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第15章氮族元素习题

无机化学第15章氮族元素习题
无机化学第15章氮族元素习题

15-2 在稀硫酸介质中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 ------------------- I -+NO 2

( 2) NH 4++NO 2- ----

(3) ----------------------- MnO 4-+NO 2

( 4) MnO 4- +As 2O3 -

2+ (5) ------------------------- NaBiO 3+Mn 2+

( 6) H 3PO 3+NO 2- ---

(7)I -+AsO 43 -----------------

( 8) N 2H 4+NO 2- ----

(9) ---------------------- N 2H 4+AgCl

(10) --------------------- As 2O 3+Zn

解:

(1) 2I -+2NO+4H —== I 2+2N (O +2HHO

( 2) N H 4+ + N O 2- N 2+2H 2O

- - + 2+ -

(3) 4MnO 4-+5NO 2-+6H + === 2Mn 2++5NO 3-+5H 2O ( 4) 4MnO 4-

+5As 2O 3+9H 2O+2H + ===4 Mn 2++ 1 0H 2AsO 4-

(5) 5NaBiO 3+2Mn 2++14H + === 5Bi 3++2MnO 4-+5Na ++7H 2O

(6) HPO 3+NO+2H === H 3PQ+2NOT +HO ( 1 )雄黄;

( 2)雌黄; ( 3 )辉锑矿; ( 4) ( 5)辉铋矿;

( 6)砷华; ( 7 )锑华; ( 8 ) 解:

( 1 ) As 4S 4 ; ( 2) As 2S 3;

( 3 ) Sb 2S 3; ( 4) ( 5) Bi 2S 3; ( 6)

As O ; ( 7) Sb 2O 3; ( 8)

15-1 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锑硫镍矿; 铋华

NiSbS ; Bi 2O 3

7)2I-+AsO43-+2H+ === I 2+AsO33-+H2O

8)N2H4+NO2-+H+ === HN3+2H2O

(9) NH+4AgCI === 4Ag+M T+4HCI

(10) AsO+6Zn+12H=== 2AsH d +6ZrT+HO

15-3 完成并配平下列NaOH溶液参与的反应

(1)NaOH+4P --

(2)NaOH过量)+H3PQ------

( 3) NaOH+A2Ss3

( 4) NaOH+Sb(OH3-)

( 5) NaOH+NC3-I

( 6) NaOH+N2-O

(7)NaOH过量)+A S2Q——

(8)NaOH过量)+H3PQ------

解:

(1)3NaOH+P3HO === 3NaHPO+PH T

(2)NaOH过量)+fPG=== NaHPQ+HO

(3)6NaOH+A2Ss3 === Na3AsO3+Na3As3+3H2O

(4)3NaOH+Sb(OH3=)== Na3SbO3+3H2O

(5)3NaOH+NC3=I == NH3+3NaCIO

( 6) 2NaOH+2N2 O=== NaNO2+NaNO3+H2O

(7)6NaOH过量)+As2Q === 2Na3AsO+3HO

(8)2NaOH过量)+H s PO === Na2HPO2H0

15-4 完成并配平下列浓硝酸参与的反应

(1) HNO 浓)+As——

(2)HNO 浓)+Bi——

( 3) HNO3( 浓) +Sb2 O3

(4)HNO 浓)+NaN(2--一

( 5) HNO3( 浓)+ Bi 2S3

解:

(1)5HN(浓)+As === H3AsO+5NOT +H2O

(2)6HN(浓)+Bi === Bi(NO 3)3+3NOT+3HO

(3)4HN(浓)+Sb2Q+HO === 2H3SbO+4NOT

(4)2HNO浓)+NaNO === 2NQ T +NaNOHO

(5)30HNO浓)+ Bi 2S === 2Bi(NO 3)3+3HSO+24NOT + 12HO 15-5 给出下列物质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

1 ) LiNO3;( 2) KNO3;( 3) AgNO3;

4) Bi(NO3)3;(5) Pb(NO3)2;(6) Fe(NO3) 2;

7) NH4NO3;(8) (N H4) 2CO3;(9) (N H4) 2Cr2O7;10) N H4Cl ;( 11) NaNH2;( 12) Pb(N3) 2;

13) NaNO2;( 14) AgNO2;

解:

(1)4LiNQ===2 Li2O+4N创+O T

(2)2KNO=== 2KNQ+O T

(3)2AgNO=== 2Ag+2NQ T +Q T

(4)4Bi(NO3)3 === 2Bi 2Q+12NOT+3Q T

(5)2Pb(NO3)2 === 2PbO+4NO2T+O2T

(6)4Fe(N O3) 2 === Fe2O3+8NO2T+O2T

200 C

( 7) NH4NO3 N2O T +H2O

300 C

2NH 4NO3 2N2T +O2T +4H2O

(8) (NH)2CO=== 2NH3T +COT+HO

(9) (NH )2C 2Q === Cr 2Q +N d+4HO

(10) NHCI === NH 3T +HCI T

(11) 2NaNH=== 2Na+N 2 T +2H T

(12) Pb(N )2 === Pb+3N 2?

13) 2NaNO 2=== Na 2O+NO 2T +NO T

14) AgNO 2 === Ag+NO 2T

15-6 给出下列物质的水解反应方程式,并说明

NCb 水解产物与其他化合物的

水解产物有何本质区别?为什么? (1) NCI 3;(2) PCI 3;(3) AsCI 3;(4) SbCI 3;(5) BiCI 3;(6) POCI 3; 解: 1) NCI 3+3H 2O

== = NH 3T +3HCIO 2) PCI 3+3H 2O ==

= H 3PO 3+3HCI 3) AsCI 3+3H 2O =

== H 3AsO 3+3HCI 4) SbCI 3+H 2O ==

=SbOCIJ +2HCI 5) BiCI 3+H 2O ==

=BiOCI J +2HCI 6) POC 3I+3H 2O = == H 3PO 4+3HCI

NCI 3水解产物既有酸HCIO,又有碱NH ,而同族AsCb 和PCb 水解产物为两 种酸。

P 和As 的电负性都小于Cl ,AsCb 和PCl 3水解时呈正电性的F 3+ft As 3+与水解 离出的OH 结合,呈负电性的CI —与水解离出的H +结合,生成两种酸。

周期数较高的Sb 和Bi 金属性较强,StT 和Bf +与OH 的结合较弱,故SbCb 和 BiCI 3水解不彻底,分别生成 SbOCI , BiOCI 沉淀和 HCI 。

N 和CI 的电负性相近,NCb 中半径小的N 的孤电子对向HO 中的H 配位,N 与H 成键并脱去CI ,最终生成NH ; NCI 3中半径大的CI 和由水释放出的OH 结合,生 成 HClO 。

15-7 用反应方程式表示下列制备过程。

(1) 由NaNO制备HNO容液;

( 2)由BiCl 3制备NaBiO3;

( 3)由SbCl3 制备较纯净的Sb2S5。

解:

(1)将NaNO制备加热分解,得到NaNO?体。

2NaNO 2NaN2+Q T

将NaNQ配制成饱和溶液,冰浴冷却至近0C,加入在冰浴中冷却至近0C 的稀硫酸:

NO2-+H+ === HNO2

(2)向Bi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QH溶液,滴加氯水或NaCIQ溶液,水浴加热,

有土黄色NaBiQ沉淀生成:

BiCl 3+3NaQH === Bi(QH)3+3NaCl

Bi(QH)3+Cl2+3NaQH === NaBiQj+3HQ+2NaCI

⑶向SbCb溶液中加入适量NaQH溶液和氯水,生成Sb(QH}沉淀生成:

SbCl3+Cl2+5NaQH === Sb(QH) J +5NaCI

过滤洗涤Sb(QH>沉淀。加入过量N Q S溶液,生成NaSbS溶液:

Sb(QH)5+4Na2S === Na3SbS4+5NaQH

向溶液中小心滴加稀盐酸,析出Sb2S5沉淀:

2NaSbS+6HCI === Sb2$ J +3HS T +6NaCl

15-8 如何配制SbCl3和Bi(NQ3)3溶液?

