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生产技术全部综合

合集下载

内蒙古农作物生产技术(北方本)综合测试题(四)

内蒙古农作物生产技术(北方本)综合测试题(四)

农作物生产技术综合测试题(四)一、单项选择(20×2分=40分)1、()是对甘薯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

A、种植密度B、块根数量C、块根重D、每穴株数2、烟草不宜施用()肥料。

A、钾肥B、磷肥C、氮肥D、含氯肥料3、作为早熟蔬菜收获的马铃薯,收获时块茎直径不小于()厘米。

A、3B、4C、5D、64、从甜菜块根外部形态来看,含糖最高的部位是()A、根头B、根颈C、根体D、根尾5、芝麻苗以()叶期移栽较好。

A、3叶B、4叶C、5叶D、6叶6、谷子起源于()A、中国B、地中海C、南美D、印度7、冬季最低平均气温在()℃是冬小麦种植北界限。

A、20℃—22℃B、20℃—-22℃C、-20℃—22℃D、-20℃—-22℃8、()是小麦后期灌浆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A、高温B、霜冻C、干热风D、暴风9()是玉米播种技术的发展方向。

A、撒播B、条播C、点播D、机械精量点播10、经济系数最大的粮食作物是()A、叶菜类B、禾谷类C、甜菜D、薯类11、()是决定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

A、热量条件B、水分条件C、经济效益D、地力与肥料条件12、在分蘖期定下来的产量构成因素是()A、单位面积穗数B、每穂颖花数C、每穗粒数D、粒重13、水稻起源于()。

A、中国B、地中海C、南美D、北美14、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是()A、出苗期B、苗期C、穗期D、花粒期15、棉花属于()A、长日照作物B、短日照作物C、日中性作物D、定日作物16、决定花生有效花数和果针多少的关键时期是()A、幼苗期B、开花下针期C、结荚期D、饱果成熟期17、大豆是我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其籽粒中脂肪含量为()A、20%B、30%C、40%D、50%18、()是培养夏薯苗的主要方法。

A、改良回笼火炕育苗B、冷床覆盖塑料薄膜育苗C、采苗圃D、酿热温床覆盖塑料薄膜育苗19、在烟草苗床期,把水肥管理摆上中心位置的时期是()A、出苗期B、十字期C、生根期D、成苗期20、喜微酸性土壤的作物为()A、棉花B、玉米C、甜菜D、马铃薯二、双向选择(15×3分=45分)1、烟草良好的前茬作物为()A、马铃薯B、瓜类C、小麦D、水稻2、马铃薯生长发育中需要最多的两种营养元素是()A、氮B、磷C、钾D、硫3、需实行4年以上轮作制的作物有()A、芝麻B、小麦C、谷子D、甜菜4、谷子的两个需水临界期是()A、苗期B、拔节—孕穗C、抽穗—灌浆D、灌浆—成熟5、属于经济作物的为()A、棉花B、甘蔗C、大豆D、谷子6、甘薯安全贮藏的温湿度条件为()A、1—3℃B、10--15℃C、95%以上D、85%--90%7、()实物标准是棉花定级的依据。

《农作物生产技术(北方本)(第二版)》第1章电子教案-课

《农作物生产技术(北方本)(第二版)》第1章电子教案-课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教学进程:绪论学时:2使用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马新民郭国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一、农作物(一)农作物的概念1、狭义概念: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2、广义概念:指凡是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二)农作物的分类通常最主要的分类法是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来分类。

按照这一方法可将作物分成4大部分:1、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和薯类作物等3个类别。

2、经济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性作物和其它作物。

3、饲料和绿肥作物包括豆科绿肥作物,禾本科饲料、绿肥作物,水生型饲料、绿肥作物。

4、药用作物。

按农作物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分类:1、根据农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把农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

2、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把农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3、根据农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作物。

4、根据农作物播种期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

5、按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方式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二、农作物生产技术(一)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

(二)农作物生产的特点( 1 )农作物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体,故农作物生产具有不确定性。

( 2 )农作物生产是关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技术。

( 3 )农作物生产的空间与场所大多是露天的农田,其所涉及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不易控制。

( 4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直接服务于农作物生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三)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1 )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作物生产技术》复习资料

