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创新教育

浅谈历史教学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了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展望21世纪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中心课题。因此,作为中小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创新教育、更新观念、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为重点,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造就一批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要人才,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教学的核心和最高境界。

综观人类社会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人类创造发明的过程,历史书中关于创造发明的事例举不胜举,如:四大发明、如翻车、地动仪的制造,如大禹治水、灵渠的开凿,如商鞅变法等众多的社会变革,如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无不充满了创造性的思维,这些为历史教学的创新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下面浅谈几点看法: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基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关于如何调动学习的主动性问题,历史学界有许多论述,但大都以教师为中心,解决主动性问题的前提,所以主动性往往就被歪曲为学习兴趣,以为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就达到了调动主动性的目的。这种理论上的误解在实践上往往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大讲历史故事,大谈历史趣闻。事实上,这种趣味至多只算“低趣味”,因为它停留在具体知识面,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首先老师应该以教案为主,主观地拟定问题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建立起学生先想,教师后导,学生先预习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寻求答案。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起来,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让学生充分表现其独创性和创新能力。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是核心

李政道教授对学生说过:“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工作。”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是创新教育的核心。

创新教育要求在教学中要采取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帮助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状态和批判精神。因为一个人如果只会接一种固定方式或老师教的方法去思考和处

理问题,是不会形成创新能力的。整天“认真地听课”,“勤奋”地作笔记,“苦苦”地背教材,一旦面临面临问题,则以一双空洞的眼睛,望着教师或教材,试图从中找到现成答案,这正是产生教育致命伤害学生的主动个性、独立思考,如何谈创新?学生被教材和教师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对教材内容,现有观点提出质疑,随时诱导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通过一系列性的设疑、激疑、释疑,让学生了解历史,评判历史,设身处地地理解历史,使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学习方法,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激发学习兴趣是关键

创新与兴趣是紧紧联系在一起,创新过程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兴趣,而兴趣又反过来促进创新。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把学生从繁琐的条分缕析,机械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想方设法通过创设情境,利用图示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浓厚兴趣。如把历史上的角色让学生自己演,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加深了内心体验,再如,因为历史教学中不可能使逝去的历史真实再现,善于运用生动直观的语言,把历史人物有血有肉的再现出来,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也能使历史人物的形象产生栩栩如生的效果。

四、培养健全的人格是保证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健全的人格是培养创新教育形成的保证。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人格、品质的教育。一方面,人的个性、独立性、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对创新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智商高的人,如果缺乏健全的人格缺少独到见解而依赖性很强,没有坚韧不拨的毅力去摧毁常规障碍,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如古代科举考试的考生对“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八股文章句句工整,但没有创新,没有个人见解,最终也是一个统治者的工具和奴才而已,既使将儒家典故倒背如流,也无助于开发创造力。另一方面,要加强道德教育,历史知识中有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如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价值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再如孙中山、毛泽东的革命先辈的优秀品格。更是我们教师培养学生升华认识,完善人格的最好素材。从而塑造学生具有开拓进取,积极主动人格。历史知识瀚海无处。可吸取、利用、借鉴之处太多太多,只有精心挖掘、积极思考、努力去寻找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就能不断“吸取”其中营养。

当前全国上下大力推选素质教育改革,它既给历史教学带来了前所末有的严峻挑战,更给我们的历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历史教学从根本上摆脱困境,指明光明的前途和努力的方向。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新型历史教学质量观、人才观,从深层次看到创新教育给历史教学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迎来光辉灿烂的历史教学的春天。

