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基础设计计算书_

合集下载

基础计算书——精选推荐

基础计算书——精选推荐

基础计算书塔吊基础计算书⼀. 概况及参数采⽤⼀台德英5512(QTZ80)型塔吊,采⽤浅基础,基础尺⼨为6000mmx6000mmx1350mm。

持⼒层为第2层⽼⼟层,地基承载⼒特征值80kpa。

⼆. 塔吊基础承台顶⾯的反⼒表中:Fv为垂直⼒(KN),Fh为⽔平⼒(KN),M1、M2为两个⽅向的倾覆⼒矩(KN.m),Mk为扭矩(KN.m)。

根据荷载参数,⾮⼯作状况下最不利,⽤该⼯况验算。

三.基础验算⾮⼯作状态45度1柱下扩展基础: J-11.1⼯程名称:⼯程⼀1.2地基承载⼒特征值1.2.1计算公式:《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f a= f ak + ηb·γ·(b - 3) + ηd·γm·(d - 0.5) (基础规范式 5.2.4)地基承载⼒特征值 f ak= 80kPa;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修正系数ηb= 0;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修正系数ηd= 1;基础底⾯以下⼟的重度γ= 18kN/m ,基础底⾯以上⼟的加权平均重度γm= 18kN/m ;基础底⾯宽度 b = 6m;基础埋置深度 d = 1m1.2.2 f a= 80+0*18*(6-3)+1*18*(1.35-0.5) = 95.3kP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特征值 f a= 95.3kPa1.3基本资料1.3.1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γ0= 01.3.2基础底⾯宽度 b = 6500mm (X ⽅向),底⾯长度 l = 6500mm (Y ⽅向);基础根部⾼度 H = 1400mm1.3.3柱截⾯⾼度 h c= 1600mm (X ⽅向),柱截⾯宽度 b c= 1600mm (Y ⽅向)1.3.4柱与基础交接处的截⾯⾯积X ⽅向截⾯⾯积 A cb= h1·b + (b + h c + 2*0.05)(H - h1) / 2 = 8.1mY ⽅向截⾯⾯积 A cl= h1·l + (l + b c + 2*0.05)(H - h1) / 2 = 8.1m1.3.5基础宽⾼⽐柱与基础交接处宽⾼⽐: (b - h c) / 2H = 1.6; (l - b c) / 2H = 1.61.3.6基础相对于柱局部坐标系的旋转⾓度α= 45°1.3.7混凝⼟强度等级为 C35, f c= 16.72N/mm , f t= 1.575N/mm1.3.8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 y= 360N/mm ;纵筋合⼒点⾄截⾯近边边缘的距离 a s= 60mm 1.3.9纵筋的最⼩配筋率ρmin=0.15%1.3.10荷载效应的综合分项系数γz= 1.35;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γG= 1.351.3.11基础底⾯积 A = l·b = 6.5*6.5 = 42.25m基础体积 V c= A b·H = 42.25*1.4 = 59.15m1.3.12基础⾃重及基础上的⼟重基础混凝⼟的容重γc= 25kN/m ;基础顶⾯以上⼟的重度γs= 18kN/m ,顶⾯上覆⼟厚度 d s= 0mG k= V c·γc + (A - b c·h c)·d s·γs= 1479kN基础⾃重及其上的⼟重的基本组合值 G =γG·G k= 1997kN1.3.13基础上的附加荷载标准值 F k' = 0kN1.4基础底⾯控制内⼒N 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柱底轴向⼒值(kN);F 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于基础顶⾯的竖向⼒值(kN);F k= N k + F k'V xk、V y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于基础顶⾯的剪⼒值(kN);M xk'、M y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于基础顶⾯的弯矩值(kN·m);M xk、M y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于基础底⾯的弯矩值(kN·m);M xk= (M xk' - V yk·H)·Cosα + (M yk' + V xk·H)·SinαM yk= (M yk' + V yk·H)·Cosα - (M xk' - V yk·H)·SinαF、M x、M y --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竖向⼒、弯矩设计值(kN、kN·m);F =γz·F k、 M x=γz·M xk、 M y=γz·M yk1.4.1 Nk = 469; M xk'= 0,M yk'= 1890; Vxk = 79,Vyk = 0F k= 469; M xk= 1337,M yk= 1337F = 586; M x= 1671,M y= 16711.5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轴⼼荷载作⽤下基础底⾯处的平均压⼒值p k= (F k + G k) / A (基础规范式 5.2.2-1)p k= (469+1479)/42.25 = 46.1kPa ≤ f a= 95.3kPa,满⾜要求。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计算书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计算书