《农作物生产技术》复习资料

《农作物生产技术》复习资料1.绪论(1)了解农作物和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农作物:狭义的农作物是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

广义的农作物是指凡是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

(2)理解农作物的两种分类方法。

通常最主要的分类法是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来分类。

按照这一方法可将作物分成4大部分:1、粮食作物包括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和薯类作物等3个类别。

2、经济作物包括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嗜好性作物和其它作物。

3、饲料和绿肥作物包括豆科绿肥作物,禾本科饲料、绿肥作物,水生型饲料、绿肥作物。

4、药用作物。

按农作物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分类:1、根据农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把农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

2、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把农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3、根据农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作物。

4、根据农作物播种期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

5、按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方式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2.耕作制度(1)了解作物布局的概念、原则和内容;农作物布局:是指在某一种植区域(田地)上,对欲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品种及种植面积所做的安排。

农作物布局的原则一是需求原则;二是生态适应性原则;三是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

农作物布局的内容:一是明确对农产品的各种需要;二是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三是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类;四是确定农作物配置;五是进行可性鉴定;六是保证生产资料供应。

(2)了解土壤耕作的概念和目的;土壤耕作:是利用农机具的机械力量来改善土壤的耕层结构和地表状况的技术措施。

土壤耕作( 1 )为农作物播种和发育创造适宜的环境。

《农作物生产技术》练习题

《农作物生产技术》练习题

《农作物生产技术》练习题项目一《农作物生产概论》一、选择题(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下列属于粮食作物的是()。

A.棉花、大豆B.小麦、水稻C.甘蔗、玉米D.百合、苜蓿2.下列作物属于三碳作物的是()A.棉花B.玉米C.高粱D.甘蔗3.烟草属于()A.长日照植物B.短日照植物C.中性植物D.定日照植物4.下列作物都属于经济作物的是()A.大豆、棉花、烟草、芝麻B.黑麦、烟草、水花生、红花C.橡胶、烟草、花生、棉花D.三七、水葫芦、茶叶、向日葵5.下列忌连作的农作物有()A.小麦B.西瓜C.水稻D.棉花6.实现间套作增产增效的关键问题是()。

A.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类B.确定农作物配置C.密度D.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7.小麦玉米套作,窄背晚套的热量指标为≥10℃积温在()A.2500~3000℃B.3000~3600℃C.3600~4100℃D.4100℃以上8.豆科植物种植的最热月平均温度不低于()A.5℃B.10℃C.15℃D.18℃9.在同一地块上,一年内前茬作物单作收获后,播种下茬作物的种植方式属于()A.接茬复种B.移栽复种C.套作复种D.再生复种10.圆盘耙的作用深度一般在()cm。

A.3~5B.5C.8~10D.25~3011.在土壤的初级耕作中,不适合于干旱缺水地区的是()。

A.翻耕B.深松耕C.旋耕D.耙地12.决定一地能否复种及复种程度高低的首要条件是()A.热量B.水分C.地力与肥料D.经济效益大小13.耕作制度的中心()。

A.养地制度B.种植制度C.农作物布局D.复种14.耕作时期来说,耕作效果最优的是()A.伏耕B.早秋耕C.晚秋耕D.春耕15.确定大多数农作物合理种植密度的原则是( )A.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早熟种宜稀,晚熟种宜密B 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早熟种宜密,晚熟种宜稀C. 肥地宜密,瘦地宜稀;早熟种宜稀,晚熟种宜密D.肥地宜密,瘦地宜稀;早熟种宜密,晚熟种宜稀16.根据农作物布局的()原则,把农作物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四个生态经济区。

《农作物生产技术》试题

《农作物生产技术》试题

农作物生产技术一、选择题(共40分)1.长期进行作物连作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自毒”和“他感”现象不属于连作的危害B.复种连作可使肥料的利用率提高C.长期连作会使伴生性和寄生性的杂草增加D.连作可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2.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是间套作增产的关键技术,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位农作物其种植密度要高于单作B.矮位农作物其种植密度较单作略低一些C.株型高大的农作物品种,行距和间距都要大些,带宽也应加宽D.水肥和光照充足时,间套作物的间距一定要比正常情况下宽些3.冬性小麦品种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和时间的要求,正确的一项是A.0~3℃,35天以上B.0~7℃,15~35天C.0~9℃,15~35天D.0~12℃,5~15天4.种植某小麦时,假设每667m2计划基本苗20万株,种子千粒重36g,发芽率90%,田间出苗率80%,每667m2播种量为A.8kg B.9kg C.10kg D.11kg 5.关于水稻返青分蘖期的管理技术,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进行苗情诊断,结合苗情分类管理B.查苗补苗,保证全苗C.返青后,采取深水少灌D.早施、重施分蘖肥6.是决定水稻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

