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教案-腾飞吧!祖国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3 告别贫困奔小康》教学设计_11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3.告别贫困奔小康课题:3.告别贫困奔小康教学目标:1.知道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得来的;知道当前我们正努力建设小康社会,并对“小康”有一个基本认识。
2.了解我国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3.培养热爱祖国和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小康”有一个基本认识。
教学难点:知道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得来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共产党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各种票证。
学生准备:了解票证背后的故事,调查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小时候的衣食住行和我们今天比起来都有哪些不同。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导入:1.播放课件:歌曲《春天的故事》2.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这首歌主要歌唱谁?3.小结: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从那以后,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逐渐从计划经济走向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歌中的这位老人——邓小平,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带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一步步从贫困奔向了小康。
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告别贫困奔小康进行讨论。
(板书:告别贫困奔小康)(二)活动二:票证的故事1.播放课件:中国现行的一些票证2.我们先看看这是什么?(播放现在的一些票证)3.我们现在有飞机票、火车票、门票,你们听过以前要用票来买东西吗?4.播放课件:中国过去的一些票证5. 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票证,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关注票证上的各种区域标志,了解这些票证的用途。
)6.交流讨论:为什么在那个时候非得要用票证才能买到东西?(物资紧缺,实行计划经济。
)7.你能说说从长辈那里还听到的票证故事吗?通过讲票证背后的故事,从回忆中感受物资紧缺时代人们的困难生活。
(三)活动三:今昔对比1.播放课件:过去人们的生活我们再来看看过去的老照片和实物吧。
腾飞的祖国 教学设计

腾飞的祖国教学设计《腾飞的祖国》是一篇教育性质的课文,它展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发展和成就。
通过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变迁和发展,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一、课程目标:1. 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3.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自己的责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腾飞的祖国》2. 相关背景知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中国的印象和了解。
2. 提问:你对中国改革开放的了解有多少?你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看法?第二步:阅读与理解(10分钟)1. 学生阅读《腾飞的祖国》这篇课文,并标记重要观点和关键词。
2. 小组讨论:学生将自己的标记和理解结果与小组成员分享,并归纳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发展特点。
第三步:展示与讲解(15分钟)1. 学生代表将小组的总结与全班分享。
2. 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点进行讲解和补充,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如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旅游业发展、国际地位等。
第四步:讨论与辩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就一个话题展开辩论,如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中国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等。
2.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辩论并陈述自己的观点,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和回应。
第五步:情感教育(10分钟)1. 带领学生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祖国的认识和感受。
2. 提问:你为什么要爱国?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为祖国做贡献?第六步:拓展活动(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选择一个中国的发展领域进行深入了解,如科技创新、旅游业发展等。
2. 学生准备一份小展示,向全班介绍他们所选择的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第七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讨论中国的发展方向和自己的责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3 告别贫困奔小康》教学设计_16

3、告别贫困奔小康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第三课。
“走出紧缺的年代”展示了很多过去的票证图片,对产生票证的原因和票证的作用作了简单的介绍,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票证”这一窗口去了解物资紧缺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
教材中还插入了一幅“用票证购买粮食的图片”以及一段用票证买菜的小故事,提示教师可以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讲述从长辈那里听到的有关票证的故事。
教材71页呈现的是一组反映过去日常生活的照片,意在通过今昔对比,找一找过去生活的影子,感受今昔生活的变化。
教材72页通过两代人的账本和国家统计局的图文数据,反映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
小主持人的问话是引导学生谈感受,并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感受党的正确领导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教材73页安排了一个“我家今昔小调查”实践活动,意在引导学生从住的房子、用的家具、家用电器几个方面对自己家里的三代人进行调查,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巨大变化。
“向小康迈进”呈现的是人们向小康迈进的种种可喜变化。
“小康”是人们心中的一种蓝图,一种构想,每个人都会有各种不同的理解。
教材用一组图片展示了物质生活改善后,人们正在从锻炼、选择住宅环境、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等方面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引导学生也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周围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
教材最后讲述了“西部大开发”计划和目前的进展状况,旨在引导师生共同感受小康建设之路任重道远,并立志投身到祖国建设中去。
信息点击链接的是西部开发网,提示师生可以上网查阅更多的资料。
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课所讲的内容知道得非常少,因为学生从懂事之日起,已经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对五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期间,人们生活状况及当时特有的计划经济产物—票证,更是知之甚少,学生没有生活经历,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用自己的方式观察、感受、探究社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收集各种票证、照片、实物以及票证背后的故事,学生在一系列事物的比较中,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走出了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生活水平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
18、腾飞吧,祖国!