地基处理课程设计计算书武汉滨江住宅区2#住宅楼地基处理工程设计(编号B3D3F3)目录一、设计说明1、设计目的2、设计依据3、设计要求4、设计原则二、工程概况1、工程概述2、工程地质条件三、地基处理方案论证1、常用地基处理方案2、地基处理方法选择四、复合地基设计1、桩长及桩径的选择2、布置方式的设计3、承载力计算4、沉降计算5、施工设计五、设计总结1、施工图2、质量控制与检验一、设计说明1、设计目的(1)提高地基承载力结构的荷载最总都将传到地基上,结构建筑物的强度很大,而基础能够承受的强度却很小,压缩性很大。

通过适当的措施,改善和提高土的承载能力。

(2)改善剪切特性地基的剪切破坏以及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取决于地基土的抗剪强度。

因此,为了防止剪切破坏以及减轻土压力,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以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

(3)改善压缩特性主要是采用一定措施以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藉以减少地基土的沉降。

另外,防止侧向流动(塑性流动)产生的剪切变形,也是改善剪切特性的目的之一。

(4)改善透水特性由于地下水的运动会引起地基出现一些问题,为此,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使地基土变成不透水层或减轻其水压力。

(5)改善动力特性地震时饱和松散粉细砂(包括一部分轻亚粘土)将会产生液化。

因此,需要采取一定措施防止地基土液化,并改善其振动特性以提高地基的抗震特性(6)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主要是指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性等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2、设计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地基处理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龚晓楠2008《工程使用地基处理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地基处理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郑俊杰2004《地基处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叶书麟 2003《基础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赵明华20033、设计要求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对比分析可选择的地基处理方案,结合工程的要求和天然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上部结构的类型、荷载的性质,并认为主要考虑复合地基处理方法与均质人工地基处理方法同时要求:(1)对所选用的地基处理的方案进行比选后的可行性论证,同时要考虑经济、施工周期等各项条件进行的必要分析;(2)绘制平面布置图、剖面图;(3)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内容包含完整的计算说明书,内容参照设计要求,详细叙述每一步设计的细节;书写清楚,字体端正,列入主要过程的计算步骤,计算公式;(4)图件:布图合理,图面整洁,线条及字体规范,图中书写字体一律采用仿宋体4、设计原则考虑建筑地基处理工程存在工程量大、工期紧张、施工条件差等客观因素,因而设计原则上确保工期的情况下、在确保工程质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力争做到好、快同步,又快又好。

(完整版)14米景观板拱桥计算书

(完整版)14米景观板拱桥计算书
有关深基坑设计参数(重度γ、土的内摩擦角标准值φk、内聚力标准值Ck、土对重力式挡墙的基底摩擦系数μ及土钉(锚杆)与土体的极限摩阻力标准值qsik)可按下表取值:
分层
指标


③1
③2
③3
γ(KN/m3)
18.5*
19.2*
19.5
19.9
20.1
Ck(kPa)
40.0*
45.0*
76.0
81.9
Φk(。)
3、主要规范:
1.《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截面抗压强度验算
截面选取主拱圈的拱脚截面、1/4截面、跨中截面等共计3个截面。
按照《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5.1.4.1的规定,验算拱的截面强度。由于截面强度验算与拱的整体“强度-稳定”验算所采用公式相同,只是为考虑长细比及弯曲系数的影响,因此,略去该节,直接验算拱的整体“强度-稳定”。
726
满足
Min
-455
5.12
2280
0.7
2890
13118.6
455
满足
组合Ⅱ
Max
115
5.12
2280
0.7
2620
12983.6
115
满足
Min
115
5.12
2280
0.7
2620

