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二章火灾培训讲学

合集下载

消防安全基本培训知识

消防安全基本培训知识

消防安全基本培训知识消防安全基本培训知识第一章:火灾的原因和分类1. 火灾的原因火灾是由可燃物遇热而发生的自持燃烧和爆炸。

火灾的原因通常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人为原因:如明火、电器设备、吸烟等不慎引发的火灾。

- 自然原因:如雷击、自然灾害等导致的火灾。

- 燃烧原因:如可燃物因接触高温物体而自燃引发的火灾。

2. 火灾的分类根据火灾的物质燃烧状态和特点,火灾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类火灾:指可燃固体材料引发的火灾,如木材、纸张等物质的燃烧。

- B类火灾:指可燃液体材料引发的火灾,如汽油、酒精等物质的燃烧。

- 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材料引发的火灾,如天然气、丙烷等气体的燃烧。

- D类火灾:指金属材料引发的火灾,如镁、铝等金属的燃烧。

- E类火灾:指电器设备引发的火灾。

- F类火灾:指油脂引发的火灾,如烹调油、机械油等物质的燃烧。

第二章:消防安全基本知识1. 火灾的传播方式火灾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传播:- 直接传播:无介质传导的火焰接触可燃物引起其燃烧。

- 空气传播:火灾中的火焰和燃烧产物通过空气传输,引起周围可燃物燃烧。

- 辐射传播:火灾释放的热能通过辐射传播引发周围可燃物燃烧。

- 导热传播:火源通常会将热量传给周围的可燃物,导致可燃物着火。

2. 火灾的防控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火灾,应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消防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健全防火制度。

- 做好火灾预防工作,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 加强火灾防范措施,如安装火灾报警系统、灭火设备等。

- 组织定期演练,提高员工的火灾应急处理能力。

3. 火灾应急处理程序在发生火灾时,人们需要迅速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在发现火灾后,第一时间拨打火警电话,报警求助。

- 迅速撤离现场,确保自身安全。

- 报警时应提供准确的地址和火灾情况,以便消防人员及时到达现场。

- 在逃离过程中,遇到无法通过的区域应找其他出口,切忌慌乱。

4. 灭火器的使用常见的灭火器有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灭火器是否合格、有效。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版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版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版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版第一章:消防基础知识1.1 消防的定义1.2 消防安全意识的重要性1.3 火灾的三要素1.4 火灾的分类和特点1.5 火灾蔓延的途径和速度1.6 火灾的防范措施第二章:火灾预防与控制2.1 火灾预防的基本原则2.2 火灾预防的方法和措施2.3 过火危险物品的储存和使用2.4 建筑物的防火设计及设施2.5 安全出口和逃生通道的设置2.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7 灭火器材的选用和使用2.8 灭火装置和系统的使用第三章:火灾应急处置3.1 火灾应急响应与组织3.2 职责和任务分工3.3 火灾报警的处理和自救逃生的方法3.4 灭火、疏散和救援的步骤和技巧3.5 各类灭火器具的使用方式3.6 逃生器具和逃生措施3.7 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第四章:灭火器材的使用和维护4.1 空气呼吸器的使用和维护4.2 灭火器的类型和使用方法4.3 消防栓的使用和维护4.4 消防水带和喷头的使用和保养4.5 灭火器材的检查和维修注意事项第五章:特殊场所的火灾防控5.1 工厂火灾防控措施5.2 商场和超市火灾防控措施5.3 学校和幼儿园火灾防控措施5.4 医院和护理院所火灾防控措施5.5 宾馆和酒店火灾防控措施5.6 住宅区火灾防控措施5.7 地下工程、地铁和航空器火灾防控措施第六章:消防安全的法律法规6.1 消防安全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6.2 消防安全法律法规的层级和组织机构6.3 消防安全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6.4 违法和违规行为的处罚和责任6.5 建筑、装修和施工等相关法规第七章:消防安全的常见问题与解答7.1 室内电器的用电安全7.2 燃气的使用和管理7.3 室内火源的安全控制7.4 防火门的选择和使用7.5 安全出口和逃生通道的保留7.6 逃生器具和逃生措施的操作方法7.7 灭火器的使用和选择结语:通过本次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大家应该对消防基础知识、火灾预防与控制、火灾应急处置、特殊场所的火灾防控、消防器材的使用和维护以及消防安全的法律法规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消防安全专业知识培训内容

