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声音生理学为基础的发声法

合集下载

人是怎样发声的

人是怎样发声的

人是怎样发声的人的发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发音器官和声带来完成。

科学家不断研究人们是如何发声,那么怎样发声呢?以下是详细介绍:1. 发音器官:发音器官包括齿颚、舌、唇、口腔、发声腔,及其他相关器官,这些器官一起参与发声,靠复杂精细的合作发出声音。

在发声过程中,齿颚和舌结合形成发声管道,当人发出声音时,空气在发声管道中产生振动,随后会受到唇的增强、衰减或改变,从而形成不同的语音。

此外,口腔内的空气会形成一个发声腔,可以改变声音的音量和音调,使言语表达更加准确。

2. 声带:声带又称为肺钢,是支撑口腔空气振动的装置,是发音的重要组成部分。

声带由两个肌腱组成,它的中心线连接着两簇拉紧的滑膜,当呼吸气流从口腔穿过声带时,拉紧的这两簇滑膜就会张开,张开的滑膜发出模拟声,这种模拟声就是发声的本源,经发音器官的增强、衰减装置,模拟声就会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发声的目的。

3. 语气和语调:语调和语气是表达语言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

语调是发音中重音、强弱、声调的变化,它是用元音发出来的抑扬顿挫,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发音时要掌握一定的语调,来强调可读性。

语气是指谒语的含义,它把言语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有肯定、发问、驳言示意、祈祷、命令、感叹等,一门正确的语气能够增强说话人之间的契合度,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发音器官和声带是发声过程中两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气和语调更是发声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技巧。

总之,要想发出更加准确的声音,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就需要掌握两大准则:“语音”和“语汇”。

只有在它们的主导下,人们才能发出准确无误的言语,增强人际沟通效果。

科学发声训练方法

科学发声训练方法

科学发声训练方法科学发声训练的方法一:基本训练影响音质的要素有以下几点:呼吸、横隔膜、声音共鸣、口腔各部位灵活性。

人类的发音器官一般分为三个部位—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咽腔和鼻腔人类的声音是有呼吸的气流造成的,气流是声音的原动力,正常的呼吸是语言流畅的基本条件。

1、呼吸器官主要是由肺、胸腔、横隔膜三部分来分担责任的。

肺:人的声音就是靠肺排出的气流。

经由支气管、气管达到喉头,冲击声带、咽头,擢用与口腔鼻腔等发音器官形成的。

2、咽头与声带:声带藏在咽头里面。

两条声带可以左右,也可以闭拢,中间的通道叫"声门"。

从肺呼出的气流通过关闭着的声门是,就引起了声带的震动,发出声音。

3、咽腔、口腔和鼻腔:是声音要的共鸣器官,声波从声带所发出的微弱而单纯的声音,经过这些共鸣器官的调节作用,不仅音量加大了,而且音色也丰富了科学发声训练的方法二:用气训练和发声练习(一)用气训练:(15分钟)目的(1)提高音质。

呼吸的正确与否,是决定声音好坏的关键,气不足,声音暗淡无光。

用气过猛,又损坏声带。

如果使用得当,不仅音色优美,音量也会大的惊人(2)学会调整呼吸,缓解紧张,放松心态。

位置:A:舒适地做在椅子里,闭上眼睛,均匀地呼吸,全身放松不动。

头部放松、面部肩部、后背、腰部、大臂小臂、手指、大腿小腿。

脚趾,全身没有任何紧张。

听一段音乐,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美妙的音乐上。

B寻找呼吸支点。

继续闭眼,全身放松不动,去感觉自己身上还有什么地方在活动,请把手放在那位置上。

C方法:在椅子上做直,背部伸直,肩部放松,下额微收,双手掌心向上防在膝上,双目自然禁闭,先将体内的气呼出,然后慢慢地、均速的呼入,吸气时,腹部凸起,腰部同时张掌开。

不是向上挺胸,而是向上掌开,感到腰带渐紧,特别是后腰,有向后撑开的感觉,控制片刻后,在慢慢的呼出,呼气时,切忌一下把气放出,而是要控制住腰部,慢慢的呼出气来,呼气的感觉好象是慢慢的叹气。

