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多用,以不变应万变
变革管理:以不变应万变

变革管理:以不变应万变变革管理的另外一面:以不变应万变。
其实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百分之八十的情境下,最好的变革管理是不变,以不变应万变。
听上去是个悖论,但是你在不变的前提下,维持和保护固有的东西,并且改善相应的不足——“开着车的时候换轮胎”,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应万变的。
变革管理,如果切一刀,一个维度是变革制度,另一个维度是变革人。
关于这两个维度,曾国藩有句话——“先哲称‘利不什,不变法’,吾谓:人不什,不易旧”。
意思是,先哲说,如果没有十倍的利益就不去变法;如果没有十倍的人才储备,或者说,新人没有比旧人好十倍,这种情况下,不换人。
这两个维度看似简单,但无论是生意模式,还是做生意模式的人,这两个合在一起,差不多就是一个能成事的组织的最重要的部分。
顺着曾国藩这两个维度,谈谈变革管理。
第一,制度改革,“利不什,不变法”1.有些事是亘古不变的。
比如,佛陀现在还是佛陀,耶稣还是耶稣,孔子还是孔子,老子还是老子,曾国藩还是曾国藩,这些智慧层面的东西并没有明显的改变。
记得我刚去麦肯锡的时候,第一天,新人介绍,让我熟悉这个公司,熟悉公司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
当时会找一个资深的合伙人,我记着那次是Gordon Orr(欧高敦)来跟我们说,公司是什么样子的,你会遇到什么事情,你会遇到什么大的困扰,如果遇上这些困扰应该怎么办。
然后Gordon说,你们有什么问题问我呀?我当时年幼无知,也年轻气盛,很二货地举手说,Gordon,我要问问题。
我说,已经21世纪了,非欧几何、量子物理,包括像AI的进步,各种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的进步,已经有这么多更新了,麦肯锡作为一家有一百年历史的管理公司,围绕着战略管理来做商业管理的咨询,会不会出现“时代变了,科技进步了,这些管理的智慧、管理的方法,对于今天它不适用了?”。
当时Gordon认真想了一下,很坦诚地跟我说,以他所知,他觉得这些管理智慧,哪怕是一百年前的,甚至五百年前、一千年前的管理智慧,至今仍然适用。
高中作文_一材多用之史铁生

我以为新时期的青年作家中,史铁生是最了悟 人生,最豁达,也最真诚的一个典型。他是个残疾 人,他曾几次为此而悲观欲自杀,但当他终于觉悟 到无差别便不成为世界时,他便坦然‚接受‛了残 疾之躯,‚接受‛了自己与别人的差别,并努力做 一个精神上的健康人。 我尤其欣赏铁生释然面对苦难的大度彻悟。他 说:‚苦难消灭自然也就无可忧悲,但苦难消灭一 切也就都灭。‛所以,人是万不可追寻什么绝对的 公平,永远的利益以及完全无忧无虑的所谓‚幸福‛ 的。没有无憾的人生——这才是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 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 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 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 始发表作品。
史铁生曾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心 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 是我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的生着, 以便不断的去看它。不是不断的去看这些 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 一向都在写作着的心魂,看这心魂的可能 与去向。‛这段话也是对他作品的最好的 诠释。
2005天津:留给明天
蚕蛹作茧自缚,备爱折磨;等待破壳而出,把翩飞 的梦想留给明天;蚌忍受痛苦,历经煎熬,积累美丽痛苦, 把耀眼瑰丽的珍珠留给明天…… 留给明天的是希望,留给明天的是成功,留给明天的 是无悔的怀念。 在冬季,是一个沉寂的世界,冬雪覆盖着大地,寒风 吹打着残枝,一切仿佛毫无生机的存在,而在这沉寂的背 后,蕴藏着一种力量,一种等待春天、等待爆发的力量。 这是一种生的希望。这正如人生的冬季。当史铁生失去双 腿进,他用坚强的双手推着自己的轮椅走向了一条春暖花 开的道路,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当贝多芬被放逐在无声 的世界中,他毅然的竖起另外两只激情的耳朵,倾听着生 命音乐的壮烈与伟然。在人生的冬季,他们用自己孤单的 臂膀,扛住了苦难,扛住了寂寞,扛起了希望的燃烧圣火。
一材多用

