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二版)第十章 醇 酚 醚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0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0讲卤代烃醇酚课件

重要化工原料
1.结合下表已知信息,判断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物质及其编号
分子式 沸点/℃
水溶性
①
甘油
② 1,2-丙二醇
③
乙醇
④
丙烷
√A.①②③属于饱和一元醇
C3H8O3 C3H8O2 C2H6O
C3H8
290 188 78 -42
与水以任意比混溶 难溶于水
B.可推测出乙二醇的沸点高于乙醇的沸点
A.反应①②③分别为取代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B.反应②的条件为NaOH的醇溶液、加热
C.W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C—CH2OH D.由X经三步反应可制备甘油
解析:根据几种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反应条件可得,X为CH3CH===CH2, Y 为 ClCH2CH===CH2 , Z 为 HOCH2CH===CH2 , W 为 HOCH2CHBrCH2Br , 反应①②③分别为取代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选项A正确; 反应②为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条件为NaOH的水溶液、加热,选项B错误; W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生成CH≡C—CH2OH,选项C正 确;
3.化学性质 (1)根据结构预测醇类的化学性质。 醇的官能团羟基(—OH)决定了醇的主要化学性质,受羟基的影响,C—H、 C—O的极性增强,一定条件也可能断键发生化学反应。 (2)醇分子的断键部位及反应类型。
反应物
化学方程式
断键部位
乙醇与 Na 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①
2.仪器或试剂的作用 (1)长导气管的作用:导气兼冷凝。 (2)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3)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①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乙酸 乙酯;②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气味;③溶解挥发出 来的乙醇。
《有机化学》第二版全册教材完整课件

在强碱作用下,卤代烃的卤素原子可被亲核 试剂取代。
与金属反应
卤代烃可与金属镁、锌等反应生成相应的有 机金属化合物。
醇的结构和命名
醇的通式
R-OH,其中R为烷基。
命名规则
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将羟基作为取代基进行编号,并注明羟基 的位置。
醇的物理性质
密度比水小。
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低级醇为无色液体,高级 醇为白色固体。
稠环芳烃的命名
以共用碳原子数最少的苯环 为母体进行命名,如萘、蒽 等。
稠环芳烃的结构
具有多个共轭的苯环结构, 稳定性较高。
稠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稠环芳烃的外观
通常为无色或淡黄色固体,具有特殊的气味 。
稠环芳烃的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等 。
稠环芳烃的熔沸点
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和共轭体系的扩大,熔沸 点逐渐升高。
物理性质各异,多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或固体 具有不同的气味和溶解性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酰卤易水解生成羧酸和卤 化氢
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可 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和 醇
酸酐易水解生成羧酸
酰胺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 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 和胺
谢谢聆听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03 烯烃和炔烃
烯烃的结构和命名
烯烃的通式
CnH2n,其中n≥2
烯烃的结构
含有一个或多个碳-碳双键的烃
烯烃的命名
选取含有双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 链,从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编号 ,双键的位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并用“烯”字结尾
烯烃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的状态