解:

SbCl 3和Bi(NQ 3)3都易水解生成沉淀:

SbCl 3+H 2Q === SbQCl J +2HCl

Bi(N03)3+HO === BiONO J +2HNO

为避免水解,在配制溶液时先将一定量的盐溶于酸中,再稀释到所需体积即 可。配制SbCb 溶液时,先将SbCb 水合晶体溶于1:1盐酸中;配制Bi(NO 3)3溶 液时,先将Bi(NO 3)3水合晶体溶于1:1硝酸中。 15-9 分别用三种方法鉴定下列各对物质。

(1) NaN 饷 NaNO

(2) NHNO 和 NHCI ; (3) SbCl 3 和 BiCl 3 ; (4) NaN? NaPO

(5) NaPO 和 N Q SO ; (6) K NO 和 KIO 3

解: (1) 向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酸性 KMnO 容液,能使KMnO 容液褪色的是 NaNO 另一种盐是NaNO

2Mn O+5NO+6H === 2Mn 2++5NO+3HO

将两种盐的溶液分别用HAc 酸化,再加入KI ,颜色变黄、有12生成的是NaNQ 无明显变化的是NaNO

2HND2I -+6H === I 2+2NOT+2HO

向两种盐的溶液中加入 AgCl 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的是 NaNO,另一种盐是 NaNO

Ag f +NO === AgNO 2 J

(2) 向两种盐的溶液中加入AgNO 容液,有黄色沉淀生成的是 NHNO,另一种 盐是NHCI :

Ag ++Cl - === AgCl J

向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酸性 KMn 4溶液,能使KMn C 溶液褪色的是NHNO , 另一种盐是NHCI :

10C「+2 Mn O+16H === 2Mn 2++5Cl2? +8HO

取少量两种盐晶体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加入FeSO,加水溶解后沿着试管

壁加浓硫酸,在浓硫酸与上层溶液的界面处有棕色环生成的是NHNO,另一种盐

是NH4Cl :

NO3- +3Fe2++4H+ === NO+3Fe3++2H2O

NO+F2e+ === Fe(NO)2+ (棕色)

(3)将两种盐溶于水,分别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先有白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又溶解的是SbCb,加NaOH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过量NaOH溶液的是BiCl 3:

StT+3OH=== Sb(OH)3 J

Sb(OH)3+3OH- === SbO33-+3H2O

Bi 3++3OH- === Bi(OH) 3J

将两种盐溶于稀盐酸,分别加入溴水,能使溴水褪色的是SbCl3,另一种盐

是BiCl 3:

Sb3++Br2 === Sb 5++2Br-

向两种盐溶液中加入NaOH和NaClO溶液,微热,有土黄色沉淀生成的是

BiCl 3,另一种盐是SbCl3:

Bi3++ClO-+4OH-+Na+ === NaBiO3J+2H2O+Cl-

(4)向两种盐溶液中加入AgNO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PO,另一种盐是NaNO3:

Ag++PO3- === AgPO3J

分别将两种盐酸化后煮沸,这时偏磷酸盐PO将转化为正磷酸盐PO3-。再分别加入过量的(NH)2M O O,有特征的黄色沉淀磷钼酸铵生成的是偏磷酸钠,无此特征现象的是硝酸钠:

PO3-+12M O O-+24H+3NH+ === (NH 4) 3PMC2Q0 ? 6H2OJ+6HO

分别将两种盐晶体加入HNO容液,有棕色NO气体生成的是NaNO另一种盐是NaPO3:

NO +NO- +2H+ === 2NO2 T +HO

(5)向两种盐溶液中加入AgNO容液,有黄色沉淀生成的是NaPO,有白色沉

淀生成的是N a2 S O4:

3Ag f+PQ3- === Ag a PO J (黄色)

2A6+SC42- === Ag z SO j (白色)

向两种盐溶液中加入BaCl2 溶液后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的是Na2SO4,生成的白色沉淀溶于硝酸的是Na3PO4:

Ba2+ +SO42- === BaSO4J

3Ba2+ +2PO43- === Ba3(PO4) 2 J

Ba3(PO4)2+4H+ === Ba2+ + 2H2PO4-

向两种盐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能使碘水褪色的是Na a PQ,不能使碘水褪色

的是N@SO。因为Na a PO溶液碱性较强,碘水发生歧化反应:

3I 2+6PO43-+3H2O === 5I -+IO3-+6HPO42-

(6)将两种盐溶液酸化后滴加N Q SO溶液,颜色变黄、有丨2生成的是KIQ, 另一种盐是KNO3:

2IO3-+5SO32-+2H+ === I 2+5SO42-+H2O

将两种盐分别与NaNO晶体混合后滴加浓硫酸,有气态NO放出的是KNO 另一种盐是K IO3:

NO +NQ- +2H+ === 2NO2 T +HO

3- - + -

2IO3-+5NO2-+2H+ === I 2+5NO3-+H2O

向两种盐溶液中分别加入BaCb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者为KlO a,另一种则为KNO3:

2KIO a+BaCl2 === Ba(IO a)2 J+2KCl

15-10 提纯下列物质。

(1)除去2气体中的少量Q和

(2)除去NO中的少量NO;

(3)除去NaNO溶液中的少量NaNO 解:

1)将N2 气通过赤热的铜粉,除去少量O2:

O2+2Cu === 2CuO

再用RQ干燥2,除去少量HO。

(2) 将气体通过水或NaOH溶液后除去NO,再用RO干燥:

3NO2+H2O === HNO3+NO

2NaOH+2N2 O=== NaNO2+NaNO3+H2O

3)向溶液中加入少量HNO3 溶液后加热,可除去溶液中NO2-:

2NO2- +2H+ === NO2+NO+2HO

或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HNO溶液后加热,可除去溶液中NO :

NH4++NO2- === N 2+2H2O

15-11 试分离下列各对离子。

(1)StT和Bi3+;( 2)PO3+和NO; ( 3)PQ3-和SO2-; ( 4)PO3-和C「解:(1)向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Sb3^成可溶性的SbO3-而Bi3+生成Bi(OH)3 沉淀:

Sb3++6OH- === SbO33-+3H2O

Bi3++3OH===Bi(OH) 3 J

(2)向溶液中加入AgNO容液,PO3-与Ag+生成Ag PO4沉淀而NO留在溶液中。

(3)将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入BaCl2溶液,SQ2-转化为BaSO沉淀而PQ3-转化为HPO-留在溶液中。

(4)将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入AgNO溶液,Cl-转化为AgCl沉淀而PO3-转化为

HPO-留在溶液中。

15-12 现在下列六种磷的含氧酸盐固体,试加以鉴定

Na4P207,NaPO3,Na2HPO4,NaH2PO4,NaH2PO2,NaH2PO3

解:

向六种盐的水溶液中分别加入AgNO3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4P207 和NaPO3:

4- +

P207 +4Ag ===Ag4p207 (白)

PO- +Ag j h ===AgPC3 J (白)

生成黄色沉淀的是Na2HP O4,NaH2P O4:

HPO-+3A6 === Ag a PC4;(黄)+H+

F2PO4- +3Ag+ ===Ag3PC4 J(黄)+2H+

生成黑色沉淀的是NaH2PO2,NaH2PO3:

HPO +4Ag+2HO === 4 Ag J (黑)+H3PO4+3H

H2PQ+2A6+HO === 2 Ag J (黑)+H3PO+H

15-13 解释下列实验现象。

(1)向含有Bi3+和Sn2+的澄清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有黑色沉淀生成。

(2)向NaPO溶液中滴加AgNO溶液时生成黄色沉淀,但向NaPO容液中滴加AgNO容液时却生成白色沉淀。

(3)向AgNO溶液中通入NH气体,先有棕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得到无

色溶液,但向AgNO溶液中通入SbH气体,生成的沉淀在SbH过量时也不溶解。(4)在煤气灯上加热KNO晶体时没有棕色气体生成,但KNO晶体混有CuSO寸有棕色气体生成。