“小兄弟,你还好吧!路滑,你要当心啊。”一根黝黑黝黑的 拐杖在眼前停下,一位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面前。 他见我站起,关切地问候着。 四目相对,就像久别故乡的游子乍逢亲人,身处冰天雪地,鼻 子酸酸的,我有种哭的冲动。 边站起边问他“大哥,你这是?”拍了身上的尘埃,开始打量 起他来。人不高,却精神,自信百倍,与我,似乎是鲜明的对比。 “哦,我到书店买了几本书,正准备回家。”他淡淡地说道。 “买书?你?”我这才发现他的腋下还夹着几本厚厚的书。 “是的,小兄弟,我要走了,路滑,你要当心。”他关切地叮 咛着。风无力地吹摆着他空空的右裤管,好像在为他送别。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我低眉神黯。“咦?小 兄弟,可你怎么没念下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坚定地说道。
《宽容与体谅最美》突出我们对小学生的宽容体谅及类似事情。 2011:《我和爸爸一路前行》这次的经历是我茁壮成长的原因之一。
“一鱼几味”
2009:《我和爸爸一起前行》 2010:《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宽容、体谅能使人快乐。
温馨提示
★☆ 写好属于自己的几件事(不同时间、 地点、人物、内容),以不变应万变。
素材2: 周末,爸爸带我骑自行车。在小巷的拐角处,爸爸的提醒话 音刚落,我就被突然出现的一个小学生骑车撞到。我欲发火, 爸爸制止,深有感悟。 改编调整: 2016:《我真想为爸爸点赞》对爸爸教育方式的感恩。 2015:《特别的一课》对不期而遇的意外情况要有万全的对策。 2014:《预案是我制胜的魔杖》获胜后回忆那次的经历。 《体谅是我制胜的魔杖》 2013:《那儿,我懂得了预防》 《那儿,我懂得了宽容》 2012:《这样的教育最美》突出爸爸的教育方法的益处。
成功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 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失败,如滴水穿 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 想着想着,上方的那缕阳光又出现了,照得我的心好暖好 暖。 我嘴角微微上扬。你好,久违的阳光!
高考作文技法指导之议论文“一材多用”(课件20张)

在儿子的鼓励下开始创作诗歌同。 的话题要求而作出相应的变化的。如若没有变通, 只是照搬,那么一则材料,证明任何一个观点都是 牵强的!
2、生活需要一个支点 他用他固有的勇气诠释着艺术的圆润,也实现了生命的圆满,在那一个有棱有角的社会,承受了如针的刺人目光。
终点的成功无不源自于当初的起点。
3、唯有用心,方可成事 当人们还停留在从那些书法家的学习中获得了什么、了解了什么、从中得到了那些艺术经验的提升的时候,米芾已经以一种批判性质的言论来说自己的书法经历了。
4、以“起点”为关键词
终点的成功无不源自于当初的起点。《砚山铭》最终以2999万元高价拍出, 创下中国书画拍卖全球最高价。不正是在米芾幼年正确的起点基础带来的吗, 十岁之前他就以欧、颜、柳等人的书法为正宗本源,从这样的起点出发,他 的书法更加成熟而风格多样。当人们还停留在从那些书法家的学习中获得了 什么、了解了什么、从中得到了那些艺术经验的提升的时候,米芾已经以一 种批判性质的言论来说自己的书法经历了。高成就也就随之而来。
2、以“勇气”为关键词
在那个时代,一个固守三纲五常的时代,一个信 奉天行有常的时代,一个中规中矩的时代,却走 来了他,一个叩石为友的他,一个拥砚而眠的他, 一个常人所不能理解被视为癫狂的他。他用他固 有的勇气诠释着艺术的圆润,也实现了生命的圆 满,在那一个有棱有角的社会,承受了如针的刺 人目光。
2、生活需要一个支点
空虚是人生中的最大敌人,它会让照耀心灵的阳光变 得黯淡,使思想的花朵枯萎凋零。陷入空虚的人们,像 是在流沙中挣扎,稍有闪失就会万劫不复。只有得到一 个牢固的支点,才能绝地逢生。日本有位92岁得老太 太柴田丰,因为扭了腰,不能去跳自己最喜欢的日本舞, 生活陷入空虚。好在儿子帮她找到了一个支点,让她重 拾笔墨写起了小诗,结果获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首部 诗集销量突破百万册,远远超过了专业的诗人。这个支 点让柴田丰的生命获得了升华。
高考作文:议论文素材的有效运用“四法”——联想、概括、逻辑、过渡

高考作文:议论文素材的有效运用“四法”——联想、概括、逻辑、过渡【编者按】写议论文时,对于素材,倘若仅靠死记硬背而不懂得运用,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
古今中外的素材浩如烟海,我们要注重对素材的整理与转换,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以无招胜有招。
我们考试时,常常有这样一个感受:考前自己看过的几则素材、几篇范文,考试时我们大多会用到;考试结束后,我们就会为自己“猜中”作文题而兴奋不已。
其实,这就是联想的结果。
不同的考生在考前阅读不同的素材,考试时却能将其运用到同一个题目的写作中;而有的考生可以将同一则素材运用到不同题目的写作中。
可见,对素材进行有效联想、多角度分析,是运用素材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然,要想写好议论文,还需要我们平时多阅读,多概括,讲逻辑,重过渡,以提升文章的思想内涵。
01善于联想杨绛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点儿的大小。
