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教案 (实用)
《青松》教案优秀9篇

《青松》教案优秀9篇青松篇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学习生字:挺课时重难点:读文,明理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小朋友,你们喜欢背古诗吗?谁来背一首给大家听听呢?指名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的诗歌,看老师写课题。
师板书:青松初读课文:介绍是陈毅写的。
指名读课题正音:“青”是后鼻音齐读课题谈谈松树再你脑海中的印象。
那陈毅爷爷笔下的青松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诗吧!师配乐朗诵,生认真听评价:你觉得老师读的怎么样?告之方法:老师课前不仅反复朗读这首诗,还弄懂了生字词的含义,明白了诗的意思,所以才读的这么好。
想像老师这样读吗?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细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压、挺且直待化指名读,齐读回忆:以前在理解生字词的含义时都曾用过哪些方法呢?(做动作、看图理解、联系生活实际、问长辈、查字典等)那在这些词中你明白了哪个的意思呢?介绍的时候别忘了告诉我们方法哟!生自由汇报:压:做动作挺且直:看图待:等待(查字典)化:融化(联系生活实际)师小结,鼓励以后经常使用这种学习方法。
指名读整首诗评价,指出诗的正确节奏。
同桌互查男小朋友读一二行谁能联系课文插图,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呢?指名说(大雪重重地压在青松的身上,但青松却挺得很直很直)说得真好!看(课件),大雪重重地压在青松的身上,但青松仍然挺拔、直立)请站起来,现在你们就是那笔直的青松,我就是那压在青松身上的大雪,现在,(做动作)我重重地压在你们的身上,你们怕了吗?你们想对我说什么?(生自由说)多么勇敢、坚强的青松呀!指导朗读好这一句。
青松古诗幼儿教案

《青松古诗幼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2. 了解并掌握常见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格律特点;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4. 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古诗的基本知识,包括古诗的定义、特点和分类;2. 选取一些通俗易懂的古诗,如《青松》《登鹳雀楼》等,向幼儿朗读;3.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押韵规律,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的美感;4. 向幼儿介绍古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故事,增加对古诗的了解和兴趣;5. 鼓励幼儿进行古诗背诵和创作,提高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 教学难点:学习古诗的韵律和押韵规律,激发幼儿的创作潜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播放一段与古诗有关的音乐,引起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基础知识讲解:a. 介绍古诗的定义和特点,给出例子进行讲解。
b. 分类介绍古诗的种类,如七言绝句、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等。
3. 古诗赏析:a. 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古诗朗读给幼儿听,让幼儿感受古诗的美感。
b. 以《青松》为例,介绍其背景、作者和意境,并让幼儿一起倾听和欣赏。
4. 学习韵律和押韵:a. 通过唱歌的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押韵规律。
b. 引导幼儿辨别古诗中的韵脚和押韵的地方,并进行小组操练。
5. 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a. 图片展示古诗的创作背景,引导幼儿猜想和表达对古诗的理解;b. 讲述古诗作者的生平故事,增加幼儿对古诗的认同感和兴趣。
6. 古诗创作:a. 分发绘本《青松》给幼儿,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将绘本内容用古诗形式表达出来;b. 鼓励幼儿朗读和表演自己创作的古诗,分享给其他同学欣赏。
7. 总结回顾:通过小组分享和讨论的方式,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古诗的接受度和参与度;2. 评价幼儿的古诗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 考核幼儿对古诗基本知识和韵律押韵规律的掌握程度。
青松教案教学设计

青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青松的起源与发展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青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1.2 培养学生对青松的兴趣和认识。
1.2 教学内容1.2.1 青松的起源:介绍青松的起源地、传播途径。
1.2.2 青松的发展:介绍青松在不期的重要事件、地位变化。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青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1.3.2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
1.4 教学评估1.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青松起源和发展的了解程度。
1.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青松的认识。
第二章:青松的生物学特征2.1 教学目标2.1.1 让学生掌握青松的生物学特征。
2.1.2 培养学生对青松生物学特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2.2.1 形态特征:介绍青松的树形、叶、花、果等特征。
2.2.2 生理特征:介绍青松的生长习性、生态适应性等。
2.3 教学方法2.3.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青松的实物或图片,了解其生物学特征。
2.3.2 讲解法:讲解青松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意义。
2.4 教学评估2.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青松生物学特征的掌握程度。
2.4.2 实践作业:布置观察青松的实践任务,加深学生对青松生物学特征的认识。