A.抽穗结实期B.拔节孕穗期C.返青分蘖期D.秧田期7.在玉米子粒形成阶段,增加玉米粒重的关键时期是A.完熟期B.蜡黄期C.乳熟期D.子粒形成期8.关于玉米合理密植的原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早熟、矮秆、株型紧凑的品种密度应大B.晚熟、高秆、叶片平展的松散型品种密度应小C.肥地种植应密,水浇地应密D.夏播玉米生育期短,应稀,春播玉米生育期长,应密9.决定棉花产量的关键时期是A.苗期B.蕾期C.吐絮期D.花铃期10.关于棉花蕾期的主攻目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稳长增蕾,壮而不旺B.齐苗壮苗,防止弱苗C.增蕾保铃,防止早衰D.增加铃重,提高品质11.花生干物质积累迅速,积累量占干物质总量的50%~70%的时期是A.幼苗期B.开花下针期C.结荚期D.饱果成熟期12.缺乏时影响花生生殖器官发育,产生空心子仁,空果率增加。

农作物生产技术综合试题

农作物生产技术综合试题

农作物生产技术综合试题1.在下列大田作物中,长日照作物是A 油菜B 水稻C 玉米D 棉花2.耕作制度的基础是A 农作物布局B 合理间套作C 轮作与连作D 养地制度3.小麦收获后栽插甘薯的种植方式是A 接茬复种B 移栽复种C 套作复种D 再生复种4.某地采用的种植方式是“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这一复种方式是复种指数是A 300%B 100%C 150%D 200%5.实现间套作增产、增效的关键是A 种植密度的安排B 幅宽的确定C 带宽的确定D 间距的调整6.间套作的农作物有主次之分时,主作物的种植密度应A 保持不变B 根据水肥确定C 加大D 减小7.耐长期连作的作物是A 小麦B 花生C 甘薯D大豆8.旋耕的深度一般在A 5-6 cmB 10-12 cmC 15-20 cmD 20-25 cm9.反应中等型小麦通过光照阶段的条件是A 每天12小时以上光照,30-40天B每天12小时以上光照,24天C每天12小时光照,24天D每天8-12小时光照,16天10.如果前茬收获较晚,为保证小麦适期播种,浇底墒水的方式最好是A 送老水B 茬水C 塌墒水D 蒙头水11.冬性小麦品种播种的最佳时间是气温稳定在A 12-14℃B 13-15℃C 16-18℃D 18-20℃12.小麦的分蘖节多处于地表下A 1cmB 2cmC 5cmD 10cm13.小麦近根叶组的主要功能是A 促进冬前分蘖形成壮苗、壮秆大穗B 促进茎秆伸长充实C 促进小穗小花发育D 促进灌浆14.高产田小麦的适宜株高是A 60-70cmB 80-90cmC 110-120cmD 140-150cm15.小麦开花授粉受精时的最适温度是A 13-18℃B 18-20℃C 20-22℃D 30-35℃16.玉米成熟期的标志不包括A 乳线消失B 出现黑层C 子粒变硬D 叶片枯干17.麦垄套种玉米的套种时间一般在麦收前A3-7天 B 7-15天 C 15-25天 D 一个月18.玉米的次生根是A 地下节根B 地上节根C 支持根D 气生根19.关于玉米穗的分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雄穗分化时间早于雌穗B 花丝的任何部位都能接受花粉C 果穗上的子粒都是成双的D 雌穗分化速度慢于雄穗20.玉米攻秆肥应早施、少施,不超过总追肥量的A 5%B 10%C 20%D 40%21.玉米的需水临界期是A 大喇叭口期B 抽穗期C 开花期D 吐丝期22.使用药剂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间是在A 心叶末期B 玉米螟产卵初期C 玉米螟羽化前D 玉米吐丝期23.可减少螟害的田间管理技术是A 灌溉B 去雄C 施肥D 培土24.玉米是喜温作物,穗分化过程要求较高的温度条件,适宜温度为A 15-20℃B 20-23℃C 10-12℃D 32-25℃25.玉米穗期应结合追肥进行灌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A 70-80%B 50-60%C 30-40%D 10-20%26.决定棉花产量的关键时期,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是A苗期 B 蕾期C花铃期D吐絮期27.棉花花铃期的适宜温度是A15-20℃B20-25℃C25-30℃D30-35℃28.棉花用种量最多的播种方法是A手工条播B育苗移栽C精量机播D定株穴播29.我国北方棉区确定密度多依据棉株后期的A长势B株高C结铃数D长相30.棉花弱苗的表现是A 红茎过高B 叶片乌黑C 株矮发横D 茎秆粗壮31.棉花生育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是A 苗期B 蕾期C 花铃期D 吐絮期32.