腾飞吧,祖国!——滨江小学六(4)中队主题队会【活动目的】1、了解祖国60周年的成就,为自己身为炎黄子孙而骄傲;2、激发队员为了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
【活动准备】文艺表演、搜集资料、队会课件。
【活动过程】一、准备阶段二、正式阶段甲:岁月的风尘掩盖不了屈辱的历史;乙:时间的长河洗刷不掉光辉的业绩;甲:中国人民团结勇敢勤劳善良;乙:他们以坚强的意志不屈的民族精神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甲:中华雄鹰在展翅;乙:中国巨龙在腾飞;甲:改革开放为中国插上腾飞的翅膀;乙:科教兴国为中国带来希望;甲: 世界风云变幻莫测;乙:祖国大地捷报频传;甲:港澳回归,欢声震天;乙:世贸组织,敞开大门;甲:中国人民从没有过像现在这样欢乐安详;乙:中国人民从没有过像现在这样意气风发,神清气爽;甲:身为华夏儿女、乙:同为炎黄子孙;全班合:我们为伟大的中华民族而骄傲,我们为拥有这样的祖国而自豪!甲:欢乐的歌声唱起来;乙:优美的舞蹈跳起来。
甲:在我们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了无数的爱国志士,他们的光辉业绩与日月同在,下面请听《爱国名人知多少》。
黄清源: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商人弦高用自己准备贩卖12头牛,稳住了率300辆战车偷袭郑国的秦国大将孟明视,使之放弃偷袭计划。
弦高为祖国利益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的行为就是爱国。
戴颖然:汉朝的苏武出使匈奴,却被匈奴扣留,要挟其投降,苏武不从,便被流放到荒芜人烟冰天雪地的地方去放牧,结果19年的苦难折磨也没有使苏武变节,这也是爱国!刘垚: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近20年的戎马生涯中,为国立下赫赫战功,却屈死于风波亭,但他精忠报国的事迹却永远激励后人。
朱正哲: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经过13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扫清了危害我东南沿海300年之久的倭寇之患,他的爱国之举青史流名。
吴若程:清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抗击殖民强盗,收复了台湾,从而彪炳史册、受人敬重!全智轶:清朝的林则徐虎门销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序幕,在中华民族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品德与社会上教学设计_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1、站立起来的中国人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以体验为基点,通过了新旧社会分别在经济上与政治上的四次对比,点燃孩子体验的情感火花,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的道德认知→形成爱国的道德情感→落实到爱国的道德行为实践中。
教学设计力求使扎根在“生活体验” 沃土中的自豪情感,在学生身上结出美丽的爱国之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取得的辉煌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2.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行为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激情导入,回顾激动人心的时刻。
人们不会忘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时,北京沸腾了,全国沸腾了。
(播放申奥成功录象)师:为什么一个体育运动会申报成功,会牵动那么多人的心?(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
)师:对,中国申奥成功不单单是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更重要的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体育事业的发展竟和国家实力挂钩?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还要出示什么证明的话?就让我们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这段历史中寻找证据吧!活动一:在资料展示体验中引发情感萌动,提高道德认识师:在旧中国,由于政府腐败无能,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
从1896年至1948年,奥运会举办了14届,而拥有4亿人口的中国仅仅参加过3次。
均因国力衰败而留下了“零的记录”谁搜集了资料,请小组出示图片等资料汇报一下:(中国参加1932年奥运会,刘长春作为中国唯一的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了奥运会,他的两项比赛在预赛中即被淘汰。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1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教学设计_2

验来让学生得到“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感”的正确道德认识。
这是第一次对比。
】活动二、在说唱体验中激起情感波澜,陶冶道德情感师:旧中国国力衰败,运动员训练条件差,无法取得好成绩,然而,事过半个世纪,中国人民共和国重返奥运会,同样是在奥运赛场,同样是中国人,所不同的就是:这是由新中国所带领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请小记者汇报新中国参加历届奥运会情况。
(学生开展“小记者在行动”)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名次1984年153241988年528111992年165441996年165042000年285932004年32632师:对,新中国国力昌盛,运动员训练和参加比赛的条件得到极大的改观,就可以取得好成绩,透过我们国家参加奥运会这一世界性的体育盛会的历史,你能从中领略到祖国的富强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光荣扬眉吐气骄傲……)师:(激昂地)当运动会上一次次奏响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歌,当中国运动健儿一次次骄傲地站在领奖台上,有谁还会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有谁还会嘲笑我们?让我们自豪地喊出他们的名字。
(播放奥运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学生自豪地喊出他们的名字)师:(播放孙楠歌曲《红旗飘飘》flash并与生齐唱)师: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请用一句发自肺腑的语言来赞扬伟大的祖国。
(我骄傲,我为奥运健儿勇于拼搏为祖国争光的行动而骄傲!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是中国人雅典奥运会获32块金牌,32次奏响的中国国歌,再一次肯定了我骄傲的中国心我们中国人可以挺直腰杆,在世界各族人面前大声的说: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五星红旗,你的名字比我生命还重要。
)【设计意图:在说唱体验中,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体育强国”情感之弦,引起学生刚才的旧中国国力衰败而被讥笑为“东亚病夫”认知冲突。
