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MR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脊柱MR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PPT课件精选全文

脊柱MR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PPT课件精选全文
a. OPLL b. DISH(弥漫性特发性骨增生症) c. OFL
• 小关节退变 • 椎管狭窄——MR是最佳评价手段,可同时观察
脊髓受压情况及有无变性水肿
14
脊柱退行性病变
15
脊柱及脊髓感染性病变
• 脊椎和椎间盘化脓性感染 • 硬膜外、硬膜下脓肿 • 脊髓炎和脊髓脓肿 • 脊柱结核 • 其他感染性病变:真菌性脊柱炎
影相近的影像学效果。
42
成像原理
实质器官——低信号 脂肪组织——利用脂肪抑制技术被抑制 静止或相对静止的液体——高信号
人体内液体特性:具有长T2(300-500ms)
选用长TR(>3000ms)——取得T2效果 长TE (>150ms)—— 增强T2效果
43
成像序列
• 自旋回波序列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TSE/FSE——显示硬膜囊边界较好 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序列——成像时间短
8
脊柱MR常规扫描临床应用
• 脊柱脊髓先天发育畸形 • 脊柱及脊髓创伤 • 脊柱退行性病变 • 脊柱及脊髓感染性病变 • 脊柱及椎管内肿瘤 • 脊髓脱髓鞘病变 • 脊髓血管性病变
9
脊柱脊髓先天发育畸形
• 神经管闭合不全:脊膜膨出/脊髓膨出/脊髓脊 膜膨出/脂肪脊髓脊膜膨出/背侧上皮窦
• 神经源性囊肿 • 脊髓纵裂 • 脊髓积水及脊髓空洞症 • Chiari畸形 • 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柱MR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
Department of Radiology,P1 UTH
outline
• 脊柱常规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 • MR全脊柱扫描 • MRM • 纤维环DTI成像
2
脊柱常规扫描
• 部位: 颈椎、胸椎、腰骶椎 • 线圈: 头颈线圈,胸腰表面线圈 • 序列: 矢状位:T1WI(SE)/ T2WI

【优】MR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最全PPT

【优】MR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最全PPT

断面成像 (a)T1加权像; (b)T2加权像; (c)弥散加
常规扫描方位包括与两侧眼球晶体中心连线平行的横断面(以冠状面作定位像)和冠状面(以横断面作定位像)、成像层面与同侧视
神经前后轴平行的斜矢状斜面(以横断面作定位像)(图4-11)。
权图像
可选用去相位包裹、呼吸补偿等功能。
(DWI),(d) 如使用表面线圈,应使线圈长轴中心尽量贴近胸椎棘突,线圈上端平第七颈椎棘突,能包括全部胸椎,必要时需在体表放置MR图像上
• 3.腰椎与腰髓 病人体位与胸椎检查相同。应 使髂嵴(第四腰椎水平)位于胸腰线圈的中部, 横断面定位光标应正对髂嵴水平或其稍上方, 即线圈中心部位。如使用表面线圈时,应使线 圈尽可能与病人背部相贴。
• (三)扫描
• (1)常规扫描方位:颈、胸、腰椎及脊髓检查 时常规扫描方位均为矢状位、横断面,必要时 加扫冠位,以便观察椎体、椎间孔、神经根及 脊髓病变等。
• (2)扫描方法:首先用快速成像序列获得 腰髓横断面常规扫描定位示意图
将呼吸补偿感压器置于呼吸幅度最大部位,加腹带时要松紧适度。
如使用呼吸门控,则应将感压器置于病人背部并固定。
矢、冠、轴三方位定位像,然后在定位
像上设定不同方位的成像。
• 以横断位及冠状位图像做为定位像设定矢状面 成像,在冠状位定位像上使矢状层面与大脑纵 裂及脑干平行;在横断面定位像上使矢状层面 与大脑裂平行;最后在矢状位定位像上设定视 野(FOV)。矢状面的相位编码方向采用前后 向。
• 脑垂体成像常规采用薄层和高分辨力的T1WI、 T2WI序列,为使信噪比不至于太低,可以增加 采集次数,并减少层数,缩短TR,减少成像时 间。注意在颅颈交界区使用局部饱和技术以消 除颈内动脉搏动伪影。

