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作业
《第7章第2节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并能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的作业内容围绕“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展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概念梳理:学生需复习共同进化的概念,明确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及原因。
2.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典型的生物共同进化案例,分析其进化过程和生物多样性的体现。
例如,可以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如何通过共同进化形成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3. 绘图与描述:学生需绘制一幅反映生物多样性的图示,并描述图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共同进化的过程。
4. 实验报告:根据课堂上进行的实验或查阅资料完成的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所体现的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现象。
5. 撰写小论文:就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这一主题,写一篇简短的小论文,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三、作业要求1. 认真梳理相关概念,理解并准确阐述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需深入,至少选择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共同进化案例,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 绘图应清晰明了,描述准确,突出重点。
4. 实验报告应真实反映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深入,观点明确。
5. 小论文需结合自身理解,观点鲜明,论述有据。
6. 所有作业需独立完成,严禁抄袭。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准确性、完整性、创新性及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出详细的评价意见和改进建议。
同时,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及时批改作业,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补充不足。
2. 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作业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生物的进化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础练含答案

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1.(2023河南郑州期末)下列关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协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C.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2023黑龙江牡丹江月考)狼和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进化的作用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3.(2023广东江门期末)下面不属于协同进化实例的是()A.光合生物的出现与好氧生物的出现B.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树干的颜色与桦尺蛾的体色变化C.虫媒花的构造与传粉昆虫口器的形态相适应D.草原上的狼的灭绝与鹿的数量激增4.(2023山东烟台模拟)广义的协同进化可以发生在不同的生物学水平,协同进化是物种平衡与多样性的关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线粒体基因组的形成可能源于胞内共生菌的协同进化B.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一些物种的灭绝为其他生物腾出了空间D.进化过程中形成越晚的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题组二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5.(2023河南洛阳月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①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②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③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④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⑤自然选择对中性突变积累造成的性状差异发挥作用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⑦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③④⑦D.①②③⑤⑦6.(2023河北衡水月考)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作用通常有三种类型(甲、乙、丙),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后练习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后练习1.下列关于捕食者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少的物种B.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捕食者的存在往往导致被捕食者的灭绝D.捕食者的存在可导致部分被捕食者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2.协同进化就是“生态的舞台,共同的表演”,下列关于协同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协同进化可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B.协同进化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C.猎豹与斑马之间的“军备竞赛”实现了二者的协同进化D.研究协同进化无法预测某物种的存在3.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不属于协同进化实例的是( )A.猎豹捕食斑马B.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D.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而它们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物种的灭绝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是生存斗争C.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D.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证据是化石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抗药性的出现是在抗生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定向变异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不会影响其他物种的进化C.有性生殖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D.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与生存斗争无关7.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改变B.所有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并逐步形成生殖隔离C.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④表示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D.③表示自然选择学说,其中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8.下列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点的是( )A.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D.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突变与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自然选择只能决定进化的方向,而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C.基因重组加快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多样性D.协同进化既可以发生在不同生物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间10.现实生活中,人类越来越多地影响生物的进化和生物多样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对濒危动植物进行保护,不会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B.家养动物的变异多,但没有形成新物种,不能增加生物多样性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细菌抗药性基因频率不断增加11.某草原中有黑尾鹿种群,也有其主要捕食者美洲狮和狼。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名师制作作业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选择题1.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C.双方在斗争中用进废退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答案】D【解析】有些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似,称为保护色。
