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大理鹤庆新华村银器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云南新华村银器技艺传承发展路径探析

天工|2023年第22期[摘 要]云南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滇西的银铜资源十分丰富,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典型代表。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主要在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推广,这里有着悠久的银器生产历史。
鹤庆县新华村生产的银器是大理手工艺品的代表,也是云南银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描述云南省鹤庆县新华村的银器传承现状和银器发展情况,然后找出云南鹤庆县新华村银器技艺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最后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云南鹤庆县新华村银器的传承与发展策略:在发展过程中找到平衡点,将国际银器产业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与其他民族交流合作、不断创新。
[关键词]云南新华村;银器艺术;技艺传承[中图分类号]J5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22-0054-03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宋婕,段子玲,谷姣.云南新华村银器技艺传承发展路径探析[J].天工,2023(22):54-56. 宋 婕 段子玲 谷 姣*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新华村银器技艺传承发展路径探析作者简介:宋婕(1999—),女,汉族,北京人,硕士,研究方向:民族艺术与设计。
*通讯作者:谷姣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的银器锻制技艺是云南民间工艺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这个传统工艺的传承对当地工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具有地方和民族文化特色、基本技能体系完善的工业生产模式。
这种工艺通过技艺提升、融合创新,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为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研究云南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典型的“新华模式”。
一、云南新华村银器锻制技艺传承发展现状(一)家庭传承在早期,新华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掌握银器锻制手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谋生的技能。
在新华村,孩子们在良好的环境中长大,在学习之余,男孩会从父母那里学习这一技艺,像普通学生一样,他们首先做一些特定的工作,如清洁半成品和画银线。
其次,他们开始学习雕刻和书写的基本过程。
2017年,寸汉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鹤庆银器锻制技艺传承人。
(开题)大理鹤庆新华村银器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主要参考资料:[1]陈燕琳.云南大理鹤庆新华白族银铜手工技艺研究[J].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1)[2]楼艺婵.一个少数民族艺术品牌的生成-新华白族工艺大师寸发标生活史研究.[J].期刊,2014(5);85-88[3]陈莹赢.工业背景下的云南新华首饰技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4]王青.鹤庆白族银器加工工艺[J].今日民族,2012(10);38-38[5]郑静英.大理新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6]佚名.纯美银器敲过一千年大理古老白族寨(J).西部资源,2013(5)[7]黄子逸.雕刻与文化:大理鹤庆新华村银铜器手工艺调查[J].学理论,2015(11)80-81[8]梁永华.白族银器手工艺传承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9]梁永华.李启强.论白族银器文化艺术特点—以大理鹤庆新华村白族银器为例[J].青年文学,2013(7):226-226[10]田原.大理白族银饰的艺术价值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11]张玉.民间银饰的文化思考与展示构想[D].青岛科技大学,2013[12]赵娟:对在藏白族银匠生产生活实地调查-以银珠工艺品为例[J].商,2015(38)118-119[13]楼艺婵.民族手工艺品牌价值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2014[14]杨柳.任伟.云南鹤庆新华村银饰锻制技艺传承方式考察[C].中国艺术学文库,2015[16]张继梅. 云南鹤庆新华村“小锤文化”品牌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6(17).[17] 王璟. 云南银工艺的活化石--大理鹤庆新华村银器[J]. 西江月,2013(27):313-313.[18]楼艺婵. 民族手工艺品牌价值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以新华村“寸四”“寸发标”银器为研究对象[J]. 学术探索, 2016(3):149-156.[19]高慧敏, 杨述. 少数民族地区成人学习组织形式的创新——云南大理新华村手工艺产业集群为例[J]. 继续教育研究, 2012(10):38-40[20]段剑源. 手工艺村落经济演变发展研究——基于云南少数民族手工艺村落的田野调查[J]. 民族论坛, 2015(5):78-81.[21]赵四美. 试论民族旅游视野下的白族银工艺生产现状[J]. 青春岁月, 2014(14).。
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调研

