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敢当习俗解说词
泰山石敢当的故事

泰山石敢当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它就生长在泰山的一处山谷中,这块石头叫做石敢当。
石敢当非常坚硬,它站立在那里,无论风吹雨打,都毫不动摇,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坚强和不屈。
石敢当的故事开始于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当时,泰山上的村庄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大风暴,风声呼啸,雨势倾盆,村民们都非常害怕。
在这个时候,石敢当突然发出了一声声巨响,仿佛在向村民们呼唤。
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惊讶地发现,石敢当的表面上居然出现了一张张人脸,而且还发出了闪闪发光的光芒。
原来,石敢当是一位古老的仙人,他因为得罪了天帝而被变成了一块石头,被困在泰山上。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对人间的关怀,他时刻关注着泰山上的百姓,希望能够保护他们免受灾难的侵害。
这一夜,石敢当为了保护村民们,化身为一块坚硬的石头,挡住了风雨的侵袭,让村民们得以平安度过了这场风暴。
从那以后,石敢当成了泰山上的守护神,村民们对他充满了敬畏和感激。
每当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村民们都会来到石敢当的面前,祈求他的保佑和庇护。
石敢当总是默默地守护着他们,让他们在危难时刻得到力量和勇气。
后来,石敢当的事迹传遍了整个泰山,人们都知道了他的伟大和神奇。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八,泰山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感谢石敢当对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人们会献上鲜花、香烛和食物,向石敢当祈求平安和幸福。
石敢当的故事也成为了一部经典的传说,被人们口口相传,传颂至今。
他的坚韧和勇气,让人们懂得了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他的守护和关怀,让人们感受到了爱和温暖。
石敢当就像泰山上的一颗明亮的星星,照耀着泰山的每一个角落,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泰山石敢当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都不要轻言放弃,要坚持不懈地去面对,去克服。
只有坚强和勇敢,才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走向光明和成功。
同时,也要学会关心他人,给予爱和帮助,因为爱和关怀,能够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温暖。
泰山石敢当的故事,就像一盏明亮的灯,照亮着人们前行的道路,让人们在黑暗中找到了希望和方向。
泰山石敢当的传说故事

泰山石敢当的传说故事在大*南北的农村,大凡阳宅冲处,或正对巷口、桥梁的地方,常立有石碑一块,上刻“石敢当”三字,以不查以降恶避邪,禁压不祥。
泰山周围修建民房,则多将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碣建于后墙正中,此俗一直沿用至今。
不过,现在阳宅冲处的石碑,已被一截短墙所代替,并在上面题诗作画,称之为“迎宾墙”。
据说,这石敢当的传说,就起于泰山。
相传,石敢当是后晋泰山石家林人,姓石名敢,家境贫寒,靠打柴为生。
石敢自幼喜欢舞*弄棒,练得一手好*法。
这年六月,飘泼大雨一连下了三天,把个汶河灌得八方横溢,洪水泛滥,河水冲上岸来,连人带畜,卷起了整个村庄,只有石敢一人附在一棵大树上,才免于一死。
此后,石敢便不得不寄居在岱岳镇姥姥家,白天上山砍柴,晚上帮姥姥做些家务,深得姥姥疼爱。
石敢生就一身硬骨,山上没有他跨不过的沟、涉不过的涧,没有攀不上的树、爬不上的崖,而且每遇飞禽走兽,只要他举手投石,说打耳朵不打眼,说打翅膀不打脸,*技高超,可谓百穿杨。
一次东岳庙会,石敢到会上卖柴,见一伙无赖之徒,在大庭广众面前竟敢调戏民女,他气愤不过,抡起扁担就打。
起初,那伙无赖还嘴强耍刁,石敢三下五除二,一阵扁担,直把他们打得跪地求饶才住了手。