发声方法_精品文档

发声方法_精品文档

发声方法_精品文档发声方法是指在演讲、演唱、朗诵等场合中,使用合适的声音技巧和方法,来表达出所需的情感、意义和效果。

一个好的发声方法可以使得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演讲者或演唱者的信息,并能更好地传递出自己的意思和感受。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发声方法。

首先是正确的呼吸方法。

正确的呼吸是保证声音发出的基础。

要通过膨胀的腹部来吸入气息,使空气充分进入肺部。

当需要发声时,通过控制腹肌的收缩来将肺部的空气推出,从而产生稳定的声音。

其次是喉咙放松和保护。

喉咙是声音发出的重要器官,所以要保持喉咙的放松状态以减少声音的不适感。

可以通过喉部的放松按摩和吞咽口水来缓解喉咙的疲劳感。

此外,要避免喝过冷或过热的饮料,因为这样会对喉咙造成刺激。

第三是嘴部的合理运用。

嘴部的开合大小和形状会对声音产生很大的影响。

打开嘴部可以增加声音的共鸣和穿透力,尤其在演唱时可以使声音更加悦耳动听。

而闭嘴的状态则可调整声音的音量和调音的效果。

在演讲或说话时,要注意清晰地发音并保持嘴部的自然状态,避免过度张开或嘴巴闭得太紧。

第四是调节音高和音量。

音高和音量是决定声音特点的重要因素。

在不同的场合和需要表达的情感中,调节音高和音量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意思。

为了准确地掌握音高和音量的变化,可以练习发出不同音高的音,以及通过唱歌或朗诵来提高音量的控制能力。

最后是音调的运用。

音调是通过声带振动产生的一种声音质量。

通过调整声音的音调可以使得声音更加动听和丰满。

在演唱和朗诵中,适当的音调运用可以使得表达更加真实和感人。

要注意不要过分夸张和做作,要保持自然和真实的感觉。

总之,发声方法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良好的发声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使得听众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我们的信息。

正确呼吸、保护喉咙、合理运用嘴部、调节音高和音量以及运用适当的音调都是发声方法的关键要素。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掌握和运用好这些方法,使得我们的发声更加出色和精彩。

普通话发声技能

普通话发声技能

七、停连
停连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对
思想感情的表达有能动的反作用。停连 分为呼应性停连、区分性停连、并列性 停连、分合性停连、强调性停连、判断 性停连、转换性停连、生理性停连、回 味性停连、灵活性停连等等。
练习:为下面的诗文安排停连,然后朗读。
《热爱生命》(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 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 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 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 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赏 析 并 练 习 : 《 致 橡 树 》
( 作 者 : 舒 婷 , 朗 诵 : 林 如 )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德国——柏林
叙利亚——大马士革
南非——比勒陀利亚
埃及——开罗
黎巴嫩——贝鲁特
巴勒斯坦——耶路撒冷
利比亚——的黎波里
澳大利亚——堪培拉 新西兰——惠灵顿 美国——华盛顿 加拿大——渥太华
以色列——特拉维夫
伊拉克——巴格达 伊朗——德黑兰 阿富汗——喀布尔 俄罗斯——莫斯科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南斯拉夫联盟——贝尔格莱德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人的发声原理

人的发声原理

人的发声原理人类是地球上唯一有语言的动物,而语言的产生离不开人的发声。

人的发声原理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首先,人的发声原理与声带息息相关。

声带是人体内一对位于喉部的器官,是发声的重要部位。

当我们说话或唱歌时,气流从肺部通过气管流向声带,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的长度、张力和厚度决定了声音的高低、响亮与否。

通过调节声带的张力和厚度,我们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其次,喉咙也是人的发声原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喉咙是声带的上方,它能够调节气流的速度和压力,从而影响声音的音色和音质。

当我们发出不同的声音时,喉咙的位置和形状都会有所变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

除了声带和喉咙,口腔和鼻腔也对人的发声起着重要作用。

当声音通过口腔和鼻腔时,它们会受到共鸣腔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音色和音质。

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说话或唱歌时,声音会有所不同的原因。

另外,舌头和嘴唇也是人的发声原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舌头能够调节口腔的形状和大小,从而影响声音的音色和音质。

