展。

六盘水市是以能源原材料为主要产业的重 工业城市。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的推进,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因此有必要对六盘水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为六盘水绿色发展 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依据。

2研究区域概况六盘水位于贵州省西部,云贵高原一、二级台地斜坡上,地跨北纬 25°19'44〃〜26°55'33"、东经 104°18'20" 〜105°4240",总面积9822. 3 km 2,占全省总面积的5. 6%。

六盘水市环境质量月报

六盘水市环境质量月报

六盘水市环境质量月报六盘水市环境质量月报(2018年7月)一、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2018年7月,我市中心城区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要求开展了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6项指标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共监测31天,AQI优良天数为31天,优良率100%,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63。

表1 2018年7月六盘水市中心城区空气各指标监测结果二、六盘水市各市、县、特区、区及全市环境空气质量2018年7月,全市4个市、县、特区、区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要求开展了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可吸入颗粒物(PM10) - 4 -和细颗粒物(PM2.5)6项指标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依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技术规定》(HJ663-2013),按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简称综合指数)进行排序,排名依次为六枝特区、水城县、盘州市、钟山区。

优良天数比例分别是六枝100%、水城县100%、盘州市100%、钟山区100%。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25。

具体结果和排名详见表2:表2 2018年7月六盘水市各市、县、特区、区及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六盘水市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玉舍水库,备用水源地为龙贵地水库、双桥水库。

2018年7月,以上3个水库所监测的指标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集中式- 4 -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要求,达标率为100%。

2、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六盘水市县级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有盘州市的哮天龙水库、白河沟水库,六枝特区的旧院水库、中坝水库。

2018年7月,哮天龙水库、白河沟水库、旧院水库、中坝水库水质均达到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要求,达标率为100%。

六盘水城市环评调研报告

六盘水城市环评调研报告

六盘水城市环评调研报告六盘水市是贵州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

本次调研旨在对六盘水市的城市环境进行评估和分析,了解当前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背景介绍六盘水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该市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等。

二、环评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式,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

实地考察主要包括城市空气质量观测、水质采样和生态系统调查等,问卷调查主要面向市民和企业,用于了解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意见。

三、调研结果1. 空气质量:调研结果显示,六盘水市空气质量普遍较差。

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排放和车辆尾气等,严重影响市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 水污染:六盘水市的水质也存在一定问题。

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是主要原因之一,导致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

3. 生态破坏: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六盘水市的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大量的土地开发和矿产资源开采导致了生态系统的退化和物种灭绝。

四、建议和对策1. 减少工业污染:加强工业企业的环保治理,完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处理设施,减少排放量。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 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放,并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

推广节水措施,提高用水效率。

3. 生态保护与恢复: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补偿机制,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

4. 促进环保意识: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和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鼓励大众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五、总结六盘水市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了六盘水市的环境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根据这些建议,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改善六盘水市的城市环境质量。

六盘水市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六盘水市环境治理调研报告

六盘水市环境治理调研报告六盘水市环境治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对六盘水市进行环境治理调研,旨在了解该市环境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善六盘水市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 调研内容(1)六盘水市环境治理的政策和法规。

(2)六盘水市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3)六盘水市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4)六盘水市的水污染治理措施。

(5)六盘水市的土壤污染治理措施。

2. 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六盘水市环境治理相关政策、法规和研究报告等。

(2)实地调研法:走访六盘水市环境保护局、监测站和污染治理企业等。

三、调研结果1. 六盘水市环境治理的政策和法规六盘水市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并建立了相应的执行机构,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着问题,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监管力度不够,导致环境污染情况严重。

2. 六盘水市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六盘水市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相对薄弱,监测站点不足,监测频率和数据质量有待提升。

同时,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公开性也存在问题,需要加强监测数据的发布和信息公开。

3. 六盘水市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六盘水市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相对较少,主要放在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上,而城市交通和散煤等扬尘污染的治理相对较弱。

同时,大气污染治理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大气污染问题难以根本解决。

4. 六盘水市的水污染治理措施六盘水市水污染治理措施相对较好,加大了对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但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仍然存在问题。