第三章:青松的生态与应用3.1 教学目标3.1.1 让学生了解青松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1.2 培养学生对青松应用价值的认识。
3.2 教学内容3.2.1 青松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介绍青松在水土保持、碳汇等方面的作用。
3.2.2 青松的应用:介绍青松在园林、林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3.3.1 讲授法:讲解青松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3.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展示青松的应用价值。
3.4 教学评估3.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青松在生态系统中作用和应用价值的了解程度。
3.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青松的生态与应用。
《青松》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青松》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青松》,背诵古诗。
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体会青松不畏严寒、高洁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青松的坚韧和高洁,激发学生对青松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青松的品质,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领悟诗人借青松表达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在大屏幕上展示青松在风雪中挺立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看到的景象。
2、提问引导:同学们,看到这样的青松,你们有什么感受?青松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依然挺立,它具有怎样的品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青松的古诗——《青松》。
(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让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读: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请几位学生朗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情况。
4、正音指导: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字音错误进行纠正,如“挺”“且”等字的读音。
(三)理解诗意1、讲解字词(1)结合图片和诗句,讲解“青松”“高洁”“待”“化”等重点字词的意思。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字词在诗中的含义。
2、理解诗句(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例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这句诗,让学生想象大雪纷纷扬扬地压在青松上,青松却依然挺拔直立的情景。
3、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和青松的品质。
(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四)体会情感1、引导思考(1)提问:诗人为什么要赞美青松?(2)让学生结合诗人的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思考。
青松教案教学设计

青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青松的特点、生长习性和分布情况;(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自然界中植物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野外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青松的生长环境;(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探究青松的生态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青松的特点(1)介绍青松的形态特征,如树形、叶、球果等;(2)讲解青松的生命周期,生长速度及寿命。
2. 青松的生长习性(1)分析青松对土壤、水分、光照等生长条件的要求;(2)讲解青松在四季的变化及其适应能力。
3. 青松的分布情况(1)介绍青松在我国的分布区域及主要生长地点;(2)分析青松在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及生态适应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青松的特点、生长习性和分布情况;(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自然界中植物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青松的生长习性及其在不同地区的生态适应性;(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探究青松的生态价值。
四、教学方法1.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观察青松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等;2. 实验操作:设置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青松的生长过程;3. 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对青松的特点、生长习性等进行比较、分类,总结规律;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实验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搜集青松的相关资料,制作课件;2.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青松,了解其基本特点;3. 教学器材:显微镜、标本、实验器材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青松的特点;(2)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松树?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 课堂讲解:(1)利用课件,讲解青松的生长习性及其在不同地区的生态适应性;(2)分析青松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其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特点。