浅谈历史课教学创新

浅谈历史课教学创新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教育课程标准的推广,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成为教育界目前关注的热点。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是需要创新的时代。江泽民总书记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今天的教改大潮,我作为一线的教师,也想对所教历史科的教学创新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历史课程需要创新教学。 一、新时代和新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知识经济如今已在全球全面展开,时代呼唤着中国需要人才,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呼唤着创新教育的一系列思维,并把它贯彻落实到发展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逐步摒弃传统的教育思路及教育举措,开创新的教育思想及教育举措。增长知识,培养人才,提高觉悟是历史课教育的重要目标,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也要求中学历史课教学紧跟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历史知识本身的特点要求创新 历史是一门复杂的社会学科,它是过去历史时空内历史现象的综合再现。因此它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也比较多,因此教材由于篇幅所限就有所取舍,叙述的比较简略,趣味性少,断层多,很难形成完整的历史现象,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无味。而事实上,历史是生动的,人物是鲜活的,要让学生乐学,有兴趣,就必须在讲课时,加进“新”东西:新鲜、新颖、新奇、有吸引力的新内容,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不是照本宣科。 历史教学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呢? (一)培养创新意识 马斯洛说:“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一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自我实现创造性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根据初中学生好奇性心强,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的明显特点,教师应让学生感到进行大胆想象,智力冒险是合理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成为创新性人才,独创性人才。如以讨论、辩论等形式,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做人之所不见。从而优化学生的创新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每一堂课,我都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大胆的想、问、辨。有些问题在老师看来是多么的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他们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所以不管学生提出的

浅谈历史教学创新教育

浅谈历史教学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了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展望21世纪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中心课题。因此,作为中小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创新教育、更新观念、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为重点,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造就一批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要人才,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教学的核心和最高境界。 综观人类社会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人类创造发明的过程,历史书中关于创造发明的事例举不胜举,如:四大发明、如翻车、地动仪的制造,如大禹治水、灵渠的开凿,如商鞅变法等众多的社会变革,如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无不充满了创造性的思维,这些为历史教学的创新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下面浅谈几点看法: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基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关于如何调动学习的主动性问题,历史学界有许多论述,但大都以教师为中心,解决主动性问题的前提,所以主动性往往就被歪曲为学习兴趣,以为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就达到了调动主动性的目的。这种理论上的误解在实践上往往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大讲历史故事,大谈历史趣闻。事实上,这种趣味至多只算“低趣味”,因为它停留在具体知识面,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首先老师应该以教案为主,主观地拟定问题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建立起学生先想,教师后导,学生先预习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寻求答案。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起来,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让学生充分表现其独创性和创新能力。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是核心 李政道教授对学生说过:“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工作。”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是创新教育的核心。 创新教育要求在教学中要采取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帮助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状态和批判精神。因为一个人如果只会接一种固定方式或老师教的方法去思考和处

谈历史课的创新性教学

谈历史课的创新性教学 历史课的创新教学要积极营造师生互助的教学氛围。采用“师生互换”,让学生体验“如果我是教师,我的历史怎么教?”而教师则“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提出什么问题?”采用互辩,互议,互相探究性的教学,形成师生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则能充分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教学过程注重研究性教学是创新性教学的关键 历史教学以科学认识方法开展研究式学习,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是学生自主认识活动的基本内容。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仅通过讲授的形式是不够的,要结合课堂讨论,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教师指导中要注重学生的科学认识方法地启迪,引导学生正确质疑和研讨。㈠强调讨论过程中学生内容表达的准确与合理。要求学生根据科学认识方法进行质疑研讨,开展活动。学生往往就形式要求进行思考,结果表现形式化,内容不够准确和合理,反映了学生的质疑研讨的不足。㈡与学生交流讨论中,重视科学认识方法的启发。教师指导中,要强调科学认识方法的重要性,养成学生将问题与方法结合,进行质疑研讨的习惯。例如:⒈有哪些疑问?如何确定问题的存在?⒉问题怎样表现?教师既要重视学生之间的讨论,也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分析,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难,结合教材内容和名人的事实启发学生转换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激发学生尝试不同的认识方法。教师指导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活动,促进学生质疑研讨,增强讨论过程的科学性,提高学生研究活动的信心,注重教学过程的创新。 二、课堂教学中开展质疑思维训练是创新性教学的关键 开展课堂教学中ldtLAj/UwCSnSdezEl/P97EKMfY+JdTgueC7W9R7NYM=的质疑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更是课堂教学创新性的举措。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却毫无异议地是句号。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大胆思维的一个起点,对于历史学科尽管许多事件已成为历史,但作为创新思维的教学来说允许和鼓励学生在历史的事件中大胆地质疑,大胆地对历史上的人和事件进行联想和分析,通过活生生的历史去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课堂教学中开展启发式教学是创新性教学的核心 启发式在历史教学中应渗透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典型示范与一般要求相结合、讲授与引导相结合、肯定与补充相给合的原则指导下,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启发。 1、反问启发这是教师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教材上讲:“中国禁烟的消息传来,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可反问:如果林则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侵略战争了,这种观点对否?为什么?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就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侵略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提出: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是什么?(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又是什么(中国禁烟。)这样使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