此外,水污染的预防工作相对薄弱,需要加强对水源地保护的管理。

5. 六盘水市的土壤污染治理措施六盘水市土壤污染治理措施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工业废弃物的处理上,对于农田污染的治理力度较小。

此外,土壤污染的监测和评估还存在问题,亟需加强相关工作。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1. 存在问题(1)政策法规执行力度不够。

(2)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相对薄弱。

(3)大气污染治理的措施不足。

(4)水污染治理的措施和预防工作需要加强。

生态环境季度工作总结报告

生态环境季度工作总结报告

生态环境季度工作总结报告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
在过去的季度里,我们团队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一、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我们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了一些环境问题,确保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

我们积极参与了一些生态修复和保护项目,比如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工作,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

三、环境宣传和教育工作。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环境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了环保意识的提升。

四、环境治理和整治工作。

我们积极参与了一些环境治理和整治项目,比如治理污染企业、整治环境违法行为等工作,为改善环境质量做出了努力。

五、环境保护政策落实工作。

我们认真落实了各项环境保护政策,加强了对环境保护法规的宣传和培训,确保了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实施。

总的来说,我们团队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改进。

希望在接下
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六盘水环境调查报告

六盘水环境调查报告

六盘水环境调查报告篇一:关于六盘水市煤炭开采对城市化的调查总结报告海口经济学院经贸学院假期社会调查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成绩:教师签名:年月日关于六盘水市煤炭开采对城市化的调查总结报告缺油富煤是我国客观存在的能源资源结构。

从资源储量分析,六盘水煤炭资源极为丰富,预测埋深XX米以内总储量为768.73亿吨,累计探明储量180.1亿吨,保有储量161.08亿吨,其中炼煤焦用煤的探明储量为104.1亿吨,占总储量的58%。

煤层赋存条件好,煤质优良、易开采煤种(焦煤、气煤、肥煤、瘦煤、贫煤、无烟煤)齐全,工业利用值高。

在油价高涨、国内能源紧张的形势下,发挥我市煤炭资源的优势,通过煤化工生产甲醇、二甲醚作为首选替代燃料,通过煤生产烯烃等石化下游产品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值此煤化工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探讨我市煤化工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确实是一件涉及煤化工发展全局的大事一、对目前我市发展煤化工产业的主客观条件分析首先是政策的高度支持。

从政策层面讲,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煤化工的重要性。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发展煤化工,开发煤基液体燃料,有序推进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煤炭深度加工转化,并开发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煤炭液化和气化、煤制烯烃等设备。

相关各省在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把煤化工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这将促使煤化工产业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从政策层面讲,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煤化工的重要性。

其次是煤化工发展潜力巨大。

从技术角度讲,随着应用研究的深入,煤化工产品甲醇替代汽油和二甲醚,在替代柴油、液化气方面表现出的成本优势以及在应用性能的改善上得到广泛认同。

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甲醇替汽油作为燃料的呼声与日俱增。

因而大量企业开始投入到煤制的行业中来。

从需求看,甲醇汽油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专家预测,2020年,中国的石油产量在1.7-2.0亿吨,相当于2.09-2.28亿吨甲醇,还不包括甲醇作为上述四种基础原料的其他消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盘水市环境质量季报
2017年2季度
(总第78期)
六盘水市环境监测站2017年7月11日
一、大气
2017年2季度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共监测91天,优良率达97.8%,其中优的天数为29天,占监测天数的31.9%,良的天数为60天,占监测天数的65.9%,轻度污染的天数为2天,占监测天数的2.2%。

空气质量指数平均值为73,空气质量状况良,属Ⅱ级空气质量。

与去年同期相比,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优良率下降 2.2个百分点,其中,优的天数比例下降了27.5个百分点,良的天数比例上升17.6个百分点,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上升2.2个百分点,中度污染天数持平(2016年2季度优良率为100%,其中优的天数为40天,占监测天数的44%,良的天数为51天,占监测天数的56%)。

市中心城区2季度空气中污染物日平均浓度: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66微克/立方米,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细颗粒物(PM2.5)为34微克/立方米,达到二级标准,二氧化硫为15微克/立方米,达到一级标准,二氧化氮为22微克/立方米,达到一级标准,一氧化碳2季度第95百分位数浓度为0.9毫克/立方米,达到一级标准,臭氧2季度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27微克/立方米,达到二级标准。