而嘴唇则能够调节气流的出口,从而影响声音的清晰度和响亮度。

通过调节舌头和嘴唇的位置和形状,我们可以发出不同音调和音色的声音。

总的来说,人的发声原理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它涉及到声带、喉咙、口腔、鼻腔、舌头和嘴唇等多个部位的协调配合。

只有当这些部位都发挥出最佳状态时,我们才能够发出清晰、响亮、多变的声音。

希望通过对人的发声原理的了解,能够让大家更加珍惜自己的语言能力,也更加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语言表达。

因为语言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科学发声训练方法

科学发声训练方法

呼吸控制
• 呼吸控制的练习:格律诗“十三辙”的练习:
• 发花辙:杜牧《泊秦淮》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梭波辙:白居易《乱中过流沟寺》 • 九月徐州新战后,悲风杀气满山河。 • 惟有流沟山下素,门前依旧白云多。 • 乜斜辙:白居易《村夜》 •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 一七辙:杜甫《江畔独步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1、准确规范 • 2、清晰集中 • 3、圆润饱满 • 4、流畅自如
咬字器官的配合
• 1、唇舌灵活,力量集中: • 唇舌灵活是语音流畅、自如的前提。 • 口部操:(1)唇的练习: • 喷—双唇紧闭,阻住气流,突然放开爆发出b和p音。 • 撮—双唇紧闭,撮起(用力撅嘴)和嘴角后拉交替进
行;唇撅起用力向左、向右歪,交替进行。 • 绕—双唇紧闭,撮起左转360、右转360,交替进行。 • 把嘴唇尽量拢园,再努力向两边展开,如发“i”状,
共鸣控制
• 1、口腔共鸣训练: • (1)从容地发复韵母ai、ei、ao、ou,读时注意体会
声束沿上腭中线前滑,挂在前腭的感觉。 • (2)调节颈部姿态,竖起后咽部,发单韵母a、o、e
、i、u,读时注意体会上下贯通的共鸣感觉。 • 2、胸腔共鸣训练: • (1)音高练习:选一句话,在本人音域范围,由低到
胸腹联合式呼吸
胸腹联合呼吸
• 呼吸方法可分: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联 合呼吸。
• 胸腹联合呼吸的要领:随着气流从口鼻同时吸 入,两肋向两侧扩张,同时腰带感觉渐紧,小 腹控制渐强。呼气时,保持住腹肌的收紧感, 以牵制膈肌与两肋使其不能回弹。随着气流的 缓缓呼出,小腹逐渐放松,但最后仍要有控制 的感觉。而膈肌和两肋在这种控制的感觉下, 逐渐恢复自然状态。

卢氏发声法介绍

卢氏发声法介绍

卢氏发声法介绍简谈一下卢氏发声法。

不清楚的朋友不妨看看。

以下仅供参考!(一)发声原理(包括物理声学原理、生理学和神经心理学原理)1、生理解剖学告诉我们:人的发声器官是怎样组成的,可分成几部分,各部分的关系是怎样的;哪些部分是不可变动的;哪些部分是可变动的,可变动的部分的最大值是多少,最小值是多少,等等。

2、根据物理声学的谐振共鸣最佳腔体的原理,发声器官哪些部分应该怎样变动才能有利于谐振共鸣腔的形成;哪些部分变动不利于谐振共鸣腔的形成。

3、根据神经心理学的神经对肌肉的调动功能,发声器官各部肌肉,哪些能直接调动,哪些不能直接调动;不能调动的肌肉必需通过哪些可调动肌肉的运动的连锁反映能间接的调动。

通过以上三大理论的指导,我发现口腔适当位置可以形成一组最佳谐振的若干种规则型腔体。

三十年来我重点研究这一组腔体;如何成倍数的谐振来自声带所发的微弱的基频音和这个腔体如何从不规则型逐渐变成规则型;变成规则后如何渐渐稳定这个规则型;稳定规则型后又如何能使它自由地扩大和缩小,来谐和声带自由振动的音频。

