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鹤庆新华村银饰纹样及工艺设计传承
云南新华村银器技艺传承发展路径探析

天工|2023年第22期[摘 要]云南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滇西的银铜资源十分丰富,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典型代表。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主要在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推广,这里有着悠久的银器生产历史。
鹤庆县新华村生产的银器是大理手工艺品的代表,也是云南银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描述云南省鹤庆县新华村的银器传承现状和银器发展情况,然后找出云南鹤庆县新华村银器技艺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最后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云南鹤庆县新华村银器的传承与发展策略:在发展过程中找到平衡点,将国际银器产业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与其他民族交流合作、不断创新。
[关键词]云南新华村;银器艺术;技艺传承[中图分类号]J5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22-0054-03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宋婕,段子玲,谷姣.云南新华村银器技艺传承发展路径探析[J].天工,2023(22):54-56. 宋 婕 段子玲 谷 姣*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新华村银器技艺传承发展路径探析作者简介:宋婕(1999—),女,汉族,北京人,硕士,研究方向:民族艺术与设计。
*通讯作者:谷姣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的银器锻制技艺是云南民间工艺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这个传统工艺的传承对当地工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具有地方和民族文化特色、基本技能体系完善的工业生产模式。
这种工艺通过技艺提升、融合创新,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为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研究云南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典型的“新华模式”。
一、云南新华村银器锻制技艺传承发展现状(一)家庭传承在早期,新华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掌握银器锻制手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谋生的技能。
在新华村,孩子们在良好的环境中长大,在学习之余,男孩会从父母那里学习这一技艺,像普通学生一样,他们首先做一些特定的工作,如清洁半成品和画银线。
其次,他们开始学习雕刻和书写的基本过程。
2017年,寸汉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鹤庆银器锻制技艺传承人。
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调研

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调研云南鹤庆新华村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村落。
在这个古老的村庄里,保存着丰富的银器工艺传统,成为当地的骄傲。
近日,笔者有幸前往鹤庆新华村进行了银器工艺的调研,并深入了解了当地银器工艺的发展历程、传统工艺技术以及对当地村民生活的影响。
一、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的历史渊源据了解,新华村的银器工艺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的南诏时期。
南诏是云南地区的一个古老国家,当时的新华村就是银器工艺的发源地之一。
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银器工艺在新华村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职业之一。
在新华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从事银器工艺的人,形成了独特的银器工艺传统。
在新华村,银器工艺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设计、制模、铸造、抛光、镶嵌等工序。
工匠们根据设计图纸和客户的需求进行设计,然后将设计图转化为银器的模具,再借助先进的铸造技术,将银水铸造成型。
随后,经过抛光工序,银器表面变得光滑细腻。
根据需要,还可以进行镶嵌宝石或者其他装饰工艺,使银器更加华丽。