随着分子量的增加,由气态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稠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与金属反应
卤代烃可与金属镁、锌等反应生成相应的有 机金属化合物。
醇的结构和命名
醇的通式
R-OH,其中R为烷基。
命名规则
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将羟基作为取代基进行编号,并注明羟基 的位置。
醇的物理性质
密度比水小。
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低级醇为无色液体,高级 醇为白色固体。
稠环芳烃的命名
以共用碳原子数最少的苯环 为母体进行命名,如萘、蒽 等。
稠环芳烃的结构
具有多个共轭的苯环结构, 稳定性较高。
稠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稠环芳烃的外观
通常为无色或淡黄色固体,具有特殊的气味 。
稠环芳烃的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等 。
稠环芳烃的熔沸点
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和共轭体系的扩大,熔沸 点逐渐升高。
物理性质各异,多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或固体 具有不同的气味和溶解性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酰卤易水解生成羧酸和卤 化氢
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可 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和 醇
酸酐易水解生成羧酸
酰胺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 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 和胺
谢谢聆听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03 烯烃和炔烃
烯烃的结构和命名
烯烃的通式
CnH2n,其中n≥2
烯烃的结构
含有一个或多个碳-碳双键的烃
烯烃的命名
选取含有双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 链,从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编号 ,双键的位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并用“烯”字结尾
烯烃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的状态
随着分子量的增加,由气态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稠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有机化学课件-醇和酚

酚具有抗菌和消毒作用,被用 于制造医用药物和防腐剂。
醇在清洁用品中的应用
醇是常见的清洁剂成分,用于 去除污垢和杀菌消毒。
比较醇和酚的性质和反应
分子结构 性质 化学性质 应用
醇 含有羟基的碳链 有酒精味 加成、消除、氧化、磺化 清洁剂、溶剂
酚 苯环上有羟基 有特殊香味 亲电取代、缩合、酯化 药物、化妆品
缩合反应类型 酚的烷基化反应 酚的羧酸化反应 酚的醚化反应
反应条件 酚与醇在酸催化下缩合 酚与羧酸在酸催化下缩合 酚与醇在酸催化下缩合
酚的酯化反应
1 定义
酚与酸反应生成酯。
2 反应条件
酚和酸在酸催化下反应。
醇和酚在生活中的应用
醇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醇常用作保湿剂和溶剂,广泛 应用于各种化妆品中。
酚在药物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课件-醇和酚
本课件介绍醇和酚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在 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将深入探讨各种反应,并提供考试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题 目及解析。
醇与酚的分子结构与化学式
醇
CnH2n+1OH
酚
C6H6O
醇和酚的物理性质
1醇
一般为无色液体或固体,具有特有的酒精味。
2酚
常为无色结晶固体,具有特殊香味。和氧化反应。
2酚
具有芳香性,可进行亲电取代、缩合和酯化反应。
醇和酚的加成反应
1
醇的酸碱反应
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
酚的氧化反应
与氧气反应生成酚醛或酚酮。
3
醇和酚的磺化反应
与磺酰氯反应生成磺酸酯。
醇和酚的消除反应
1
酚的缩合反应
2
通过缩合反应,酚可以形成醚。
3
醇在清洁用品中的应用
醇是常见的清洁剂成分,用于 去除污垢和杀菌消毒。
比较醇和酚的性质和反应
分子结构 性质 化学性质 应用
醇 含有羟基的碳链 有酒精味 加成、消除、氧化、磺化 清洁剂、溶剂
酚 苯环上有羟基 有特殊香味 亲电取代、缩合、酯化 药物、化妆品
缩合反应类型 酚的烷基化反应 酚的羧酸化反应 酚的醚化反应
反应条件 酚与醇在酸催化下缩合 酚与羧酸在酸催化下缩合 酚与醇在酸催化下缩合
酚的酯化反应
1 定义
酚与酸反应生成酯。
2 反应条件
酚和酸在酸催化下反应。
醇和酚在生活中的应用
醇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醇常用作保湿剂和溶剂,广泛 应用于各种化妆品中。