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调研云南鹤庆新华村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村落。
在这个古老的村庄里,保存着丰富的银器工艺传统,成为当地的骄傲。
近日,笔者有幸前往鹤庆新华村进行了银器工艺的调研,并深入了解了当地银器工艺的发展历程、传统工艺技术以及对当地村民生活的影响。
一、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的历史渊源据了解,新华村的银器工艺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的南诏时期。
南诏是云南地区的一个古老国家,当时的新华村就是银器工艺的发源地之一。
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银器工艺在新华村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职业之一。
在新华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从事银器工艺的人,形成了独特的银器工艺传统。
在新华村,银器工艺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设计、制模、铸造、抛光、镶嵌等工序。
工匠们根据设计图纸和客户的需求进行设计,然后将设计图转化为银器的模具,再借助先进的铸造技术,将银水铸造成型。
随后,经过抛光工序,银器表面变得光滑细腻。
根据需要,还可以进行镶嵌宝石或者其他装饰工艺,使银器更加华丽。
在银器制作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对银器工艺的深刻理解。
银器的制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对传统手工艺的精神传承和坚守。
正是因为这些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展,新华村的银器工艺才能得以保存和传承至今。
银器工艺不仅成为了新华村的一张名片,更成为了当地村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在新华村,许多家庭都依靠从事银器工艺来维持生计。
这些工匠们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设计,不仅获得了当地村民的认可和高度评价,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购买和参观。
银器工艺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繁荣,还为银器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有些银器工艺店还不定期地举办一些银器制作的体验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和学习。
虽然新华村的银器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这项工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调研

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调研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地区,拥有着丰富的民间工艺文化。
银器工艺在云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作为银器工艺的重要传承地之一,鹤庆新华村以其独特的银器工艺而闻名。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传统的银器工艺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新华村的银器工艺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传统工艺技艺的传承、村民生活方式的变迁、市场需求的变化等许多因素都影响着这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对于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的深入调研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银器工艺的发展历史、特点和制作工艺流程,探讨村民生活和银器工艺的关系,分析影响银器工艺传承的因素,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文化传统的价值和意义,为其传承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了解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的传统和特色,探讨该工艺的发展历史和制作工艺流程,分析村民生活与银器工艺之间的关系,探讨影响银器工艺传承的因素。
通过对新华村银器工艺的调研,旨在挖掘其传承意义,提出未来发展展望,提出保护与传承对策,促进该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本次研究,希望可以为新华村银器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保护和传承云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做出贡献。
2. 正文2.1 银器工艺发展历史银器工艺在云南鹤庆新华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据当地村民口口相传,银器工艺最初起源于清朝时期。
当时,村民们开始利用当地丰富的银矿资源,将银加工成各种器物,用于日常生活和婚嫁仪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华村银器工艺逐渐发展壮大,技艺也逐渐精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学习和传承。
在银器工艺的发展过程中,新华村的银匠们不断创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银器作品,深受市场和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影响,新华村银器工艺面临着一些挑战,传统工艺的传承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调研

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调研云南鹤庆新华村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白族聚居的古村落,因其悠久的历史、白族传统文化和独特的银器工艺而闻名于世。
我有幸能有机会前往该村进行银器工艺的调研,深入了解这项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在我到达村子之前,我对新华村的银器工艺已经有所了解。
据说,这里的银器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
在当地白族人民的传统观念中,银器被视为一种珍贵的财富,因此银器工艺在白族村寨里一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如今,这一传统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了村里的一大特色。
走进白族村寨,一股古朴、淳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村子里的一家家小作坊里,我看到了许多手工艺人正在认真地制作银器。
他们手持小锤,轻击着银片,一点一点地打磨、捶制。
他们的手法娴熟,仿佛是在跟银器对话,每一次敲击都是为了让银器更加精美。
我逐渐了解到,这里的银器工艺主要包括银饰品和银器。
银饰品以其精美细腻、优雅华丽而备受青睐,而银器则更多地用于日常生活和仪式用途。
银器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银片剪裁、加工成型、雕刻、拼接、磨光等环节。
这些工序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手工艺人亲手打造,才能保证出品的质量和精美程度。
除了银器本身的工艺,我还深入了解了银器背后的文化内涵。
据当地人介绍,在白族传统文化中,银器被视为一种象征,它不仅代表了白族人民的身份和地位,更承载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盼。
在婚嫁仪式、生日典礼、重大节日等场合,银器都被用作重要的礼品,以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祝福和美好愿望。
而在当地手工艺人的精心制作下,银器不仅仅是一件实用的生活用品,更是一件艺术品。
它们的造型精美、做工精细,展现出了白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这些银器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收藏爱好者前来品鉴和收藏,也为当地带来了不少经济效益。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一些新华村银器工艺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许多人更倾向于购买机器制作的银饰品和银器,而忽略了手工制作的独特魅力。
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调研