(5)分别向NaHPO, NaHPO和NaPO溶液中加入AgNO容液时,均得到黄色的AgPQ沉淀。

(6)向NaHPO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但向NaHPO溶液中加

入CaCl2溶液没有沉淀生成。

解:

(1)在碱性条件下Sr i+将Bi3+还原为单质Bi,生成的粉末产物为黑色:

3Sn2+ + 2Bi 3+ + 18OH- = 2Bi J+ 3Sn(OH)62-

(2)Na3PO4溶液中滴加AgNO溶液时生成黄色Ag PQ沉淀,向NaPO溶液中滴加AgNO溶液时生成的是Ag PQ沉淀,它显白色。

Ag +离子的极化能力较强,其半径也较大,因而AgPQ中Ag+与负电荷多的PQ3- 之间的附加极化作用较强,很容易发生电荷跃迁,吸收可见光显颜色。而AgPO3中Ag+与负电荷少的PQ-之间的附加极化作用较弱,很难发生电荷跃迁,即可见光照射后不发生电荷跃迁,因而显白色。

(3)向AgNG溶液中通入NH气体,先生成棕褐色AgQ沉淀,NH过量则AgQ与NH 生成配合物而溶解:

2A6+2NH+fQ === Ag zQj +2Nh f

Ag2Q+2NH4++2NH3===2Ag(NH3)2++H2Q 向AgNG溶液中通入SbH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沉淀为Ag和SbQ,过量的SbH不能溶解Ag和SbQ:

12Ad+2SbH+3HQ === 12 Ag J+SbQ J +12H

(4)K+极化能力弱,在煤气灯上加热KNQ晶体时生成KNQ和Q,不生成棕色NQ:

2KNQ=== 2KNQ+Q T

在KNQ晶体混有CuSQ,混合物受热时,NQ接触极化能力较强的CiT使NQ分解成棕色NQ2 气体:

4KNQ+2CuSQ=== 4NQ T +Q T+2CuQ+22SQ

(5)AgHPQ和AgHPQ比AgPQ溶解度大得多,因此向NaHPQ, NaHPQ和NaPQ 溶液中加入AgNG溶液时,都生成黄色的AgPQ沉淀。

(6)CaHPQ不溶于水,Ca(HPQ)2溶于水。所以向N Q HPQ溶液中加入CaCb溶液有

白色沉淀生成,向NaHPQ溶液中加入CaCb溶液没有沉淀生成。

15-14 比较下列磷的含氧酸的酸性强弱。

H3PQ2,H3PQ3,H3PQ4,H4P207 解:

酸性H

4P2O7>IHPO>HPO>HPO

H 3PO K?=X10-2

H 3PO K i?=X 10-2

H 3PO K i?=X 10-3

H 4F207K i?=X 10-1

15-15完成下列所示物质转化的反应方程式并给出反应条件。

解:

白磷在不充分的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为P4Q:

P4+3Q ===P4O>

白磷缓慢与HQ作用,产物中含有HPO:

R+6HQ === 4H s PO

白磷与不足量的干燥氯气反应,生成PCI3:

P4+6CI2 === 4PCI 3

白磷在碱中歧化,生成PH。加热有利于歧化反应进行(NaHPO进一步歧化为NaPO):

P4+3NaOH+阳===PHs T +3NaHPO

PH 3与不足量的干燥氯气反应,生成PCI3:

2PH+3CI2 === 2PCI 3+6HCI

P 4O6与过量氧作用,生成RO。:

P4Q+2Q === P 4O0

P4Q缓慢溶于冷水,生成HPO:

P4Q+6HO === 4H3PO

PH

HPQ

3 PCI3 PC15

HPQ

P4

PCI 3水解生成HPO:

PCb+3HO === H3PO+3HCI

PCI 3与过量的干燥氯气反应,生成PCI5:

PCI3+CI2 === PCI 5

P4O0与过量水作用,生成HPQ:

P4O0+6HO === 4H s PQ

将HPO氧化,生成HPQ:

HPO+HQ === H3PO+HO

PCI 5彻底水解,生成HPO:

PCI5+6H2O === H3PO+5HCI

15-16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NH溶液显碱性而HN溶液显酸性?

(2)在HPO, HPO和HPQ分子中含有3个H,为什么HPO为一元酸,HPO为二元酸,而HPO为三元酸?>

(3)为什么与过渡金属的配位能力NHvPH, NFvPF;而与H的配位能力

NH>PH?

(4)有人提出,可以由NO的磁性测定数据分析NO分子中的离域n键是

n 4还是n 3。你认为是否可行?为什么?

解:

(1)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一般是由其在水中的解离情况决定的。

NH 3是一种稳定的分子,在水中解离出H+离子的能力很弱。而NH中N的孤对电子对有较强的配位能力,可以与fO解离出的H结合,使体系中OH过剩,因此NH 的水溶液显碱性:

NH+H2O === NH ?4++OH K? =X 10-5

HN 3的结构远不如N-的结构稳定,故HN在水溶液中将解离出生成稳定的N3。因此显酸性:

H++N-K a? =X 10-5

(2)磷的含氧酸中,只有一0H基团的H能解离出H:而与P成键的H不能解

离出H\因此,磷的含氧酸是几元酸,是由分子中H形成几个一0H基团决定的。

磷的含氧酸的结构如图15-16-1所示,(a)表示的HPO分子中有1—0H个基团,为一元酸;(b)表示的H3P0分子中有2—0H个基团,为二元酸;(c)表示的fPQ分子中有3—0H个基团,为三元酸。

000

II II

P/ )

H H 0H H0H 0H H0 0H 0H

(a)(b)(c)

(3) NH和NF利用N的孤对电子对向过渡金属配位形成配位键;PH和PF3 除利用P的孤电子对向过渡金属配位形成配位键外,而其中心原子P有空的d 轨道,可以接受过渡金属d轨道电子的配位,形成d-d n配键,使PH和PE与过渡金属生成的配合物更稳定。即与过渡金属的配位能力NHvPH, NFvPF。

由于H不存在价层d轨道,在H与配位时,NH和PH只能以孤电子对向H的

1s空轨道配位。H[的半径很小,与半径小的N形成的配位键较强,而与半径较大的P形成的配位键较弱。因此,与H的配位能力NH>PH。

(4) 种方法是不可行的。

测定N0的磁性应是N0处在液态或固态下,而随着温度的降低,N0发生聚合

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在20沸点温度时,液体中含有1%勺N0,气体中含有%N0 的;在2Q熔点温度的液体中只含有% NO的,在低于NO4的熔点温度时,固体

中全部是NQ。

可见,液态或固态时NO几乎全部转化为NQ,无法测定液态或固态时NO的磁性。

15-17 用水处理黄色化合物A得到白色沉淀B和无色气体CoB溶于硝酸后经浓缩析出D的水合晶体。D受热分解得到白色固体E和棕色气体F,将F通过NaQH 溶液后得到气体G且体积变为原来F的20%组成气体G的元素约占E的质量组成的40%将C通入CuSQ容液先有浅蓝色沉淀生成,C过量后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Ho 试写出A,B,C, D, E, F,G和H所代表的物资的化学式,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各过程。

解:

A —MgZ;

B —Mg(QH2;

C —NH;

D —Mg(NQ2 ;

E —MgQ;

F —NC2+C2 ;

G —Q ;

H —[Cu(NH a) 4〕SQ4。

各步反应方程式如下:

MgN2+6HQ === 3Mg(QH)4 +6NH T

Mg(QH2+2HNQ=== Mg(NQ)2+2HQ

Mg(NQ) 2 NQ2MgQ+4NQ + Q T

2NQ+2NaQH === NaNQNaNQ+h l Q

2CuSO2Nh+2HQ === Cu(QH)2 ? CuSQj +(NH02SQ

Cu(QH) ? CuSQ+(NH02SQ+6NH=== 2[Cu(NH) "SQ^HQ

15-18 无色钠盐晶体A溶于水后加入AgNQ有浅黄色沉淀B生成。用NaQH溶液处理B,得到棕黑色沉淀Co B溶于硝酸并放出棕色气体Do D通入NaQHS液后经蒸发、浓缩析出晶体E。E受热分解得到无色气体F和A的粉末。