酚在药物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课件-醇和酚
本课件介绍醇和酚的基本概念,包括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在 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将深入探讨各种反应,并提供考试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题 目及解析。
醇与酚的分子结构与化学式
醇
CnH2n+1OH
酚
C6H6O
醇和酚的物理性质
1醇
一般为无色液体或固体,具有特有的酒精味。
2酚
常为无色结晶固体,具有特殊香味。和氧化反应。
2酚
具有芳香性,可进行亲电取代、缩合和酯化反应。
醇和酚的加成反应
1
醇的酸碱反应
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
酚的氧化反应
与氧气反应生成酚醛或酚酮。
3
醇和酚的磺化反应
与磺酰氯反应生成磺酸酯。
醇和酚的消除反应
1
酚的缩合反应
2
通过缩合反应,酚可以形成醚。
3
《医学有机化学教学课件》醇酚醚PPT课件

高级酚
在常温下呈固态的酚类化合物, 如愈疮木酚、焦性没食子酸等。
酚的结构与性质
酚的结构特点
酚的官能团是羟基(-OH),直接连在 苯环上,并且羟基的邻位和间位碳原 子上常有氢原子。
酚的性质
由于酚的羟基与苯环的π电子产生共轭 效应,使酚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 酸性、亲电取代反应等。
酚的制备
01
02
03
烷基苯氧化法
通过烷基苯与氧气在催化 剂存在下反应,生成相应 的酚和酮。
芳香卤代烃水解法
通过芳香卤代烃与氢氧化 钠或氢氧化钾水溶液反应 ,生成相应的酚和卤化钠 或卤化钾。
芳香磺酸盐碱熔法
通过芳香磺酸盐与氢氧化 钠或氢氧化钾在高温下反 应,生成相应的酚和硫酸 钠或硫酸钾。
03
醚
醚的分类
芳香醚
脂肪醚
脂肪醚是指烃基直接与氧原子相 连的醚类,如甲基乙醚、乙基丙 醚等。
醇的性质
02
醇具有低毒、易溶于水、易燃等特点。
醇的化学反应
03
醇可以发生氧化、酯化、脱水等反应。
醇的制备
通过烃基的氧化制备
烃基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氧化成相应的醇。
通过酯的水解制备
酯在酸或碱的催化下水解生成相应的醇和羧酸。
通过卤代烃的水解制备
卤代烃在碱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相应的醇。
02
酚
酚的分类
低级酚
在常温下呈气态或液态的酚类化 合物,如苯酚、甲酚等。
芳香醚是指芳香族化合物中的醚 类,如苯甲醚、硝基苯甲醚等。
单醚
单醚是指分子中只含有一个醚键 的醚类,如甲醚、乙醚等。
醚的分类
根据醚键两侧取代基的种类,醚 可以分为脂肪醚和芳香醚。根据 醚分子中氧原子数的不同,醚可 以分为单醚和多醚。
在常温下呈固态的酚类化合物, 如愈疮木酚、焦性没食子酸等。
酚的结构与性质
酚的结构特点
酚的官能团是羟基(-OH),直接连在 苯环上,并且羟基的邻位和间位碳原 子上常有氢原子。
酚的性质
由于酚的羟基与苯环的π电子产生共轭 效应,使酚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 酸性、亲电取代反应等。
酚的制备
01
02
03
烷基苯氧化法
通过烷基苯与氧气在催化 剂存在下反应,生成相应 的酚和酮。
芳香卤代烃水解法
通过芳香卤代烃与氢氧化 钠或氢氧化钾水溶液反应 ,生成相应的酚和卤化钠 或卤化钾。
芳香磺酸盐碱熔法
通过芳香磺酸盐与氢氧化 钠或氢氧化钾在高温下反 应,生成相应的酚和硫酸 钠或硫酸钾。
03
醚
醚的分类
芳香醚
脂肪醚
脂肪醚是指烃基直接与氧原子相 连的醚类,如甲基乙醚、乙基丙 醚等。
醇的性质
02
醇具有低毒、易溶于水、易燃等特点。
醇的化学反应
03
醇可以发生氧化、酯化、脱水等反应。
醇的制备
通过烃基的氧化制备
烃基在催化剂作用下被氧化成相应的醇。
通过酯的水解制备
酯在酸或碱的催化下水解生成相应的醇和羧酸。
通过卤代烃的水解制备
卤代烃在碱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相应的醇。
02
酚
酚的分类
低级酚
在常温下呈气态或液态的酚类化 合物,如苯酚、甲酚等。
芳香醚是指芳香族化合物中的醚 类,如苯甲醚、硝基苯甲醚等。
单醚
单醚是指分子中只含有一个醚键 的醚类,如甲醚、乙醚等。
醚的分类
根据醚键两侧取代基的种类,醚 可以分为脂肪醚和芳香醚。根据 醚分子中氧原子数的不同,醚可 以分为单醚和多醚。
第十章 醇酚醚 10-2

吸电子基能增加酚的成醚反应活性:
Cl Cl OH + Cl NO2
KOH
Cl
O
NO2
Cl 2,4-二氯苯基-4'-硝基苯基醚
OCH3
OH + CH3I ¨± Ë ËË ¤· ËËË ù Ë
酚醚Ó ¦ Ó Ã £ º
+ HI
ËËËË ¨ ËËËËËËËËËË
③ 酚酯的生成: 酚的亲核性弱,与羧酸进行酯化反应的平衡常数较小,成
CH3 HO CCH3 OH + H2O
。
双酚A 制聚碳酸酯、环氧树脂、聚砜的原料
双酚A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可制备环氧树脂:
ClCH2- CH O
NaOH
CH2 + HO
CH3 CCH3
OH + H2C
。 O
CH-CH2Cl
55-65 C
ClCH2-CH-CH2- O OH
CH3 CCH3
O-CH2-CH-CH2Cl OH
-CH2- -CH2- -CH2- -CH2OH OH OH OH
Ë× ËËË· ËËË ÷Ë
酚醛树脂用途广泛,可用做涂料、粘合剂、酚醛塑料等,如果在酚醛树脂 中引入磺酸基或羧基等负性基团,则可得到酚醛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⑥ 与丙酮缩合——双酚A及环氧树脂(自学)
O OH + CH3-C-CH3
稀H2SO4 40 C,2h
OH OH OH
红棕色
(具体颜色不要求记忆!)
