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提纲修订版..
大学基础写作提纲

大学基础写作提纲一.绪论什么是写作广义写作就是关于一般文章的基础写作,狭义写作通常是指作家的写作,即文学创作。
2、怎样培养写作兴趣3、怎样提高写作能力二.写作行为系统三.写作主体的含义所谓写作主体,就是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中的人。
在写作活动中,主体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他的写作素养、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写作活动的进行和作品的质量,可以说,写作正是写作主体素养和能力的体现,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写作主体的素养。
四.写作主体的素质: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味审美理想五.怎样培养写作主体的素质?1加强思想修养2积累生活经验3扩展知识4学习语言5磨练写作技巧。
六.写作主体的能力:观察感受思维想象怎样培养写作主体的能力?七.写作客体因素1、什么是写作客体?写作客体包括哪些方面?写作客体是指进入写作主体的视野并激起写作欲望,经过写作主体选择和整合后成为写作行为描述对象的客观世界。
1)写作客体首先是有了写作欲望的主体(即写作主体)的观照对象。
2)写作客体还必须是写作主体的描述对象写作客体属性:客观性对象性动态性历史性2、写作客体与写作材料有什么区别?(1)属性不同。
写作客体是写作活动的基础。
材料是认识写作客体之后的结果。
(2)阶段性范围不同。
写作客体帮我们认识材料,材料是构成文章内容的要素。
(3)存在方式不同。
写作主体以客观的、原生态的方式存在。
材料经过了写作主体的加工与创造,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写作客体的地位1是写作系统的基础要素。
2是写作活动的前提条件。
3是写作传播的信息源什么是写作材料、题材?可能、可以或已经派上用场的事物及想法统称为材料。
已经派上用场的成为题材八.写作载体因素1.文章体式:体制结构格式2、文章的表达方式通常将表达方式分为五种,即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一)叙述叙述的含义叙述的人称人称作用局限第一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和思想感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真实感。
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受“我”耳闻目睹的视野,经历,感受的特定和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大学写作复习题纲

大学写作复习题纲一、写作基础知识1. 写作的定义与目的-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旨在传达信息、情感和思想。
- 写作的目的包括交流、记录、教育、娱乐和启发。
2. 文章结构- 引言:吸引读者注意,提出主题。
- 正文:围绕主题展开论述,提供支持材料。
- 结尾:总结全文,重申主题,提出建议或展望。
3. 写作风格- 正式与非正式:根据写作目的和读者群体选择合适的风格。
- 客观与主观:保持客观性,同时表达个人观点。
二、写作技巧1. 词汇运用- 丰富词汇量:使用恰当的词汇表达复杂概念。
- 避免重复:使用同义词替换,增加文章多样性。
2. 句式变化- 长短句结合:使用不同长度的句子,增强文章节奏感。
- 复杂句与简单句:合理运用复杂句式,避免冗长和晦涩。
3. 逻辑性- 明确论点:文章中每个段落应有明确的中心论点。
- 逻辑连接:使用逻辑连接词,确保文章条理清晰。
三、不同类型文章写作1. 议论文- 论点论据:明确提出观点,并提供充分的论据支持。
- 反驳与回应:对可能的反对意见进行预测并给出回应。
2. 说明文- 清晰阐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事物或概念。
- 逻辑顺序:按照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组织内容。
3. 记叙文- 故事叙述:围绕一个中心事件或人物展开叙述。
- 情感表达:通过细节描写传达情感和氛围。
四、写作过程1. 选题与构思- 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写作热情,提高写作质量。
- 构思框架:确定文章结构,规划写作流程。
2. 草稿撰写- 快速写作:不受干扰地完成初稿,避免过度修改。
- 保持连贯:确保文章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连贯。
3. 修改与润色- 检查语法:修正语法错误,提升文章质量。