试写出字母A, B, C, D, E和F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并用化学反应方程

式表示各过程。

解:

A —NaNO;

B —AgNQ

C —A@0 ;

D —NO ;E

—NaNO+NaNO ; F —Q。

各步反应方程式如下:

NaNO+AgNO=== AgNQ J+ NaNO

2AgNQ+2NaOH === AgO +NaNO+HO

AgNO+2HNO=== AgNQ+2NOT +HO

2N(2+2NaOH === NaNONaNO+HO

2NaNO=== 2NaNQ+Q T

15-19 无色晶体A受热得到无色气体B,将B在更高的温度下加热后再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发现气体体积增加了50%晶体A与等物质的量NaOHS体共热得无色气体C 和白色固体D将C通入AgNO容液先有棕黑色沉淀E生成,C过量时则E消失得到无色溶液。将A溶于浓盐酸后加入KI则溶液变黄。

试写出A, B, C, D和E所代表的物资的化学式,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各过程。

解:

A —NHNO;

B —NO

C —NH;

D —NaNO

E —AgO

各步反应方程式如下:

NHNO=== N2OT +2HO

2NO === 2N2T +Q

NHNO+NaOH === NM +NaN&HO

2A6+2NH+HO === Ag z Oj +2NH+

AgO+4N3+2HO === Ag(NH)2++2OH

2NO+9I- +8H === 2NO T +313-+4HO

15-20 无色晶体A溶于稀盐酸得无色溶液,再加入NaOH溶液得到白色沉淀B B溶于过量NaOH溶液得到无色溶液G将B溶于盐酸后经蒸发、浓缩又析出

A。向A的稀盐酸溶液中加入"S溶液生成橙色沉淀Db D与NstS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产物之间作用得到无色溶液E。将A置于水中生成白色沉淀F。

试写出字母A, B, C, D, E和F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各过程。

解:

A —SbCb ;

B —Sb(OHp;

C —NaSbO ;

D —SbS ; E—NaSbS ; F —SbOCl。

各步反应方程式如下:

SbCl3 +3NaOH === Sb(OH》J +3NaCl

Sb(OH)3+3NaOH === N3SbO+3HO

Sb(OH)3+3HCI === SbCl a+3H>O

SbCb+3HS === SbzS J +6HCl

SbS3+2NaS2 === Sb2S s+2NaS

SbS5+3NaS === 2Na a SbSS

SbCl a +HO === SbOCl J +2HCl

高二化学《氮族元素》测验题答案

高二化学《氮族元素》单元测验试卷 姓名 班级 座号 成绩 第I 卷(6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有害气体主要是( ) A .CO 2、碳氢化合物 B .NO 和NO 2 C .SO 2 D.氟氯烃 2、下列关于氮族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的最外层均有5个电子,最高价均为+5价 B 、非金属性比同周期的氧族元素和卤族元素弱 C 、原子半径比同周期的氧族元素、卤族元素小 D 、稳定性:NH 3 > PH 3 3、氮气能大量存在于空气中,且能维持含量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 .氮分子结构稳定 B .氮气难溶于水 C .氮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D .氮气比空气轻 4、下列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 H SO H SO 2423和 B. 红磷和白磷 C. H O D O 22和 D. O O 18 8168和 5、将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发现氧化铜变红色,此外还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这种气体估计应是( ) A. O 2 B. H O 2 C. NO D. N 2 6、在8363242NH Cl NH Cl N +=+反应中,若有1023.g NH 被氧化,则反应用去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 A. 5.04L B. 6.72L C. 20.16L D. 40.32L 7、有一种盐A 和KOH 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B 经过一系列氧化再溶于水可得到 酸C ,B 和C 反应又可以生成A ,则A 是 ( ) A .NH 4Cl B .(NH 4)2SO 4 C .NH 4NO 3 D .NH 4HCO 3 8、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 1铜与浓硝酸反应;○2铜与稀硝酸反应;○3铜与氧气反应生成CuO ,CuO 再与稀硝酸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所消耗的硝酸的量:①>②>③ B .对环境造成的危害,③最小 C .因铜与浓硝酸作用最快,故制取硝酸铜的最佳方案是① D .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质量相等

高三化学《氮族元素》复习学案(一)-氮族元素、氮气

高三化学《氮族元素》复习学案(一) 知识点[N2、NO x、NH3、NH4+] 新大纲要求: 1、氮族元素简介(B) 2、氮气的化学性质(C) 3、氨气的物理性质(B)、氨气的化学性质(C)、氨气的用途(B)、氨气的实验室制法(C) 4、铵盐(B) 学习过程: 一、概述: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递变规律:随核电荷数增加,得电子能力________,失电子能力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金属性____________。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________。 〖针对性训练〗 已知某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3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价 B、X元素是第四周期的主族元素 C、X原子的第3电子层含有18个电子 D、X的氧化物的水溶液呈强酸性 二、氮气: 电子式___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___,分子极性__________。 [问题]氮气为什么常温下很稳定? 1、物理性质:__色____味_____。标况下的密度______,___溶于水,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______。 2、氮气的化学性质:(按要求举例说明) (1)氧化性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氢气的反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Mg的反应) (2)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O2的反应) 3、氮的固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备:(补充实验) (1)实验室:(配平下列反应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①NH4Cl(溶液) + NaNO2(溶液)—— NaCl+ N2↑+ H2O ②NH3+ CuO ——Cu+ N2↑+ H20 (2)工业:蒸发液态空气法 5、用途:(阅读课文相关内容) 氮在自然界中如何循环? 三、氮的氧化物橡胶管的 作用? 试剂名 称?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氮族元素(新人教版)

高三化学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氮族元素 知识梳理1 氮族元素 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所含元素:。 (2)氮原子的电子式:磷原于的原子结构示意筒图:。 (3)随电子层数增多,。 (4)元素的主要化合价N: P,As:-3、+3、+5 Sb,Bi:+3、5 (5)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金属性逐渐. 2.单质性质递变:(1)状态:;(2)密度:. (3)熔、沸点:逐渐升高;降低。 3.化合物性质:气态氢化物从NH3至BiH3稳定性依次,碱性依次,还原性依次。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依次。 答案:1.(1) N P As Sb Bi (2)(3)原子半径增大(4)-3、+1、+2、+3、+4、+5 (5)减弱、增强 2.(1)气态→固态(2)逐渐增大(3)N、P、As ; Sb、Bi 3. 减弱、减弱、增强、减弱 例1.某主族元素R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5个电子,它的含氧酸的钾盐化学式不可能是A)KRO3B)K3RO4C)KRO2D)K2RO4 导学解析:对绝大多数主族元素而言,最外层电子数与最高正价相等。但不排除该元素存在其它正价的可能,只不过其它正价均小于最高正价。D选项中R元素化合价为+6,已超过了最外层电子数。因此不可能! 答案:D 总结心得:注意硝酸盐与磷酸盐形式的不同。 例2、根据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砷的单质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B)As2O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弱 C)砷可以有-3、+3、+5等多化合价D)砷的还原性比磷弱 自己的思路: 导学解析:N、P、As——由上而下,以磷为参照,可判断D选项中所述及的性质不可能(金属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元素及其化合物

