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感觉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_彭聃龄_感觉汇总.

普通心理学_彭聃龄_感觉汇总.
第三章 感觉
我们如何认识世 界?
我们的知识又是怎样得到的?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觉!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感觉的 基本概念,了解感觉编码的相关理论, 理解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以及韦 伯定律、对数定律和乘方定律。了解视 觉、听觉的生理机制以及色觉和听觉理 论。
目录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视觉 第三节 听觉 第四节 其他感觉
2.2 视觉的基本现象
2、对立过程理论
(opponent-process theory) :黑林提出了四色论—— 过程理论的前身,黑林认 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 素:黑-白视素、红-绿 视素、黄-蓝视素。他们 在光的刺激下表现为对抗 的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 化作用—发现了
三种对立细胞:黑白、红绿、 黄蓝。其中黑白细胞与明度有 关,红绿和黄蓝细胞与颜色编 码有关。 在网膜水平,色觉是按三色理 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视觉 系统更高水平上,颜色的信息 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
2.2 视觉的基本现象
1、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
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2、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明 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3.2 听觉基本现象
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16-20000赫兹,其中1000
赫兹-4000赫兹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
3.3 听觉理论
①频率理论——也叫电话理论。
是1886年,物理学家罗·费尔提 出来的。 这种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 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 不足: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 这是和人耳能够接受超过1000赫兹以上的声音不 相符合的。

普通心理学-感觉课件

普通心理学-感觉课件

心理治疗
利用感觉的刺激,如音乐疗法 和艺术治疗,来改善心理健康。
产品设计
运用感觉心理学原理改善产品 的外观、触感和操作性。
普通心理学-感觉课件
欢迎来到普通心理学-感觉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感觉的各个 方面,包括定义、分类、生理基础、心理过程、误差与调节、发展与变化以 及感觉与心理学应用。
感觉的定义
在心理学中,感觉是指通过感知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我们将讨论感觉的各个要素及其 与知觉的关系。
神经通路
神经通路是信息从感知器官传送到大脑的路径。
大脑
大脑是感觉信息处理和整合的中心。
感觉的心理过程
1
刺激接收
感知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
2
传递与转导
神经信号通过神经通路传递和转化,以便在大脑中进行处理。
3
加工与解释
大脑对神经信号进行加工和解释,使我们能够理解刺激的含义。
感觉的误差与调节
感觉的分类
视觉
视觉是我们通过眼睛接收和 解释世界的能力。
听觉
听觉使我们能够感知声音和 声音的变化。
触觉
触觉允许我们感知物体的质 地、温度和压力。
嗅觉
嗅觉让我们能够嗅到各种气味和感知它们的差 异。
味觉
味觉使我们能够品尝和辨别不同的味道。
感觉的生理基础
神经元
神经元是感知器官与大脑之间信息传递的基本单元。
1 感知误差
我们对刺激的感知可能存在误差,例如光学错觉和听觉错觉。
2 感知调节
我们的大脑通过学习和适应来调节和纠正感知误差。
感觉的发展与变化
婴儿期
随着年龄增长,感觉系统可能会发生退化和变化。

普通心理学 第二章 感觉

普通心理学 第二章 感觉

(3)色觉缺陷
色觉缺陷包括色弱和色盲。 色弱就是对某种颜色感受性的降低。例如,在用红色 与绿色的波长来匹配黄色时,有些人需要更多的红色, 有些人需要更多的绿色,前者叫甲型色弱,后者叫乙型 色弱。色弱患者在男人中占6%,是一种常见的色觉缺陷 ,女性色弱较少。 色盲。可分全色盲和局部色盲两类。患全色盲的人只 能看到灰色和白色。患局部色盲的人还有某些颜色经验 ,但他们经验到的颜色范围比正常人要小得多。例如红 -绿色盲看不见红光和绿光。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蒂文斯提出。 观点: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 ,而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或幂函数)。即知觉到的 大小是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的。公式 P=KIn P=KI P指知觉到的或感觉的大小,I指刺激的物理量,n 是乘方指数,K是被评定的某类经验的常定特征。据 此公式,乘方函数的指数低,感觉量随着刺激量的增 长而缓慢上升,乘方函数的指数较高,感觉量随着刺 激量的增长而快速上升。
(3)明度的绝对阀限与差别阀限
2、颜色
(1)概念 颜色(color)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 觉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有广义的和狭义的颜色。 广义的颜色包括非彩色和彩色;狭义的颜色 仅指彩色。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色调 、明度和饱和度。
色调主要决定于光波的波长。对光源来说,由于占优 势的波长不同,色调也就不同。如果700毫微米的 波长占优势,光源看去是红的。对物体表面来说, 色调取决于物体表面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选择性反 射。 明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它明度决定于照明的强度和 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饱和度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纯的颜色 都是高度饱和的,例如鲜红等。混杂上白色、灰色 或其它色调的颜色,是不饱和的颜色,例如粉红色 等。完全不饱和的颜色根本没有色调,如黑白之间 的各种灰色。