在银器制作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对银器工艺的深刻理解。
银器的制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对传统手工艺的精神传承和坚守。
正是因为这些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展,新华村的银器工艺才能得以保存和传承至今。
银器工艺不仅成为了新华村的一张名片,更成为了当地村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在新华村,许多家庭都依靠从事银器工艺来维持生计。
这些工匠们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设计,不仅获得了当地村民的认可和高度评价,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购买和参观。
银器工艺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繁荣,还为银器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有些银器工艺店还不定期地举办一些银器制作的体验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和学习。
虽然新华村的银器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这项工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新华村白族银器手工制作技艺

2011.08DALI CULTURE鹤庆以其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著称于世,鹤庆坝子里世代居住着勤劳、善良而又智慧的白族人民。
早在明清时期,心灵手巧的白族人民便开始加工和制作金银铜器以及各种饰物了。
鹤庆白族银器手工制作最为集中的是依偎在凤凰山下,黑龙潭畔的新华村,在新华村“家家有手艺,户户有作坊”,他们的银器制作技艺世代相传,还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之长,不断完善自己的制作技艺。
“小锤敲过一千年”,经过历史的演化和发展,鹤庆白族的能工巧匠们如今制作出来的银器手工艺品,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光彩而不夺目,如金子般豪华却不显奢侈,像铁器一样寻常却彰显着不俗,不亢不卑,如月华般华丽、玉石般温润。
闻名遐迩的“九龙壶”、“九龙火锅”、“十八般兵器及铠甲”、“鎏金银花瓶”等等,造型精美、工艺精湛、风格典雅、独具一格,令人叹为观止。
白族银器手工制作技艺鹤庆银器制作至今还沿袭着较为原始的加工方法和技艺,且工序十分复杂,一件精美的银器制品,需要经过以下加工工序才能完成。
选材:即选择和辨别银毛料的成色和真伪,主要按四个步骤进行,即一摸、二看、三听、四捏。
一摸是看原料的表面的光滑度,二看是看原料的光泽度,三听是听两块原料在耳边相互敲打发出的声音,四捏主要是感觉原料材质的柔软度。
熔解:将银块、碎银放入坩埚,用木炭烧到一定温度,银子化成银水,此过程即为熔化银水,又叫熔解。
传统的熔解方法都用炭火熔解,因为炭火火性温和,加工出来的工艺品色泽温润。
敲片:把有形的金属加温软化之后用锤敲打成片称之为敲片。
敲片为下一步的雕花加工等提●赵全胜田果. All Rights Reserved.2011.08DALI CULTURE打制的手工艺品作根据设计好的银饰图稿、折算,估算出各种用料,则“差之毫厘”,打制出”,差异太大。
强延展性的特点,利用银线,细头穿入丝眼中,用的过程谓之的“拉丝”。
艺品的造型和大小制作具体过程是把熔化的液液体冷却后即可形成相用锡铅制成的模具上面,基本轮廓即为“成型”,或毛笔在成型的银器表下一步的雕花。
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调研

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调研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地区,拥有着丰富的民间工艺文化。
银器工艺在云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作为银器工艺的重要传承地之一,鹤庆新华村以其独特的银器工艺而闻名。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传统的银器工艺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新华村的银器工艺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传统工艺技艺的传承、村民生活方式的变迁、市场需求的变化等许多因素都影响着这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对于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的深入调研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银器工艺的发展历史、特点和制作工艺流程,探讨村民生活和银器工艺的关系,分析影响银器工艺传承的因素,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文化传统的价值和意义,为其传承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了解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的传统和特色,探讨该工艺的发展历史和制作工艺流程,分析村民生活与银器工艺之间的关系,探讨影响银器工艺传承的因素。