科学家发现:人的声带所发出的声音是很微弱的,这种微弱的基频音在通过梨状隐窝,咽腔,口腔等几处腔体后,声音被几十倍,甚至是百倍千倍地共鸣扩大了(可能还会更多),这不仅表现在音量上,而且对声音的高低,音色和音质上都有所改观,举个例子可能会更容易理解;这里我们不妨把声带看作是小号的号嘴或是或是唢呐的哨片,单单它所发出地声音,音量很小,而且音色质量不高(可能声音还会有些噪)但是,在经过小号的号体或是唢呐的杆体的处理后,声音完全改变了,不仅表现在声音的音量(分贝)上大了很多,而且还可以变换声音的高低,音色的自由度也更广了。

再举个例子:我们的嘴在吹口哨时,我们并没有动用声带,只是气流在口腔里窝漩,通过改变口腔形状的不同(大小)来改变音高和音色和音量的'大小,这样我们就可以吹出悠扬的曲调了。

同样我们为了可以听到更加丰满悦耳得音乐,所以喇叭要装在音箱里。

唱歌的正确发声方法有哪些

唱歌的正确发声方法有哪些

唱歌的正确发声方法有哪些想要能唱的出好听的歌声就要学会基础的正确发声方法,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唱歌的正确发声方法,一起来看看吧!唱歌的正确发声方法唱歌的发声方法1:歌唱发声器官的组成声音的形成是发声器官协调工作产生的生理现象,这个现象的产生是气息运动和声带振动所形成的物理现象,但歌唱的发声运动又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发声有所不同,因而歌唱发声又是一个物理的声学、音响学现象。

而进行歌唱艺术实践又是一个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我们的歌唱运动可以说是生理、物理、心理“三位一体”的行为。

歌唱的发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四个部分组成,它们是歌唱发声的全部物质基础,是歌唱发声运动中的主要功能系统。

唱歌的发声方法2:呼吸器官呼吸器官,即“源”动力,是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脏以及胸腔、膈肌(又称横膈膜)、腹肌等组成。

气息从鼻、口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分布到左右肺叶的肺气泡之中(肺中由两个叶状的海绵组织的风箱构成,它包含了许许多多装气的小气泡);然后经过相反的方向,从肺的出口处分支的气管(支气管)将气息汇集到两面三刀个大气管,最后形成一个气管,再经过咽喉从口、鼻呼出。

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各肌肉群,他们的运动也关系到呼吸的能力,是歌唱“源”的动力和能量的保证。

我们日常的呼吸比较平静,比较浅,用不着使用全部的肺活量,但歌唱时的呼吸运动就不同了,吸气动作很快,呼气动作很慢。

如果遇上较长的乐句,气息就必须坚持住。

而一首歌曲的高、低、强、弱、顿挫、抑扬变化,也全靠吸气、呼气肌肉群的坚强和灵活的运动才能完成。

唱歌的发声方法3:发声器官发声器官,即发出声音的器官。

它包括喉头、声带。

喉头是一个精巧的小室,位于颈前正中部,由软骨、韧带等肌肉组成。

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呈水平状左右并列的、对称的又富有弹性的白色韧带,性质非常坚实。

声带的中间又称声门,声带是靠喉头内的软骨和肌肉得到调节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声音生理学为基础的发声法科学的歌唱发声必须要建立在歌唱生理学的基础上。

