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与设计大纲

合集下载

校本课程开发大纲

校本课程开发大纲

校本课程开发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的在校本课程教育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各个方面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我们开发了校本课程。

本校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施有针对性的课程,推动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二、课程概述本校本课程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育实践的需求,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经过多次调研和论证后制定而成。

我们从学生的整体成长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科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学科内容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3. 培养综合素养: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重点和难点本校本课程的重点是通过设计和实施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面临以下难点:如何有效地整合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标准,如何确保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如何评价和反思课程的改进。

五、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本校本课程分为不同的学科内容和学习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与技术领域:通过实验、科学探究和创新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2. 人文社会领域:通过阅读、讨论和实地考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 艺术领域:通过音乐、舞蹈和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4. 运动与健康领域:通过体育运动和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课程评价和反思本校本课程的评价将采用多种形式,包括考试、作业、实践项目和综合评价等。

《STEM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开发》 教学大纲

《STEM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开发》 教学大纲

《STEM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开发》课堂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名称):STEM project curriculum design and development课程代码:032239901M学分/总学时:1.5/32开课对象:教育技术学第二学位(本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STEM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开发》课是教育技术专业学生核心选修课程。

该课程基于国际STEM教育发展背景和国内中小学STEM教育改革现状开设计的一门创新课程。

该课程通过对国际STEM教育发展背景的了解、国内中小学STEM教育实践、STEM项目化课程设计、STEM项目化课程开发等重点内容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国内外STEM教育背景与发展趋势,掌握STEM教育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开发,从而参与与引领中小学STEM教育实践,树立教育情怀,掌握学科素养,强化综合育人的能力。

要求学习者学完这门课程后能够做到:1)了解STEM教育国际背景与发展趋势,了解国内STEM教育实践状况。

2)掌握STEM项目化课程设计能力;3)掌握STEM项目化课程实施能力;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先修或者同时学习大学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导论课程,形成良好的个体修养和学习素养,具备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

三、课程单元与学时分配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专题一 STEM教育缘起(6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STEM教育国际背景与发展趋势;2.了解我国STEM教育实践样态;3.理解STEM教育概念与内涵。

专题二 STEM项目化课程开发理论基础(4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STEM项目化课程开发模式;2.理解STEM项目化课程目标指向;3.了解STEM课程融合模式;4.了解STEM课程开发的学习理论基础。

专题三 STEM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开发(6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STEM教育项目教学设计前期分析;2.掌握STEM教育项目教学实施设计。

五、教材及学生参考书●使用教材李芒金林郭俊杰,《教育技术学导论》(第二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必读参考书赵中建. 《美国STEM教育政策进展》,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5.11.王素等,《STEM教育这样做》,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10.[美]罗伯特.M.卡普拉罗等主编.《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1.。

gis 设计与开发 教学大纲

gis 设计与开发 教学大纲

gis 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本教学大纲主要介绍GIS(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相关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GIS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开发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GIS的概念、数据模型、空间分析、地图绘制等关键技能,为将来在地理信息领域中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一、引言1. GIS 概述2. GIS 设计与开发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二、GIS 数据模型1. 矢量数据模型2. 栅格数据模型3. 图层和要素类的概念与关系4. 数据库管理系统在GIS设计中的应用三、GIS 数据采集与处理1. 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方法2. 数据预处理3. 数据和属性的关联与整合四、GIS 空间分析1. 空间关系的建模与分析2. 缓冲区分析3. 叠置分析4. 网络分析5. 邻域分析6. GIS 空间分析工具的选择和应用五、GIS 地图绘制与可视化1. 地图设计的基本原则2. 地图符号学3. 地图渲染与图层叠加4. 地图投影和坐标系统六、GIS 开发技术1. GIS 软件开发平台和工具2. GIS 应用开发的基本流程3. 前端和后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4. 常见的GIS开发框架和库七、GIS 应用案例1. 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与管理2. 基于GIS的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3. 基于GIS的交通运输与物流管理4. 基于GIS的应急管理与灾害防控八、GIS 设计与开发实践1. 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流程2.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实践案例3. 空间数据可视化与地图绘制的实践案例4. GIS应用开发的实践案例九、总结与展望1. GIS 设计与开发的重要性和挑战2. 未来GIS发展的趋势与前景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GIS的基本理论基础,了解GIS数据模型、空间分析、地图绘制等核心概念和技术,并能够进行GIS应用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未来GIS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gis 设计与开发 教学大纲

gis 设计与开发 教学大纲

GIS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设计与开发原理和实践。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学生将了解GIS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并掌握GIS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方法。

课程内容涵盖GIS软件和硬件环境、空间数据处理、地图制作、空间分析和Web GIS等方面。

课程目标1.理解GIS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掌握GIS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3.熟悉常用的GIS软件和工具,并能灵活运用。

4.能够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制作专题地图。

5.了解Web GIS的基本原理和开发方法。

6.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城市规划、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授课方式讲座:介绍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

