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课时统计表
学校方面需要的材料

学校方面需要的材料1. 1.1-1-2-07 学校各学科课程实施方案(陈文瑛)2.1-1-2-08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高翔,谢克林,杨秋菊)3.1-2-2-04 虎门中学选修课与校本课程目录(陈文瑛)4.1-2-3-03 学校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陈文瑛)5.1-4-1-04近三学年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统计表(陈文瑛)6.1-5-2-04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方案(陈文瑛)7.1-5-2-05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过程记录表(陈文瑛)8.1-5-2-06近三学年学校优质课教学竞赛活动材料(陈文瑛)9.2-6-2-06学校教研制度及近三年教研工作计划总结(陈文瑛)10.2-6-2-08近三学年举办教改科研成果评奖活动材料(陈文瑛)11.2-6-4-07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课时统计表(陈文瑛)12.2-7-1-02近三学年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统计表(陈文瑛)13.2-7-4-01虎门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陈文瑛)14.2-7-5-05近三学年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统计表(陈文瑛)15.2-7-4-01虎门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陈文瑛)16.3-10-2-09学校各项兴趣小组一览表及活动安排表(陈文瑛)17.3-11-4-04近三年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学科课时统计表(陈文瑛)18.3-11-6-02近三学年学校优质课教学竞赛活动材料(陈文瑛)19.3-12-3-03各学科学习过程评价表(陈文瑛)20.3-11-6-06课堂教学课例(光盘)及相关教案、教学设计(陈文瑛负责)21.1-3-1-04 学生、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和学校管理的材料1.2-6-2-07近三学年学校校级课题一览表及课题材料(高翔,杨秋菊,谢克林)2.2-7-1-08校本课程学习心得体会(杨秋菊,高翔,谢克林)3.2-6-3-03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材料(朱娇燕,张春暖编写关于出国培训的学习总结报告,赵欢,陈汉森,黄垂进,朱娇,陈文瑛上交到广东实验中学学习心得体会)4.2-6-4-03教师能熟练制作和开发课件情况统计表(郝梅在九月中旬做了有关统计后才上交)5.2-6-4-06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论文(郝梅,余玲各写一篇相关的论文)6.2-7-3-02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的经验文章(刘家玲,熊祖慧,夏志英,王小青各写一篇相关的文章))7.3-10-1-08近三学年各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材料(曾琼,毕冬梅,张春暖,黄淑君各写一篇相关的论文)8.3-10-1-14各学科渗透美育思想的论文(彭民,卢自桂,罗家桂,农植晨各写一篇相关的论文)9.3-11-6-01近三学年全市公开课、校内公开课材料(余玲,朱娇燕,赵欢,张春暖,夏志英,毕冬梅,张桂琴,陈艳梅,卢自贵,张桂琴,陈汉森,黄垂进上交公开课的教案,课件,课后反思)1.1-1-2-10 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关材料(下学年高一高二的科任老师)2.1-2-3-04 学生研究性学习手册(下学年高一高二的科任老师)3.1-3-2-04研究性学习资料汇编(下学年高一高二的科任老师)4.1-3-2-07研究性学习教师辅导优秀教案及论文(下学年高一高二的科任老师)5.1-3-2-09虎门中学学生研究性学习有关报告(下学年高一高二的科任老师)1.1-4-1-06校本课程实施的教材、教案(余玲。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案 第二课时 统计(2)