就这样,石敢凭着一身本领,一腔的豪情,常常为百姓打抱不平,除暴安良,好多连官府都管不了的无赖,都被他降服了。
此后,凡人们路遇坏人,只要说石敢当来了,坏人便象老鼠听到了猫叫,闻风丧胆,夺路而逃,石敢这个名字,也就在泰山附近流传开了。
人们钦佩他见义勇为,敬慕他的胆识武艺,便把石敢尊称为“石敢当”。
一年冬天,镇上赵员外的女儿被妖精缠上,终日疯疯颠颠,多方就医未见好转,把赵家弄得乌*瘴气,一家人六神不安。
赵家贴出告示,说谁能降住妖精,赵家愿与他平分家产;若是未婚男子,甘愿将女儿以身相许。
多少人为了捞到赵家的半分家产,被妖精弄得皮毛不见;多少人羡慕赵小姐的姿*,做了妖精的美味佳肴。
从此,再也无人敢登门降妖。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

新时代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研究一、引言泰山,作为中国的五岳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泰山石敢当作为泰山的镇山之宝,自古以来就是泰山神话和民俗传统的重要符号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变迁,泰山石敢当的民俗文化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演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新时代下泰山石敢当民俗文化的内涵价值,以期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二、泰山石敢当的起源与传说泰山石敢当,又称“石敢当尊王”,是泰山精神文化的具体载体,早在1500多年前,泰山就传说有位名为石敢当的圣人,他在泰安地区传道时被野兽咬死,人们将其尊为护法神,传说其战胜魔界恶魔的荡魔传奇,也成为自古以来泰山民俗文化的重要传承符号。
此后,当地人民将其神化,形象塑造为一名勇猛善战的英雄形象,成为泰山地区的护法神、護航神。
泰山石敢当的传说因此而生,成为泰山地区的核心信仰和精神文化标识。
三、泰山石敢当的文化内涵1. 信仰与祭祀:泰山石敢当作为天然岩石形成的神像,被当地居民看作神明,是泰山地区居民信仰的对象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当地民众都会举行盛大的石敢当庙会,祈求石敢当保佑本地人民平安顺利,这一传统祭祀活动已经延续了数千年,成为泰山地区浓厚的宗教和民俗文化。
2. 地域文化传承:泰山石敢当是泰山地区长久以来的地域文化代表之一,他是泰山地区的护法神,守护着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安宁。
泰山石敢当的形象在当地的建筑、雕塑、绘画等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成为泰山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也是民众心目中的精神瑰宝。
3. 旅游文化资源: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泰山石敢当也成为了泰山旅游的热门景点之一。
许多游客会专程前来观赏石敢当的雕塑,并参加石敢当庙会的传统祭祀活动,感受泰山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
1. 传统文化传承:泰山石敢当作为泰山地区丰富的民俗传统之一,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通过对石敢当的祭祀和宣传,可以促进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承泰山地区千年历史的文化遗产。
“泰山石敢当”为华人祈福

2014.11A 农村·农业·农民2015.10A “泰山石敢当”为华人祈福因邢兆远漫步在齐鲁的石街、闽粤的幽巷、蜀都的古墙、江浙的宅院、三秦的村寨……人们不时会看到砌在村落、巷口、民宅上的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碣和石人。
作为被华人普遍认同的“平安符”“保护神”的“泰山石敢当”,早被广泛传播到全国各地,并播撒到东南亚各国以及朝鲜、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的唐人街。
当今,“泰山石敢当”作为民俗事象,逐步革除了迷信色彩,表达着人们向往与追求平安、和谐与吉祥之意。