元素及其化合物 1、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金属和非金属两部分,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知识特点是作 为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实验和计算的载体,其信息量大,反应复杂,常作为综合试题的知识背景或突破思维的解题题眼。 2、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必须先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部关系,方法是:“抓重点, 理关系,用规律,全考虑” 。 ①抓重点:以每族典型元素为代表,以化学性质为抓手,依次学习其存在、制法、用途、检验等“一条龙”知识,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②理关系:依据知识内在联系,按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的顺序,将零碎的知识编织成网络,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滴水不漏 ③用规律:用好化学反应特有的规律,如以强置弱等规律,弄清物质间相互反应。 ④全考虑:将元素化合物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理解,从而达到解综合试题时能将所需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信手拈来。 另一方面是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本学科理论、计算或跨学科知识间的外部关系,采取的方法是“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 。 ①分析:将综合试题拆分思考。 ②综合:将分散的“点”衔接到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块”中。 ③抽象:在分析综合基础上,提取相关信息。 ④具体:将提取出的信息具体化,衔接到综合试题中,从而完整解题。 (一)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 ⑴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如下:F、O、Cl 、N、Br、I、S、P、C、Si、H。 ⑵元素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的区别:元素的非金属性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影响其强弱的结构因素有:①原子半径:原子半径越小,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③最外层电子数:同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越多,吸引电子能力越强。但由于某些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原子是以强列的共价键相结合(如N N 等)=,当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形成原子,表现为单质的稳定性。这种现象不一定说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弱。⑶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及其应用 元素的非金属性的本质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原子半径、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题目常通过以下几方面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 ①非金属单质与H2 化合的条件及难易程度; ②氢化物的稳定性;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④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 ⑤非金属单质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 ⑥与变价金属反应时,金属所呈现的化合价; ⑦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的相对高低(如在HClO 中,氯元素显正价,氧元素显负价,则说明 氧的非金属性比氯强)等。 (二)卤族元素 1、卤族元素主要性质的递变性(从F→ I)⑴单质颜色逐渐变深,熔沸点升高,水中溶解性逐渐减小;⑵元素非金属性减弱,单质氧化性减弱,卤离子还原性增强; ⑶与H 2化合,与H2O 反应由易到难;⑷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水溶液酸性增强;⑸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减弱;⑹前面元素的单质能把后面元素从它们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无机化学第15章 氮族元素习题演示教学

第15章氮族元素 15-1 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雄黄;(2)雌黄;(3)辉锑矿;(4)锑硫镍矿;(5)辉铋矿;(6)砷华;(7)锑华;(8)铋华 解: (1)As4S4;(2)As2S3;(3)Sb2S3;(4)NiSbS;(5)Bi2S3;(6)As2O3;(7)Sb2O3;(8)Bi2O3 15-2 在稀硫酸介质中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I-+NO2- ------ (2)NH4++NO2- ------ (3)MnO4-+NO2- ------ (4)MnO4-+As2O3------ (5)NaBiO3+Mn2+ ------ (6)H3PO3+NO2- ------ (7)I-+AsO43- ------ (8)N2H4+NO2- ------ (9)N2H4+AgCl------ (10)As2O3+Zn------ 解: (1)2I-+2NO2-+4H+ ═== I2+2NO↑+2H2O (2)NH4++NO2- ? ===N 2 +2H2O (3)4MnO4-+5NO2-+6H+ === 2Mn2++5NO3-+5H2O (4)4MnO4-+5As2O3+9H2O+2H+ ===4 Mn2++10H2AsO4-(5)5NaBiO3+2Mn2++14H+ === 5Bi3++2MnO4-+5Na++7H2O (6)H3PO3+NO2-+2H+ === H3PO4+2NO↑+H2O (7)2I-+AsO43-+2H+ === I2+AsO33-+H2O (8)N2H4+NO2-+H+ === HN3+2H2O (9)N2H4+4AgCl === 4Ag+N2↑+4HCl (10)As2O3+6Zn+12H+ === 2AsH3↑+6Zn2++H2O 15-3 完成并配平下列NaOH溶液参与的反应。 (1)NaOH+P4------ (2)NaOH(过量)+H3PO2------ (3)NaOH+As2S3------ (4)NaOH+Sb(OH)3------ (5)NaOH+NCl3------ (6)NaOH+NO2------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高考二卷热点问题 物质结构和性质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高考二卷热点问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 1、(2020年四川宜宾)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建设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镁、镍、铜是几种重要的金属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镍元素的核电荷数为28,则原子基态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__ ,结构中有 ___ 种不同形状的电子云。 (2)MgO 的熔点高于CuO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g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反常地高于同周期后一种元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Ni 与CO 能形成配合物Ni(CO)4,该分子中σ键与π键个数比为 ______________ (5)配合物[Cu(CH 3C≡N)4]BF 4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BF 4-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 (6)铜与氧元素可形成如图所示的晶胞结构,其中Cu 均匀地分散在立方体内部,a 、b 的坐标参数依次为(0,0,0)、(1/2,1/2,1/2),则d 的坐标参数为 ____________,已知该品体的密度为ρg/cm 3,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则晶胞参数为 ____________cm(列出计算式即可)。 答案:1s 22s 22p 63s 23p 63d 84s 2(或Ar[3d 84s 2] 3 MgO 的晶格的比CuO 大 Mg 原子的3s 2全充满,反而比A1原子3p 1稳定 1:1 sp 、sp3 正四面体 (3/4,3/4,1/4) 3288A N 2、铝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金属冶炼、有机合成等领域。 (1)铝热反应可以冶炼金属铬,Cr 3+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AlCl 3可作反应的催化剂。 ①乙酸酐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

第八章《氮族元素》高三化学复习教案

第八章《氮族元素》高三化学复习教案(一) 【教学内容】 氮族元素、氮气、磷 【知识讲解】 一、氮族元素的结构特点 1、氮族元素包括N、P、As、Sb、Bi五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V A族。它们的最外 层电子数均为5个,它们的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它们在原子结构上的异同处决定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单质的物理性质递变规律有从氮到铋、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固态氮和红磷、白磷均属分子晶体,熔沸点逐渐升高;锑和铋的金属性已较显著,熔、沸点的递变规律与碱金属单质相仿,逐渐降低。砷较特殊,灰砷已呈现一定金属性,但常压下,它在613C0时能升华,加压下测得的熔点是氮族元素的单质中最高的。 说明①氮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是5,但主要为+3、+5价。②氮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通式为H3RO4,但硝酸为HNO3比通式少一个水分子。原因是氮原子半径小。 针对性训练 例1 砷为第四周期V A族元素,根据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砷在通常状况下为固体B、可以有-3,+5等多种化合价 C、A S2O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弱 D、砷的还原性比磷强 解析砷在周期表中与N、P处在同一主族,此族元素性质递变是单质状态由气态到固态,

磷为固体,砷必为固体。本族元素非金属均有-3、+3、+5等多种化合价,且最高氧化物水化物酸性 HNO 3>H 3PO 4>H 3A S O 4. 答案 D 例2 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相互作用可生成含氧酸盐,而硫代硫酸盐也可由非金属硫化物与金属硫化物作用制得。如3Na 2S+A S2S 3=2Na 3A S S 3(硫代亚砷酸钠),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Na 2S 和A S2S 5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aS 和A S2S 3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熟知的物质性质类推出不熟悉的物质所具有的性质,解本题关键是将氧化物的 性质类推到硫化物性质的确定上。 答案 ①3Na 2S+As 2O 5=2Na 3A S O 4 ②3CaS+AsS=Ca 3(A S S 3)2 例3 在某温度下,一定量的元素A 的氢化物AH 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可完全分 解成两种气态单质,此时压强增加了75%,则A 单质的一个分子有________个A 原子,AH 3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设每个分子中含有X 个A 原子 XAH 3=====A X +223XH △V X 1 X 23 1+X 2 3-X 1 75% % 751211+=X X X=4 答案 A 4 4AH 3=A 4+6H2 2、氮气 (1)氮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臭、难溶于水,在空气中体积分数78%,质量分数75%。 (2)氮气的分子结构 电子式为:N N:,结构式为N=N,因为键能很大,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3)氮气的化学性质 只有在高温下,氮气才与氢气、氧气和活泼金属反应 N 2+3H 2 高温、高压 2NH 3 催化剂 N 2+O 2 放电 2NO 2NO+O 2==2NO 2 N 2+3Mg 点燃 Mg 3N 2(镁在空气中生成微量Mg 3N 2,镁跟氮气反应比镁跟氧气反应要难得多。因此mg Mg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固体的质量小于m ×Mg MgO g ,氮化镁为灰绿

