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志向塾]东京大学电子情报学研究科博士在读留学生——魏巍
开国少将魏巍简介

开国少将魏巍简介魏巍,中国共产党开国功勋将领之一,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和全军政治部主任,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和军事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同时,他还是一位著名作家,以自己的文学才华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魏巍,1919年9月14日出生于辽宁省义县(今辽宁省义县市)。
早年从军参加革命,先后担任军事干部、政治干部等职务,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平型关战役、独立自强战役、山海关战役等多次战争,表现出色,先后荣获独立自强战役一级红星勋章、抗美援朝战争功勋荣誉章等荣誉称号。
魏巍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展示出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和政治觉悟,被誉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革命家、杰出的军事统帅、红旗兵团的精神领袖”。
1955年,魏巍被派往苏联军事学院学习,1976年,他调任总政治部副主任,1979年晋升为解放军将军军衔,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少将军衔。
魏巍不仅是优秀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著名作家。
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文学上获得了广泛认可,更成为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重要代表和标志,其中以《动乱》、《山塞》、《夜莺》、《檀香刑》等作品尤为著名。
他的文学作品通过抒发人民的疾苦、反映现实的生活场景,深入描绘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和人民情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他的文学作品除了在国内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外,也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评价。
1995年,魏巍的《红岩》被瑞典、芬兰、挪威等国翻译出版成为文学界的热点,成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
魏巍是一位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文艺工作者。
在文学创作和军事战斗中,他始终关注民生和士兵的生活和健康。
他在文学作品中反映人民的生活疾苦,唤起人民的革命信念,为民族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在军事事业中,他关注官兵的生活困难和健康问题,提倡公正对待官兵,积极探索军队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魏巍是一位具有强烈革命气质和温暖人文情感的多面英才。
他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和军事战斗,将革命理念和人道主义精神融为一体,成为中国文化和军事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践行者。
[名校志向塾]东京大学大学文科三类留学生——张亚新
![[名校志向塾]东京大学大学文科三类留学生——张亚新](https://img.taocdn.com/s3/m/eae9f94f376baf1ffc4fad99.png)
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留学生张亚新——展示真实的自己很重要黄文炜人物简介:张亚新,出身山东济南,中学就读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二在岩手县盛冈中央高等学校留学一年。
2011年10月留学日本关西语言学院。
2012年2月开始陆续考取名古屋大学、一桥大学、东北大学、东京大学,入学东大教养学部文科三类。
名校志向塾文科综合科目讲师。
日本的高中给她新思考张亚新说话生动,表情丰富,快乐的情绪很能感染人。
在接受采访中,她多次说“我运气好”,但仔细听过她的故事,你会觉得幸运并非从天而降,运气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张亚新中学就读济南外国语学校,她本可以被保送到大学的外语类专业,选择一条非常安逸平坦的人生道路。