棉花花铃期中耕深度不宜超过A 6CMB 10CMC 4CMD 8CM33.黄河流域适宜打顶时间是A 7月15日左右B 8月15日左右C 7月25日左右D 8月25日左右34.适时收花的时间,一般以棉铃开裂后A 7天B 5天 B 3天 D 10天35.花生根瘤菌固氮能力最强的时期是A 初蕾期B 盛蕾期C 初花期D 开花盛期36.花生的开花结果主要集中在第一、二对侧枝及次生分枝上,一般占单株结果总数的A 80-90%以上B 70-80%以上C 60-70%以上D 50-60%以上37.长日照能使花生开花A 延略为迟B 略为提前C 大大延迟D 大大提前38.能提高根瘤菌固氮能力,是固氮酶重要成分的是A 钼B 硼C 铁D 锌39.属于交替开花习性的花生类型是A普通型和龙生型B普通型和珍珠豆型C珍珠豆型和多粒型D多粒型和龙生型40.花生培土高度一般是A 3-4CMB 5-6CMC 7-8CMD 9-10CM41.花生花针期一般不施A 氮肥B 磷肥C 钾肥D 钙肥42.甘薯一生中最耐旱的时期是A 苗床期B 发根缓苗期C 分枝结薯期D 薯蔓同长期43.甘薯壮苗的适宜苗龄是A 30-35天B 25-30天C 20-25天D 15-20天44.甘薯应在枯霜前收获完毕,此时气温应不低于A 20℃B 15℃C 10℃D 25℃二、简答题1.连作的危害有哪些?减轻连作危害的技术有哪些?(8分)2.小麦的播种量如何确定?如何提高播种质量?(6分)3.简要说明小麦穗分化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综合评价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综合评价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综合评价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也得到了极大地改进和变革,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也随之而来。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综合评价是一个十分现实和必要的问题,它涉及到的不仅是农业产业的发展,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农业产业的现状、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及其综合评价等方面来进行论述。

农业产业的现状农业产业的现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现代化程度不高,效益不佳。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农业产业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的地位逐渐被削弱。

农民的收入增速远远低于城市居民,而且农民的劳动力效益也远远低于城市居民,这不仅存在于人口结构的现实上,也表现在农业生产技术的设施上。

现今的农业生产技术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设备老旧,效率低下农业产业多以自主经营为主,而且大多面积较大,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

但是在人力投入方面,农业产业与城市产业比较起来是非常落后的,特别是很多地区还依赖于人力提取水源等方式。

这些依赖于人力的方式虽然都符合农业产业的生产情况,但是却很低效。

当然这不仅仅是劳动力的问题,也需要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再升级。

二、种植困难,管理不易农作物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而现代的污染环境不断增加,产业化规模下弃土弃地随处可见。

另外种植过程中还存在天气不可控等情况,这些繁琐的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

然而现在的农民多数都为易让,对种植过程的了解不足,管理不有效果。

三、收益不稳定在种植过程中,因为天气等环境原因,一些地区的农作物并不能保证收成。

这点会影响到农村地区的经济收益。

另外在经营过程中,农产品的价格非常不稳定,市场风险也很大。

以上的问题是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面临的困难,同时它们也是我国农业产业现状的缩影。