- 润色语言:优化表达,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五、学术写作1. 引用与注释- 正确引用:遵循学术规范,注明引用来源。
- 注释规范:使用脚注或尾注,提供详细信息。
2. 论文写作- 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 结果呈现:清晰展示研究结果,合理解释数据。
基础写作第三版期末考试点

基础写作第三版期末考试点
第一章导论
一、重点掌握
1、写作的特殊属性
1、写作的化生性特征
2、写作的书面性特征
3、写作的交流性特征。
2、写作的基本规律:1、写作转化律2、写作整合律
3、写作通变律。
二、了解写作的一般属性1、写作的个体性特征2、写作的实践性特征3、写作的创造性特征。
第二章言之有物——材料和思想
一、重点名词:材料广义的材料狭义的材料思想
二、重点掌握1、狭义材料的选择及要求典型性----材料具有代表性材料最具有精神启迪效果材料具有生动性、新颖性。
2、思想提炼的途径在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思想在向事物内在纵深
层面的开掘中提炼思想在对多种结论的比较选择中提炼思想。
三、一般掌握1、思想的要求文本思想要真实文本思想要深刻文本思想要新颖
2广义材料的选择及要求感受深刻的材料内涵丰富的材料新颖生动的材料。
四、了解1、材料的分析。
2、材料的综合。
3、形成文本思想的方法归纳概括法、主客遇合法、纵横比较法。
第三章言之有序--结构
一、重点名词结构层次段落过渡照应
二、重点掌握1、结构的原则结构安排要符合人类思维活动规律结构安排要服从文章内容表现需要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
2、结构的艺术手法分合与曲直疏密与虚实抑扬与张弛。
3、层次与段落安排的原则一是组合部分的不可或缺性二是组合次序的不可调换性。
三、一般掌握1、过渡与照应的方式。
2、开头与结尾的方式。
《基础写作》期末复习

《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活动的主题今天网上教学活动的主题是:期末复习指导。
需要同学们思考的问题(一)一、材料积累与选择的要求(一)广义材料的选择及要求:1、应当选择感受深刻的材料;2、应当选择内涵丰富的材料;3、应当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
(二)狭义材料的选择及要求:1、典型性——材料具有代表性;2、深刻性——材料最具有精神启迪效果;3、可读性——材料具有生动性、新颖性。
二、思想提炼的要求与途径(一)思想提炼的途径:1、在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提炼思想;2、在向事物内在纵深层面的开掘中提炼思想;3、在对多种结论的比较选择中提炼思想。
(二)思想的要求:1、文本思想要真实;2、文本思想要深刻;3、文本思想要新颖。
需要同学们思考的问题(二)一、结构安排的原则1、结构安排要符合人类思维活动规律;2、结构安排要服从文章内容表现需要;3、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
主要表现在:1)结构安排应当做到完整匀称;2)结构安排应当做到周严缜密。
3)结构安排应当做到错综变化。
二、结构的艺术手法1、分合与曲直;2、疏密与虚实;3、抑扬与张弛。
请同学多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三、结构安排的环节1、层次与段落。
这是结构安排的核心问题。
层次,也称结构段、意义段,用以区别段落(自然段)。
它是指文本内容各主要部分的划分和表达次序的安排。
段落,就是自然段。
它是从文字表达形式上体现文本内容表达过程中的停歇与转换的一种标志。
层次与段落安排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两条:一是组合部分的不可或缺性,二是组合次序的不可调换性。
2、过渡与照应。
过渡与照应是使文本内容前后连贯的一种重要结构手段。
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和转换。
照应,是指前后内容上的彼此配合、关照和呼应。
常见的过渡方式有:过渡词、过渡句、过渡段。
常见的照应方式有:首尾照应、照应标题和行文中的前后照应。
3、开头与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本结构中的两个独立层次。
开头和结尾无论是对写作者,还是阅读者而言都具有重要作用。
大学基础写作08期末复习提纲

大学基础写作08期末复习提纲大学基础写作08期末复习提纲一、绪论1、写作与现代化(什么是数字化写作)数字化写作的时代的来临,使写作行为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文字、文章、纸张、书籍等概念都可能被改写或异化,因此必须关注现代写作已经面临的挑战。
2、数字化时代对写作的影响A、写作主体的素质在迅速提高写作能力的全能性思维空间的开阔性、思维节奏的高速性对社会问题的参与性、对话性写作行文过程的非线性B、写作成品的内涵在不断扩大写作的成品愈来愈表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