降水pH平均值为7.22,未出现“酸雨”(pH≤5.6的降水)现象。

二、饮用水源地水质
我市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玉舍水库,备用水源地为窑上水库、龙贵地水库、双桥水库。

六盘水市环境监测站每月均对以上四个水库进行监测。

共监测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三氯甲烷等64项指标,2017年2季度每月4个水库所监测的指标全部达到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标准。

三、地面水
流经我市的地面水有:乌江水系的三岔河及其支流响水河、小河;北盘江水系的北盘江干流及其支流六枝河、拖长江、乌都河;本季度共对以上7条河流的15个省控以上断面、7个市控断面进行了水质监测。

省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3.3%,水质优良率为93.3%,比去年同期下降6.7个百分点。

市控断面,达到或优于水质规定类别的断面3个。

22个监测断面中水质达到或优于规定类别的断面有17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77.3%,水质优良率为77.3%。

2017年2季度六盘水市地面水河流断面水质状况见下表。

四、重点流域水质
流经我市的北盘江和三岔河,分别设置了发耳、龙场和叉河三个国控监测断面,共监测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石油类、汞、铅等项目,每月监测一次。

2017年2季度北盘江发耳断面(属Ⅲ类水功能区)4月、5月、6月所监测的指标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Ⅲ类、Ⅱ类标准。

与去年同期相比,水质有所提升(去年同期发耳断面水质为Ⅲ类、Ⅲ类、Ⅱ类水质)。

2017年2季度三岔河龙场断面(属Ⅲ类水功能区)4月、5月、6月所监测的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水质与去年同期持平。

2017年2季度三岔河叉河断面(属Ⅱ类水功能区)4月、5月、6月所监测的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水质与去年同期持平。

五、噪声
1、市中心城区24小时功能区噪声
1类区(市师范点)噪声等效声级昼间为54.7分贝(A),夜间为44.1分贝(A),昼、夜等效声级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区噪声标准。

与去年同期相比(2016年2季度昼间为55.9分贝,夜间为45.1分贝),昼间等效声级同比去年下降了1.2(分贝),夜间等效声级同比去年下降了1.0(分贝)。

2类区(黄土坡点)噪声等效声级昼间为55.5分贝(A),夜间为48.2分贝(A),昼、夜等效声级均达到2类区噪声标准。

与去年同期相比(2016年2季度昼间为54.0分贝,夜间为48.5分贝),昼间等效声级上升了1.5(分贝),夜间等效声级下降了0.3(分贝)。

3类区(水钢点)噪声等效声级昼间为57.4分贝(A),夜间为46.9分贝(A),昼、夜等效声级均达到3类区噪声标准。

与去年同期相比(2016年2季度昼间为59.2分贝,夜间为47.0分贝),昼间等效声级下降了1.8(分贝),夜间等效声级下降了0.1(分贝)。

4类区(环保局点)噪声等效声级昼间为64.5分贝(A),夜间为51.3分贝(A),昼、夜等效声级达到4类区4a类噪声标准,平均车流量昼间1549辆/小时,夜间944辆/小时。

与去年同期相比(昼间为65.7分贝,夜间为52.4分贝,平均车流量昼间1585辆/小时,夜间1104辆/小时),昼间等效声级下降了1.2(分贝),夜间等效声级下降了1.1(分贝);平均车流量昼间下降36辆/小时,夜间下降160辆/小时。

4类区(老客车站点)噪声等效声级昼间为63.6分贝(A),夜间为53.6分贝(A),昼、夜等效声级达到4类区4a类噪声标准,平均车流量昼间1562辆/小时,夜间857辆/小时。

与去年同期相比(2016年2季度昼间为62.5分贝,夜间为52.7分贝,平均车流量昼间1410
辆/小时,夜间849辆/小时),昼间等效声级上升了1.1(分贝),夜间等效声级上升了0.9分贝);平均车流量昼间上升152辆/小时,夜间上升8辆/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