所以我们通过评价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来为农业产业的提高效益做出贡献。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三个方面来论述:一是农业生产设施技术方面,二是农作物种植技术方面,三是农业收割、压缩、加工及贮存技术。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介绍

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介绍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介绍
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研究农作物种植和生产的学科,旨在通过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以及优化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农作物种植技术:包括农作物的选择和品种改良、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评估、种子处理和发芽技术、播种和移栽技术、施肥和灌溉技术等。

2. 农作物栽培管理:包括农作物的生长调控、病虫害防治、采收和贮藏等。

3. 农作物生产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包括农田规划、有机农业和精细农业技术、农作物轮作和间作、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管理等。

4. 农作物生产的环境保护:包括土地和水资源的保护、化学农药和化肥的环境效应评估、农作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

在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学习期间,学生将学习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技术、农业环境保护的方法和策略等。

同时,学生还将进行实地实习和实验,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就业前景方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农业部门、农
业科研院所、农业机械和化肥农药企业、农业咨询机构等单位从事作物种植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环境保护等工作。

他们也可以创办自己的农业生产和咨询公司,提供相关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耕作制度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作物属于纤维作物的是()A、小麦B、亚麻C、三叶草D、油菜2、下列作物不属于药用作物的是()A、三七B、天麻C、白术D、可可3、下列作物属于西凉短日照的作物是()A、玉米B、小麦C、棉花D、马铃薯4、下列植物属于C3植物的有()A、小麦B、玉米C、高粱D、谷子5、下列作物中全是喜凉作物的是()A小麦棉花 B小麦油菜C玉米马铃薯 D高粱豌豆6、荞麦是()A长日照作物 B短日照作物C定日照作物 D中性作物7、农作物布局的原则中没有()A需求原则 B生态适应性原则C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 D充分利用土地原则8、农作物布局不包括一个地区对()的安排。