2. 酚环上的反应
:OH
-OH推电子基,使苯环活化,易发生 亲电取代(邻、对位)
① 卤代
OH + 3Br2
H2O
Br-
有机化学第10章 醇、酚、醚

1.醇的分类
①醇可依分子中所含羟基数目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及三元醇等,二
元及二元以上的醇称为多元醇。例如:
CH3CH2OH CH2CH2 OH OH
乙醇(一元醇) 乙二醇(二元醇)
CH2CH CH2 OH OH OH
丙三醇(三元醇)
3
②醇也可依分子中烃基的不同而分为脂肪醇(包括饱和醇及不饱和 醇)、脂环醇和芳香醇。 例如:
C(CH3)2或 C(CH3)3
23
在醇的核磁共振谱图中,羟基质子(O—H)由于受
分子间氢键的影响,其化学位移(δ)出现在1~5.5范围 内,在核磁共振谱中产生一个单峰。由于氧的电负性 较大,羟基所连碳原子上的质子的化学位移一般在 3.4~4.0。
24
10.1.4 醇的化学性质
羟基是醇的官能团,作为反应中心羟基决定了醇的化学性质。
2,3-二甲基-3-戊醇
12
不饱和醇的命名,除应选择同时连有羟基和不饱和键的最长碳 链作为主链外,其它原则与饱和醇相同。
CH3CH2CH2CHCH2CH2CH2OH CH CH2
5 6
4
3
2
1
4-丙基-5-己烯-1-醇
CH CHCH3 CH3CH2CHCHCH2CHCH3 CH3 OH
4-甲基-5-乙基-6-辛烯-2-醇
32
醇和氢卤酸反应的速率与醇的结构的关系: 醇的活性顺序是:烯丙型醇、苄基型醇>叔醇>仲醇>伯醇。 例如:
33
利用不同醇与盐酸反应速率的不同,可以区分伯、仲、叔醇。无
水氯化锌与浓盐酸配制的溶液,叫做Lucas试剂。因为水溶性较好的
醇与Lucas试剂反应后,生成与水不互溶的氯代烃,形成乳状的混浊 溶液或分层,所以可利用Lucas试剂鉴别低碳(C6以下)一元伯、仲、叔 醇(C6以上的一元醇水溶性较差,难于用Lucas试剂鉴别)。例如:
①醇可依分子中所含羟基数目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及三元醇等,二
元及二元以上的醇称为多元醇。例如:
CH3CH2OH CH2CH2 OH OH
乙醇(一元醇) 乙二醇(二元醇)
CH2CH CH2 OH OH OH
丙三醇(三元醇)
3
②醇也可依分子中烃基的不同而分为脂肪醇(包括饱和醇及不饱和 醇)、脂环醇和芳香醇。 例如:
C(CH3)2或 C(CH3)3
23
在醇的核磁共振谱图中,羟基质子(O—H)由于受
分子间氢键的影响,其化学位移(δ)出现在1~5.5范围 内,在核磁共振谱中产生一个单峰。由于氧的电负性 较大,羟基所连碳原子上的质子的化学位移一般在 3.4~4.0。
24
10.1.4 醇的化学性质
羟基是醇的官能团,作为反应中心羟基决定了醇的化学性质。
2,3-二甲基-3-戊醇
12
不饱和醇的命名,除应选择同时连有羟基和不饱和键的最长碳 链作为主链外,其它原则与饱和醇相同。
CH3CH2CH2CHCH2CH2CH2OH CH CH2
5 6
4
3
2
1
4-丙基-5-己烯-1-醇
CH CHCH3 CH3CH2CHCHCH2CHCH3 CH3 OH
4-甲基-5-乙基-6-辛烯-2-醇
32
醇和氢卤酸反应的速率与醇的结构的关系: 醇的活性顺序是:烯丙型醇、苄基型醇>叔醇>仲醇>伯醇。 例如:
33
利用不同醇与盐酸反应速率的不同,可以区分伯、仲、叔醇。无
水氯化锌与浓盐酸配制的溶液,叫做Lucas试剂。因为水溶性较好的
醇与Lucas试剂反应后,生成与水不互溶的氯代烃,形成乳状的混浊 溶液或分层,所以可利用Lucas试剂鉴别低碳(C6以下)一元伯、仲、叔 醇(C6以上的一元醇水溶性较差,难于用Lucas试剂鉴别)。例如:
第十章 醇、酚、醚

用CrO3/稀硫酸溶液氧化醇怕反应在有机分析中还可用来将伯醇、仲醇和烯烃、炔烃区别开来,因为后两者不被氧化。这个氧化反应进行时现象很明显,溶液的颜色从清彻的橙色变成浑浊的兰绿色。
伯醇氧化生成醛
仲醇氧化生成酮
叔醇只有在强烈氧化条件下才被氧化-----发生键的断裂
选择性氧化-异丙醇铝-----选择性氧化羟基而保留双键
+|
Cl
伯醇主要按SN2反应机制进行,
快+
RCH2—OH +HX————→RCH2—OH2+ X一
+
