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总结
2024年中医儿科实习小结

2024年中医儿科实习小结本次中医儿科实习是我在大学期间的一次难得的实践机会,通过在医院中观察、参与和学习,我对中医儿科的诊疗方法和养生保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中医儿科的诊疗工作。
通过跟随导师的指导,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儿童的中医辨证施治。
在每个病例中,我都认真倾听病人的主诉,观察他们的舌苔、脉象等病症,并与导师一起进行辨证论治,确立治疗方案。
我也亲自实施了一些常见的中医疗法,如针灸、推拿、中药煎煮等。
通过这些实践,我对中医儿科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我的临床操作能力。
在观察中医儿科病例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特点和规律。
儿童患者最常见的病症包括感冒发热、咳嗽、腹泻等。
这些病症与成人的病症有所不同,其病因病机也有一定的特点。
比如,在感冒发热的病例中,体质较弱的儿童更容易出现热证,体质较好的儿童则更容易出现寒证。
针对这些特点,中医儿科在辨证施治上有着自己的独特方法。
同时,儿童患者对治疗的接受度也比较高,他们更容易接受中医疗法,如针灸和中药煎煮。
除了诊疗工作,我还参与了一些健康养生宣教活动。
通过向患者及其家人讲解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我希望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医养生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养生建议。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提高饮食和作息习惯,也能够促进中医理念的传播。
总的来说,本次中医儿科实习对我个人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亲身参与诊疗工作和健康宣教活动,我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操作和沟通能力,也对中医儿科诊疗方法和养生保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将把这次实习的经验和知识应用于未来的工作中,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医儿科诊疗服务。
中医儿科年度总结

中医儿科年度总结一、前言中医儿科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关注着儿童的健康成长。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医儿科在临床实践、科研教学、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现将2023年度中医儿科工作总结如下:一、临床工作1. 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水平提升:通过加强中医儿科医护人员培训,提高临床诊疗技能,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如感冒、肺炎、哮喘、腹泻、厌食、遗尿等疾病的诊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2. 中医特色疗法广泛应用:在临床工作中,中医儿科积极推广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如推拿、针灸、拔罐、贴敷等,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患儿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3. 中西医结合治疗:针对部分儿科疾病,中医儿科与西医儿科紧密合作,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了治愈率和患儿生活质量。
4. 加强儿科病房建设:改善儿科病房环境,提高病房设施水平,为患儿提供更加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二、科研教学1. 开展儿科中医药临床研究:围绕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开展中医药临床研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2.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举办中医儿科培训班,培养一批具备较高中医儿科诊疗水平的临床人才。
3. 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加强与国内外中医儿科专家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医儿科学术水平。
三、学术交流1. 举办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中医儿科专家来我院进行学术讲座,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
2. 参加学术会议:组织中医儿科医护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了解行业动态,拓宽学术视野。
3. 发表学术论文:鼓励医护人员撰写学术论文,提高我院中医儿科的学术影响力。
四、特色专科建设1. 建立中医儿科特色专科:针对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建立中医儿科特色专科,为患儿提供全方位的中医诊疗服务。
2. 开展中医儿科特色疗法:针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开展中医儿科特色疗法,如推拿、针灸、拔罐、贴敷等,提高治疗效果。
五、展望未来1. 加强中医儿科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中医儿科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中医儿科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诊疗水平。
中医院儿科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

中医院儿科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学习总结、教学总结、活动总结、实习总结、军训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learning summary, teaching summary, activity summary, internship summary, military training summary, work plan, debriefing report, experience, other model essays, etc.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中医院儿科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中医院儿科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大全7篇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工作总结。
中医儿科师承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作为一名中医儿科师承弟子,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医儿科的重要使命。