人体发声器官的活动,不但产生声音,也产生了正确的发声结构,这就建立了声乐艺术的科学基础。

下面小编分享了人体声音生理学为基础的发声法,希望你喜欢。

人体声音生理学为基础的发声法曾经有人请教歌王卡罗索(Caruso),在声乐艺术上什么是最重要的?卡罗索回答道:“第一是声音,第二是声音,第三也是声音”.这里所说的声音,以现代人体声音生理学方法分析,第一项所说的声音就是“有强有弱的声音”,第二项所说的声音就是“有音色变化的声音”,第三项所说的声音就是“有感性的声音”,这三点也正是我们学习声乐最重要的条件,一个人在他的声乐艺术中,若具备了这三个条件,那么他的声乐造诣是相当高的.而所谓“有强有弱的声音”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声音共鸣的方法,并不是大声嘶喊的声音就是好,必须要有良好的共鸣,他的声音自然就会大声.所谓“有音色变化的声音”就是我们要探究声带的弹性的问题.而所谓“有感性的声音”,正是我们要仔细探讨呼吸的位置的范围.现在我们针对这三个范畴逐条概略加以分析:有强有弱的声音”--声音共鸣的方法首先我们看到附图,人体声音共鸣区共分为三个部分,亦即三个共鸣区(DIE、DREI、RESONANZEN),第一共鸣区是头部后脑和头颈以及肩部位置,第二共鸣区是前额、鼻腔及上额部位置,第三共鸣区是胸腔位置.第一共鸣区又肩负调整歌唱音域的位置,高音应当在后脑部及头顶部,中音在后脑枕部,低音在额头及肩部,那才是正确的,通常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高、中音还好,可是一到低音就散掉了,没有共鸣,原因出在没把低音让它在头部肩部共鸣,这必须经过严格训练的人才能做到,没有经过严格训练就能做到那是绝无仅有,除非他是天才.至于女高音(Soprano)就有一些不同,女高音的低音要让它在下巴部位共鸣才是正确的,这点和别的声部有所不同.其次第三共鸣区是最重要的声音共鸣区,它是声音的基础,被称为基础音,它的重要性有如房屋的基础.我们亚洲人和欧洲人由于体格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天生所发出的声音就缺乏第三共鸣区,欧洲人体型高大,胸部宽广,发出的声音胸声自然发达,而且由于欧洲人的生活习惯和我们有所不同,他们大多习惯爬着睡,婴儿刚出生就叫他俯睡,因此腹腔后部(后腰部)发声自然发达,因而欧洲人发声天生就有共鸣区,无须经过学习,自然就会.但是我们亚洲人必须经过后天刻意严格的训练方能得到第三共鸣区,想得到第三共鸣区通常要经过至少两年以上的勤练,男高音需要更久,至少三年以上,如此唱出的声音才有根,正如竹子的生长,因为它有很扎实的根部,吸收地下各种养分,所以能挺拔强韧,不畏强风暴雨.相反的,没有第三共鸣区做基础的声音,好比一棵豆苗,没有茂盛的根,风一吹就倾倒,不能开花结果.早期日本人他们到欧洲学习声乐,由于欧洲的教授他们没有了解到亚洲人先天的特性,他们只教日本人第一及第二共鸣区,因此日本留学生唱出来的声音就缺少了这一个最重要的共鸣区,唱出来的声音十分单薄,没有底盘,然后代代相传下来,现在依然如此.本人以前也是这样的唱法,可是一到欧洲,想要在那边立足,唯有接受此种世界性的带有第三共鸣区的唱法,没有第三共鸣区的声音,缺乏厚度和温暖的浓度,男生听起来不男不女,女声听起来轻飘飘毫无艺术价值,所以说第三共鸣区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共鸣区、第二共鸣区不是“发声点”,如果把第三共鸣区的位置移到背部,和第一共鸣区及第二共鸣区连结在一起,则形成了人体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则共鸣丰满圆润,反之则声音单薄干涩尖锐不堪入耳,有些人以为第二共鸣区只是在眉间一共鸣点,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第二共鸣区是由好几个共鸣点串连起来的,亦即眉间、鼻梁、鼻尖、上腭、下腭、牙齿、观骨等.要想做到有强有弱的声音,必须先要了解声音“前面”和“后面”的问题,要想明了声音“前面”和“后面”的问题,要先明白“开母音”(Aperto)和“闭母音”(Accuto)的关系,“开母音”就用前面来唱,“闭母音”就以后面来唱,所谓前面就是第二共鸣区加上第三共鸣区唱出开的声音(Aperto).所谓“后面”就是第三共鸣区和第二共鸣区再加上第一共鸣区唱出盖(或称闭)的声音(Accuto).通常男高音“过门”(passage)的声音亦即“开的极限音”在f2,男中音在e2,男低音在d2,女高音在g2,女中音在f2,女低音在e2,一超过这个音就要盖,否则声音变得粗暴、不健康,严重损害声带,会缩短声乐的寿命,像现在日本,尤其是大陆,虽然他们有各种唱腔,能唱出各种不同的风格和个性,可是毕竟没有以第三共鸣区、没有以开盖这种合乎人体声音生理学为基础的声音是不健康的.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发声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健康的发声法,不管是什么民族,操着什么语言都是如此,因为人体的构造都是相同的.现在大陆上的声乐家他们以为人一到五十岁退休是理所当然的,须知一个人的声音在五十岁才能达到颠峰,不管是对声音的运用以及对人生锥心泣血的体验,才能感动别人,正如文学家是以文学作工具来感动人,而声乐家用来感动人的工具正是声音,人生五十才开始.在欧洲,一流的声乐家到五十岁才唱好的不胜枚举,甚至到七十岁照唱不误的亦大有人在,绝不输给年纪轻轻的人.一个优秀的声乐家,他必须要把声音的渐强、渐弱做得非常好,这样,当他临场演唱时才不致慌张,才有安全感.要唱渐强时先要把声音的芯抓到,然后以此芯作为发声点,将气在第三共鸣区内扩散膨胀,使它好象变成气球,之后,把它推向背部及后腰部增加其气压,同时加入第二共鸣区,此时声音的芯要保持好,不可失去.渐弱时只要把气压逐渐减少,抓紧声音的芯,使声音回到胸口发声点,然后用气息切除声音,使之停止,此时下腹往上的力量必须增大两倍,否则无法使声音回到胸口发声点,当然这些要靠经年累月的苦练方能领悟,舍苦练别无他途.二、“有音色变化的声音”--声带的弹性问题声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叫“声韧带”,这是两片声带的尖端,犹如声带的皮肤,由它通过气息的冲击振动发出声音,这是比较强韧的部位,较不容易受伤发炎。