浅基础设计实验报告

浅基础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浅基础设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2. 掌握浅基础设计中土压力计算、基础承载力计算、基础尺寸确定等基本步骤。

3. 培养实际工程中浅基础设计的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浅基础设计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其特点是基础埋置较浅,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好的场合。

本实验主要研究浅基础设计中土压力、基础承载力及基础尺寸的确定。

1. 土压力计算:土压力是指土体对基础产生的侧向压力,其计算公式为:E = K0γH其中,E为土压力,K0为土压力系数,γ为土的重度,H为基础埋深。

2. 基础承载力计算:基础承载力是指基础底面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其计算公式为:qk = c + γd + 0.5γH其中,qk为基础承载力,c为基础底面摩擦系数,d为基础埋深,H为基础埋深。

3. 基础尺寸确定:根据基础承载力计算结果,结合实际工程要求,确定基础宽度、厚度等尺寸。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土压力计算实验(1)收集实验数据:测量土的重度、土压力系数、基础埋深等数据。

(2)计算土压力:根据公式E = K0γH,计算土压力。

2. 基础承载力计算实验(1)收集实验数据:测量土的重度、土压力系数、基础埋深、基础底面摩擦系数等数据。

(2)计算基础承载力:根据公式qk = c + γd + 0.5γH,计算基础承载力。

3. 基础尺寸确定实验(1)根据基础承载力计算结果,确定基础宽度、厚度等尺寸。

(2)分析不同基础尺寸对工程的影响,优化设计方案。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压力计算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土压力E为XX kN。

2. 基础承载力计算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基础承载力qk为XX kN/m²。

3. 基础尺寸确定:根据基础承载力计算结果,确定基础宽度为XX m,厚度为XX m。

分析:本实验结果表明,土压力和基础承载力对基础设计至关重要。

通过计算土压力和基础承载力,可以确定合适的基础尺寸,保证工程安全可靠。

浅基础设计计算书精品文档9页

浅基础设计计算书精品文档9页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条形基础设计成果成果:设计计算书、设计图纸姓名:学号: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年级:指导老师:完成时间:课设简介1. 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高等教育中一直强调和重视的教学实践环节,《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基础工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浅基础和深基础(桩基础)的设计任务。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2.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2.1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基础工程设计内容和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熟悉基础工程的设计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2.2 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规定的全部内容。

设计计算书要求计算正确、文理通顺,施工图布置合理、表达清晰,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目录课设简介 (I)目录 (II)第一章绪论…………………………………………………………1.1工程概况………………………………………………………1.1.1地形………………………………………………………………1.1.2工程地质条件………………………………………………………1.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1.1.4水文地质条件…………………………………………………1.1.5轴线及上部结构作用何在…………………………………………1.1.6岩土设计技术参数…………………………………………………第二章基础设计……………………………………………………2.1基础梁埋深及高度的确定……………………………………………2.2 确定地基承载力设计值……………………………………………2.3确定条形基础底面尺寸………………………………………………2.4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2.5基础结构验算…………………………………………………2.6基础梁配筋验算…………………………………………………2.6.1正截面受弯钢筋计算………………………………………………2..6.2箍筋计算…………………………………………………第三章翼板配筋计算………………………………………………3.1截面尺寸验算…………………………………3.2 翼板横向钢筋计算及分布钢筋确定………………………………第一章绪论1.1工程概况1.1.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修改)精选全文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修改)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一、 工程概况某写字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高6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条形基础。

底层平面见示意图。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500,二、 根据地质资料可知确定基础埋深:根据地质资料进入土层 1.7m 为粘土层,其基本承载理fak =175kPa,为最优持力层,基础进入持力层大于30cm ,基础埋深为2m 。