实验:进行GIS软件和工具的操作实践。

小组讨论:就特定主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项目实践:完成一个GIS应用开发项目。

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一周:GIS基础概念与技术介绍GIS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讲解GIS数据模型和空间数据类型。

探讨GIS软件和硬件环境。

第二周:空间数据处理与地图制作学习空间数据采集、输入和编辑的方法。

掌握地图投影和坐标系统的概念与应用。

实践制作专题地图,包括符号化和标注等操作。

第三周:空间数据查询与分析介绍空间数据查询和选择的方法。

学习空间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

第四周:Web GIS开发基础理解Web GIS的基本概念和架构。

学习常用的Web GIS开发工具和技术。

实践开发一个简单的Web GIS应用。

第五周:GIS系统设计与管理讲解GIS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流程。

学习GIS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基本方法。

探讨GIS系统的维护和更新策略。

第六周:GIS应用案例研究分析和讨论不同领域中的GIS应用案例。

小组讨论和报告特定主题的案例研究。

分享经验和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七周:项目实践学生团队合作,完成一个GIS应用开发项目。

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处理和结果展示等环节。

校本课程开发教学大纲

校本课程开发教学大纲

《校本课程开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校本课程开发课程代码:一、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1学时:16(理论学时:16实验学时:0 )2.课程性质:全校共选课3.适用专业:师范专业4.适用对象:师范专业学生5.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6.教材与参考书目:《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中小学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编著;《校本课程开发;小学案例》王一军吕林海著;《新课改校本研究与课程新设计》人民日报出版社著7.考核方式:考查二、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与途径,掌握校本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领域开发中的相关理论问题与具体实践操作的步骤与方法,明确评价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般原理与具体做法,并从校本课程开发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来寻找自己的不足,从而为在教学实践中能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打下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含课内实验)1.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含课内实验)第一章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与途径4学时本章要求:学习本章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意义、理念与价值观等基本原理,掌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制订与设计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第一节课程资源开发的一般原理一、课程资源的含义二、课程资源开发的概念与意义三、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与要求四、课程资源开发的类型第二节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二、校本课程开发对师生的要求三、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制订与设计第二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2学时本章要求:学习本章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意义、本质、特点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中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明确活动主题设计的两大模式与组织方式,并结合案例来领会与运用。

第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般原理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含义、本质与特点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中可利用的资源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三、评价信息搜集过程中的儿童权利保护第二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的依据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的两大模式三、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的组织方式第三章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2学时本章要求:学习本章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及其资源的种类与开发要遵循的原则,掌握研究性学习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案例明确如何在各学科课程与教学中选择与使用研究性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大纲

校本课程开发大纲

校本课程开发大纲一、引言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满足不同学校、地区、学生的特殊需求而进行的课程个性化设计。

本文将提出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大纲,旨在为各个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一个指导性框架。

二、背景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需求,由学校自主制定并实施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具实际意义和针对性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开发目标1. 适应学校特点: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考虑学校的特点,包括学生的背景、学校的教学资源以及学校的教学理念等,制定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课程目标。

2. 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兴趣与潜能的发掘和培养。

3. 教育创新: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开拓学校教育的边界,促进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四、开发步骤1. 学校需求调研: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前需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综合调研,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学习困难等方面的情况,为课程开发提供依据。

2. 课程目标制定:根据学校需求调研的结果,制定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课程目标,明确课程开发的方向和目标。

3. 内容设计:根据课程目标,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包括知识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考虑,确保课程内容与目标相一致。

4. 教材选择:根据课程内容的设计,选择合适的教材或教辅材料,确保教材与课程内容相匹配,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

5. 评价与反馈:课程开发后,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和反馈机制,通过评价和反馈了解课程的实施效果,为进一步的课程优化提供参考。

五、课程实施1. 教师培训:在课程实施前,学校需要为相关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了解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式,确保教师能够准确地实施校本课程。

2. 教学实施:根据课程大纲,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实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3. 学生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对课程进行评价,反馈学习情况和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的课程优化提供参考。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格式(职教课程设计与开发) (1)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格式(职教课程设计与开发) (1)

《职教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课程代码:课程学时: 16 学分: 1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职教师资)开课时间:四年级 1 学期开课单位:机电学院大纲执笔人:郑振兴大纲审定人:周莉“职教课程设计与开发”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职教师资)学生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

由于职业教育的专业不是学科专业,其教学法有别于普通教育,因此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水平迫切需要对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课程针对机械类职业教育的一些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讲解了各种方法的实践环节设计。

通过课程实践也提高了学生的教学能力,使学生掌握了相应的教学技巧。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任务该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用所学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进行职业教育教学相关课程的开发,使学生能达到如下要求:1、理解教学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

2、掌握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方法。

3、可以利用相应的方法组织教学过程。

4、能针对职教学生的专业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和分析。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求能运用理论知识教学法、操作技能教学法、课程实践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完成一门职教课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内容包括:1、制订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内容完整,包含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考试范围与题型等;2、完成一堂理论教学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并设计交互过程。

