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发音器官与发音机制
发音器官及发音机理

为了便于指认发音器官,首先将右图中各发音器官及其部位的名称说明如下:1 上唇;2 上齿;3 上齿背;4 上齿龈;5 硬腭;6 软腭;7 悬雍垂;8 鼻腔;9 咽部;10 声带;11 下唇;12 舌尖;13 舌前;14口腔;15 舌中;16 舌后。
(此图参照了David Crystal,Thecambridge Encyclopediaof Language,p157,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2)还有一个器官图中未能画下,这就是肺,它位于声带(10)的下方。
发音器官的分布大致可以分为里外两部分,我们从最里面的肺说起。
肺是人的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通过气体交换维持血液中的氧气供应,次要功能是发声时产生气流引起声带振动。
声带(10)位于喉结(男人的喉结比女人明显)部位气管内。
声带分为二爿,不发声时分开,气流畅通,不引起声带振动。
发声时二爿声带相互靠拢,气流便能引起它振动,从而成为一个产生声音的振动源,就好似中国乐器唢呐(又名喇叭)的双簧苇哨、芦笙中的铜制簧片。
悬雍垂(7)俗称小舌头,通常人们因感觉不到它的动作而不注意它的作用。
当软腭带着它上升时,气流流向鼻腔的通道就被堵死,气流只能经口腔流出。
如果软腭带着下降,气流就会流经鼻腔。
(悬雍垂的实际功能现在并不是完全清楚,在最近一些耳鼻咽喉科专业杂志上被称为“神秘的悬雍垂”。
某些语言(如法语)需要它发出某种特别的声音,英语、汉语都不是这种语言)在大脑控制下,悬雍垂、声带和肺这三个器官会根据人的意念产生相应的发音动作。
这些动作虽然看不见也不太容易感觉到,但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来检验它们的动作效果。
例如,为了检测声带是否振动,可先把手掌紧紧地贴在耳朵上,然后大声说“啊…”,就会感到这种声音像是一种振动,一种附带的嗡嗡的声音(此试验引自袁家骅等译,龙布菲尔德,语言论,111页,商务印书馆,1985)。
为了检验软腭及悬雍垂的升降效果,可先将手掌放在口鼻前面,然后让脑子下命令说“哈…”,手掌就会感到有股气流从口里出来直冲手掌;如果把嘴闭住,脑子下命令说“哼…”,手掌就感到气流从鼻孔出来。
第09章朗读与说话(1)发声技巧

泰山学院中文系 于亚楠
一、发音原理和发音器官
1、发音原理 发音,是言语形成过程中最复杂的阶段。发
音内容的构成是在大脑中完成的,然后人脑发出 信号,通过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声带本身发出的声音很小,很微弱,又不优 美动听。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艺术语言 中,仅仅依靠“声带”本身的声音去讲话的情形, 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此,由声带发出的声音, 还必须在“气息”这一动力的推动下,通过喉咽 腔、口咽腔、鼻咽腔、口腔、鼻腔等各共鸣腔体, 加以扩大音量,美化音色,最后传出体外,才能 完成全部发音动作。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韵母——指声母后面的部分。 声调——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
去声四个调类。
传统说唱理论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 分。当代语言学家从音节结构的角度出发, 经过科学分析,认为:
字头——指声母加韵头(声母常随介 音而改变口型)。
字腹——指韵腹。 字尾——指韵尾。
2、吐字归音要领
呼气:呼气时,先要保持住吸气终止时托住气 流的状态,不致于使气流很快泄掉。然后两肋 慢慢还原,小腹逐渐放松,使气息犹如一条长 线,在适当的控制中均匀、平稳地呼出。
3、换气
朗读时适时地补充气息,是人的生理需要,也是 表情达意的需要。换气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朗读允许有停顿的地方,从容不迫地 吸足一口气,为下面的表达准备好足够的气息, 这叫大气口,比较容易掌握;
班门弄斧 排山倒海 妙手回春 风卷残云 独具匠心 突飞猛进 鸟语花香 龙飞凤舞 瓜熟蒂落 口若悬河 烘云托月 价值连城 气壮山河 心旷神怡 中流砥柱 乘风破浪 生龙活虎 人才辈出