第二部分叫“声唇”,若发声时声唇逼紧声韧带,和声韧带同时振动发声,则声带容易受伤发炎,甚至肿胀出血,有些人发声时由于声唇过分避紧声韧带,以至气息无法经由声韧带正常平衡摩擦振动发声,造成声音憋住出不来。

遇到这种情形,我们只要把第一部分的声韧带尽量并拢,将第二部分的声唇连同第三部分的声带肌肉--“纵走筋束”向两边撑开,不使声带的肌肉同时参加振动,如此即为健康的方法,也较能持久不受损伤。

如果我们拿一根约一公尺塑胶管向四面八方摔转,则会发出鸣鸣声响,若我们把这根塑胶管出口处用橡皮筋绑紧使之出口处变小,那么它所发出的声响必然声音较高,这就是声带的发声原理。

声带的运动可分前端和后端两个部分来说明,声带的前端是长在喉结的下方约0.3公分的地方(甲状软骨),然后连到后端,靠“披裂软骨”来扭转声带使声带拉长,拉长时的方向是前端要向下后端向后扭转。

如此拉长后声带的长度则比原来未拉长前长上1/3或1/2。

一个婴儿刚出生,他的声带后端是非常发达的,可是以后受到语言子音的影响,这时声带后端慢慢退化,前端反而发达起来,所以我们练习歌词咬字必须明白要把子音和母音分解开来,子音用前端,母音用后端以“S”或“C”加上母音(即Sa、Se、Si、So、Su、Ca、Ce、Ci、Co、Cu或Pra、Pre、Pri、Pro、Pru)来练习效果较佳,亦即子音往前送,母音向后送。

声带的后端远比前端更重要,也常被一般人所忽略,甚或不能接受弃而不用,这是多么可惜。

要感觉声带后端(披裂软骨)的位置,它是在于食道入口处,当我们吞咽东西时,披裂软骨就会跟着扭转,所以我们把吞咽时的感觉用来发声那就是正确的,其实一般人所说的“美声唱法”(Bel Canto)只是讲他的“结果”,并没有把它的“过程”讲出来,今天我们作这个研究就是要把这个“过程”探讨出来。