教案内容包含:教学目的、教学安排(即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包括旧课复习(时间)、新课内容(时间)、新课小结(时间))、作业和教学后记。

3、制作一堂理论教学课的教案;4、制作一堂理论教学课的课件。

四、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1、成绩按优(90-100)完成情况很好、良(80-90)完成情况较好、中(70-80)完成情况一般、及格(70-60)完成情况合格、不及格(0-59)完成情况较差或未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五个等级评定。

课程开发和课程设计

课程开发和课程设计

课程开发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 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了解XX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XX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分析问题;2. 能够运用XX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1 XX学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XX学科的基本原理1.3 XX学科的应用领域第二章:XX学科的方法2.1 XX学科的方法论2.2 XX学科的常用方法2.3 XX学科方法的实践应用第三章:XX学科的实际应用3.1 XX学科在自然界的应用3.2 XX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3.3 XX学科在前沿领域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XX学科的应用领域和方法。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XX学科导论》。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提供形象的视觉辅助。

4.实验设备:配置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器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将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坚实的西方理论基础的灵活、生动理解与运用
2.经过验证的课程开发操作实际流程
3.系统化的开发流程
4.生动的讲解
5.针对性的、实操练习
6.逻辑性强
7.互动性强,强调以学员为中心,进行现场的互动
8.鼓励学员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并加以探讨,学员在联系和讨论的实战过程中获取课程设计和开发的精髓
9.学员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4.公司内部有课程开发任务的人员
5.未受过课程开发正规培训的培训师、教练
6.其他与培训课程开发相关的人员
【课程特色】
本课程授课内容均来自授课讲师多年来大量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方面专业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积累。课程内容尽量适合中国学员的特点,内容通俗易懂、工具简单易行、实际操作性强,同时又严格遵循“系统化教学设计”的科学理论与原则。除此之外,本课程还具以下特征:
本课程总结了有坚实理论为基础的国外成熟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流程,将之定制、简化,最终目的就是确保所学的课程设计和开发技能技巧能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大幅提升培训课程的质量。
【课程对象】
这门课程适用于培训从业人员,特别是培训课程设计人员、中高级培训管理人员等。
1.授课讲师
2.培训经理和主管
3.人力资源经理
■ 相关案例分析、实操练习、工具表单
■ 学员实际课程开发的练习
■ 学习目标的撰写
■ 内容大纲的撰写
■ 小组评审
■ 教练评审
■ 问题答疑
5、开发阶段
■ 利用补充资料进行内容大纲的最后定稿
■ 如何创建评估方案与测试题
■ 方案的最终定稿,等待进行应用
■ 相关案例分析、实操练习、工具表单
6、精品课程开发的终点冲刺!
● 严格按照标准撰写所开发课程的学习目标矩阵
● 严格按照标准撰写所开发课程的内容大纲
● 严格按照标准撰写所开发课程的电子化课程脚本
【课程讲师】
夏峥老师
【课程大纲】
1、关于系统化教学设计与开发这门课程
■ 教学系统设计的起源与发展历程简史
■ 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2、ADDIE模型总揽
系统性课程开发的流程总揽:ADDIE模型
3、分析阶段
如何根据你的学员的实际需要,进行八大分析:
■ 岗位分析
■ 工作任务分析
■ 组织与绩效分析
■ 需求评估(需求分析)
■ 学员分析
■ 交付环境分析
■ 教学分析
■ 学习分析
4、设计阶段
■ 如何撰写学习目标
■ 如何选择教学策略
■ 如何撰写内容大纲
■ 如何与专业课题专家(SME)进行合作
■ 使学员充满学习动力的内容开发方法
课程开发与设计
【课程背景】
本特训营将使你快速掌握如何通过高效、可操作、经过验证的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方法和工具,帮助你开发出高质量的培训精品课程,包括面授和在线课程。
本课程将根据职业讲师的特点,组织、定制了本课程。力求快速、高效、准确地为学员传授最实用的课程开发流程与方法,并通过这些新颖、实用技巧,使学员未来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目的性更强、工作效率更高、课程效果更明显,并且是课程本身更加有趣和互动。
■ 课程开发的最终定稿
■ 优秀课程评选及发奖仪式
■ 课程开发项目成功的关键
■ 如何在课程开发目中使开发者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提高
■ 如何进行课程设计项目的沟通工作
■ 如何进行项目追踪与总结
■ 本次特训营的课程开发后续工作
■ 未来发展建议
10.特训营结束后,我将根据实际隋况提供相应的课后相应辅导,确保学员得到技能转化的支持
【课程收益】
本次特训营结束以后,学员能够:
● 叙述系统化教学设计的定义,并例举相似例子
● 明确定义教学设计最典型的设计模型,及该模型的五个阶段
● 理解系统性课程开发的流程及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