第二课时统计(2)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3页、54页,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和整理简单数据。
教学提示本课教材选择了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天气情况,呈现了一个月的天气变化情况记录单,设计了三个方面的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让学生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整理数据,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表示数据的过程。
教学活动中,可以先引导学生看图,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观察、分析、交流,说一说小组同学是怎么合作的。
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统计方法,即使不是本课时要求掌握的,也要给予鼓励。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自己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把数据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过程与方法:结合一个月的天气情况,经历小组合作进行简单数据整理,并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表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不同的统计方法,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整理数据,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表示数据的过程。
难点: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体验不同的统计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学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昨天晚上谁听了天气预报?你知道今天是什么天气吗?明天又会是什么天气呢?生:我听了天气预报,今天会是晴天,明天多云转阴,有小雨呢!师:你们能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天气吗?生1:我喜欢晴天,阳光明媚,让人心情都会很好……生2:我喜欢下雨天,下雨天比较凉快啊!雨水可以让禾苗快快长大……生3:我喜欢下雪,可以堆雪人玩…………【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轻松愉悦的谈话,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放松身心,愉快的学习。
】二、呈现新知,合作探究师:老师把最近一个月的天气情况记录下来了,小朋友们想不想看一看?(呈现天气变化情况图表)师:大家认识这些气象符号吗?这些气象符号表示什么?(学生说一说气象符号的含义)师:同学们,如果不用数,你能估计出这个月哪种天气最多吗?生1:我觉得阴天的天气最多……生2:我觉得晴天最多……师:要想知道哪种天气最多,你们就在小组里把每种天气的数据整理出来吧,一会儿大家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整理的。
十六〈〈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办法〉〉

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市教育局《关于下发<常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规划>的通知》[常教师(2001)字第17号文]精神,为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管理,推进全市校本培训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组织管理机构校本培训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和发展,由学校组织的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开展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
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统筹全市中小学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总体规划、宏观管理。
常州市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对全市中小学校本培训(常州市教育教研室负责校本培训中校本教研部分)的业务指导及有关管理工作。
辖市区教师培训机构,按分级管理原则,负责对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的业务指导。
开展校本培训的中小学可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也可依托现有的职能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校本培训。
校长是开展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
二、开展校本培训的基本要求1、学校领导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2、有师资培训的目标和规划。
3、有健全的教师培训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4、能开发本校教师培训需求的师资资源和实质性的培训内容。
5、学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
三、开展校本培训实行申报审批制度1、申报时间:凡开展校本培训的学校均须提出计划书报批,每年9月为下一学年度校本培训学校申报时间(2003年的申请报批时间为11月份)。
2、申报程序:由学校填写校本培训计划报告(附件一),一式三份,市直属中小学报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市教育局人事处)、辖市、区中小学报所在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审批。
(1)市直属中小学的校本培训申请报告由市教师培训中心和市教育教研室按各自分工审查,市教育局批准。
(2)辖市、区中小学的校本培训计划书,由辖市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或培训机构审查,辖市、区教育局批准。
3、申报校本培训需提交的材料:校本培训计划书(附件一)、学年度培训计划;课程表。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平均数》说课稿苏教版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实践活动丰富:本节课设计了多种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绘制统计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存在主要问题
增加后平均体重 = (35 + 40 + 45 + 50 + 60) ÷ 5 = 46kg
平均体重增加了1kg。
3. 极端值对平均数的影响:
- 课本第51页练习题11:一个小组有5名学生的成绩分别是80、85、90、95和100。如果最高分和最低分都不计入平均分,那么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 答案:不计最高分和最低分,平均成绩 = (85 + 90 + 95) ÷ 3 = 90
- 课本第53页练习题18:一个篮球队有5名队员,他们的平均身高是180cm。如果有一名队员因伤退出,替换他的新队员身高为175cm,那么篮球队的平均身高会发生什么变化?
- 答案:原平均身高 = 180cm
新平均身高 = (4 × 180cm + 175cm) ÷ 5 = 179cm
平均身高降低了1cm。
2. 软件资源:教学PPT、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课件、练习题库。
3.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课堂互动平台。
4. 信息化资源:电子白板、教学APP(支持数据分析的数学工具)。
5.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情境教学、互动问答、个别辅导。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发布预习资料,包括《平均数》概念介绍PPT和预习问题,要求学生预习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课时费标准与分级模板