大班青松古诗教案

大班青松古诗教案教案标题:大班青松古诗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青松》培养幼儿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2.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和语言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欣赏古诗《青松》。
2. 学习古诗中的生字词汇。
3. 培养幼儿对青松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4. 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古诗《青松》的课件或印刷材料。
2. 描述青松的图片或实物。
3. 幼儿字卡,包括古诗中的生字词汇。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制作一份包含古诗《青松》的课件,或者将古诗印刷在大纸上,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展示一些描绘青松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
导入古诗:1. 让幼儿一起观察古诗《青松》的课件或印刷材料,引导他们注意古诗中的字词和描绘青松的内容。
2. 逐句朗读古诗,让幼儿跟读,帮助他们理解古诗的意思。
学习生字词汇:1. 准备幼儿字卡,包括古诗中的生字词汇,如“青松”、“苍翠”等。
2. 将字卡分发给幼儿,让他们认读字卡上的字词,并与古诗中的对应部分进行匹配。
观察和感受青松:1. 继续展示青松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仔细观察,并描述自己对青松的感受。
2.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句子或词语表达自己对青松的观察和感受,鼓励他们用形象的语言描绘青松的特点。
口语表达练习:1. 分组活动,让幼儿在小组内互相分享自己对青松的观察和感受,并进行简短的口语表达练习。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青松的喜爱和赞美,可以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展示他们的想法。
总结活动:1. 回顾古诗《青松》的内容和幼儿对青松的观察和感受。
2. 鼓励幼儿用简洁的语言总结自己对青松的认识和喜爱之处。
教学延伸:1. 继续学习其他古诗,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利用手工、绘画等形式,让幼儿创作与青松相关的作品,如画青松的画、制作青松的手工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对古诗《青松》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2. 评估幼儿对古诗中生字词汇的掌握情况。
二年级语文《青松》教案

二年级语文《青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坚韧不拔、自立自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推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青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简介青松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引出本课课题。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讨论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青松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画一画自己心目中的青松。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理解程度等,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课文理解程度。
3. 学习成果评价:通过课后访谈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找一找校园或周边环境中的青松,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青松的特点。
2. 开展青松主题的绘画或手工艺活动,让学生发挥创造力,表达自己对青松的理解和感悟。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青松》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青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诗篇的内容,能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够朗读《青松》。
3.通过讨论,了解青松对人们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根据诗意抒发自己的情感,发现青松的好处及其在生活中所象征的意义。
2.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阅读与讨论,感受和理解青松环境与生命、情感内涵的深刻意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朗读法4.归纳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软件或模型等多种方式导入环节,让学生感受树木对大自然的庇护,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青松美,激发学生情感,为进一步阅读《青松》打下基础。
2. 学习诗词(10分钟)1.由教师朗读《青松》,让学生跟读时间不少于两遍,带领学生发掘其中优美的诗意。
2.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青松》的诗意,让学生懂得“墨翟不黔突,周文有微旨”的意思,通过富有深远内涵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诠释青松。
3.学生小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代表,现场朗诵《青松》。
3. 探究文化(15分钟)1.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和青松相关的故事,邀请一些学生逐一分享,通过分享让学生发现青松的作用,理解青松在我们生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2.与学生共同讨论青松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青松的人文内涵和文化意义。