创新的历史教学方法

创新的历史教学方法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学习者对于历史教学方法的 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索和理解,教育界 一直在不断探索创新的历史教学方法。本文将介绍几种创新的历史教 学方法,并探讨它们在提高学习者学习效果方面的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创新历史教学方法。借助多 媒体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媒体形式将抽象的历史 概念变得直观可见,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例如,教师可以使用 电子白板展示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和音频片段,将学生带入历史事件 的现场,提供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这种生动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 生对历史的兴趣,而且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发展。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历 史教学中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引入具体的历史案例,教师可以引导 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例如,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让学生通过分析事 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来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这种启发 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互动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模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还可以深度参与历史事件的重现和讨论,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历史。同时,互动教学法也可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历史教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四、实地考察教学法 实地考察教学法是一种将学生带入实际历史场景的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他们可以亲自感受和体验历史遗迹、博物馆等地的文化氛围,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场景相结合。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参观历史文化名胜,或者进行历史地理考察等。这种亲身经历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知和记忆,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求知欲。 总结起来,创新的历史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互动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能力;实地考察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历史文化。这些创新的历史教学方法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教师们应该灵活运用这些方法,适应学生的需求,推动历史教育的创新发展。

创新的历史教学方法

创新的历史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较为枯燥的学科之一,但是随着教育 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对于教育形式的变化要求,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 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创新的历史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本文将介绍几种创新的历史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具体、实际的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解 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历史事件或者历史 人物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并培 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述二战的历史课中,教 师可以引入珍珠港事件作为案例,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深 入了解这一事件对于二战的影响和意义。 二、翻转课堂法 翻转课堂法是一种将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历 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录制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前观看,掌握基础 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精炼和拓展。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 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效率。 三、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是一种通过还原历史场景或者历史情境,让学生扮演相 关的历史角色,从中体会历史事件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述法国大 革命的历史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革 命时期的社会环境和相关冲突,加深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法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历史教学,包括使用多 媒体课件、教学软件、网络资源等。这些技术手段可以让学生通过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方式获取历史知识,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通过使用历史漫画或者历史影片,可 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故事,加深对于历史知识的 理解和记忆。 总之,创新的历史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教师 应积极探索和应用这些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发挥教学 手段的作用,创造出更加活跃、互动的历史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历 史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相信创新的历史教学 方法将为历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历史课堂创新总结

历史课堂创新总结 近年来,历史教育在我国的教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始终致力于推动历史课堂的创新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趣和有效的学习体验。本文将总结近期我在历史课堂上的一些创新实践,并分享对于历史教育的看法和思考。 I.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在历史课堂上,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通过使用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案例,我尝试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历史中的价值观、观点和冲突,培养他们对历史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II.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日益普及。在历史课堂上,我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和音频等素材,来丰富教学内容。例如,我使用PPT制作教学课件,将历史事件的图片和视频与文字相结合,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和理解。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多角度地了解和研究历史问题,拓宽他们的历史知识面。 III. 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在创新的历史课堂中,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研究中。我倡导学生进行研究

性学习,引导他们选择和分析历史问题,并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组织能力。例如,在探讨一个历史事件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并展开调查研究,从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IV. 融入跨学科教学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文学、艺术、科学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我积极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的探索。例如,我在历史课堂上融入文学作品、艺术品、地理知识等,通过分析和解读这些跨学科的材料,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人物形象。 V.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在创新的历史课堂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我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历史文献和研究资料,并指导他们进行历史写作和研究报告等任务。通过这些训练,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历史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 总的来说,创新的历史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一同分享历史的魅力,开创历史教育的新局面。