消防安全专业知识培训内容

消防安全专业知识培训内容第一章:火灾基础知识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了解火灾的基础知识对于消防安全至关重要。

本章将介绍火灾的定义、分类以及火灾的传播方式。

1.1 火灾的定义火灾是指可燃物质遭受热能作用或自身发热自燃,导致失控的燃烧现象。

火灾通常伴随着明亮的火焰、密集的烟雾和高温环境。

1.2 火灾的分类根据燃烧物质的性质和可燃物的形态,火灾可分为四类:1.2.1 A类火灾:指可燃固体物质着火,如木材、布料和纸张等。

此类火灾最为常见,灭火时可使用水或干粉灭火器。

1.2.2 B类火灾:指可燃液体或可熔融固体物质着火,如汽油、润滑油和蜡烛等。

灭火时可使用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1.2.3 C类火灾:指带有导电性的气体(如天然气、丙烷等)着火。

此类火灾灭火时需切断气源,并使用气体灭火器。

1.2.4 D类火灾:指金属物质着火,如镁、锂和钠等。

灭火时需使用专用的金属灭火剂。

1.3 火灾传播方式火灾可通过三种方式传播:1.3.1 辐射传播:指火焰散发的热辐射能够引燃周围可燃物质,间接引起火灾的蔓延。

1.3.2 导热传播:指火源与可燃物之间通过直接接触而传导热量,使可燃物温度升高并发生燃烧。

1.3.3 对流传播:指火焰所产生的热对流将热能传递给周围可燃物质,使其燃烧。

第二章:消防器材与使用为了有效处置火灾,消防安全工作者需要熟悉各类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本章将介绍常见的消防器材及其适用场景。

2.1 灭火器灭火器是最常用的消防器材之一。

根据不同的灭火介质,灭火器可分为水、泡沫、二氧化碳和干粉等类型。

2.1.1 水灭火器:适用于灭火对象为固体物质(A类火灾)。

使用时应注意保持一定的喷射距离,并避免使用于带电设备或油类火灾。

2.1.2 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液体和固体物质(A类和B类火灾)。

使用时应将泡沫喷射在火源上方,避免形成油泡。

2.1.3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带电设备和液体物质(B类和C类火灾)。

使用时需注意保持适当距离,并注意避免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

消防安全初级基础知识

消防安全初级基础知识

消防安全初级基础知识消防安全初级基础知识第一章:消防基础知识1. 消防的定义和重要性消防是指预防和扑灭火灾的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火灾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2. 火灾的三要素火灾的三要素是燃料、氧气和引火源。

只有三个要素同时存在,火灾才会发生。

3. 火灾的分类火灾按照不同的燃料可以分为实物火灾和液体火灾。

实物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燃烧产生的火灾,如木材、纸张等;液体火灾是指液体燃料燃烧产生的火灾,如汽油、柴油等。

4. 火灾的等级火灾按照其规模和破坏程度可以分为一级火灾、二级火灾和三级火灾。

一级火灾是最轻微的火灾,破坏程度最小;二级火灾破坏程度较大,需要进行紧急处理;三级火灾破坏程度最大,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扑灭。

5. 火灾的扩展形式火灾扩展形式有火焰蔓延、火场蔓延和烟雾扩散等。

火焰蔓延是指火焰向四周蔓延的过程;火场蔓延是指火灾在同一空间内的蔓延;烟雾扩散是指火灾产生的烟雾向周围空间扩散。

第二章:消防器材和设施1. 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常见的灭火器有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水灭火器。

在使用灭火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先打电话报警,确定自身安全后才能使用灭火器;站立在风向的逆向,保证灭火剂能够有效覆盖火源;按照“拿起、拔销、瞄准、喷洒”四个步骤使用灭火器。

2. 消防栓和消防水带的使用方法消防栓是市政供水系统中专供消防用水的设施,消防水带则是将水源连接到火源进行扑灭灭火工具。

在使用消防栓和消防水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先打电话报警,确定自身安全后才能使用;熟悉操作方法,熟练使用各种接头和连接器;在操作时保持冷静,不要过度拧紧阀门,以免造成水龙头破裂。

