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学

1.健康(health):

意味着结实的体格和完善的功能,并能充分发挥作用。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2.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又称病因预防,指在疾病前期或无病期,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措施,目标是防止或减少疾病发生。

3.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指在疾病早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标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

4.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预防,主要针对发病期和康复期,采取有效治疗和康复措施。目标是防止伤残,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实质上是一种“疾病管理”措施。

5.环境(environment):

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6.原生环境(primitive environment):

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7.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其中物质交换迁移和转化,能量信息的传递都发生重大变化的环境。

8.生态系统(ecosystem):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自然系统。

9.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群落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

10.生物圈(biosphere):

有生物生存的地球表层,有地球上所有生命物质及其生存环境构成。

11.食物链(food chain):

生物系统中的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所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食,彼此形成一个以实物连接起来的链状关系称为食物链。

12.生物富集作用(bioconcentration):

一些重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学物可在生物体内蓄积,使生物体内的浓度远高于其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的作用。

13.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

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延食物链在生物体之间转移并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逐级增高,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内体的浓度的过程。

14.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由于各种人为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做公害(public nuisance)。

15.环境污染物(pollutants):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理化性状没有改变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进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经环境中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理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16.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生活污水所含氮磷元素等共同作用使水中藻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大量繁殖,耗氧量增加,水的感官性状和化学性状迅速恶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17.污染物迁移:

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的相对移动过程。(如通过政法、挥发进入空气,吸附进入土壤,溶解进入水体等。)

18.自净(self-purification):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或总量会出现降低,该过程称环境污染物的自净。

19.贮存库(storage depot):

有的组织器官中化学物含量虽然很高,却未显示出该部位明显的毒作用,此部位称为贮存库。

20.物质蓄积(material accumulation):

当进入体内的污染物的吸收速度或总量超过集体排出的速度或总量时,该物质的原形或代谢产物就可能在体内逐渐增多并贮留的现象。

21.损伤/功能蓄积(damage accumulation):

有些毒物进入体内后,用现代检测技术没有检测出其原形或代谢产物,却出现慢性毒性作用,最终导致疾病的现象。

22.代谢解毒(metabolism detoxication):

经过机体的Ⅰ相和Ⅱ相反应,环境污染物极性增高、水溶性增加,有利排泄。

多数化学物经代谢转化后毒性降低

23.生物活化(bioactivation):少数化学物经生物转化后毒性增强。

24.暴露生物标志:

呼出气,血液,尿液,毛发及脂肪组织等生物样品中某些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可作为评价体内该化学物量生物监测指标。

25.毒性(toxicity):

化学物引起有害生物学效应的固有特性,是物质的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结构。

26.毒物(toxicant):

在较低剂量水平可导致机体功能和器质性损伤,甚至危机生命的化学物质。

27.致死剂量:

绝对致死量(LD100):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如再降低剂量,即有存活者。

最小致死剂量(LD01):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低于此剂量即不能引起死亡。

最大耐受剂量(LD0):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高于此剂量即可出现死亡。

半数致死剂量(LD50):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又称致死中量。

28.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量(LOAEL):

在规定暴露条件下,以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指标观察到一种物质引起机体的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等产生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29.未观察到有害作用量(NOAE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