非文章的写作,如题词赠语、标语口号、广告语、评语、鉴证意见等成品新模式比比皆是。
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新生了电子邮件、网络言论、网上聊天、手机短信等全新的“电子写作”书写工具也不一定是笔或键盘,媒介载体更不仅仅是纸和书C、写作文本的形式在日益超越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为写作的超文本存在提供了支持。
如网络媒体中“动漫新闻”的表现形态、教育教学中变“教案”为“课件”的时尚流行等等掌握多媒体表现技术,学会在一个文本里嵌入影像和声音等超文本“写作”,成为当下学习写作者急需更新学习的内容D、文体写作的手段在时刻变化3、最早提及写作理论的著作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总结写作经验,虽是片言只语,却不乏真知灼见。
如《易》:“言有物”、“言有序”,“修辞立其诚”,《尚书》中:“诗言志”。
孔子更提出了:“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两汉的写作理论继承了先秦时期某些思想,其影响较大的是《毛诗序》、《淮南子》、《论衡》及《史记》、《汉书》等。
《毛诗序》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先秦儒家的诗歌理论,以诗歌的性质、内容、作用及表现手法均有阐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写作理论建设的一个高潮,诞生了我国第一篇文章学论文《典论·论文》(曹丕),第一篇写作学论文《文赋》(陆机),第一部写作学专著《文心雕龙》(刘勰),第一篇文体论论文《翰林论》(李充),第一部文体论专著《文章流别论》(挚虞),第一部文选学著作《昭明文选》等,形成了我国写作理论发展的第一个高潮。
基础写作期末复习题纲

基础写作期末复习题纲第一章1·写作与工具的关系:思是写的基础,写是思的物化过程,写与思相互促进,互相推进。
2·写作与说话的关系:口头表达可以凭借语音,语调,语气,节奏等因素,可以重复,还可以借助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但是到了写作时,这些都无法使用,只能运用书面的文字符号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情感,因此,语言使用的要求就是更高。
3·写作的完整过程:写作前:采撷,构思写作:表达写作后:修改,发布,阅读——反馈4·写作活动的五大特点:(1)人文性(2)综合性(3)个体性(4)创造性(5)实践性5·写作的作用:(1)纪录,传播,社会交流(2)发牢骚,创作文学,抒发个人心性(3)自我实现6·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途径二章第一节:主体1·写作主体主宰写作活动:缘情而作,因事而作,受命而作2·写作过程的主宰作用:(1)写作主体给写作客体赋予生命和灵魂(2)写作主体为写作活动确定方向和目标(3)写作主题将写作客体酿造成文章作品3·写作活动对写作主体的要求:(1)思想理论要求(2)知识结构要求(3)思维能力要求(4)表达能力要求(5)审美能力要求4·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1)情感与情绪(2)责任与道义(3)素质与人格(4)经验与体验5·含义写作主体是写作活动的发动者,也是写作活动的谋划者、执行者,是写作活动的主宰。
第二节客体1·含义:指进入写作主体视野,经过写作主体,整理和加工改造后成为写作描述对象的客观世界2·构成因素:(1)对象化的自然景物(2)群体化的社会生活(3)个体化的人生状态(4)外在化的精神产品3·作用:(1)客体是写作的触发物(2)客体是写作的建言物4·客体与主体的关系:(1)滋养与反映(2)融合与距离(3)凭借与制约第三节受体1·写作受体解读的素质:(1)良好的身心感受素质(2)广博的文化修养素质(3)丰富的生活阅历2·写作受体的特征:(1)求知性(2)交际性(3)创造性3·受体的心理特征:求知受益心理猎奇探密心理平等对话心理介入互动心理4·受体影响写作活动的方式和要素(1)阅读反馈的影响(2)年龄与性别意识的影响(3)职业与文化差异的影响三章1·什么是材料,素材,题材和资料材料,是一种外延广泛的概念,他是作者为了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摄取并写入文章的一系列事实和理论。
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提纲.doc

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提纲(应部分同学要求,本人根据老师提纲讲解课上所讲内容而整理出该份资料,其中的红色字体代表了老师所讲的重点、讲解、补充及说明。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绪论(有些老师说这部分不考)1.什么是写作?2.谈谈你对写作的认识。