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术在脊柱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术在脊柱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 p rme t f doo y te8 t s i l f L Wefn 61 2 , h n o gP o ic , ia De at n ilg ,h 9hHopt A, i g2 0 1 S a d n rvn e Chn ) o Ra ao P a
A src O j lo os d e l i l au f oa sie aigi te i n s fpn i aebohd h b t t b ̄t u yt i c le tlpn i gn a oi o si ds s.ltoaT eMR a v T t h cn av oT MR m nh d g s e e
医疗 卫 生 装 备 ・ 01 2 1年 8月 第 3 2卷 第 8期 Chn s dc l up n o r a・ 1 2・ o8 Au u t2 1 ie eMe ia ime t un lVo. N .・ g s‘0 1 Eq J 3
Cl i l d a E u me t 医 械 临 床 ic n a Me i l q i n c p J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讨 其 临床 应 用 价 值 。 探 2 材 料 与 方 法
4 例病例 中, 2 例 . 1 例 。 2 男 7 女 5 年龄 57 —2岁。其中椎间盘突出
1例 . 4 黄韧带 肥厚 6例 , 脊柱 外伤 9例 , 髓空 洞症 5例 , 移瘤 5 脊 转 例, 脊柱结核 2 , 例 脊柱 畸形 1 。 例 检查 使用西门子 I TA at . vn 5 o超导磁 共振成像 系统 , 使用全 脊柱
磁共振成像因其无创 、 无骨性伪影并可多方位 、 多角度成像等特 点 , 脊柱病变 的诊断 中广为应用[, 在 1但在 以往传统 的 MR 扫 描中 , 1 I

脊椎病变MR诊断

脊椎病变MR诊断

脊椎退变
退变
感染
临床表现 症状轻微,轻度疼痛 高烧、疼痛剧烈
CT表现
骨质破坏 无或仅见休莫结节
骨质硬化:椎体相对边缘硬化, 椎体相对边角增生 并骨赘或桥
间盘气体:多见 间盘突出:多见
椎体相对边缘 增强扫描除脓腔外多轻
中度强化 破坏区周围硬化
偶见化脓性感染 少见
脊椎退变
退变
CT表现
钙化或死骨:少见
脊椎骨折(创伤性椎体骨折)
与病理性骨折的鉴别要点
MR表现(压缩骨折) 椎体形态
➢多为楔形,少为中央凹陷形 ➢无椎体边缘膨隆
椎体内异常信号区
骨折线
➢多呈前后走行的纤细条带或星芒状 ➢T1WI低信号,T2WI低或混杂信号 ➢2月后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脊椎骨折(创伤性椎体骨折)
与病理性骨折的鉴别要点
局限于椎体相对边缘 范围广,可占据椎体大部
长T1长T2,长T1短T2 多长T1长T2,脓肿信号
,短T1长T2
增强扫描除脓腔外多轻中
(退变致应力改变) 度强化
软组织脓肿:无
可有
软组织肿胀:无
可有
•T1WI低信号,T2WI 高信号,范围小
•Ⅱ型 T1WI高于骨髓信号
T2WI高或等骨髓信号
•Ⅲ型 T1WI、T2WI均为低信号
MR表现(压缩骨折)
骨折线周围水肿区
➢大片状,边界模糊 ➢T1WI低信号,T2WI信号增高 ➢2月后可消失 ➢6月后T1WI、T2WI均为高信号
MR表现(爆裂骨折)
➢骨块明显移位 ➢有时难以与肿瘤相鉴别
创伤性椎体骨折
创伤性椎体骨折
创伤2D
3个月后
创伤性椎体骨折
CASE2