普通心理学考研资料----第三章 感觉

普通心理学考研资料----第三章 感觉

第三章感觉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感觉感觉(sensation):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它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视觉、听觉、味觉、肤觉感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二、近刺激和远刺激考夫卡(koffka)把刺激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

近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

远刺激: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不会有很大变化。

如:一定波长的光线、一定频率的空气振动。

三、感觉的编码编码: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如:电报码感觉编码(sensory encode):将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的过程。

德国生理学家缪勒(Johannes Mvller)最早研究感觉编码,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theory of specific nerve energy)。

1.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它们在性质上是相互区别的。

2.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

(如视神经受刺激产生视觉,听神经受刺激产生听觉)3.感官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不同。

评价:1.在他看来,感觉不决定刺激的性质,而决定于感觉神经的性质。

否定了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在认识论上是错误的。

2.人脑对神经信号的加工是一种编码过程,它能揭示这种神经信号所代表的现实刺激物的特征,帮助人们了解外部世界。

缪勒只承认人脑对神经自身状态的直接感受,否定人的感觉依赖于外物的性质。

3.缪勒承认感官的分化,但不了解感官分化的真正原因。

特异化理论(specificity theory):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

左右半球各负责不同的功能。

模式理论(pattern theory):感觉的编码是由不同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普通心理学 第四章

第四章感觉一、感觉概述1、含义: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作用:①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②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感觉剥夺实验)③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2、种类(1)外部感觉与内部感觉(2)近刺激(主观的反应)与远刺激(物体本身的物理性质)3、感觉测量(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3)韦伯定律:K= I/I,只适用中等强度的刺激。

(4)费希纳对数定律:P=KlgI(5)斯蒂文斯幂定律:P=KI4、感觉现象(1)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2)感觉后像;(看灯光,闭上眼后还会感觉到灯光)(3)感觉对比;(4)感觉相互作用;(感冒了没食欲)(5)感觉补偿;(盲人的听觉、触觉特别灵敏)(6)联觉。

(甜蜜的嗓音、温暖的色彩)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人眼对可见光的感觉。

波长为780-380nm的光波是视觉的适宜刺激(红橙黄绿蓝靛紫)。

2、视觉的生理基础(1)折光机制:眼球(2)换能机制:视网膜(视野)(把物理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①棒夜感明暗,锥昼视细颜。

②锥体细胞对长波敏感,棒体细胞对短波敏感。

③网膜中央窝只有椎体,对光最敏感。

(3)传导通路:视网膜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4)中枢机制:枕叶纹状区3、视觉现象(1)色觉三种属性①色调:主要取决于占优势的波长。

②明度:取决于照明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③饱和度:指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

(2)视觉现象①普肯耶现象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亮度感受性不同。

椎体细胞对长波敏感,棒体细胞对短波敏感。

当人们从椎体视觉(昼视觉)向棒体视觉(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将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出现了明度的变化。

在太阳照射下,可能红花(长波)和蓝花(短波)显得一样亮,但是到了夜晚蓝花似乎显得更亮些,这是因为人们从昼视觉向夜视觉转变时,人眼对光的最大敏感性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缘故。

普通心理学 第4-6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普通心理学 第4-6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第四节 知觉的组织
心理学把由感觉到知觉的选择处理过程称为知觉的组织。其中最 主要的组织原则有四种。 一、相似原则 按刺激物相似特征组成的个体知觉经验倾向。 二、接近原则 按刺激物间距离关系组成的个体知觉经验倾向。 三、闭合原则 个体运用经验补充或删减刺激物线索以获得有意义或合乎逻辑的 知觉经验。如图4-5 四、连续原则 指心理上的连续,如图4-6
第二节 感觉的测量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宜性刺激的感觉能力。 (二)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者刺激变化的强度,或 者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它是测量人的感 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 1.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 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强度)的能力。 二者呈反比关系:值越低(刺激量越小),感受性越大。