在导师的悉心教导下,我不断学习、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中医儿科诊疗水平。
现将本年度的师承学习总结如下:一、学习情况1. 理论学习本年度,我系统地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对中医儿科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还学习了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提高了自己的中医素养。
2. 临床实践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大量的临床病例,学习了中医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疗方法。
通过临床实践,我熟练掌握了中医儿科的诊疗技巧,提高了自己的临床诊疗能力。
3. 学术交流本年度,我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交流中医儿科诊疗经验,拓宽了自己的学术视野。
同时,我还参与了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为中医儿科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二、工作成果1. 提高诊疗水平通过一年的师承学习,我在中医儿科诊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成功治愈了多名疑难病例,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2. 传承中医文化在临床实践中,我注重中医文化的传承,将中医儿科的诊疗理念、方法传授给患者,使他们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中医的魅力。
3. 发表学术论文本年度,我撰写并发表了多篇关于中医儿科的学术论文,为中医儿科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三、不足与反思1. 理论知识不够扎实虽然本年度在中医理论知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导师的要求相比,我的理论知识仍不够扎实。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2. 临床经验不足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自己在处理一些疑难病例时,仍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更加注重临床经验的积累,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
3. 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表达病情、解释治疗方案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2023年中医儿科临床实习小结

2023年中医儿科临床实习小结2023年是我在中医儿科临床实习的一年,通过实践锻炼,我收获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也对中医儿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此总结这一年的实习经历,以便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借鉴。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了中医儿科门诊的病历整理、病史采集、中医诊治以及患儿的跟踪随访等工作。
通过和患儿及家属的交流,我深刻体会到了患儿优先、家庭关怀的重要性。
在与患儿的相处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关注,注重细节,准确获取病历信息。
并且,我也能更加自信地与家长交流,解答他们的疑问,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医疗建议。
在中医诊治方面,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和方法。
例如,我积极学习和运用中医四诊合参的方法,能够观察患儿的面色、舌苔、脉象等病理指标,为患儿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我还学到了一些常用的中药处方和穴位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患儿的病情,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在具体的诊疗工作中,我深感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及时性对于患儿健康的影响。
我努力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不断与导师和同事讨论病情,遵循治则与方药的选择。
在临床中,我也发现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独特疗效,尤其是对于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具有明显优势。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深刻认识到了专业知识的不完善和需要不断提高的意义。
通过实践,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还加深了对中医儿科学的理解和掌握。
在诊疗中,我遇到了很多难题和病例,但在导师和同事的帮助下,我克服了困难,积极思考,努力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此外,在实习期间,我也参与了一些科研项目,积极参加研讨会和学术讲座。
通过与其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我加深了对中医儿科理论研究的认识,并且了解到了前沿的研究进展和趋势。
总的来说,2023年的中医儿科临床实习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实践,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为儿童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同时,我也会继续关注和参与中医儿科的研究工作,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医儿科出科个人总结范文

中医儿科出科个人总结范文中医儿科是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对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够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和发展。
在我即将从中医儿科专业毕业离开校园之际,我想回顾一下这四年来的学习和成长,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和反思。
不仅可以带给我回忆,更能够为我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中医儿科专业的学生,我在大学期间学到了许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中医儿科与西医儿科相比,更加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