磁共振全脊柱成像及临床应用

磁共振全脊柱成像及临床应用
2 结 果 全 部 被 检 查者 在 MRI矢 状 面 图像 可 以清 晰 、直 观 、完 整地
显示 椎 管 内 、全 段 脊 髓 、脊 柱 及 周 围韧 带 连 续 的磁 共 振 图 像 , 其 中未 见 异 常 3例 ,脊 柱病 变 3l例 ,脊 髓 病 变 20例 。
3 讨 论 3.1 全 脊 柱 成 像 原 理 :全 脊 柱 成 像 技 术 实 现 了一 次 定 位 利 用 床 的 间 断 移 动 完 成 全 脊 柱 的 扫 描 ,避 免 了 多 次 搬 动 患 者 的 不 便 有 利 于 保 证 图 像 的 质 量 ,大 大 节 省 了 扫 描 时 间 ,成 像 范 围
吉 林 医 学 2011年 l2月 第 32卷 第 35期
位 病 变 ,减 少 了漏诊 ,提 供 了寻 找病 灶 部 位 的 有 效 方 法 。⑤ 多 发 脊 柱 结 核 :由于 结 核 杆 菌是 通 过 血 行 播 散 的 ,椎 体 感 染 结 核 时 易 发 生多 椎 体 、多 节 段 病 变 ,全 脊 柱 成 像 可 观 察 到 椎 体 、椎 间隙破 坏 及 椎 旁 寒 性 脓 肿 如 果 行 增 强 扫 描 更 加 清 晰 显 示 病 变 u2 。脊 柱 肿 瘤 和 脊 髓 内外 肿瘤 :若 多 发 范 围广 定 位 不 准 确 , 使 用 全 脊 柱 扫描 成 像 可清 楚 显 示 部 位 、形 态 及 分 布 情 况 ,有 利 于 病 变 的诊 断 和 定 位 】。⑥ 先 天 性 畸 形 :磁 共 振 全 脊 柱 成 像 可 清晰 看 到 脊 柱 侧 弯 情 况 脊 髓 发 育 不 良等 。脊 柱 退 行 变 ;全 脊 柱 成 像 可 完 整 显示 颈 、胸 、腰 段 椎 体 及 椎 间 盘 退 变 的 程 度 和 范 围磁 共 振 图像 (MRI)可 准 确 无 误 地 定 位 病 灶 所 在 部 位 及 周 围 的解 剖 位 置 为 临床 诊 疗 方 式 的选 择 提 供 了参 考 。⑦ 常规 体 检 :磁 共 振 检 查 作 为 一 种 无 创 伤 、无 电 量 辐 射 、无 不 良反 应 的 检 查 已被 广 大 人 民群众 接 受 ,检查 的人 数 快 速增 多 ,全 脊 柱 成 像 的多 方 法 显 示 成 为脊 柱 和脊 髓 检 查 的 首选 。

GE_1.5T_MR_全脊柱规范化扫描方案

GE_1.5T_MR_全脊柱规范化扫描方案
注意:当打开第二段 序列时,提示线圈改 变,Apply确认。
For GE Internal Use Only. Not for External Distribution.
第三步: • 再选择第二段三平面定 位序列作为定位像。 • OK All,确认三个窗口 图像均为第二段定位像。
第二段脊柱T2/T1/STIR定位方法图像:
第一段脊柱T2/T1/STIR定位方法图像:
定位线说明:
• 纯矢状面定位,不能打角度,以实现直接测量的目的。 • 第一段扫描在三平面定位冠状面图像上定位矢状面,FOV在矢状面定位像上调整上下位置,尽可 能接近0。FOV定位中心前后位置靠后,考虑到胸腰椎解剖位置。 • 扫描范围要大一些,考虑到胸腰椎的左右范围。 • 频率编码为前后方向,加NPW无卷折选项。 • 第一段T1和STIR序列定位线分别复制T2定位线。
For GE Internal Use Only. Not for External Distribution.
Sag STIR,全脊柱矢状面脂肪抑制STIR图像:
扫描方法: • 纯矢状面定位,不能打角度,以实现直接测量的目的。 •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三平面定位中心点分别为0,i210,i420 。 • 第一段扫描在三平面定位冠状面图像上定位矢状面,矢状面定位 线上调整上下位置,近可能接近0。 • FOV定位中心前后位置靠后,考虑到胸腰椎解剖位置。 • 第二段和第三段定位线,先复制第一段定位线,再选择相应段的 定位像,OK ALL,再选择轴位定位像窗口,Reset Center。 图像参数特点: • 为了实现完善的拼接形成全脊柱图像,全脊柱分为脊柱的上段, 中段和下段扫描,段与段之间有重叠。 • FOV一般为32cm,三段FOV之间重叠部分过大或过小,都不能成功 拼接。 • 为了减轻运动伪影,可在脊柱前方添加饱和带。 • 对于身高较高的人,可将定位中心点下移到胸骨角。 临床应用: • 椎体、髓内外病变、外伤等全脊柱大范围成像。