“泰山石敢当习俗”已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们认为“泰山石敢当”的“平安”文化内涵,与现实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许多相通之处,对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对世界的亲和力,颇具现实意义。
习俗延续:承载“民众心理”将石碑或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字样,含有祈求平安、吉祥之意。
在福建莆田发掘出一块唐代大历年间的石刻上,刻有“石敢当,镇百鬼,压灾秧,官吏福,百姓康,同教盛,礼乐张”的字样。
“泰山石敢当习俗”先后经历了萌发、变异、兴盛三个阶段,经历了自然崇拜、人格神化和分支合流的过程。
它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那时人们将石敢当的石碣或石人立于墙根、街巷、桥头、要冲,以保平安、吉祥。
唐朝以后,石敢当习俗与泰山文化联系在一起,借助泰山的神威,加重了分量,并被人格化,用它来镇鬼厌殃、去除疾病、防止家财损失、制止饥荒发生、保佑宅主升官、平息家庭纠纷,等等。
明末清初,石敢当习俗进入兴盛时期,与各地的民间信仰相结合,传播区域不断扩大。
在国内,以泰安地区为中心逐步扩展到全国各地。
在北京的四合院,有高约三四尺的“泰山石敢当”,凭此镇邪伏煞。
在闽粤沿海,它与风狮文化相融合,出现了造型多样的“泰山石敢当”,有的在石狮上雕刻“泰山石敢当”,有的在文字上搭配北斗七星、狮子衔剑等图案。
在澎湖东北季风最强劲地区,出现了塔形石敢当,居民以许多石块砌成将近十层的石塔,以止煞驱邪。
民间故事传说:泰山石敢当

民间故事传说:泰山石敢当大家都知道,人们对居住环境非常讲究。
尤其有钱人家在建宅之前,都要请风水先生过目。
然后根据阳宅三要先定其大门方位,再确定主屋、厨房位置。
小户人家看不起风水,只好根据人家的模式去仿建。
因为地理环境千差万异,所以,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祸端,给宅舍带来不宁。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从唐代开始,招致灾害的人家,便在家宅险要处立一巨石,上刻“泰山石敢当”五字,使恶煞不敢作祟,据说很起作用。
用其他襄解方法就达不到如此效果。
在人们心目中,镇宅之宝无过于“泰山石敢当”了。
我族有个二老爷是个石匠,专给人加工“泰山石敢当”牌子。
有时我便凑到他跟前凑热闹。
二老爷是个热心肠的人,有问必答。
我发现他雕刻的字苍劲有力,而且牌子大小一样。
带着好奇之心问:“二老爷,这牌子还有尺寸吗?”二老爷严肃地说:“干什么没个尺寸,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泰山石敢当这牌子,对尺寸要求相当严格,差丝毫也不灵验。
这是先辈定下来的规矩。
”如今回想起来,二爷爷说得不无道理。
从尺寸的严格要求上,反映了人们对泰山石的无比崇拜,用泰山石来镇宅是无可非议的。
石敢当的传说没有明确的记载。
两汉时期的“急就篇”写道:“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
”龙是皇帝和水的代名词,石,敢当其冲。
石到底是指人还是物。
因为当时没阐明时代背景,难下结论。
如果是指石的话,那就体现了石的巨大威力,这使人们产生了对石的崇拜。
尤其是泰山,通地拔天,群峰拱顶,气势磅礡,岿然独立,号五岳之尊。
自古人们把它视作灵山,对泰山石推崇至祟。
事实上也是如此,登上山顶如同置身青天,鸟瞰山下云雾翻滚,如大海似海礁,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难怪历朝历代政绩卓越的皇帝,历尽千山万水前来封禅,他们把泰山视作天梯。
登泰山如同登天。
人们向往的天堂是虚无飘渺的,而玉皇顶的楼台琼阁与山水构成的美景却是实实在在的。
泰山囊裹了三界,从南天门往上为之天堂,至山下蒿里为人间,蒿里山到奈何为地狱。
“封神演义”这部巨作,就是以盘龙山做引子开始写成的。
泰山石敢当的故事

泰山石敢当的故事很久以前,泰山上有一块奇特的石头,它的名字叫做石敢当。
石敢当形状奇特,坚硬无比,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雷电轰鸣,它都岿然不动,仿佛对世间万物都毫不在意。
因此,人们都说它是泰山的镇山之宝,有着神奇的力量。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泰山上曾经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当时,泰山上的山神被恶魔所困,整个山脉都陷入了危机之中。
就在危急关头,石敢当挺身而出,它用自己的坚硬身躯抵挡住了恶魔的攻击,保护了泰山和山神的安全。