4. 教学拓展(15分钟)1.小组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写一篇关于自己与青松树的故事或感受。
2.选择三到五篇代表作品,集中展示,并组织学生通过欣赏与分享,对优秀习作进行评价比较,体会各个优秀习作的优点,为日后写作提供启示。
5. 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习到的内容进行串连与总结,让学生对课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对课外探究做深入分析引导,全面提升对青松的理解及其文化内涵。
五、课后作业1.读课文,默写对于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体会诗词意境,扩展思路,感悟诗人的情感。
2.整理自己这节课的感受,对于自己的贡献与不足做一个记录,并寻思,如何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表现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松》教案《青松》教案 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3、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初步体会青松的品格。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兴趣1、出示青松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2、板书:青松你们见过青松吗?你认识的青松是怎样的?出示:松竹梅岁寒三友指导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3、你们喜欢青松吗?陈毅爷爷也非常喜欢青松,你们知道陈毅爷爷吗?陈毅爷爷不但会带兵打仗,还非常有才华。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大雪纷飞,陈毅披着衣服走到屋外,看到灯光下的青松,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师饱含深情朗读古诗)二、初读古诗求流利1、生自由读古诗,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谁来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生字。
3、诗中的生字都认识了。
读古诗肯定不成问题了,谁来试一试?学生朗读,师相机正音。
4、要想读好诗,不仅要正确流利,还要读出韵味,也就是要读好诗的节奏诗的停顿。
那么这首诗该怎样读出它的节奏和停顿呢?你们做老师来读,我来画好吗?(生读师画)再次练读,读出诗的味道。
三、再读古诗会诗意小朋友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书读多了,自然就领会其中的意思了。
刚才我们已经把这首诗读了好多遍了,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了吗?1、自由读读,边读边想每句诗的意思,同桌之间再互相说一说。
2、指名回答,你读懂了哪一句,就先说哪一句,不懂的句子或词儿也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
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这是怎样一场大雪呢?看图想象一下大雪的场景,指名学生说。
是呀,那雪多大呀!每片雪花儿都有鹅毛般大,不一会儿,世界就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我们能想象得到,当时的积雪一定(很厚很厚),天气一定(很冷很冷)。
可是,就在这冰天雪地里,在这寒风暴雪里,却挺立着一棵青松。
(指第一句)谁来读好这一句诗?(指名读。
读出雪很大,天很冷,雪压在身上很重的感觉)这么重,这么厚的雪压在身上,青松有什么反应呢?(生:青松挺且直)青松是怎样挺且直的呢?谁愿意做青松?(学生表演)通过这么一演,我们都知道了,挺就是(挺起胸),直就是(直起腰)。
其实在这里挺和直意思相近,中间用且连接起来,且就是而且、并且的意思。
让我们也来学学青松,把胸挺起来,把腰直起来!挺直腰板,你们看起来多有精神多自信啊!想想,你们曾经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这么自信地昂首挺胸的呢?是啊!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多让人骄傲呀!这是自豪地挺直、自信的挺直呀!而青松呢?它是在什么情况下仍然挺且直的呀?在狂风暴雪里,在冰天雪地中,青松遇到这么大的困难时还挺直自己的身体,这种挺直多么不容易、多么令人敬佩啊!让我们一起再读读第一句。
闭着眼睛再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了一棵怎样的青松?你想对它说什么?说得好!风雪有什么可怕!困难在勇敢者的心中,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寒风吹不倒!大雪压不弯!昂首挺立于风雪之中,这就是青松!让我们都做一名勇敢者,一起再来读好这一句诗!4、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我们再来看后两行,刚刚就有同学说了待到雪化时的意思,就是等到雪融化了的时候,跟大雪压着时的青松相比,你觉得雪化之后,阳光照耀下的青松,又有哪些不同呢?生:雪化后的青松更高。
生:雪化了之后,青松一定更绿了。
生:青松一定更好看了。
生:青松在阳光下可能还闪着光。
生:雪化了之后,青松一定挺得更直了。
生:被雪洗过的青松,可能更干净了。
师:更干净了,就是洁,更挺了,就是高。
又不仅仅如此。
雪后的青松,被大雪压过,洗过的青松,在阳光下更绿了,更美了,更挺了,更有男子汉的气概了,也更加惹人喜爱了。
这就是松的高洁之处,不同于其它树木之处。
师:那现在你知道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的意思了吗?学生说。
四、总结拓展激情感孩子们,读了陈毅的这首《青松》,你对青松又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呢?生:青松不怕寒冷,不怕大雪压,真叫人佩服。
生:青松被大雪压着,还挺得那么自信,那么勇敢,真厉害。
生:我也要向青松学习。
生:青松在困难面前,一点也不害怕。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的五十年代,中国连续三年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国的大部分田地都收不上来粮食。
没有粮食可以吃,这让无数的中国人民,受到了死亡的威胁!可是,坚强的中国人民没有害怕,没有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困难,很快地度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期。
师:此时,你想说什么吗?你觉得中国人民怎么样?生:中国人民真了不起呀!生:中国人民真坚强呀!生:中国人民不怕困难,不管多苦,都是勇往直前的!师:是呀!中国人民面对困难,毫不屈服,多么坚强,多么了不起呀!不就像这高尚、纯洁的青松嘛!于是,在1960年的那个冬天,陈毅爷爷提笔写下了《青松》这首诗(师生齐读)。