A欲种作物的种类 B品种C种植面积 D种植方式9、小麦收获后种植夏大豆的复种方式是()A接茬复种 B移栽复种C套作复种 D再生复种10、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前茬植物单作收获后,移栽下茬作物的种植方式属于()A、接茬复种B、移栽复种C、套作复种D、再生复种11、“春玉米→冬小麦-夏大豆”,表示的熟制是()A、一年一熟B、一年两熟C、一年三熟D、两年三熟12、“冬小麦—夏大豆→冬小麦-夏闲”表示的熟制是()A、一年一熟B、一年两熟C、一年三熟D、两年三熟13、()种植方式中,都有农作物的共生期A单作和套作B单作和立体种植C套作和间作D单作14、丘陵山区常见的山顶种树、山腰种果、山脚种粮的种植模式是()A立体种植B间作 C 套作D连作15、间套作中,每种农作物的两个边行相距的宽度为()A 带宽B间距C密度 D 幅宽16、一年一熟条件下,“大豆—小麦—玉米”三年轮换种植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方式()A连作B套作C轮作D单作二、双选1、下列作物属于经济作物的是()A、茶B、棉花C、三七D、玉米2、下列植物属于C3植物的有()A、玉米B、小麦C、烟草D、谷子3、下列作物属于忌连作的作物是()A、玉米B、棉花C、谷子D、烟草4、中耕的作用()A、可压实耕层B、防渍排涝C、疏松土壤D、消除杂草5、下列耕作措施属于表土耕作技术的是()A、旋耕B、镇压C、起垄D、翻耕三、简答题1、农作物布局的内容有哪些?2、实现复种的条件是什么?4、轮作的作用有哪些?5、忌连作的作物和耐连作的作物主要有哪些?6、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有哪些?7、连作是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种类农作物的种植方式,长期的连作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1)连作的危害的哪些?(2)减轻连作危害的措施有哪些?8、间混套作增产的原因9、间混套作如何选择农作物品种10、轮作的作用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章小麦生产技术测试题1、小麦从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的过程是A 小麦的一生B 小麦的生育期C 小麦的生育时期D 小麦的生活年史2、小麦的一生被划分成多少个生育时期A 3个B 10个C 12个D 8个3、小麦的三叶期50%以上主茎第3片叶伸出A 1CMB 2CMC 3CMD 4CM4、小麦的灌浆期是50%以上子粒长度达到最大长度的A 70%B 80%C 75%D 100%5、小麦越冬期的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下A 5B 10C 3D 06、小麦能否通过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是A 温度B 水分C 光照D 养分7、小麦没通过阶段发育时不能A 分蘖B 结实C 长根D 长叶8、小麦的某一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条件是温度0-7℃,时间15-35天,则这一品种是A 冬性品种B 春性品种C 半冬性品种D 反应敏感型品种9、小麦阶段发育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不包括A 引种B 确定适宜的播期和播量C 肥水管理D 确定适宜收获期10、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有A 穗数B 株数C 粒数D 粒重11、小麦底肥的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A 30-50%B 40-60%C 60-80%D 50-70%12、用尿素做小麦种肥时每亩用量一般为A 1.5-2.5公斤B 1-2公斤C 5公斤D 3-4公斤13、小麦播种时,土壤耕层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A 60-70%B 70-75%C 75-80%D 80-90%14、当平均气温稳定在16-18℃时可播种A 冬性品种B 半冬性品种C 春性品种D 半春性品种15、小麦主要播种方式是A 点播B 撒播C 条播D 精播16、小麦的适宜播种深度是A 1-2CMB 3-4CMC 5-6CMD 7-8CM17、小麦播后镇压能起到的作用是A 提墒B 促进种子萌发C 除草D 保温18、小麦的前期生长阶段不包括A 三叶期B 越冬期C 返青期D 分蘖期19、影响小麦种子萌发的因素中没有A 温度B 水分C 光照D 氧气20、小麦幼苗的转折期是A 二叶期B 三叶期C 四叶期D 五叶期21、小麦发芽的最适温度是A 1-2℃B 15-20℃C 30-25℃D 5-10℃22、种子萌发最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A 40-50%B 50-60%C 60-70%D 70-80%23、小麦的分蘖节多处于地表下A 1CMB 2CMC 3CMD 4CM24、正常分蘖发生的规律是当主茎伸出长7片叶时,主茎长出A 第一分蘖B 第二分蘖C 第三分蘖D 第四分蘖25、冬小麦的分蘖高峰期一般在A 越冬前B 拔节前C 返青前D 起身前26、小麦分蘖消亡的顺序为(多选)A 自内而外B 自外而内C 自上而下D 先死叶后死心27、小麦的成蘖规律是A 主茎成穗率高B 冬前大蘖成穗率高C 冬前晚蘖成穗率低D 低位蘖成穗率高28、小麦分蘖的最适温度是A 3-5℃B 13-18℃C 18-20℃D 10-12℃29、小麦分蘖最适宜的土壤持水量为A 40-50%B 50-60%C 60-70%D 70-80%30、对促进小麦分蘖最有效的营养元素是A 氮B 磷C 钾D 钙31、小麦90%的根分布于地表下A 0-20CMB 0-30CMC 0-40CMD 0-100CM32、小麦的茎生叶组多数是A 3片B 5片C 7片D 9片33、有缺苗断垄的麦田补种时间应在A 出苗前B 二叶前 C三叶前 D 三叶后34、小麦株的适宜株高是A 50-60CMB 80-90CMC 60-80CM C 100-120CM35、小麦穗的分化始于A 分蘖期B 越冬期C 起身期D 拔节期36、小麦返青起身期正是A 小穗分化期B 小花分化期C 护颖原基集分化期D 四分体形成期37、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是A 孕穗期B 分蘖期C 开花期D 起身期38、小麦孕穗水的浇水时间为A 拔节时B 拔节后15天C 孕穗时D 起身后拔节前39、小麦后期生长中心集中到A 穗上B 子粒上C 茎秆上D 花上40、小麦开花授粉受精是时的最适温度是A 9-11℃B 18-20℃C 13-18℃D 30℃41、小麦开花时最适宜的相对湿度是A 40-50%B 50-60%C 60-70%D 70-80%42、小麦完熟期其小麦子粒含水量降至A 12%B 20%C 25%D 40%43、“硬仁”是小麦什么时期的表现A 子粒形成期B 面团期C 蜡熟期D 完熟期44、小麦收获的最适时期是A 面团期B 蜡熟期C 蜡熟末期D 完熟期45、小麦灌浆期的最适温度是A 20-22℃B 13-18℃C 25-30℃D 18-20℃46、灌浆期要求适宜的田间持水量为A 60%左右B 70%左右C 75%左右D 80%左右47、灌浆水的灌溉时间一般为A 抽穗后B 开花时C 开花后5天 C 开花后10天48、小麦中期的主攻目标是A 养根护叶B 提高光效C 穗大粒多D 增加粒数49、一个麦穗花期通常为A 1-2天B 3-5天C 6-8天D 10天左右50、种用小麦一般收获时间是A 面团期B 蜡熟期C 蜡熟末期D 完熟期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1、小麦在播种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2、说明小麦播种量的确定方法。