无机化学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氮族元素 NO和NO2的常见反应 NO与空气相遇立即被氧化为红棕色的NO2; 2NO + O2 == 2NO2 这是个放热反应, 但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很特殊, 在温度低时反应快, 温度高时却缓慢。

NO2在常温下压缩或在常压下冷却,会有无色的N2O4生成: 2NO2?N2O4 3NO2 + H2O == 2HNO3 + NO 4NO2 + O2 + 2H2O == 4HNO3 4NO + 3O2 +2H2O == 4HNO3 NO + NO2 + O2 + H2O == 2HNO3 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 1. 污染对象:但的氧化物都是大气的污染物,常见的以NO和NO2为主.它们都能刺激和损害呼吸系统,也伤害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NO还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亚硝基血红蛋白而失去输氧能力. NO2跟血红蛋白能生成硝基血红蛋白, 同样失去输氧功能. 所以,在空气中浓度大时, 会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在低浓度NO、NO2的空气中时间过长时, 可因NO、NO2在肺中生成HNO3和HNO2而发生病变. NO和NO2在湿空气中产生的硝酸,对金属、机械、建筑物等都有明显的腐蚀作用. NO上升到臭氧层, 也会对臭氧层产生破坏作用. 2. 污染来源:污染大气的氮的氧化物, 主要来源是化工燃料(煤、石油)的燃烧废气. 如汽车尾气、喷气飞机尾气和火电厂废气等. 未经处理的硝酸厂和某些工厂的废气排放, 也会产生较高浓度的氮的氧化物. 3. 主要防污染发应: 伦敦和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 2CO + 2NO == N2 + 2CO2 6NO + 4NH3 == 5N2 + 6H2O 6NO2 + 8NH3 == 7N2 + 12H2O

精选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考点18硝酸氮族元素测标题

考点18 硝酸氮族元素(I) 一、单选题(每题6分,共60分) 1.【2014年高考广东卷第22题】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发生置换 2.将磁性氧化铁放入稀HNO3中可发生如下反应:3Fe3O4 + 28HNO39Fe(NO3)x + NO↑+ 14H2O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Fe(NO3)x中的x为2 B.反应中每还原0.4 mol氧化剂,就有1.2 mol电子转移 C.稀HNO3在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D.磁性氧化铁中的所有铁元素全部被氧化 3.下列各组物质不能 ..按“”所示关系实现转化的是(“”表示反应一步完成)

A. B. C.D. 4.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4 B.1︰5 C.2︰3 D.2︰5 5.(2011重庆卷11)不能鉴别AgNO3、BaCl2、K2SO3和Mg(NO3)2四种溶液(考虑他们之间的相互反应)的试剂是 A.盐酸、硫酸 B.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C.氨水、硫酸 D.氨水、氢氧化钠溶液 6.将铁铜的混合物浸入一定量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1g,再向反应后的固、液混合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作用后,剩余固体质量为m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1g的金属中一定含有铁 B.m1可能等于m2 C.m2g的金属中一定没有铁 D.m1一定大于m2 7.1.92g铜投入一定量浓HNO3中,铜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672ml气体(标况)。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则通入O2的体积是 A.504ml B.168ml C.336ml D.224ml 8.下列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 B.在强碱溶液中:Na+、K+、AlO2-、CO32- C.在C(H+)=10-13mol/L的溶液中:NH4+、Al3+、SO42-、NO3- D.在pH=1的溶液中:K+、NO3-、Cl-、Fe2- 9.工业废气的氮氧化物(如NO、NO2等,用通式NOx表示)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为了保护环境,工业上常通入氨气与之发生如下反应:NOx+NH3= N2+H2O ,有关此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当x=1时,每生成2.5mol N2,被氧化的气体有3mol C.当x=2时,有1mol气体被还原,转移电子4mol D.反应通式配平表示为:6 NOx +4x NH3 ==(3+2x)N2+6x H2O

无机化学13章氮族元素

第13 章氮、磷、砷 13.1 请回答下列有关氮元素性质的问题。 ( l )为什么N-N 键的键能(167KJ.mol-1)比P-P 键(201 kJ·mol-1)的小?而N≡N叁键的键 能(942 kJ·mol-1)又比P≡P叁键(481 kJ·mol-1 )的大? ( 2 )为什么氮不能形成五卤化物? ( 3 )为什么NO的第一电离能比N原子的小? 解:( l )氮的原子半径比磷的小很多,价层中又有孤对电子,当两个氮原子靠近成键时,电子对间的排斥作用抵消了部分键能,故N-N键的键能比P-P键的小。但正由于氮原子的半径小,且内层电子也比磷的少,有利于p 轨道的侧向重叠,氮形成多重键的倾向比磷强,故N≡N叁键的键能反比P≡P叁键的大。 ( 2 )氮原子的价层只有4个价轨道,只能形成4个共价键,故不能形成含有5个N-X键的NX5。 ( 3 )氮原子价电子层半满,稳定。从NO→NO+是失去π*反键轨道上的电子,故所需的能量比N的IE1 要小得多。 13.2.请回答下列问题: ( l )如何除去N2中少量NH3和NH3中的水气? ( 2 )如何除去NO中微量的NO2和N2O中少量的NO ? 解:( l )将含有少量的NH3的N2气,通入水中除去NH3,NH3中的水气用碱石灰吸收。 ( 2 )将含有微量的NO2和N2O通入水中以吸收NO2(用碱液吸收更好)。将含有少量NO的N2O通入FeSO4溶液中,使NO与FeSO4络合成Fe(NO)SO4。 13.3 以NH3与H2O作用时质子传递情况,讨论H2O,NH3和质子之间键能的强弱:为什么醋酸 在水中是一弱酸,而在液氨溶剂中却是强酸? 解:2O作用时,质子传递情况为: NH3+H2O NH4++OH-K=1.77×10-5 O H3O++OH-K=1.0×10-14 22 从K值可知:NH3与H+结合的键能比H2O与H+间的键能大。 NH3接受H+的能力比H2O强,故醋酸在液氨中几乎完全电离,表现强酸性;而醋酸在水中则不能完全电离,表现弱酸性。 13.4.将下列物质按碱性减弱顺序排序,并给予解释。 NH2OH NH3N2H4PH3AsH3 解:碱性减弱次序为:NH3、N2H4、NH2OH 、PH3、AsH3 因为按此顺序,各物种中的中心原子负电荷密度减小,对质子的亲和力减弱。 13.5.请解释下列事实:

高三化学复习方法指导

高三化学复习方法指导 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总的讲试题难度不大,“重基础、考能力”,因此,高三化 学一轮复习需要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把握学科基本知 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注重实验探究等能力的培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整理的关于高三化学复习方法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三化学复习方法指导 一、善待课本,了解考试说明 课本是高考的“根”,“说明”是高考的“脉”。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是源于 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考试说明》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是 高考命题的依据,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就会把握高考的“脉”。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这必然会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效率。 二、夯实基础,搭建知识网络 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 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 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和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三、注重细节,规范表达 化学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对细节的要求非常严格,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往往 决定高考的成败。为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 式书写的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 键、C- H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等等。要训练和 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并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运算准确,表达规范。 四、把握重点,消除盲点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 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高度重视外,还要