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动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这样利于动物捕食和避敌。
这是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
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越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
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保护色得到积累加强;天敌的视觉越发达,容易发现食物昆虫,能获得食物而生存,否则就会不适者被淘汰。
这是双方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
故D正确。
2.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A.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髙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答案】A【解析】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随着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环境问题,不属于生物进化,A符合题意;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原始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体现了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不符合题意;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体现了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不符合题意;陆生植物的出现,改善了陆地的环境,为陆地生活的动物提供了生存条件,体现了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不符合题意。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C【解析】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基本环节,A正确。
(人教版2019必修2)高一生物同步练习 6.4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卷版+解析)

6.4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下列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2.草原上,猎豹和鹿羊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军备竞赛”,使得猎豹奔跑的速度更快,羚羊的动作更敏捷。
下列有关“军备竞赛”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种群的进化不利B.决定了种群的进化方向C.加速了物种间的协同进化D.促进了有利变异的定向积累3.下列关于变异、生物进化等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变都会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D.地球上千姿百态的物种以及多样的生态系统基本上都是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形成的4.“微卫星DNA”是一类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核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以1~6个核苷酸为基本单位,重复次数在不同个体和品种间有较大可变性,微卫星DNA可以作为分子标记对基因进行定位,在生物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应用这种标记可进行的研究有()①人类亲子鉴定②物种或品种间亲缘关系鉴定③诱导基因突变④物种和基因多样性研究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5.熊蜂是常见的温带蜜蜂科昆虫,其蜜源植物通常为簇生,而且每种花的形态各异,因此每只熊蜂都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熟练过程才能成为有效的采蜜者,尽管每只熊蜂的确可以同时采食几种植物的花蜜,但一般每只熊蜂都以某一种花蜜为主,偶尔采食其他一两种次要的花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熊蜂的取食行为变化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蜜源植物开花特性上的分化决定熊蜂变异的方向C.熊蜂的取食行为可能会导致蜜源植物开花行为的特化D.熊蜂和其蜜源植物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基因库不会改变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既能预测进化的方向又能预测变异的方向C.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7.某医院通过四年时间对住院患者进行抗生素甲人均使用量的统计,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的研究,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与抗生素甲的使用量之间存在着关联B.抗生素甲的使用量增加促使细菌耐药性突变速率加快C.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属于协同进化D.经常变换使用不同抗生素可减缓细菌对某一种抗生素耐药率的升高8.某地分布着A、B、C等多个小溪流,A、B中都有鲫鱼,C中无鲫鱼。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学习任务单

《§6.4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协同进化,理解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系。
2.概述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成的过程。
3.概述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要点,认同其在现有生物进化理论中的主流和核心地位。
4.通过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存在的争论和疑点,认同科学理论是不断发展的。
【课后作业】1.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原因可以概括为(教材第126页)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协同进化D.地理隔离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春季会考)A.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B.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生物的进化C.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3.蜜蜂采蜜时,口器伸入鼠尾草的花筒中,头部推动鼠尾草“丁”字形雄蕊,花粉落在头部(如下图所示)。
鼠尾草雄蕊先成熟,蜜蜂采蜜后飞出时,不会导致同一朵花的雌蕊受粉。
等到雄蕊凋谢后雌蕊成熟,其它蜜蜂再来采蜜时,雌蕊的柱头恰好能接触到蜜蜂头部,巧妙地接受了其它花的花粉而受精。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春季会考)A.鼠尾草的“丁”字形雄蕊结构有利于虫媒传粉B.蜜蜂采蜜时与鼠尾草的花之间不存在信息传递C.花蕊成熟时间不同有利于遗传(基因)多样性D.鼠尾草与蜜蜂相互适应、共(协)同进化4.某地蝽蟓的喙长而锋利,可刺穿无患子科植物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如图1所示。
1920年引入新种植物——平底金苏雨树,其果皮较薄,蝽蟓也喜食,如图2所示。
调查发现,当地蝽蟓喙的长度变化如图3所示。
请回答问题:(春季合格考)(1)蝽蟓的长喙与短喙为一对相对性状。
分析图3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该地区决定蝽蟓的基因频率增加,这是的结果。
(2)蝽蟓取食果实,对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子的传播非常重要,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种群数量会。
无患子科植物果实的果皮也存在变异,果皮较的植株更容易延续后代。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关于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C.在生物进化史上,先出现生产者,再出现消费者,最后出现分解者D.无机环境会选择生物的表型,生物活动不能改变无机环境答案A2.协同进化不会发生在()A.猎豹和斑马之间B.浅色桦尺蛾和深色桦尺蛾之间C.好氧型生物和环境之间D.杂草和水稻之间答案B解析协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浅色桦尺蛾和深色桦尺蛾属于同一物种,故选B项。