杂填土γ=15kN/m3粘土γ=18kN/m3;基本承载力fak=175kPa淤泥γ=18.5kN/m3;基本承载力fak=90kPa1.7m3.5m未钻穿地基地质构造情况三、确定基础梁的长度和外伸尺寸。

设基础梁两端外伸的长度为a1、a2,两边柱之间的轴线距离为a。

为使其合力作用点与根据荷载的合力通过基底形心,按形心公式确定基础两端向外延伸出边柱外。

但伸出长度也不宜太大,这里取第一跨距(AB跨)的0.25倍,即取a=0.25×6=1.5m。

xc确定后,可按合力作用点与基底形心相重合的原则,定出基础梁的长度L,则有:L= 2(xc+La)= 2×(15+1.5) = 33m三、确定基础受力:表1 柱荷载值表轴号①②③④⑤⑥A 1775 2150 2587 2400 2150 1775B 1775 2150 2587 2400 2150 1775C 1775 2150 2587 2400 2150 1775注:单位kN。

按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确定基础梁的宽度b。

初定基础的埋置深度2m >0.5m ,应对持力层承载力进行深度修正,即:f '= f k +ηd ·γ0(d- 0.5 )= 175 + 1.0×((15×1.7 + 18 × 3.5)/5.2)×(2.0-1.0)= 192.0 kPa < 1.1f k = 192.5kPa b≥)20'(d f L Fi-∑ =)2200.192(33177521502400258721501775⨯-⨯+++++= 2.56m ,取 b = 2.7m则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 = f ' = 192.5 kPa四、 条形基础地基承载力验收. 1. 上部结构荷载和基础剖面图∑F i =1775+2150+2587+2400+2150+1775=12837kN ∑M=(2587-2150) ×3KN.m=1311KN.M为了增加抗弯刚度,将基础长度L 平行于弯度作用方向,则基础底部抗弯刚度W=bL 2/6=(2.7×332)/6=490.05M 3 折算成线荷载时,Pjmax= F A/Lb+∑M/w=12837kN/(33×2.7)+ 1311KN.M/490.05M3=144.07+2.68=146.75 KN/M2Pjmin= F A/Lb-∑M/w=12837kN/(33×2.7)-1311KN.M/490.05M3=144.07-2.68=141.39 KN/M2Pjmax=146.75 KN/M2<1.2 fak=1.2×175=210 KN/M21/2(Pjmax+ Pjmin)=1/2(146.75+141.39)=144.07<175 KN/M2满足要求.五、地基软弱下卧层的验算第一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fa=fak+ηd×rm(d-0.5)=(175+1.0×18(2-0.5) kPa =202 kPa 第二步:验算基础底面面积A=F A/(fa-r G d)= 12837kN/(202-20×2)= 12837/214.04=79.2m2L×b=(2.7×33)=89.1 m2>A=79.2m2符合要求第三步:计算基底附加压力P0=P k-r m d=(F A+G k)/A-r m d=(12837+20×2×33×2.7)/(33×2.7) -15×1.7 KPa =158.57Kpa第四步:计算下卧层顶面附加压力和自重应力为Z=1.7+3.5-2=3.2m>0.5b=0.5×2.7=1.35mα=E S1/ E S2=9/3=3由表1-17查的θ=230,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压力为 P Z =)tan 2)(l tan 2(0θθz z b lb p++=KPa KPa 12.3)424.035.12)(33424.035.127.2(57.1587.233=⨯⨯+⨯⨯+⨯⨯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 P CZ =(15×1.7+18×3.5)=88.5Kpa 第五步:验算下卧层承载力下卧层顶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r m =33/01.17/5.37.1185.3157.1m KN m KN =+⨯+⨯下卧层顶面处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05.