最新-高三化学复习——氮族元素 精品

氮 族 元 素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 将-3NO +Zn +OH - +H 2O →NH 3++2 43)Zn(NH 配平后,离子方程式中H 2O 的化学计量数是 ( ) A. 2 B. 4 C. 6 D. 8(MCE01) 2. 浓硝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其中硝酸既表现酸性又表现氧化性的是 ( ) A. Cu 2O B. CuO C. Fe 2O 3 D. FeCO 3 3. 安全火柴在磨擦起火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是 ( ) A.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B. 氯酸钾和白磷 C. 氯酸钾和红磷 D. 二氧化锰和三氧化二锑 4.Murad 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 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的研究有重大进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关于NO 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2NO 可以是某些含低价N 物质氧化的产物(MCE99) B. NO 不是亚硝酸酐 C. NO 可以是某些含高价N 物质还原的产物 D. NO 是红棕色气体 5. 下列各组物质中,每种.. 物质对人体都有毒害作用的是 ( ) A. 白磷、红磷 B.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C. 氯气、氮气 D. 一氧化碳、一氧化氮 6.右图装置可用于 ( ) A. 加热NaHCO 3制CO 2(MCE99) B. 用Cu 与稀HNO 3反应制NO C. 用NH 4Cl 与浓NaOH 溶液反应制NH 3 D. 用NaCl 与浓H 2SO 4反应制HCl 7. 将H 2和N 2以3∶1体积比通入合成塔中,一定条件下达平衡后混合气含NH 3 12%(体积分数),则N 2的体积分数为 ( ) A. 25% B. 22% C. 33.3% D. 18% 8.关于氮族元素(用R 代表)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最高化合价是5 B. 氢化物的通式为RH 5(MCE01春) C. 非金属性由上到下递增 D. 其含氧酸均为一元强酸 9. 工业上使50%的硝酸浓缩为浓硝酸应采取的措施是 ( ) ①蒸去水 ②加浓硫酸蒸馏 ③加硝酸镁蒸馏 ④加无水氯化钙蒸馏 ⑤加碱石灰 ⑥加五氧化二磷蒸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⑤ D. ②③⑥ 10.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 的是 ( )

无机化学[第十四章氮族元素]课程预习资料

第十四章氮族元素 知识点归纳 一、氮的单质 单质氮在常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25g/dm3。工业上生产氮一般是由分馏液态空气在15.2MPa压力下装入钢瓶备用,或做成液氮存在于液瓶中,实验室中制备少量氮气。N2分子是已知的双原子分子中最稳定的。 在高温高压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氮气可以和氢气反应生成氨:

二、氦的成键特征 N原子价最子层结构为2s2p3,即有3个成单电子和一个孤电子对,在形成化合物时,其成键特征如下: (1)形成离子键N原子有较高的电负性,它同电负性较低的金属形成一些二元氮化物即能够获得部分负电荷而形成N3-离子。 (2)形成共价键N电子同电负性较高的非金属形成化合物时它总是以不同的共价键同其他原子相结合,这些共价键一般有以下几种: 三、氮的氢化物 1.氨 (1)氨的制备氨是氮的最重要化合物之一,在工业上氨的制备是用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合成的: (2)氨分子的结构在NH3中,氨采取不等性sp3杂化,有一对孤电子对,分子呈三角锥形结构,键角为107。18'。这种结构使得NH3分子有较强的极性。 (3)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NH3具有相对高的凝固点、溶解热、蒸发热、溶解度和介电常数,氨极易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比任何气体都大,237K时1 dm3的水能溶解1200dm3的氨。

氨的主要化学性质有: ①还原性KH3和NH4+离子中N的氧化价为+3,因此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只能有失去电子的倾向而显还原性。常温下,氨在水溶液中能被Cl2,H2O2,KMnO4等氧化。例如: ③加合反应氨中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能与其他离子或分子形成配位键,结果形成了各种形式的氨合物,氨能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氨配合物如[Ag(NH3)2]+。 ④弱碱性氨极易溶于水,它在水中主要是形成水合分子,同时在水中只有一部分水合氨分子发生电离作用。NH3·H2O的K b=1.8×10-5,可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4)铵盐氨和酸作用可得到相应的铵盐,铵盐一般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而且是强电解质。NH4+离子半径为143pm,接近于钠的半径,因此铵盐的性质类似于碱金属盐类,而且往往与钾盐、铷盐同晶,并有相似的溶解度。 由于氨的弱碱性,由强酸组成的铵盐其水溶液显酸性: (5)氨的用途氨在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机合成工业中,常用在尿素、染料、医药品和塑料的生产。由于氨水的微碱性,因而可作洗涤剂。氨有很高的汽化热,容易加压液化,所以常用冷凝机和制冷机的循环冷剂。 2.联氨

高考化学的31个核心考点汇总

高考化学的31个核心考点 高考化学知识零碎而繁杂,但化学的学习一定是有规律的,在此,学霸菌精心总结了31个核心考点,从这31个核心考点出发,连线织网,你的化学成绩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不信,你试一试哦! 1、各种化学用语 如:核素、离子、原子的标记符号;各种化学式、方程式;结构简式、结构式;分子式、最简式、实验式等 2、原子、离子的结构特征 即:各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半径及性质(得失电子能力、氧化还原性) 3、周期律的内涵 即:原子离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原子离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周期性变化、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单质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4、周期表的结构及构成规律 5、反应速率的计算(表示、比较、换算等)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各种因素(要求识别图像和绘制图像) 6、平衡状态的特征与判断、平衡移动的判断 即浓度、转化率、体积百分含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压强 7、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 8、弱电解质(含水)的电离平衡移动的分析 9、溶液的酸碱性、pH(PH试纸及PH计的使用)及简单计算、指示剂 10、盐的水解的本质及表示方法 11、离子反应的本质、离子共存的分析、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12、关于氧化还原反应(无机、有机)的分析、简单的配平与基本计算 13、关于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的分析 14、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及应用 15、同分异构体的分析与判断 16、重要官能团的结构、典型反应及相互转化 17、有机反应类型及典型例证 18、有机物的合成与推断 19、以氯气、氯水、次氯酸及其盐、漂白粉为线索的卤族元素 20、以二氧化硫、浓硫酸为线索的氧族元素 21、以氮的氧化物,硝酸,氨气,氨水,铵盐为线索的氮族元素 22、以硅及其氧化物为线索的碳族元素 23、以钠及过氧化钠为主线的碱金属元素 24、铝、氧化铝、铝盐及偏铝酸盐 25、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及应用 26、教材上的演示实验 即掌握:目的、原理、装置、操作、现象、拓展等 27、做过的分组实验 即掌握:目的、原理、装置、操作、现象、评价、改进等 28、相关概念 如:电离、电解、电镀、电池、电泳、电化腐蚀、电极、原电池、电解池29、相反概念 如:阴极和阳极,正极和负极,加成和消去,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14氮族元素

第十四章氮族元素 1.用MO理论讨论N2和NO分子中的成键情况,并指出两者键级是多少? 答:N2: 2 2 2 2 2 2 2* 2 2 2p p p s s z y KKσ π π σ σ键级3 NO: 1* 2 2 2 2 2 2 2 2* 2 2 2p p p p s s z y KKπ σ π π σ σ键级2.5。 2.解释下列问题: (1)虽然氮的电负性比磷高,但是磷的化学性质比氮活泼? (2)为什么Bi(V)的氧化能力比同族其他元素强? 答:(1) 氮的电负性比P高,但氮不如P活泼,这是由俩者单质的结构不同决定的。 N的半径很小,但N原子间形成三重键,叁键的键能很高,难以断开,因而N2很不活泼。 P原子半径很大,而使P原子间的p轨道重叠很小,不能形成多重键。P-P单键键能很小,很容易断开。特别白磷的P-P-P键角小张力大,更活泼。 (2) Bi(v)的氧化能力比同族其他元素强的多,出现了充满4f、5d,而4f、5d对电子的屏 蔽作用较小,而6s具有较大的穿透能力,所以6s电子能级显著降低,不易失去, 有“惰性电子对效应”。失去2 个6s电子的Bi(v 更倾向于得到2个电子形成更稳 定的Bi3+。 3.试从分子结构上比较NH3、HN3、N2H4和NH2OH等的酸碱性。 答:NH3结构见书648 HN3结构见书658 N2H4结构见书655 NH2OH结构见书658 得出酸性HN3> NH2OH > N2H4> NH3 碱性相反。 4.试比较下列化合物的性质: (1)NO- 3和NO- 2 的氧化性; (2)NO2、NO和N2O在空气中和O2反应的情况; (3)N2H4和NH2OH的还原性。 答:(1) 氧化性NO2->NO3-; (2) NO2不与空气反应;NO与空气在常温下即可反应,产生红棕色烟雾。N2O也不与空 气反应。 (3)还原性:N2H4 >NH2OH 5.硝酸铵可以有下列两种热分解方式: NH4NO3(s)=NH3(g)+HNO3(g) ΔHθ=171kJ·mol-1 NH4NO3(s)= N2O(g)+2 H2O(g) ΔHθ=-23 kJ·mol-1

