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之一,其快速便捷、环保节能、大容量等优点受到广泛认可和青睐。
但同时,轨道交通作为一个高度工程化的体系,其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也格外重要。
本文将从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两个方面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问题,并探讨可行的解决策略。
一、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 事故频发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辆、信号、通信、供电、道岔、站台等部分存在的问题,若不及时维修与改进,都可能引起安全事故。
特别是车辆与轨道设备等各项技术要素的复杂度相互影响,并在日常使用中面临频繁的故障与修复,若未实现有效的生命周期管理与数据监控,必然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质量产生深刻的冲击。
2. 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需要众多工作人员配合运行,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始终难以避免。
如驾驶员失误、乘客行为异常、设备保养不到位、安全文化宣传不够等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3. 应急处置不足城市轨道交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有着诸多特殊情况,如地震、火灾、恐怖袭击等,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人为事故,有效的应急处置至关重要。
但事实上,我们并不能保证大部分地铁站都有应急响应预案的制定和演练,能够及时迅速地处理突发事件。
二、城市轨道交通风险防范策略1. 全面排查和解决车辆和设备的安全问题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日常运营中,应该对车辆和设备进行全面彻底的排查并及时解决故障问题。
以车辆的安全维修为例,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车辆维修档案,把每一次维修的情况以及车辆实际磨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保证车辆的安全维修质量和减少轨道交通事故的发生。
2. 提高人员素质和安全意识为了减少人为因素的安全事故,需要加强相应岗位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文化素质。
此外,要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乘客安全意识,并且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以便及时响应各种突发事件。
3. 应急预案完善应急预案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城轨法规之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及其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持目标导向、全面覆盖、科学施策、闭环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城市轨道交通所在地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城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运营单位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对跨城市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由线路所在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按职责协商组织开展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承担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主体责任,逐级分解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部门和岗位。
第五条运营单位应建立健全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保证经费投入,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年度安全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确保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第二章风险分级管控第六条本办法所称风险分级管控是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点进行辨识、评估,确定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管控措施,实施风险动态管理的活动。
第七条基于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特点和行业经验,运营安全风险按照业务板块分为设施监测养护、设备运行维修、行车组织、客运组织、运行环境等。
(一)设施监测养护类风险:桥梁、隧道、轨道、路基、车站、控制中心和车辆基地等方面的风险;(二)设备运行维修类风险:车辆、供电、通信、信号、机电等方面的风险;(三)行车组织类风险:调度指挥、列车运行、行车作业、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风险;(四)客运组织类风险:车站作业、客流疏导、乘客行为等方面的风险;(五)运行环境类风险:生产环境、自然环境、保护区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风险。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关乎着乘客的出行安全和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列车运行、隧道通风、设备维护等。
同时,风险评估是确保安全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工具,它有助于及早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事故发生。
一、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运输能力大、能源消耗低等特点。
然而,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多个环节,如列车运行、乘客进出站等,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其后果可能会极为严重。
因此,安全管理成为保障乘客和交通系统安全的关键。
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现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行车安全、设备安全、防火安全等。
现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通常会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其中包括安全法规、管理规范、应急预案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还会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和人员,以确保安全管理的实施。