在高一时张亚新得到一个机会,成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主办的“大东亚青少年交流计划”的受惠者,这一计划就是让中国的高中生到日本的高中学习一年。
2009年9月到2010年7月,张亚新是在岩手县盛冈中央高等学校度过的,这一年的经历让她的想法改变很多。
她说第一次从外面的角度看自己的国家,起初日本人所提问题让她意想不到,如,“你们中国人都吃狗肉吗?”从这里可以感知两国国民的心理距离。
日本人还和她探讨中国的政治以及媒体的报道方式等问题,这让她感到很新鲜。
日本的高中有很多国际活动,张亚新很热心地投身其中,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她开始考虑:“将来我要做什么?”国内的学生,首先考虑上一个大学,然后再做其他打算。
而在日本,经常会被问到:你将来做什么。
日本人很早就为将来做准备,对自己的人生有计划,朝着目标一步步前进。
张亚新也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
那年她觉得视野开阔了,对国际法、国际关系学产生了兴趣,站到了一个高度看问题:我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什么样的途径是最有效的?张亚新参加了一个名为“地球的舞台”的活动,看了一个纪录片,说的是一位医生去世界各地进行救助活动。
当时她想:就算是医生,医好了他人的疾病,但是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如因战争带来贫穷,医生挽救了百姓的生命,而他们还可能要去战场,有可能在战争中丧生,所以要通过法律和政治的途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大前研一

外界评价
大前研一专长于跨国企业的市场策略、海外投资、组织系统及经营方针之规划。常受邀于亚洲各国,从事国 家重大投资开发计划之评估。
大前研一挑战传统的逆向思考方式,及坦率直言的系列的著述中可得知。其预测中国经济的崛起与周遭国家的新互动关系,与主张“中国即将崩溃”的作者章家 敦持反面意见,两者的论战受到瞩目。同时大前研一在“中华邦联”对两岸政治有诸多预言,部分并未实现,比 如2005两岸统一等。
人物简介
大前研一大前研一,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平成维新后非营利法人一新塾的创立者,大前アンド アソシエーツ股份公司的CEO。ビジネスブレークスルー大学院大学股份公司CEO兼校长。他是现时世界上有关商 业及企业策略的其中一位领导者,以其发展的3C模型(或称作战略三角)而知名,被誉为“策略先生”。
他在《看不见的大陆》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观点,由于出现了一个新大陆,这个新的大陆是大家看不见的, 但是所有人都不能逃过它的影响,大家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看不见的新大陆》概括了新经济的四大互相影响 的特征(有形、无国界、数字科技和高效益成本比),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战略。“看不见”是因为这个新大陆并 非一块实质上存在的土地,而是存在于我们的集体意识。
日本许多非常著名的公司,通常在制定竞争战略时会寻求他的帮助,而他的建议同样深受美国和欧洲跨国公 司的欢迎。大前研一在许多行业领域为企业提供了服务。包括电子设备,办公室设备,摄影设备,机械设备,食 品,橡胶,以及化工产品。他都能够提出创新性的战略,并提出相应的组织观念去实现这些战略。
主要著作
除了著名的《战略家的思想》《没有国界的世界》外,大前研一著作中有名气的,最起码在西方还有《日本 商业:障碍和机会》(Japan Business:Obstacles and Opportunities),《三位一体的力量:环球竞争将要 到来的形态》(Triad Power:The Coming Shape Of Global Competition),《超越国界》(Beyond National Borders),《民族国家的尽头》(The End Of the Nation State),《看不见的新大陆》(The Invisible Continent——Four strategic imperatives of the new economy),以及最新出版的《日本复 兴计划》(Japan;The Road to Recovery)等。
[名校志向塾]向更优秀的人看齐——考取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等三所国立大学的留学生殷悦
![[名校志向塾]向更优秀的人看齐——考取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等三所国立大学的留学生殷悦](https://img.taocdn.com/s3/m/fef914e2b8f67c1cfad6b819.png)