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调研云南鹤庆新华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北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哈尼族村寨。
该村以生产银器工艺而著称,银器在当地被视为贵重的礼仪用品,被广泛应用于婚俗、宗教仪式和节庆等场合。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该村银器工艺的传承现状、工艺特点、市场营销等情况,以便更好地推广和传承这一民间文化遗产。
一、传承现状新华村银器工艺历史悠久,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目前,该村有30多位银器工匠,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
在新华村,银器工艺的传承是家庭内部的代际传承,一般都是由父母传给子女。
随着现代工业的崛起,工艺品的需求逐渐减少,银器工艺的传承也逐渐受到冲击。
村里的年轻一代逐渐转向城市就业,对银器工艺的兴趣和热情也相对较低。
因此,传承问题成为当前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工艺特点新华村银器工艺主要采用手工锤打和刻划的工艺,工艺较为精湛,款式独特。
银器主要以生活用品为主,如饰品、烟盒、镜子、勺子等,设计和制作都体现出哈尼族的传统文化元素和民族风情。
其中,一些银器还带有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文化元素。
银器的制作材料主要采用925纯银,选择纯银的原因是因为其质地较软,容易加工和成型。
同时,银器的表面贴有纯金或镶嵌彩宝石,表面更加光亮、精美,增加了银器的装饰性。
三、市场营销目前,新华村银器工艺的销售主要依赖于其特色的产品和当地的旅游市场。
村里的工艺品主要出售在当地的旅游纪念品店里,旅游客户是银器工艺最主要的买家。
同时,新华村也在逐渐拓展其销售渠道,如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销售、参加各种民俗文化展览等。
村里的银器工匠们也在努力创新,为银器添加寓意,并增加银器的功能性,如将银器设计成手机支架、钥匙扣等,以期吸引更多的顾客。
总之,新华村银器工艺是一项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我们应该重视银器工艺的文化内涵和独特性,并更加广泛地推广银器工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民间文化艺术。
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调研

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调研云南鹤庆新华村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美丽宁静的古村落,拥有着丰富的银器工艺文化。
作为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重要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新华村的银器工艺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次调研就是为了深入了解新华村的银器工艺,探寻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发展现状。
一、新华村银器工艺的历史和传承新华村银器工艺源远流长,据当地老村民介绍,银器工艺起源于大理国时期,开创了银器镶嵌、雕刻、打制等工艺技法,成为了当地村民的主要生计之一。
在社会变迁不断的情况下,银器工艺也不断发展和创新,在经济、政治和环境方面有很多的不同。
新华村银器工艺的发展历程具有丰富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
新华村银器工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村民们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注重每一件银器的细节和精致程度,从而赋予银器以鲜明的地方特色。
在新华村,我们看到了银器的精湛技艺和丰富的工艺特色,包括银器的镶嵌、雕刻、打制等方面。
银器上的图案多取自自然界的花草鱼虫,线条简练,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银器的使用范围也很广,从日常生活用品到礼仪用品都有,而这些俨然也给银器工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三、新华村银器工艺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华村银器工艺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一方面,现代工业生产的银器取代了传统手工制作的银器,使得银器工艺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
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手工艺缺乏兴趣和了解,导致银器工艺的传承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村民从事农业务农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也导致了传统工艺的减少和遗落。
新华村银器工艺正面临发展的挑战。
四、新华村银器工艺的未来发展与展望尽管新华村银器工艺面临诸多困境,但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迹象。
在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华村银器工艺逐渐走向了市场,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村民和一些传承人意识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重要性,他们积极探索创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出了一些新的产品和款式,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调研