三、城市轨道交通风险评估的意义风险评估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可以通过系统性、科学性的方法,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和危险。
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可以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风险评估还可以提供决策支持,帮助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
四、城市轨道交通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步骤。
首先,需要确定评估的目标和范围,明确评估的重点和对象。
然后,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系统运行数据、设备维护记录等。
接下来,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潜在的风险和危险进行评估。
最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措施和预警机制,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对于保障乘客和交通系统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措施,可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和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和基础设施之一。
随着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也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风险的管理研究。
一、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具有以下特点:1.高风险性:轨道交通运营是一项复杂而高风险的活动。
由于人员众多、设备繁杂、运营规模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2.多元性: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来源广泛。
包括列车事故、设备故障、天气变化、乘客行为等多个方面。
3.复杂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涉及到诸多环节,包括线路建设、车辆制造、运营管理等。
因此,安全风险管理需要协调各方的合作与配合。
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1.法律法规:各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管理进行规范。
2.技术手段:通过安装监控设备、信号系统、联锁系统等技术手段,提高运营的安全性。
3.维护保养:定期对轨道交通线路、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虽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风险高和多元性,安全管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的挑战与对策1.人员素质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他们的素质关系到运营的安全性。
因此,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学习,提高其专业水平。
2.设备更新: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老化是运营安全的一大隐患。
需要及时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和升级,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应急预案:事故发生时,如何迅速应对和救援是关键。
制定健全的应急预案,加强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4.安全文化建设:运营企业和乘客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对轨道交通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安全意识培养和宣传教育,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推动全社会形成安全观念。
四、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经验借鉴国际上一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经验值得借鉴,如:1.欧洲国家在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可以与国内厂家进行技术交流和学习。
轨道交通行车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

轨道交通行车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在现代城市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轨道交通也存在一定的行车安全风险,如列车事故、设备故障等。
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轨道交通管理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首先,轨道交通管理者应确保车辆及设备的安全性。
这要求在车辆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保证车辆的结构牢固,设备的性能稳定。
同时,需要定期对车辆和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问题。
其次,轨道交通管理者应加强对驾驶员和维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驾驶员是轨道交通的核心操作人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驾驶技能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安全。
因此,轨道交通管理者需要严格选拔和培训驾驶员,确保其具备足够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维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维修和保养能力,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
此外,轨道交通管理者还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制定和实施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人员和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应急预案应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如列车事故、设备故障、自然灾害等,制定相应的处置流程和措施,以便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情况,减少事故损失和伤亡。
此外,轨道交通管理者还应加强对乘客的安全教育和宣传。
乘客是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交通安全。
因此,轨道交通管理者应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醒乘客注意安全,禁止乘客在站台和车厢内进行危险行为,如冲闸、攀爬等。