向更优秀的人看齐——考取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等三所国立大学的留学生殷悦人物简介:殷悦,出身吆林省吆林市,因父母工作关系,小学二年级时举家迁到山东威海,2011年毕业于威海一中,高考成绩630多分,被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俄语系提前录取。
因为这并不是她感兴趣的专业,9月初退学,10月来日本留学,就学于东京国际交流学院。
2012年5月进入名校志向塾学习理科留考对策等课程。
2013年考取东京医科齿科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千叶大学。
“现在不吃苦,什么时候吃苦”殷悦在高三时准备高考和办理留学日本的手续同时进行的。
所以考进大学,遭遇不满意的专业,她立即选择了留学日本。
殷悦的家人和日本还是颇有缘份的,姨母很早就来日本工作,父母十几年前来日本留学过,对日本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印象特别好。
殷悦办留学日本手续时,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她的家人都坚信日本能够挺过来,很快就会恢复正常的。
殷悦的父母在网上调查了各种语言学校,最终选择了位于八王子的东京国际交流学院,她在国内只学过两个月的日语,考过了最基础的JTEST的F级。
因为殷悦是朝鲜族,掌握了朝鲜语,学日语进步比较快,一路跳班上来。
后来殷悦通过朊友介绍来到名校志向塾,当时已经是2012年5月,离6月留考只有一个多月了。
接待她的塾的冯嘉卿老师分析了她的考学现状——离大学还有很长的距离,需要补足很多知识,冯老师还从塾的书架上拿了很多参考书给她看,她一下子有点应接不暇的感觉,那么多知识都是自己从未接触过的。
她心里有些着急,之前以为自己学得还行,现在看来还有很多欠缺。
殷悦立即报名了塾的6月留考理科对策课程,她暗下决心,虽然只有一个月时间,但是也要拼了。
语言学校12点15分下课,她乘坐12点30分的特快电车来到位于东京大久保的塾学习,每天来回需要两个小时,车费1千日元。
中午她买了一块面包,就到塾里上视频课,晚上肚子饿了还是吃一个面包,然后继续学习,一天看7个半小时的视频课。
9点多乘坐电车回家,在车上还要学习。
东京大学“环境三四郎”的活动特点及启示

经验 , 值得我国高校学生组织学 习和借鉴 。
关键 词 : 东京大学“ 环境三四郎” 活动特点; ; 启示
引言
中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 已有 22 所 , 3 1 毛入学率达
3 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 20 70万人 , 每年 党 的 十七 大报 告 中明确 提 出 “ 必须 把 建 设 资 源 到 2 % ,
0 节约 型 、 环境 友好 型社 会放 在工 业化 , 现代 化发 展 战 有 60多万名 毕业 生走 出校 园 。构建 我 国环 境 友好 落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学 生 的力 量 不 可 忽 视 , 大 略 的突出位置 , 实 到 每个 单 位 、 个 家 庭 ” 落 每 。实 现 型社会 , 经 济可 持续 发 展必 须 要 由政 府 、 业 和 国 民共 同努 特别是 高校优 秀 的学生环 保社 团建设 就更 具 深 远意 企 力, 三者 缺一不可 。其 中 , 等教 育 院校 是传 播 环保 义 。吸 收借鉴发 达 国家高 校学 生组 织 的先 进 理念 和 高 新理念、 创造环保新技术 、 研发环保新产品的重要基 具体 经验 是我 国学生 环保 社 团的发 展 壮大 的重 要 手 地 。据 中 国青少 年研究 中心 20 07年 调研 数 据显 示 , 段 之一 。在此 , 文通 过分 析 日本 东 京大 学 “ 本 环境 三 四郎” 的活 动 特 点 , 出几 点 建议 。( 京 大学 以下 提 东
中图分类 号 : 4 X一
留学日本名人,孙中山,戴季陶,蒋介石,夏衍,鲁迅,周恩来,蒋纬国,汪精卫,李登辉,丘成桐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not for commercial use曾留学日本的中国名人日本留学的源起,应该说早有历史。
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曾留学日本的中国名人:中立者周作人,左一羽太信子,右一其弟羽太重九周作人(1885-1968),1906年赴日本留学,初入东京法政大学预科,后改入立教大学学习海军技术,不久又改学外国语,1911年夏回国。
郁达夫(1896-1945),1913年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1915年夏毕业后进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医科,1916年秋改入该校法科。
1919年毕业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2年毕业。
蒋百里和爱妻左梅蒋百里(1882-1938),1901年被选派入日本成城学校,后升入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1906年毕业回国。