浅谈历史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浅谈历史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现代素质教育理论强调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时,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寻求新的教育契点,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因此,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历史教学的主题目标,即使学生认识学好前人留下的历史知识、历史观点、历史经验,而又不受这些知识、观点、经验的拘束,敢于另辟蹊径,又能言之有理,持之有故。本文对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是使学生具有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对于这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的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他们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所以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无意义,教师都不要简单的禁止和否定。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探寻,遇到的都是教师的“不可能”、“无聊”的断语,那么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慢慢萎缩。 二是使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很多都是经过科学家的艰苦劳动和无数次的失败才创造出来的。另外,讲述无数革命先烈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经历无数次探索和失败后中国革命才取得成功等史实都能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震撼,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逐步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善于思考、敢于突破,产生创造性的设想与假设,使学生懂得学习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把知识作为创新的阶梯。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开发思路,让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于书本和教师的见解。但是,学生提问的新奇独特,并非都属创造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客观事实,围绕其发展过程,进行合理、大胆地想象,不能为猎奇而置史实于不顾,提出一些脱离客观实际而主观臆意的怪论。因此,教师要适时提示,恰当点拨,既要帮助学生树立新颖、独创及大胆想象的意

浅谈初中历史新课程中的创新教学

浅谈初中历史新课程中的创新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那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呢? 一、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了教师的作用,而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只有在这种氛围,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而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能。 二、教师要创造性地“教”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是关键。教师要敢于冲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束缚。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从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跳出来。传统的教育是一种守成性维持性的教育,重经验、轻创新,教师凭经验教学,形成思维、行为定势,缺乏对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研究、创新。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只给学生“鱼”而未授予学生“渔”,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经验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创新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将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来,学生通过对已掌握知识的分析、重组、联想、猜测等思维过程所产生的自己从未有过的想法、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一种创新,培养创新能力,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压抑挫伤人的创造潜能和个性的发挥、窒息人的创造意识形成的种种因素,并使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三、加强思维训练,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对学生加强各种思维的训练。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而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训练。在教给学生一般的思维方法的同时,注意寻找各种思维训练的序列,使思维训练循序渐进,就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

浅谈历史教学的创新

浅谈历史教学的创新 浅谈历史教学的创新 杜彩肖河北省元氏县实验中学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但很多人都 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直到现在,人们才普遍认为学习历史只不过是回忆一下过去所发生的事,因此教师教学都是“满堂灌”;学生则是靠死记硬背,在这样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教学环 境中,学习历史自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更不用说明智了。因此,历史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江泽民同志曾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的《历 史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使学生“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显然,时代发展需要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就要推行创新教育。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呢?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是教育 者通过教育、教学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的教育。在中学历史教 学中,应如何创新呢?首先,中学历史教材包涵着大量的创新内容,历史的发展本身就是一 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其次,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又为历史创新教育注入了新活力、新思想、新契机、新理念。因此,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 教学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 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 一历史教学原则要创新 历史教学原则的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性联系,同 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

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 史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这些联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 能更好地分析并认识历史。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实 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原则就必须创新,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 多系统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并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 化的能力为原则,使初中历史教学承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义务。 二历史教学理念要创新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目前,初中历 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也没有真正转化成为素质教育。然而,新课程标 准的人文性也强调了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尽快转 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教书育人的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又 过分地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 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 三历史教学手段要创新 教学手段创新是整个历史教学创新的重点。历史教学手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 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现在的初中历史教材和课程内容都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第一篇: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几个春秋,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着眼破除旧课程繁、难、深、重的知识体系,大量删减知识点,结果新课程展现出简单浅显的特点,如何更加务实,更加有效,更加平稳地搞好历史新课改,这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勇于探索、实践、反思、总结。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教育观念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使国家立足于不败之地,我们就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造型人才就成了国运兴衰的关键。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历史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应依据历史学科特点、功能和学生认知水平,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个性品质、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为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较为全面的素质基础。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历史学就是历史学,还历史学科一个本来应有的作用,是我们当前教育改革中应当注意的。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可见,前人认为学习历史并非是为了应付各级考试,更多地是从现实应用出发。我们学习历史并非只 是为了记住一些零碎的史实,而是为了从前人的经历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今人提供治世的策略,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国情,从而在培养学习独立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其理性思维能力。我想这就是我们进行历史学科教育的根本目的。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各学科被掩盖了学科本来应有的作用,而成了应试的工具,而学科本身最重要的作用却得不到体现。所以,我们应该是转变教学观念的时候了。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意义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正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传统的 历史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灌输,重视笔记记忆,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相对较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们开始尝 试创新历史教学模式,这也对历史教育和学生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创新历史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型的历史教学模式注重 学生的参与和感受,对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例如,在项目制学习模式下,学生需要独立选择研究题目、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撰写报告,并在团队合作的过程 中完成展示或演示,这样能够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 其次,创新历史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过于依赖 纸质教材以及老师的讲授,学生往往因为单调枯燥而缺乏学习兴趣。而新型的历史教学模 式则依托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手段,使历史教学更加生 动形象,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能力。 另外,创新历史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人才。在传统 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需背诵并照此来写作业,缺乏对历史事 件的深入分析和思考。而现代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探究与讨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出发,思考和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因素、影响、意义与历史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对 于学生成为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创新历史教学模式有助于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基础。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 换代极快,学生需要具备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创新的历史教学模式 通过多种途径拓宽了学生的获取知识的渠道,使学生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培养终 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和方法,使其具备持续的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综上所述,创新历史教学模式对初中历史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全方位起到着积极 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采用多种方法来推广这种新型的历史教育模式,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 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历史教学中的创新