RCH2—OH2+ X一———→X…CH2…OH2———→RCH2X + H2O
|
R
不同的醇在与相同的氢卤酸反应时的活性为:烯丙型醇、叔醇>仲醇>伯醇。
无水氯化锌与氯化氢的混合试剂称为卢卡斯(Lucas)试剂。其中无水氯化锌是强的路易斯酸。
3.与无机酸的反应
A.与HX反应得到卤代烃和水ROH+HX——→RX+H2O
大多数的仲醇和叔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是按SN1反应机制进行的。仲醇反应时,由于仲碳正离子不如叔碳正离子稳定,某些特殊结构的醇可能容易发生重排。
活性:HX:HI>HBr>HCl;
醇:烯丙醇>3°>2°>1°
烯丙醇、三级醇、二级醇在酸催化下可通过SN1历程进行:
三、光谱性质
IR:醇的C—O吸收峰出现在1000—1200cm-1,其中伯醇约在1060—1030cm-1区域;仲醇约在1100cm-1附近;叔醇约在1140cm-1附近;酚的C—O吸收峰出现在1230cm-1。醇的—OH有两个吸收峰,未缔合的自由—OH在3600—3610cm-1有一外形较锐的吸收带;缔合—OH在3600—3210cm-1有一外形较宽的吸收带
伯醇氧化生成醛
仲醇氧化生成酮
叔醇只有在强烈氧化条件下才被氧化-----发生键的断裂
选择性氧化-异丙醇铝-----选择性氧化羟基而保留双键
+|
Cl
伯醇主要按SN2反应机制进行,
快+
RCH2—OH +HX————→RCH2—OH2+ X一
+
RCH2—OH2+ X一———→X…CH2…OH2———→RCH2X + H2O
|
R
不同的醇在与相同的氢卤酸反应时的活性为:烯丙型醇、叔醇>仲醇>伯醇。
无水氯化锌与氯化氢的混合试剂称为卢卡斯(Lucas)试剂。其中无水氯化锌是强的路易斯酸。
3.与无机酸的反应
A.与HX反应得到卤代烃和水ROH+HX——→RX+H2O
大多数的仲醇和叔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是按SN1反应机制进行的。仲醇反应时,由于仲碳正离子不如叔碳正离子稳定,某些特殊结构的醇可能容易发生重排。
活性:HX:HI>HBr>HCl;
醇:烯丙醇>3°>2°>1°
烯丙醇、三级醇、二级醇在酸催化下可通过SN1历程进行:
三、光谱性质
IR:醇的C—O吸收峰出现在1000—1200cm-1,其中伯醇约在1060—1030cm-1区域;仲醇约在1100cm-1附近;叔醇约在1140cm-1附近;酚的C—O吸收峰出现在1230cm-1。醇的—OH有两个吸收峰,未缔合的自由—OH在3600—3610cm-1有一外形较锐的吸收带;缔合—OH在3600—3210cm-1有一外形较宽的吸收带
大学有机化学第十章醇酚醚

② 与金属离子的络合
MgCl2•6ROH CaCl2•4ROH
结晶醇 (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
因此:
不能用无水CaCl2干燥ROH
2. 醇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弱酸性
+ CH3CH2OH Na
+ CH3CH2ONa H2
+ (CH3)3COH K
+ (CH3)3COK H2
醇金属: 强碱性试剂和强亲核性试剂
OH
R'
OH
R
30 叔醇( R' C OH ): (CH3)3COH R''
② 按羟基所连的烃基分:
饱和醇:
OH
CH3CH2OH (CH3)3COH
不饱和醇:
OH
CH2=CHCH2OH CH3C≡ CCH2OH
芳香醇:
CH OH 2
CH OH 2
③ 按羟基的数目分类:
一元醇: CH3CH2CH2OH
② RX的制备:10 醇,可采用 HX作卤化剂;
不是10 醇,不采用 HX作卤化剂,否则易得到重排产物。 可采用SOCl2 , PX3 , PX5作卤化剂
i) 与SOCl2反应
ROH SOCl2 RC+l SO2 + HCl
优点:1) 不重排,且产物构型保持
2) 副产物均为气体,易于除去 3) 产率高,产物容易分离
i. 伯醇氧化成醛和羧酸
[O]
[O]
RCH2OH
RCHO
RCOOH
[O]:KMnO4/H+、HNO3、 CrO3/ H2SO4、 K2Cr2O7/H2SO4、Na2Cr2O7/H2SO4 等
e.g.