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调研一、引言银器作为古代传统工艺品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云南省鹤庆县新华村是一个素有“银器村”之称的村庄,其银器工艺源远流长,工艺精湛,颇受市场欢迎。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新华村银器工艺的传统与现代发展现状,为该地区银器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参考和支持。
二、新华村银器工艺的历史及传统特色新华村银器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据当地村民介绍,该村的银器工艺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传统的新华村银器制作工艺主要采用的是“纯银”材料,通过手工打造而成。
银锭经过多道工序,如冶炼、拉丝、锻打、切割、点蚀、打磨、雕刻、烙银等,才能制成各种样式的银器,如酒壶、碗碟、首饰、香囊等。
最具特色的是新华村银器上的纹饰,常见的有螭龙、凤凰、鱼、花鸟等,纹饰采用刻、镂、浮雕的技法,形态生动、细腻精致。
传统的新华村银器工艺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承载了当地人民的文化情感和审美理念。
银器在当地被视为有“祈福祝福”之意,因此每一个银器制作都需经过祭祀仪式,以求“开光”、“加持”。
三、新华村银器工艺的现状由于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新华村银器工艺面临着不少挑战。
原材料的成本不断上涨,纯银的价格居高不下,给银器的制作带来了经济方面的困难。
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工艺复杂、成本高的银器款式在市场上难以竞争。
继承传统工艺的年轻人逐渐减少,老一辈的银器工匠大多已接近退休年龄,传统工艺的传承面临着断代的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新华村银器工艺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并未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寻求创新与发展。
一些银器作坊开始引进机器生产设备,尝试大规模生产,以应对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
另一些作坊开始尝试融合现代设计理念,打造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银器产品。
还有一些村民开始尝试将银器工艺与旅游业结合,开设银器制作体验馆,吸引游客前来亲自体验制作银器的乐趣。
这些都表明,新华村银器工艺正在积极地寻找适应时代的新方向。
四、新华村银器工艺的发展前景基于对新华村银器工艺的实地调研,可以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一些初步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参考资料:
[1]陈燕琳.云南大理鹤庆新华白族银铜手工技艺研究[J].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1)
[2]楼艺婵.一个少数民族艺术品牌的生成-新华白族工艺大师寸发标生活史研究.[J].期刊,2014(5);85-88
[3]陈莹赢.工业背景下的云南新华首饰技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
[4]王青.鹤庆白族银器加工工艺[J].今日民族,2012(10);38-38
[5]郑静英.大理新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6]佚名.纯美银器敲过一千年大理古老白族寨(J).西部资源,2013(5)
[7]黄子逸.雕刻与文化:大理鹤庆新华村银铜器手工艺调查[J].学理论,2015(11)80-81
[8]梁永华.白族银器手工艺传承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9]梁永华.李启强.论白族银器文化艺术特点—以大理鹤庆新华村白族银器为例[J].青年文学,2013(7):226-226
[10]田原.大理白族银饰的艺术价值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
[11]张玉.民间银饰的文化思考与展示构想[D].青岛科技大学,2013
[12]赵娟:对在藏白族银匠生产生活实地调查-以银珠工艺品为例[J].商,2015(38)118-119
[13]楼艺婵.民族手工艺品牌价值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2014
[14]杨柳.任伟.云南鹤庆新华村银饰锻制技艺传承方式考察[C].中国艺术学文库,2015
[16]张继梅. 云南鹤庆新华村“小锤文化”品牌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6(17).
[17] 王璟. 云南银工艺的活化石--大理鹤庆新华村银器[J]. 西江月,
2013(27):313-313.
[18]楼艺婵. 民族手工艺品牌价值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以新华村“寸四”“寸发
标”银器为研究对象[J]. 学术探索, 2016(3):149-156.
[19]高慧敏, 杨述. 少数民族地区成人学习组织形式的创新——云南大理新华村手工
艺产业集群为例[J]. 继续教育研究, 2012(10):38-40
[20]段剑源. 手工艺村落经济演变发展研究——基于云南少数民族手工艺村落的田野
调查[J]. 民族论坛, 2015(5):78-81.
[21]赵四美. 试论民族旅游视野下的白族银工艺生产现状[J]. 青春岁月, 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