3、怎样确定小麦的适宜播种期?4、影响小麦分蘖的因素有哪些?5、结合小麦前期的主攻目标提出前期的管理技术措施。

6、小麦前期如何查苗补种?7、小麦冬前壮苗的标准是什么?8、小麦前期、中期、后期的的生育特点分别是什么?9、对冬小麦来讲,“春寒穗大”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0、如何浇好小麦孕穗水施好小麦孕穗肥?三、计算题(10分)种粮大户王某有麦田12公顷,土壤肥力条件好,每公顷产量可达7500公斤以上,他今年选择的小麦品种是济南17,该品种分蘖力强,单株成穗数为3.5左右,千粒重为40克,每穗粒数30粒左右,播种前测得发芽率是96%。

(1)如果想达到每公顷7950公斤的产量,计划基本苗数应为多少万?(保留一位小数)(2)如果田间出苗率为90% ,他需要准备多少公斤种子?(保留一位小数)(3)收获前取样调查结果为每平方米730穗,每穗粒数的27粒,计算每公顷理论产量。

(保留一位小数)四、综合分析题(30分)1、做好小麦播前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在生产中要结合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1)整地标准是什么?棉茬地的整地工作如何进行?(2)在严重缺墒,水源充足和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如何浇底墒水?(3)如何做小麦的发芽试验?2、春季麦苗返青后,要及时诊断苗情,做到对症下药,因苗管理。

(1)小麦壮苗的标准是什么?(2)对于旺苗应如何进行管理?(3)分析形成的各种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3、小麦后期是获得高产的重要阶段,做好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1)分析小麦早衰与贪青的原因并提出防止措施。

(2)防止青干逼熟的方法有哪些?(3)防止小麦倒伏的措施有哪些?(4)小麦控旺转壮的措施有哪些?六、说明单位行长调查法调查小麦基本苗的步骤并写出出苗率计算公式(10分)第三章水稻生产技术试题一、填空1、我国水稻产区划分为6 个稻作区:、、、、、。

2、水稻的一生可分为两个不同的生育阶段,即以生长茎、叶、分粟为主的阶段和以长穗、长粒为主的阶段,它们划分的界限。

3、根据外部形态和新器官的建成,水稻的一生又可分为、、和 4 个生育时期。

营养生长阶段包括和。

生殖生长阶段包括和,是从幼穗开始分化(拔节)到稻谷成熟的一段时期。

4、水稻品种的、和简称为水稻的“三性”。

5、水稻产量由单位面积上的、和构成。

6、我国栽培稻主要有和两大类型7、根据秧苗的生育特性和生产栽培管理特点,湿润育秧可分为3 个管理时期、、。

8、水稻移栽方法分为、和9、配置方式即水稻本田行、穴距的配置。

一般有下列3 种方式:、。

10、根据育秧方式不同,水稻抛栽又分为、、等方式。

11、一般栽秧后都会出现和现象,因此,要求栽秧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保证苗全、苗匀。

12、返青分蘖期此期水分管理总的原则是“;。

13、水稻从拔节、幼穗开始分化到抽穗前为。

此期是与并进期。

14、拔节孕穗期此期内影响穗大、粒多的主要环境因素为、、和。

二、选择1、在水稻插秧技术中,最重要的是( )A、浅插 B.插直 C.插稳 D.保证密度1、水稻插秧时,要求插秧深度不超过( )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