在学习中医儿科的过程中,我不仅需要学习儿童生理发育,还需要研究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环境对其健康的影响。
这些综合的知识与技能使我能够全面了解儿童的健康问题,并为其提供合适的治疗和护理。
在临床实践中,我主要学习了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如感冒、腹泻和哮喘等。
通过实践中的指导和实践活动,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儿童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辨证施治。
在每个病例中,我需要仔细观察儿童的外在表现和症状,倾听其家长的描述,进而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除了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我还学习了许多常见病的预防方法和中医养生知识,以帮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
在这四年的学习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中医儿科的限制和挑战。
与西医儿科相比,中医儿科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观察。
在治疗中,有时候也需要克服家长的迷信和对西医的偏好。
此外,中医儿科在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与西医儿科相结合来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对于未来从事中医儿科工作的我来说,这四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我将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学习先进的治疗方法和经验,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我还计划进一步深化对中医药的研究,提高中医药在儿科领域的应用水平。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与积累,我能够为儿童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起来,中医儿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我们广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我在大学期间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获得了扎实的基础和一定的实践经验。
儿科中医工作总结

儿科中医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年中,作为一名儿科中医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在儿科领域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性。
以下是我的工作总结:1. 临床实践与经验积累:- 我参与了多个儿科病例的诊治,包括常见的小儿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通过临床实践,我更加熟练地掌握了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我特别注重对小儿体质的辨识,根据“同病异治”的原则,为每位小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中医药理研究:- 我参与了中药方剂的研究工作,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与同行交流,对中药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我特别关注中药在儿科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保在治疗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3. 学术交流与知识更新:- 我积极参加各类儿科中医相关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国内外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拓宽了视野。
- 我通过阅读最新的医学期刊和参加在线课程,不断更新我的医学知识,以跟上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
4. 患者教育与健康促进:- 我重视对患者家长的教育,通过讲座和咨询,向他们普及中医在儿科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 我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家长如何通过合理膳食和适当的运动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
5. 团队协作与跨学科合作:- 我与西医儿科医生、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等其他专业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为患儿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 我参与了跨学科的诊疗团队,通过团队讨论,为复杂病例提供综合治疗建议。
6. 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不仅在专业技能上有所提升,也在沟通和团队合作方面有所成长。
- 我设定了未来一年的职业发展目标,包括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提高临床技能,并在学术领域有所贡献。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将继续致力于儿科中医的临床工作和研究,为儿童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期待在新的一年中,能够与更多的同行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中医在儿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中医儿科学总结范文

中医儿科学总结范文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和儿科疾病的学科,其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中医经典和中医诊疗经验的基础上。
中医儿科学总结了中医对儿童疾病的独特认识和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价值。
以下将从理论基础、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理论基础1.特殊生理特征中医儿科学认为,儿童在生理上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
儿童的生长发育正在进行中,其脏腑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气血运行不畅,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侵袭,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儿科学注重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评估,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治疗儿童疾病。