郭沫若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
1914年入九州大学学习医学,1937年之前,旅居日本近20年。
1910年,蒋介石留学日本军校期间着和服与同学张群合影蒋志清(常用名中正,字介石,1887——1975),1906——1911,先入东京清华学校,后转入振武学堂,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实习,为士官候补生。
秋瑾在日本秋瑾(1875--1907),1904--1906,青山实践女子学校。
周恩来和中国留学生合影周恩来(1898--1976),1917--1919,1917年(大正六年),19岁的周恩来留学日本。
在此地(当时为神田区中猿乐町)的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创始人首任校长松本龟次郎)学习日语,接受辅导,准备进入大学。
当时,松本龟次郎校长反对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受其影响,周恩来于1919年(大正八年)回国进入天津南开大学学习,投身于五四运动。
从鲁迅到莫言_中国现代文学在日本_李冬木

从鲁迅到莫言———中国现代文学在日本李冬木(佛教大学文学部,日本京都603-8301)[摘要]如果说中国现当代文学承担着“讲述中国与对话世界”的使命,那么,近邻日本则是这一使命所诉诸的重要场域。
在日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接受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作家是鲁迅和莫言,这两位作家衔接了中国文学在日本的一百年。
他们最大的共同点是,作品被翻译的最多,也拥有着最广泛的读者群。
研究从鲁迅到莫言中国现代文学留在日本这一特定域外的某种镜像,对理解以鲁迅留学日本时期的文学活动肇始的这百年中国文学乃至百年中国历史,其现代化发生与世界传播及接受,有着特殊意义。
[关键词]鲁迅;莫言;中国现代文学在日本[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53(2014)12-0023-13前言以今天的眼光看,如果说中国现代文学承担着“讲述中国与对话世界”使命,那么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则是这一使命所诉诸的重要场域,是中国现代文学存在于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鲁迅和莫言来观察这个一百年间中国文学在日本的情形恐怕是一个不错的视角。
我之所以选择这一视角来做今天的这个题目,有两点理由。
一点是出自专业的理由。
我从事的研究领域是中日近代文学比较研究。
在这个领域内,鲁迅无疑是个承载量巨大的研究对象,因此我把鲁迅,尤其是留学时代的鲁迅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那是一个中国现代文学肇始阶段的“鲁迅”。
从这个“鲁迅”向后一路看来,那么这一百多年间,中国同时代文学在日本最有存在感、最具标志性的人物就是鲁迅和莫言。
鲁迅首次被日本媒体介绍是1909年,莫言首次出现在日本媒体是1990年,两者间隔81年;鲁迅的小说首次被日本人译成日文是1927年,莫言的小说被首次译成日文是1989年,两者间隔是62年。
不论是81年还是62年,这两位作家衔接了中国文学在日本的一百年,同其他中国现代作家相比,他们的最大共同点是他们的作品在日本被翻译得最多,也拥有着最广泛的读者群。
2019年东京大学入学典礼 上野千鹤子教授致辞

2019年东京大学入学典礼上野千鹤子教授致辞首先恭喜各位同学考入东京大学。
你们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才来到了这里。
女学生所处的现状我想大家应该都不会质疑这场选拔考试的公平性。
倘若缺乏公正的话,你们肯定会非常愤怒吧。
但是,就在去年,东京医科大学被爆出歧视女生和复读学生等“入学不公”丑闻。
依据日本文科省对全国81所医科大学、医学部进行的全面调查显示,女生普遍很难考入医科大学。
换句话说,相对于女生的医科大学入学合格率,男生的平均合格率要高出1.2倍。
此次,被爆出丑闻的东医大高达1.29倍,最高的顺天堂大学为1.67倍。
排名靠前的大学还有昭和大学、日本大学、庆应大学等私立学校。
而女生入学困难度低于1.0,即相对而言女生更容易考入的大学有鸟取大学、岛根大学、德岛大学、弘前大学等地方国立大学医学部。
顺便说一下,东京大学理科3类为1.03,虽然低于1.2的平均值,但仍超出正常值1.0。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解读这个数字呢?统计非常重要,因为研究都是基于统计才成立的。
女生比男生更难合格,这是因为男生的考试成绩更优异吗?公布了全国医学部调查结果的文科省负责人表示:“当前没有发现其它优先考虑男生的院系,无论是理工科还是文科,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女生更有优势”。
如此说来,除医学部外,其他学部女生的入学难度均低于1,而医学部则高于1。