(-+=d m d fak faz γη=[90+1.0×17.01×(5.2-0.50)]=170.23kPaPZ+PCZ=(3.12Kpa +88.5Kpa)=91.62 Kpa ≤faz=170.23kPa 满足要求.六、底板配筋计算第一步:确定混凝土及钢筋强度选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查得ft=1.27Mpa,采用HPB235钢筋得fy=210Mpa.第二步:确定地基净反力Pjmax= F A /Lb+∑M/w=12837kN/(33×2.7)+ 1311KN.M /490.05M 3=144.07+2.68=146.75 KN/M 2Pjmin= F A /Lb-∑M/w=12837kN/(33×2.7)-1311KN.M/ 490.05M 3=144.07-2.68=141.39 KN/M 2第三步:计算截面I 距基础边缘的距离 bi=0.5×(2.7-0.24)=1.23m第四步:计算截面的剪力设计值 VI=bi/2b[(2b -bi)pjmax+bi ×pjmin] =()[]m KN m KN /179/39.14123.175.14623.17.227.2223.1=⨯+⨯-⨯⨯第五步:确定基础的有效高度 h0≥mm ft VI 34.20127.17.01797.0=⨯= 基础高度可根据构造要求确定,边缘高度取250mm,基础高度取h=350mm,有效高度h0=(350-50)=300mm >201.34mm,合适.第六步:验算基础截面弯矩设计值MI=0.5VI ×bi=0.5×179×1.23=110.1KN.m/m 第七步:计算基础每延长米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并配筋 As=261941103002109.01.11009.0mm fyh MI =⨯⨯⨯=配受力钢筋Ф20@150(As=2094.7mm 2),配Ф8@250的分布筋.七、基础梁纵向内力计算及配筋 第一步:确定基础净反力∑F i =1775+2150+2587+2400+2150+1775=12837kN ∑M=(2587-2150) ×3KN.m=1311KN.MW=bL 2/6=(2.7×332)/6=490.05M 3Pjmax= F A /Lb+∑M/w=12837kN/(33×2.7)+ 1311KN.M /490.05M 3=144.07+2.68=146.75 KN/M 2Pjmin= F A /Lb -∑M/w=12837kN/(33×2.7)-1311KN.M/490.05M 3 =144.07-2.68=141.39 KN/M 2折算为线荷载时: Pjmax=(146.75×2.7) KN/m =396.225KN/m pjmin=(141.39×2.7) KN/m =381.753 KN/m 为计算方便,各柱距内的反力分别取该段内的最大值 第二步确定固端弯矩m KN m KN M BA •=•⨯⨯=4465.12.396212 m KN m KN M CB •-=•⨯⨯-=75.177965.395812 m KN m KN M CD•=•⨯⨯=117969.3921212 m KN M DC •-=1179 m KN m KN M DE •=•⨯⨯=117163.3901212 m KN M ED •-=1171m KN m KN M EF •=•⨯⨯=116367.3871212 m KN M FE •-=1163m KN m KN M FG •=•⨯⨯=173361.385812m KN m KN M GH •=•⨯⨯-=4305.15.382212⑵ 分配系数EI EI EI 各杆线刚度 iAB = ─── ; iBC = ─── ; iCD = ───1.5 6 6分配系数 μBA =BC AB i i 433i AB + =0.43 ; μBC =BC AB i i 433i BC += 74=0.57μCB =CD BC i i 344i BC +=178=0.47; μCD =BC CD i i 343i CD + =179=0.53(三)、地基梁正截面抗弯强度设计地基梁的配筋要求基本上与楼面梁相同。

桥梁计算书(含水文、荷载、桩长、挡墙的计算)

桥梁计算书(含水文、荷载、桩长、挡墙的计算)

年河桥梁计算书(含水文、荷载、桩长、挡墙的计算)**本计算书中包括桥涵水文的计算、恒荷载计算、活荷载计算桩长、以及挡墙的计算。

荷载标准:公路Ⅱ级乘0.8的系数桥面宽度:净4.5+2×0.5m跨度:13孔×13m1、工程存在问题年河桥位于长江下游1000m处,建于1982年,为钢筋砼双排架式桥墩,预制拼装型板梁桥面,17孔,每跨8.85m。