CrO3 / H2SO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O H
3-甲基-2-丁醇
O H
5-甲基-4-己烯-2-醇
O H
C l
O H
3,7-二甲基-6-辛烯-1-醇 2-甲基-4-氯-环戊醇
7
OH
6-乙基-2-环己烯-1-醇
O H
O H
1-苯乙醇
2-苯乙醇
8
HO
OH
1,3-丁二醇
HO OH
1,2-环戊二醇
9
10.2 醇的制法
一、烯烃水合法
除乙烯可制1º醇外,其余烯烃只能合成2º或3º醇。
注意:在制备低级醇时不能使用无水CaCl2 作干燥剂。
IR(cm-1):
γO-H 3300, γC-O 1100
18
10.4 化学性质
α
R CH O H ③H ② ①
① O-H断裂 ② C-O断裂 ③ α-H活性
19
一、与活性金属的反应——醇的酸性
• 醇能与水一样和活泼金属如Na、K、 Mg、Al反应生成H2和醇金属,但反应要 比H2O缓和得多。
+ R O N O 2 H .O 2 R ( O ) P 3 O+ H 3 . C l
30
四、脱水反应
1、分子内脱水 • 醇的分子内脱水是个消除反应,生成烯,
第十章 醇 酚 醚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一)醇
3
10.1 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一、结构 (R-OH, CnH2n+2O)
4
二、分类
1、按烃基结构不同分 饱和醇、不饱和醇、芳醇 2、按-OH所连C原子不同分 伯(1º)醇、2º醇、3º醇 3、按分子中新含-OH数目分 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甘油)
蒸 馏
C 2 H O 3 S O H 3
+ C (H 3 ) S 2 O 4
H S 2 O 4
+ R O H C ( H 3 ) S 2 O 4
+ R O C H 3 H S 2 O 4
29
醇也能与硝酸作用生成硝酸酯,硝酸酯受 热会发生爆炸,∴多元醇的硝酸酯都是烈 性炸药。
R O H+ H N O 3 R 3 O H+ P O C 3 l
5
三、命名
1、习惯命名法
2、系统命名法
(1)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链为主链,称某醇,并 以最小数字表示出-OH的位次,放于名字前。
(2)若分子中含不饱和键时,应选择含-OH和不饱 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并给-OH最小数。
(3)含有多个-OH的化合物,羟基数目以二、三、 四表示,位次用1、2、3、……表示,且母体应 包含这几个-OH。
H 2 S O 4
H . O 2
O H
10
二、卤代烃水解法
N a O H H /O 2
X
O H
①有严重副反应-烯烃产生;
②通常由醇来制RX而不是由RX来制醇,只 有在相应的RX容易得到时才采用。
11
三、醛、酮、酯的还原
还原分化学还原法和催化加氢还原法。
O
H2/Pt
OH
O
NaC / 2H5
OC2 H5
这是由醇制备碘代物和溴代物的一种方法。
26
R O H+ S O C 2 l
R C l + S O 2↑ + H . C l↑
优点: 1)SOCl2的bp.低,可蒸馏除去过量的SOCl2 2)副产物SO2,HCl均为气体
27
三、与无机酸的反应
28
R O H+ H O S O H 3
+ R O S O H 3 O H 2
OH
12
四、格氏合成法 五、硼氢化-氧化法
6R
+HBH2
RCH2 CH2BH2R
(RCH2 CH2)2BH
R
(RCH2 CH2)3B
H2 O2 NaOH
RCH2 CH2 OH
13
B2H6
H2O2 OH-
B2H6
H2O2 OH-
OH H H
顺式加成
OH 无重排副产物
特点:
1)高度的方向选择性:反马氏规则,因此 得到的是伯醇;
22
伯醇与氢卤酸的作用较难,通常要在反应 中加入一些无水ZnCl2(与HCl作用时), 或浓H2SO4(与HBr作用时),方能在加热的 情况下起作用。叔醇较易起反应,在室温 下即可和HCl作用。
23
浓HCl和ZnCl2的溶液俗称Lucas试剂, 利用Lucas试剂能根据反应速率的大小来 区别醇的异构体:1º醇,2º醇,3º醇 现象:RCl不溶于水而呈现混浊,根据混 浊快慢判断。 适用:能溶于Lucas试剂的低级醇(C6以 下),几乎所有的多元醇。