”想象或联想对于作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联想时,选取的事例要经典,尽量不要写我的邻居、我的同学、我的朋友等常见的生活事例,也不需要进行细节描写。
分析素材时,更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不要自说自话。
对熟悉的素材,不仅可以从正面论证,还可以进行反面论证,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说“但是”,多方面、多层次地对素材分析论证。
比如《乡土中国》中有一句话:“一个老农看见蚂蚁在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
”这句话好像无关紧要,但如果我们善于联想,就能写出一个有关大自然的启示的议论文片段——老农看见蚂蚁搬家了,会忙着去田里开沟,因为他熟悉蚂蚁搬家的意义,这也是大自然给人的启示。
“一叶落知天下秋”,大雁南飞,预示秋天已过,冬天即将来临;蜻蜓低飞,预示着雨即将来临。
我们要“像山那样思考”,才能明晓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不同的联想可以写出不同的内容,我们还可以写成以下片段——“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以不变之志,应万变之事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
今天,作为高一学生的你,又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20 年普通高中高一年级线上统一测试。
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
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
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
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①以你高一学生的身份,结合这次考试的体会给“20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
②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
你怎么看?
③假如有人向你求助答案,你该如何做呢,请你给他讲讲道理。
④以“20年后你”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讲给现在所有参加考试的同学。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试题来源】辽宁省葫芦岛市辽宁实验中学东戴河校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答案解析】
例文:
以不变之志,应万变之事
——致20年后的自己
亲爱的你:
展信佳!
20年后的我,还好吗?我是20年前的你。
今天给你写这封信,是想谈谈今年的疫情和考试的感受。
还记得吗?2020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因为疫情,这一年的你在家参加了考试,这一年的你尝到了时势变化带给人们的艰辛。
正是在那一年,你懂得了:时事万变,唯有坚守不变的。
以不变应万变的事例

以不变应万变的事例
以不变应万变是一种哲学思想,意思是在变化中保持稳定,不被变化所左右。
这种思想在历史上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例如,汉光武帝建立了东汉王朝以后,请了一个大学问家班彪整理西汉的历史。
班彪有两个儿子名叫班固、班超,一个女儿叫班昭,从小都跟父亲学习文学和历史。
班彪死了以后,汉明帝叫班固做兰台令史,继续完成他父亲所编写的历史书籍,就是《汉书》(一部记载西汉历史的书)。
班超跟着他哥哥做抄写工作。
哥儿俩都很有学问,可是性情不一样,班固喜欢研究百家学说,专心致志写他的《汉书》。
班超可不愿意老伏在案头写东西。
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旅行家和探险家。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以不变应万变”,意思是在变化中保持稳定,不被变化所左右。
这种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材”多向 随“题”应变--例说中考作文“快速构思,智慧立意”策略

出记忆 了 , 考场 上只能 “ 临 阵磨枪 ” , 仓促 落笔 。 嗓 子— — “ 唧 唧 喳 喳 … … ”但 热 闹是 它 们 的 , 教
怎样面对现实 , 改变现状 ?一 “ 材” 多向 , 随“ 题” 室里 却 一 片寂 静 。
应变便 是一条 “ 投入精 , 产 出多 ”的高效 之路 。
当小 鸟 飞 进教 室 … ・
我 不禁循 声望去 , 哇! 多可 爱的一 只小精 灵哪 !