通过对新华村银器工艺的调研,旨在挖掘其传承意义,提出未来发展展望,提出保护与传承对策,促进该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本次研究,希望可以为新华村银器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保护和传承云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做出贡献。
2. 正文2.1 银器工艺发展历史银器工艺在云南鹤庆新华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据当地村民口口相传,银器工艺最初起源于清朝时期。
当时,村民们开始利用当地丰富的银矿资源,将银加工成各种器物,用于日常生活和婚嫁仪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华村银器工艺逐渐发展壮大,技艺也逐渐精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学习和传承。
在银器工艺的发展过程中,新华村的银匠们不断创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推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银器作品,深受市场和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影响,新华村银器工艺面临着一些挑战,传统工艺的传承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调研

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调研云南鹤庆新华村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白族聚居的古村落,因其悠久的历史、白族传统文化和独特的银器工艺而闻名于世。
我有幸能有机会前往该村进行银器工艺的调研,深入了解这项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在我到达村子之前,我对新华村的银器工艺已经有所了解。
据说,这里的银器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
在当地白族人民的传统观念中,银器被视为一种珍贵的财富,因此银器工艺在白族村寨里一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如今,这一传统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了村里的一大特色。
走进白族村寨,一股古朴、淳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村子里的一家家小作坊里,我看到了许多手工艺人正在认真地制作银器。
他们手持小锤,轻击着银片,一点一点地打磨、捶制。
他们的手法娴熟,仿佛是在跟银器对话,每一次敲击都是为了让银器更加精美。
我逐渐了解到,这里的银器工艺主要包括银饰品和银器。
银饰品以其精美细腻、优雅华丽而备受青睐,而银器则更多地用于日常生活和仪式用途。
银器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银片剪裁、加工成型、雕刻、拼接、磨光等环节。
这些工序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手工艺人亲手打造,才能保证出品的质量和精美程度。
除了银器本身的工艺,我还深入了解了银器背后的文化内涵。
据当地人介绍,在白族传统文化中,银器被视为一种象征,它不仅代表了白族人民的身份和地位,更承载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盼。
在婚嫁仪式、生日典礼、重大节日等场合,银器都被用作重要的礼品,以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祝福和美好愿望。
而在当地手工艺人的精心制作下,银器不仅仅是一件实用的生活用品,更是一件艺术品。
它们的造型精美、做工精细,展现出了白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这些银器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收藏爱好者前来品鉴和收藏,也为当地带来了不少经济效益。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一些新华村银器工艺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许多人更倾向于购买机器制作的银饰品和银器,而忽略了手工制作的独特魅力。
大理鹤庆新华村银饰纹样与工艺传承

大理鹤庆新华村银饰纹样与工艺传承大理白族银饰反应了白族地域深沉的民族文化特质。
此中,大理白族银饰纹样元素显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拥有独到的历史文化价值,突显了大理白族文化的多样性。
作为传统银饰手工艺的代表,大理鹤庆新华村银饰工艺在白族银饰中据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能够说,云南银饰看大理,大理银饰看鹤庆新华村。