针对这一现状,势必需要讨个说法。
事实上,各种数据都表明,女性考生的偏差值普遍高于男性考生。
首先,为了避免复读,女生通常会做足准备后,再慎重决定报考院校。
第二,长期以来,东京大学入学者的女性比例一直无法突破“2成的壁垒”。
今年考入东大的女生仅为18.1%,比前年还要低。
由于在统计数据中,偏差值的正态分布没有男女差异,因此可以断定报考东大的女性学生往往比男性学生更优秀。
第三,4年制大学的入学率本身就存在性别差异。
根据2016年度的学校基本调查,就4年制大学的入学率而言,男生为55.6%,女生为48.2%,有7个百分点的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京大学大学院情报理工学研究科留学生魏巍——
从清华到东大,越走路越宽
黄文炜
人物简介:魏巍,出身甘肃兰州。
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专业,就职于北京某战略咨询公司。
2010年申请东京大学的研究生来日留学。
东京大学大学院情报理工学研究科电子情报专业博士课程留学生。
名校志向塾英语课程、大学院进学课程讲师。
考大学,需提高应试能力
魏巍于2011年4月来到名校志向塾工作,教英语课程,主讲基础班、托福班,后来塾办起了大学院课程班,魏巍又担任了电子情报专业课程的讲师。
谈到塾给学生的帮助,魏巍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层次方面,塾把硬性条件提供给学生,给学生考大学需要的东西,比如对学生进行留考知识的补充等。
另一个方面是软性条件,有些学生刚来日本,目标比较模糊,塾帮助学生调整心态,调节心理,让他们在正常的状态下进行考学的准备。
留学生进学通常要同时准备日语和英语两门外语。
魏巍的建议是,要跨越两门外语之难关,首先对外语和应试要有正确的认识。
英语学习上有一种不匹配,就是应试能力和使用能力的不匹配。
在日本考大学的学生,最迫切的是需要提高应试能力,也就是说可以忽视这种不匹配。
大部分学生学英语的目标是,短期内快速提高英语应试能力,那就可以把剩下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留考、相关专门知识的准备上,因为学生是需要多管齐下来准备考大学的。
塾着力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英语成绩的。
但是,学生要想在原先托福成绩二十分的基础上达到九十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成绩从原先的四、五十分提高到七八十分是可能的。
个人的努力当然很重要,不时会碰到同学向老师问这样的问题:“老师,我现在开始学托福,您觉得我能考多少分?”对于老师来说这是难以定量的,学习取决于你在一段时间内以怎样的强度去准备以及是否很好地掌握学习方法。
魏巍认为,对在日本的留学生来说,留考的强度远低于国内高考的强度,比高考轻松,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学习的节奏。
大部分塾的学生,起初英语能力比较差,经过塾的强化培训以及老师的带动,对考试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塾里的专业英语老师,采取与应试匹配的策略,有效刺激学生在短时间内攻克难关。
大部分学生考一次托福就能达到自己所报考大学的出愿和入学的水准。
东大是否不可逾越
魏巍同时负责塾的大学院课程情报学专攻专业课的教学工作。
塾的课程完全根据各个大学的考试方式来设置的。
据魏巍分析,情报学专业课的难度比较大,贯穿了从大二到大四,三年间的专业课内容,跨度比较大,同时针对东大的内容比较深。
大学院课程开班之初,只是魏巍一个人负责,后来老师逐渐增多,现在有多位老师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指导,老师们告诉学生要重点准备哪些方面的知识,怎样根据考试的考点来复习。
那么对留学生来说,东大是否不可逾越?魏巍的见解是:考东大说难也不难,没有大部分人想像的那么难,只要学生的专业跨度不是太大,专业与情报学沾边,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很有希望考取。
考大学院的难点在于,有些学生底子不错,但是学生对于知识以及重要程度的理解,和老师对于知识的强调程度不相符,就是说学生自身的考学准备出现偏差。
每年考试题目差不多,但考试方式在变,而且考试难度上下浮动。
所以学生一定要跟着老师走,课下要大量地做题。
有位名为韩飞的学生,2012年4月进入名校志向塾学习大学院进学课程。
2012年9月考取了东大大学院的两个专业——情报理工学系研究科和工学系研究科。
另外两名学生考上了东京工业大学大学院以及京都大学大学院。
自己教出的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魏巍感到很欣慰,这对他来说是颇有成就感的事。
“美式发音”从何而来
魏巍的英语是非常标准的美式发音,很多人觉得诧异,问魏老师是不是在国外生活过。
魏巍说:“第一次长时间在国外生活是去年10月到12月到美国交换留学三个月,之前从来没有去过欧美国家。
之所以英语成为自己比较自信的学科,跟上学的经历分不开,最初遇到的英语启蒙老师就给了我很多鼓励,对我非常信任。