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遗传的多样性C.对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及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措施答案D解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故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在三个层次上进行。
4.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自然选择和协同进化的结果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不同的物种及其所包含的基因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并加速了生物进化答案A解析长期自然选择和协同进化的结果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项正确;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项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C项错误;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只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D项错误。
5.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不属于协同进化实例的是()A.猎豹捕食羚羊B.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群数量的剧增D.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而它们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答案C解析猎豹捕食羚羊,二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属于协同进化,A项不符合题意;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是通过长期的协同进化形成的,B项不符合题意;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群数量的剧增不属于协同进化,在这种情况下鹿群由于缺乏捕食者的选择作用,很可能会退化,C项符合题意;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能够避免被天敌捕食,而它们的天敌视觉越来越发达,以方便捕食昆虫,这是双方在相互选择中协同进化,D项不符合题意。
2019-2020学年 人教版 必修二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教案

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程标准要求核心素养对接学业质量水平说明自然选择促进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
1.生命观念——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认同协同进化是普遍存在的。
水平二2.科学思维——探讨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原因,解释生物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水平二协同进化———————————————自主梳理———————————————[典例1](多选)下列选项支持协同进化观点的是()A.昆虫和体内共生菌的关系B.有长着细长花矩的兰花,就必有同样长着细长吸管似的口器的昆虫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数量激增D.随着光合放氧生物蓝藻的出现,地球上有了氧气,这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解析协同进化包括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A、B 两项都属于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D项属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不同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协同进化,并非彼此孤立,狼的灭绝导致对鹿群的选择作用消失,种群质量下降,最终造成鹿群数量下降甚至灭绝。
答案ABD[对点练1]关于协同进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物种可以单独进化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无益C.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解析物种不能单独进化;捕食者对被捕食者起选择作用,有利于被捕食者的进化;物种间的协同进化方式多种多样,有的通过生存斗争实现,有的通过种间互助实现;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必然会对其他物种产生影响。
答案 D联想质疑【易错提示】(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仅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同种生物不存在协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协同进化,表现在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即无机环境的选择作用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生物的进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无机环境。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协同进化【易错提示】物种间的协同进化方式多种多样,有的通过生存斗争实现,有的通过种间互助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作业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地理隔离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新物种形成的过程;地理隔离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
2.生物的协同进化,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①同种生物之间②不同种生物之间③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④亲代与子代之间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一定会进化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这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越强B.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协同进化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变异多样性D.最早登陆的生物是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两栖类,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不一定越强;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最早登陆的生物为植物,主要是蕨类植物。
5.1986年,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核泄漏,此后几年,在该地区发现了一定数量的巨型老鼠。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区巨型老鼠的出现一定是基因突变所致B.若要判断该地区巨型老鼠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可以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C.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该地区发生的协同进化,只发生在具有竞争、捕食关系的生物之间,也可能是染色体变异导致的,A项错误;若要判断该地区巨型老鼠是否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可以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B项正确;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C项错误;协同进化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是生物与环境之间,D项错误。
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对象是个体的表型D.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间协同进化发展,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项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项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对象是个体的表型,C项正确;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发展,D项错误。
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内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会导致生物的进化B.同地的物种形成不可能在一次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C.基因突变会影响基因频率的改变并决定进化方向D.京巴犬、德国猎犬、澳洲牧羊犬等犬类多样性反映了物种的多样性,只要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就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A项正确;若在有性生殖时产生了染色体组加倍的配子,则会产生新物种,B项错误;基因突变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C项错误;京巴犬、德国猎犬、澳洲牧羊犬等犬类属于同一物种,其反映了遗传的多样性,D项错误。