3. 火灾报警器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火灾报警器是用来监测火源并及时发出警报的装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根据火灾报警器的信号自动启动的灭火系统。

在使用火灾报警器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了解使用方法,熟悉报警器的声音和指示灯的意义;在使用前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及时处理误报,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消防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消防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消防基础知识培训教材第一章:消防基础知识概述1.1 消防的定义消防是指预防和控制火灾的一系列行动和措施,旨在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

1.2 火灾的成因火灾主要由可燃物、氧气和引火源三要素组成。

只有当三要素同时存在时,火灾才可能发生。

1.3 火灾传播途径火灾可以通过直接燃烧、热辐射、烟雾和有毒气体扩散等方式传播,造成更大的破坏和伤害。

第二章:消防设施和器材2.1 消防设施的分类消防设施主要包括自动火灾报警系统、消防水系统、灭火器材、防火卷帘门等,用于控制和扑灭火灾。

2.2 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学习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如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场所的注意事项等,是培训教育的重点。

第三章:火灾的应急处理和逃生3.1 火灾的应急处理原则在发生火灾时,要迅速判断形势,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如拨打火警电话、报警、紧急疏散等等。

3.2 火灾逃生的原则和方法火灾逃生需要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如低姿态逃生、防烟逃生、寻找安全通道等,确保自身的生命安全。

第四章:消防安全知识4.1 日常消防安全常识了解各种日常消防安全知识,如家庭、工作场所的火灾隐患排查和火灾预防措施,提高自身的消防安全意识。

4.2 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学习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如疏散途径选择、紧急通道的设立、逃生技巧等,有效减少火灾造成的伤害。

第五章:消防法规和制度5.1 消防法规的重要性了解相关的消防法规和制度对于预防火灾、控制火灾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消防工作的开展有着指导性意义。

5.2 重要消防法规的介绍学习重要的消防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了解其主要内容和要求。

结语通过学习本教材,相信大家已经初步掌握了消防基础知识。

消防安全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只有增强防范意识,学会应对火灾的正确方法,才能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大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创建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消防安全知识 讲义

消防安全知识 讲义

消防安全知识讲义标题:消防安全知识讲义第一章:消防基础知识1.1 火灾的定义与特点1.1.1 火灾的定义1.1.2 火灾的特点1.2 火源与三要素1.2.1 火源的种类1.2.2 火源的危害1.2.3 火源与三要素1.3 火灾的分类1.3.1 按燃烧物的不同1.3.2 按燃烧物的状态1.3.3 按燃烧物的性质1.4 灭火器材与灭火剂1.4.1 常见的灭火器材1.4.2 常见的灭火剂1.4.3 灭火器材的选择与使用第二章:火灾预防与安全逃生2.1 火灾预防2.1.1 检查与消除火警隐患2.1.2 火灾事故案例分析2.1.3 日常消防设施维护与保养2.2 安全逃生与自救2.2.1 安全逃生的原则与步骤2.2.2 火灾时建筑物内的安全逃生设施2.2.3 家庭和办公室的火灾逃生计划2.3 应急疏散演练2.3.1 教职工的应急疏散演练2.3.2 学生的应急疏散演练2.3.3 家庭应急疏散演练第三章:火灾救援与急救措施3.1 火灾报警和呼救3.1.1 火灾报警器的种类与作用3.1.2 打电话报警和呼救的方法与技巧3.2 火灾救援与自救3.2.1 处理火灾紧急情况的原则3.2.2 使用灭火器材与灭火器的注意事项3.2.3 发生火灾时的逃生自救技巧3.3 火灾后的急救措施3.3.1 火灾后的伤员救护3.3.2 火灾后的精神疏导和心理辅导第四章:特殊场所和设备的消防安全4.1 高层建筑的火灾防控4.1.1 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分析4.1.2 高层建筑的消防设备与系统4.1.3 高层建筑的火灾防控措施4.2 建筑施工现场的火灾防控4.2.1 建筑施工现场的火灾主要隐患4.2.2 建筑施工现场的火灾预防措施4.2.3 建筑施工现场的应急疏散与灭火措施4.3 汽车和公共交通工具的火灾防控4.3.1 汽车火灾的主要原因与预防措施4.3.2 公共交通工具的火灾防控措施4.3.3 汽车和公共交通工具火灾时的应对方法第五章:消防安全法规和制度5.1 消防安全法律法规概述5.1.1 国家消防安全法律法规体系5.1.2 消防安全法律法规的内容与规定5.1.3 消防安全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与重要性5.2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与责任制5.2.1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5.2.2 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与执行5.2.3 消防安全制度与责任制的监督和评估结语:消防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公共安全工作,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识。