3.总结一学期学习写作的收获(包括兴趣、意识、能力三方面),你计划第二学期如何继续提高写作能力?第一章散文1・.如何理解散文概念的多种含义?2.根据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散文分成儿类?各类散文有什么特点?3.散文文体有哪些特征?4.散文叙事有什么特点?5.清人王夫之说:“烟云泉石,花岛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补充:6.散文笔法P21第二章诗歌1.诗歌有哪些分类?2.诗歌的特征有哪些?3.情感对诗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诗歌情感有什么特点?(该点老师说吋以降低匝视度)4.什么是诗歌的意彖?举例说明诗歌意彖形成的过程。
5.诗歌屮架构意象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补充:6.诗歌的押韵P69-71第三章小说1.小说文体特征是什么?2.小说叙事有什么特点?3.按内容特征分,小说分为哪几类?P964.小说人物鴉造有那些主要技巧?P995.小说环境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P1096.小说情节的要求与主要因素是什么?P1147.小说为何耍巧用细节?P1208.小说两种叙事视角的特点是什么?第五章杂文1.杂文与一•般性议论文主要有哪些不同?(理解)2.杂文作为边缘文体有哪些文体特征?P203 (“杂文作为边缘文体”指的是朵文边缘议论文与文学Z间)3.形象性议论对杂文写作冇哪些影响?(降低重视度)4.杂文形象性说理有哪些方法?P2115.试举例说明“就事论理法”的写作技巧。
第六章消息1.消息的文体特点是什么?2.消息的叙事特征是什么?3.如何理解消息事实的完全真实?4.什么是导语?导语有何作用?如何才能写好导语?5.消息的结构冇哪几种,各冇何优点?6.什么是消息背景材料?有些消息为什么要交代背景?7.消息标题有那儿种?有多少种配置方式?第七章通讯1.通讯的文体特征是什么?2.通讯与消息的异同是什么?3.什么是事件通讯?4.什么是风貌通讯?5.什么是专访?第十章学术论文1.学术论文与政论文有那些异同?(可以不理)2.熟悉学术论文这种文体,有那些途径?(可以不理)3.怎样理解学术论文的学术性、科学性、仓ij新性和理论性等的特征?(实际上考点是文体特征)4.选题、论题、标题、论点这几个概念有什么区别?(选题指作者选择的论题;论题是作者的研究对彖,并不代表作者观点;标题指论文的题目,有时可以等同于论题,但标题不一定是论题;点指作者对研究对象的观点和判断)5.选题为什么难?怎样解决?P4146.怎样开展学术研究?研究过程常遇到那些困难?怎样解决?7.怎样构建论文提纲?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那些内容?P4298.论文写作常用那些论证方法?怎样提高论证技巧?P435教材阅读与分析材料:第一章散文1.P15冰心《霞》2.P19余光中《听听那冷雨》)3.P27孙犁《亡人逸事》4.P39鲁迅《秋夜》5.P43钱钟书《论快乐》第二章诗歌1.P62纪弦《你的名字》2.P67余光中《当我死时》3.P70刘湛秋《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4.P78洛夫《边界望乡》5.P89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第三章小说1.P101高晓生《陈奂生上城》2.P109冈察洛夫《奥勃洛莫夫》3.P115契柯夫《柔弱的人》4.P125鲁迅《药》5.P132汪曾祺《陈小手》第四章杂文1.P208《叔叔的苹果和实践的地位》2.P211孙犁《我的位置和价值》3.P214张雨生《虎皮鹦鹉Z死》4.P216吴非《谁将是唐僧的二把手》5.P219毛志成《疑“儒”》第六章消息1.P246《生活改善人口增长》2.P255《难得的瞬间》3.P258《两名人学生玩命》4.P258《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明镜高悬》5.P270《著名女记者子冈默默离去》第七章通讯1.P294《她走进深深的小巷》2.P304《湖北人聂华苓》3.P320《金字塔夕照》4.P322《美哉,米脂婆姨》(3)具体论证) 5. P327《咅乐,幼儿心灵的体操》第十章 学术论文1. P430《古代文艺肖像与美学宗教意蕴》2. P438《精心组织高潮》3. P447 «论阿Q 性格系统》4. P451《关于v 鲁迅〉书话》5. P455《意境与非意境》(关于鉴赏题的答题思路:(1)文段是什么文体? (2)该文体的特征。
基础写作复习提纲.doc

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写作》复习提纲▲第一章写作准备I提高写作素质1、素质的内容:智能结构;非智能结构。
智能结构主要包括知识与能力,往往通过三条途径:学历;经历;阅历。
非智能结构主要是:人的思想品德以及兴趣;动机;意志等因素。