8.在圣露西亚岛有两种植物靠一种蜂鸟传粉。
一种植物的花蕊蜜管直而短,另一种则弯而深。
雌鸟的长鸟喙适于在弯曲的长筒状花蕊蜜管中采蜜,雄鸟短鸟喙适于在短小笔直的花蕊蜜管中采蜜。
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雌雄蜂鸟在不同植物上采蜜缓解了雌雄蜂鸟间的种内斗争B.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因蜂鸟采蜜导致的变异C.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蜂鸟的性别比例和种群密度会影响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很好地缓解种内个体间因争夺食物的斗争。
题干信息告知同种雌雄蜂鸟采蜜不同植物,食物来源不同,可缓解种内斗争,A项正确;甲、乙两种植物花蕊蜜管形态的差异是突变导致的,但这种突变不是采蜜导致的,采蜜只能对其进行选择,B项错误;根据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现存的生物之间的适应关系是协同进化的结果,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即花蕊蜜管形态与鸟喙长度相适应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C项正确;蜂鸟采蜜的同时会帮助植物传粉,不同性别蜂鸟采蜜不同植物,所以蜂鸟的性别比例及其种群密度对于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会有影响,D项正确。
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的进化均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变异多样性D.人类对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无影响解析生殖隔离的形成也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A项错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项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项错误;人类可明显地影响到生物的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如家禽、家畜的培育,D项错误。
答案B10.很多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会产生某些化学物质,用以抵御植食性动物的取食,如芥子油苷就是十字花科植物产生的,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对多数昆虫都是有毒的,但却能吸引菜粉蝶前来产卵,其幼虫(菜青虫)也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为食。
由此无法推断出()A.十字花科植物和菜粉蝶发生了协同进化B.芥子油苷可以吸引菜青虫的天敌前来捕食C.菜青虫能消除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D.用芥子油苷诱杀雌性菜粉蝶,可降低种群出生个体数解析十字花科植物与菜粉蝶之间相互选择、相互适应,发生了协同进化,A项正确;由题意不能得出芥子油苷可以吸引菜青虫的天敌前来捕食,B项错误;菜青虫能以十字花科植物的茎叶为食,说明菜青虫能消除芥子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C项正确;用芥子油苷诱杀雌性菜粉蝶,可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干扰雌雄交配,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项正确。
答案B能力提升1.科研人员调查某地不同植物花冠筒的深度与昆虫口器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吸食不同深度花冠筒花蜜造成的B.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C.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D.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解析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与花冠筒植物协同进化的结果,A项错误;通过图示可知,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B项正确;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项正确;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D项正确。
答案A2.某海岛有一种中地雀,原来没有竞争者。
在记录的时间段内,1977年和2004年发生了2次旱灾;2005年以大型种子为食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
如图记录了中地雀鸟喙平均尺寸的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1973—2006年之间该岛上中地雀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B.1977年的旱灾诱发了基因突变,进而造成鸟喙尺寸的增大C.2005年后中地雀很可能主要以大地雀不吃的小种子为食D.2005年后共存于一个海岛上的两种地雀之间存在协同进化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在1973—2006年之间由于该岛发生了两次旱灾以及有新物种进入,因此可导致岛上中地雀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A项正确;造成鸟喙尺寸的增大的原因是旱灾的选择作用,而非旱灾诱发了基因突变,B项错误;2005年以大型种子为食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使中地雀很可能主要以大地雀不吃的小种子为食,C项正确;2005年后共存于一个海岛上的两种地雀之间由于相互选择而存在协同进化,D项正确。
答案B3.某地有一种植物,同一植株上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其传粉者包括当地的白线天蛾和8月上旬将迁徙离开的蜂鸟。
如图表示7月30日—8月15日前后,当地各类群生物的数量变化。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8月该植物种群的红花基因频率下降B.花色的变化与传粉者的选择作用有关C.红色的花更容易吸引蜂鸟完成传粉D.植物的快速反应适应了传粉者的改变解析同一植株不同时期所开花的花色会发生变化,8月该植物种群中开红花的植株数量减少,但植物内的基因没有改变,红色基因频率不会改变,A项不合理;蜂鸟迁徙离开,开红花的植株数量减少,白线天蛾增加,开白花的植株数量增多,说明花色的变化与传粉者的选择作用有关,B项合理;蜂鸟迁徙离开,开红花的植株数量减少,说明红色的花更容易吸引蜂鸟完成传粉,C项合理;植物的快速反应适应了传粉者的改变,有利于植物花粉的传播,即有利于繁殖,D项合理。
答案A4.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
人工生态通道可以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基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物种D.不同斑块中松鼠的基因库相同,把某种松鼠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所以农田限制了松鼠的活动空间,A项错误;人工生态通道可以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基因多样性,B项正确;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可以进行基因交流,是不同种群,但属于同一物种,C项错误;不同斑块中松鼠属于不同的种群,基因库有差异,D项错误。
5.某草原中有黑尾鹿种群,也有其主要捕食者美洲狮和狼。
1905年以前,该地黑尾鹿群保持在4 000头左右的水平,为了发展鹿群,美洲狮和狼被大量猎杀,鹿群数量开始上升,到1925年达到最高峰,约有10万头,由于连续多年的过度利用,草场极度退化,结果使鹿群数量猛降。
回答下列问题。
(1)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鹿群进化起促进作用,理由是。
(2)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对该草原群落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原因是。
(3)美洲狮和狼一般不能将所有的鹿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该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启示是。
据分析可知,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和年幼的个体,因此,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鹿群进化起促进作用。
(2)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制约并稳定了鹿的数量,同时可以让植物资源也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
(3)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美洲狮和狼一般不能将所有的鹿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该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启示是合理地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被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鹿群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有利于鹿群的发展(2)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制约并稳定了鹿的数量,同时可以让植物资源也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3)合理地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