大理鹤庆新华村是个“小锤敲过一千年”的文化村,其银饰纹样、工艺都经历了上千年的传承才逐渐演化到此刻的状态。
本文以大理鹤庆新华村白族银饰纹样与工艺传承为研究对象,经过实地的野外调察,拍摄大批实物图片,依照史料记录等图文资料,研究其银饰的纹样美与工艺美。
一、研究背景 ?D?D“小锤敲过一千年”的大理鹤庆新华村银饰生成环境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原名“石寨子” ,据史料记录,三国期间诸葛亮曾屯兵于此,留下石寨,所以而得名。
其坐落于鹤庆县城以北 4 千米的凤凰山下,是一个白族人居住的漂亮农村。
据史料记录,早在唐朝南诏国期间,鹤庆新华村的白族村民就已经开始加工赋有民族特点的银饰手工艺品和生活器皿,迄今已持续了1200 多年。
历史上,鹤庆新华村的民族文化产品沿着“茶马古道”流传于民间,“鹤川匠人”的美誉由此著称于世。
鹤庆新华村的银饰匠人常年游览,学习各地银饰、银器文化,进而丰富和提升自己的银饰、银器制作工艺。
特别在我国藏区,大批藏传佛教寺院的宝顶、法号、宗教用品等根源于鹤庆新华村银饰匠人的创新与雕琢,同时新华村也加工生产藏族同胞常佩带的银饰品。
最近几年来,大理旅行业快速发展,经过野外检查发现,鹤庆新华村已经形成家家有手艺、代代手艺相传的场面。
当前,鹤庆新华村新一代的银器银饰匠人传承着前辈留下的银饰银器手工艺(见图 1),同时不停进行创新,融入现代艺术形式,使其切合现代潮流。
鹤庆新华村的银饰匠人喜欢去各地银饰集中的地方,去借鉴识人好的地方用于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他们用精深的工艺一锤一鉴,制作出精巧的银饰银器等工艺品(见图 2)。
传承千年的华美工艺——鹤庆银器

传承千年的华美工艺——鹤庆银器摘要:中国银器看云南,云南银器看鹤庆。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鹤庆银器锻造工艺已有千年的历史。
早在南诏时期,鹤庆的小炉匠就挑着简陋的工具,走村串寨,打造银铜器皿。
鹤庆银匠走天下,小锤敲过一千年。
如今,在藏族、傣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乃至泰国、缅甸的一些地方,凡提金银锻造,必定会有鹤庆新华人的身影。
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让鹤庆银器久负盛名。
关键词:鹤庆银器;制作工艺;文化内涵云南,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独特的手工艺传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就是云南银器。
而在云南的众多银器中,鹤庆地区的银器更是独树一帜。
当地艺人用纯银为主料,以镂雕和纯银抽丝编盘工艺相结合,根据所需制品形态、规格,加工而成。
保留了较为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特征,银器造型丰富,种类繁多,工艺精湛,质量上乘。
走进大理州鹤庆县新华村,基本上是“家家有手艺,户户有作坊”。
产品远销印度、巴基斯坦、泰国、日本等国。
国内主要销往西藏、青海、甘肃、内蒙、贵州、湖南、四川等省区。
一、历史渊源云南银器中,大理鹤庆银器久负盛名。
唐宋时期,鹤庆作为南诏、大理地方政权统治的核心区,多民族多元化交往密切,兼具中原传统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风采的银器享誉四方,鹤庆县流传着“艺开南诏传千载,誉满中华第一家”的说法。
《鹤庆县志》记载:”屯军中有善冶炼和以铜、银加工器具者。
村民又习之,诸技艺均能,世代传袭。
”记录了明朝中期鹤庆有加工制作银器和饰物的手工艺匠人。
明代《滇略》卷四更有“金临安,银大理。
”之说。
二、制作工艺鹤庆银器,源自中国古老的制作工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闻名于世。
它的制作工艺虽然将技术、美学和民俗传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但其精细程度和复杂性却让人叹为观止。
鹤庆银器的制作工艺需要经历选材、熔炼、敲片锤揲、制模、充模注入填充物、錾刻、拉丝、掐花、填丝、金银错、熔化去除填充物、组合焊接、清洗、打磨、抛光十三道工序。
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调研

云南鹤庆新华村银器工艺调研云南鹤庆新华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北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哈尼族村寨。
该村以生产银器工艺而著称,银器在当地被视为贵重的礼仪用品,被广泛应用于婚俗、宗教仪式和节庆等场合。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该村银器工艺的传承现状、工艺特点、市场营销等情况,以便更好地推广和传承这一民间文化遗产。
一、传承现状新华村银器工艺历史悠久,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目前,该村有30多位银器工匠,绝大多数都是老年人。
在新华村,银器工艺的传承是家庭内部的代际传承,一般都是由父母传给子女。
随着现代工业的崛起,工艺品的需求逐渐减少,银器工艺的传承也逐渐受到冲击。
村里的年轻一代逐渐转向城市就业,对银器工艺的兴趣和热情也相对较低。