2.阴阳五行理论中医儿科学奠基于阴阳五行理论,强调平衡是维持儿童健康的关键。
中医通过观察儿童的表情、舌苔、脉象等来诊断儿童的病情,从而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中医儿科强调预防,注重调整儿童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心理健康,以增强儿童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3.养生与治疗相结合中医儿科学强调养生与治疗的相结合。
通过调整饮食、保持适当的运动和作息时间,中医可以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预防和减轻疾病的发生。
对于已经发生的疾病,中医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和疾病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方剂和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二、诊断方法1.视诊2.问诊中医儿科科医师会详细询问儿童的病史,包括出生情况、喂养方式、生长发育情况等。
通过与家长交流,获取更多有关儿童疾病的信息,有利于准确定位疾病的原因和病情。
3.望诊中医儿科医师通过观察儿童的舌苔、舌质、喉部、眼睛等部位的变化来判断儿童的病情。
例如,白喉患者的喉部有灰白色假膜,口舌不开,舌苔白腻。
4.闻诊中医儿科医师通过儿童的呼吸声、排气声等来判断病情。
例如,对于肺部疾病,可以通过听儿童的喘鸣音和干咳音来判断病情。
三、治疗方法1.中草药疗法2.针灸疗法3.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中医儿科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按压、推拿、揉捏等手法,刺激儿童的穴位、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促进疾病的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春秋战国:扁鹊一最早小儿医☆西汉淳于意一下气汤治气鬲病,记录了儿科最早的医案。
☆儿科最终形成在---宋朝☆儿科现存最早专着:唐《颅囟经》提岀的小儿为“纯阳之体” ☆儿科着名医家:“儿科之圣”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辨证方面首创小儿五脏辨证体系。
☆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是天花、麻疹类专着之始。
☆《幼幼新书》:南宋刘昉,整理、汇集了宋代以前的儿科学术成就,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完备的儿科专着。
☆朱丹溪一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注重养阴认为六味地黄丸立意极好。
☆明代万全提出“三有余四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清-吴瑭: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1.胎儿期:受孕一分娩断脐(40周)。
孕期28周至出生后7天,为围生期。
2.新生儿期:岀生脐带结扎开始,到岀生后满28天。
3.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一周岁。
4.幼儿期:1-3岁。
5.学龄前期(幼童期):3-7岁。
6.学龄期:7周岁-青春期来临(女12,男13)。
7.青春期:女11-12 至17-18 ;男13-14 至18-20.胎龄:孕妇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为40周,共280天,以4周为一个妊娠月。
胎儿期死亡率最高——围生期。
岀生后死亡率最高——新生儿期小儿生长发育最快时期-----婴儿期小儿非脾肾不足时期——婴儿期第三节小儿生长发育一、体重初生:3kg 增长: 前半年:0.7kg/月,后半年:0.5kg/ 月;1岁以上:2 kg/年。
波动范围土10%低于标准的85%为营养不良。
六个月以内体重(kg)=3+0.7 X月龄7---12个月体重(kg)=7+0.5 X(月龄-6)1岁以上体重(kg)= 8+2 X年龄二、身高初生:50cm 增长: 前3月12cm;第一年25cm;第二年10cm 2岁-12岁:身高=70+7 X年龄12岁前: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12 岁后:下部量>上部量三、囟门前囟闭合时间:12-18个月;后囟闭合:出生时或生后2-4 个月内。
囟门早闭且头围小于正常:头小畸形;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解颅(脑积水)、佝偻病四、头围、胸围一周岁头围= 胸围,以后胸围大。
新生儿34cm; 6个月42cm; 1周岁45cm;2 周岁47cm;3 周岁48.5cm五、牙齿乳牙(20颗):开始萌出:4-10个月(平均6个月),出齐:2-2.5 岁2岁以内:乳牙数=月龄-4或6恒牙(28-32颗牙):6岁:开始换恒齿、第一恒磨牙;12岁:第二恒磨牙;17岁以后:第三恒磨牙(智齿)。
六、血压收缩压(mmH)=80+2X年龄;舒张压= 攵缩压X 2/3七、智能(一)感知发育:出生时即有视听觉;个月时,视听反应明显;3个月:追视(头眼协调)寻声源(转头向声源)。
(二)运动发育二抬四撑五抓六翻七坐八爬九扶站十二走(三)语言发育初生哭叫3咿呀4月笑声7爸妈1岁单词渐成句5岁完成来表达第四节生理特点、病因、病理特点一、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突出表现:肺脾肾三脏不足)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二、病理特点(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传变迅速:主要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第五节儿科诊法概要1辨斑疹疹:形小如粟米,高出皮面,压之退色斑:大小不一,不高于皮面,压之不退色2察二便胎粪:新生儿生后3-4天内所排大便,呈褐色,粘稠无味。
母乳喂养儿:大便呈卵黄色,稍有酸臭气,稠度均匀,日行 3次左右。
牛羊乳喂养为主者:大便色淡黄,质较干硬,有臭气,日行1〜2次。
3察指纹一一三岁以内的小儿部位:自虎口向食指桡侧依次为风关、气关、命关正常小儿指纹:淡紫隐隐不显于风关以上。
《幼幼集成》辩证纲要:“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鲜红浮露-外感风寒;紫红-邪热郁滞;淡红-虚寒;青紫-瘀热内结;深紫:瘀滞络闭;色紫,推之滞涩,复盈缓慢:瘀热、痰湿、积滞4问个人史胎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5脉诊切脉的方法:一指定三关,正常小儿脉以平和为常,较成人软而稍数,年龄越小脉越快。
成人一息6-7至,<5至〜迟,>7至〜数。
小儿基本病理脉象:浮、沉、迟、数、有力、无力6按诊一一按头囟囟填:囟门隆凸,按之紧张——多为风火痰热上攻,肝火上炕,热盛生风囟陷:囟门凹陷一一常为阴津大伤;颅骨按之不坚而有弹性一VitD 缺乏性佝偻病7儿科治法概要一一用药原则掌握用药剂量:新生儿:成人1/6 ;乳婴儿:成人1/3 ;幼儿:成人1/2 ;学龄儿:成人2/3或成人量第二章儿童保健婴儿期保健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一)母乳喂养:原则:按需哺乳1 )开乳时间:生后早吸吮,一般半小时内。
2)按需哺乳;每次15〜20分钟。
3)断奶时间:10-12个月断奶。
夏季或患病后不断奶。
(二)人工喂养1.乳制品:牛奶宜加5%-8%糖;婴儿每日需加糖牛奶110ml/kg,需水150ml/kg (包含牛奶中水分)。