2、思想政治品德对写作的导向作川: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素质兴趣、动机、意志对写作的协同作用3、提高素质的途径:要提高思想理论水平;要广泛阅读,扩大阅历;要勤于内省,严于利己II培养写作能力4、写作能力包含的内容: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5、写作感知的特性:写作感知具有鲜明的口的性;写作感知具有较强的审美性。
6、思维能力概括为四个部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
7、抽象思维在思维过程中,往往采用下列三种方法:归纳与演绎相统一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
8、形象思维具有哪些特征:形象思维始终包含着作者的艺术情感;想象是形象思维最显著的特点;艺术概括和艺术虚构是形彖思维的主要方式;概括富有特征的典型化人物。
9、艺术直觉的特征:整体性;独创性;模糊性10、表达能力:认字蓄词炼句是表达的基础;掌握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11、记叙的要素:(六要素)事件是什么?在什么时间发生?发生的地点在哪里?什么人参与其屮?起于什么原因?产生什么后果?——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叙述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记叙的类型:从详略上分——概括记叙,记叙具体;从线索上分——合叙,分叙。
记叙的特点:主要在于陈述的过程,不专注于静止的细节,不做大肆渲染,铺陈;不做形、声、色、味的直观刻画;而在于陈述说人、事、景、物的实在情况。
记叙的要求:条理要清楚;要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生动引人。
12、描写的类别:按对象分——人物描写(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描写),环境描写;按方法分——细描,白描;按描写角度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的写作耍求:冃的明确;突出特点;具体抒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年度第一学期《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提纲●下划线部分为重点,下划线文章要求能分析。
绪论1.什么是写作?写作是人类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纪录资讯、表达意向。
写作是人类表现无穷创作力的方法之一,这些作品称为文学。
作品的情节可以是虚构或纪实的,可以表现为各式长短的文章、诗词歌赋、小说、剧本、书信等。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
写作活动具有如下一些显著特征:1、目的性;2、创新性;3、综合性;4、实践性。
写作活动的主要作用和意义在于: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写作作为一种复杂的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
2.谈谈你对写作的认识。
3.总结一学期学习写作的收获(包括兴趣、意识、能力三方面),你计划第二学期如何继续提高写作能力?第一章散文1..如何理解散文概念的多种含义?散文是一种以优美语言非虚构地记叙人事,表达情意的文学体裁。
现代散文含义通常称为广义的散文含义,现代散文是个种文体,它包括了杂文,随笔,小品,序跋,日记,速写,素描,游记,风俗志,记事文,抒情文,散文诗,通讯,特写,报告文学,回忆录,“四史”,人物传记和科普小品等等类文体。
当代散文含义是狭义的散文含义。
从现代散文中陆续分离出来的边缘文体有四种:(1)文学与政论的边缘文体——杂文(2)文学与新闻的边缘文体——报告文学(包括通讯,特写)(3)文学与历史的边缘文体——史传文学(大型的回忆录和人物传记)(4)文学与科技的边缘文体——科普小品2.根据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散文分成几类?各类散文有什么特点?(一)记叙散文(以叙述描写为主,是散文的基础文体)特点: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反映的范围最广阔,出现的历史最悠久,写作模式最多种多样。
有记人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状物散文。
(二)抒情散文(内容强调抒发感情)特点:可以直接抒发感情,但主观的感情不论是产生还是转移都要依附于客观事物。
作者直抒胸臆的文字往往是少而精,更多的是结合着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议论来进行抒情。
有抒情叙事文和借景抒情文。
(三)议论散文(强调发表见解,表达方式以形象议论为主)特点:根据感知的事实直接说理,除了事实和逻辑之外,还常常用联想、想象、直觉、顿悟等非逻辑的思维方式说理。