因此,传承问题成为当前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工艺特点新华村银器工艺主要采用手工锤打和刻划的工艺,工艺较为精湛,款式独特。
银器主要以生活用品为主,如饰品、烟盒、镜子、勺子等,设计和制作都体现出哈尼族的传统文化元素和民族风情。
其中,一些银器还带有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文化元素。
银器的制作材料主要采用925纯银,选择纯银的原因是因为其质地较软,容易加工和成型。
同时,银器的表面贴有纯金或镶嵌彩宝石,表面更加光亮、精美,增加了银器的装饰性。
三、市场营销目前,新华村银器工艺的销售主要依赖于其特色的产品和当地的旅游市场。
村里的工艺品主要出售在当地的旅游纪念品店里,旅游客户是银器工艺最主要的买家。
同时,新华村也在逐渐拓展其销售渠道,如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销售、参加各种民俗文化展览等。
村里的银器工匠们也在努力创新,为银器添加寓意,并增加银器的功能性,如将银器设计成手机支架、钥匙扣等,以期吸引更多的顾客。
总之,新华村银器工艺是一项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我们应该重视银器工艺的文化内涵和独特性,并更加广泛地推广银器工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民间文化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鹤庆新华村银饰纹样与工艺传承
白族银饰反映了白族地区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质。
其中,白族银饰纹样元素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凸显了白族文化的多样性。
作为传统银饰手工艺的代表,鹤庆新华村银饰工艺在白族银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银饰看,银饰看鹤庆新华村。
鹤庆新华村是个“小锤敲过一千年”的文化村,其银饰纹样、工艺都经历了上千年的传承才逐步演化到现在的状态。
本文以鹤庆新华村白族银饰纹样与工艺传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的田野调察,拍摄大量实物图片,依据史料记载等图文资料,探究其银饰的纹样美与工艺美。
一、研究背景?D?D“小锤敲过一千年”的鹤庆新华村银饰生成环境
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原名“石寨子”,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诸亮曾屯兵于此,留下石寨,因此而得名。
其坐落于鹤庆县城以北4千米的凤凰山下,是一个白族人居住的美丽乡村。
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南诏国时期,鹤庆新华村的白族村民就已经开始加工赋有民族特色的银饰手工艺品和
生活器皿,迄今已延续了1200多年。
历史上,鹤庆新华村的民族文化产品沿着“茶马古道”流传于民间,“鹤川匠人”
的美名由此著称于世。
鹤庆新华村的银饰匠人常年游历,学习各地银饰、银器文化,从而丰富和提高自己的银饰、银器制作工艺。
尤其在我国藏区,大量藏传佛教寺院的宝顶、法号、用品等来源于鹤庆新华村银饰匠人的创新与雕刻,同时新华村也加工生产藏族同胞常佩戴的银饰品。
近年来,旅游业快速发展,通过田野调查发现,鹤庆新华村已经形成家家有手艺、代代手艺相传的局面。
目前,鹤庆新华村新一代的银器银饰匠人传承着先辈留下的银饰银
器手工艺(见图1),同时不断进行创新,融入现代艺术形式,使其符合现代潮流。
鹤庆新华村的银饰匠人喜爱去各地银饰集中的地方,去借鉴别人好的地方用于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他们用精湛的工艺一锤一鉴,制作出精美的银饰银器等工艺品(见图2)。
2000年,新华村分别被文化部和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族文化村”。
二、丰富多样的艺术之美
(一)自然生动的纹样之美
作为众多世居民族中的一支,生活在滇东、滇中洱海地区的白族人世代传承着银饰、银器制造工艺。
他们掌握的这项古老技艺,并没有像其他民族的手工艺那样受到现代化进程的冲击而走向衰落,反而愈发兴盛。
这种现象体现出鹤庆新华村的白族人喜爱自己的民族文化,注重先辈传承的工艺
技巧,先辈所传承的手工艺银饰技艺几乎没有被历史遗忘反而被当地代代相传并且不断创新。
白族世代富庶,动荡较少,所以他们所制作的银饰作品更多的是描写平静祥和的自然
情态。
鹤庆新华村白族银饰纹样主要有龙纹、花纹、虫纹、鱼纹、鸟纹、卷草纹等,还常常配以各式地纹,因地域不同而形态各异,如汉器上常见的云纹、水纹,藏器常用的回纹,首饰中常用的点纹、弦纹、珍珠纹等。
无论采用哪种纹样,其所表达的寓意都是吉祥富贵、自然平和。
很多银饰除了具有显著的审美价值外,还成为识别女性婚否的象征、视为家庭财富的表现、家庭信物的延续、寄托美好祈愿的载体。
此外,鹤庆新华村白族人民擅长用各种材质、各种颜色同银饰佩戴品进行融合搭配,他们喜爱在银饰中加入许多其他材料,辅助材料主要有珍珠、绿松石、翡翠、玛瑙、骨、牙、贝、木头等。
它们或者作为银饰的镶嵌物件,或者作为主石与银饰品进行搭配,新中见奇,奇而更新,形成了?化多姿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充满无尽的韵律美。