朗读时三腔应做到主次分明、相互配合、协调统 一,方能使声音悦耳动听。
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发音是语言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语言的清晰度和准确度。
而要正确地发音,就需要了解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发音技巧。
一、发音部位。
1. 喉部发音。
喉部发音是指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
在发音时,声带会振动,产生不同的音调。
喉部发音主要包括浊音和清音两种,浊音是指声带振动时产生的声音,如/b/、/d/、/g/等;清音是指声带不振动时产生的声音,如/p/、/t/、/k/等。
2. 舌头发音。
舌头发音是指舌头在口腔内产生的不同位置和形状,从而产生不同的音素。
舌头发音主要包括舌尖音、舌叶音和舌面音三种。
舌尖音是指舌尖接触到牙齿或牙龈时产生的音,如/s/、/z/、/t/、/d/等;舌叶音是指舌叶接触到硬腭或软腭时产生的音,如/sh/、/zh/、/ch/、/r/等;舌面音是指舌面接触到软腭或咽部时产生的音,如/k/、/g/、/x/等。
3. 唇齿发音。
唇齿发音是指唇和牙齿之间的摩擦和接触产生的声音。
唇齿发音主要包括唇音和齿音两种。
唇音是指唇部产生的音,如/p/、/b/、/m/等;齿音是指牙齿产生的音,如/f/、/v/、/θ/、/ð/等。
二、发音方法。
1. 爆破音。
爆破音是指在发音时,气流在发音部位被阻塞,然后突然释放出来,产生爆破的声音。
爆破音主要包括塞音和擦音两种。
塞音是指发音时,气流被完全阻塞,然后突然释放出来,产生爆破的声音,如/p/、/t/、/k/等;擦音是指发音时,气流在发音部位受到摩擦,产生爆破的声音,如/f/、/s/、/ʃ/等。
2. 流音。
流音是指在发音时,气流从发音部位中间通过,不产生爆破的声音。
流音主要包括鼻音和侧音两种。
鼻音是指气流从鼻腔中通过,产生鼻腔共振的声音,如/m/、/n/、/ŋ/等;侧音是指气流从舌侧通过,产生舌侧共振的声音,如/l/等。
3. 音节。
音节是指语言中最小的音韵单位,它由一个或多个音素组成。
人是怎样发声的

人是怎样发声的人的发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发音器官和声带来完成。
科学家不断研究人们是如何发声,那么怎样发声呢?以下是详细介绍:1. 发音器官:发音器官包括齿颚、舌、唇、口腔、发声腔,及其他相关器官,这些器官一起参与发声,靠复杂精细的合作发出声音。
在发声过程中,齿颚和舌结合形成发声管道,当人发出声音时,空气在发声管道中产生振动,随后会受到唇的增强、衰减或改变,从而形成不同的语音。
此外,口腔内的空气会形成一个发声腔,可以改变声音的音量和音调,使言语表达更加准确。
2. 声带:声带又称为肺钢,是支撑口腔空气振动的装置,是发音的重要组成部分。
声带由两个肌腱组成,它的中心线连接着两簇拉紧的滑膜,当呼吸气流从口腔穿过声带时,拉紧的这两簇滑膜就会张开,张开的滑膜发出模拟声,这种模拟声就是发声的本源,经发音器官的增强、衰减装置,模拟声就会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发声的目的。
3. 语气和语调:语调和语气是表达语言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
语调是发音中重音、强弱、声调的变化,它是用元音发出来的抑扬顿挫,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发音时要掌握一定的语调,来强调可读性。
语气是指谒语的含义,它把言语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有肯定、发问、驳言示意、祈祷、命令、感叹等,一门正确的语气能够增强说话人之间的契合度,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发音器官和声带是发声过程中两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气和语调更是发声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技巧。
总之,要想发出更加准确的声音,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就需要掌握两大准则:“语音”和“语汇”。
只有在它们的主导下,人们才能发出准确无误的言语,增强人际沟通效果。
人体发音原理

发音部位