虽然石敢当受了重伤,但最终它还是化作了一座坚不可摧的石头,永远守护在泰山之巅。
从那以后,人们便传颂着石敢当的英勇事迹,将它视为泰山的守护神。
每当泰山上有人遇到困难时,都会来到石敢当的身旁,祈求它的保佑和力量。
石敢当虽然不能说话,但它那坚定的目光和坚硬的身躯,却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勇气和力量。
有一天,泰山上来了一位年轻的勇士,他听说了石敢当的故事,便决定前来登顶一睹石敢当的风采。
年轻勇士一路上风尘仆仆,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登上了泰山之巅。
当他看到石敢当的时候,不禁感慨万分,他仿佛看到了一位永远守护着泰山和山民的英雄。
年轻勇士决定在泰山上建一座庙宇,供奉石敢当,让更多的人们前来祈求它的保佑。
于是,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开始了艰苦的建设工作。
他们用心血和汗水,修建了一座庄严肃穆的石敢当庙,供奉了石敢当的雕像,让更多的人们前来膜拜和祈求。
石敢当的故事被传颂了千百年,它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无数人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石敢当就像一座永不倒下的坚城,守护着泰山和山民,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力量和勇气。
泰山石敢当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气和坚韧是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
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愿石敢当的英勇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什么是泰山石敢当

什么是泰山石敢当国宝档案“泰山石敢当”的由来什么是泰山石敢当?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泰山石敢当吧。
以前在泰安的时候,家里都会在墙里镶上刻有“石敢当”的石碑。
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要禁压不祥之俗,在民间甚为流行。
什么是泰山石敢当?中国很多人家门前或墙壁上的类似石碑之类,一般上书“泰山石敢当”,用以避邪或镇宅。
那么什么是“泰山石敢当”呢?石敢当虽没名列门神之籍,却也承载着门户平安的企望,禁鬼绝恶,镇守门前。
中国的“泰山石敢当”业已成为一种信仰和神力,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石敢当。
这种信仰范围的广泛性,折射出中华民族文化的亲和力和魅力。
关于“泰山石敢当”的来历,民间有多种传说。
大致分为几类。
第一类:行为或精神说。
《辞海》、《词典》这两部颇具权威的书都指出,“石敢当”最早出自《急就篇》中:“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
(《急就篇》是西汉一本教学童识字速成的课本。
)唐朝的颜师古在给《急就篇》做注解时说:“卫有石昔、石买、石恶,郑有石制,皆为石氏,周有石速,齐有石之纷如,其后以命族。
敢当,所向无敌也。
”对“敢当”的解释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魂气概;第二类:灵石崇拜说。
“石敢当”与女娲有关。
当年黄帝与蚩尤大战,蚩尤所向披靡,猖狂至极,登上泰山大呼:“天下有谁敢当?”女娲投下一块泰山石大声喝道:“泰山石敢当!”蚩尤仓皇落败。
黄帝于是遍刻“泰山石敢当”,用以震慑并最终打败蚩尤;第三类:勇士说。
传说石敢当是一个人,他出生在泰山脚下的一个石匠之家,少年时便牢记师傅“学医先学把人做,习武更要修自身”的教诲,疾恶如仇,敢做敢当。
后经泰山主神碧霞元君的点化,更是功力大增,驱妖降魔,所向披靡。
他神剑在手,威震八方,又悬壶济世为民袪病。
因而有“石将军”、“石大夫”之称。
各地求救者络绎不绝,因分身无术,便把“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刻在泰山石上,撒遍神州。
泰山传说:泰山石敢当的来历

关于石敢当到底是怎么由来的,民间普遍存在几种说法。
有说是灵石崇拜,又有说是泰山山神手下的勇将,还有说是姜子牙变的。
泰山石敢当 典故来历之一:泰山南边的村庄一户人家的孩子得了怪病,每到半夜熟睡时便啼哭,找了许多医生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治好,老人都说是有妖气附体了。