初中和高中阶段不停地参加市里、省里的英语演讲比赛,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每天早上听有声杂志‘疯狂英语’以及电影原声和新闻报道,坚持了七年,一直听到高三。
”
所以,魏巍认为,学生在学习方面,得到外界的鼓励很重要,比如受到老师和父母的肯定,干劲就更大了。
学生想更进一步学好外语,还要善于给自己创造有利的环境,包括找欧美国家的人谈天,多和外国朋友交流。
眼下在东大,说英语对魏巍来说是很平常的状态,包括学术发表以及与教授交流,多使用英语。
虽然刚来日本时日语几乎是零基础,现在他的日语水平应付日常的生活交流完全没有问题了。
大学毕业后,魏巍在国内工作了两年多,为何放弃了很不错的工作来日本留学呢?魏巍回忆道:“还是和工作内容有些关系,在工作当中接触的都是公司的管理人员,因为我们要根据管理人员的思想来为公司制订战略计划。
在接触他们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公司发展,一段留学的经历、一张海外名校的文凭非常必要。
久而久之,我萌生了再去读书的念头。
当时恰好女友决定来日本留学,我陪她一起去咨询中介,中介的人得知我是清华大学毕业,就向我介绍日本的名牌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我想既然有这个缘分,那就去日本吧,我当时觉得,如果能直接去东大这样的世界名校读书,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就抱着尝试的心情申请了,很幸运,东大老师接受了我。
”
来日本留学的另一个原因是从大四到工作的两年里,魏巍对日本文化很感兴趣,读了大量有
日本历史文化背景的书,希望亲身体验日本,这也是促成他来日本的要因。
对日本,有选择性地接受
来日三年,魏巍说对日本比较适应,总体上对日本留学持肯定态度。
留学并不是简单地学习知识,而是这种体验能够融入到你整个人生状态中。
作为外国人,留学期间能够长时间亲身体验日本文化,学到很多跟中国文化不同的东西。
留学日本,对魏巍来说,“硬件”上的收获就是得到硕士以及三年后预定获得的博士文凭,这些“硬件”将武装自己,对以后的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
留学,促进人快速成长。
魏巍说,从高中、大学、工作到留学,自己的状态一直阶梯状上升不断改善。
来日本留学后视野更开阔了,在日本,感受很深的是日本人对任何事情都抱有很负责的态度,采取很细致的做法,这是值得借鉴的。
但是,并非对日本人的一切都肯定,而是选择性地接受,不欣赏日本人与人接触比较冷的一面,欣赏的是负责任、守规矩的一面。
日本人与欧美人是两个极端,在欧美感觉到大家都很热情、开放,人与人之间保持热度,而日本人比较“冷”,民族性格保守。
很难说哪种氛围更好,各有好处,各有欠缺,保持中庸还是有道理的。
去年日本发生大地震,今年中日关系出现大波折,似乎影响到中国学生来日留学,但是对魏巍来说,平时生活中接触的多是塾的学生,没觉得中国学生减少,反而有增多的趋势。
魏巍认为,眼下日本的大学的教育水准高于中国,但是中国的教育改革也在加深,很多学校在扩招,大学升学率也在不断提高,因此留学的品牌的重要性越来越受重视,名牌大学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日本的日子比较单纯,对魏巍来说基本世家、塾、实验室三点一线,波澜不惊,魏巍说,平时有时间看书、听音乐,到公园散步,这样安静的生活挺美好。
从清华到东大,越走路越宽
魏巍上了中国和日本两所最好的大学,比较清华大学和东京大学,二者在学习气氛、研究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呢?
魏巍说:“个人觉得在学习气氛上两个学校不相上下,学生都很优秀,也都很好学,只是体现方式不同。
中国的大学是集中住宿制,所以学习气氛体现在下课了大家要抢地方上晚自习,在宿舍里完成作业等。
但日本的大学是走读制,上完课后学生们都走光了。
所以日本的大学的学习气氛在上自习、写作业方面是体现不出来的,但在研究室里的日本学生都是非常刻苦、非常认真的。
从研究内容上来说,日本学生在学部阶段比中国学生接触了更多的高等试验,在某方面比中国学生强,所以日本学生进入研究室之后可以立即进行一些高端的研究,中国学生在这方面要差一些,可以说,在很多高端试验上东大是比清华强的。
东大实验室的硬件设备比清华好。
从人际关系上说,中国国内大学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宿舍生活。
大家吃住在一起四年,关系都很铁,很多都是一生的好朋友。
这一点日本的大学就不行了,虽然表面上大家关系都不错,但很少有像在中国的大学宿舍里那样的好朋友。
”
此后还有三年的留学生活,魏巍希望这期间有机会再去美国的大学交换留学,多一种体验就是多一份财富。
将来他希望回国工作,因为家人亲友都在国内。
目前想到的工作有两大方向,一是从事无线量传电子产品方面的工作,二是回老本行,从事战略咨询或者投资银行工作,或者还有第三种可能……留学让魏巍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了。
(名校志向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