• 双唇 唇齿 • 舌尖前 舌尖中 舌尖后 • 舌面 舌根
发音方法
• 1.塞音【瞬间完成】:发音部位先形成闭 塞,然后保持对气流的阻塞,最后让气 流冲破阻碍,爆发成声。如:b、p、d、 t、g、k。
• 2.擦音【可以持续】:两个发音部位靠近, 形成缝隙,然后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 磨擦成声。如:f、s、sh、r、x、h。
发音原理
一、人类的发音器官
人类的发音器官由三大部分 构成:
1. 肺(动力) 2. 声带(发音体) 3. 口 腔 、 鼻 腔 、 咽 腔 ( 共 鸣 腔 )
发音器官图
1唇 2齿 3齿龈 4硬腭 5软腭 6小舌 7舌尖 8舌面 9舌根 10咽腔 11会厌软骨 12声带 13喉头 14气管 15食道 16口腔 17鼻腔
• 5. 鼻腔胸腔共鸣训练
• 方法:先将歌词轻声朗读, 而后用“哼哼”音哼出歌调。
• 如:《青花瓷》
三、元音与辅音发音
(一)元音:
舌位的前后, 舌位的高低, 嘴唇的圆展。
普通话单元音
ɑoe iuü
本课程考核方式:
• 30% 课堂表现、平时练习 • 30% 期中考试(配乐朗读音频) • 朗读文章长度需超过400个音节,
塞 不送气 b
d
音 送气 p
t
塞 不送气
擦音 送气
鼻音 浊
m
n
边音 浊
l
擦清
f
音浊
发音部位 双唇 唇齿 舌尖前 舌尖中 舌尖后 舌面 舌根 发音方法
塞 不送气 b
d
g
音 送气 p
t
k
塞 不送气
擦音 送气
鼻音 浊
m
人体发音原理范文

人体发音原理范文1.呼吸系统:发音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呼吸系统提供空气。
当我们吸气时,气体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肺部,并储存在肺泡中。
而当我们发声时,肺部的肌肉会收缩,使空气从肺泡中被迫排出,进而产生气流。
2.声带:声带是人体发音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部分人的真声带位于喉咙的上部,其由结缔组织和肌肉组成。
当气流通过声带时,声带会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振动的快慢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3.声道:声道由呼吸道和语音道两部分组成。
呼吸道包含鼻腔、咽腔、喉腔和气管等部位,而语音道则包括口腔和鼻腔。
这些管道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影响着空气流经时的共振效果,从而产生不同的音质。
4.舌头和嘴唇:舌头和嘴唇是人体发音中的重要辅助器官。
舌头能够调节声道的形状,不同位置的舌头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嘴唇的运动则会影响到声带振动的共鸣效果。
5.共振和共鸣:在发音过程中,共振和共鸣起着重要的作用。
共振是指声音在发声器官中反复反射、增强和衰减的现象,这个过程可以使人的声音更加丰满和富有穿透力。
共鸣是指特定部位的共鸣室在声音传播过程中起到放大和调整音质的作用,比如鼻腔和口腔。
6.声带的运动:声带的运动分为开放状态和闭合状态。
在发声时,声带收缩并逐渐靠近,当气流通过时,声带会不断振动。
而在停止发声时,声带会放松并打开,使得气流能够顺利通过。
通过上述发音原理,人体能够产生多样的语音和音调。
不同原理的结合和协调使得人类能够进行日常的语言交流,并且通过语音传递信息、表达情感。
理解人体发音的原理和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语音技巧,改善发音质量,提高交流能力。
人体发音原理汇总

二、发声训练
• 1. 气息训练:
• 方法—— 先吸足一口气,屏息 数秒,然后用均匀而低微的带有 气息的声音(如说悄悄话那样) 数1-100。
• 2 . 吸气训练: “闻花香”
• 方法: 想像面前有一种自己最喜
爱的花,练习深深吸气进肺腑 的感觉。
• 3 . 节奏感训练:
• 方法:读句前吸足一口气,随声 而出的气息要平衡均匀,字音强 劲有力,富有节奏感。
从辅音的发音过程来看, 辅音的共同特点是气流在一 定的部位受到阻碍,通过某 种方式冲破阻碍而发音。
• 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
• 形成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就是 发音方法。
普通话声母(辅音)包 括……?