脊椎MRI扫描检查技术3---精品资料精选全文

脊椎MRI扫描检查技术3---精品资料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二.脊椎MRI扫描检查技术㈠颈髓及颈椎MRI扫描技术检查1.适应证①颈椎骨岛·颈椎畸形·颈髓脊膜彭出症·颈髓积水·神经管闭合不良;②化脓性颈椎炎·颈椎结核·蛛网膜炎·颈髓空洞症:③颈椎椎管狭窄·颈椎多发性硬化;④原发良恶性肿瘤与转移性肿瘤2.扫描检查前的准备工作病人在进入MRI室之前需除掉随身携带的所有金属物品·磁性物件,以免产生伪影或造成危害。

3.扫描检查与图像显示技术⑴线圈柔软表面线圈⑵病人体位与扫描中心参阅头颈部内容⑶扫描方位①横断扫描在矢状位像上选择横断扫描层面,沿左右旋转横断层面,使其与感兴趣区脊髓相垂直。

扫描范围由病灶大小决定,用左右向作为相位编码方向。

在横断面定位像上对横断面扫描中心进行校正,并选择适当的横断面FOV.②矢状扫描用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图像作定位图像。

在冠状面定位像上选择矢状扫描层面,并沿前后轴旋转层面,并使扫描层面与颈髓或颈椎CC平行。

再在矢状面定位像上设定饱和带和相位编码方向,如果要观察椎间盘和椎体病变,应用CC向作为相位编码方向,并在CC方向设定垂直于扫描层面的饱和带,用于抑制CC方向视野外组织回卷伪影。

如果要观察脊髓病变,应用前后作为相位编码方向,在前后方向设定垂直于扫描层面的饱和带,用于抑制运动对脊髓造成的伪影。

扫描范围由病灶大小决定。

③冠状扫描在矢状定位图像上选择冠状位扫描层面,并沿左右轴旋转层面,使扫描层面与感兴趣区段哦脊髓或椎体平行。

再在横断位定位像上沿CC轴转动层面,使扫描层面与椎体左右轴平行。

最后在冠状位定位像上设定相位编码方向和饱和带。

其余方法请参阅矢状扫描的内容。

4.部分正常颈髓及颈椎MRI图像介绍MRI信号特征为:①脊髓的灰质在质子密度加权像与T1加权像上,其信号强度比较高,白质的信号强度较低。

在T2加权像上,灰质的信号强度较低,白质的信号强度较高,灰质的影像呈蝴蝶型;②在T1加权像与质子加权像上,脑脊液的信号强度比脊髓的信号强度低,而在T2加权像上脑脊液的信号强度比脊髓的信号强度高。