师:这首诗赞美的是勇敢的青松,更是坚强的生齐答:中国人民!其实,陈毅爷爷不仅仅一首《青松》来鼓励和赞扬中国人民,《青松》只是他写的《冬夜杂咏》中的一首,另外还有许多首,比如《红梅》和《秋菊》(出示小黑板),小朋友们有兴趣课后再读一读。
五、教学生字助默写教学生字,重点指导:压、挺六、作业超市求巩固1、背诵默写古诗2、读《红梅》、《秋菊》3、写几句话,赞美你心目中的青松。
附板书: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青松》教案 2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初步理解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指名背《登鹳雀楼》2、今天我们要学习陈毅爷爷写的一首诗《青松》3、板书课题4、简介陈毅二、初读指导1、师范读2、自由试读,画出生字词3、出示第一二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1)揭示生字:雪压挺且(2)联系上下文,结合看插图,初步理解雪压挺的意思(3)指名试读第一二句4、出示第三四句,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化是融化的意思(2)待到的待读第四声,意思有A对待B招待C等待D需要E打算等,在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中,待的意思是等待(3)各自试读,指名朗读第三四句。
三、精读训练1、指名读第一二行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谁能讲讲它的意思2、你已经基本理解了意思还有谁能联系课文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来讲讲诗句的意思3、指名读第三四行诗句: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1)高洁是高尚、纯洁的意思,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2)这是不是仅仅指青松来说的?(3)小结:通过写青松来赞颂跟青松一样的人,要经得起恶劣环境的锻炼和考验4、朗读全诗5、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6、各自练说,同桌互说,指名当众讲诗的意思四、课堂作业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和字,组成新的字,再组词且()()化()()2、比较下面的两组字,再分别组词且()花()青()睛()直()化()情()晴()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写字指导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化:左边是撇不是横压:注意横的长短2、其他要描红的字且,第五笔的横最长3、描红练习二、朗读指导1、指导停顿2、小结:讨论停顿处理3、研究基调:赞美青松4、练习朗读,指读评议三、背诵指导1、熟读全诗,自己试背2、练背指背四、课堂作业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板书: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景(所见)不怕重压,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情(所想)高尚纯洁《青松》教案 3教学目标:1.认读18个生字,其中会写冈、初、耐、烦、劲、阔、岛、拥8 个生字。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生活和__,了解和分析__所蕴含的道理。
4.进一步体会当别人有困难时应主动给予帮助。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8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教学准备:灯片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松树和青藤吗?(出示挂图,启发学生说说松树和青藤的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讲的是松树和青藤之间发生的故事。
(板书课题)是怎样的故事呢?小朋友自己去弄清楚,看谁厉害。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解决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听录音朗读,想想是一个怎样的故事?4.同桌赛读。
5.生汇报自己读中所获,师根据汇报情况小结。
二、讲读课文。
1.理解第一自然段,齐读,让学生说出这段话写什么。
2.讲读第2、3自然段。
1)默读,思考:(1)小松树看到了什么?用波浪线画出来。
(2)小松树的心情怎么样?用直线画出有关句子,读读。
(3)小杉树看到了什么?(4)比较句子。
(5)分角色朗读第2、3自然段。
3.讲读第46自然段。
1)女生齐读青藤的话,男生读小杉树的话,老师读松树的话。
2)青藤向小杉树提出了什么问题?找出来。
3)小杉树是怎能样的反应?4)请您扶我一把说明青藤什么样的品质?5)练习说话,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
6)再读小杉树的话,从话中看出杉树什么样的性格?7)教读哎呀,你这么瘦小,站都站不稳,也想看大海?要读出不耐烦和耻笑的语气。
8)小松树听完杉树和青藤的话,是怎样做的?找出有关句子,读读。
9)小青藤在松树的帮助下,看到了什么?10)航船上飘扬的旗帜后用有什么意思?4.领会最后一自然段1)全班齐读。
2)找3个人读。
3)生自由读。
词语理解:互相拥抱惭愧4)体会段中意思,生讨论。
5.指导学生读句子:1)小松树:啊,我看到大海了,我看到初升的太阳了!(读出高兴的语气)2)来呀,小青藤,你就顺着我的身子爬上来吧!(亲切,安慰)3)小杉树:我看到了,看到了!有飞翔的海鸥,饭馆的波涛,还有点点白帆。
(高兴而略带炫耀的语气) 板书设计:松树青藤 }看到了大海杉树第二课时一.你从这个童话故事中明白了什么?自由说说。
二.学习生字。
1.从文中找出一类字,识记。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3.师出示生字卡片查生自学生字情况。
4.生汇报自己学生字的体会,说出是如何记难记的字的。
5.师出示音节,生上黑板写出相应的生字。
6.集体订正,齐读生字。
三.生书写生字四.学习二类字1.生自学2.同桌交流。
3.师出示二类字,生上黑板写出相应的音节。
4.生自读二类字3遍。
机动: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一、填上合适的词。
飞翔的( ) 辽阔的( ) 绿色的( )明媚的( ) 高大的( ) 初升的( )二、我会拼。
chū shēng nài fán shǐ jìn yōng bào ( ) ( ) ( ) ( )guǎng kuò hǎi dǎo bō tāo shān gāng ( ) ( ) ( ) ( )三、连一连。
飞翔的岛屿轻轻地跑辽阔的海鸥飞快地读绿色的大海大声地走机动:熟读课文《青松》教案 4师:“大雪压青松”,这是怎样一场大雪呢?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