消防安全基本常识培训教材

消防安全基本常识培训教材

消防安全基本常识培训教材
第一章:火灾的危害
火灾是一种具有破坏性和危险性的灾害,它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火灾不仅会使人丧命、烧伤,还会释放有害气体,导致中毒。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火灾的危害,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应对火灾。

第二章:火灾的预防
1. 日常防火措施
火灾的发生通常是由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疏忽造成的,例如未关好家用电器、随意乱丢烟蒂等。

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防火,保持环境整洁,避免火灾的发生。

2. 安全用电
电器是火灾的主要隐患源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合理使用电器、避免插座过载,确保电器线路安全可靠。

第三章:火灾应急处理
1. 火灾的应急逃生
当发生火灾时,要保持冷静,迅速撤离现场,沿着安全逃生通道有序撤离,切勿慌乱和拥挤。

2. 灭火器的正确使用
在初期火灾阶段,可以尝试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适用对象,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结语
消防安全是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火灾防范能力,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本教材能够帮助大家加强对消防安全基本常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有效应对火灾危险。

基本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

基本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

基本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教材第一章:消防基础知识消防是指预防火灾和灭火救援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

了解以下基本概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消防安全知识。

1.1 火灾的成因火灾是指火焰失去控制的燃烧现象。

火源、可燃物和氧气三者缺一不可。

常见的火灾成因包括电器故障、明火、人为疏忽等。

1.2 灭火方法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是进行灭火的关键工具,其正确使用将大大增加灭火成功率。

常见的灭火方法有用水灭火、用灭火器灭火等。

1.3 疏散逃生当火灾发生时,安全疏散是确保生命安全的关键。

了解建筑物的疏散通道、逃生器材以及应急疏散方案非常重要。

第二章:火灾预防与保护措施2.1 家庭火灾预防在家庭中预防火灾是每个人的责任。

确保家庭的电线电器设备安全,并注意厨房、卧室等易发火灾的场所。

2.2 公共场所火灾保护公共场所如商场、学校和办公场所需配备消防设施,如烟雾探测器、灭火器、喷淋系统等。

了解周围的消防设备位置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非常重要。

2.3 建筑物消防设计建筑物的消防设计是确保建筑物火灾安全的重要一环。

包括建筑结构材料的选用、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等。

第三章:火灾应急处理3.1 火警报警与求救一旦发现火灾,应第一时间拨打紧急电话报警,并向周围的人求助。

同时,根据火灾情况选择正确的灭火器材进行初期扑救。

3.2 疏散逃生火灾发生时,应快速有序地疏散逃生。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安全的逃生通道,并沿逃生通道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3.3 火灾中的自救与互救在火灾发生时,保护自己的安全是首要任务。

根据状况采用躲避烟雾、湿毛巾捂口鼻等方法保持透气,并协助其他人员一起逃生。

第四章:消防常识和技能4.1 使用消防设施和器材消防设施和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的正确使用方法对于实施初期灭火非常重要。

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扑灭初起火灾。

4.2 防范火灾隐患消除火灾隐藏隐患是预防火灾的关键。

定期检查电线电器设备的安全使用情况,保持室内卫生,禁止乱扔烟蒂等措施都能有效减少火灾隐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火灾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

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C类火灾:气体火灾;D 类火灾:金属火灾;E类火灾:带电火灾;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物油脂或植物油脂)火灾。

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类:1特别重大火灾;2重大火灾;3较大火灾;4一般火灾。

火灾的危害:1危害生命安全;2造成经济损失;3破坏文明成果;4影响社会稳定;5破坏生态环境。

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1电气;2吸烟;3生活用火不慎;4生产作业不慎;5放火;6玩火;7雷击。

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1热传导;2热对流;3热辐射。

热通量: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大小。

来衡量执能传递的强度。

热传导:又称为导热,是连续介质就地传递热量而又没有各部分之间相对的宏观位移的一种传热方式。

(通常用热导率来表示物质的导热能力)
热对流:又称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引起热量传递的方式。