通过播放奥运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齐唱孙楠歌曲《红旗飘飘》设身处地把学生带入这种激昂的氛围中,学生就成为体验的对象,并从中领悟和把握品德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3 告别贫困奔小康》教学设计_15

走出紧缺年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得来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3、让学生自己感悟到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采用对比、比较的方法看待生活的变化。
难点:通过了解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感悟到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才是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三、教学过程:每当节假日的时候,想必同学一定不会忘记各大商场超市里面琳琅满目丰富至极的商品,而时光倒流到上世纪80年代前,同样的节日,人们考虑的却是怎样用几张限量发放的票,给餐桌上添些油水。
这些各式各样的票证,又有什么样的用途呢?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1老师我从教材书72页找到了相关的资料。
1票证是购买生活的必需品,票证成为城乡居民吃饱穿暖的一种保障。
2发行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物资匮乏,关系民生的日用品供需矛盾,为了解决供与需的矛盾,我国发行了票证。
3吃的除了各种粮油票外,还有,猪牛羊肉票,对呀鱼肉票,鸡鸭蛋票,各种糖类票,蔬菜票等等。
4穿的除了各种布票外,还有化纤票,棉花票哦,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
5.用的还有手帕,肥皂,手指,洗衣粉,火柴,抹布票。
商品购买证,自行车票,五花八门,涉及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
6大部分商品都是凭票供应的,什么样的商品就用相应的票证去购买,对号入座,缺一不可。
在当年,没有票证有钱也寸步难行,生活中如果缺少票证,日子都没法过。
票证在当时人们的生活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票证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
人们走出了物质匮乏的年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月中假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任务,搜集我们身边有关票证的故事,哪组同学要来和大家分享呢?1我在教材书中看到了一篇报道:早上去买菜,得带上一种购菜卡,根据卡上的购菜限量标准,没人可以买上二两或四两。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2 日益富强的祖国》教学设计_0

日益富强的祖国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变化,从贫穷到富强。
2.通过学习“餐桌上的变化”,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有所了解。
3.通过学习“从无到有”,使学生了解中国人的勇敢和智慧。
课前准备1.学生调查了解过去和现在人们餐桌上的变化。
2.教师选择典型资料和图片以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餐桌上的变化衣、食、主、行是我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通过“餐桌上的变化”这一点,说明了我国从贫穷落后,一步步地走向了繁荣富富强。
父母小时候常年吃的是窝头,咸菜,遇到灾患,粮食减产,不够吃。
而我们现在每天有很多肉,蛋,奶,水产品及各种蔬菜可吃。
我们得知父母那时吃的很差,食物营养小,且没有卫生保证。
现在我们吃的不仅品种多,还讲究营养和环保。
是我们国家英明而伟大的决策,让我们的生活有了变化。
1.我们调查一下,比较过去与现在,人们的餐桌上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又是怎么来 ?2.指导学生读图。
你从统计数字中读出了什么信息?从1949到2004年我国的粮食产量是1949年的2.69倍,2004年的粮食产量是1978年的1.54倍,2004年的粮食产量是1949年的4.15倍。
现在我们用的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解决了占全世界约21%人口的吃饭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3.‘‘菜篮子工程’’为了进一步方便和丰富人们的生活,国家有关部门于1988年提出“菜篮子工程”,建立了很多肉,蛋,奶,水产品和蔬菜生产基地,以保证居民们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
二.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一个缩影,介绍了我国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文章中的插图给学生真实的感受,加深对解放牌汽车,五星牌国产手表,北京牌国产电视机的诞生意义的认识。
今天看起来十分平常的事情或日用品,却体现着当时中国人的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
1. 怎么会有这么多带“洋”字头的名字?旧中国,工业相当落后,很多东西我们都不能自己制造,只能用外国人制造的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品教案-腾飞吧!祖国
小学思品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情感:
1.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
2.萌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行为:
立志建设祖国、报效祖国。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一、设课依据和角度
本课是依据《标准》三至五年级“热爱祖国”德目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本课以银河——III 百亿次巨型计算机等高科技成果,以及工业农业体育等方面的成就,说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教育学生为社会主义祖国逐渐强大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栏目意图
1.导入部分“说一说”,意在通过让学生谈经常看到的、反映祖国巨变的电视新闻后的感受,顺利过渡到本课教学。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新闻节目的录像,然后再让学生谈感受,效果更佳。
2.“讲一讲” 栏目,要求学生通过事实进一步证明祖国社会主义取得了伟大成就。
教学此栏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教材中的内容结合,激发学生人爱祖国的情感。
3.“说一说”栏目,要求学生以家乡或自己家庭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教学前可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调查,课堂上从衣食住行、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交流,以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认识。