在表达上采用文学语言、散文笔调,是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理论与形象相结合。
3.散文文体有哪些特征?(一)题材广泛(散文的核心性的特征)(1)散文题材的非虚构性:真人真事,真情实感、不虚构,这是散文题材的特点。
(2)散文题材的以小见大:那些小说、戏剧、诗歌也许不屑于一顾的细琐、零碎、陋直、平凡日常的小东西也是好题材。
★散文选取小题材,在立意上以小见大,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做法:①以细小的局部反应宏大的整体。
②透过平凡的现象挖掘不平凡的本质。
③通过生活琐事引出深刻的哲理(秦牧的《菱角的喜剧》P10)。
④借托平常物事抒发真挚的感情(抒情散文常常运用这种方法以小见大)。
(二)个性鲜明散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三)写法灵活(1)篇章结构灵活多样:冰心的《霞》P15形散神聚:尽管题材斑驳,思路开阔,但是都能围绕一个主题来选材、剪裁和安排,谋篇布局很有章法,行文紧针密线,能够把零散的题材编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但这不能是散文的总特点。
(2)散文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四)文情并茂余光中《听听那冷雨》P19(五)篇幅短小4.散文叙事有什么特点?5.清人王夫之说:“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意思是指,不论是青烟、白云、清泉、奇石,还是鲜花、奇鸟、青苔、树林,或者说是华丽的卧具、锦绣的居处,不管是高雅的还是低俗的,只要你赋予了自己的思想与寄托,给与了灵魂,就会看花不是花,看树不是树了,而是一个人,一种精神,一层境界!6.散文的写法中的重点㈠叙事散文写法:一事铺陈法(孙犁《报纸的故事》)、线索串事法(冯骥才《书桌》)㈡记人散文写法:人物二三事法(孙犁《亡人逸事》P27),自我画像法㈢景物散文写法:风景记游法、状物特写法(颜元书《懒猫百态》)㈣抒情散文写法:依事抒情法(通过事件、细节抒发感情)朱自清《背影》、巴金《怀念萧珊》;睹物思人法(不一定思念某个人,可以是故乡或祖国)★㈤象征散文写法:⑴象征寓情法: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首篇《秋夜》P39分析:《秋夜》是含而不露式的写法,枣树和野花草以及秋天夜景都是象征体,象征意蕴藏在深处。
枣树是鲁迅的自画像,天空是黑暗旧社会,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它的死命”,表达着作者同旧社会斗争到底不妥协不受蛊惑的决心,枣树成功地含蓄地象征着鲁迅的彻底反封建斗士的形象。
⑵象征哲理法㈥议论散文写法:联类推理法(秦牧《菱角的喜剧》、《面包和盐》)论题随笔法钱钟书《论快乐》P43第二章诗歌诗歌是一种饱含情感和想象,以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集中精炼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1.诗歌有哪些分类?㈠按内容和表达方式分,诗歌有抒情诗和叙事诗。
㈡按形式上的表现分,诗歌主要可以分为旧体诗,新诗和歌谣。
㈢其他:讽刺诗,朗诵诗,街头诗,朦胧诗。
朦胧诗:运用象征、暗示、通感等手法,曲折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主题朦胧多义的一种诗歌。
2.诗歌的特征有哪些?㈠注重情感的抒发㈡注重意象的营造:纪弦《你的名字》P62分析:因为爱慕的深切而对于爱人的名字产生特别强烈的感受,本是一种可以感知但无法眼见的情绪,怎样使之变得形象可感又蕴含丰富呢,这无疑要借助想象。
融会贯通诗人的感受,使之成为诗歌的可视的意象。
在这一首诗中,诗人以生动的感性经验配合奇妙的想象,将对爱人名字的强烈感受与呼唤、涂写、描画、梦见、刻写这样一些逐渐加强的举动粘合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坠入情网的主人公对爱的疯狂。
而随着动作的加剧,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诗人爱慕之情的升温,从而体会其对爱情的强烈和火热。
这样,内心的爱情就变成了生动鲜明的形象呈现在诗里,既让人感受到爱恋的奇丽美妙和强烈,又使全诗形象生动,情趣盎然,韵味浓郁。
㈢注重张力的扩充分析纪弦的《你的名字》:①在爱人那么多可思慕的东西中,诗人独选择“名字”作为感情的依托。
②当情感浓度逐步增加时,主人公的行为也越加疯狂,但诗作也并不多举,只是选择了呼、写、画、梦、刻这几个渐次“升级”的举动。
使之与情感相应。
由于材料精简,又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所以诗歌虽然内容不多意象却随着情感变化层层凸现,分外鲜明灵动。
③各个层面也由于主人公情感举动的升级而被渐渐拉拢,紧密聚合,显示出逐步加强的张力。
全诗浑然一体,情趣横生,极富感染力。