历史教学中的创新 创新,已成为时下教育界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历史教学中也是如此。不少具有强烈求索和 实践精神的教学工作者及时实现观念更新,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思维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尊重 科学,服从真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向课本质疑,向资料、老师说:“不”。这些,使历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但是,也应该看到,有些试图创新者脱离教材、学生和社会实际,违背了创新的真谛,造成 历史教学中无序状况,表面看来很是花哨、热闹,实则让受教育者无所收获或少有收获,甚 至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其表现大致有以下几种:理插科打诨。课堂上开玩笑,讲佛教、讲到 鲁智深醉打山门、《蒙娜丽莎》就是达芬奇的自画像变形之美。博得学生一惊一笑,以为这 就是创新。二是滥加臧否。课堂上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个人之好恶,道听途 说之材料,任意评说,引起学生认识混乱,以为这就是创新。三是放任自流。课堂教学胸无 成竹,缺乏驾驭课堂的能力,扔下几个问题,不加引导与指点,让学生争争吵吵,无结果而散,留下认知上的空洞或缺陷,以为这就是创新。四是活动取代。有的以参观、讨论取代教学,或以“电灌”取代“口灌”,缺乏与课文的有机结合,仅仅停留在历史教学的表面,没有体 现出历史学科的特殊性,还以为这就是创新..出现这些现象,究其原因,是出于对创新教育 的理解有误。创新教育,说到底,就是要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 活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发具有不同禀赋学生的潜能,使之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认为,历史教学必须创新,但这种创新不应该是勉强的,形工序义的,而应该是贯穿教 师创新意识与求实作风,精心筹划、设计与操作,确有成效的。 历史教学的创新,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短程能力的关系。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密 不可分的。能力源于知识。试问,对基本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时空都茫然无知,你 能说他有历史思维能力吗?当然,知识又有待于转化为能力,单纯地提“知识就是力量”,也 有片面性。知识必须经过加工、联系、拓展和重组,才能在今后的实践中应用。当今世界上 的经济、文化、民族、外交关系的盘根错节、风云变幻,深长思之,仍可从古今中外历史现 象中找得相通之处。水有源,树有根,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注意知识与能力并重,舍近求远 忽视知识传授,片面强调能力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传授知识,不教给学生思维方法,不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做法同样是不可取的。 二是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既要讲继承,又要讲发展,对传 统教学手段不能一概否定。实际化教学,有形有影有声,入眼入脑,活泼感人,这是创新; 站在讲台上,一本书、一支笔或加一幅图,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师生心灵感应,产生情感上、意识上的共鸣,这也是创新。创新的关键不在表面,而在实质。当然,我们不能以此为“满堂灌”辩护。不过,当前历史教学工作者有必要在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上做文章,使自己的 教学更趋完美。我们不能固守传统教学方法,排斥先进教学手段,而应使二者有机结合,相 得益彰。从不使用电化教学手段的,可否试它一试?课堂气氛过于沉闷的,可否注入一些新 鲜空气、启疑、激疑、释疑,让教学过程充满思辩性、挑战性、生动性呢? 三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历史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因课而异,因材而异,因人而异。变化多样的教学形式往往能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感,形式活跃的课 堂氛围,给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提供适宜的载体。在这方面,不少教师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与创造。有的把讨论引入课堂,让学生阐述观点,说明道理,甚至围绕一些史界尚有争论的 问题,把学生分为正方、反方,一起辩论。如郑和下西洋、殖民主义的后果、洋务运动、太 平天国运动等对中国有影响的问题,都可成为辩题。不必担心学生越辩越糊涂。