第五节 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选择性 人根据自己当前的需要与兴趣,对某些有意义的刺激物进行选 择加工的过程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被选择进行加工的刺激信息,称为知觉的对象,而同时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其他刺激信息称为知觉背景。
(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1.强度大,对比明显的刺激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对象。 2.在空间上接近、连续,形状上相似,尤指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知 觉组织原则的客观刺激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对象。 3.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着的客观事物,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 对象。 4.维度变化多的客观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对象。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含义及其分类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 反映。

《普通心理学》:感觉的种类

《普通心理学》:感觉的种类

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我们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由机体以外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是由机体内部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机体自身状态的感觉。

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一、外部感觉1.视觉以眼睛为感觉器官,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叫做视觉。

产生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

光是具有一定频率和波长的电波。

宇宙中存在各种电磁波,而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才是可见光。

产生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80~780纳米的电磁波,即可见光。

接受光波刺激的感受器是眼睛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有两种: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大多集中于视网膜的中央窝及其附近,大约有六百万个,能分辨颜色和物体的细节。

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边缘,大约有1.2亿个,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但不能分辨颜色和物体的细节。

当适宜的光刺激透过眼睛到达视网膜,引起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时,视觉就产生了。

光波的基本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强度、波长、纯度。

与物理属性相对应,人对光波的感知也有三种特性:明度、色调与饱和度。

与光的强度对应的视觉现象是明度。

明度指由光线强弱决定的视觉经验,是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

如果我们看到的光线来源于光源,那么明度决定于光源的强度。

如果我们看到的是来源于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那么明度决定于照明的光源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与光的波长对应的视觉现象是色调。

色调指物体的不同色彩。

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眼引起不同的色调感觉,如700纳米的光波引起的色调感觉是红色,620纳米的光波引起的色调感觉是橙色,70纳米的光波引起的色调感觉是蓝色。