④在文字推敲上,诗歌中反复出现的“轻轻”和“你的名字”使外在的柔情与内在的热情交相促进。
加上句式长短不拘,情感达到沸点时句子就短小急促,情意绵长时又长句婉转。
它们互相交织在一起,一张一弛之间,形成了层层进逼的旋律和丝丝入扣的结构。
⑤而开头和结尾相呼相应,更是从形式情感上都加强了诗歌回环之美,读起来余音缭绕,韵味十足。
㈣注重字句的锤炼余光中《当我死时》P67分析:①诗歌葬“我”于整个大陆的气味想象,表现了要以整个身心拥抱祖国大地的渴望,传达了对故国强烈深沉的爱恋。
②上阙遥想未来,一个“枕”字名词活用作动词,既强调了动感又写出在母亲怀抱里的安然情状;“白发”衬托着“黑土”,着字不多,但色彩对比鲜明,涵盖人生的沧桑与爱恋的永恒。
③下阙回首从前,交代对祖国爱恋的深长。
“满足地睡去”呼应上阙的“坦然睡去”,再次强调回到祖国母亲怀抱后的安适;“冰冻的密西根”和“黑夜”。
既代表自己的人生经历,又是以异国的寒冷作反衬,突出祖国的温暖;“饕餮”同样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描摹贪婪吞食地图的情状,写尽了游子怀乡的饥渴和对祖国的仰慕。
㈤注重音韵的和谐⑴有节奏感:徐志摩《再别康桥》(新诗)⑵有韵律美:刘湛秋《没体验过那么柔软的阳光》P70分析:这类婉转深情,比较缠绵的诗,可以押韵得比较稀疏一些,或者采取换韵的方式,使诗读起来一唱三叹、婉转深沉。
这首诗押韵比较自由,韵脚比较疏,声调就显得长一些,正适应了诗作恬然温柔的情调。
㈥注重行列的形式3.情感对诗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诗歌情感有什么特点?意义:⑴诗贵有情,情感的激流推动者诗人的创作,他们不仅用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表达意愿,而且以抒情的方式打动、教育读者。
⑵只要是诗,就要有丰富的情感,就要抒情,而且应该把抒情放在第一位。
丰富的情感是诗的“血液”和“灵魂”,而抒情在诗里存在,将有如情感之灾人类中存在——是永久的。
只要有情感,有感受,诗歌就具备了打动人的基本条件。
⑶无情的诗,徒具诗的外形却没有诗的生命,就像人没有灵魂一样。
凡是诗都要抒情。
特点:㈠真㈡健康、高尚㈢有时代感4.什么是诗歌的意象?举例说明诗歌意象形成的过程。
意象:一般而言,指的是“表意的象”,“意”即作者的情感和想象。
“象”即具体表现出来的形象,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不能把意象看做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单纯载体,成熟的意象应当是外壳的客观性与内核的主观性的智性结晶,具有与情感、诗思契合无间而体现出来的含蓄蕴藉、流畅和谐的音乐特质。
举例:纪弦《你的名字》,见上文。
5.诗歌中架构意象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①串接式:纪弦《你的名字》,余光中《当我死时》②聚焦式:余光中《乡愁》③堆叠式: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庞德《地铁车站》④跳跃式:台湾诗人痖弦《盐》6.抒情小诗的写作技巧㈠捕捉灵感,诱发创作㈡严格炼意,意境幽远:霎时的触动常常是粗糙肤浅的,只有不断琢磨、提炼才会使之升华,成为统领全诗的意念。
写诗的时候要先确立主题,再选取适当、独特、感受最深的角度。
洛夫《边界望乡》P78:此诗抒写了浓重的乡愁。
通过着眼于眼前的情景,渲染“望乡”那一刹那的悲喜,强调思乡之情沉积之厚,抑制之难。
而余光中的《当我死时》则通过大胆的想象,融现在未来过去与一炉,突出缅怀故园之情的至死不渝。
㈢组织意象,扩充张力㈣开头结尾,引人回味起兴:《孔雀东南飞》设疑比喻:汪静之《蕙的风》㈤艺术手法,灵活多样比喻:冯至《我是一条小河》对比:臧克家《有的人》、排比、象征象征: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P89分析:诗歌要写出新意,仅仅满足于固有的象征义是不够的,这就要求诗人在捕捉和架构意象时,采取“取远譬”的方式,在读者理解诗歌意义的路途上设置小小的障碍,让读者读诗时必须动动脑子,从而激活想象力,主动去发现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境。
诗中的“钥匙”这一取譬的形象并不常见,正因为他的“陌生化”,是个反而更加耐人寻味。
㈥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第三章小说1.小说文体特征是什么?①小说是一种综合性的生活概括②小说是一种完整的情感世界③小说是一种独特的心灵之镜2. 小说叙事有什么特点?小说以塑造典型人物为中心,具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特定的具体环境,能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娱乐审美功能,并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认识和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