近年来,鹤庆新华村在银饰上进行创新,它结合中国传统景泰蓝的掐丝珐琅工艺技术,将不同珐琅釉料施用于银胎上,再制银胎、绘图、掐丝、点蓝、烧结和镶嵌一些彩宝,如欧泊、碧玺、天河石等。
这给鹤庆新华村银饰品增添了一份独特感和艺术感,它所展现的不仅是一件银饰品,更是两种跨时代工艺的伟大结合。
今天的鹤庆新华村银饰品是当代
银饰匠人不断创新、不断实践、不断改进的智慧结晶,银与其他材质的艺术结合,增添了银饰的美感和韵味,完美地诠释了鹤庆新华村独有的色彩之美。
(二)对称与均衡纹样之鱼纹
在鹤庆新华村银饰中,常见的鱼纹雕饰与新石器时代半坡鱼纹有异曲同工之妙。
造型均衡的鱼纹,左右对称,鱼头、鱼翅呈菱形,躯干收缩修长,尾部呈三角形放射,整体造型为封闭的曲线,线条简洁明快,弧度敛而外,极具中国绘画之精韵,而且经常两两相对,极富情趣,又有招财进宝之灵气而广为应用。
鱼的含义有很多,鱼形元素所表达的“余”,其所代表的“年年有余”一直以来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表现方式。
鱼形纹样从鱼的外形出发,具体分析了鱼形的设计美感和鱼形造型展示的美学特征,实现了实用和欣赏的统一。
其纹样所包含的底蕴不单单是历史的味道,而且注入某种理念、情怀,它是民族文化中鱼形元素的创造者。
(三)节奏与韵律纹样之植物纹
植物纹中一类是自然界的普通花卉,如桃花、莲花、梅花、兰花等,另一类是一些具有象征性的植物纹样,这类图案具有吉祥、神圣、纯洁等象征意义。
其中与信仰密切相关的莲花图案,它在白族纹样中应用比较广泛,有高洁清廉的吉祥喻意,展现出一种朴实雅致的美。
植物纹中用的莲花纹就如周敦颐《爱莲说》所云,“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外直,不蔓不枝”,莲花的君子气质被人广为称颂。
而银饰中的莲花图案则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日渐盛行起来的,从单瓣发展到复瓣,综合多种吉祥花纹元素并且升华到了宝相花纹。
宝相花始于莲花,所以宝相花常被称为宝相莲花。
(四)单独纹样之云纹
云纹在我国装饰纹样中历史久远,据《春秋元命苞》记载:“阴阳聚为云。
”《北山移文》中说“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以直上”,云纹有着步步高升的寓意。
在鹤庆新华村的银饰中,云纹纹样处于圆形纹样,双翅开,身旁辅以水纹,大小不等,流畅卷曲,呈对称图案。
三、巧夺天工的工艺之美
(一)传承有序的基础工艺目前,机械化生产发展迅速,传统手工艺产业受到排挤,导致经济效益低,后辈不愿继承传统手工艺。
此外,传统银饰纹样与现代年轻人所追求的独特性和特殊性形成冲击对比。
要想做到传承有序,鹤庆新华村应该在这个关键时期做到传统纹样与当今时代相结合,做到取长补短,使传统纹样大放光彩,让当代人体会到传统手工艺永远不可能被机械化生产所替代的独特
魅力。
传统手工艺自然有机器永远无法媲美的地方,比如,掐丝、錾刻、花丝、锤碟的肌理等,是机器没有的感情纹样。
根据这些特点,把创新应用到现代首饰设计中,使其变
成奢华的手工银饰品,逐渐让传统手工艺再次进入大众的视界,鼓励设计时将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完美结合,使人们逐渐接受手工银饰品,而不是渐渐变成博物馆的物质文化遗产。
(二)古典灵韵的錾刻雕花工艺之美
鹤庆新华村的錾刻工艺可以说是历史传承下来的,其中錾刻工具一般包括一把锤子和一套钢制錾子。
根据錾刻对象的设计变化、图案大小以及肌理的不同,錾头也被磨制成尖、圆、方、平、凹槽、月牙、花瓣等多种形状。
加工时,操作者左手执錾,右手握锤,随时选用适形的錾子,将纹饰錾刻在银片器形的表面。
?Q庆新华村的錾刻工艺主要有阳錾、阴錾、平錾、镂空等方法。
阳錾普遍用于大中型银制品上,表现出凸面浮雕效果。
阴錾则普遍用于小型佩戴的银质饰品上,表现出线条之流畅、形象之饱满、气韵之生动。
(三)新华村银饰的新兴蜕变之美
随着现代珠宝首饰设计行业的遍地开花,银饰手工艺被众多机械化所取代,那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传统手工技艺濒临灭绝。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鹤庆新华村传统的银饰手工艺技术传承面临冲击和挑战,怎样才能把银饰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完整地保留下来,在首饰设计不断创新的同时不忘记传统银饰手工艺,使其与符合现代潮流的首饰设计合理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有待思考的严峻话题。
鹤庆新华村在银饰工艺上处于继承和突破传统方法的
历史关键阶段,在传承过程中也融入了新鲜的血液。
在考察鹤庆新华村的银饰中,笔者发现,相较传统的白族银饰,当下的首饰设计运用的方法是把传统银饰与白族的服饰纹样
相结合,由此可以看出,作为银都之乡,它正处在一个改变阶段。
四、结语
随着现代首饰设计的发展,鹤庆新华村银饰行业也发展到一个转型与创新时期。
其工艺正在传承与突破传统中不断融合,新华村银饰的那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也是当今珠宝首饰设计师所常常联想的灵感来源,新华村的文化传承离不开传承方式和不断创新。
关于白族传统工艺的传承,新华村具有分工严密的家庭作坊传统优势。
就新华村手工业的发展来看,其手工艺都是通过祖祖辈辈相互传授而传承下来的,即上辈手工艺匠人传承给下辈匠人,这也是鹤庆新华村银器手工艺的主要传承形式。
此外,要想实现银饰手工艺的创新,更多的设计者必须积极关注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