同时,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向乘客传递安全信息和知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总之,轨道交通行车安全风险是现代城市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轨道交通管理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确保乘客的安全。
这包括确保车辆和设备的安全性,加强对驾驶员和维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以及加强对乘客的安全教育和宣传。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

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能够解决城市的人流拥堵等问题,但是面对当下城市轨道交通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轨道的正常使用和乘客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提高技术程度,加强人员的技能,积极的进行乘客安全乘车的宣传等手段,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正常运行。
关键词: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措施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1.1乘客对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市民的方便出行,所以对于乘客的安全保障是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从现有的事故原因来看,由于乘客的个人素质,行为不当引起的事故不在少数。
例如,在轨道交通即将运行时,会有警示灯和警示音提醒乘客,禁止乘客再上车,但是不少乘客为了节省时间,或者存在侥幸心理,仍会赌博性地冲向车门,从而造成车门夹人的事故。
此类事故不仅耽误了乘客的行程,还给车上其他乘客造成了巨大的不便,此外,对于轨道交通的运行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比如造成整条运行线路上车次的停运。
除此之外,部分乘客也会无意地将某些危险物品带上轨道交通上,使其在运行期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所以,对于乘客的安全乘车意识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相关安全管理部门要有所重视。
1.2车辆自身对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影响对于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而言,其车身是相对封闭的空间,并且大多线路在地下运行,所以对于火灾的防控要未雨绸缪。
由于在地下封闭空间,并且车厢在运行过程中的通风效果较也十分不错,假设发生火灾,借助在运行中产生的风力,火情将会快速地蔓延,所以,车厢内的灭火工具要确保符合要求,并定期地对其进行检测,避免灭火工具不能使用的情况。
除此之外,车厢选用的材料也要尽可能地具有一定的防火能力,从而抑制火情的扩大,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此外,对于轨道交通的列车长来说,一旦发现出现安全问题,一定要及时地告知乘客,并正确地实施应急方案,抓紧时间疏散乘客,避免乘客的安全受到威胁。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隐患和风险管理精细化手册

一、概述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成为了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轨道交通工程面临着诸多安全隐患和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将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精细化的施工安全隐患和风险管理手册对于确保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至关重要。
二、施工安全隐患的分析与管理1. 工程地质情况:在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地质情况可能存在隐患,如地下水位较高、土壤稳定性差等,需要对其进行精细化的分析,并通过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2. 施工设备和机械: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施工设备和机械,如果操作不当或设备老化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施工设备和机械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3. 施工人员素质: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施工安全,需要建立健全的人员选拔和培训制度,确保施工人员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
三、施工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措施1.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在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前,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 安全监测系统的建立: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3.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施工区域划分、道路交通管理、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等,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
4. 风险应急预案的制定: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应急响应方案和措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四、施工安全隐患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1. 保障人员生命安全:施工安全隐患和风险管理手册的精细化实施,可以有效地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保障财产安全:施工安全隐患和风险管理手册的精细化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事故对财产造成的损失,保障轨道交通工程的顺利进行。
3. 提升施工效率:通过对施工安全隐患和风险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水平,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
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地下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因地下施工具有工作环境复杂、空间狭小、作业作业困难、风险系数较高等特点,地下轨道交通施工安全风险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为了保障工程的施工安全,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