听说泰山山顶有位叫石敢当的仙人,法力无边,专治妖魔鬼怪,这户人家就爬到山顶请他出手相救。
石敢当听闻此事,马上动身来到这户人家里。
当晚,孩子又啼哭起来了,妖气现身,石敢当拔剑将其驱走,孩子停止啼哭并安静的入睡。
后来,妖气跑到了福建,祸害当地的百姓,百姓又去求石敢当。
他心想,全国这么大,我总不能天天到全国驱妖,心生一计:在家乡东岳泰山的泰山石头上刻上“石敢当”我的名字,每户人家房屋前立一块,便可镇宅驱邪。
此后,妖气再未敢来,当地百姓家宅平安。
泰山石敢当 典故来历之二:在古时候,蚩尤与黄帝争霸天下,两人互不相让,打得你死我活。
最初,蚩尤大胜黄帝,并骄傲自满的喊:我是天下无敌,天底下还有谁可以抵挡我的力量?不料,这话被女神女娲听到了,感觉他太猖狂了,于是在东岳泰山取了一块石头并加以修炼,并将修炼好的泰山灵石投到蚩尤面前说道:“泰山石,敢當”,蚩尤下令让大军攻击泰山石,这块泰山的石头发力令大军损兵折将。
后来,黄帝遵照女神的指示,在战争中也迎请了一块泰山的石头,很顺利的将蚩尤击败,成功的平定了天下。
由此,泰山石敢当便成了民间的避邪灵石。
泰山石敢当 的来历之三:在泰山的白阳坊住着一位神医名叫石敢当,精通中医针灸,因住在泰山上所以人们习惯性的尊称他为泰山石敢当。
这位医生从来不摆架子,不管是谁得了什么病,也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百姓需要治病,喊他随叫随到,家庭贫困的治病不收钱。
另外,他的医术特别精湛,许多陈年重大顽疾对他来讲都不是问题。
泰山石敢当扶贫救伤,倍受人民的爱戴,大家都视他为神医。
民间百姓都把石敢当的名字刻在泰山的石头上,进行膜拜,祈盼福康平安!泰山石敢当 的来历之四:说是古时候泰山上经常闹妖怪,上山的人没有一个活着回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山石敢当习俗解说词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片头2005年12月31号,中国国务院公布了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山东泰山申报的“泰山石敢当习俗”榜上有名。
泰山石敢当习俗特点有哪些,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对于弘扬泰山文化具有怎样的意义,敬请收看泰山学院讲座:泰山石敢当习俗的文化特征泰山石敢当之所以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它既是我国带有民族性的一种民俗习惯,同时也是带有国际性的民俗事象。
泰山石敢当习俗分布的地区十分广泛。
以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港澳地区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东亚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地。
现在在中国各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泰山石敢当”的各种碑刻,这些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石刻,或立于房基之上,或立于桥头要冲,或立于胡同巷口,或镶嵌于衙门照壁和豪门大户的影壁墙上,或立于庙宇前庭,或立于百姓门口,或把泰山石敢当人格化以“石将军”、“石大夫”、“石老爷”的称谓加以供奉,或制作成门神贴在或钉在门上让它看家护院等。
泰山石敢当的制作或用石、或刻木、或雕砖、或在石狮、石狗、石虎上刻写“泰山石敢当”字样等。
这种文化现象所表现的是中国人祈求平安的心理。
泰山石敢当习俗与泰山文化紧密相连,是泰山平安山的外化。
“泰山安,则天下安”,立在各地的泰山石敢当,就是泰山的特命全权大使,人们立下一块泰山石敢当,就等于把泰山带在了身边。
“泰山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
先后经了早期泰山石敢当的萌芽阶段、泰山石敢当的变异阶段和泰山石敢当信仰的兴盛期诸阶段。
特别是从宋金时期开始,泰山石敢当信仰与东岳泰山崇拜更加紧密结合,由“ 石敢当”发展到“ 泰山石敢当”。
它的职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功能的转变;在历史的演变中,关于泰山石敢当的神话故事也在各地演绎成多种版本。