MR脉冲序列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讲座版)1

MR脉冲序列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讲座版)1

VASCULAR
FSE SSFSE FSE-IR SSFSE-IR
FSE-XL FRFSE-XL T1 FLAIR T2 FLAIR
ECHO PLANAR
TOF-GRE TOF-SPGR Phase Contrast Fast TOF GRE
FastCard-GRE FastCard SPGR Fast 2D Phase Contrast Fast TOF SPGR
FRFSE-XL
LAVA
增加空间和时间分辨率 应用均匀的压脂 提高病变检出率
SE家族
SE、FSE、FSE-XL、SSFSE、FSEIR、STIR、T1FLAIR、T2FLAIR
自旋回波序列 (Echo Spin, SE)
自旋回波(SE)
1800
回波
900
TE TR
TR:重复时间 TE:回波时间
T1Flair
FSE-IR
T2Flair
翻转恢复自旋回波序列
FSE-IR
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FSE-IR)
TI
Acq. Time
TI
Inversion Pulse 180o
Inversion Pulse
180o 180o 180o 180o 180o 180o 180o 180o
180o
90o
Half-Fourier acquired single shot turbo spin echo,HASTE
SSFSE
………… • 单次RF内完成一层扫描所有数据的采集——每幅图像
成像不到1秒,图像较常规图像模糊。 • 0.5NEX——相位编码数为正常的一半,利用K
空间的共轭对称性推算出另一半,但SNR会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髓内隐匿型血管畸形具有其他检查无法比拟 的优点
• 脊髓AVM
outline
• 脊柱常规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 • MR全脊柱扫描 • MRM • 纤维环扩散张量成像
MR全脊柱成像技术
Total Spine MR Imaging
• 磁共振全脊柱成像(total spine MR imaging)是近年来随着磁 共振成像系统的硬件、软件不 断更新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 对怀疑脊柱及脊髓多发病变的 病例, 可在不搬动患者的情况 下获得最大范围的全脊柱成像, 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28-year old male patient with suspected early AS (duration of inflammatory back pain 7 months, BASDAI 3.7, BASDAI 2 5, HLA B27 positive). Coronal (left) and sagittal (right) STIR images show the most commonly seen signal abnormalities in suspected early AS. Inflammatory changes (open arrows) are seen in the lower aspects of the SI joints and subtle abnormalities in the anterior corner of the endplates in the thoracic spine (arrows).
• • • • • 脊椎和椎间盘化脓性感染 硬膜外、硬膜下脓肿 脊髓炎和脊髓脓肿 脊柱结核 其他感染性病变:真菌性脊柱炎
可准确显示病变累及范围
根据信号异常早期发现病变
脊柱及脊髓感染性病变
• 脊髓炎
脊柱及脊髓感染性病变
• 脊柱结核
椎 体 结 核
脊柱及椎管内肿瘤 • 脊柱肿瘤
a. 原发/转移 b. 良性/恶性
脊柱脊髓先天发育畸形
• 脊柱裂+脊髓纵裂+脂肪脊髓脊膜膨出+Chiari畸形І І型
脊柱及脊髓创伤
• 脊柱损伤
a. 屈曲型 b. 伸直型 c. 直接暴力型
• 脊髓损伤
a. 脊髓震荡 b. 脊髓挫裂伤 c. 脊髓横断伤
多平面成像和无骨骼伪影干扰,可清晰显示椎体、椎间盘、脊髓和周围软组织结构 判断脊髓损伤比CT更加敏感,能显示脊髓水肿、出血,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脊髓损 伤影像学依据,对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有很大价值
• 梯度回波序列
稳态进动快速三维成像(FISP)序列——显示神经根袖范围更长
• 椎管内肿瘤
a. 髓内肿瘤: b. 髓外硬膜下肿瘤: c. 硬膜外肿瘤:
• 能根据骨髓信号的改变早期发现脊椎病变 • 能清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尤其是与脊髓的关系 及软组织侵犯程度 • 对骨质破坏、肿瘤基质的钙化、骨化的显示不如 CT和X线片敏感
1074489,F,37
骨 巨 细 胞 瘤
定位——髓外硬膜下 定性——神经源性肿瘤
脊柱及脊髓创伤
脊柱退行性病变
• 椎间盘退变—MR信号改变(质的变化) • 韧带肥厚和骨化(韧带型脊柱退变)
a. OPLL b. DISH(弥漫性特发性骨增生症) c. OFL
• 小关节退变 • 椎管狭窄——MR是最佳评价手段,可同时观察脊
髓受压情况及有无变性水肿
脊柱退行性病变
脊柱及脊髓感染性病变
髓内脂肪瘤
前屈位扫描 • 平山病
中立位扫描
前屈位扫描
MR脊柱诊断优势
• • • • • • 多方位、多角度成像 多序列成像 软组织分辨力高,解剖细节显示清晰 无骨伪影 无电离辐射 病变显示敏感性高
• 不足:对骨的细微结构和钙化显示不如CT
脊柱MR常规扫描临床应用 • 脊柱脊髓先天发育畸形 • 脊柱及脊髓创伤 • 脊柱退行性病变 • 脊柱及脊髓感染性病变 • 脊柱及椎管内肿瘤 • 脊髓脱髓鞘病变 • 脊髓血管性病变
Sagittal whole-spine MR imaging for counting lumbar vertebrae
Whole sagittal spine study demonstrating congenital fusion of 2 thoracic vertebrae. The patient was categorized as having 4 lumbartype VBs, based on identification of a congenital fusion of 2 thoracic VBs at the T3–4 level (arrow).
Lumb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nd whole spine sagittal T2-weighted images (WSST2I) of a 60year-old man with left leg pain. (A) The preoperative lumbar MRI show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t the L5-S1 level. (B)WSST2I showed no abnormal finding at the surgery site (lower arrow) but an intradural extramedullary tumor (upper arrow) compressing the spinal cord at C4-5. Symptoms improved after tumor removal.
优点