本文从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特点、施工安全风险的原因、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措施等不同角度,展开详细解读。
一、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特点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施工环境复杂。
施工现场通常需要通过隧道、地下室和管道等工程施工,环境复杂、不稳定。
(2)作业场地狭小。
由于地下施工的空间有限,往往存在操作面狭小,操作难度大等问题,增加施工安全风险。
(3)施工作业复杂。
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难度较大,常常需要使用特殊工具和技术,对工程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很高。
(4)涉及人员较多。
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涉及人员多,包括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和质量检测人员等,可操作的人员数量多,管理难度也加大。
(5)施工风险大。
地下工程施工中存在各种天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风险,如地质变形、水浸、火灾、坍塌等等,增加了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和风险。
二、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原因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地质因素。
地下交通工程施工往往会破产地层、破坏地质条件,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及突发地质灾害。
(2)地下水及土层高含水量。
因为地下水与土层结构无关,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与建筑设计图纸不符合的地下水,导致安全风险增加。
(3)地下交通运输线路布局设计不合理。
在地下交通工程中,如果线路设计不合理,如隧道弯道过劳、过斜等,容易出现安全风险问题。
(4)施工人员基本操作技能不熟练。
在施工现场,由于施工人员实践经验不足、基本操作技能不熟练或工作状态不平稳,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市快轨交通#第20卷第4期2007年8月快轨论坛URB AN RAPI D RA I L T RAN SI T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毛 儒(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 香港)摘 要 介绍海外有关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的准则:英国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准则,轨道交通系统工程的安全保证,英、法、德国不同的风险接受标准。
关键词 安全风险 安全保证 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中的大动脉,是运量较大的集体快速运输工具,对城市经济发展作用巨大,因此,其安全问题应提到相应的高度,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各个阶段均要加强安全风险管理。
安全问题说明白了,就是/以人为本0。
风险包括商业(投资)风险、环境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等,本文着重谈安全风险。
1 我国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现状我国经数十年的轨道交通建设,已逐步加强了对轨道交通的安全风险管理。
例如,目前大型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都从各个方面进行风险评估。
在设计阶段,有设计的风险评估(如铁道部对野三关长隧道的设计评估会议);在施工阶段,铁道部于2003年重新修订了《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同时,建设部最近也正在编制《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个别设计院现已就地铁工程建立了/在建线路安全风险的总体评价项目0:以上事实说明,我国对轨道交通安全问题的认识已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鉴于此,了解这方面的海外动态必将有益于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
本文介绍3个方面以供参考:英国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准则,轨道交通系统工程的安全保证,以及英、法、德国处理安全风险的总量度标准。
2 英国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准则具有166年历史的英国铁路监察局于1996年重收稿日期:2006-09-25作者简介:毛儒,男,从事隧道及地下铁道事业已逾50年,现任中国地铁工程咨询公司顾问及香港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
新修订的《铁路安全准则及指引》(rail w ay safetypri nci ples&gu i dance),同样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
从分析影响轨道交通安全因素出发,该准则将轨道交通分为8个方面(见图1),列出互相影响的33项准则。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列出/列车与基建及各项设备的配合0部分,以作解释。
图1 影响轨道交通安全的8个方面2.1 准则31:列车与信号的配合影响的因素有:①制动的实施要经信号系统允许;②加速率与减速率要经信号系统允许;③电磁场的干扰效应以及防止干扰信号系统的设置;④列车与信号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⑤在驾驶位置有信号信息的显示。
2.2 准则32:列车与基建部分的配合影响的因素有:①在静态与动态情况下的安全限界;②轨道几何形状对列车动态时的影响;③曲线轨道的列车中部及尾部的偏离值;④结构物与列车之间的净空值;⑤站台长度;⑥站台上的台阶距离;⑦在悬挂部分、门或其它系统失灵的降低模式时的运营。
2.3 准则33:列车与电力牵引系统的配合影响的因素有:①车辆与电导体之间的间隙;②集电系统的尺寸与位置;③回路电的布置;④再生制动的布置;⑤电力牵引系统短路的后果;⑥电磁干扰效应及其预防。
3 轨道交通系统工程的安全保证3.1 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概略性的安全与可靠性评估;初步的危险7URBAN RAP I D RAI L TRAN SI T分析以及初步的RAM (reli ab ility ,availability and m ai n -tai nab ility)可靠性、使用性及可维修性的分析。
3.2 初步设计阶段既要继续做初步危险分析及初步RAM 分析,又因为此时情况较明朗,数据较具体,可以进行系统保证计划,并将已出现的安全及RAM 问题通知有关部门。
3.3 详细施工设计及设备选型阶段继续进行原来的初步危险分析、系统保证计划,对是否安全做出评估;开始分析接口风险、系统风险,进行潜电路分析、人为因素分析、系统的SI L (安全综合指标safety i ntegrity level)分析、软件误差效果分析;也可以做故障树分析,以考察能引起故障事件的原因及其安全分析方法。
考虑建立RAM 模型及其分配和预估,建立失效模型及其效果与关键分析;同时,执行系统保证计划,证实对RAM 的调试(即从分析、建模型逐步走向实施)。
此阶段要收集数据加以分析,并做回馈以便核实。
执行有关/失败报告及改正处理制度0(fail ure reporti ng and c orrect i ve act i on syste m,FRACA S),必要时对安全及RA M 重新设计或修改,同时继续进行安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的评估。