高中化学知识点—氮族元素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氮族元素 1.氮和磷 [氮族元素]包括氮(7N)、磷、(15P)、砷(33As)、锑(51Sb)、铋(83Bi)五种元素.氮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V A族,其代表元素为氮和磷. [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 (1)相似性: ①最外层电子数均为5个; ②主要化合价:氮有-3、+1、+2、+3、+4、+5价;磷和砷有-3、+3、+5价;锑、铋有+3、+5价. (2)递变规律:按氮、磷、砷、锑、铋的顺序,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在氮族元素的单质中,氮、磷具有较明显的非金属性;砷虽然是非金属,但有一些金属性;锑、铋为金属. [氮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N2P As Sb Bi 颜色无色白磷:白色 或黄色 红磷:红棕 色 灰砷:灰色银白色 银白色或微 显红色 状态气体固体固体固体固体 密度 逐渐增大 熔点、沸点先按N2、P、As的顺序逐渐升高,而后按Sb、Bi的顺序逐渐降低 [氮气] (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空气中含N2 78%(体积分数)或75%(质量分数);化合态氮存在于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中,氮元素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2)氮气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在常压下,经降温后,氮气变成无色液体,再变成雪花状固体. (3)氮气的分子结构:氮分子(N2)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N.由于N2分子中的N≡N键很牢固,所以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 (4)氮气的化学性质: ①N2与H2化合生成NH3N2 +3H22NH3 说明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理. ②N2与O2化合生成NO:N2 + O22NO 说明在闪电或行驶的汽车引擎中会发生以上反应. (5)氮气的用途: ①合成氨,制硝酸; ②代替稀有气体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以防止金属被空气氧化; ⑧在灯泡中填充氮气以防止钨丝被氧化或挥发; ④保存粮食、水果等食品,以防止腐烂; ⑤医学上用液氮作冷冻剂,以便在冷冻麻醉下进行手术; ⑥利用液氮制造低温环境,使某些超导材料获得超导性能. [NO、NO2性质的比较] 氮的氧化物一氧化氮(NO) 二氧化氮(NO2) 物理性质为无色、不溶于水、有毒的气体为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 气体,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①极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 2NO + O2= 2NO2 ②NO中的氮为+2价,处于中间价 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与H2O反应: 3NO2 + H2O=2HNO3 + NO (工业制HNO3原理.在此反应中, NO2同时作氧化剂和还原剂) [自然界中硝酸盐的形成过程] (1)电闪雷鸣时:N2+O22NO (2) 2NO + O2= 2NO2

高三化学氮族元素

氮族元素 第一课时氮与磷 一.氮气 1.N2的电子式,结构式。由此能够得出N2分子的结构很,化学性质活泼。 2. N2的化学性质 N2 + H2 →N2 + O2→ N2+Mg→Mg3N2+H2O→ 3.NO的性质 (1)___色___毒、___溶与水的气体,能与血红蛋白作用。 (2) 2NO + O2= NO + NO2 + 2NaOH = (除硝酸厂的尾气) 不与碱作用生成盐,为不成盐氧化物。 4.NO2的性质 (1)______色___毒、有_________气味的气体。 (2) 3NO2 + H2O = 2NO2 = (在解化学题中有很重要的应用) NO2+SO2=SO3+NO 5.相关NO、NO2、O2等与水的作用计算(无气体剩余的比例) 4NO2 ~ O2 4NO ~ 3O2 NO2 ~ NO ~ O2 6.磷 (1)了解白磷分子结构,并与NH4+、CH4的空间结构、键角做对比。 (1)白磷是一种色状固体,有剧毒, 溶与水, 溶与CS2, 着火点为。白磷通常保存里。红磷是粉末状固体, 毒, 溶与水, 溶与CS2, 着火点为。两者互为。 (2) P + O 2 →P + Cl2(足量) → (3) P2O5是的酸酐,是固体,有极强的性,是一种酸性干燥剂。P2O5不能干燥等性气体。 【例题解析】 [例1]常温下,在V L密闭容器中有a mol NO气体,压强为b kpa,若再充入a mol O2,保持温度不变,反应后容器内的压强是( )

A.等于1.5b kpa B. 等于2b kpa C. 小于1.5b kpa D. 大于1.5b kpa [例2] A、B、C、D、E五种含氧化合物,(除氧元素外)还有一种元素X相同,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下:a.A+O2→B b. B + H2O→ A + C c. A + B + H2O→D d. 2B→E( a、b、c 均未配平)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X的符号是 (2)写出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考题再现】 1. 0.03mol铜完全溶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NO2、N2O4混合气体共0.05mol。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 A.30 B.46 C.50 D.66 2.由NaH2PO4脱水形成聚磷酸盐Na200H2P200O601,共脱去水分子的数目为 A. 198个 B.199个 C.200个 D.201个 【针对训练】 A.基础训练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有支侦察小分队发现了一座十分隐蔽且又戒备森严的军火厂。上级要求小分队在三天内必须炸毁它,结果他们用十多只涂有化学药剂的老鼠完成了任务,据你推测这种药剂是( ) A.TNT B. KMnO4和H2SO4 C. 黑火药和甘油 D. 白磷和CS2溶液 2.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 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 一定是一种单质 3.Na3N是离子化合物,它和水作用可产生NH3。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 A.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的都是盐B.Na+和N3-的电子层结构不相同 C.Na+的半径大于N3-的半径D.在Na3N与水的反应中,Na3N做还原剂4.已知亚磷酸(H3PO3)只能生成两种钠盐(NaH2PO3和Na2HPO3),由此可知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亚磷酸中的磷呈+5价 B. 亚磷酸是二元酸

高考化学 氮族元素必备专题复习

高考化学 氮族元素必备专题复习 【考纲解读】 1. 了解氮的单质及其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 2. 了解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其防治;初步了解含磷洗涤剂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3.掌握氨、铵盐的性质、掌握NH 4+ 的检验。 4.掌握NH 3的实验室制法。 5. 掌握HNO 3的性质。 【高考预测】 1.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及其应用。 2.有关氮的氧化物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与水反应的计算。 3.NO x 、含磷洗涤剂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危害与防治。 4.NH 3的结构特点;NH 3、铵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5.NH 3的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的反应原理、仪器、原理、收集及检验;NH 4+ 的检验。 6.HNO 3的强氧化性;运用电子守恒进行HNO 3的相关计算。 一、氮气的化学性质 1.氮的固定使空气中__________的氮转化为__________的过程。 2.氮气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纯净的N 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约占总体积的______。 ②化学性质 氮气的化学性质:常温稳定、高温活泼(与N ≡N 叁键键能有关) ⑴还原性:N 2 + O 2 2NO 注:NO 与O 2进一步化合2NO + O 2 = 2NO 2(红棕色) ⑵氧化性:N 2 + 3H 2 2NH 3。3Mg+N 2 Mg 3N 2 例1、(2013·上海化学·18)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 3+2KNO 3→K 2O+5Na 2O+16N 2↑。若氧化物比还原物多1.75mol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生成40.0LN 2(标准状况) B.有0.250molKNO 3被氧化 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5mol D.被氧化的N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75mol 【答案】CD 二、氮的氧化物 1.在氮族元素中氮和其它元素比较,有很大的特殊性,它的主要化合价有-3、+1、+2、+3、+4、+5,氮元素能以不同的价态与氧结合,可以形成多种氧化物:N 2O 、NO 、N 2O 3、N 2O 4、NO 2、N 2O 5。 【特别提醒】①NO 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能与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NO 点燃 催化剂 高温高压 压 放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