(一般来说,建筑发生火灾过程中,通风孔洞面积越大,热对流的速度越快;通
风孔洞所处位置越高,对流速度越快。

热对流对初期火灾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热辐射:是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能的现象。

是一种非接触传递能量的方式。

烟气流动方向通常是火势蔓延的一个主要方向,500℃以上热烟所到之处,遇到的可燃物都有可能被引燃。

在建筑内部,烟气流动扩散一般有三条路线:第一条也是最主要的一条(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第二条(着火房间-室外);第三条(着火房间-相邻上层房间-室外)。

烟气羽流;(火羽流);顶棚射流;烟气层沉降。

研究表明,假设顶棚距离可燃物的垂直高度为H,多数情况下顶棚射流层的厚度约为距离顶棚以下高度H的5%~12%,而顶棚射流层内最大速度和最大温度出现在顶棚以下高度H 的1%处。

顶棚射流的最大温度和最大速度值是估算火灾探测器和喷头热响应的重要基础。

挡烟垂壁
轰燃
烟气在走廊中的流动是呈层流动状态的。

烟囱效应,在火灾中是造成烟气向上蔓延的主要因素。

火风压,在起火房间内,由于温度上升,气体迅速膨胀,对楼板和四壁形成的压力。

外界风的作用:一般来说,风朝着建筑物吹来会在建筑物的迎风侧产生较高滞止压力,这可增强建筑物内的烟气向下风方向的流动。

烟气在水平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小,在火灾初期为0.1-0.3m/s,在火灾中期为0.5-0.8m/s。

烟气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通常为1-5m/s。

在楼梯间或管道竖井中,受“烟囱效应”影响,烟气上升流动速度可达6-8m/s,甚至更高。

室内火灾发展的三个阶段:1初期增长阶段,此阶段的火灾属于燃料控制型火灾。

2充分发展阶段,此阶段温度可高达800-1000℃,此阶段属于通风控制型火灾。

3、衰减阶段,一般认为,当室内平均温度下降到其峰值的80%时,火灾进入衰减速阶段。

(如果人为控火后可燃材料中的挥发分并未完全析出,可燃物周围的温度在短时间内仍然较高,易造成可燃挥发分继续析出,一旦条件合适,可能会出现死灰复燃的情况,这种情况不容忽视)
轰燃:轰燃是指室内火灾由局部燃烧向所有可燃物表面都燃烧的突然转变,是一种瞬态过程。

当建筑室内火灾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即可判断发生了轰燃:1是顶棚附近的气体温度超过某一特定值(约600℃);2是地面的辐射热量超过某一特定值(约20KW/m2); 3是火焰从通风开口喷出。

发生轰燃
前一般会有如下征兆:1屋顶的热烟气层开始出现火焰;2出现滚燃现象;3热烟气层突然下降;4温度突然增加。

回燃:是指当室内通风不良、燃烧处于缺氧状态时,由于氧气的引入导致热烟气发生的爆炸性或快速燃烧现现象。

回燃前征兆:着火房间开口较少,通风不良,蓄积大量烟气;着火房间的门或窗户上有油状沉积物;门、窗及其把手温度高;开品处流出脉动式热烟气;有烟气被倒吸入室内现象。

室内烟气层有蓝色火焰;听到吸气声或呼啸声。

防火的基本方法从限制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入手:1控制可燃物;2隔绝助燃物;3控制引火源。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冷却灭火,通过水的冷却作用把液体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闪点以下,把固体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水雾的效果更明显。

2隔离灭火,将可燃物与氧气、火焰隔离,例如用泡沫覆盖隔离、关掉可燃气体管道阀门。

3窒息灭火,向火场注入不燃气体,让氧气浓度降低而使火息灭,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35%是燃烧即停止,这也是窒息灭火的作用。

4化学抑制灭火,有效地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降低火焰中的自由基浓度,即可使燃烧中止。

干粉灭火剂和七氟丙烷灭火剂。

此方法对有焰燃烧效果好,而对深位火灾由于渗透性较差,灭火效果不理想,在条件许可
的情况下,采用化学抑制灭火剂与水、泡沫等灭火剂联用会取得明显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