共有21个。普通话ຫໍສະໝຸດ 母表bpmf gkh zcs
dtnl jqx zh ch sh r
1唇 2齿 3齿龈 4硬腭
• 口腔是最重要的共鸣腔, 口腔中的不同发音器官和发 音部位相互配合,能够发出 语言当中的一般元音和多数 辅音。
3.2 咽 腔
咽腔是一个管状的“四岔 口”。
咽腔 上通鼻腔、前接口腔, 下连气管和食道。
• 软腭与小舌可以起到 调节的作用——它们 下垂时, 就打开了咽
腔通往鼻腔的通道, 而堵住了通往口腔的 通道。
发音部位 双唇 唇齿 舌尖前 舌尖中 舌尖后 舌面 舌根 发音方法
1. 肺(动力) 2. 声带(发音体) 3. 口 腔 、 鼻 腔 、 咽 腔 ( 共 鸣 腔 )
发音器官图
1唇 2齿 3齿龈 4硬腭 5软腭 6小舌 7舌尖 8舌面 9舌根 10咽腔 11会厌软骨 12声带 13喉头 14气管 15食道 16口腔 17鼻腔
普通话单元音
ɑoe iuü
(二)辅音
人体发音原理

• 3.塞擦音【瞬间完成】:先塞后擦的 音,发音时,发音器官的相关部位 先是闭合,阻塞气流,然后打开一 条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磨擦 成声。如z、c、zh、ch、j、q。
• 4.鼻音:口腔中阻碍气流的部位完全闭塞, 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道,气流振动声 带,从鼻腔通过。如m、n、(ng)。
• 5.边音:舌尖与上齿龈接触,舌头的两边 留有空隙,气流从舌头两边通过。如 l 。
• “悬雍垂”是哪个发音器官 的学名?
• 小舌
1.肺:提供发音的动力。
我们发音时一般是从肺部 向外呼气,称为呼气音。
吸气音比较少见。例如: 汉语普通话中的咂嘴声的词 “啧啧”。
我国有些地方呼唤家养动 物(鸡、狗等)时,也用吸气 音。
但是,这些音都是自然声 音,就象咳嗽一样,没有进入 普通话的语音系统。
• 你有没有一边吃饭一边说话 的习惯?
• 这样很容易被食物的小颗粒 或者饮用水呛住,
• 想想这是为什么?