24
反应机理:
R O H + H +
+ X
R O H 2
R X
H 2O
反应分两步:
①醇的质子化; ②X¯对质子化醇的亲核取代 1º醇基本上经由SN2历程,3º醇基本上按SN1历 程,2º醇两者都可以,要看条件而定。
25
2、与PX3,PX5和SOCl2的反应
R O H + P X 3
+ R X H P 3 O 2
2)操作简单,产率高。
14
10.3 物理性质
一、状态:
C4以下:无色有酒精气味的液态; C5-C11:具不愉快气味的油状液态; C12以上:无色的蜡状固体;二元醇和多元醇具 甜味,故乙二醇有时称甘醇。
15
二、沸点
缔合:是靠分子间相互吸引而产生的一种特 殊键-氢键。
由于分子间或分子中的氢原子和两个含 有未共享电子对而且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互相 吸引而形成的键。例如O、N、F等。
伯(1º)醇>2º醇>3º醇
在醇金属中,异丙醇铝和叔丁醇铝是 一类良好的催化剂(catalyst)。
H
(H3 C O) A l C H3 3
C H3
(H3 C O) A l C H3 3
21
二、羟基被卤原子取代的反应
1、与HX的反应
R O H+ H X
RHale Waihona Puke X + H .O 2HI>HBr>HCl 苄醇、烯丙醇>叔醇>仲醇>伯醇>甲醇
聚合:是指分子靠化学作用而形成的共价键 或离子键使分子结合在一起。
16
在同系列中醇的bp.也是随C数的增加而有 规律的上升,并且在同C数的一元饱和醇中, bp.也是随支链的增多而降低。
17
三、结晶醇
与水相似,低级醇也能与某些无机盐类形成 结晶状分子化合物。它们不溶于有机溶剂而 溶于水。利用这一性质可使醇与其它化合物 分开,或从反应产物中除去醇类。例如:乙 醚中杂有乙醇+CaCl2。
• R O H+ N a R O N a+ H .2
• RO¯是醇的共轭碱,∵ROH酸性比H2O弱, ∴RO¯的碱性比OH¯强,迂水发生酸碱反应, 生成相应的醇和OH¯:
RO¯ + HOH → ROH + OH¯ 20
•醇与Na的反应是随分子量的加大而变 慢,在不同类型的醇中,相对酸性强度 次序为:
O H
3-甲基-2-丁醇
O H
5-甲基-4-己烯-2-醇
O H
C l
O H
3,7-二甲基-6-辛烯-1-醇 2-甲基-4-氯-环戊醇
7
OH
6-乙基-2-环己烯-1-醇
O H
O H
1-苯乙醇
2-苯乙醇
8
HO
OH
1,3-丁二醇
HO OH
1,2-环戊二醇
9
10.2 醇的制法
一、烯烃水合法
除乙烯可制1º醇外,其余烯烃只能合成2º或3º醇。
注意:在制备低级醇时不能使用无水CaCl2 作干燥剂。
IR(cm-1):
γO-H 3300, γC-O 1100
18
10.4 化学性质
α
R CH O H ③H ② ①
① O-H断裂 ② C-O断裂 ③ α-H活性
19
一、与活性金属的反应——醇的酸性
• 醇能与水一样和活泼金属如Na、K、 Mg、Al反应生成H2和醇金属,但反应要 比H2O缓和得多。
+ R O N O 2 H .O 2 R ( O ) P 3 O+ H 3 . C l
30
四、脱水反应
1、分子内脱水 • 醇的分子内脱水是个消除反应,生成烯,
第十章 醇 酚 醚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一)醇
3
10.1 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一、结构 (R-OH, CnH2n+2O)
4
二、分类
1、按烃基结构不同分 饱和醇、不饱和醇、芳醇 2、按-OH所连C原子不同分 伯(1º)醇、2º醇、3º醇 3、按分子中新含-OH数目分 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甘油)
蒸 馏
C 2 H O 3 S O H 3
+ C (H 3 ) S 2 O 4
H S 2 O 4
+ R O H C ( H 3 ) S 2 O 4
+ R O C H 3 H S 2 O 4
29
醇也能与硝酸作用生成硝酸酯,硝酸酯受 热会发生爆炸,∴多元醇的硝酸酯都是烈 性炸药。
R O H+ H N O 3 R 3 O H+ P O C 3 l
5
三、命名
1、习惯命名法
2、系统命名法