历史教学中的创新

如何实施创新教学 摘要:本文从当前的历史教育出发,结合我校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从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到课堂教学的创新,对今后的教学和学习提出自己的一己之见,那就是首先要培养学生发问质疑的能力,其次教学内容要推陈出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请指正。 关键词:自学能力质疑能力知识整合开放式课堂 一、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1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造的现代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二、创新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自学能力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必备因素,学生只要具备了自学能力,就增强了学习的独立性,就能独立主动地去获取新的知识。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地学习,学生应该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地自己去发现要学习的材料。2因此我在设计和准备每一节历史课堂教学时,精心设问置疑,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探索性空间。比如:在上现代史中的有关一些热点话题:洋务运动、甲午海战、七七事变、西安事变等时,通过学生查资料、讨论、向别人请教等,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同时准备好自己的发言,然后课堂上让学生互相展示,共同学习,以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学生“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只知道一半的真理,也比人云亦云的知道全部的真理还要好些”(罗曼·罗兰语)。 三、创新教学的前提:培养学生发问质疑的能力 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许多的问题,为什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少,到最后不会问问题,提不出问题来,甚至上课时手都不举,这很大程度上跟我们的教育方式是相联系的。比如:教师正在眉飞色舞的讲述,突然有学生提出疑问,而老师不作正面回答,却以“这不是我们这节课要考虑的问题”“这个问题下课以后再讨论”来搪塞。完了,学生刚冒出来的一点“小火苗”就被无情的浇灭了,如果老师能正确对待,善于引导,可能会别有一片天地。我们就是要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发挥创造力,要无所畏惧,想说啥就说

谈创新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精选教育文档

谈创新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所谈的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素质,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等要素。创新教育是通过引导者——教师,运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提供创造的环境,激发创造者——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特征,以发挥创造的潜能,引导创造的行为和结果。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呢?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我们的课堂往往把学生的时间几乎全部占有,教师或者不停地讲课,或者不停地做题,我们自己感觉学生只有认真听课才是好学生,完全不在乎学生有没有什么时间去思考问题,学生是不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感兴趣,那么这种教育之下,何谈让学生去创新呢?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认识到新课程的素质教育更注重的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更多地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空间,要把问题设置得更有效,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让学生感到很疲惫,他们对这样的课堂没有什么兴趣,上课睡觉、打游戏、听歌

曲、说话等等问题自然会很多。要改变这样的课堂,不是依靠教师的惩罚和打骂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教师思考问题出在哪里,今后如何解决才对。要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观念的更新,只有教师的观念更新了,才能在课堂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师要善于营造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如果我们把课堂比喻成一潭水,那么学生就好比是水里的鱼,如果水是活的,鱼就可以健康成长;如果水是死的,鱼就可能会窒息,所以我们的课堂要变成活水,才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呼吸。这就需要教师创设生动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动起来。 比如,我讲授雅典的民主政治时,让学生来表演一段反映当时状况的情景剧,然后结合剧情来回答问题。这样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更好地去思考问题。讲授探究课的时候,课堂可以让学生来讲,课前的准备,课上的讲授,对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很有效果的。营造教学氛围的手段很多,教师可以补充材料、讲讲历史人物的故事、让学生看看电影视频、组织学生辩论等等,教师要根据课堂的情况和授课的内容,恰当地选取合适的方式,设置历史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他的震撼。这样才可以激发他去探究、去思考、去创新,扩展思维,更多地给学生创新的场合和机会。 三、在课堂上教师要会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上可以设置的问题很多,但我们的问题设计要科学化,要有针对性,要有深度和探讨的价值,而不应该是简单地找找书