(0,4)
白天/晚课 校内
1 2 3 4
[4,10] >10
晚课
>10
合计
备注:先填写辅助表格,本表的上课次数由辅助表格自动公式出来 本表课时标准需要事先按标准填写,最后会自动得出最终课时费
老师课时费统计表
上课 次数 13 14 15 16
课时 标准 80 100 150 180
课时 费 1040 1400 2250 2880 7570
课时 费 2640 3400 5250 6480 17770
老师课时费
老师姓名 星期 课程时间段 课堂人数 上课 次数 课时 标准 80 100 150 180 课时 费 80 200 450 720 1450 上课 次数 5 6 7 8 课时 标准 80 100 150 180 课时 费 400 600 1050 1440 3490 上课 次数 9 10 11 12 课时 标准 80 100 150 180 课时 费 720 1000 1650 2160 5530
பைடு நூலகம்
课时 标准 80 100 150 180
课时 费 2000 2600 4050 5040 13690
上课 次数 29 30 31 32
课时 标准 80 100 150 180
课时 费 2320 3000 4650 5760 15730
上课 次数 33 34 35 36
课时 标准 80 100 150 180
上课 次数 17 18 19 20
课时 标准 80 100 150 180
课时 费 1360 1800 2850 3600 9610
上课 次数 21 22 23 24
课时 标准 80 100 150 180
老师课时统计表(每月)

总和
钱)=课时总价钱
v
第四周 12.17-12.23
第五周 12.24-12.31
课次
课次
课次
课次
课次
2
2
2
1
1
1
1
1
1
1
除去基本工作量多少次课,还剩多少次课,(班课+一对一课时价钱)=课时总价钱
全月
本月消耗课 老师总课次 老师总课次 教师课时标 教师实际课
时总数
(班课) (一对一)
准
时费
8
定价
总和
5
定价
总和
总和
教师
学生
班型
年级
科目
同学名字
一对一
六
同学名字
班课
七
老师
同学名字
班课
四
数学 数学 奥数
月份
备注:老师一对一多少次课,班课多少次课,共多少次课
除去基本工作量多少次
兼职老师工 资
月份教师上课课时周、月统计表 模板
第一周 12.01-12.02
第二周 12.03-12.09
第三周 12.10-12.
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课时安排进度表

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课时安排进度表最新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课时安排进度表一、全册教学分析1、教材名称、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2、全册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十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负数的初步知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四则计算,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周期现象。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公顷与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材离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
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
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3、教学目标:(1) 基础知识:①通过合理的分类,并借助直观,让学生体会正负数与0的关系。
②要借助直线上的点,使学生初步体会负数的大小。
③要让学生经历公式推导的完整过程。
④把握探索小数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思路。
⑤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⑥要鼓励学生画图列举寻找规律。
⑦理解用计算器探索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活动线索。
⑧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⑨引导学生依据具体数量关系列出乘、除法算式,逐步丰富对乘除法运算的理解。
⑩要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2)基本技能: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课堂参与数量统计表及报告

学生课堂参与数量统计表及报告课题:圆明园的毁灭执教:李淑梅观察:玄国富、徐云红教师提问项目项目符号数量百分比共42次主动参与○34 94% 被动参与☆26% 集体回答·1246.8%小组合作√2100%说明:学生发言情况,分别用以下符号标记。
主动发言“○”被动发言“☆”集体作答“·”小组合作√从表格上来看,本堂课有36名学生,本节课上,老师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集体回答问题、集体朗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朗读,两次小组合作展开学习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使学生的参与面达到100%。
这节课的学生参与情况是比较好的,有 36名同学主动参与了课堂,达到100%,这个比例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很广。
从回答问题次数看:本节课学生共回答问题共46人次,其中 45人次主动回答问题,22人次参与集体回答问题,学生主动回答的意识较强,大部分同学只回答了一次或两次,有5名同学回答了4次,三名学生回答了5次,还有两名回答了6次。
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堂氛围比较活跃。
从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看:本班学生共 36人,主动发言27人,占全班人数的66%,9人(只参加了小组合作讨论)没有主动发言,占全班人数的 34%。
学生参与面较广,但老师还应注意关注个别不主动发言的孩子,在简单问题上可以指名发言。
从每个学生回答的次数看:1个学生主动回答6次问题,4人回答4次,4人回答3次,7人回答2次,15人回答1次,16人回答0次(只参与了集体作答)。
从数据和学生位置分析,教师课堂提问也应照顾到全体学生,就一个问题可以让多个学生谈体会、感受。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所有学生的关注度,提问的面要更广,关注到不同层面的学生,对于主动举手的学生要提问,对于不经常举手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同时加强被动提问,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本节课郑老师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