灰 色的羽毛 , 轻盈 的 身影 , 不知 什 么原 因 , 误闯
天 气 渐 渐 变得 温 暖 , 太 阳 的 光 芒 洒 满 了校 进 了我 们这 个陌生 的教 室。 它急 急忙忙地 左 窜
.
- ’ .
右逃 , 找不到逃 离的路 。同学们被这可怜的小家 是不 动脑筋地 生硬 拼凑。三是操 作不 同。前 者
伙给逗 乐了 , 有的发 出 “ 唧唧 ”的鸟鸣声 , 希望 必须经过精心修改 , 有所取舍才 能切合新题 , 后 同它对话 ;有 的干脆站到凳子上 , 脱下衣服挥舞 者却是草率应付 , 一抄 了之。简 言之 , 前 者善于
进行 二次立意 , 以凸显新题之 “ 向”。让我们先 人 紧握 着拳头 , 额 头上 冒出了晶亮的 汗珠……我
阅读 江苏省南通 市一位初 二学生平 时写 的一 篇 也 费尽 了心思 , 却一 无所获。唉 , 太笨 了 , 做 不
练笔 :
出来 , 算了, 省点力气看看 书吧。
我正想合上作 业本 , 教 室里突然一 阵嘈杂 ,
通市往年 的中考题—— 《 我们一起走过 》 ( 2 0 0 9 小子 , 着急得把 眼镜都 卸 了下 来 , 瞪着双眼 , 手
年 ) , 二次立意为 “ 我和你——小精灵一起走 过 中紧握 的那支笔的顶端被他狠狠地咬着 , 可怜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材多用,以不变应万变
[小引]
作文备考准备什么材料?如何发挥其使用价值?尤其是以最少的材料应对多种文题和题型,可谓考场作文出奇制胜的秘密武器。
[精心打造具有个人特色的应试作文材料示例]
临近除夕,一个没有双臂的中年男子,迎着腊月的寒风,坐在成阳市中华路人行道上,伸出赤裸的右脚,用脚趾握着毛笔,蘸了一下墨汁,在一张长条红纸上,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等他写出下联后,我便在一片喝彩声中将这副对联买到了手。
我把它摆在客厅的大茶几上面当字帖,并找出文房四宝进行临摹。
可是,毛笔在我的手里却不听使唤,好不容易模仿出来,却惨不忍睹。
(选自车宁《日记》)
[灵活运用一个特色备考材料模拟临场应试异题作文示范]
一、叙述类
记忆犹新的那件事
成阳市陕科大附中初三车宁
临近除夕,天空阴沉沉的。
腊月的风虽然不大,却吹快了行人的脚步。
我戴着耳罩、口罩和棉手套,跟随父亲去书店寻找可以使我的字立马改观的字帖。
突然,我看见一个没有双臂的中年男子,坐在街道的一侧写春联。
他的右脚像黄土地上干巴巴的土块,粗糙龟裂的脚趾努力握住一支蘸满了墨汁的毛笔。
那笔仿佛有灵性似的,随着脚的摆动,自如挥洒,一会儿,“先天下之忧而忧”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便跃然纸上。
我看得目瞪口呆,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顾寒风凛冽,我聚精会神地欣赏他写字。
等他写完下联,我抢先一步抓在手里,问:“叔叔,这副多少钱?”他的助手回答:“5块。
”我没有和父亲商量,递出买字帖的钱。
与父亲“抬”着这两联墨迹未干、墨香四溢的书法新品,我犹如满载战利品的将军,凯旋而归。
一进门,我就在客厅的大茶几上摆上字帖,并找来纸和笔墨,准备像它的创作者那样潇洒写一回。
可是,毛笔在我的手里却不听使唤,想写出个像样儿的字都难。
好不容易模仿出来,几乎就是两行墨迹。
无奈,我只得把人家用脚写出来的对联挂在房间书柜的两边,作为宝鉴来三省吾身。
春节收获的珍贵礼物,并非压岁钱,也不是突然长高了一厘米,而是这幅残疾人用脚写的字帖——它时刻提醒我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虽然好几年过去了,但那位用脚写春联的自强不息者始终浮现在我的眼前,他那身残志坚、吃苦耐劳的精神时时刻刻鞭策着我,催我奋进。