(1)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链为主链,称某醇,并 以最小数字表示出-OH的位次,放于名字前。
(2)若分子中含不饱和键时,应选择含-OH和不饱 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并给-OH最小数。
(3)含有多个-OH的化合物,羟基数目以二、三、 四表示,位次用1、2、3、……表示,且母体应 包含这几个-OH。
H 2 S O 4
H . O 2
O H
10
二、卤代烃水解法
N a O H H /O 2
X
O H
①有严重副反应-烯烃产生;
②通常由醇来制RX而不是由RX来制醇,只 有在相应的RX容易得到时才采用。
11
三、醛、酮、酯的还原
还原分化学还原法和催化加氢还原法。
O
H2/Pt
OH
O
NaC / 2H5
OC2 H5
这是由醇制备碘代物和溴代物的一种方法。
26
R O H+ S O C 2 l
R C l + S O 2↑ + H . C l↑
优点: 1)SOCl2的bp.低,可蒸馏除去过量的SOCl2 2)副产物SO2,HCl均为气体
27
三、与无机酸的反应
28
R O H+ H O S O H 3
+ R O S O H 3 O H 2
OH
12
四、格氏合成法 五、硼氢化-氧化法
6R
+HBH2
RCH2 CH2BH2R
(RCH2 CH2)2BH
R
(RCH2 CH2)3B
H2 O2 NaOH
RCH2 CH2 OH
13
B2H6
H2O2 OH-
B2H6
H2O2 OH-
OH H H
顺式加成
OH 无重排副产物
特点:
1)高度的方向选择性:反马氏规则,因此 得到的是伯醇;
22
伯醇与氢卤酸的作用较难,通常要在反应 中加入一些无水ZnCl2(与HCl作用时), 或浓H2SO4(与HBr作用时),方能在加热的 情况下起作用。叔醇较易起反应,在室温 下即可和HCl作用。
23
浓HCl和ZnCl2的溶液俗称Lucas试剂, 利用Lucas试剂能根据反应速率的大小来 区别醇的异构体:1º醇,2º醇,3º醇 现象:RCl不溶于水而呈现混浊,根据混 浊快慢判断。 适用:能溶于Lucas试剂的低级醇(C6以 下),几乎所有的多元醇。
24
反应机理:
R O H + H +
+ X
R O H 2
R X
H 2O
反应分两步:
①醇的质子化; ②X¯对质子化醇的亲核取代 1º醇基本上经由SN2历程,3º醇基本上按SN1历 程,2º醇两者都可以,要看条件而定。
25
2、与PX3,PX5和SOCl2的反应
R O H + P X 3
+ R X H P 3 O 2
2)操作简单,产率高。
14
10.3 物理性质
一、状态:
C4以下:无色有酒精气味的液态; C5-C11:具不愉快气味的油状液态; C12以上:无色的蜡状固体;二元醇和多元醇具 甜味,故乙二醇有时称甘醇。
15
二、沸点
缔合:是靠分子间相互吸引而产生的一种特 殊键-氢键。
由于分子间或分子中的氢原子和两个含 有未共享电子对而且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互相 吸引而形成的键。例如O、N、F等。
伯(1º)醇>2º醇>3º醇
在醇金属中,异丙醇铝和叔丁醇铝是 一类良好的催化剂(catalyst)。
H
(H3 C O) A l C H3 3
C H3
(H3 C O) A l C H3 3
21
二、羟基被卤原子取代的反应
1、与HX的反应
R O H+ H X
RHale Waihona Puke X + H .O 2HI>HBr>HCl 苄醇、烯丙醇>叔醇>仲醇>伯醇>甲醇
聚合:是指分子靠化学作用而形成的共价键 或离子键使分子结合在一起。
16
在同系列中醇的bp.也是随C数的增加而有 规律的上升,并且在同C数的一元饱和醇中, bp.也是随支链的增多而降低。
17
三、结晶醇
与水相似,低级醇也能与某些无机盐类形成 结晶状分子化合物。它们不溶于有机溶剂而 溶于水。利用这一性质可使醇与其它化合物 分开,或从反应产物中除去醇类。例如:乙 醚中杂有乙醇+CaCl2。
• R O H+ N a R O N a+ H .2
• RO¯是醇的共轭碱,∵ROH酸性比H2O弱, ∴RO¯的碱性比OH¯强,迂水发生酸碱反应, 生成相应的醇和OH¯:
RO¯ + HOH → ROH + OH¯ 20
•醇与Na的反应是随分子量的加大而变 慢,在不同类型的醇中,相对酸性强度 次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