3.4 其他阶段对于设备制造及安装阶段、基建施工阶段、调试阶段以及缺陷修复阶段,也均应做RAM 指标的演示以及安全验证。
3.5 对危险(hazar d)分析的界定(1)发生危险事故(hazar d eve nt)的概率分为若干级,例如:从最频密的所谓/连续不断的(cont i nuous)0,即每年不少于100次,逐渐递减到/偶然的(occasional)0,即每年发生1/10~1/100次,直至几乎不可能发生(<10-6次/年)。
(2)至于危险事故的后果严重程度,也可以从人员伤亡以及地铁运营受阻两方面考虑而定若干级,例如:①大灾难:事故死亡人数达51~500人,重轻伤人数均超过500人,而运营受阻达数月,甚至1年。
②危险级:事故发生后仍有人员死亡,重轻伤人数仍达数十人,而运营受阻达数天,此种情况属危险(critical),绝对不能轻视。
③轻微级:事件后果的严重性降至最低,无任何伤亡,而运营受阻仅数分钟。
(3)按(1)和(2)的分级可排列出风险评估矩阵,从中得出:①不能接受的:对于经常发生而又有伤亡、运营受阻已超过数小时及若干天的事故,均属不可接受,因此必须设法降低风险。
②不理想的:若事故发生可能有伤亡,而运营受阻时间长,但发生的概率很低,则应根据ALARP (as lo w as reasonably pract i ca b l e)去降低风险,从而提高安全度。
③可以接受的:因事故伤亡不大,或发生概率很低,故可认为在必要时以ALARP 衡量其降低风险的措施。
④完全可接受:事故不严重或发生概率极低,故不必考虑降低风险的措施。
4 英、法、德国处理风险的总量度标准在轨道交通的系统工程中,欧洲通用的规范有:①EN 50126:1999R ail w ay applications )))The specif-i cation and de m onstrat i on of Reliability ,A va ilability ,M ai nta i nability and Safety (RAM S),铁路应用)))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及安全的规范及证明;②EN 50128:2001Ra il w ayappli cat i ons )))Co mmun -ications ,si gna li ng and processi ng syste m s )))Soft ware for ra il way control and pr otecti on syste m s ,铁路应用)))通信、信号及程序系统)))软件用于铁路控制及保护系统;③EN 50129:2003R ail w ay appli cat i ons )))Co mmun -ications ,si gnali nga ndpr ocessi ngsyste ms )))Safetyrelated electr on i cs syste m s for signali ng ,铁路应用)))通信、信号及程序系统)))为信号而设的安全电子系统。
本文不拟讨论以上各规范的具体内容,只想着重指出这些由欧洲电子技术规范委员会(CENELEC)制定的适用于欧洲各国的针对铁路安全的规范,在使用时,英、法、德等多国对风险的量度标准(或称接受标准)是有区别的。
例如:英国应用AL ARP (as lo w as reasonably practicable),即:尽量合理地降低风险(见图2),而法国实行的是GAMAB (g l obale m ent au mo i ns aussi bon )原则,意思是所有新引入的运输系统其总风险水平至少要与相类似的系统一致。
他们主要以已有运输线路在图2 应用A LARP 原则的示意图(下转第16页)8组织乘客通过联络通道进入非事故隧道,疏散到车站。
5结语为更好地发挥疏散平台快速疏散乘客的作用,广州地铁在3、4号线全线开通运营前后进行过数次区间乘客疏散演练,在演练中模拟各种情况下的乘客疏散,对上述各种疏散方式进行了检验。
通过实际演练和理论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装有侧向疏散平台的地铁区间疏散,应区分设备故障和紧急情况两种不同的情况,对人身安全、临界距离、运营影响及区间线路条件进行分析,确定具体应当采用的疏散方式,充分发挥侧向疏散平台的作用,从而达到安全快速地疏散乘客的目的。
参考文献[1]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广州地铁三号线长大区间乘客疏散应急预案专题研究[R].广州,2006.[2]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初步设计(防灾总说明书)[R].广州,2006.[3]王迪军罗燕萍.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区间隧道消防疏散方案.[C]//地下铁道新技术文集2003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地下铁道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交流会.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4]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广州市防雷设施检测所.广州地铁四号线二期工程雷电风险评估报告[R].广州,2006. [5]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初步设计安全预评价报告[R].北京康迪建设监理咨询公司,2003.[6]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广州地铁四号线二期段长大区间和高架线路区间乘客疏散应急预案专题研究[R].广州,2006.[7]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工程初步设计(防灾总说明书)[R].广州,2006.[8]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9]广州市地铁轨道交通四号线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R].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2004.Passenger Evacuati o n i n S ub wayTransit Tunnel s I nstall e d w ithS i d e Evacuati o n P l a tf or m sL i Y i xi ong L i u Shuchun(Guangzhou M etro Corporat i on,Guangzhou510310) Abs tr ac:t The paper stud ies passenger evacuation i n case of equ i pm ent breakdo w n and e m ergency,c ons i deri ng li nes3and 4of Guangzhou sub w ay on w h i ch ar e i nstalled si de e vacuati on platfor m s.Three or ga n izi ng m easu r es for passe nger e vacuati on are d iscusse d,i ncl ud i ng w al k i ng by passenger t he m selves, sel-f line veh i cle tra nsfer and nei ghbor-li ne veh i cle tra nsfer of passe ngers,w it h the opti on of passenger evacuation i n t he sub w ay tr ansit tunnels i nstalle d w ith s i de evacuati on p latfor m s pu t f or w ar d.Key w or ds:evacuati on p latf or m;subw ay tr ansit t unnels; passe nger evacuatio n;equip m ent b r eakdo w n(上接第8页)过去事故中的死伤情况为基准,设计及引入有关设备,使新线不至于比既有线的安全程度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