[点评]
为了扣合“记忆犹新”,作者采用顺叙的写法,叙写了残疾人用脚写春联的场面和自己临摹的情景,表达对残疾者的钦佩之情和他对自己的影响。
六要素齐全,细节生动,颇为感人。
二、议论类
自立者勇,自强者胜
成阳市陕科大附中初三车宁
我曾经亲眼目睹一位没有双臂的中年男子,用右脚写出了连肢体健全人都难以完成的毛笔书法作品。
大概是因为生存所迫吧,他选择了用脚练习书法之路。
尽管我当时看到的仅是他艰苦奋斗成功后的书法成果,但想象得出,他在用脚趾握笔学会写字,进而写好毛笔字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
可以说,他的成功靠的是自立、自强的精神。
有了这种精神,即使身体残缺,也会设法弥补,甚至能将本身的缺陷发展为专业特长。
断臂汉子的脚不就练就写字的功能,并成为其特长了吗?正如毛主席当年所说:“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用脚趾掌控毛笔写字,本身就是对潜能的自我挖掘和发挥。
在写字课上,语文老师不厌其烦地教我认识笔画、握笔姿势、运笔方法,可我就是不争气,进步很小,至今字写得仍很难看,而且书写速度还很慢。
与断臂的残疾书法家相比,我首先差在了奋斗精神上。
我有手而不会写毛笔字,甚至钢笔字也写不好,真是身体健全的半残废啊!
那位残疾书法家,脚趾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功能。
据我近距离观察,那五根粗糙僵硬的脚趾头,只不过夹住了毛笔的杆子而已,谈不上把握有度与协作默契。
但是一笔一画地写出了标准的隶书字体,难怪有人惊叹“神脚”:即使是神脚,也不可能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日复一日苦练出来的——有他脚趾上的硬茧为证,有他脚腕上暴起的青筋为讧,有他赤脚挥笔而浑然不觉寒风刺骨的真功夫为证。
是自立自强弥补了脚的先天不足,写出了结构合理、字字匀称、行行美观的方块字。
自立,才能勇于面对困难;自强,才能无往不胜。
我必须从医治自己的思想残疾入手,自立自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点评]
这篇议论文有对无臂汉子用脚写春联事件的引述,但重点既不在介绍写字方法,也不在细述感人的故事,而在于发掘其所包含的思想启示——自立自强,没有什么做不到。
这种理性启示,当然需要逻辑推理,因而本文开头采用了演绎推理的论证方式;主体部分运用事理论证法,论点鲜明,论证有力,且逻辑严密,具有说服力。
[底蕴揭示]
1、备考材料应典型而新颖。
材料要新鲜,内涵丰富,要尽量避免与人撞车,材料陈旧是作文的大忌。
2、备考材料要具备人、物、事、理等主体要素,以适用于不同的文体进行裁剪。
面对备考材料的特殊用途,材料一定要适应各种作文题及题型的写作需求。
这就要求材料中务必含有能够挖掘利用的人物与事理成分。
如无臂汉子刚脚与春联这一材料,在经过加工整理后,便成为内涵丰富有数种角度可挖的主体内容:一是具备叙述价值的感人事迹,二是包含引人思考的深刻哲理,三是情深意切的衷心倾诉。
只有材料之中多方面的内涵要素俱在,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为临场选耿利用角度留有充分的余地。
3、根据考场作文题意的要求,可按“留、删、调、改、添”的五字重组原则重新整合。
基本方法有:(1)保留原素材里尚可利用的部分内容和语句;(2)删除原素材中派不上用场的夹杂信息及词句;(3)调整原素材里的信息、告知语序或表述方式;(4)修改原素材中表达不妥当的地方;(5)增添原素材所缺失的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