总长150.45m,宽5.3m。

该桥运行20多年,根据***省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监测站检验测试报告检测结果如下:(1)桥墩A.桥墩基础桥墩基础为抛石砼,设计强度等级为150#,钻芯法检测砼现有强度代表值为16.4MPa。

B.排架立柱及联系梁立柱设计强度等级为200#,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砼现有强度代表值为14.0~18.3MPa。

联系梁设计强度等级为200#,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砼现有强度代表值为14.7MPa。

立柱外观质量总体较差,局部区域麻面较重。

立柱砼碳化深度最大值为31mm,最小值为5mm,平均值为14mm。

立柱钢筋保护层实测厚度为20mm,钢筋目前未锈,但碳化深度平均值已接近钢筋保护层厚度。

通过普查,全桥64根立柱中有12根35处箍筋锈胀外露,有6处联系梁主筋外露。

C.盖梁盖梁设计强度等级为200#,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砼现有强度代表值为17.4~21.5MPa。

盖梁外观质量一般,梁体砼总体感觉较疏松。

盖梁砼碳化深度最大值为24mm,最小值为9mm,平均值为18mm。

,盖梁主筋侧保护层实测厚度为9~13mm,底保护层实测厚度29~42mm,砼碳化深度已超过钢筋侧保护层厚度,盖梁主筋已开始锈蚀。

通过普查,全桥32根盖梁中共有14根15处主筋锈蚀膨胀,表层砼脱落,主筋外露,长度15~70cm;有28处箍筋锈胀外露。

(2)T型梁T型梁设计强度等级为200#,每跨中间两根T型外观较好,两边T型梁外观较差。

T型梁砼碳化深度最大值为20mm,最小值为7mm,平均值为14mm。

基础设计计算书

基础设计计算书

基础设计计算书一份优秀的基础设计计算书需要包含以下内容:结构设计、土建设计、水暖电系统设计和材料选用等。

这篇文章将全面介绍如何编写一份生动有指导意义的基础设计计算书,以下是具体内容。

首先,结构设计是基础设计计算书的重要部分。

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建筑物的用途和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

通过分析建筑物的荷载、地基条件、风荷载和其他自然因素,来确定结构方案的合理性。

在编写计算书时,应该注重详细描述每个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施工方法,并建议合理的施工工艺方案。

其次,土建设计是指建筑物的基础和外部结构设计。

土建设计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影响到建筑物的外观和功能,同时也是建筑物的支撑点和稳定性的保障。

基础设计应包括基础类型、地基处理方法、基础深度、基础尺寸和混凝土强度等。

外部结构设计包括建筑物外墙和屋顶的材料选择、渗漏处理和防水设计等。

在编写计算书时,应细心检查每个设计方案,以确保其合理性以及无遗漏的需要注意事项。

第三,水暖电系统的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步骤之一。

其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用途,包括所需的供水、排水、电力和照明等建筑物的各种设备需求。

针对不同用途建筑,水暖电设计方案也各式各样。

在编写计算书是,应详细描述供水管道尺寸、管道类型、水龙头选择、陶瓷卫浴设备和电缆的类型、电力负载和照明控制方法等细节。

此外,水暖电系统设计的精细度还应考虑到系统的节能性和可靠性。

最后,材料选用也是基础设计计算书的关键步骤。

材料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环境条件和易使用等要素,以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

同时,还应根据各个材料的收缩和膨胀特性、密度、强度、重量、抗老化性和环保性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在编写计算书时,应详细列出每个使用的建材类型、规格、数量和价格,并附上供应商及联系方式,以确保工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总之,一份优秀的基础设计计算书需要详细描述每个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详细的施工方法,以满足不同建筑物的用途和环境条件。

与此同时,还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并提供详细的材料信息和供应商联系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条形基础设计成果成果:设计计算书、设计图纸姓名:学号: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年级: 2009级指导老师:完成时间: 2012年01月课设简介1. 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高等教育中一直强调和重视的教学实践环节,《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基础工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浅基础和深基础(桩基础)的设计任务。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基础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

2.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2.1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对基础工程设计内容和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熟悉基础工程的设计规范、规程、手册和工具书;2.2 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规定的全部内容。