其次谈到“轮状喉头肌”,轮状喉头肌长在上部食道的前面,当我们用手去压迫胸骨及气管上方凹陷处,就会有咳嗽会痒的感觉,这个部位就是轮状喉头肌的位置。

至于如何去感觉声韧带并拢的技巧,只要我们吸气时故意发出声音,以这种感觉来发声那就对了,这个位置就是正确的发声的位置。

在此我要将声带后端再次加以说明,一只狗在叫的时候是用后脑头腔来共鸣的,它们用这种声音来传递感情讯息,这种声音可传得非常远,绝不是用声带前端,我们人类也是动物,当然用这种方法来传递情感讯息更能被人接受,而这种声音是具有感性的,一个小孩子如果从小就训练他用声带后端来发声唱歌,以后长大了必能成为一流的声乐家,例如维也纳童声合唱团他们就是用声带后端来唱的,所以和声非常协和甜美,不像我们台湾各小学的合唱团,当然也有好的,不过太少,绝大多数是用声带前端来唱,所以声音刺耳,尖锐和声(Harmony)不协和,毫无美感,好象在吵架,原因就出在此。

我们也常看到每年音乐比赛的时候,得到各县市第一名的国小合唱团声音竟也那么尖锐毫无和声之美,这或许和评审的鉴赏能力有关,因为评审本身就没有这种什么才是好的童声、什么才是不好的童声的素养,把他聘请来担任评审,他如何能节选出哪一队才是正确的童声合唱团。

那么要怎么样才能把儿童合唱团的声音训练好?首先我们要明了,合唱团不同于独唱,合唱要讲求团体的声音效果,个人声音不可突出,那么和声(harmony)是合唱的特点,所以合唱团第一要任务就是追求和声之美,如何才能获得和声之美?那就是要以声带后端先用小声以“J”母音来唱和声,音色尽量暗些,绝不可唱亮,独唱可以亮,可是合唱一亮声音就无法呵紧,显得松散缺乏感情,声音尽量往后送,这样才能获得优美、具有感情浓度的童声合唱。

在国内我听过很多儿童合唱团的演唱,但是很少有有一个团的声音是正确的,在此我特别推介一个儿童合唱团,他们的声音是正确的,这一团是“高雄市天主教增德儿童合唱团”,他们的指挥石高额老师跟我学习声乐近十载,已能领悟我所传授的声乐的精髓,他就是采用了我所说的以声带后端发声的唱法来训练儿童合唱团的,所以声音效果就显著的不同。

三、“有感性的声音”--呼吸的位置首先来谈谈吸气,吸气的时候五个部位要同时进行参加吸气工作。

(一)、气管上部(轮状软骨或鼻腔)要缩小,用“I”母音使声韧带并拢,保持紧张状态;(二)、胸部(胸骨)要向左右扩张;(三)、背部(肩胛骨)向外扩张;(四)、腰部(末位肋骨)向外扩张;(五)、腹部(肚脐以上叫上腹,肚脐以下叫小腹)上腹向前撑开,以保护横膈膜,小腹向内向上收缩。

这五个动作必须在紧张状态下进行,不可松弛。

其次呼气时的动作仍然和吸气时的形态(Form)是一样的,缩紧肛门,上腹向前撑开,小腹使劲使气往内向上推送。

其次谈到“气压”的问题,我们在一个茶壶里装满水,下面用火加热,当水沸腾的时候蒸气会推动茶壶盖,使茶壶盖上下抖动,但是我们如果在茶壶内装上一个笛子,水沸腾后水蒸气就会从笛子排出,发出声响,这个原理和我们发声原理是相同的,这个笛子就是气管后端所发出的声音,我们以“U”母音来练习较能体会出来,使上面的气(胸部、肩部)及下面的气(腹部、腰部)保持紧迫状态后,上面的气纹风不动,挡住气,使声唇撑开,然后下面的气往内向上输送,使维持平衡状态,要唱之前提前一秒钟作准备,然后再发出声音,这就是正确的呼吸,也唯有这种方法才能发出感性的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