泰山石敢当的文化特征之一,有形的物质形态和口传与非物质形态相结合的文化传播特征石敢当信仰的传播是由刻写“石敢当”或者“泰山石敢当”的碑刻、石像等与民间口传的神话故事、传说以及戏曲等形式共同存在的;石敢当在各地的传播中,除了普遍存在的石刻以外,还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不同版本的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故事以石敢当或者以石敢当为中心的泰山风物传说为蓝本,结合本地的具体事物或者流行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丰富多采的关于泰山石敢当的故事群,在民间广为流传。
清代以来,有不少民间文艺工作者收集和整理了不少石敢当的传说,有代表性的有下列几种:传说黄帝时代,蚩尤残暴,头角无人能敌,所触之物,玉石难存,黄帝屡遭惨败。
有一次蚩尤登上泰山,在泰山上自称:天下谁敢当?蚩尤的狂妄激怒了女娲,女娲遂投炼石以制其暴。
上面镌“泰山石,敢当”,终致蚩尤溃败。
黄帝乃遍立“泰山石敢当”,蚩尤每见此石,便畏惧而逃,后在涿鹿被擒,囚于北极。
从此“泰山石敢当”便成了民间辟邪神石。
这种说法源于周朝,石敢当即是神名“石将军”。
因姜子牙辅佐西岐文、武二王灭商纣有功,死后被谥(shi)封为“泰山--石敢当”,其神权主执守鬼门关道。
因东岳泰山雄伟富有神气,被视为具有无边法力的神,能镇压任何厉鬼,此后便衍化为驱邪之神。
刚才我们看到的“姜太公在此”就是这种传说的具体表现。
据《姓源珠玑》载:五代刘知远的手下有一员猛将,叫做石敢当,生平逢凶化吉,御侮防危,是一员福将。
因此石敢当死后,后世人凡桥路冲要处,必刻石志书其姓名,以捍卫居民。
因此后人有诗赞曰:甲胄当年一武臣,镇安天下护居民。
捍卫道路三叉口,埋没泥土百战身。
这些传说被风水先生抓住,加以利用,于是就使这一块石头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鲁班经》曰:“凡凿石敢当,须择冬至日后甲辰、丙辰、庚辰、壬辰、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此十日乃龙虎日,用之吉。
至除夕用生肉三片祭之,新正寅时立于门道,莫与外人见,凡有巷道来冲者,用此‘石敢当’。
” ——《姓源珠玑》在河北农村的墙壁上,常常见到刻着“泰山石敢当”字样的碑额。
老年人说这是镇宅石,有驱鬼避邪的功效。
现在科学证明,已经没有多少人相信它了,可要说起它的根由来,倒有一段故事呢。
很早以前,泰安府有个王员外,老两口年过半百,只有一个独生女儿。
她自幼三门不出二门不上,整日学诗作文,勤于女红,又温柔孝顺,父母爱如掌上明珠。
打罢新春,姑娘都二十三岁了,还没有出嫁。
王员外要为女儿招一个倒上门的女婿,但都因高不成、低不就没有如愿。
这一年正月十五,泰安城里元宵灯节办得特别红火,姑娘第一次在左邻右舍姐妹们的招呼下去灯市观灯。
各色各样的花灯鲜艳夺目,街头巷尾的焰火鞭炮接连不断。
突然,一声沉雷的大炮响了,把对面一辆轿车的辕马震惊了,那车夫拼命拖住马疆也无济于事,只见轿车狂奔过来,众人四处躲闪,王姑娘却吓得一头晕倒在地。
车轮从她身边轧过,虽然没受一点外伤,可是被人扶起之后,她却举止离奇,言语颠狂,变成了一个疯子。
老两口看到女儿的模样,真比挖心摘肝还难受,医家善友不知请了多少,就是不见好转。
邻居们为王员外想出个办法:向方圆几十里的城乡遍贴求医告白。
那告白上写道:如能治好女儿病,愿以家产一半奉敬;若是未婚男子,愿将女儿许为婚配。
却说泰山脚下住着一个青年石匠,给王姑娘的病治好了。
王员外,招了石匠为上门女婿,举行婚礼那天,左右乡邻四方亲友都来庆贺。
从此,石匠治病的事象长了翅膀一样传到外府外县。
一时求医问病的来往不断。
石匠实在忙得应接不过来了,就想出一个办法;在石块上刻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字,请医的人来了就给他一块,就跟自己亲自到病人家里看病一样。
原来石匠就姓石,“敢当”是他的名字。
石匠去世后,人们就自己刻了小石碑嵌在自家的屋墙上。
这样,传来传去“泰山石敢当”这五个字的石碑,竟成了防病祛邪、平安吉祥的标志了。
唐朝时,唐太宗上泰山封山,他是骑马来的。
唐太宗来到回马岭,一看到马蹄盘,就上不去了,他非常好奇,非上不行。
结果,绕着道走,临走说了这么一句:“我从长安来,逢山开路,遇水造桥,没有挡住我的,偏偏让泰山石把我挡住了。
”借了这个音,叫起了“石敢当”。
这个传说的记载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哪个同学能指出来吗?康熙年间,广东徐文县几任知县都到任不几日就先后死在公座上。
某黄知县知道这件事,携一风水先生一同赴任。
先生查明是本县一座宝塔的影子落在了县太爷的公座之上,诸官都因为不能经受宝塔的压力而死。
知道原因后他就在县衙前立石碑,刻上了“泰山石敢当”五个字,意思是泰山之力可敌宝塔。
从此一帆风顺。