4.“读一读”栏目提供了两段文字。
一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体育事业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教学可结合我国健儿在重大比赛中的获奖情况,以及我国成功举办过的大型国际赛事,和即将在____年承办奥运会的有关事例,说明中国在逐渐强大起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身
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一段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
通过这段文字说明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航天事业发展速度也是很快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教法建议:
1.为了学生理解解放前我国十分落后,教师上课可以出示一些实物,比如:火柴、钉子等。
以此告诉学生新中国成立时,我们国家连这样的小东西都生产不了,可见,旧中国十分落后。
2.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反映祖国伟大成就的资料、图片,在班级交流。
教师可指导学生选择一个主题或一个方面去搜集,课堂上从工业、农业、体育、科技等多个角度去谈祖国的巨大变化,最好有图片、有数据、有图表……形式多样一些。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二课腾飞吧!祖国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情感:
1.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
2.萌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行为:
立志建设祖国、报效祖国。
教学重、难点:
教育学生为社会主义祖国逐渐强大自豪。
教育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实物:火柴、钉子并问:请大家看这是什么?你知道它在解放前叫什么吗?(洋火、洋钉)
2.问:解放前不仅火柴叫洋火,钉子叫洋钉,那时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建筑上用的水泥叫洋灰。
为什么在这些东西名字前头都加个“洋”字呢?
3.师:解放前的中国,连火柴、铁钉都要从外国进口,那时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为此我请同学们自己回家采访家里的老人,请大家说一说你家里的老人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
4.学生通过讲解、播放录音、展示图片、照片等方式,介绍家里老人小时候的苦难生活。
5.小结:在解放以前,人民生活凄苦,旧中国十分贫穷落后。
板书:解放前贫穷落后
二、启发明理
过渡: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几十年的共同努力,人民生活逐渐富裕。
1.从新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感受祖国的变化。
(1)学生列举自己家乡、自己家庭或生活周围的实例,说说我国人民在生活方面的发展变化和感想。
(2)小结:新中国不断前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正向小康水平迈进。
2.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了解祖国的变化。
过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祖国的经济发展是直接相关的,而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工农业的发展。
板书:今天
(1)展示农业的发展变化
板书:农业
教师、学生共同展示农业的发展变化
教师小结:我国农业机械化和耕作技术水平提高了,粮食产量也猛增,我们看到金色田野里收割机正收获着农村改革开放后的硕果。
(2)展示工业的发展变化
过渡:农业的变化这么大,工业生产更是日新月异。
大家一起看看我国钢铁、煤炭、石油、发电量的变化。
板书:工业
出示一组数据:(具体数据见扩展资料)
算一算:____年,我国钢产量不到16万吨,____年达到1亿吨,约是____年的几倍?
问: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排名大幅度提高和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小结:工业生产飞速发展
3.从体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体会祖国的发展变化。
(1)过渡:我国工农业有了巨大变化,体育运动也有很大发展。
板书:体育
(2)问:你知道在旧中国,中国人被诬蔑为什么吗?你又知道新中国成立50年来,体育健儿打破多少项世界纪录?获得多少世界冠军吗?
(3)读一读:课文后“读一读”栏目中的第一段。
(4)问:每当你在电视转播中看到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升起时,特别是当大家得知中国获得了____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时,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5)小结:我国在近年来,体育事业上取得巨大成绩,使外国人不敢小看中国。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不再是东亚病夫,我们是强者。
随着全民健身事业的开展,体育事业将会大步前进。
”
4.从科技的进步,感受祖国的飞速发展和变化。
(1)过渡: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使祖国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令世人对我国刮目相看。
板书:科技
(2)学生阅读课文后“读一读”栏目中的第二段。
(3)学生列举自己所知道我国科技方面的成绩。
5.畅谈祖国变化,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1)面对祖国各方面的飞速发展,你们想对祖国说什么?
(2)为什么旧中国我们连火柴、铁钉都造不了,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中,取得了这么伟大的成就?
(3)小结: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当家作主,辛勤劳动,创造出伟大成就,使祖国腾飞。
三、展望未来
1.师: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已经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到____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____年翻一番,使人民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那时,人民生活和国家会怎样?
2.学生展望未来。
3.小结:到那时,祖国会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板书:明天繁荣富强
4.师:让我们共同对祖国说出我们的心愿――腾飞吧,祖国!腾飞吧,东方巨龙!
板书课题:十二腾飞吧!祖国
5.师生共同说出对祖国的祝愿,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十二腾飞吧!祖国
明天繁荣富强
今天
农业、工业、体育、科技
解放前贫穷落后。