扫描速度较快 (约10/20min) 显示范围广 (205cm)
• 为脊柱、脊髓的弥漫性、多发性病变的显示、定位及 定性提供了更全面、更直观的影像学依据,提高了影 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或明显减少了漏诊, 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手术的术式选择、放疗定位 等都有很大价值
MR全脊柱成像临床应用 • 多发性脊柱、脊髓肿瘤及转移瘤 • 脊柱外伤 • 脊髓空洞症 • 脊柱结核 • 脊柱退行性病变 • 脊柱脊髓先天发育畸形
神经鞘瘤
脊髓脱髓鞘病变
• • • • • • MS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急性播散性脊髓炎 进行性坏死性脊髓病 急性坏死性脊髓炎 视神经脊髓炎
高敏感性 可准确显示病灶分布的范围、大小形态及伴随改变 MR随访Imaging in MS
Optic nerve Spinal cord
30-year old male patient with confirmed AS (duration of inflammatory back pain 7 years, BASDAI 4.8, HLA B27 positive). Sagittal STIR images show inflammatory lesions in the thoracic and lumbar spine (arrows). Inflammatory lesions of the spinous process are shown at L4 (curved arrow)
脂肪抑制序列 • 用来确认脂肪成分的存在 • 可以显示那些被脂肪高信号掩盖的组织成分
T2WI压脂
• 比常规T2WI更易发现棘突间韧带的高信号 • 比常规T2WI更易发现小关节内的积液 • 脊柱外伤时更易发现韧带损伤和脊髓损伤
T2WI脂肪抑制序列对棘突间韧带的显示
T1WI脂肪抑制序列判断病变成分
脊髓血管性病变 • 根据病变部位分类
a.髓内AVM b.髓周AVF c.硬膜AVF d.混合型
• 根据组织病理学分类
a.动静脉畸形 b.海绵状血管瘤 c.静脉畸形 d.毛细血管扩张症
脊髓AVM
髓周AVF
硬膜AVF
混合型AVM
MR诊断脊髓血管性疾病优势
• MR可显示病变血管特征性的流空效应 • 脊髓实质继发的病理信号改变 • 对髓内病变可精确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范 围以及有无合并出血
WSST2I of a 78-year-old man with leg pain shows a lumbar stenosis at L2-5 (lower arrow), a cervical stenosis compressing the spinal cord at C6-7 (upper arrow) and mild thoracic stenosis at T4-5 (middle arrow). Cervical and lumbar lesions were surgically treated. WSST2I, whole spine sagittal T2-weighted images.
成像原理
实质器官——低信号 脂肪组织——利用脂肪抑制技术被抑制 静止或相对静止的液体——高信号 人体内液体特性:具有长T2(300-500ms) 选用长TR(>3000ms)——取得T2效果 长TE (>150ms)—— 增强T2效果
成像序列
• 自旋回波序列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TSE/FSE——显示硬膜囊边界较好 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序列——成像时间短
Four T2-weighted high-resolution sagittal spine MR imaging studies, with vertebral assignments based on whole-spine imaging. The number of lumbar-type VBs in each example is as follows: L1–3 (a); L1–4 (b); L1–5 (c); and L1–6 (d).
outline
• 脊柱常规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 • MR全脊柱扫描 • MRM • 纤维环扩散张量成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