泰山石敢当在我们泰山地区,还有驱妖、捉鬼多种版本,有石匠说、算命先生说,原籍有桥沟说,有大汶口说等,不再一一表述。
台湾地区近年来研究泰山石敢当的文章很多,主要认为泰山石敢当有驱邪押煞的功能,他们还称泰山石敢当是无声的保镖。
泰山石敢当的文化特征之二石敢当信仰的广泛性特征特征石敢当信仰源自古老的灵石崇拜和影响广泛的东岳信仰。
其信仰范围具有广泛性。
从北方到南方,从汉族地区到少数民族地区,从大陆到台湾。
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有代表性的民间信仰。
根据民间文化的互释性规律,泰山石敢当信仰逐渐传播到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
广西三江县林溪乡程阳村寨的吊脚楼旁,立一青石,方柱状,上雕狮头,突目,凹鼻,阔口,吐舌,舌上书“泰山石敢当”。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的“九寨天堂”,有大型泰山石敢当的石刻雕像,上面有狮、羊等动物的雕像。
羌族民居的吞口神,书写“泰山石敢当”。
西藏太昭县一民居现在依旧保存着“泰山石敢当”石刻,为当年入藏清军后裔所留,至今藏胞仍把它当作镇村之宝。
据马昌仪、彭荣德、郭振华的湘西土家族梯玛文化调查报告,土家人信仰的神鬼包括“辟邪的吞口神”。
吞口上刻有“泰山石敢当”。
另外1932年版《万源县志》、《八寨县志稿》和1938年版《麻江县志》以及1921年四川《合川县志》等均载有泰山石敢当信仰的有关史料民俗的流变,由刻石而刻木,但“石敢当”这个符号始终贯穿其间,这反映了平安和驱邪的民间信仰习俗的生命力。
泰山石敢当的文化特征之三石敢当信仰的地方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特征石敢当信仰在全国各地的传播中,与地方文化和地方宗教相结合,使石敢当在各地都具有地方特色。
例如,在碑刻上同时刻上一些地方宗教的图形,如八卦图、如五岳真型图等;又如与风狮、石狗、虎头等相结合的碑刻等。
同时,全国的石敢当信仰都具有文化的同源性,这就是被民间广泛接受的发源于泰山的平安文化。
这一点正是石敢当信仰具有民族性的具体体现。
有时泰山石敢当在传承过程中,还会发生变异,如旧县(注明属地,以免歧义)爬桥节的来源就是如此。
泰山石敢当的文化特征之四石敢当信仰的国际性特征石敢当信仰在历史上早就跨洋过海传到国外,至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支那地区和海外华裔居住地都有信仰。
美国纽约的时代广场上就有一块泰山石敢当,这说明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渗透力。
石敢当的国际性说明它是一种开放的文化现象。
我刚才讲到的“文化的互释性”也同样可以解释泰山石敢当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外国人他可能不懂你的语言文字,但是他可以理解你的文化,举一例说,今年5月26日,齐鲁晚报记者霍晓蕙在泰山文化广场对我进行现场采访的时候,正碰上一个老外从那里出来,他手里拿着一个小型的泰山石敢当,我用英语问:how about it?没想到这个老外会讲简单的汉语,他说:“保护!保护!”他说这话的时候,是用手指着自己说的。
我又问他来自那里,他说“新西兰”是用英语说的,于是,我对记者说,新西兰又多了一位泰山石敢当的信奉者,多了一位泰山的崇拜者。
日本是国外信仰泰山石敢当最普遍的国家,日本国的学者统计,全国清代以前的泰山石敢当有600多块。
分布日本列岛。
中日文化交流史,古代尤其是盛唐时日本的遣唐使是来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近代尤其是戊戌变法时中国学日本,明清以来,日本主要吸收中国民间文化,泰山石敢当为代表。
下面请大家看几张日本的石敢当图。
上述是我总结的,泰山石敢当的四大特征,不一定十分全面,但它说明具有上述特色的石敢当信仰,是全民族同时又具有国际性的一种民俗事象,它在中华民族精神层面上有较大影响。
“泰山石敢当” 研究的终极目标是成功申报世界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作为中国国家级的口传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与世界文化遗产只有一步之遥了,让我们祝愿泰山石敢当早日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从而使中国“国山”——泰山早日成为世界上首座拥有世界“自然”、“文化”和“非物质”三重遗产的圣山。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