全脂奶粉:按重量1:8或按体积1:4加开水调制2.代乳品:3月以下婴儿因不易消化,最好不用豆类代乳品。
(三)添加辅食※原则:由少T多,由稀T稠,由细T粗,由一种T多种。
①鱼肝油一一1个月后可用,纯母乳4个月。
②蛋黄:富含铁,婴儿可从母体获得一定的铁贮备,够用3-4个月,4个月以后需自己摄取,否则缺铁性贫血。
第三章新生儿病胎怯(胎弱)肾精薄弱益精充髓,补肾温阳补肾地黄丸脾肾两虚健脾益肾,温运脾阳补元汤硬肿病阳气虚衰一一益气温阳,通经活血一一参附汤加味寒凝血涩一一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一一当归四逆汤胎黄一、特征:婴儿岀生后皮肤面目岀现黄疸,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胎疸。
二、*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征①黄疸出现和消退时间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6天最重,7-0天消退; 早产儿:可延迟到3周消退;②胆红素水平:血清总胆红素v 221卩mol/L (早产儿小于257)③一般情况:良好;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征①黄疸出现和消退时间:出现早(出生后24小时内),消退迟(超过2—3周),或退而复现;早产儿4周②胆红素水平:发展快: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5卩mol/L ;程度重:总胆红素〉221卩mol/L早产儿257③一般情况:常伴有其他症状;溶血性败血症肝炎先天胆道闭锁四、辨证论治★湿热熏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加味(阳黄)若无大便秘结一一茵陈五苓散寒湿阻滞一一温中化湿一一茵陈理中汤(阴黄)瘀积发黄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右胁下积滞)第四章肺系疾病第一节感冒▽易出现夹痰、夹惊、夹滞的兼证。
夹痰:肺常不足,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生痰,痰阻气道—咳嗽加剧,喉间痰鸣夹滞:脾常不足,脾失健运,食滞内停一—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呕吐,腹泻夹惊:小儿神气怯弱,热郁化火,热扰肝经一—心神不宁,睡卧不实,惊惕抽风(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咽---结合膜热---淋巴结肿大—腺病毒)辨证论治: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加减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时邪感冒一一清热解毒一一银翘散和普济消毒饮兼证:夹痰:风寒夹痰+三拗汤、二陈汤风热夹痰+桑菊饮夹滞+保和丸夹惊+镇惊丸,另服小儿回春丹或小儿金丹片第二节咳嗽风寒咳嗽一一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一一金沸草散★ 风热咳嗽一一疏风解热,宣肺止咳一一桑菊饮加减痰热咳嗽一一清肺化痰止咳一一清金化痰汤痰湿咳嗽燥湿化痰止咳三拗汤和二陈汤气虚咳嗽一一健脾补肺,益气化痰一一六君子汤加味阴虚咳嗽养阴润肺,兼清余热沙参麦冬汤第三节肺炎喘嗽一、主要特征:是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痰壅(热、咳、喘、痰)二、中医病因病机病因:外因风邪或他病传变;内因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一一肺气郁闭肺失宣降一肺炎喘嗽病机:①常证:风热闭肺或风寒闭肺T邪郁化热炼液为痰T痰热闭肺;(毒热闭肺)T肺气郁闭T阴虚肺热;肺脾气虚T正虚邪恋②变证:邪盛正虚热炽化火一一内陷厥阴邪盛正虚肺闭血瘀,心失所养一一心阳虚衰三、诊断要点1、相关病史2、症状:起病急,热、咳、喘、痰典型表现,新生儿多见不乳吐沫、精神萎靡。
3、体征:双肺听诊固定中细湿罗音。
4、胸片:小斑片影或不均匀大片影。
5、实验室:血象检查细菌引起的肺炎wbc总数较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若由病毒引起,wbc总数正常或降低。
四、辨证论治治则:开肺化痰,止咳平喘风寒闭肺一一辛温宣肺,化痰止咳一一华盖散★风热闭肺一一辛凉宣肺,止咳化痰一一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痰热闭肺清热、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肺炎喘嗽中期,易传变)毒热闭肺一一清热解毒,泻肺开闭一一黄连解毒汤和三拗汤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肺脾气虚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人参五味子汤★心阳虚衰一一温补心阳,救逆固脱一一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邪陷厥阴一一平肝熄风,清心开窍一一羚角钩藤汤和牛黄清心丸▽心力衰竭的诊断:①呼吸突然加快〉60次/分②婴儿心率P突然〉180次/分;幼儿大于160次|分③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发灰④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⑤肝脏短期内迅速增大⑥或尿少浮肿具备前五项即可诊断心衰▽心力衰竭的治疗:(1)吸氧(2)镇静(3)强心:洋地黄制剂。
(4)利尿:速尿(5)血管活性药:酚妥拉明第四节哮喘一、病因病机:外因诱发一引动伏痰一痰阻气道一痰气相搏一发为哮喘二、特征: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痰吼哮鸣,呼气延长,严重者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肚,唇口青紫为特征。
三、儿童哮喘诊断1、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下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支气管舒张剂有显着疗效4、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5、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儿,同时在肺部闻及哮鸣音者,可酌情采用支气管舒张试验协助诊断,若阳性可诊断为哮喘四、辨证论治★寒性哮喘一一温肺散寒,化痰定喘一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热性哮喘清肺涤痰,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外寒内热解表清里,定喘止咳大青龙汤加减肺实肾虚一一泻肺补肾,标本兼顾一一偏于上盛-苏子降气汤偏于下虚-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肺脾气虚一一健脾益气,补肺固表一一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脾肾阳虚一一健脾温肾,固摄纳气一一金匮肾气丸肺肾阴虚养阴清热,补益肺肾麦味地黄丸西医部分:气道慢性(变应性)炎症:是哮喘的基本病变,由此引起的气流受限;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基本特征。
西医治疗:气道高反应证(标):3 2受体激动药气道慢性炎症(本):糖皮质激素第五章脾系病证第一节鹅口疮一、概念:以口腔及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其状如鹅口,故名“鹅口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