饱和度反映的是光的成分的纯度。

例如,浅绿色、墨绿色等是饱和度较小的颜色,而鲜绿色是饱和度较大的颜色。

与光的时间特性对应的视觉现象是后像和闪光融合。

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感觉

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  感觉


(四)色觉缺失
• 色觉缺失包括色弱和色盲。 • 8%的男性和0.5%的女性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色弱或色盲。 • 其中,色弱是指对红色和绿色的感受性很低。色盲是指丧失 颜色的辨别能力。 • 色盲分为部分色盲和全色盲。全色盲是由亍缺乏规锥绅 胞或功能丧失造成的,很罕见。 • 部分色盲有红绿色盲或者黄蓝色盲。 • 色盲有先天原因和后天原因。
下绝对阈限(感觉产生)
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之间 成反比关系。
晴朗夜空中可以见到30英里外的一支烛光 安静房间内可以听到20英尺外的表的滴答声。 两加仑谁中加以茶叶可以变热变出甜味 一滴香水可使香味扩散至三个房间 一片蜜蜂翅膀从一厘米外落到面颊上课觉到
• (二)差别感觉阈限 •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乊间的最 小差别量。相对应的感受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 ——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乊间成反比兲系。 • ——韦伯定律: ΔI K= I • ——韦伯定律只适用亍中等强度的刺激。在刺激过强或者 过弱时,都丌适用。
衡。否则就没有人的心理。(“感觉剥夺”实验)
小知识:“感觉剥夺”实验
• 感觉剥夺实验的研究工作是由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赫 布和贝克斯顿在1954年进行的。 • 他们征募了一些大学生为被试,这些大学生每忍受一天的 感觉剥夺,就可以获得20美元的报酬。当时大学生打工的收入一般 是每小时50美分,因此一天可以得到20美元对当时的大学生来说可 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而且在实验中,大学生的工作好像是一次 愉快的享受,因为实验者要他们做的只是每天24小时躺在有光的小 房间里的一张极其舒服的床上,只要被试愿意,尽可以躺在那儿白 拿钱。
(二)声音的混合不掩蔽
• • • • • 1.共鸣——由声波作用引起的共振现象。 2.强化不干涉 3.差音不和音 4.声音的掩蔽——声音的干扰现象。 ——当两个声音混合同时到达耳朵,人对一个声音的感受 性会因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降低的现象。 • 分为三类: 纯音对纯音的掩蔽; 噪音对纯音的掩蔽; 噪音和纯音对语言音的掩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在不同刺激背景下,某种感觉乘方函数的 指数是变化的。
第二节 视觉
一、视觉刺激(1)
8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因此对人来 说,视觉非常重要。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80~780毫微米的 电磁辐射。也叫可见光 。
波长
光源
光源:宇宙中能够产生 光线的物体
最重要的光源是太阳
波长(米)
交流电
理解公式
感觉的大小(感觉量)是刺激强度(刺激量)的对 数函数。
也可以认为:感觉的大小与刺激强度的对数 呈正比。
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感觉强度按算术 级数增加。
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2、乘方定律
美国心理学家斯蒂文斯(S.S.Stevens) 数量估计法 :给被试一个中等强度的刺激,要
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做差 别感受性。
反比关系
韦伯定律
韦伯定律: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增加量 (即JND)与原有刺激量之间的比值,是 一个常数。
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K I I
I : 刺激的增加量 I:原有刺激量
(三)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1、对数定律(费希纳定律)
p K log I
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分为电磁能的,机械 能的,化学能的和热能的4大类
临床上把感觉分为四类:特殊感觉 ;体表感觉: 深部感觉:内脏感觉。
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
感 觉
内部感觉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内脏感觉)
Hale Waihona Puke 五、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 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I:刺激的物理量
理解
站在自然历史角度看,感觉器官对不同性质 的刺激的反应量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是人 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知道,电为有害刺激,必须敏感,判断 线段长度与生活生产有密切关系刺激量与感 觉量就必须大致相等 。
评价
在理论上,它说明对刺激大小的主观判断可 以根据刺激物的物理强度的乘方来标定。在 实践上,它可以为一些工程计算提供依据。
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 复正常。
二、近刺激和远刺激
近刺激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刺激。
远刺激是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
感觉如何产生?
刺激
光能等
感受器
传入神经
能量转换器 神经冲动
反射弧
中枢部 位
中枢
感觉信息传递
三、感觉的编码
(一)编码 编码是指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
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 另一种符号系统。
(二)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6)
(3)穆勒承认感官的分化,但不 知道感官分化的真正原因。同时, 他提出的证据没有普遍性。感觉神 经的分化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产物。
(三)感觉信息的神经加工
三个环节 1、刺激过程 对某种感受器来说,感受敏感的那
种刺激,叫适宜刺激。由刺激引起 感受器产生相应变化的整个过程, 叫做刺激过程 .
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 难以产生视觉;
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 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 限制其触觉。
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 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
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
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
相同的感觉,如眼睛受到光线的刺 激,电刺激均能产生光觉;同一刺 激作用于不同的感觉器官产生不同 的感觉。如电流。
(二)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4)
3、评价 (1)根据现代神经科学研究的结果,大
脑直接加工的材料是神经冲动。在这一 点上,穆勒的学说有合理性。
(二)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5)
(2)是对“动物精气论”的超越, 促进了对感觉神经生理学的研究;
2、传入过程
感觉器官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传入 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冲动实 际上是经过编码的信息,它是由刺 激能量转化而来的。
3、在大脑皮层上产生感觉
皮下中枢的初级加工 感觉代表区接受从丘脑来的信息 将信息送到联合区进行高级加工,产
生感觉
感觉运动反射弧
四、感觉的分类
根据感觉来自体内还是体外,把感觉分为外 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排气扇
扬声器
记录生理数据的导线 护目镜 耳机
麦克风
手套
感觉剥夺实验装置
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是指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 隔绝的特殊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 的任何刺激信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 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病理心理现象。
1954年的实验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 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
广播频带
雷达
红外线 可见光谱
紫外线 X射线 珈玛射线
引起感觉的刺激范围称为感觉阈限, 对刺激的反应能力称为感受性。
(一)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二者之间呈反比关系。 E:绝对感受性 R:绝对感觉阈限
E
1 R
(二)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JND):刚刚能够 觉察出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二)神经特殊能量学说(1)
该学说是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们缪 勒(1801-1958)提出来的。
(二)神经特殊能量学说(2)
1、观点 认为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
能量,各种神经的能量的性质有差 别。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 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
(二)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3)
2、根据 某些感觉器官受到不同刺激会产生
第三章 感觉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视觉 第三节 听觉 第四节 其他感觉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作用: 1、提供内外环境的信息; 2、保持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3、是高级的、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剥夺实验:
空气调节装置
求被试给这个刺激指定一个数值,然后以这 个数值为基数,判断其他不同强度刺激的主 观强度值。 最后计算出各种强度的刺激与被试的主观判 断之间的关系。
公式
斯蒂文森认为,刺激量与主观感觉量之间 的关系是幂函数关系。
乘方定律:知觉到的大小与刺激剂量的乘 方成正比
P=KIn
P:感觉大小
K和n:常数(随着感官不同而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