设计计算书要求计算正确、文理通顺,施工图布置合理、表达清晰,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目录课设简介 (I)目录 (II)第一章绪论…………………………………………………………1.1工程概况………………………………………………………1.1.1地形………………………………………………………………1.1.2工程地质条件………………………………………………………1.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1.1.4水文地质条件…………………………………………………1.1.5轴线及上部结构作用何在…………………………………………1.1.6岩土设计技术参数…………………………………………………第二章基础设计……………………………………………………2.1基础梁埋深及高度的确定……………………………………………2.2 确定地基承载力设计值……………………………………………2.3确定条形基础底面尺寸………………………………………………2.4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2.5基础结构验算…………………………………………………2.6基础梁配筋验算…………………………………………………2.6.1正截面受弯钢筋计算………………………………………………2..6.2箍筋计算…………………………………………………第三章翼板配筋计算………………………………………………3.1截面尺寸验算…………………………………3.2 翼板横向钢筋计算及分布钢筋确定………………………………第一章绪论1.1工程概况1.1.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1.1.2.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位于福州市乌龙江下游山前沟谷处,地貌上属山前冲海积谷地,原始地势高差较大,现经人工填土后,高差约5m。

拟建场地原为山谷坡地,分布若干鱼塘,现已人工吹砂堆填。

场地东、南侧为学校及居民区,西侧为山坡。

地层分布有人工吹砂层、第4系全新统冲积层、上更新统冲洪海积层,基岩为燕山晚期花岗岩类。

1.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1.1.4.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部填土中孔隙潜水及基岩风化带中的孔隙-裂隙承压水两种类型,水量贫乏,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70m,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具有腐蚀性。

1.1.5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全现浇多层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

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

其中横向尺寸为36m,纵向尺寸为24m。

表1 有关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地层代号土层名称厚度承载力特征值参考akf含水量重度孔隙比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直剪试验压缩模量粘聚力内摩w γ e I p I L C φEs kPa % kN/m3 kPa °MPa1 杂填土 1.0 6.4 13.7 0.9972 252 粘土~粉质粘土2.0 120 69.3 14.9 1.0 24.6 0.95 19 7.3 4.513 淤泥质土 3.0 80 41.4 17.3 1.15 19.8 0.62 26 8.5 1.504 粘土 3.0 140 67.3 15.1 0.86 20.2 1.12 9 11.4 4.805 粉土 4.0 160 24.5 19.0 0.72 4.2 1.10 12 23 5.50残积砾质粘64.5 200 32.5 16.1 0.66 7.2 0.72 12 25.5 3.30图1 柱网平面图1.1.6上部结构作用荷载本人所算为4号轴线处基础,柱底竖向荷载标准组合值为1440kN。

第二章 基础设计2.1基础梁埋深及高度的确定取基础埋深 1.5d m =,高于底下水位0.2m 。

取基础高度 1.2h m =,符合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11~48的规定。

2.2确定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承载力特征值参考值120ak f kN =,先假设基础宽度3b m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容重3(13.7 1.014.90.5)/1.514.1/m kN m γ=⨯+⨯=,查表得 1.0d η=。

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0.5)1200 1.014.1(1.50.5)134.1a ak b d m f f b d kPa ηγηγ=+-+-=++⨯⨯-=2.3.确定条形基础底面尺寸b ≥()k a F f d l γ-514402.56(134.120 1.5)27m ⨯==-⨯⨯,取基础宽 2.7b m =5144020 1.527 2.7128.76134.127 2.7k k a F G p kPa f kPa A +⨯+⨯⨯⨯===≤=⨯ 取条形基础端部外伸长度0 1.5l m =,符合外伸长度宜为边跨跨度的0.25倍的规定0(0.25 6.0 1.5)l m =⨯=,即条形基础长64+2 1.5=27l m =⨯⨯。