历史课堂教学创新

历史课堂教学创新 在追溯过去的历史中,历史教育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历史课程不仅可以让 学生了解和理解历史事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讲授重复枯燥,缺乏学生参与和互动。因此,为了更好地教授历史,历史课堂教学创新迫在眉睫。 第一,采用互动式教学。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积极性。然而,通过互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解读,并要求学生主动发言和提问。这种互动式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第二,引入多媒体资源。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历史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可以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具体。例如,在教授二战时期的历史时,老师可以播放相关的战争影片,让学生亲身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第三,注重实践体验。历史课堂教学不仅可以通过理论教育来培养学生,还可 以通过实践体验来深化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历史文化。通过这种实践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第四,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历史课堂教学仅仅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一种途径,而课外拓展活动则可以让学生更加广泛地了解历史并培养其学习兴趣。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历史主题的演讲比赛、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拓宽历史知识范围。 第五,开展跨学科教学。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可以使学生不仅学到历史知识,还能了解

历史课教学创新谈(精选多篇)

历史课教学创新谈(精选多篇) 第一篇:历史课教学创新谈问题之一:好高骛远,脱离中学历史教育实际及中学生思维水平人们常有这样的误解:创新教育就是必须对前人的结论进行发展、开拓、提高,甚至是否定、更正已有的结论,否则,重复过去的观点,推理出已有的成见,或者是仅仅触及前人结论的一点皮毛就不是创造性劳动。究其原因,在于把历史课教育的对象提升为历史学科的专业研究人士。其实,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学生创立了多少历史新观点,更不在于他们为历史学科做出了多少新的突破性的发现,而是重在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以及获得历史见解的一种方式、途径和过程。由于历史学科涉及庞杂的历史史实,还包括深邃的史学理论,中学生在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仅能形成对历史的相对的、肤浅的认识,不可能形成一种全面的、系统的成熟看法和见解。因而,要学生产生石破惊天的思维成果是不现实的。问题之二:信口开河,创新无所规范创新教育要求我们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时,要让学生敢于推陈出新,敢于挑战前人学术观点与结论,但这样又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另一种倾向,使他们的思想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切思维、想象、推理都可以随心所欲。如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在战争中锻炼成长得到发展。假如由此得出结论,我们要感谢日本对中国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这一结论自然是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所不能容忍的。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对此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点评,加以认真的规范,必要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不能因为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而允许学生

歪曲历史的本来面目。问题之三: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思 维训练不够深入历史课教材内容庞杂,如果我们对其中的问题进行面面俱到的目标教学,对每一个小问题都进行讨论、比较、归纳、推理、演绎、创新,完全没有必要。因此,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将有限的时间放到最需要深化、发挥、拓展或者是总揽全局的重点知识上,不求“毕其功于一役”,而是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渗透和影响,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习惯开始,循序渐进,不断加深,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的充足时间,让他们从容不迫地拓宽自己思维的空间。 问题之四:忽视史实基本知识与技能我们反对把历史课上成 对史料的简单罗列,把学生当做简单的知识的“容器”的模式,也反对对历史知识作过多的拓展铺垫,甚至把历史课讲成故事课。但要防范另一个误区,即由于课时的约束和对能力培养的偏爱,上课时蜻蜓点水,不重视对基本知识的落实、讲解。其实,创新从来就不是空洞的,而是依托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世上不存在无知识根底的所谓创新。历史学习是建立在丰富的材料基础之上的,对材料的全面了解是学习历史最起码的要求。 第二篇:历史文集:历史课教学创新谈问题之一:好 高骛远,脱离中学历史教育实际及中学生思维水平 人们常有这样的误解:创新教育就是必须对前人的结论进 行发展、开拓、提高,甚至是否定、更正已有的结论,否则,重 复过去的观点,推理出已有的成见,或者是仅仅触及前人结论的一点皮毛就不是创造性劳动。究其原因,在于把历史课教育的 对象提升为历史学科的专业研究人士。其实,中学历史教学创 新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学生创立了多少历史新观点,更不在于 他们为历史学科做出了多少新的突破性的发现,而是重在培养 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以及获得历史见解的一种方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