会厌软骨
会厌软骨平常呼吸或说话的 时候,它处于自然的状态,空气 可以自由地从气管出入;
而在吞咽东西的时候,它 就向下盖住气管,让食物时也能起共鸣 作用,使音素具有鼻音特色。 常见的鼻音有[m]、[n]、 []。
• 口腔是最重要的共鸣腔, 口腔中的不同发音器官和发 音部位相互配合,能够发出 语言当中的一般元音和多数 辅音。
3.2 咽 腔
咽腔是一个管状的“四岔 口”。
咽腔 上通鼻腔、前接口腔, 下连气管和食道。
• 软腭与小舌可以起到 调节的作用——它们 下垂时, 就打开了咽
腔通往鼻腔的通道, 而堵住了通往口腔的 通道。
2.声带(发音体)
人类语音的发音体声带在
喉头里面,喉头对声带起支撑、 保护和调节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发音器官与发音机制
1.1.1发音器官
声音是发音器官活动的产物。
人类的发音器官主要包括喉头、声带、口腔和鼻腔。
通过声带的振动,借助口腔中唇、舌、软腭、小舌等器官的活动,从而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形成。
英语语音有特定的发音机制,涉及到的人体发音器官主要包括唇、齿、硬腭、软腭、声带和鼻腔(详见下图)。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人体发音器官示意图
1.1.1.1 声带
人类有一个极其复杂并具有奇妙功能的发声器官—声带,它是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构状软骨、会厌软骨和各种肌肉—环甲肌、内外甲状披裂肌、后环状披裂肌,侧环状披裂肌、横披裂肌和斜披裂肌等组成的。
这些软骨和肌肉的形状、位置和作用各有不同。
甲状软骨:形状像两面扇形的盾甲,竖在喉头的前面,声带的前端就固定在这块软骨上。
环状软骨:位置在甲状软骨的下面,形状呈环形,是喉头的基础软骨。
前侧窄的部分是环状软骨弓,后边宽的部分是环状软骨板,它高而扁,是喉头的后壁。
构状软骨:又叫披裂软骨。
位于环状软骨的后上方,左右各一块,形状像一对小三角锥形。
声带的后端分别受这两块能够活动的软骨的牵制而或开或合。
会厌软骨:形状像一片上宽下窄的树叶,通过韧带附着在甲状软骨上。
它是喉头的大门,它的活动起着开关喉管的作用。
各种披裂肌的作用是:歌唱发声时,通过各种披裂肌的收缩和放松,转动构状软骨,使两片声带拉紧、放松,闭合、分开。
拉紧和闭合的声带,受到气息的冲击而振动就能发出声音来。
声带是人类的发音主体,是整个发声器官最重要的部分。
它由两片表面硬有粘膜、富于弹性的韧带组成。
不发声时,两片韧带放松、分开,让气息毫无阻挡地通过,以保持自然呼吸。
发声时,两片韧带拉紧、闭合,对气息产生一种阻力,气息冲开闭合的声带,迫使声带振动,产生声波,并通过气息传递到口、咽、喉、鼻等共鸣腔体进行扩大和美化,就形成了优美动听的歌唱声音。
1.1.1.2 咽
口腔后部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分三部分,上段与鼻腔相对称“鼻咽”;中段与口腔相对称“口咽”;下段在喉的后部称“喉咽”。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亦称“咽头”):~喉。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2咽
1.1.1.3 喉
介于咽和气管之间的部分,是呼吸和发音器官的一部。
1.1.2发音机制
人体发音器官若发生各种变化,相互调节和配合,可以发出各种不同的语音。
学习汉语的发音要特别注意发音器官的位置和形状的变化:
●唇部的变化双唇可以平展、收圆、张大、缩小或完全闭合。
●舌位的变化舌头可以前伸、后缩、抬高或降低,当然还可以平伸或反卷,
并且可以与牙齿、齿龈、硬腭、软腭等器官接触或靠拢。
●软腭的变化软腭可以上抬或下垂,从而开放或阻塞气流通向口腔或鼻腔的
通道。
●声带的变化声带可以收紧,在气流通过时发生振动;也可以松弛,在气流
通过时不振动。
1.1.
2.1 声母的发音机制
发辅音需要用到的发音器官比元音多,除了口腔中的舌、唇,还涉及到齿、硬腭、软腭、鼻腔和声带等。
这些发音器官的活动变化形成了各类声母的发音。
1.1.
2.2 元音的发音机制
发元音需要用到的发音器官主要是口腔中的舌、唇。
舌位的高低、前后,唇形的圆、扁,以及开口度大小的不同,诸种变化形成各类元音的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