2.4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软弱下卧层为第3层 80ak f kPa = 3218.9/sat kN m γ= 查表0, 1.0b d ηη==3[13.7 1.014.90.7+(18.9-10) 1.3]/3.011.99/m kN m γ=⨯+⨯⨯=(3)(0.5)800 1.011.99(3.00.5)109.75a ak b d m f f b d kPa ηγηγ=+-+-=++⨯⨯-=基底压力128.76p kPa = 基底自重压力013.7 1.014.90.521.15c p kPa =⨯+⨯=12=3.0s s E E α= / 1.5/2.70.560.5z b == 查表得地基压力扩散角 =23θ︒下卧层顶面自重压力 13.7 1.014.90.7(18.910)35.7cz p kPa =⨯+⨯+-= 下卧层顶面附加压力 0() 2.7(128.7621.15)69.332tan 2.72 1.5tan 23c z b p p p kPa b z θ-⨯-===++⨯⨯︒下卧层顶面总压力 35.769.33105.03109.75cz z a p p p kPa f kPa =+=+=≤= 即下卧层满足承载力要求。

2.5基础结构验算混凝土弹性模量 722.5510/c E kN m =⨯基础梁截面刚度 722.55100.1934921500c E I kN m =⨯⨯=⋅采用倒梁法并运用结构力学求解器求解各项数据 每米长度基底反力 1.3551450360.0/27Fp kN m l⨯⨯===∑边跨每米长度增加基底反力 1.355144015%'194.4/6+1.5p kN m ⨯⨯⨯==均布分布反力作用下的计算简图:求出各支座反力为 12313.71R kN = 23081.86R kN = 31844.87R kN =43081.86R kN = 52313.71R kN =由于支座反力与原柱端荷载相差较大,支座处存在不平衡力i p ∆,分别为1 1.3514502329.77369.71p kN ∆=⨯-=-2 1.3514503103.261137.86p kN ∆=⨯-=-3 1.3514501857.6899.13p kN ∆=⨯-= 421137.86p p kN ∆=∆=- 51369.71p p kN ∆=∆=-将各支座不平衡力i p ∆折算成调整荷载 对于边跨支座11113()o p q l l ∆∆=+ o l 为边跨长度;1l 为第一跨长度。

对于中间支座11133()i ipq l l -∆∆=+ 1i l -为第1i -长度;i l 为第i 跨长度。

故 11105.63/1.56/3p q kN m ∆∆==-+; 22284.46/6/36/3p q kN m ∆∆==-+;3324.78/6/36/3p q kN m ∆∆==+ ;42284.46/q q kN m ∆=∆=- ;51-105.63/q q kN m ∆=∆=。

调整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24.7824.781234567求得各支座反力为 1383.41R kN ∆=- 21080.59R kN ∆=- 312.02R kN ∆=41080.59R kN ∆=- 5383.41R kN ∆=-调整后的支座反力 1'2313.71383.411930.3R kN =-=2'3081.861080.592001.27R kN =-= 3'1844.8712.021856.89R kN =+= 42''2001.27R R kN == 51''1930.3R R kN ==倒梁法最终截面弯矩图:倒梁法最终截面剪力图:1234567( 1 )( 2 )( 3 )( 4 )( 5 )( 6 )504.87-1111.88-722.29-1228.421315.9842.67-359.56-385.48727.77-359.5642.67-385.481315.98-722.29-1111.88-1228.42504.87基础梁最终内力如下表所示:1234567( 1 )( 2 )( 3 )( 4 )( 5 )( 6 )673.16-1257.14-359.60749.201289.08-712.19-561.11158.89928.45-928.45-158.89561.11712.19-1289.08-749.20359.601257.14-673.16杆件 截面 类型 23 4 5 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弯矩 (KN ·m )504.87 1315.98 1315.98 727.77 732.83 1315.98 1315.98 504.87剪力 (KN )-1257.14 1289.08 -712.19 928.45 928.45 712.19 -1289.08 1257.142.6基础梁配筋计算①材料选择 混凝土20C 1.1t f MPa =; 9.6c f MPa =;钢筋采用二级钢HRB335;'2300y y Nf f m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